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场强仪实验报告

场强仪实验报告

场强仪实验报告
场强仪实验报告

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时间:2019年5月19日

校园内无线信号场强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移动环境下阴影衰落的概念以及正确测试方法;

2.研究校园内各种不同环境下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3.掌握在室内环境下场强的正确测试方法,理解建筑物穿透损耗的概念;

4.通过实地测量,分析建筑物穿透损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5.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

无线通信系统是由发射机,发射天线,无线信道,接收机,接收天线所组成。对于接收者,只有处在发射信号的覆盖区内,才能保证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此时,电波场强大于等于接收机的灵敏度。因此,基站的覆盖区的大小,是无线工程师所关心的。决定覆盖区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发射功率,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增益,天线架设高度,路径损耗,衰落,接收机高度,人体效应,接收机灵敏度,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同播,同频干扰。

(1) 大尺度路径损耗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用于测量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信号的平均衰落,即定义为有效发射功率和平均接收功率之间的(dB)差值,根据理论和测试的传播模型,无论室内或室外信道,平均接收信号功率随距离对数衰减,这种模型已被广泛地使用。对任意的传播距离,大尺度平均路径损耗表示为:

即平均接收功率为:

其中,n为路径损耗指数,表明路径损耗随距离增长的速度;d 0为近地参考距离;d为发射机与接收机(T-R)之间的距离。公式(5-1)和(5-2)中的横杠表示给定值d的所有可能路径损耗的综合平均。坐标为对数-对数时,平均路径损耗或平均接收

功率可表示为斜率10ndB/10倍程的直线。n值依赖于特定的传播环境。例如在自由空间,n为2,当有阻挡物时,n比2大。

决定路径损耗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距离,此外,它还与接收点的电波传播条件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引进路径损耗中值的概念。中值是使实测数据中一半大于它而另一半小于它的一个数值(对于正态分布中值就是均值)。人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条件,归纳总结出各种电波传播模型。常见的电波传播模型

1) 自由空间模型

自由空间模型假定发射天线和接收台都处在自由空间。自由空间一是指真空,二是指发射天线与接收台之间不存在任何可能影响电波传播的物体,电波是以直射线的方式到达移动台的。自由空间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是:

其中Lp是以dB为单位的路径损耗,d是以公里为单位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f是以MHz为单位的移动工作频点或工作频段的频率。

空气的特性可近似为真空,因此当发射天线与移动台距离地面都较高时,可以近似使用自由空间模型来估计路径损耗。

2) 布灵顿模型

布灵顿模型假设发射天线和移动台之间的地面时理想平面大地,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d远大于发射天线的高度ht或移动台的高度hr,此时的路径损耗计算公

式为:

其中距离d的单位是公里,天线高度ht及hr的单位是米,路径损耗Lp的单位是dB。系统设计时一般把接收机高度按典型值hr=1.5m处理,这时的路径损耗计算公式为:

按自由空间模型计算时,距离增加一倍时对应的路劲损耗增加6dB;按布灵顿模型计算时,距离增加一倍时对应的路径损耗要增加12dB。

3) EgLi 模型

前述的自由空间模型及布灵顿模型都是基于理论分析得出的计算公式。EgLi 模型则是从大量实测结果中归纳出来的中值预测公式,属于经验模型,其计算式为:

其中路径损耗Lp的单位是dB,距离d的单位是公里,天线高度ht及hr的单位是米,工作频率f的单位是MHz,地形修正因子G的单位是dB。G反应了地形因素对路

径损耗的影响。EgLi 模型认为路径损耗同接收点的地形起伏程度Δh有关,地形起伏越大,则路径损耗也越大。当Δh测量时,可按下式近似的估计地形的影响:若将移动台的典型高度值hr=1.5m代入EgLi模型则有:

4) Hata-Okumura 模型

Hata-Okumura模型也是依据实测数据建立的模型,当移动台的高度为典型值hr=1.5m时,按Hata-Okumura模型计算路径损耗的公式为:

市区:

开阔地:

一般情况下,开阔地的路径损耗一般都比市区小。

(2) 阴影衰落

在无线信道里,造成慢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建筑物或其它物体对电波的遮挡。在测量过程中,不同位置遇到的建筑物遮挡情况不同,因此接收功率也不同,这样就会观察到衰落现象。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衰落也叫“阴影效应”或“阴影衰落”。在阴影衰落的情况下,移动台被建筑物所遮挡,它收到的信号是各种绕射,反射,散射波的合成。所以,在距基站距离相同的地方,由于阴影效应的不同,它们收到的信号功率有可能相差很大,理论和测试表明,对任意的d 值,特定位置的接受功率为随机对数正态分布即:

其中,为0均值的高斯分布随机变量,单位为dB,标准偏差为σ,单位也是dB。

对数正态分布描述了在传播路径上,具有相同T-R 距离时,不同的随机阴影效应。这样利用高斯分布可以方便地分析阴影的随机效应。正态(Normal)分布,也叫高斯(Gaussian)分布,它的概率密度函数是:

应用于阴影衰落时,上式中的x表示某一次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m表示以dB 表示的接收功率的均值或中值,σ表示接收功率的标准差,单位是dB。阴影衰落的标准差同地形,建筑物类型,建筑物密度等有关,在市区的150MHz频段其典型值是5dB。

除了阴影效应外,大气变化也会导致阴影衰落。比如一天中的白天,夜晚,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天晴时,下雨时,即使在同一个地点上,也会观察到路径损耗的变化。但在测量的无线信道中,大气变化造成的影响要比阴影效应小的多。表5-1 列出了阴影衰落分布的标准差,其中的(dB)是阴影效应的标准差。

(3)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的定义

建筑物穿透损耗的大小对于研究室内无线信道具有重要意义。穿透损耗又称大楼效应,一般指建筑物一楼内的中值电场强度和室外附近街道上中值电场强度dB之差。

发射机位于室外,接收机位于室内,电波从室外进入到室内,产生建筑物的穿透损耗,由于建筑物存在屏蔽和吸收作用,室内场强一定小于室外的场强,造成传输损耗。室外至室内建筑物的穿透损耗定义为:室外测量的信号平均场强减去同一位置室内测量的信号平均场强。用公式表示为:

ΔP是穿透损耗,单位dB,P j是在室内所测每一点的功率,单位dBμv ,共M个点,P i是在室外所测的每一点的功率单位是dBμv ,共N个点。

三、实验设备

DS1131场强仪、拉杆天线

四、实验内容

利用DS1131 场强仪,实地测量信号场强。

1) 研究具体现实环境下阴影衰落分布规律,以及具体的分布参数如何。

2) 研究在校园内电波传播规律与现有模型的吻合程度,测试值与模型预测值的预测误差如何。

3) 研究建筑物穿透损耗的变化规律。

五、实验步骤

1.选择实验对象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做电磁波建筑物阴影衰落的测量,试验频率选为

100.6MHz,即北京新闻广播;实验地点选为绕综合服务楼与学生活动中心的马路。下图为测量地点的平面图:

图中红色线为大致的测量路线,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路线周围环境复杂,在不同位置受到周围建筑物遮挡情况不同,适合测量阴影衰落。

2.实地测量

利用场强仪DS1131 测量综合服务楼与学生活动中心外侧的无线信号的

强度,单位dBmw,每隔半个波长(大约一步距离)记录一个数据,将数据按测

量地点分类,每个地点测量的数据至少大于50 个,并且记录测量地点。

我们在测量地点,沿箭头方向走一圈进行测量,每步长测量一个数据,测量方向如下图所示:

将测量数据填入excel 表格,每个方向的数据作为一列,列名为测量地点与测量方向,数据记录为信号电平值的绝对值,单位是dBmw,由于原始数据均为负值,但在数据记录以及处理时均取其绝对值进行处理,因此数据分析时数据越小即表明其绝对值越小,则功率值越大。表格中红色部分的数据为在图中凹形处的测量数据。

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我们使用MATLAB软件,对四个方向分别编程处理,计算其均值与标准差,并且画出概率的累积分布曲线,与标准正态分布的累积曲线比较,得出

室外阴影衰落的分布规律。

六、MATLAB代码

信号强度值的概率分布

south=xlsread('data.xlsx','A2:A174');

south1=reshape(south,1,173);

subplot(1,2,1);

histfit(south1);

axis([30,70,0,40]);

grid on;

title('综合楼北部电平分布');

xlabel('电平值 x/dBmW');

ylabel('样本数量 y/ 个');

legend('实际样本分布','统计曲线');

subplot(1,2,2);

[h_north,states_north]=cdfplot(south1);

axis([30,70,0,1]);

text(60,0.3,['最小值=',num2str(states_north.min),'dBmW']);

text(60,0.24,['最大值=',num2str(states_north.max),'dBmW']);

text(60,0.18,['均值=',num2str(states_north.mean),'dBmW']);

text(60,0.12,['中值=',num2str(states_north.median),'dBmW']);

text(57,0.06,[' 标准差=',num2str(states_north.std)]);

title('累积概率分布');

信号强度随位置的变化

south=xlsread('data.xlsx','C2:C197');

south1=reshape(south,1,196);

south2=[south1,zeros(1,196),[1:196]];

south3=reshape(south2,196,3);

surf(south3');

title('测量点南侧从西到东电平分布图');

xlabel('西 ---------> 东');

axis([1,196,1,2]);

caxis([30,70]);

colorbar('horiz');

由于各方向数据的处理方式相同,仅处理的数据不同,所以仅列出上述两组代码。

七、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

1.综合服务楼及学生活动中心北侧

综合服务楼及学生活动中心北侧电平分布和累积概率分布如上图所示。由图可知,电平分布总体上服从正态分布,实际最小值为-65.4dBmW,实际最大值为-39.3dBmW,均值为-50.2792dBmW,中值为-49.5dBmW,标准差为5.1089,信号大部分在-45dBmW到-60dBmW之间,信号强度较好。从图中可以看出数据大量集中于-45dBmW到-50dBmW之间,这些数据大于均值数据,这是因为在该测量地北侧有一个小型的开阔空间(如前面地图所示),该开阔空间导致了在这个范围内受到的阴影衰落影响较小,信号功率值较高,使得数据绝对值偏低。

2.综合服务楼及学生活动中心西侧

综合服务楼及学生活动中心西侧电平分布及累计概率分布如上图所示,由图可知,电平分布基本服从正态分布,电平值大部分在-42dBmW到-55dBmW左右,最大值为-40.4dBmW,最小值为-66.8dBmW,均值为-50.8398dBmW,中值为-50.3dBmW,标准差为5.4867。由上述数据可知电平分布与北侧总体上相差不大,由于西侧位于主干道上,马路宽阔,环境变化较为平稳,所以该侧基本服从正态分布。

3.综合服务楼及学生活动中心南侧

综合服务楼及学生活动中心南侧电平分布及累计概率分布如图所示。由图可

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报告

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报告 院(系) 生化系 年级 10级 专业 化工 姓名 学号 课程名称 物化实验 实验日期 2012 年 9 月 9 日 实验地点 3栋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测定蔗糖转化放映的速率常数k ,半衰期t1/2,和活化能Ea 。 2·了解反应的反应物溶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3·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旋光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蔗糖在水中转化成葡萄糖和果糖,器反应为: C 12H 22011+H 2O C 6H 12O 6+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这是一个二级反应,但在H+浓度和水量保持不变时,反应可视为一级反 应,速率方程式可表示为: ,积分后可得: 由此可知:在不同时间测定反应物的相对浓度,并以㏑c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 k 。 当c=时 T1/2=ln2/K 2、本实验中的反应物及产物均有旋光性,且旋光能力不同,在溶剂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及温度等条件均固定时,旋光度与反应物浓度呈线性关系,即: kc dt dc =-kt c c -=0 ln

。 反应时间 t=0,蔗糖尚未转化: ; 反应时间为 t ,蔗糖部分转化: ; 反应时间 t=∞,蔗糖全部转化: , 联立上述三式并代入积分式可得: 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从直线斜率可得反应速率常数k 。 三、仪器与试剂: WZZ-2B 型旋光仪 1台 501超级恒温水浴 1台 烧杯100ml 2个 移液管(25ml ) 2只 蔗糖溶液 (分析纯)(100ml) Hcl 溶液(分析纯)(dm -3) 四、实验步骤: ①恒温准备: 1) 2 c βα=00c 反βα=)(生反c t -+=0c c ββα0c 生βα=∞) ln()ln(0∞∞-+-=-ααααkt t )ln(∞-ααt 以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87789

