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

题目: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姓名:

系别: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2010年1月10日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一定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他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当青少年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影响到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健康 ; 综述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受到的心理困拢十分明显,心理矛盾很突出,据有关心理咨询机构统计,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不健康或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青少年阶段是个体生命中极其重要且充满变化的关键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

活水平的提高,当代青少年普遍呈现出身心发展的早熟性,同时还表现出自我意识强、信息广、思路活、厌说教、重实际、矛盾大、问题多等心理特点。时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当今青少年心理健康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综述。

【主题】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说我国青少年30,甚至更多的心理健康有问题,那么标准是什么,只有首先将标准问题予以澄清,它是属于什么程度、什么层次、什么范围、什么性质的问题,才能客观地揭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问题状况,

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但是,目前在心理健康的研究中,许多基本概念尚未达成共识,具体评价标准亦不统一,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因此,研究者在得出结论时应特别慎重。有的在定标准时显得不够慎重,在此情况下得出的结论也就值得思考。如果这样的结论再由媒体传播,则可能产生某些不恰当的影响。

由于心理健康及其标准与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引进、使用国外研究工具时,尤其要慎重。比如,我国孩子在受到表扬或对自己进行评价时往往会说“我做得不太好”或“我做得还很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说这话的孩子缺乏自信,而是一种文化习俗的反映。所以,

我们在引进、使用国外研究工具时首先应当对其进行修订,并要特别注意检验其在我国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建立、发展适宜于我国文化背景的评价工具。

二、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

从国内的有关研究看,目前在我国青少年身上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但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一些发展性的问题,是处于转型的社会的巨大变动所带来的。现在青少年所面对的问题有许多是从前的孩子不会遇到的。那么,当代青少年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我国为了控制总量过多的人口,实行了近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无疑,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是明显的。但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计划生育政策也有它的负面影响。在我国较发达地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一般都较为富裕。学生在家的吃喝拉撒睡一切由旁人代替。真正享受着“皇室”家庭般的“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留给青少年学生的唯一的任务便是学习。他们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根本没有完全属于自己并供自己支配的点滴时间。学习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们的家务劳动为零,体育锻炼几乎为零,社会实践活动为零,……。因此造成了普遍存在的青少年动手能力差,创造力低下,思维不够敏捷。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塑造青少年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霞要场所。研究显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与家庭环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和亲近,是造成孩子心理缺陷的根源。”钱一鸣说,“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对一个人个性的形成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如果孩子生长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里,会受到心理创伤,甚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紊乱。

三、当代青少年心理特征的共性

当代的青少年,虽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优美,物质条件极其优越,但生活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三重压迫下的青少年怎么会健康成长呢,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在高度压力下的青少年会产生厌倦学习,厌恶生活,抱怨家长、老师甚至整个社会的愤世嫉俗的情绪。他们根本没有快乐可言,有的只是抱怨作业太多,成绩太差,家长老师太凶。,家长久而久之,他们的不满情绪会爆发出来,他们不完成作业,逃学,去网吧上网聊天,考试成绩不好不敢回家甚至离家出走。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学生与不良人员结伙犯下罪行等等。

生活在优越物质条件、文化氛围中的青少年,他们的理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父辈有着天壤之别,他们一方面得到很多,但同时又失去很多:得到的是物质的充分享受、社会和学校的关爱、家庭的呵护备至;失去的是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的是智商的极大提高,失去的却是情商的极度低下。综合来讲当今的青少年存在着以下的共同弊病:做事独立性差;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缺乏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愿接受批评;虚荣心较强,攀比家庭优越程度;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必要的同情心,对于别人的困难,往往视而不见或袖手旁观。做事情不彻底,往往虎头蛇尾或一遇到困难半途而废。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优点可言。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优点也是与其父辈们不同的。他们具有以下的长处:聪明活泼,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善于思考,反映敏锐,敢于发问,对事物喜欢寻根问底;表现欲望强,想象力丰富。兴趣广泛,接受新鲜事物快;重感情,结交广泛,善于交友。

这些观点可能与一些报道所说的结论不同。但是我认为很有必要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分析研究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研究过程本身是否客观。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与成年人还是有非常大的不同。在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不可以简

