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含答案)

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含答案)

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含答案)
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含答案)

1.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学案(含答案)

第一节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基本概念。

2.理解聚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3.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的发展过程,归纳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乡村聚落及其分布1概念乡村聚落是____________中的居民聚集地。

2类型1集镇____________.一般集镇。

2村落中心村.自然村。

3特点1规模________.功能简单。

2居民多从事与农业相关的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高,流动性较小。

4影响形成.分布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________.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

5形态与分布类型分布地区影响因素密集型旱作农业的

________地区农耕条件优越,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带状

________地区;平原沿河地区聚落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接近水源沿河发展点状________地区泉水和河流附近的绿洲地区分散

型______生产区便于水稻生产,分散在稻田中间地面较高处思考1平原旱作农业的聚落与丘陵地区的聚落形态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二.城市与城市的形成1城市的概念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规模,并以________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2城市的特点1高度的________人口.建筑.生产.物资.信息以及经济活动.文化活动高度集中。

2区域的中心性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中心。

3系统的开放性城乡之间.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人口.物资.能源.信息交流。

3城市等级划分依据______________与经济发展状况。

4城市的形成过程相对稳定的聚落________的出现集市城市的萌芽形态商品生产繁荣和商业聚集区军事.政治.宗教等目的具有

职能.职能的城市思考2所有的城市都是由集市发展而来的吗

三.世界城市的发展发展阶段典型地区主要特征公元前3000

公元前1500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________________.印度河平原.黄河长江流域城市__________,规模小;四周建有城墙,形态较

规则;以行政.军事为主要职能公元前1000年以后________沿岸

地区规模较大;内部结构清晰封建社会欧洲.中国.土耳其.埃及等城市发展缓慢;多分布于有利于商品集散的地方;城市人口规模

较小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城市__________迅速增多;城市人口空前增长;城市____________迅速扩大点睛提示世界城市的发

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每一次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都促进城市的巨大发展。平原地区灌溉农业发达,最先出现剩余农产品,最先出现了城市;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促进了工业生产,使世界城市化速度迅速提高。

思考3世界早期城市多形成于中纬度地区河流下游的平原地区,这是为什么

四.中国城市的发展1古代分布21和黄河流域特点受22影响大地域发展不平衡主要沿重要的交通线分布形态结构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2近代分布23.沿江地区特点沿海.沿江地区迅速发展广大内地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设有租界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24色彩3现代分布偏聚东部特点25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迅速发展,城镇数目增加,26提高探究点一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与分布探究活动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乡村聚落形态,一般可以推测出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甲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这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甲.乙两个地区的乡村分别出现在我国的______方和______方地区。

3根据以上两题,我们可以归纳出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和形态与____________关系极为密切。

反思归纳乡村聚落的形态特征与分布乡村聚落的形态深深打下了地理环境的烙印,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乡村聚落形态各异。

1平原旱作农业区地形平坦开阔,缺少山.河限制;农耕条件优越,历史悠久,利于聚落发育;乡村聚落具有规模大,人口多,房屋密集的特点,其形态呈团状。

2地形破碎的低山丘陵区低山丘陵地区的河谷地带,地势平缓,泥沙沉积,土层深厚.肥沃;河流具有运输和供水功能,陆路建设工程难度大,水路交通便利,利于聚落沿河谷发展,形成条带状聚落。

3湿润的水稻种植业区一方面,灌渠纵横,不利于大型乡村聚落的发育;另一方面,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为便于灌溉,就近管理,居民近稻田居住,聚落规模小而分散,其形态多为分散型。

4干旱的沙漠地区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水源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的制约因素。在沙漠边缘有地下水出露或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的河流附近,形成点状或带状的绿洲,进而形成形态呈点状或带状的乡村聚落,其特点是规模小而集中。

拓展延伸如何区分不同地区的乡村聚落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聚落特点也不同,突出反映在以下几点1北方多平顶房,住宅有院落;南方房屋多斜顶.无院落,房前屋后都是农田.菜地。2聚落规模及密度不同。