迈克耳逊干涉仪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和原理,掌握调节方法; 2.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钠光波长和精细结构。 二.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钠光灯、透镜等。 三.实验原理 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如图所示。两平面反射镜M1、M2、光源 S和观察点E (或接收屏)四者北东西南各据一方。M1、M2相互垂直,M2是固定的,M1可沿导轨做精密移动。G1和G2是两块材料相同薄厚均匀相等的平行玻璃片。G1的一个表面上镀有半透明的薄银层或铝层,形成半反半透膜,可使入射光分成强度基本相等的两束光,称G1为分光板。G2与G1平行,以保证两束光在玻璃中所走的光程完全相等且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保证仪器能够观察单、复色光的干涉。可见G2作为补偿光程用,故称之为补偿板。G1、G2与平面镜M1、M2倾斜成45°角。

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入射到G1上,被G1分为反射光和透射光,这两束光分别经M1和M2反射后又沿原路返回,在分化板后表面分别被透射和反射,于E处相遇后成为相干光,可以产生干涉现象。图中M′2是平面镜M2由半反膜形成的虚像。观察者从E处去看,经M2反射的光好像是从M′2来的。因此干涉仪所产生的干涉和由平面M1与M′2之间的空气薄膜所产生的干涉是完全一样的,在讨论干涉条纹的形成时,只需考察M1和M2两个面所形成的空气薄膜即可。两面相互平行可到面光源在无穷远处产生的等倾干涉,两面有小的夹角可得到面光源在空气膜近处形成的等厚干涉。若光源是点光源,则上述两种情况均可在空间形成非定域干涉。设M1和M′2之间的距离为d,则它们所形成的空气薄膜造成的相干光的光程差近似用下式表示 若M1与M′2平行,则各处d相同,可得等倾干涉。系统具有轴对称不变性,故屏E上的干涉条纹应为一组同心圆环,圆心处对应的光程差最大且等于2d,d 越大圆环越密。反之中心圆斑变大圆环变疏。若d增加则中心“冒出”一个条纹,反之d减小则中心“缩进”一个条纹。故干涉条纹在中心处“冒出”或“缩进”的个数N与d的变化量△d之间有下列关系 根据该关系式就可测量光波波长λ或长度△d。 钠黄双线的精细结构测量原理简介: 干涉条纹可见度定义为:当,时V=1, 此时干涉条纹最清晰,可见度最大;时V=0,可见度最小。 从一视见度最低的位置开始算起,测量一次视见度最低处的位置,者其间的光程差 为,且由关系算出谱线的精细结构。 四.实验结果计与分析 次数初读数 d1(mm) 末读数 d2(mm) △ d=|d1-d2| (mm) (nm)(nm ) 137.7247937.754420.02963592.6592.6

旋光仪使用方法

旋光仪使用方法: (1)将旋光仪接于220V交流电源。开启电源开关,约5分钟后钠光灯发光正常,就可开始工作。 (2)检查旋光仪零位是否准确,即在旋光仪未放试管或放进充满蒸馏水的试管时,观察零度时视场亮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说明有零位误差,应在测量读数中减去或加上该偏差值。或放松度盘盖背面四只螺钉,微微转动度盘盖校正之(只能校正0.5°左右的误差,严重的应送制造厂检修)。 (3)选取长度适宜的试管,注满待测试液,装上橡皮圈,旋上螺帽,直至不漏水为止。螺帽不宜旋得太紧,否则护片玻璃会引起应力,影响读数正确性。然后将试管两头残余溶液揩干,以免影响观察清晰度及测定精度。 (4)测定旋光读数:转动度盘、检偏镜、在视场中觅得亮度一致的位置,再从度盘上读数。读数是正的为右旋物质,读数是负的为左旋物质。 (5)采用双游标读数法可按下列公式求得结果Q=(A+B)/2式中:A和B分别为两游标窗读数值。如果A=B,而且度盘转到任意位置都符合等式,则说明旋光仪没有偏心差(一般出厂前旋光仪均作过校正),可以不用对项读数法。(6)旋光度和温度也有关系。对大多数物质,用λ=5893A°(钠光)测定,当温度升高1℃时,旋光度约减少0.3%。对于要求较高的测定工作,最好能在20℃±2℃的条件下进行。 旋光仪的维护: (1)旋光仪应放在通风干燥和温度适宜的地方,以免受潮发霉。 (2)旋光仪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如果使用时间较长,中间应关熄10~15分钟,待钠光灯冷却后再继续使用,或用电风扇吹打,减少灯管受热程度,以免亮度下降和寿命降低。 (3)试管用后要及时将溶液倒出,用蒸馏水洗涤干净,揩干藏好。所有镜片均不能用手直接揩擦,应用柔软绒布揩擦。

旋光仪测定糖溶液的浓度

用旋光仪测定糖溶液的浓度 【实验目的】 熟悉旋光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测量旋光溶液的旋光率和百分浓度 【实验器材】 旋光仪,盛液玻璃管,温度计,已知和未知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实验原理] 对于透明的固体来说.旋光角φ与光透过物质的厚度L 成正比;而对于液体来说.除了厚度之外,还与溶液的浓度c 成正比。同时,旋转的角度,还与溶液的温度t 以及光的波长λ有关。实验证明.在给定波长(单色光)和一定温度下,如旋光物质为溶液,则旋光角由下式表示: []L C t 100 λ α?= 在上式中[]t λα为旋光率,C 为100毫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克数,L 为溶液厚度,以分米为单位。旋光率随不同的溶液而异,对于同一种溶液来说,它是随波长而异的常数,实验室的旋光仪常以钠光作光源,故波长已定。而温度的改变,对旋光率稍有影响,就大多数物质来讲,当温度升高摄氏1度时,旋光率约减小千分之几。 通过对旋光角的测定,可检验溶液的浓度、纯度和溶质的含量,因此旋光测定法在药物分析、医学化验和工业生产及科研等领域内有着广泛地应用。在医、药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比较法和间接测定法。 一、比较法 已知浓度为C 1的某种旋光性溶液,其厚度为L 1,可测出其旋光角φ1。要测同种未知浓度的溶液,只要测定该溶液在厚度为L 2时的旋光角就可计算出未知浓度。 []11100L C t λ α?=[]22100 L C t λα?= 得1 2 11 22C L L C ??= 如果两溶液厚度相同,则1 1 2 2C C ??= 二、间接测定法 对于已知旋光率[]t λα的某种旋光性溶液,测出溶液厚度为L 时的旋光角φ,就可由式(9 —1)计算出浓度C 。 测定物质旋光角的仪器叫旋光仪。旋光仪外形如图9—1。其工作原理如图9—2所示。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摘要: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种精密光学仪器,在近代物理和近代计量技术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迈克尔逊干涉的实验,我们可以熟悉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并掌握其调整方法,了解电光源非定域干涉条纹的形成与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利用干涉条纹的变化测定光源的波长,测量空气折射率。本实验报告简述了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原理,阐述了具体实验过程与结果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尝试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释。 关键词: 迈克尔逊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干涉;空气折射率; 一、引言 【实验背景】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188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和莫雷合作,为研究“以太”漂移而设计制造出来的精密光学仪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主要用于长度和折射率的测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是珀罗于1897年所发明的一种能现多光束干涉的仪器,是长度计量和研究光谱超精细结构的有效工具; 它还是激光共振腔的基本构型,其理论也是研究干涉光片的基础,在光学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光谱学中,应用精确的迈克尔逊干涉仪或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可以准确而详细地测定谱线的波长及其精细结构。 【实验目的】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和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 2.了解各类型干涉条纹的形成条件、条纹特点和变化规律; 3.测量空气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 (一) 迈克尔逊干涉仪 1M 、2M 是一对平面反射镜,1G 、2G 是厚度和折射率都完全相同的一对平行玻璃板,1G 称 为分光板,在其表面 A 镀有半反射半透射膜,2G 称为补偿片,与1G 平行。 当光照到1G 上时,在半透膜上分成两束光,透射光1射到1M ,经1M 反射后,透过2G ,在1G 的半透膜上反射到达E ;反射光2射到2M ,经2M 反射后,透过1G 射向E 。两束光在玻璃中的 光程相等。当观察者从E 处向1G 看去时,除直接看到2M 外还可以看到1M 的像1 M 。于是1、2

