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精编版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精编版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精编版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精编版

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A.生平

1.早期

a.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b.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

策争取支持。

3. 晚期

a.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II.丹尼尔笛福作品分析(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A.生平

1.早期

a.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b.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

策争取支持。

3. 晚期

a.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B.生平

1.早期

c.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d.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

策争取支持。

3. 晚期

a.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主题分析

从这部小说的表面上看,讲述的是一个奇迹般的历险故事,但是,故事背后却隐含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也隐藏着人们所普遍渴望和梦想的东西,如向往的自由、孤筏重洋、英雄梦想、敢于行动、自立于世、勇于担当等等。这部小说也启示读者:没有冒险就没有成功,只有那些不畏艰险的人,才能享受冒险的乐趣。小说内容里自始至终充盈着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属于男子汉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意志,这种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尤其是处在多变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假设”的灾难和艰险,也随时都有可能显灵。重要的是,当意外的事情来临了,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该像鲁滨逊一样,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去对世界和明天抱有美丽的渴望、期待与信念。

艺术特色

《鲁滨逊漂流记》的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丹尼尔·笛福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让人如同身临其境,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小说的第一章简要叙述了丹尼尔·笛福当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英国,交代了一下当时小说写作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英国当时的社会变革和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的介绍,使读者对当时的社会有所了解。第二章分析了《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殖民活动,阐述了鲁滨逊的殖民条件、动机和其新教思想。第三章剖析了鲁滨逊的殖民者的形象,鲁滨逊具有一个早期殖民者所必须的特征,他是一个真正的殖民者。第四章讲述了殖民者鲁滨逊对野蛮人星期五的文化改造,并分析了星期五丧失文化身份之后的困窘,从而体现了殖民者的殖民

手段。第五章探讨了《鲁滨逊漂流记》中对非洲、美洲土著者的妖魔化,将非白人、非基督徒的文明视为“他者”加以异化是殖民者的殖民统治策略。

殖民角度

在后殖民批评视阈中,殖民文学对域外世界的读解往往是通过殖民者、探险家等的身份进行叙述的,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鲁滨逊漂流记》以寓言的形式再现了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的过程,是一部欧洲殖民主义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的帝国文本,其字里行间充满了殖民主义话语和浓厚的帝国意识和殖民意识。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历险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明了。然而,如果借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去解读,《鲁滨逊漂流记》就折射出了殖民主义的思想。这部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典型的资产阶级殖民主义者,他定居在荒岛上,并且殖民着这片荒岛。他不但控制着整个荒岛、而且征服了他的同伴。这部小说呼唤殖民内容的研究,事实上从这部小说的每一个方面都能看出殖民主义倾向。

III. 丹尼尔笛福作品现实意义(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它既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鲁滨逊漂流记》是欧洲殖民叙事的重要文化档案。小说不仅建构了西方父权帝国的基本模式,而且对美洲的“食人生番”进行了野蛮化书写。因此,它一方面通过欧洲权威作家们的误读成为了经典,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受到知识精英们的后殖民重构。《鲁滨逊漂流记》不仅为殖民形象和理想的交流传播提供了渠道,而且构筑了帝国文化与帝国权威之间的关系,以文学特有的形式肯定帝国的扩张、侵略和殖民。《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的开端之作,同时也被看作是一部反映欧洲殖民主义向海外扩张和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小说。因此,从出版至今,因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及巨大的研究价值。

特别是在今天,这部作品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鲁滨逊漂流记》让人们大开了眼界,使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激励过无数陷入困境的人站立起来,使无数人迷途知返,鲁滨逊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成为人们心中敬佩的英雄。有了鲁滨逊那样积极乐观,敢于挑战的精神,无论环境好与坏,都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人生之路并不总是顺利的,它时刻都布满了荆棘和挑战,我们应该向鲁滨逊那样以积极,乐观,勇敢的态度去面对一切挑战,面对残酷的现实时,要坦然面对,勇敢接受,不能懦弱,更不能放弃,坚持不懈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才能创造出自己的辉煌。鲁滨逊流落荒岛28年战胜恶劣生存环境的历程,把他磨练成了一个坚毅,勇敢,无畏的人。两个多世纪过去了,但这部作品依然毫不褪色。他时刻启迪着人们:面对逆境,只有像鲁宾逊那样,顽强的与逆境作斗争,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只有奋斗,才有出路。