北方多为大型聚落,密度较小;南方多以中小型聚落为主,密度最大;西部多散居,密度最小。3聚落形式不同。北方多团状聚落;南方团状聚落和带状聚落各占一定比例;西部多散居.流动性村落。

迁移应用1我国地域广阔,聚落形态千姿百态,无一不深深打下了环境的烙印。下图为“我国某地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 气候C水文D生物2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团聚状B带状C网状D 棋盘状探究点二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探究活动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聚落的景观,A是________聚落,B是________聚落。

A.B两聚落相比,________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最强烈的场所。

2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A.B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请分析在景观.规模和功能方面的差异。

在景观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在规模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在功能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在

A.B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______为________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带动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_为________提供劳动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

反思归纳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差异指标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人口数量人口少.规模较小人口多.规模较大构成以农业人口为主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密度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差异以第一产业为主,经济相对落后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经济相对发达功能差异功能单一,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景观差异以自然景观.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人地关系相对简单,自然环境改造不大以人造景观.人工生态环境为主,人地关系复杂,自然环境改造大其他差异社会生活单一社会生活丰富社会分工简单,协作性弱分工复杂,协作性强环境质量好环境污染严重迁移应用2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

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和乡村的区别是城市数量多,乡村数量少城市以

第一.二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与乡村相比经济收益高城市具有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ABCD2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的联系是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到与乡村连接起来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探究点三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探究活动读“中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图2002年”,完成下列各题。

1读图分析可以看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的大体情况是从气候分区上说,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________区;从地形上说,绝大部分分布在________地区;从地势上说,几乎完全分布在第________级阶梯上;从降水情况说,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________东或西很少。

2城市A为________城市名,区位因素是________;城市B为________,区位因素是________。反思归纳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发展与分布主要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制约。如图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以上几个是主要因素。

不同的区位因素的作用也在变化,军事.宗教的影响减弱,交通.资源始终有巨大的影响,科技.旅游的影响在增强,政治因素的影响是不稳定的。

方法提示我国特大城市空间分布及条件的比较分析法地区城市分布特点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部地区大城市多,城市分布密集多平原.三角洲.丘陵,地势低平人口众多,分布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属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河湖众多,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发展,适于人类居住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产值高,经济发达中部地区大城市较多,分布较集中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较为平坦季风气候区,但大陆性较明显,降水适中人口众多,城市发展历史较早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高陆上交通发达,是通往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枢纽地带西部地区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多山地.高原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西南地区地形崎岖,自然条件差异较大位于我国偏远地区,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迁移应用3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文明区和最早出现的城市图1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等古文明发祥地。四大古文明发祥地最早出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贸易发达B工业生产发达C交通运输方便D自然条件优越2对上述地区城市的兴起具有重要作用的是A交通B政治C 工业D商业1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聚落就是指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的房屋集合体B我国乡村聚落包括中心村和

自然村C乡村聚落与城市相比规模较小,功能简单D乡村聚落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2在我国的新疆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沙漠边缘,主要原因是A靠近水源B风力小C地形平坦D土壤肥沃读“我国东部某历史名城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B交通运输的改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C丰富的水能资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D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大4图中数字代表的城镇中,交通条件最好的是ABCD5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处聚落形态及形成的条件。

2据图分析,与A处相比,B处聚落密度较________,大致呈________状分布。

3分析

A.

B.