单地用“好”和“坏”来判断一个青少年。而应根据培养目标和新形势下青少年身心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律,全方位地研究他们。

四、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因素在哪里,

稚气未脱的青少年,为什么会有过分自律、内心冲动和压抑,甚至会有突发伤人或自伤行为等不健康的反应呢,

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家庭。研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多来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紧张与家庭教育失当的家庭。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并造成心理问题。青少年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当外部要求过强,以苛刻的外部行为做标准时,焦虑和压力会迫使青少年产生强迫行为,以缓解焦虑。社会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青少年的心中产生影响,就说社会存在贫富差距、一些官员腐败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孩他们心中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他们的内心冲动、压抑、突发伤人、自伤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与婴儿时期形成的焦虑有关。如果青少年依恋和被关注的感觉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包括对自己的不信任。

社会环境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急功近利的社会急躁情绪的感染,影视作品追求享乐、崇尚暴力的不当宣传等社会风气更是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五、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针对现实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如何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呢,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于选择和抉择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可能困惑更多,更迫切需要不断解决面临的“心理纠葛”,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应当高度重

视引导青少年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50%的青少年精神障碍问题来自家庭,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0%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不合格。因此建议家长,不要违背教育规律,盲目攀比,“拔苗助长”,不要让孩子背负太多的压力,要让孩子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健康成长。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颖惠为家长们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家长要尽可能采取各种方式主动与孩子交流。如果不能面对面,可以通过短信、书信、电话等方式沟通;二是由于青少年容易与同伴交流,家长可以主动介绍朋友给孩子认识。

学校和社会要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上,学校和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和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必要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援助。中小学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发现问题,适时干预。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作为引导大众思考与行为的媒体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应当高度重视、注意如何积极地引导大众、传播科学观念。

【总结】

试想一下,在上述社会生活环境下培养起来的青少年怎么会有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呢,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又怎么能引起青少年学习的兴趣,又如何能引导他们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又怎样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一代呢,在重重压力之下,当代青少年学生心中的那一抹彩虹只能化作幻影罢了。现实中,对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常把心理问题简单化的归于学生的品行问题。盲目追求升学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包括竞争力、情绪、情感、性格、自我意识、人格倾向、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等方面,往往处于一种自发形成和盲目发展的危险状态。青少年在心理上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都是成长中常见的现象。

每位家长身上都蕴涵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因此我认为家长应该调整好心态,从正常人的角度进行心理呵护和引导,而不是采取针对病人的心理治疗。

作为21世纪的中流砥柱青少年应该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独立于父母的个人;真实地看待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正视童年的现实;要有勇气承认童年发生的事情与成年以后的生活之间的关系;鼓起勇气袒露自己对父母的真正感觉;改变自己的行为,寻找足够的力量帮助自己治愈心中的那个弱小的自己;重新获得成长的力量和信心。人的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特定的困惑和修身养性的要求,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青少年潜能的发挥及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奇《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2. 文小东《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2008.(6)

3. 赵彦《单亲家庭中青少年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分析》

4.燕纯纯、李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庭生病孩子吃药"》2007.(7)

5. 陈晓兵《不容忽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2009,(9)

6.芦咏莉、王成全、董奇《试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7. 陈燕琳《家庭文化影响孩子成长》2008,(12)

8.李大健《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9.姚红忠,靳璇.《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J,.实用医技杂志,2008,(7).

10.宋守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4).

11.徐学俊,伍姿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导刊,2007,(3). 12.张靓晶,廖凤林.《中学生自我差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2007,(11) 13.毛春梅,陈家麟,张艳《”追逐时尚"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探讨》2008,(10) 14.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

15唐建良《青少年心理问题现状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6) 16. 解文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17. 潘春燕《中学生心理健康障碍浅析》2008,(12)

18胡杨、叶向阳《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19胡天太《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20. 芦咏莉、董奇《中小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1. 朱晓方《刍议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

22. 史红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感想范文5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感想范文5篇 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感想范文一 我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但是心理的健康经常被我们忽视。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少年,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青少年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因此,青少年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学校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学校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感想范文二 首先,通过学习,使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正确的认识。 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目标涉及到多个方面:有身体、精神、心理的整体和谐;有自我认同、自我更新与成长;有关怀、尊重与合群;有创造性人格;有应对挑战与困难的能力等。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其次,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一