梁遇春的作品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他的散文则从 1926 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 年)和《泪与笑》(1934 年)出版。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春醪集》 1序 2讲演 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 4醉中梦话(一) 5“还我头来”及其他 6人死观 7查里斯`兰姆评传 8文学与人生 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 10文艺杂话 11醉中梦话(二) 12谈“流浪汉” 13“春朝”一刻值千金 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泪与笑》 1泪与笑 2天真与经验 3途中 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 5观火 梁遇春先生的作品:一、翻译作品代表作 《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梁遇春译文集》、《鲁滨逊漂流记》、《追蝴蝶》等二、散文《观火》、《吻火》、《又是一年春草绿》、《醉中梦话(一)》、《醉中梦话(二)》、《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第二度的青春》、《“还我头来”以及其他》、《天真与经验》、《一个“心力克”的微笑》、《人死观》、《泪与笑》、《破晓》、《黑暗》、《春雨》、《谈“流浪汉”》等不超过50篇。三、散文集 《春醪集》、《泪与笑》、《梁遇春散文集》四、其他 《海外文学谈》、《梁遇春书信》、《勿忘草》、《苦笑》

读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在暑假里我欣赏过许多部小说,但却没有几部认真读下来的。正巧有两天停电,我一口气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小说,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篇小说讲述鲁滨逊在海上旅行时,船翻了,而能让人游在水面上的,就只有几块木板。许多人放弃这一线希望,所以相继死去了,只有鲁滨逊奋力游向小岛,在那里安家,度过了漫长的好几年,他一直在等待有人救他的那一天。果然有一支探险船队救了鲁滨逊,他又开始了岸上新生活…… 鲁滨逊那种知难而进,对生命充满渴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最喜欢他说的一句话:“我一定要让受欺辱的黑人对自己有信心。”是啊,谁也不能因为挫折的阻挡面气馁,因为失败以后就成为灰心的奴隶。(这一段文字写的真是好极了:因为这一段文字抓住了这部小说的最要紧的地方,并能说出自己的真知卓见)因为这也使我想起了自己的事历。 一次,我在特长班学习时,由于不专心听讲,考试得了个倒数第一。那次以后我灰心了,感觉自己不是那块材料。于是便跟妈妈说不想去特长班了。妈妈听后暴跳如雷,严厉地训了我一顿,逼我去学。使我特别委屈,一直怀恨在心。(这一段写哈哈哈文字不大好:因为“暴跳如雷”、“严厉地训”不是教育所倡导的,应当把妈妈写成一中小学读后感个循循善诱的好妈妈)

但我读完这篇小说后,才知道妈妈是对的。又感觉自己像那落水后放弃生命的人。他们失去的是生命,而我失去的却是一种知难而进,对自己有信心的信念。相比之下,虽然略有差别,但都十分重要。所以将来我一定要成为像鲁滨逊一样的人。(这一段文字写的入情入理,语言简洁明白,丝丝入扣) 只要我们不怕挫折,知难而进充满信心,就一定能克制一切困难。

笛福简介

笛福简介 精选阅读一: 丹尼尔·笛福,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的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其作品可读性强,他所写的《鲁滨孙漂流记》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至今是雅俗共赏的名著。主要构架为:主人公个人透过发奋,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精选阅读二: 丹尼尔·笛福(Daniel?Defoe,1660年-1731年4月24日),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其作品主要为个人透过发奋,靠自我的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情节曲折,采用自述方式,可读性强。并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一向闻名于世,鲁宾逊也成为与困难抗争的典型,所以他被视作英国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精选阅读三: 于英国首都伦敦,父亲营屠宰业(一说是油烛商),所以转而选取了经商。他广泛游历,经商也很成功。在此期间,他成了家,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丹尼尔·笛福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大陆各

国经商。 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但是,他在“喝醉人”的生意中遵循的是清教徒原则,反对买卖当时简直要淹没伦敦的杜松子酒和一般的烈性饮料。 1685年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认为没有纯种的英国人,反对贵族天主教势力,为外籍的信奉新教的威廉三世辩护。此诗连印9版。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一样教派的捷径》,用反讽手法,反对国教压迫不一样教派人士,文笔巧妙,开始竟未被人识破是反对国教,后被发觉,受到罚款和坐牢的惩罚,入狱6个月,枷示3次,却被伦敦市民奉为英雄。在狱中他仿希腊诗人品达罗斯的颂歌体写了一首《立枷颂》(1703),讽刺法律不公。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争取支持。此后11年间他一向往来于英格兰、苏格兰之间,充当哈利及其继任者托利派戈多尔芬的秘密情报员,搜集舆论。在此期间,他又因写而短期入狱。但从未终止为辉格党当政者搜集情报,办报,写。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产者的形象,在欧洲小说史上是一项创举。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他的小说以《鲁滨逊漂流记》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超多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