C.D四个聚落中________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试分析其成因。

答案精析答案精析自主学习区农业环境中心集镇较小气候平原丘陵干旱水稻非农业人口密集性人口规模大小商品交换手工业行政商贸尼罗河下游平原数量少地中海数目用地规模21长江流域22政治环境23沿海24半殖民地25城市规模26城镇人口比重思

考1平原旱作农业区聚落多成团状,这是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乡村可向各个方向发展;丘陵地区,聚落多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成带状。

2商品经济导致集市贸易,集市的扩大和发展形成城市,即集市说。早期城市大多是集市发展而来的,但结合教材图

1.11知道,城市的形成至少还有其他三种可能,即防御说.地利说靠有利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和阶级说阶级社会的产物。

3这些地区气候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可为城市提供大量农产品。

互动探究区探究点一1平坦开阔.地形完整.面积较大的平原地区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或山区的河谷地区2北南3周边的自然环境解析读图可以看出甲图的聚落分布比较开阔,并且居民点形态呈圆形,可以推断其分布在面积较大的平原地区;而乙图的聚落分布相对集中,居民点形态呈长条形,并且延伸方向一致,由此推断其分布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判断甲出现在我国北方,而乙出现在我国南方。乡村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周边的自然环境。

迁移应用11A2B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安全

第一,即建在靠近河流的高坡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聚落沿河流发展,其形状可能为带状。

探究点二1乡村城市B2A聚落简单,建筑物密度小,道路单一;B聚落复杂,建筑物密度大,楼层高,交通线路纵横交错A聚落人口规模小.密度低,建设用地规模小;B聚落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建设用地规模大A聚落功能一般比较单一,第一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占重要地位;B聚落功能多样,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3BAAAB解析从聚落的景观上很容易辨认出A是乡村聚落,B是城市聚落;乡村和城市聚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二者在景观.规模.功能.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

迁移应用21D2D从产业结构来看,乡村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城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均优于乡村,因而较乡村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地,随着生产力水平发展而发展,城市与其他区域交流日趋紧密,因此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农业技术进步导致剩余产品出现,从而出现商品交换,慢慢形成城市,故乡村为城市的母体。

探究点三1季风平原

二.三

西2太原地形河流谷地杭州河流河口位置解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这里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农耕业发达,能为城市提供大量农产品。城市A可依据大同的相对位

置进行推断,应为山西太原,位于汾河谷地中;城市B可依据杭州湾进行判断,应为杭州,位于钱塘江入海口处。

迁移应用31D2D四大文明的发祥地,都位于大河流域,是因为该类地区灌溉条件便利,地形平坦,农业发达,最先出现剩余农产品,商业较发达,因此形成了城市。

自我检测区1C乡村聚落不单指房屋,还包括道路.设施.土地等,分为集镇和村落两种类型,乡村聚落的形成不仅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2A新疆地区,由于干旱缺水,聚落多分布在沙漠边缘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3B

4.D

第3题,河流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善会促进城市的发展。

第4题,地都只有公路交通,地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51带状。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河漫滩地形相对平坦。

2大团块3C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地形平坦开阔;水源丰富。

【部编版2019历史】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案15】

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的出现 (1)代表性遗址 ①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 ②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2)生产生活现状 ①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②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思考点](教材P2)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 提示: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 [微点拨]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学习聚焦] 从猿到人的演变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有着决定性意义。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的里程碑。 2.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 (1)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①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 ②距今约7000~5000年,黄河中上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基本特

征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③黄河下游分布着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2)新石器时代晚期 ①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②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知识拓展] 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主要的物质基础。 3.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生活。 (2)母系氏族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精品源自中考试题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

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

空间几何体学案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第1讲空间几何体 热点一三视图与直观图 例1 (1)(课标全国甲)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 A . 20 n B . 24 n C . 28 n D . 32 n (2)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视图为 A B C D 跟踪演练1 (1)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俯礼囲

(2) —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下列给岀的四个俯视图中正确的是 ( ) 热点二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是高考中常见的一个考点,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各类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把不规则几何体分割成几个规 则几何体的技巧,把一个空间几何体纳入一个更大的几何体中的补形技巧. 例2 (1)(北京)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 ) 1 1 1 A. B. C. D . 1 6 3 2 ⑵如图,在棱长为 6的正方体 ABCD —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在 C 1D 1与C 1B 1 上,且C 1E = 4, C 1F = 3,连接 EF ,FB ,DE ,BD ,则几 何体 EFd — DBC 的体积为( ) D . 72 b B . 68

