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VI实验指导书2012版

CVI实验指导书2012版

CVI实验指导书2012版
CVI实验指导书2012版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录

实验一 熟悉LabWindows/CVI集成软件开发环境 2 实验二 虚拟波形发生器演示仪 20 实验三 模拟信号的采集及其信号频率的计算 41 实验四 虚拟频谱分析演示仪 46 实验五 温度的测量 52 实验六 电量测量的研究 57 实验七 磁性材料磁特性测量的研究 65

现代测试系统软件平台基础训练

实验一熟悉LabWindows/CVI集成软件开发环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工程项目窗口(Project Window)中各菜单选择项的使用方法。

2.掌握用户接口编辑窗口(User Interface Editor window)的使用和功能

3.掌握源代码窗口(Source window)的使用和功能

4.了解函数面板(Fuction Panel)的使用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

LabWindows/CVI是一个ANSI C的集成开发环境。它包含了32位的编译、链接器,以及先进的编辑与调试工具。LabWindows/CVI编写的虚拟仪器软件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8所示。

图1-1 LabWindows/CVI编写的虚拟仪器软件基本组成框图

LabWindows/CVI开发环境有4个主要的界面窗口(window):

?工程项目窗口(Project Window) ——生成*.prj文件

?用户接口编辑窗口(User Interface Editor window) ——设计*.uir文件

?源代码窗口(Source window)——编辑*.c文件

?函数面板窗口(Function Panel)。

其中:

9*.prj文件:工程文件,它是最终的运行文件。由*.uir、*.c和*.h文件组成。

9*.c文件:源程序文件,用户编写的程序代码就在此文件中,是标准的C语言程序。

9*.uir文件:用户接口文件,该文件为虚拟仪器的面板文件,类似VB或VC中的窗口体文件,包含如旋钮、开关等各类控件。

9*.h文件:头文件,在*.uir文件存盘的同时自动生成。它是对*.uir文件中创建的所有控件的桌面句柄及回调函数的说明。与C语言中的*.h文件结构完全一致。

下面详细介绍这4个窗口的功能。

1. 工程项目组窗口(Project Window)

启动LabWindows/CVI后,出现的界面窗口即为工程项目窗口(Project Window),如图1.1所示,列出了组成Press.prj工程文件的所有的文件,包括Press.c、 Press.uir和 Press.h。它的菜单项共有11项,可完成有关LabWindows/CVI的全部操作,

1.CVI工程文件编辑环境介绍

在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中,会用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程序。项目工程管理器就是专门用来管理这些程序的。图1-1中显示的就是一个名为TEMPSYS.cws的工作区间文件,它包含一个名为TEMPSYS.prj工程文件。工程文件的后缀名均为prj。在windows系统中只要双击后缀为*.prj或者*.cws就可以进入CVI窗口文件的编辑环境,并自动加载上一次编辑过的相关文件。如果要在工程文件编辑界面中加载以前编辑过的文件,只需点击File>Open>Project菜单,在打开的文件选择框中选择需要打开的文件。

图1-2 CVI工程文件编辑环境

1.1 菜单项功能

1) File

完成对文件新建(New)、打开(Open)、保存(Save)、另存(Save As)、保存所有(Save All)、自动保存工程文件(Auto Save Priject)、打印(Print)、最新关闭文件(Most Recently Closed Files)、退出(Exit LabWindows/CVI)等功能。其菜单如图1-3所示。

图1-3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2)Edit

完成将有关文件加入到工程文件、执行所创建的文件、移除文件、上移文件、下移文件等内容。其菜单如图1-4所示。

图1-4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3) View

显示视图,可显示有关文件的全路径名、日期及各类排列方法,如图1-5所示

图1-5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4) Build

完成有关文件编译的操作。其具体内容有:编译文件、创建工程文件、连接工程文件、从磁盘修改文件、标记编译文件、标记所有编译文件等内容,如图1-6所示。

图1-6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5) Run

运行工程文件。同时还包含一些调试功能:比如设置断点、继续运行、终止运行等,合理运用本项功能,在调试软件时将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如图1-7所示。