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及分析

平面设计大师海报版式设计分析 海报版式设计由图形、色彩、文字三大编排元素组成,图文编排在海报设计中尤为重要,它是海报设计语言、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 在平面海报设计的发展历史上,随着工业化的进步,特别是印刷产业的革新,出版业的繁荣,在工业发达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瑞士和法国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平面设计大师,设计出了经典传世佳作,并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和特点。 我们运用感性的对称、均衡、方向、中心、空白、分割、韵律、点线面等编排设计原理或理性网格编排设计原理,对大师的作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来感悟海报编排设计的规律。 【案例一】德国平面设计大师作品分析 早在15世纪的德国,得力于古藤堡在金属活字印刷术上的发明与革新,人们已将文字与插图混合排版并运用于印刷媒体,它不仅对德国的出版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同时对工业化发达的欧洲及其出版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出现了大批精通印刷术的平面设计家。 ■ “青年风格”运动最重要的设计家彼得·贝伦斯是德国现代设计 的鼻祖,被誉为“德国现代设计之父”。贝伦斯在字体设计上进行了大胆 的改革和创新,将繁琐的装饰字体设计为“无饰线”字体,他为德国电气 公司所设计的海报运用简洁无装饰字体和几何形体对称的组合,通过视觉 中心点状渐变的光感,表现了德国工业化时代的企业特征(图1)。 主持人提示: 现代设计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后,1919年沃尔特·格多佩斯 在德国的魏玛建立“国立包豪斯学院”,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和谐统一,通 过不断完善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战后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在很大程度 上是在包豪斯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影响了整个欧洲、美国、日本 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德国在二战以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对世界平面设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的设计师,贡特尔·基泽,皮埃尔·门德尔,格特·冯德利希,冈特·兰博都是大师级的代表人物。 ■ 贡特尔·基泽是“欧洲视觉诗人”派代表人物,作品具有丰富的想 象力与激扬的创造力,讲究比例和尺寸、 色彩和明暗的对比关系,具有超现实主 义风格特征。《和平运动》海报(图2) 将文字嵌入图形之中,强调方向的版式 编排,使版式中的文字与图形形成运动 感。 ■ 皮埃尔·门德尔用理性的哲学思 想处理图形、表现主题。慕尼黑巴伐利 亚国家剧院戏剧海报(图3)以简洁的图形、文字、色彩来表现主题思想,以中 轴线为依据,对称的版式结构,给人庄严、稳重、典雅之感,在 文字编排上增加了一定的不对称因素,既庄重又活泼。黑色与高 纯度色彩的对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格特·冯德利希的海报设计几乎全部由文字元素组成。这 与他早年从事字体设计以及长期以来研究字体与版式的视觉语言分不开。他善于发现字母形式美的 感染力,强调大与小,细与粗的强烈对比,在字母与版式的组合上寻找游戏般的快乐,他的海报充图1 图 2 图3

梁遇春 个人简介

梁遇春 梁遇春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著作,被誉为“中国的伊利亚”。 中文名梁遇春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福建闽侯 出生日期1906 逝世日期1932 职业语言学家,散文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英文系 人物生平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民国散文家,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 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 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 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 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1]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

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人物评价 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被忽略的角色,在短短27年的生命里,他只给我们留下了37篇小品文和二三十部译作。然而,正如他在给徐志摩的悼文中所写的那个吻火者,梁遇春留给后世的,是一个率性而为的蹈火者形象。他对火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因为他本人的生命也正如一团跳动的火焰,尽管最终剩下的也只不过是一点残灰,却仍然奋不顾身的投入到这场烈焰中去,从容起舞。他在《观火》中说:“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下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梁遇春的文正如他的人,即使是观火,也是一种把自己燃烧 进去的视角。他早已知道生命的火焰最终将熄灭,变成一堆灰烬,所以这投入就带上了一丝悲壮的色彩,也早已蕴涵了最为深刻的绝望与无奈。梁遇春一生的散文创作,正如他在《谈“流浪汉”》里所说的“溶入生命的狂潮里写作”,率真随兴,昙花一现,而今天我们读他的散文,仍然还会为其中闪现的智慧灵动与强烈张力而惊诧、激动。 梁遇春倾心于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深受其影响,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爱利亚”今译“伊利亚”,是兰姆影响最大的笔名)。从梁遇春散文的感伤色彩、夹叙夹议以及华美的词藻与丰富的想象,都可以看到兰姆的影子。 译路历程 翻译是跨越两种文字,两种文化的艺术。翻译大家傅雷在《论文学翻译书》一文中说: " 一个成功的译者除钻研外文外,中文亦不可忽视……译事虽近舌人,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著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 回顾梁遇春短暂的一生,他的确具备一名成功译者的一切素养。十八岁进北大就读英文系,成为叶公超等一代英语名师的得意门生,广泛涉猎英美文学,沉浸于色彩斑斓的英语文学世界。毕业后留校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他在专业上的出类拔萃。他为人敏感,且具有诗人