A . 66 C. 70 跟踪演练2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热点三多面体与球 例3 ⑴已知三棱锥S—ABC的所有顶点都在球0的球面上,SA丄平面ABC, SA= 2 3, AB = 1, AC = 2,Z BAC = 60 °则球O的表面积为() B. 12 n C . 16 n D . 64 n (2)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 cm,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 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 6 cm,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500 n 3 A. ~cm 1 37 2 n 3 C. 丁cm _ 2 048 n 3 D. 丁cm 跟踪演练3 在三棱锥 A —BCD中,侧棱AB,AC,AD两两垂直,△ ABC,△ ACD,△ ABD的面积分别为吩于,于,则三棱锥A-BCD的外接球体积为 ----------------------- 高考奠题体验 1.(山东)一个由半球和四棱锥组成的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 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 (测试时间:20 分钟)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是达尔文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C.古人类首先用火,接着逐渐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D.古人类语言的完善是在直立行走之后 2.能够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类人猿不同的是古人类能够( )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吃各种食物 3.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特征有 ( ) ①树栖生活②直立行走③制造工具④产生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特征是( ) A.发达的大脑 B.会使用天然工具 C.会用复杂的语言交流 D.会制造简单的工具 5.下列各项中,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行为的是( ) A.产生面部表情 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 C.用语言进行交流 D.在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6.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 ) 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 B.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C.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D.扩大活动范围,利于生存 7.(2019 山西太原期中)生物探究社团的学生为进一步探讨人类的起源,查阅了相关资料, 并得到如下事实:黑猩猩有32颗牙齿,牙齿的结构大体上和人相似;骨格大体上和人相同,尤其是躯干骨与人很相近;拇指较短,可以像人一样与其他相对的指握合;胚胎发育 8~9 个月,胚胎在5个月以前与人的胚胎几乎完全相同;与人类一样有 ABO 血型;与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的表情。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类是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C.黑猩猩将来有可能进化成人类 D.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8.在探寻人类祖先的踪迹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①地质考察②寻找古人类化石③寻找古人类遗物④拜访考古工作者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从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行走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的意义有( ) ①使前肢得到解放②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③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④显得更加高大,可以吓退猛兽,不再受到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B.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C.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 D.古人类的化石有利于研究人类起源问题 二、判断题 11.人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主宰者,有特别发达的大脑,能劳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能适应生物圈中的环境,并对其产生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讨论,请在正确观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观点后的括号内画“×”。 (1)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 (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完成了直立行走,能制造简单工具。( )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空间几何体导学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第1课时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及其关系; 2.能够运用几何体的特征判断几何体的名称。 【课前自主学案】 一、阅读教材第2~3页,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几何体:。 2. 什么是多面体、多面体的面、棱、顶点? 二、阅读教材第3~4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棱柱、棱柱的底、侧面、侧棱、顶点?有什么特征?如何表示? 2.什么是棱锥、棱锥的底、侧面、侧棱、顶点?有什么特征?如何表示? 3. 什么是棱台、棱台的底、侧面、侧棱、顶点?有什么特征?如何表示? 4.棱柱、棱锥、棱台如何分类?(提示:如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类、按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分类等)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C.各侧面都是正方形的四棱柱一定是正方体 D.9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2.在三棱锥A-BCD中,可以当做棱锥底面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3.有一个多面体,共有四个面围成,每一个面都是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为() A.四棱柱 B.四棱锥 C.三棱锥 D.三棱柱 4.棱柱的侧面都是() A.三角形 B.四边形 C.五边形 D.矩形 5.下列三个命题()