---------------------------------------------------------------最新资料推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一 专题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专题导学一、专题简介本专题主要介绍作为心理健康的支撑学科、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心理学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国家竞争力以及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概况。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为科学地教育学生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二、专题学习目标识记心理学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国家战略层面上的心理健康概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理解心理学的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使用原则与技术;应用心理健康知识解释精神卫生,社会认知和危机应对等方面的心理现象、应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进行简单的测评与结果解释。 三、专题重点 1、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四、专题难点 1、心理健康的内涵 2、心理健康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使用原则与技术五、学习活动本专题每一讲均安排有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请同学们进入学习活动模块参加具体的学习活动。 活动类型如下: 1、学前反思: 1 / 12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第一讲) 2、学后反思: 培养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系(第二讲)3、主题讨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理辅导工作者是否应该坚持价值中立的原则?(第三讲) 4、自学自测: 通过自学自测,加深对心理测验工具和方法的了解,为实践活动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 (第四讲)六、作业 1、阅读材料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性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论述如何在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请按照心理健康档案模板库建立一套适合你所在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 七、评价方式 1、请同学们按照本专题的学习活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积极参与和完成每一次的活动。 2、按时按要求完成每讲作业,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 八、拓展资源为拓展同学们对于本专题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围绕专题学习目标,老师还提供了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文件包、心理咨询室学生档案建立文件包、中国心理健康教育推荐网站以及心理健康前沿动态、时评等,供大家课余阅读、学习。 第一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知识点一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一、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 关键字 前言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概况 三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基本看法 四个人实例结合 结束语 摘要本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归纳和分析,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且笔者将个人实例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相结合,提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看法。从而促进读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充实的动力。 关键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 1前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尤其是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日渐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等等。如何

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适应发展的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学校心理学的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成果,是心理学的应用和服务于教育行业的体现。由于学校心理学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并且它的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均位于美国。就此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起源于美国。而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提起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的更广泛的发展。本文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概况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发展。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使用越来越频繁的概念,泛指学校机构向学生提供的所有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知识和服务。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此概念而言,不同的学者强调的重点也有不同。 刘华山在1998年出版的《学校心理辅导》一书中采用了心理辅导的提法。根据其心理辅导概念的内涵,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相结合,重点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助人方面的特征。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陈会昌认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是应该运用心理病理学和儿童精神病学的。因此陈会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侧重点在于治疗方面。何少颖在《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小论文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小论文 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都不能在社会上独自生活,学习生活上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与人 沟通变得至关重要。人际关系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我们打开成功 大门的金钥匙。 我是一个随和的人,只要想和我真诚交朋友的人,我都会以真诚去对待。因此我也有一群不错的朋友群,我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有困难互相帮助,遇到问题互相理解,遭受挫折互相鼓励,拉一把。所以我的人际关系还算不错,不过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在朋友 交往中,特别是好朋友间,我比较喜欢开玩笑,扮演“丑人”的角色,经常说一些开玩笑的挖苦的话语。有的朋友能理解,打闹一下 就算了。但有的朋友会误解,导致我们的友谊受到影响,甚至对我 产生厌恶感。还有就是在朋友间我会表现得很活泼,很喜欢玩,但 在人际交往的陌生阶段,我却表现得很“冷”。基本上从不主动聊天,都是比较被动,只有在被人搭话我才回应一两句。可能就是这 个原因,我的朋友大多数是同班同学。对于不是经常见面的朋友, 我也很少和他们联系,有的只是在网上聊聊天,或者过年的时候聚聚,这也导致我们的关系疏远。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想一个人静静,对于朋友的话语表现得不耐烦。这些都是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我或多或少地损失一些朋友,影响我和朋 友之间的友谊。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 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 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感悟五篇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感悟五篇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感悟一 我认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群众;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透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忙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带给心理援助的过程。透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必须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必须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参与到了群众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群众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忙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到达育人效果。学生在