梁遇春

梁遇春语言风格浅析 在“五四”名家众多的散文中.以“快谈、纵谈、放谈”(1)而有别于他者,自成一家,被视为一个“文体家”而存在,载入中国现代散文的演进史。在现代散文的百花园里,是一株丰姿卓越、色彩绚丽的“奇花”。作者的生命如同彗星一样短暂,而他的作品却如青松一样常绿,这就是梁遇春。他的散文五音繁会、七色斑斓,有着狂放不羁的想象,有着激情与意气的流泄。梁的散文里有一种意出尘外、行气如虹、神奇怪诞的“冒险”氛围,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却形成了他自己的怪诞恣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记不得哪位评论家曾说过:“真正的作家是需要为创造语言而冒险的”。梁遇春就是这样的一位散文家。本文试图就其他散文语言的“快谈、纵谈、放谈”的“冒险”特色略作分析。 一、梁遇春“快谈”语言风格的具体表现 现在,知道梁遇春的人肯定不会多,就连中文系毕业的,读过梁遇春文章的大约也没几个。1932年,26岁的梁遇春因病逝世。他在这个世界只活了26年,却为人们留下了20多种外国文学译著和《春醪集》、《泪与笔》两本小品文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是个不可多得散文作家。 读梁遇春的小品文,常常觉得奇怪,不明白在上个世纪的20、30年代,怎么会出现像梁遇春那样的标新立异、充满奇思异想的作家。在梁遇春生活的那个年代,作家写文章一般都注重思想、立意,文内总藏着一种说教的心理。即使是梁实秋,林语堂这样的号称张扬“性灵”的文字的作家,他们的雅致,幽默,有时也不免略显刻意,雕琢的痕迹,而年轻的梁遇春,文章不但真实率意,且幽默轻松,天生具备一种活泼恣肆的华丽,生机勃勃而不乏节制,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趣味”。 读他的散文,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思想的离奇。他常常信口开河,有悖情理地说出一些不合常情的思想。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珍惜晨光,早起努力是天经地义的古训,梁遇春偏偏把睡懒觉当成一门艺术来追求,他津津乐道“迟起的好处”和“迟起的艺术”;人们热衷于讨论“人生观”,梁遇春反其道而行之,讨论“人死观”;常规视悲哀为苦难,唯恐避之不及,梁遇春却认为“悲哀是最可爱的东西”,真正可怕的是“失掉了悲哀”的悲哀;一般人都认为笑比哭好,梁遇春认为“眼泪真是人生的甘露”,得出泪比笑好的反常结论。最为惊世骇俗的是,他说“最可爱的女子是像娼女,女优,歌女等这班风尘人物里面的痴心人”。因为“她们流落半生,看透了一切世态,学会了万般敷衍的办法,跟人们好似是绝不会有情的,可是若使她们真正爱上了一个情人,她们的爱情比一般的女子是强万万倍的,她们不像没有跟男子接触过的女子那样盲目,口是心非的甜言蜜语骗不了她们,暗地皱眉的热烈接吻瞒不过她们的慧眼,她们一定要得到了个一往情深的爱人,才肯来永不移情地心心相托。”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想起了杜十娘这样痴情善良风尘女子。确实,许多与世俗相悖的观点,往往经过梁遇春的一翻分析,惊世骇俗似乎也变得颇合情理了。 梁遇春有一篇文章叫《谈“流浪汉”》,世人抑贬流浪汉,梁遇春却赞美“流浪汉”能按照自己的心性行事,做事痛痛快快,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他在文中列举了许多他喜爱的具有流浪汉味道的作家,夸赞他们具有“流浪汉”心性,而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流浪汉”个性的作家,他写作不太考虑是否符合某些传统观念,是否违背某些人们一直遵循的规则,它只求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性,表达自己思考的结果。以今天的眼光看,在倡导新文学的作家中,许多人虽然用白话写作,标榜新思想、新风格,但大多数人在骨子里并没有逃出传统的束缚。梁遇春的率性文字才应该说真正体现出了文学革命的精神。他的“流浪汉”心性使他的作品在众多的白话散文中保持一种独特的魅力。