①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是棱台; ②两个底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 ③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四个面都是等腰梯形的六面体是棱台。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关于棱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底面可以不相似 B.侧面都是全等的梯形 C.侧棱长一定相等 D.侧面一定是梯形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棱柱有三个侧面、三条侧棱和三个顶点 B.四面体有四个面,六条棱和四个顶点 C.六棱锥有七个顶点 D.棱柱的各条侧棱可以不相等 8.五棱锥是由多少个面围成的() A.5个 B.7个 C.6个 D.11个 9.棱台不具有的性质是 A.两底面相似 B.侧面都是梯形 C.侧棱都平行D侧棱延长后都交于一点 10.四棱柱的侧面中可以有个矩形。 11.从长方体的一个出发的三条棱上各取一点E、F、G,过此三点作长方体的截面,那么截去的几何体是。【知识总结】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2)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3)结合我国腾飞的表现,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理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经济建设的活力,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对“中国奇迹”的自豪感。 (2)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教学方法

1、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2、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屏幕滚动歌词。 2、十九大报告摘录:同志们!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 跨越。什么时候富起来的?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巨轮号”劈波斩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解释中国奇迹,改革无疑是第一个关键词。让我们聚焦经济改革,聚焦改革开放。 (二)预习提纲

(完整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__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论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华西村为例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华西村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华西村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的兴起既迎合了新千年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巨大潮流,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大规模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村资源众多,乡村田园风光千姿百态,大江南北农耕、渔牧、茶果、林木应有尽有,风情各异。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国富厚底蕴的中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河北的野三坡,江苏的华西村,杭州的龙井村、广东四会市的观光农业园等众多乡村旅游地的兴起与发展足以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阔.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与其它旅游类型有明显差异的特点是乡村旅游地——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乡村旅游特点与农村发展的联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乡村旅游集第一、第三产业于一体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充分利用乡村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把农事生产操作、农作物与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系列加工与旅游者的活动融为一体,并向旅游者充分展示农业艺术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旅游的形式。做为一个乡村旅游地,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进行科学化农事生产的基地,是第一产业的像征。同时,它又是一个集食、宿、行、娱、购、游等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既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又要体现和突出农业生产性的特点,它把农业生产与旅游服务进行有机的交融和联系,从而达到农业生产为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促进农业生产之目的。 (二)乡村旅游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 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大多只停留在静止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览,且重游率低,回头客少。乡村旅游却不然。乡村是一个集农事知识、生物知识、农作物知识、高新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大课堂,诸多乡村文化沉淀形成的乡村旅游文化亮丽多彩,田园风光随季变化,四季特色明显,农事生产品种各异,内容繁多。这一些都不断的刺激和吸引游客旧地重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观赏田园风光的千姿百态,参与不同的农事活动。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必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催化剂,促进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导学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教材分析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空间几何体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土木建筑、机械设计、航海测绘等大量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我们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2课时) 第一课时(多面体、旋转体)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定义,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及其关系; 2.能够运用几何体的特征判断几何体的名称。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P2图1.1-1的物体,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几何结构特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 (2),(5),(7),(9),(13),(14),(15),(16)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像这样的几何体称为______________ (3),(4),(6),(8),(10),(11),(12) 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像这样的几何体称为______________ 2、定义 (1)、多面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顶点; ④、按围成多面体的面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旋转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问题1:(1)、与其他多面体相比,图片中的多面体(5)、(7)、(9)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列几何体,说说他们的共同特点. 讨论结果: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棱柱的结构特征: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棱柱的有关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底面(简称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顶点。

第9课改革开放学案

第9 改革开放学案 第9 改革开放 [学习目标]: . 了解和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民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 通过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A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 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A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导学案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导学案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以及其它证据认同人猿同祖的观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学习重点: 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学习难点: 通过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以及其它证据认同人猿同祖的观点 课前预习: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提出了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趣味导读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按照这本书中的理论,达尔文认为人和动物一样都是进化而来的。他曾提出人类的祖先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存在亲缘关系。当时,很多人都无法接受他的观点,因此人们经常进行人类起源的辩论。最著名的一场辨论是在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之间进行的。这是1860年6月牛津大学大不列颠会的一次会议上,人们都想听听主教