自动旋光仪标准操作规程

第 1 页 共 2 页 开封明仁药业有限公司GMP 管理文件 文件编码 SOP-QC-0107-02 共2页 文件名称 WZZ-2A 型自动旋光仪标准操作规程 颁发部门 起草: 部门: 日期: 质量部 审核: 部门: 日期: 审核: 部门: 日期: 批准: 部门: 日期: 生效日期: 分发部门:质量部 修订历史: 修订时间 文件编码 修订原因 2009年12月 SOP-QC-0107-01 格式修订 2011年12月 SOP-QC-0107-02 格式修订,增加修订历史 一、目 的: 建立WZZ-2A 型自动旋光仪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该仪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WZZ-2A 型自动旋光仪的操作。 三、责 任 人:检验员 四、正 文: 4.1 操作前的准备:如测定对温度有严格要求的供试品,在测定前应将仪器及供试品置规定温度的恒温室内至少2小时,使温度恒定。未接通电源前检查样品室内应无异物,电源开关和示数开关应放在关的位置,为了便于钠光灯起辉,应将钠光灯置于交流电路处,并检查仪器旋转位置是否合适。 4.2 接通电源:将仪器电源插头插入220V 交流电源插座上,并接好地线,使过1KV 电子稳压器使电压达到规定电压值,便于钠光灯的起辉。开启电源开关,钠光灯经辉光放电,瞬时起辉点燃,但发光不稳。至少经15分钟,等钠光灯呈现稳定的橙黄色光后,将钠光灯开关板向直流,如钠光灯熄灭,可能是预热时间不够,可将直流开关上下重复扳动1-2次,使点燃。测定时应使钠光灯在直流下点燃。 4.3 测定操作: 4.3.1 开启测量开关,机器处于待测量状态。 4.3.2 将装有蒸馏水或其他空白溶剂的试样管放入样品室,盖上盖子,待示数稳定后,按清零按钮,试管中若有气泡,应先让气泡浮在凸颈处。试管安放时应注意标记的位置和方向。

实验十 用旋光仪测定糖溶液的浓度

实验十 用旋光仪测定糖溶液的浓度 物理学与信息学教研室 方玉盛 【实验目的】 熟悉旋光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测量旋光溶液的旋光率和百分浓度 【实验器材】 旋光仪,盛液玻璃管,温度计,已知和未知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实验原理] 对于透明的固体来说.旋光角φ与光透过物质的厚度L 成正比;而对于液体来说.除了厚度之外,还与溶液的浓度c 成正比。同时,旋转的角度,还与溶液的温度t 以及光的波长λ有关。实验证明.在给定波长(单色光)和一定温度下,如旋光物质为溶液,则旋光角由下式表示: []L C t 100 λ α?= 在上式中 []t λα 为旋光率,C 为100毫升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克数,L 为溶液厚度,以分米 为单位。旋光率随不同的溶液而异,对于同一种溶液来说,它是随波长而异的常数,实验室的旋光仪常以钠光作光源,故波长已定。而温度的改变,对旋光率稍有影响,就大多数物质来讲,当温度升高摄氏1度时,旋光率约减小千分之几。 通过对旋光角的测定,可检验溶液的浓度、纯度和溶质的含量,因此旋光测定法在药物分析、医学化验和工业生产及科研等领域内有着广泛地应用。在医、药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比较法和间接测定法。 一、比较法 已知浓度为C 1的某种旋光性溶液,其厚度为L 1,可测出其旋光角φ1。要测同种未知浓度的溶液,只要测定该溶液在厚度为L 2时的旋光角就可计算出未知浓度。 []11100L C t λ α?= []22100 L C t λα?= 得 1 2 11 22C L L C ??= 如果两溶液厚度相同,则 1 1 2 2C C ??= 二、间接测定法 对于已知旋光率[]t λα的某种旋光性溶液,测出溶液厚度为L 时的旋光角φ,就可 由式(9—1)计算出浓度C 。 测定物质旋光角的仪器叫旋光仪。旋光仪外形如图9—1。其工作原理如图9—2所 示。