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必须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 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构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带给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___,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齐共同努力,不仅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带给心理方面的服务。个性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那里我能够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忙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能够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忙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个人感悟二 作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良

2020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招聘试题大纲

2020教师招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大纲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考试范围主要包括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知识,以及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方法。 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一)普通心理学 1.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2.注意及其特征 3.感觉及其规律知觉特性 4.记忆概述记忆品质 5.思维概述问题解决想象及其种类 6.情绪情绪理论挫折 7.意志的品质

8.需要及其理论 9.能力概述能力测量 10.气质和性格概述人格测验 (二)发展心理学 1.皮亚杰心理发展观 2.精神分析心理发展观 3.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 4.婴幼儿发展时期的重要研究(关键期、依恋、视崖、双生子爬梯等) 5.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6.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7.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 1.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2.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动机培养 3.学习迁移概述

4.学习策略的学习与指导 (四)社会心理学 1.社会化自我概念社会知觉 2.沟通与人际关系 3.态度及其改变理论 4.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5.侵犯行为及其矫正 6.社会助长社会惰化从众暗示 (五)统计与测量 1.t检验、F检验、2 检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2.描述研究数据基本特征的常用统计指标 3.心理测验的正确使用 4.评价心理测验质量的量化指标 5.影响信度的因素及提高信度的方法

6.影响效度的因素及提高效度的方法 7.常模参照测验 (六)变态心理学 1.定义心理障碍 2.注意障碍/多动症 3.儿童的抑郁症和焦虑、强迫障碍 4.智力发育障碍 5.自闭谱系障碍 (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途径与方法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特点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评价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摘要:人生在世,健康乃是第一财富。对于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更是学业、事业、生活等健康发展的根本。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给予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于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具体表现,然后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最后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教育途径。 关键字:大学生意义心理健康解决途径 正文:一、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

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研究文献综述演示教学

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研究文献综 述

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研究文献综述 何黎肖佳宜张晓知冯依帆 摘要:当代社会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并存,复杂的社会现象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学校教育,也使家庭教育面临理想化和现实化的艰难抉择。更由于各种社会化问题的侵扰,当代学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反应现象。关注该类学生的成长,并在被个体自身认识的前提下,由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指导其调整心理、行为异常态势,确保其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与现状,作出简要评价,并结合实际提出较具可行性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日趋增长,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有关“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和政策,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以理论指导实践,进行了许多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实践和认识上的偏差,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仍有许多未能很好解决的、亟待研究的问题。为了更有成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本文就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主要问题做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进展与现状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如辽宁省营口市健康小学为突出“心理健康”主题而编制校歌、校徽、校训,此设计制作的过程,体现了全校师生集体的智慧,浸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刻内涵;为展示学生“心理健康”风貌而建立“心理健康”橱窗,有个人的、班集体的,也有全校整体的健康心理体验,它时刻激励着每个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发展;为创造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而开设健康走廊、微笑走廊,走廊内还摆着一块小板,每周一句“心灵寄语”,都是在学生中收集上来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警示录;为打开学生心灵之窗而开设“知心姐姐信箱”、开放“心理咨询室”,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窗。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学生的集会、校园板报、教室园地等多种阵地,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实施。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咨询 如河南省郑州市航院附属小学在心理咨询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守平等交友原则、理解尊重原则、教育性原则、因人而异原则、启发性原则、保密性原则等,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1.面谈咨询,即求助者主动上门,采用一对一的形式,在专门的心理辅导室进行,便于求助者充分地倾诉,有助于详细、深入地交谈、讨论,利于准确观察学生的外表、神态,了解其个性特点、情绪反应;2.书信咨询,其优点是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适用于性格内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五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名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题目类别毕业论文 学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 专业班级2003,23(1):18-21 [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 [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 [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 学,2005,(5):73-75 07302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辅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06年2月16日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学生:体育学院 指导老师:体育学院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前言] 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4]正因为体育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体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本课题主要是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研究体育运动本身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各种不同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价,使体育教师在课堂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篇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篇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1: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从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来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质的保障。然而,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因素,导致部分老师厌教,部分学生厌学等不健康心理,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工作。 学校请来了闵行区有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黄志法、金燕、袁胜芳三位老师做专题讲座。根据我们学校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给我们清晰、详尽地阐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之处,独特之处。她在讲授中有事实有理论地说明了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育观念的状况,使我们认识到,在中小学教师中进行这个课程的培训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社会的发展,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上的需求,都将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摆在了广大教师面前,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投入,学到有用的知识,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进一步的准备。 同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了解,使我们清楚地知道今后工作中要发现的问题,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要积极主动地解决的问题。这其中特别是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消融学生