对“猴子理论”的谴责。听众大都反对达尔文的观点, 但是赫胥黎却支持达尔文的观点,因此主教斯文地问他:“请问这位宣称自己是猴子后裔的先生,您是通过祖父 还是通过祖母接受猴子血统的呢?”这时,赫胥黎坚定 的说他“宁愿要一个可怜的猿猴作为自己的祖先,也不 要一个运用自己优厚的天赋和巨大影响,却把嘲讽奚落带进庄严的科学讨论辩论会的人作祖先”。对于人类起源,你认为达尔文的观点正确吗?收集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在课上与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吧! 学习过程: 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动物,并且人类也是经过 漫长的过程进化而来的,那么人类是有什么进化而来的呢? 一、人、猿同祖 1、阅读课本79页第一自然段内容,将重要知识点 在课本上标示出来并记住。然后默写下列问题: (1)人、猿共同祖的祖先的是。 2、观察与思考(观察第2页图,阅读课本第2——3页,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思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生活的方式有什么?

高级中学高中数学 14空间几何体的体积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柱、锥、台、球的体积与球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2.会求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体积,体会积分思想在计算表面积与体积中的运用. 课前准备 ⒈单位正方体:棱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体. 一个几何体的体积是单位正方体体积的多少倍,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体积的数量就是多少. ⒉某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为7,5,4cm cm cm ,则每层有___________个单位正方体, 共有______层,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习 一、重点难点 重点:柱、锥、台、球的体积与球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 难点: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体积和表面积计算问题. 二、知识建构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那么它的体积为V =长方体 或V =长方体 设有一个n 棱柱、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它们的底面积都等于S ,高都等于h ,它们的下底面都在同一平面上,如下图: V =柱体 V =锥体 V =台体 V =球 S =球 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之间的关系: 三、典型例题 例1.有一堆相同规格的六角螺帽毛坯,共重6kg .已知毛坯底面正六边形边长是12mm ,高 10mm ,内孔直径10mm ,那么这堆毛坯约有多少个?(铁的密度是37.8/g cm )

例2.计算图中奖杯的体积. 例3.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2AB =, 1PD DC BC ===,//AB DC ,90BCD ∠= . (1)求证:PC BC ⊥. (2)求点A 到平面PBC 的距离. 课后复习 1.圆台上下底面直径分别为cm 10,cm 20,高为cm 2,则圆台的体积为_______2 cm . 2.已知矩形的长为a 2,宽为a ,将此矩形卷成一个圆柱,则此圆柱的体积为_________. 3.长方体相邻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为2,3和6,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_________.

知识点测试: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点测试: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一、单选题 1.关于乡村聚落的正确叙述是 A.世界上开始有了人类就出现了乡村B.最初的村落是半固定的、分散的C.世界上开始出现畜牧业就出现了乡村D.乡村和城市是同时出现的 2.贵州农村有些房顶上盖的不是瓦而是板岩,主要反映了该地区的 A.气候环境B.地质环境C.水文环境D.土壤环境3.关于村落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的正确选项是 A.平原地区的乡村,平面形态多呈圆形和不规则的多边形 B.沿河谷分布的乡村,平面形态多块状 C.平原地区的乡村,因自然条件相对均一,平面形态多点状 D.黄土高原上的乡村多为带状平面形态 《史记·五帝本纪》中写到:“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咸邑,三年成都。”聚是村落,是乡村;邑,是居民点,有市之邑是城市的雏形;都,是早期的城市。据上所述完成4~6题。 4.乡村和城市的联系是 A.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B.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C.乡村的规模较小,城市的规模较大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5.最初的乡村聚落形成于 A.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时期B.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时期 C.人类社会的第三次大分工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 6.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为城市起源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城市出现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③城市是由集村逐步演变而成的④最初城市功能主要为商品生产中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读图回答7~8题。