实验六-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和图表的定义及使用实验 姓名胡艺敏学号38 系别 女 数计学院 班 级 11计科师 范 主讲教师江凤莲指导教师江凤莲实验日期2013 4-27 专 业 计算机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同组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利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的视图创建向导和图表创建向导建立视图表和关系图(图表),加深对视图和图表概念的理解,了解视图和图表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 1)调出创建视图向导,在图书-读者库中按下列T-SQL描述创建读者视图。 CREATE VIEW 读者_VIEW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读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借阅.读者编号=读者.编号; 2)调出向导,按T-SQL描述创建借阅_计算机图书视图。 CREATE VIEW 借阅_计算机图书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3)调出创建图表向导,完成在图书_读者数据库中建立图书_借阅图表的操作。要求该图表包括图书和借阅两个表,通过“图书.书号=借阅.书号”外码与被参照表之间的关联。 4)查看以上视图和图表的属性,并修改到正确为止。 三、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五、实验内容: (1)实验代码(可加附页): (1)基本操作实验 1)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给定的T-SQL语句确定视图结构信息,如表10所示。 表10 视图结构信息 序号视图名 数据库 名 相关表名列定义元组定义 1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读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 借阅.读者编号=读者. 编号 2 借阅_计算 机图书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2)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图表结构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 图表结构信息 图表名数据库名主表名参照表 名 关联定义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借阅图书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2)实验结果(可加附页):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方法并观察各种干涉图样。 2、区别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和非定域干涉,测定 He-Ne 激光波长 二、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 He-Ne 激光器及光源、小孔光阑、扩束镜(短焦距会聚镜)、毛玻璃屏等。 (图一) (图二) 三、实验原理 ①用 He-Ne 激光器做光源,使激光通过扩束镜会聚后发散,此时就得到了一个相关性很好的点光源,射到分光板 P1和 P2上后就将光分成了两束分别射到 M1 和 M2 上,反射后通过 P1 、 P2 就可以得到两束相关光,此时就会产生干涉条纹。 ②产生干涉条纹的条件,如图 2 所示, B 、 C 是两个相干点光源,则到 A 点的光程差δ =AB-AC=BCcosi , 若在 A 点出产生了亮条纹,则δ =2dcosi=k λ (k 为亮条纹的级数 ) ,因为 i 和 k 均为不可测的量,所以取其差值,即λ =2 Δ d/ Δ k。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激光电源,先不要放扩束镜,让激光照到分光镜 P1 上,并调节激光的反射光照射到激光筒上。 2、调节 M2 的位置使屏上两排光中最亮的两个光点重回,并调至其闪烁。 3、将扩束镜放于激光前,调节扩束镜的高度和偏角,使光能照在 P1分光镜上,看显示屏上有没有产生同心圆的干涉条纹图案。没有的话重复 2 、 3 步骤,直到产生同心圆的干涉条纹图案。 4、微调 M2是干涉图案处于显示屏的中间。 5、转动微量读数鼓轮,使 M1 移动,可以看到中心条纹冒出或缩进,若看不到此现象,先转动可度轮,再转动微量读数鼓轮。记下当前位置的读数 d0 ,转动微量读数鼓轮,看到中心条纹冒出或缩进 30 次则记一次数据,共记录 10 次数据即 d0、 d1 (9)

旋光仪实验报告

旋光仪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实验目 旋光仪实验报告 的与实验仪 器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旋光现象的理解,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旋光现象; (2)掌握旋光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测定糖溶液的比旋光率及其浓度。 2.实验仪器 WXG-4圆盘旋光仪、电子天平、温度计、量筒、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滤纸、盐酸(4mol/L)、蔗糖、去离子水。 二、实验原理 1.物质的旋光性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例如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能使其振动面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蔗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为右旋物质,果糖、转化糖为左旋物质。 对某一温度下的旋光溶液,旋光度θ与入射光的波长、溶液的长度L溶液的浓度C成正比,即 θ= α·C·L 式中旋光度θ的单位为“度”,L的单位为dm ,溶液浓度的单位为g/ml;α为该物质的旋光率,即长度1dm、浓度1g/ml时溶液引起的振动面的旋转角度,其与温度有关。

几种糖对钠黄光(λ=)在不同温度和浓度下的旋光率关系如下: ①蔗糖: α(20℃)= + , Z = 0~500g/ml α(t )= α(20℃)[(t-20)], t = 14~30℃ ①转化糖: α(20℃)= - , Z = 90~350g/ml α(t )= α(20℃)+ (t-20), t = 3~30℃ 式中指100ml 溶液所含溶质质量,若长度以cm 做单位,则旋光度 θ= α· Z 100·L 10 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转化糖,它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具有左旋性。 2.蔗糖纯度的计算 设纯蔗糖在t 1℃时旋转角为θ1,则 θ1 = ( + )·[(t 1-20)]· Z1100·L 10 式中,Z 1为蔗糖的质量; 设转化糖在t ’ ℃时旋转角为θ2,则 θ2 = ( - + (t ’-20))· Z2100·L 10 式中,Z 2为转化糖的质量。 设蔗糖溶液中杂质旋光度为β,则40ml 溶液的总旋光度γ1为: γ1 = θ1 + β 往蔗糖中加入盐酸使其完全变成转化糖,稀释至44ml. 则40ml 的转化糖 溶液旋光度为: γ2 = θ2 +40 44 β 由以上两式可得: γ1 – γ2 = θ1 – θ2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引言】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A.A.Michelson)发明的。1887年迈克尔逊和莫雷(Morley)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提供了实验依据。迈克尔逊用镉红光波长作为干涉仪光源来测量标准米尺的长度,建立了以光波长为基准的绝对长度标准,即1m=1 553 164.13个镉红线的波长。在光谱学方面,迈克尔逊发现了氢光谱的精细结构以及水银和铊光谱的超精细结构,这一发现在现代原子理论中起了重大作用。迈克尔逊还用该干涉仪测量出太阳系以外星球的大小。 因创造精密的光学仪器,和用以进行光谱学和度量学的研究,并精密测出光速,迈克尔逊于190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目的】 (1)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和调整方法。 (2)测量光波的波长和钠双线波长差。 【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钠光灯、扩束镜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原理 图1是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图,点光源 S发出的光射在分光镜G1,G1右表面镀有半 透半反射膜,使入射光分成强度相等的两束。 反射光和透射光分别垂直入射到全反射镜M1 和M2,它们经反射后再回到G1的半透半反射 膜处,再分别经过透射和反射后,来到观察区 域E。如到达E处的两束光满足相干条件,可 发生干涉现象。 G2为补偿扳,它与G1为相同材料,有 相同的厚度,且平行安装,目的是要使参加干 涉的两光束经过玻璃板的次数相等,波阵面不会发生横向平移。 M1为可动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 M2为固定全反射镜,背部有三个粗调螺丝,侧面和下面有两个微调螺丝。 2.可动全反镜移动及读数 可动全反镜在导轨上可由粗动手轮和微动手轮的转动而前后移动。可动全反镜位置的读数为: ××.□□△△△ (mm) (1)××在mm刻度尺上读出。