逆反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讲座到活动都给我们很深印象。这次培训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认识到了不足,提升了自我,指明了方向。 虽然有的知识还很艰深,有的内容还不够熟悉,但我回到岗位上会继续学习,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搞好教师继续培训工作,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2:7月16日至7月18日,我有幸聆听了张正中、丁光木、曹伟勇教授讲的关于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纠正对策的讲座。张、丁、曹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在场的教师送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

第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教与学目标: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涵义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要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 ——马克思 “若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洛克 “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病的国王更幸福”。 ——叔本华 一、健康的涵义 1.神灵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生物医学模式 4.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一)健康概念的演变 (二)健康的定义 汉字中的“健康”:体健、心安和适应社会需要 《晋书·郭璞传》中的“健”,即肌体强壮有力; 《尚书·洪范》中的“康”,即平安、安乐。 生物学的角度——强调人生理、身体的健康 美国医学哲学家鲍斯:“什么是疾病?凡是与健康不一致的都是疾病。……健康是正常的功能活动,这里的正常状态是统计学的,功能是生物学的。” 1979年,《辞海》: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备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社会学的角度——强调个体参与复杂社会体系的本质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健康可以理解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 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8年:“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 1989年:“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四个层次: 生理健康——没有疾病,功能正常,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各种心理功能正常,心理活动协调,人格发展良好,能应对环境的变化。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接触良好,角色符合社会要求,行为表现符合社会文化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79238706.html,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献综述 作者:刘如月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10期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能自我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1]作为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精神医 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及时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技术的教育。它是以维护和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大学生身心潜能、完善和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有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学讲座或选修课,部分院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一些研究者结合工作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心理咨询等。这可以说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萌芽。大量的研究及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中20%左右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心理障碍发生率与以往相比有明显上升趋势。这反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本文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学生,他们正处在青年期,心理素质的水平还不高。当他们面临学习压力及社会的诱惑时,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这影响着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可能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绩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程中,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盛的成果。各级领导和教师大都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和长期性的教育过程,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许多高等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关注,及各高等院校相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对于其实施的成果如何、对学生的具体案例却没有提到,这正是因为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进行测量。所以,在推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心理健康指的是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既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少了,但身体素质差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机会多了,然而心理承受能力差了;因不能接受失败而自残、因无法控制而变成网虫的例子多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就初中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讨论,本文就2010年至今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一些普遍的观点以及一些独特的见解,指出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正文】 一、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周家店镇中学教师陈开文指出:“由于初中生主要处在12—15岁之间,而这一阶段心理发展主要的问题是自我认同”。我们知道,伴随着进入青春期,身体的快速发育及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变得非常强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独立与理解,同时也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等。但这时的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是矛盾的、不