7.乔家大院建筑特色与设计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A.院门向东——日落方向B.正房高大——尊卑有序 C.屋檐倾斜——冬季防风D.高墙深院——遮挡阳光 8.在乔家大院众多传统题材的木雕中出现了现代火车(如图),说明 A.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B.传统文化容易被破坏 C.铁路最早出现在山西省D.建造者的想象力丰富 9.下图是我国两地区乡村民居景观图,造成两地民居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A.降水B.光照C.地形D.水源 10.关于我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正确表述是 ①我国城市发展历史久远,城市化水平较高 ②我国古代城市的形态结构政治色彩浓厚 ③近代城市畸形发展,租界内的城市形态布局、功能结构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城市与乡村相比,最基本的特征是 A.密集B.以非农业活动为主C.高效率和高效益D.多功能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溇港圩田系统(溇、港指小河,圩即堤)是古代太湖人民变涂泥为沃土的一项独特创造,“拕土为溇,垒土成圩”“旱则溉之,水则泄焉”。历史上太湖流域溇港众多。下图示意太湖流域某溇港圩田系统。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旅游管理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在这一年,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我国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业也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将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以城镇所不具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城镇旅游爱好者,通过满足他们休闲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我国当前开发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市场依托型 乡村旅游的目标客户是城镇人,所以他的目标市场就是大都市。利用都市郊区来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普遍、发展最成熟、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从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乡村旅游的基本定位是给都市居民提供“后花园”式的休闲场所。借助与现代化大都市完全不同的田园及村落景观,为观光者提供采摘、捕钓等各种农村特有的活动来吸引顾客的一种旅游产品。

2.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是指那些在著名景点附近的乡村,借助著名景点的名气和客源,来带动自身的住宿、餐饮、购物等等旅游配套服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土特产的销售。 3.资源依托型 部分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可以依托其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人文等资源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模式。这些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一般都远离都市,现代化程度较低,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正是由于交通的不便,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才使得他们能够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而未被外界同化。 根据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开发类型,已经开发出许多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 (1)“农家乐”: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庭院以及房舍周围的特色风光,吸引城镇游客前来吃、住、观光的一种旅游形式。农家乐也开发出了许多了相关产品,如农家旅馆、农家菜、观光园等等,这种旅游模式投入少、收益快、风险低,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2)度假村:在一些气候舒适,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带,建设一些比较高档的乡村旅游场所来满足有需求的旅游者休闲、度假,这种旅游模式称之为度假村。 (3)民族民俗风情园:一些乡村或者少数民族的建筑、生活方式、举办的各种活动等等具有其独特的风情特色,也可以做为一种吸引外地游客的一种旅游方式。

2019-2020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8.1空间几何体学案 理 苏教版

2019-2020年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 8.1空间几何体学案理苏教版 导学目标: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会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自主梳理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的上下底面________,侧棱都________且__________,上底面和下底面是________的多边形.侧棱和底面________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为________的直棱柱叫正棱柱.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________的三角形.棱锥的底面是________,且顶点在底面的正投影是________,这样的棱锥为正棱锥. (3)棱台可由________________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的两个多边形________.________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叫正棱台.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将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分别绕着它的一边、一直角边、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________. 半圆绕着它的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叫做________,球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________,简称____.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________画法,其规则是: (1)在空间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交于O点,再取z轴,使∠xOz=90°,且∠yOz=90°. (2)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和z′轴,它们相交于点O′,并使∠x′O′y′=__________________,∠x′O′z′=90°,x′轴和y′轴所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面. (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或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线段. (4)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或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________,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变为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1.下列四个条件能使棱柱为正四棱柱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②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③底面是菱形,具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④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 2.用任意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各个截面都是圆,则这个几何体一定是________.3.如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那么这个圆锥的顶角(圆锥轴截面中两条母线的夹角)是________. 4.长方体AC1中,从同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长分别是a,b,c,则这个长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直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那么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