梁遇春:途中

梁遇春:途中 本文是关于经典美文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梁遇春:途中 今天是个潇洒的秋天,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还有些只是倚着柜头,望望天色。总之纷纷扰扰的十里洋场顿然现出闲暇悠然的气概,高楼大厦的商店好像都化做三间两舍的隐庐,里面那班平常替老板挣钱,向主顾陪笑的伙计们也居然感到了生活余裕的乐处,正在拉闲扯散地过日,仿佛全是古之隐君子了。路上的行人也只是稀稀的几个,连坐在电车里面上银行去办事的洋鬼子们也燃着烟斗,无聊赖地看报上的广告,平时的燥气全消,这大概是那件雨衣的效力罢!到了北站,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外面的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喜欢系乩戳俚男∮甑悖用嫔洗碓拥每上驳南讼擞杲拧4送饣褂蟹郯愕男∮甑愦悠屏说牟AТ敖矗 苤乖谖业牧成稀N宜淙挥行剑鞘芰擞晁南蠢瘢?精神变成格外地清醒。已撄世网,醉生梦死久矣的我真不容易有这么清醒,这么气爽。再看外面的景色,既没有像春天那娇艳得使人们感到它的不能久留,也不像冬天那样树枯草死,好似世界是快毁灭了,却只是静默默地,一层轻轻的雨雾若隐若现地盖着,把大地美化了许多,我不

禁微吟着乡前辈姜白石的诗句,真是“人生难得秋前雨”。忽然想到今天早上她皱着眉头说道:“这样凄风苦雨的天气,你也得跑那么远的路程,这真可厌呀!”我暗暗地微笑。她那里晓得我正在凭窗赏玩沿途的风光呢?她或者以为我现在必定是哭丧着脸,像个到刑场的死囚,万不会想到我正流连着这叶尚未凋,草已添黄的秋景。同情是难得的,就是错误的同情也是无妨,所以我就让她老是这样可怜着我的仆仆风尘罢;并且有时我有什么逆意的事情,脸上露出不豫的颜色,可以借路中的辛苦来遮掩,免得她一再追究,最后说出真话,使她凭添了无数的愁绪。 其实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是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电车上和道路上的人们彼此多半是不相识的,所以大家都不大拿出假面孔来,比不得讲堂里,宴会上,衙门里的人们那样彼此拚命地一味敷衍。公园,影戏院,游戏场,馆子里面的来客个个都是眉花眼笑的,最少也装出那么样子,墓地,法庭,医院,药店的主顾全是眉头皱了几十纹的,这两下都未免太单调了,使我们感到人世的平庸无味,车子里面和路上的人们却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只要你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了卅分钟,你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同人心的种种情调。你坐在位子上默默地鉴赏,同车的客人们老实地让你从他们的形色举止上去推测他们的生平同当下的心境,外面的行人一一现你眼前,你尽可恣意瞧着,他们并不会晓得,而且他们是这

梁遇春《途中》阅读答案

梁遇春《途中》阅读答案 梁遇春《途中》阅读答案 途中 梁遇春 ①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道路的人。 ②车子里面和路上的人们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只要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三十分钟,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和人心的种种情调。你坐在位子上默默地鉴赏,同车的客人们老实地让你从他们的形色举止去推测他们的生平与当下的心境;外面的行人一一现你眼前,你尽可恣意瞧着,他们并不会晓得,而且他们是这么不断地接连走过,你很可以拿他们来彼此比较。这种普通人的行列的确是比什么赛会都有趣得多,路上源源不绝的行人可说是上帝设计的赛会,当然胜过了我们佳节时红红绿绿的玩意儿了。并且在路途中我们的心境是最宜于静观的,最能吸收外界的刺激的。我们通常总是有事干,在未到目的地以前,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不专注于一物,却是无所不留神的,在匆匆忙忙的一生里,我们此时才得以好好地看一看人生的真况。 ③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起,途中是认识人生最方便的地方。车中、船上和人行道可说是人生博览会的三张入场券,可惜许多人把它们当做废纸,空走了一生的路。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行万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觉得换一个

解释也是可以的。一条路你来往走了几万遍,凑成了万里这个数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是懂得人生的人了。俗语说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我们不幸未得入泮①,只好多走些路,来见见世面罢!对于人生有了清澈的观照,世上的荣辱祸福不足以扰乱内心的恬静,我们的心灵因此可以获得永久的自由。可见条条的路都是通自由的路;所怕的就是褥璧参弹;鼹不窥路的人们,他们自甘沦落,不肯土’的确是无法可办守读j箨是阀箍地去了解人皇,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②,池非真谛,断以我觉得:彳卷书可以.躺野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 ④了解自然,便是非走路不可。但是我觉得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并且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旅行的人们也只得依样葫芦一番,做了万古不移的传统的奴隶。这又何苦呢?并且只有自己发现出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了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的,绝不能强求。所以有时因公外出,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而花了盘川,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 ⑤我生平所最赏心的许多美景是从到西乡的公共汽车的玻璃窗得来的。