稳定的,较易受他人的影响,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家庭的期望,容易与学校发生对立或冲突,缺乏安全感和方向感,怀疑自己生存的意义等。综合各学者的研究,我总结出初中生现存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我方面的问题 首先表现在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造成自尊心和自信心上出现问题。由于自我体验错误而出现自卑或逆反心理,自我控制力差而表现出抗挫力弱,无法正视失败。 其次,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初中生的情感上的激荡。无法面对批评,因批评而出现消极、苦恼的情绪。 最后,初中生当中出现焦虑心理、孤独心里和脆弱心里的学生比较多。 2、学习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升学压力过大、厌学情况突出、考试焦虑症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3、人际关系紧张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人际关系上具体分为:师生关系问题;与父母关系问题;同学间关系问题;对异性的看法问题。老师对学生的不理解、父母对子女期望和要求过高、同学间矛盾和摩擦均会导致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一 我们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健康包括心 理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但是心理的健康经常被我们忽视。健 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 理素质在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 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青少年,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 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 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青少年 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 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 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 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 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青少年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因此, 青少年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 极主动适应学校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学校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心得体会二 通过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学习心理学 的重要性,心理学的发展正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能生活。从 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四岁的宝宝 已经能揣度别人的心思了,他知道怎样把玩具藏起来让其他小 朋友找不到,还会提供错误的线索去误导小朋友;孩子会从妈妈的神情和语气上判断她在生气。所以乖乖地不敢胡闹,等妈妈 高兴时,就会乘机提出要求;父母知道怎样正确地运用奖励和处罚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都是建 立在对他人心理进行观察和推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每个人 都能对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和所为进行预测。这也 正是心理学家想要努力说明的问题中的一部分。心理学的开设,不是为了让人类去研究别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而是为了让人类 更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理解别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让 人生达到更好的生活境界。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以及文化的缔造,关键在于人本身。社会首先应该关注的是人心的向往和需 求的发展。社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把人的愿望与渴求引 导到社会总目标的规范之下,这就需要认识人、了解人、认识 人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来说,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既可以直 接服务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同时也是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使 人不断的自我完善,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也是一种生活

2017年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17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大力支持下,为使学校的心理教学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提高全体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和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工作。 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通过学科教育,心理咨询,讲座与辅导等优化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生:1、心理能力教育:如自理能力,应试能力,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实际能力,耐挫能力,竞争能力等;2、智力教育: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3、心理辅导:包括对学生生活,学习,升学,自我认识,修身养性等;4、非智力因素教育:如动机,兴趣,情感,意识,性格等;5心理卫生教育:如青少年青春期,性别,差异等。 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学生心理发展观。通过学校少先队各项活动的开展及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

机制,帮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解决发展中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心理教育情境,营造一定氛围,使学生懂得人是要受纪律约束的,不能随心所欲;人是离不开集体的,团结就是力量;人是有潜力的,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信心以及耐力体验,抗挫感悟力等一系列的发展心态,在社会心理环境作用下,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良好的磨砺训练。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欣慰地感悟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快乐和智慧是劳动结晶的情感体验,这不正是最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吗? 在人性开拓的主旋中,校内外活动的积极开展,不断为学生引导着正确的认识因素,准确地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的水平。它胜于学生呆板地坐在板凳上听那些枯燥的言谈,逆反心理的压制和强制的服从办法,更胜于讲解儿童难以接受的大道理。那么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解决学生对考试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障碍,心理教师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试考虑心理的调适,包括深呼吸松弛法,联想放松法,积极暗示法,转移刺激法,模仿学习法,系统脱敏法,等一些心理辅导,坚定学生的信念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_夏晓辉

[收稿日期]2009-02-20 2009年7月第15卷 第4期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 l ofH uBe iAdult Educati o n Institute Ju,l 2009 V o .l 15 N o .4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夏晓辉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摘 要]本文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趋势预测和思考:一方面抓好对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另一方面充分整 合资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878(2009)04)0028)0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社会已经逐渐认识到学生心理的健康已经成为了进行其他各项教育的载体和保证,我国的各个大、中、小学已经开始积极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高校作为国家培养各种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又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6将各地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提法统一为/心理健康教育0,并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0[1] 一、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曾为心理健康下过一个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定的标志概括起来有四条:(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学习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许又新(1988)提出心理健康可以用三类标准(或者从三个维度)去衡量,即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他同时也指出,不能孤立地指考察某一类标准,要把三类标准联系起来综合地加以考察和衡量。(1)体验标准,主要指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状况,主要包括,是否有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等;(2)操作标准,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的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3)发展标准,即看重对人的个体心理发展状况进行纵向考察和分析[2]。 林崇德(2003)指出判断心理素质是否健康有两个指标,一个是适应性指标,另一个是发展性指标。前者比较简单,一切不适应社会的心理现象都属于心理不健康,例如学生中存在的诸如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都属于适应性问题。后者却比较复杂,因为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多数问题属于尚未发展或尚未得到发展的问题,例如青春期的种种表现,只要在正确的教育指导下,通过发展,就可以进一步转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5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6(2001年3月16日)而确立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 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