圆盘旋光仪使用方法

圆盘旋光仪使用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圆盘旋光仪的使用 偏振光通过某种物质后,其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转过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叫做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 凡能使线偏振光通过后将其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物质,称作旋光性物质。旋光性物质不仅限于像石英、朱砂等固体,还包括糖溶液、松节油等具有旋光性质的液体。不同的旋光性物质可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不同方向旋转。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物质;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质。 旋光度的大小除了取决于被测分子的立体结构外,,还受到待测溶液的浓度、偏振光通过溶液的厚度(即样品管的长度)以及温度、所用光源的波长、所用溶剂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测定结果中都要表示出来。常用比旋光度来表示物质的旋光性。比旋光度和旋光度的关系如下: [α]λt = α C×l 式中:C -溶液的浓度(g/ml);l-旋光管的长度(dm ) 若物质是纯液体,则按下式进行计算: [α]λt = α ρ×l 式中:ρ-液体的密

图1 旋光仪构造示意图 1.底座;2.度盘调节手轮;3.刻度盘;4.目镜;5.度盘游标;6.物镜;7.检偏片;8.测试管;9.石英片;10.起偏片;11.会聚透镜;12.钠光灯光源 测量采用半荫法,钠光灯发出的光经起偏片后成为平面偏振光,在半波片(劳伦特石英片)处产生三分视场。检偏片与刻度盘连在一起,转动刻度盘调节手轮即转动检偏片,可以看到三分视场各部分的亮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a )、(c )为大于或小于零度视场,(b )为零度视场,(d )为全亮视场。找到零度视场,从度盘游标处装有放大镜的视窗读数。 图2 三分视场示意图 将装有一定浓度的某种溶液的试管放入旋光仪后,由于溶液具有旋光性,使平面偏振光旋转了一个角度,零度视场便发生了变化,转动度盘调节手轮,使再次出现亮度一致的零度视场,这时检偏片转过的角度就是溶液的旋光度,从视窗中的读数可求出其数值。 图3 旋光仪刻度盘和游标盘 a b c d

旋光效应实验报告

旋光效应 摘要:通过旋光仪利用光的偏振特性来测量旋光物质对振动转过角度来测量了溶液的溶度。并分析各因素对此实验的影响。 关键词:三分视场;旋光角;溶度 中图分类号O43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1911年,阿喇果(D. F. JArago)发现,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时,它的振动面将会绕光的传播方向转过一定的角度。这种现象就叫旋光效应,光的振动面转过的角度称为旋光度,使光的振动面产生旋转的物质叫做旋光物质(进一步地,迎着光的传播方向看,使光的振动面顺时针转动的物质叫右旋物质,反之则为左旋物质)。常见的旋光物质有:石英、朱砂、酒石酸、食糖溶液、松节油等。利用旋光仪可以测定这些物质的比重、纯度或浓度。 二. 实验原理及内容 2.1 实验原理 溶液的旋光度与溶液中所含旋光物质的旋光能力、溶液的性质、溶液浓度、样品管长度、温度及光的波长等有关。当其它条件均固定时,旋光度与溶液浓度C呈线性关系。如果已知待测物质浓度C和液

柱长度,只要测出旋光度就可以计算出旋光率。如果已知液柱长度为固定值,可依次改变溶液的浓度C,就可测得相应旋光度。并作旋光度与浓度的关系直线,从直线斜率、长度及溶液浓度C,可计算出该物质的旋光率;同样,也可以测量旋光性溶液的旋光度,确定溶液的浓度C。 对于晶体一类的旋光物质,旋光度Q与光所透过的晶体厚度成正比;若为溶液,则正比于溶液在玻璃管中的长度L和溶液的浓度C:Q=αCL. (1) 式中的比例系数α称为旋光率,其含义为当L=10cm, c=1g/cm3时光振动方向转过的角度(对糖溶液而言,α与入射光波长λ及温度T 有关,对某些物质还与物质的浓度有关)。实验采用钠灯作为光源,实验过程中通常温度变化很小,可以忽略。玻璃管长度L已知,转角Q需要测量出来,这样,根据已知浓度C即可算旋光率α,再根据已知的α即可测定未知糖溶液浓度C。 2.2 实验仪器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空气折射率实验报告

测量空气折射率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光的干涉现象及其形成条件,掌握迈克耳孙干涉光路的原理和调节方法。 2.利用迈克耳孙干涉光路测量常温下空气的折射率。 二、 实验仪器: 迈克耳孙干涉仪、气室组件、激光器、光阑。 三、 实验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G 为平板玻璃,称为分束镜,它的一个表面镀有半反射金属膜,使光在金属膜处的反射光束与透射光束的光强基本相等。 M1、M2为互相垂直的平面反射镜,M1、M2镜面与分束镜G 均成450角; M1可以移动,M2固定。2 M '表示M2对G 金属膜的虚像。 从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在分束镜G 的半反射面上被分成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光束1从G 反射出后投向M1镜,反射回来再穿过G ;光束2投向M2镜,经M2镜反射回来再通过G 膜面上反射。于是,反射光束1与透射光束2在空间相遇,发生干涉。 由图1可知,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当光束垂直入射至M1、M2镜时,两束光的光程差δ为 )(22211L n L n -=δ (1) 式中,1n 和2n 分别是路程1L 、2L 上介质的折射率。 M 2M 图1 迈克尔逊干涉仪光路示意图