梁遇春-春雨

春雨 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我向来厌恶晴朗的日子,尤其是骄阳的春天;在这个悲惨的地球上忽然来了这么一个欣欢的气象,简直像无聊赖的主人宴饮生客时拿出来的那副古怪笑脸,完全显出宇宙里的白痴成分。在所谓大好的春光之下,人们都到公园大街或者名胜地方去招摇过市,像猩猩那样嘻嘻笑着,真是得意忘形,弄到变成为四不像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因此也略带了一些人的气味,不像好天气时候那样望着阳光,盛气凌人地大踏步走着,颇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们,黯淡的日子可说是他们唯一光荣的时光。穹苍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他们觉到四围都是同情的空气,仿佛一个堕落的女子躺在母亲怀中,看见慈母一滴滴的热泪溅到自己的泪痕,真是润遍了枯萎的心田。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生平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浪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洁净的白莲花了,好比中古时代那班圣者被残杀后所显的神迹。“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朋友倒上一杯热茶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子的心境。“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千锤百炼,腰间才有这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很可以象征我们孑立人间,尝尽辛酸,远望来日大难的气概,真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栏干,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田园,怀念着宿草新坟里当年的竹马之交,泪眼里仿佛模糊辨出龙钟的父老蹒跚走着,或者只瞧见几根靠在破壁上的拐杖的影子。所谓生活术恐怕就在于怎么样

丹尼尔笛福的名言名句大全

丹尼尔笛福的名言名句大全 1.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的情感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愿望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 2.父母的对子女的早年交易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时,好象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3.最好的人也必须面对死亡:往往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 4、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会吓得胆战心惊。 5、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6.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7.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8.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尼采 9.生活中唯一乐趣就是忘却。——托尔斯泰 10.社会是一个泥坑,我们得站在高地上。——巴尔扎克11、做父母的对子女的早年交易决不是一种无效劳动。虽然在某些年月时,好象被教育者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见到效应;但是,到后来终有一天,会看见大有好处的。 12、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加以使用外,实在没有别的好处。 13、假如你要尊重真理,就要预期在腹背受难。 14、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15、美德藐视人间的一切讥嘲,清白愈受到诽谤身份愈高

16.如果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件事,都能使你懂得一个道理,那么,你是一个真正的富有者。——弗兰西斯·培根 17.人应该先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再做他喜欢做的事。 18、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19、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20、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 21、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的情感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愿望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 22、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23.人类的真正区别是这样的:光明中人和黑暗中人。——雨果 24.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戏剧集》 25.能够把我们的才能使用到现实上面,这就是幸福。——巴尔扎克《高利贷者》 26.那些不能牢记着自己的过去的人,命中注定要一再地重复自己的过去。——桑塔雅娜 27、假如你要尊重真理,就要预期在腹背受难。 28、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丹尼尔笛福英文简介

丹尼尔笛福英文简介 导读:本文是关于丹尼尔笛福英文简介,希望能帮助到您! 丹尼尔·笛福简介 Daniel Defoe (1660 ~ 1731), British writer. British Enlightenment era realism rich novels founder, known as the "father of the novel", "the father of British novels" and "the father of the British newspaper" and so on. His works are readable. Believe in protestant William III. His representative "Robinson Crusoe", optimistic and brave Robinson through the efforts, by virtue of wisdom and courage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ursuit of adventure, advocate personal struggle of the social atmosphere. 丹尼尔·笛福人物生平 Daniel Defoe (1660 ~ 1731), British novelist, founder of the British Enlightenment era of realism novels, known as the "father of European novels." Was born in the British capital of London, father camp slaughtering industry (one that is oil candle business), so instead chose to do business. He travel extensively, operating underwear in the early years, tobacco and alcohol, wool fabric, brick industry, went to the mainland business. In 1684, Defoe married a daughter of a wine business, got the woman's home worth 3700 pounds of dowry. He strokes his brother and

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分:6 大纲制定与执行: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 一、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中国现代文学上承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从世界文学宝库中汲取营养,并在继承与借鉴中革新与创新。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有一个整体、系统的把握,理解社会思潮、文学思潮与文学创作的内在联系,对于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能运用综合比较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分析鉴赏与评论。在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独立判断能力与鉴赏评论能力。本科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为从事相关工作作好知识技能的准备,为日后的教学科研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获得“五四”运动以来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的较丰富的文学知识。 2、使学生了解“五四”以来的文艺运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成就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以及各种文学流派的特点、兴衰和影响。 3、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受到爱国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思想教育,做德材兼备的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教学要求