图1-7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6) Instrument

编辑仪器文件。包括将存在的仪器文件调入、卸载和编辑等功能,如图1-8所示。

图1-8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7) Library

库函数设置。完成用户界面、信号分析、信号输入/出及各类协议设置等功能,如图1.8所示。

图1-9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8) Tools

提供实用工具。包括运行向导(wizard)和向Tools添加一些工具。可建立ActiveX控件和IVI仪器驱动程序,如图1-10所示。

图1-10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9) Windows

窗口操作。完成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等功能。也可用来访问某个已经打开的窗口。例如,用户接口编辑窗口,如图1-11所示。

图1-11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10)Options

开发环境信息设置。完成LabWindows/CVI 编程环境有关信息的设置,如图1-12所示。

图1-12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11)Help

提供系统帮助信息。LabWindows/CVI 在线帮助及Windows SDK 的函数帮助,如图1-13所示。

图1-13 LabWindows/CVI菜单运行屏幕

2 用户接口编辑窗口(User Interface Edit window)

用户接口编辑窗口是用来创建,编辑用户界面(Graph Uer Interface)的,形成*.uir文件,它相当于真实仪器的操作面板。包括面板(Panel)以及在面板上的各种控件元素(Control Element)。图形用户接口编辑窗口为你提供了快捷创建、编辑面板和控件的安放、属性的设置等功能。可在短时间里创建出符合要求的图形界面。如图1-14所示,下面详细讨论图形用户接口编辑窗口各菜单项的功能和模式选择的用法。

图1-14 图形用户接口编辑窗口

2.1 菜单功能

1)File

完成用户接口文件(*.uir)的新建(New)、打开(Open)、保存(Save)、另存(Save As)、保存所有(Save All)、保存复制的用户接口文件(Save Copy As)、设置用户接口文件为只读(Read Only)、添加文件到工程(Add File To Project)、打印(Print)、关闭文件(Close)、退出(Exit LabWindows/CVI)等功能。如图1-15所示。

图1-15 用户接口文件编辑窗口的File菜单项

2)Edit

可用来编辑面板或控件元素。完成重复/撤消、剪切、复制、粘贴、删除、复制仪器面板、剪切仪器面板、菜单项的编辑、仪器面板的编辑、控件的编辑、显示顺序及有关字体的设置等内容。其菜单屏幕如图1-16所示。

图1-16 Edit菜单项

3)Creat

用来创建面板、菜单项和面板中各种控件。控件共有15种,如图1-17所示。

说明:当创建Panel后,在 Panel上任意位置点击鼠标右键,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选择所想创建的对象即可。

图1-17 Create菜单项

?命令控件属性修改界面介绍

选中所需要的控件并单击,这个控件就会出现在我们所建立的面板上,双击面板上该控件,就可以进入图1-18所示的控件属性修改界面。控件不同属性修改界面也有差别。其中重要的设置说明如下:有常量名(Constant Name):控件的变量名。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字母需大写,不可用中文。

回调函数名(Call Function):应用程序响应鼠标或键盘的回调函数名。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可用中文。

标号名(Lable):控件在面板上的名称。用于表示控件的功能。可由中文、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

图1-18控件属性修改界面

?Control Mode

Normal 控件数值即可由外界输入也可从程序中赋值,但不能产生用户事件

Hot 除了可以产生用户事件外,其余则和N方式一样。通常在此控制方式下,只有控件的状态方式改变,就可产生一个用户事件,程序完成相应的回调功能。

Indicator 用户不能对控件操作,控件不能产生用户事件

Validate 控件产生用户事件前,先对桌面上控件的值进行检查,包括传递用户事件前数据的有效性,看是否有效。其余功能和H相似。

Initially Dimmed 不选中,控件外观清晰,可操作,有相应的响应事件发生,若选中此栏,控件外观模糊,不可操作,没有相应事件发生。

4)View

当创建多个面板后就可用该项来查看想要看的面板。具体功能分为3类:

查找用户界面对象:查找用户接口文件中的对象。

显示仪器面板:包括显示/隐藏仪器面板、显示重叠仪器面板中的某一个、显示下一个仪器面板、显示上一个仪器面板等功能。

预览用户接口的头文件:显示仪器面板中所涉及的控件、变量等的头文件。

View菜单项如图1-19 所示。

图1-19 View菜单项

说明:当某面板选中后,面板的上部的标题栏会出现线条,如图1-20所示。当控件选中后,控件的周围会出黑色方框,如图1-21所示。在 Panel上的任意位置点击鼠标右键,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选择所想创建的对象即可。