设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当 ,3 ,2 ,1 ,0 ,==K K λδ (2) 时干涉相长,相应地在接收屏中心的总光强为极大。由式(1)知,两束相 干光的光程差不但与几何路程有关,还与路程上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当1L 支路上介质折射率改变1n ?时,因光程的相应改变而引起的干涉条纹的 变化数为N 。由(1)式和(2)式可知 1 12L N n λ = ? (3) 例如:取nm 0.633=λ和mm L 1001=,若条纹变化10=N ,则可以测得 0003.0=?n 。可见,测出接收屏上某一处干涉条纹的变化数N ,就能测出光路 中折射率的微小变化。 正常状态(Pa P C t 501001325.1,15?==)下,空气对在真空中波长为 nm 0.633的光的折射率00027652.1=n ,它与真空折射率之差为 410765.2)1(-?=-n 。用一般方法不易测出这个折射率差,而用干涉法能很方便地测量,且准确度高。 四、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用He-Ne 激光作光源(He-Ne 激光的真空波长为 nm 0.633=λ),并附加小孔光栏H 及扩束镜T 。扩束镜T 可以使激光束扩束。小孔光栏H 是为调节光束使之垂直入射在M1、M2镜上时用的。另外,为了测量空气折射率,在一支光路中加入一个玻璃气室,其长度为L 。气压表用来测量气室内气压。在O 处用毛玻璃作接收屏,在它上面可看到干涉条纹。 图2 测量空气折射率实验装置示意图 气压表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方法并观察各种干涉图样。 2、区别等倾干涉、等厚干涉和非定域干涉,测定He-Ne 激光波长 二、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 激光器及光源、小孔光阑、扩束镜(短焦距会聚镜)、毛玻璃屏等。 (图一) (图二) 三、实验原理 P He-Ne 激光器做光源,使激光通过扩束镜会聚后发散,此时就得到了一个相关性很好的点光源,射到分光板①用1上后就将光分成了两束分别射到M1 和M2 上,反射后通过P1 、P2 就可以得到两束相关光,此时就会产生P和2干涉条纹。 ②产生干涉条纹的条件,如图2 所示,B 、C 是两个相干点光源,则到A 点的光程差δ=AB-AC=BCcosi , 若在 A 点出产生了亮条纹,则δ=2dcosi=k λ(k 为亮条纹的级数) ,因为i 和k 均为不可测的量,所以取其差值,即λ=2 Δd/ Δk? 。 四、实验步骤 1、打开激光电源,先不要放扩束镜,让激光照到分光镜P1 上,并调节激光的反射光照射到激光筒上。 2、调节M2 的位置使屏上两排光中最亮的两个光点重回,并调至其闪烁。 3、将扩束镜放于激光前,调节扩束镜的高度和偏角,使光能照在P 分光镜上,看显示屏上有没有产生同心圆的干涉1条纹图案。没有的话重复2 、3 步骤,直到产生同心圆的干涉条纹图案。 4、微调M 是干涉图案处于显示屏的中间。2 5、转动微量读数鼓轮,使M1 移动,可以看到中心条纹冒出或缩进,若看不到此现象,先转动可度轮,再转动微量读数鼓轮。记下当前位置的读数d0 ,转动微量读数鼓轮,看到中心条纹冒出或缩进30 次则记一次数据,共记录10 次、d …d 。d数据即901 6、关闭激光电源,整理仪器,处理数据。 五、实验数据处理 数据记录: kd64.28079mm 0 0 64.29275mm kd1 1 64.30488mm kd 22 64.31539mm kd3 3 64.32544mm kd4 4

旋光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旋光仪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a.测定前应将仪器及样品置20℃士0.5℃的恒温室中或规定温度的恒温室中,也可用恒温水浴保持样品室或样品测试管恒温lh以上,特别是一些对温度影响大的旋光性物质,尤为重要。 b.未开电源以前,应检查样品室内有无异物,钠光灯源开关是否在规定位置,示数开关是 否在关的位置,仪器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钠光灯启辉后,仪器不要再搬动。 c. 开启钠光灯后,正常起辉时间至少20min,发光才能稳定,测定时钠光灯尽量采用直流供 电,使光亮稳定。如有极性开关,应经常于关机后改变极性,以延长钠灯的使用寿命。 d.测定前,仪器调零时,必须重复按动复测开关,使检偏镜分别向左或向右偏离光学零位。 通过观察左右复测的停点,可以检查仪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如误差超过规定,仪器应维修 后再使用。 e.将装有蒸馏水或空白溶剂的测定管,放入样品室,测定管中若混有气泡,应先使气泡浮 于凸颈处,通光面两端的玻璃,应用软布擦干。测定时应尽量固定测定管放置的位置及方向, 做好标记,以减少测定管及盖玻片应力的误差。 f.同一旋光性物质,用不同溶剂或在不同pH值测定时,由于缔合、溶剂化和解离的情况不 同,而使比旋度产生变化,甚至改变旋光方向,因此必须使用规定的溶剂。 g.浑浊或含有小颗粒的溶液不能测定,必须先将溶液离心或过滤,弃去初滤液测定。有些 见光后旋光度改变很大的物质溶液,必须注意避光操作。有些放置时间对旋光度影响较大的, 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测定读数。 h.测定空白零点或测定供试液停点时,均应读取读数三次,取平均值。严格的测定,应在 每次测定前,用空白溶剂校正零点,测定后,再用试剂核对零点有无变化,如发现零点变化 很大,则应重新测定。 i.测定结束时,应将测定管洗净晾干放回原处。仪器应避免灰尘放置于干燥处,样品室内可 放少许干燥剂防潮。 二、技术参数 1. 旋光度测定范围: -180°∽+180° 2. 度盘格值:1° 3. 度盘游标读数值:0.05° 4. 放大镜放大倍数: 4* 5. 单色光源(钠灯)波长: 589.44mm 6. 试管长度: 100mm、200mm各1支 7. 仪器使用电源:

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浓度及旋光度

实验二 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浓度及旋光度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旋光现象的理解,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旋光现象。 2、 掌握旋光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 测定糖溶液的比旋光率及其浓度。 【实验仪器】 4、 1、WXG-4小型旋光仪 5、 2、烧杯 3、蔗糖 4、葡萄糖 5、蒸馏水 6、物理天平 7、玻璃棒 8、温度计 等。 【实验原理】 光是电磁波,它的电场和磁场矢量互相垂直,且又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通常用电矢量代表光矢量,并将光矢量与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在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振动状态,被称为光的偏振态。若光的矢量方向是任意的,且各方向上光矢量大小的时间平均值是相等的,这种光称为自然光。若光 矢量可以采取任何方向,但不同的方向其振幅不同,某一方向振动的振幅最强,而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最弱,则称为部分偏振光。若光矢量的方向始终不变,只是其振幅随位相改变,光矢量的末端轨迹是一条直线,则称为线偏振光。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例如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能使其振动面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旋光性物质不仅限于像糖溶液、松节油等液体,还包括石英、朱砂等具有旋光性质的固体。不同的旋光性物质可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不同方向旋转。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质;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物质。 实验证明,对某一旋光溶液,当入射光的波长给定时,旋光度φ与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l 和溶液的浓度c 成正比,即 cl φα= (1) 式中旋光度φ的单位为“度”,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l 的单位为dm ,溶液浓度的单位为1 -?ml g 。α为该物质的比旋光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偏振光通过单位长度(m)单位浓度(1 -?ml g )的溶液后引起的振动面的旋转角度。其单位为度·ml ·dm-1·g-1由于测量时的温度及所用波长对物质的比旋光率都有影响,因而应当标明测量比旋光率时所用波长及测量时的温度。例如 C A ?505893][ α=66.5°, 它表明在测量温度为50°,所用光源的波长为5893A 时,该旋光物质的比旋光率为66.5°。 若已知某溶液的比旋光率,且测出溶液试管的长度l 和旋光度φ,可根据式1求出待测溶液的浓度,即 []t c l λ φ α= (2)