根据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规律,把它分作三个时期安排教学内容。 每一时期,均以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和分析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为内容,而以分析作家和作品为重点。 三、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上课。开课时间一年,一周三学时,每学期48个课时,分2个学期讲授,共96个课时。 第一学期按16×3计算,课时为48学时 第二学期按16×3计算,课时为48学时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2、不应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而应把传授知识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提

梁遇春简介

人物生平 梁遇春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选集》1983,百花; 《春醪集 梁遇春——《春醪集》 》 1序 2讲演

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4醉中梦话(一) 5“还我头来”及其他 6人死观 7查里斯`兰姆评传 8文学与人生 9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10文艺杂话 11醉中梦话(二) 12谈“流浪汉” 13“春朝”一刻值千金 14“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泪 梁遇春——《泪与笑》 与笑》 1泪与笑 2天真与经验 3途中 4论知识贩卖所的伙计 5观火 6破晓 7救火夫 8她走了 9苦笑 10坟 11猫狗 12这么一回事 13无情的多情和

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和作品赏析

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A.生平 1.早期 a.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b.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策 争取支持。 3. 晚期 a.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II.丹尼尔笛福作品分析(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I.丹尼尔笛福生平简介 A.生平 1.早期 a.1684年,笛福与一个酒商的女儿结了婚,得到了女方家价值3700英镑的嫁妆。他招妻弟和妹夫 作合伙人做起了小百货买卖。此外,还在欧洲范围内做生意,常做酒贸易来增加收入。 b.1685年笛福参加蒙茅斯公爵领导反对天主教国王的叛乱。1688年荷兰信奉新教的威廉率军登陆英 国,继承英国王位,笛福参加了他的军队。1692年他经商破产,负债达17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 2.中期 a. 1698年他发表《论开发》,提倡筑公路,办银行,立破产法,设疯人院,办水火保险,征所得税, 办女学等。1701年他发表一首讽刺诗《真正英国人》。 b. 1702年发表政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 c. 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主要为哈利的英格兰——苏格兰联合政 策争取支持。 3. 晚期 a.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 1720年又写了《鲁滨逊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几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等。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如《聋哑卜人坎贝尔传》《彼得大帝纪》,几部国内外游记,如《新环球游记》《罗伯茨船长四次旅行记》等。 b.笛福晚年过得还算舒心,又写了几本书,债权人有的已经故去,他卖掉小砖厂用换回不多的钱还了其他人的债,还在距伦敦不远处购置了一套房。 c. 1731年,丹尼尔·笛福在临卡纳特林荫道自己的寓所里于暮年逝世。 B.作品

梁遇春生平及作品简介

梁遇春生平及作品简介 梁遇春(1906~1932),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民国散文家,师从叶公超等名师。其散文风格另辟蹊径,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在26年人生中撰写多篇著作,被郁达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爱利亚”今译“伊利亚”,是兰姆影响最大的笔名)。从梁遇春散文的感伤色彩、夹叙夹议以及华美的词藻与丰富的想象,都可以看到兰姆的影子。 梁遇春(1906~1932),福建闽侯人,别署驭聪,又名秋心,民国散文家,1906年出生于福州城内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8年秋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今福州第一中学)。1922年暑假始,梁遇春先入北京大学预科,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于1928年毕业,因成绩优秀,留系里任助教。后由于政局动荡,北大工作陷入停顿状态,梁即随温源宁教授赴上海暨南大学任教。1930年又与温源宁同返北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负责管理北大英文系的图书,兼任助教。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红热,猝然去世,年仅27岁。 梁遇春在大学读书期间,就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并兼写散文,署名梁遇春,别署秋心、驭聪、蔼一等。他的译著多达二、三十种,多是英国的,也有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国家的,其中以(英)《小品文选》、《英国诗歌选》影响较大,成为当时中学生喜好的读物。他的散文则从1926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语丝》、《奔流》、《骆驼草》、《现代文学》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绝大部分后来集成《春醪集》(1930年)和《泪与笑》(1934年)出版。他的散文总数不过五十篇,但独具一格,在现代散文史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一家。好友冯至称他足以媲美中国唐代的李贺,英国的济慈,德国的诺瓦利斯。尽管梁遇春不是诗人,他的散文却洋溢着浓浓的诗情,成就虽不能与这几位短命的诗人相比,然而短短六年的丰富著述证明他们的才情与勤奋。 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春醪集》(散文集)1930,北新;《泪与笑》(散文集);1934,开明;《梁遇春散文 选集》1983,百花; 《春醪集》 1序 2讲演 3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一) 4醉中梦话(一) 5“还我头来”及其他 6人死观