新版旋光仪实验报告(修订版).doc

旋光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旋光现象的理解,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旋光现象; (2)掌握旋光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测定糖溶液的比旋光率及其浓度。 2.实验仪器 WXG-4圆盘旋光仪、电子天平、温度计、量筒、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滤纸、盐酸(4mol/L)、蔗糖、去离子水。 二、实验原理 1.物质的旋光性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例如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能使其振动面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蔗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为右旋物质,果糖、转化糖为左旋物质。 对某一温度下的旋光溶液,旋光度θ与入射光的波长、溶液的长度L溶液的浓度C成正比,即 θ= α·C·L 式中旋光度θ的单位为“度”,L的单位为dm ,溶液浓度的单位为g/ml;α为该物质的旋光率,即长度1dm、浓度1g/ml时溶液引起的振动面的旋转角度,其与温度有关。 几种糖对钠黄光(λ=589.3nm)在不同温度和浓度下的旋光率关系如下: ①蔗糖:α(20℃)= 66.473 + 0.0127Z,Z = 0~500g/ml α(t)= α(20℃)[1-0.00037(t-20)],t = 14~30℃ ①转化糖:α(20℃)= -19.8 - 0.036Z,Z = 90~350g/ml α(t)= α(20℃)+ 0.304(t-20),t = 3~30℃ 式中指100ml溶液所含溶质质量,若长度以cm做单位,则旋光度 θ= α·· 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转化糖,它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具有左旋性。 2.蔗糖纯度的计算 设纯蔗糖在t1℃时旋转角为θ1,则 θ1 = (66.473 + 0.0127Z1)·[1-0.00037(t1-20)]·· 式中,Z1为蔗糖的质量; 设转化糖在t’ ℃时旋转角为θ2,则 θ2 = (-19.8 - 0.036Z2 + 0.304(t’-20))··

实验六 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实用技术实验任课教师:包崇明 姓名:匿名学号:2013…….专业:软件工程成绩: 实验6 数据库完整性 实验6-1 完整性约束 1、在学生表上面创建下列CHECK约束 【注】:因为学生表已经存在,所以这里使用添加check约束的方法实现: (1)创建入学日期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假定该学校于1923年4月30日创建。要求:入学日期必须大于等于学校创建日期,并且小于等于当前日期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的check约束起作用了),如图: (2)创建学生年龄约束“Age_rule”。要求:学生年龄必须在15~30岁之间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Age_rule”成功,并且年龄为’2015/4/27’没有违反”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约束,进一步说明了(1)中的check约束添加成功,如图:

【注】:考虑到时间关系,下面的部分解答中将会省略测试约束的步骤。 (3)创建学生性别约束“Sex_rule”。要求: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4)创建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要求:学生成绩只能在0~100之间 (5)用图形方法查看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截图为: 2、删除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测试语句: 结果:(更新成功)

3、创建声明式默认约束:在创建表的过程中创建默认约束 (1)创建表“default_example”,表中包含字段pid、name、sex、age。要求设定sex的默认值为“男”、age的默认值为18。 创建default_example表语句: 采用SQL语句进行插入元祖: 执行结果为:(默认值起作用了!!) (2)插入一条编号为100 的记录,执行结果为: (3)修改默认值 一般先删除老的默认约束,再新建一个默认约束方法如下: 删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drop 约束名 新建默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add constraint df_age default(20) for age ①删除老的默认约束: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迈克尔逊干涉仪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和调节方法; 2. 观察等倾干涉、等厚干涉现象; 3.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He-Ne激光器的波长; 三、实验仪器: 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扩束镜、观察屏、小孔光阑四、实验原理(原理图、公式推导和文字说明): 在图M 2′是镜子M 2 经A面反射所成的虚像。调整好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在 标准状态下M 1、M 2 ′互相平行,设其间距为d.。用凸透镜会聚后的点光源S是 一个很强的单色光源,其光线经M 1、M 2 反射后的光束等效于两个虚光源S 1 、S 2 ′ 发出的相干光束,而S 1、S 2 ′的间距为M 1 、M 2 ′的间距的两倍,即2d。虚光源 S 1、S 2 ′发出的球面波将在它们相遇的空间处处相干,呈现非定域干涉现象,其 干涉花纹在空间不同的位置将可能是圆形环纹、椭圆形环纹或弧形的干涉条纹。 通常将观察屏F安放在垂直于S 1、S 2 ′的连线方位,屏至S 2 ′的距离为R,屏上 干涉花纹为一组同心的圆环,圆心为O。 设S 1、S 2 ′至观察屏上一点P的光程差为δ,则 )1 /) (4 1 ( ) 2 ( 2 2 2 2 2 2 2 2 2 - + + + ? + = + - + + = r R d Rd r R r R r d R δ (1) 一般情况下d R>>,则利用二项式定理并忽略d的高次项,于是有

??? ? ??+++=? ??? ??+-++?+=)(12)(816)(2)(4222 22222222222 2 r R R dr r R dR r R d R r R d Rd r R δ (2) 所以 )sin 1(cos 22θθδR d d + = (3) 由式(3)可知: 1. 0=θ,此时光程差最大,d 2=δ,即圆心所对应的干涉级最高。旋转微调鼓轮使M 1移动,若使d 增加时,可以看到圆环一个个地从中心冒出,而后往外扩张;若使d 减小时,圆环逐渐收缩,最后消失在中心处。每“冒出”(或“消失”)一个圆环,相当于S 1、S 2′的距离变化了一个波长λ大小。如若“冒出”(或“消失”)的圆环数目为N ,则相应的M 1镜将移动Δd ,显然: N d /2?=λ (4) 从仪器上读出Δd 并数出相应的N ,光波波长即能通过式(4)计算出来。 2. 对于较大的d 值,光程差δ每改变一个波长所需的θ的改变量将减小,即两相邻的环纹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增大d 时,干涉环纹将变密变细。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数据处理(整理表格、计算过程、结论、误差分析): m m 105-5?=?仪 N=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