丹尼尔·笛福名言

丹尼尔·笛福名言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丹尼尔·笛福名言 1、只要有可能,人人都会成为暴君,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的本性。 2、假如你要尊重真理,就要预期在腹背受难。 3、我们今天所爱的,常常是明天所恨的;今天所追求的,常常是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常常是我们所害怕的,甚至会吓的胆战心惊。 4、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着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 5、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6、美德藐视人间的一切讥嘲,清白愈受到诽谤身份愈高。 7、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感情又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希冀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会吓得胆战心惊。 8、可见,我们一般人,非要亲眼看见更恶劣的环境,就无法理解原有环境的好处;非要落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不懂得珍视自己原来享受到的东西。

9、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若不是预先计算一下需要多少代价,若不是预先对自己的力量做一个正确的估计,那真是太愚蠢了。 10、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11、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12、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得目标吸引,祸事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得受不了。 13、需要时好人也会变成恶棍。 14、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类的情感怎样变幻无常啊!我们今天所爱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恨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逃避的;我们今天所愿望的,往往是我们明天所害怕的,甚至是胆战心惊的。 15、醉汉是地狱的宠儿。 16、我丈夫在我回来后还在那待了很长时间,安排我们的事情。起先我想回去找他,但是照他的意思我就改了主意,他也回到了英国。我们决定在英国度过我们的余生,用余生去忏悔我们前世的罪孽。 17、等待大难临头比遭难本身更令人痛苦,尤其是无法逃避这种灾难而不得不坐等其降临,更是无法摆脱这种担惊受怕的恐惧。 18、我完全不顾父愿,甚至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命运。

梁遇春翻译研究

梁遇春翻译研究 【摘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五四”运动虽然已经落潮,但文学革命的影响仍在持续。中国文学各种文类都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散文也不例外。在有选择地继承本国传统的同时,中国现代散文还从外国散文那里汲取了新鲜的养料。翻译则是其获得这种外援的主要途径。在“文学为人生”这一时代需求的召唤下,散文抒发个人性灵的特性开始受到重视,而源自法国、发达于英国的外国小品散文(essay)则正好以此见长。于是,有关外国小品文的理论与作品译介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高潮。而梁遇春则是在英国小品文译介方面出力最多的重要译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遇春是以散文家的身份占据着一席之地,但实际上在短暂的一生中,梁氏翻译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其创作作品,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梁遇春是由翻译走上创作道路的。对梁遇春而言,翻译活动不仅贯穿了他整个文学生涯的始终,而且还影响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翻译也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他作为散文家的地位。凡此等等,都说明以梁遇春的翻译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意义。但作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译介英国小品文的主力译将,梁遇春的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却很少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即使偶有提及,也每每只是寥寥数笔,语焉不详。而关于其翻译的专门研究则迟至本世纪初才有出现,且仅见于几篇论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很不够。鉴于这种现状,我们在合理吸收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梁遇春翻译研究”作为论题,对梁遇春的译事译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以

期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论文由正文和附录组成。正文共分六章,依次论及梁遇春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背景、译事概貌、对翻译活动的认识、翻译作品语言特色以及翻译对创作的影响。第一章为绪论。在简要介绍梁遇春生平经历的基础上,对有关梁遇春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尤其是对关于梁遇春翻译的现有研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和评析,指出了其价值和不足所在,为正文部分的论述提供了必要的铺垫。第二章对梁遇春从事翻译活动的背景条件进行了描述和考察。我们依次介绍了梁遇春得以具备良好英语语言素养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和英语教学的发展)、梁遇春走上英汉翻译道路的时代诗学语境(文学革命思潮与外国文学译介)以及梁遇春翻译作品得以问世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个人资质准备(传播媒介的兴盛和个人资质的准备)。其中外国文学译介和个人资质准备两个部分是本章重点,大致勾勒了梁遇春翻译活动赖以发生的时代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主体条件,为客观中允地评价和看待梁遇春译事译作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参照。第三章概述了梁遇春的译事译作及其对翻译活动的认识。我们首先分类介绍了梁遇春对英国小品散文、诗歌、小说及其他文类作品的译介,着重描述其所译作家作品在译入语文学系统中的译介学价值。本章的第二部分挖掘整理了梁遇春对翻译活动的理论认识,主要从翻译目的、翻译路径、翻译标准和翻译风格等涉及译学基本问题的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四章考察了梁遇春译作中因采用特定翻译策略而呈现出的语言特色。梁译采用了“直译”的主导翻译策略,因而使译作呈现出杂合度颇高的语言特征。我们首先简略介绍了译学中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