图1-20 选中某面板

图1-21 选中某命令按钮控件

5)Arrange

用来调节各个控件元素的位置、大小、对齐方式、控件顺序等。Arrange菜单项如图1-22所示。

图1-22 Arrange菜单项

说明:当控件选中后,用鼠标拖动控件,可改变控件的位置。

6)Code

产生源代码和事件消息类型。包括生成全部代码、生成Main函数、仪器面板和控件的回调函数、查

看回调函数及事件设置等,如图1-23所示。

图1-23 CVI产生C语言代码框架的路径

说明:在用户接口编辑窗口中有一快捷菜单是非常有用的,当你把鼠标指在某一控件元素上点击右键后便弹出一快捷菜单,通过该菜单你可以生成回调函数及查看回调函数,而无须你再切换到源代码窗口后再查看.如下图所示。

7)Run

运行程序。其功能和工程项目编辑窗口的 Run 功能类似。

8)Library

函数库。包括界面和接口标准设置,完成用户界面、信号分析、信号输入/出及各类协议设置的功能,其功能和工程项目编辑窗口的 Library 功能类似。

说明:我们将在后面详细地介绍LabWindows/CVI的函数库。

9)Tools

提供一些工具项。包括建立ActiveX控件的控制和创建IVI仪器的驱动程序。Tools菜单项如图1-24所示。

图1-24 Tools工具菜单项

10)Windows

完成对窗口的操作,其功能和工程项目编辑窗口的 Windows 功能类似。

11)Options

设置编辑环境。包括对仪器面板的操作、模式工具的转换、颜色的设置、保存/调入以文本形式保存的用户接口文件等功能,Options 菜单项如图1-25

所示。

图1-25 Options 菜单项

12)Help

LabWindows/CVI 在线帮助及Windows SDK 的函数帮助。 2.2 模式选择

图形用户接口编辑窗口中还有4

个模式选择按扭,介绍如下:

当该按扭被按下后,可以操作面板上的控件,同时在图形用户接口编辑窗口的右上角处来观察面板上的事件消息。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创建、编辑面板和控件元素以及修改它们的属性。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直接修改控件元素的名字、标签等文字相关方面的东西。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直接修改面板,控件元素的颜色。先把鼠标移动到想修改颜色的对象上,点击右键会弹出一个选色对话框,选择颜色后点击后即可。 在图形用户接口编辑窗口中Panel 的灰色区域中,单击鼠标右键,便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如图1-26

所示。

图1-26 控件的快捷菜单

说明:这个菜单用于控件类型的选择,请用鼠标点击各项体会一下。

3.源代码编辑窗口(Sourse window)

在制作好用户仪器界面后,点击菜单Code>Generate>All Code仪器面板编辑器会弹出设置对话框(如图1.26所示),在图1-27中由三个部分组成:最上面是存放目标代码(程序)的路径;中间部分是选择应用程序初始时载入和显示的面板;下面的部分是选择用哪个回调函数执行退出应用程序消息响应。

图1-27 CVI产生C语言代码框架的路径

在上图中设置完后点Ok,便进入图1-28所示的界面,这就是源代码编辑窗口。在此窗口中创建C 语言代码文件。例如:添加、删除、插入函数等编程所需的基本编辑操作。但是LabWindows/CVI 又有其独特的简捷快速的开发、编辑工具,可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较复杂的C程序代码程序。

图1-28 C语言源代码添加位置

File:创建、保存或打开文件。

Edit:可用来编辑源代码文件。

View:设置源代码编辑窗口的风格等功能。

Build:编译文件以及编译设置。

Run:运行程序。

Instrument:装入仪器驱动程序。

Library:函数库。

Tools:一些可使用的工具。

Windows:用来访问某个已经打开的窗口,例如:工程项目窗口,用户接口编辑窗口,源代码窗口等。

Options:设置接口编辑窗口的编辑环境。

Help:LabWindows/CVI 在线帮助及Windows SDK 的函数帮助。

说明:源代码编辑窗口菜单项的功能和C语言的菜单项功能基本相似。编程中有一快捷菜单是非常有用的,当你把鼠标指在某一函数上点击右键后便弹出一快捷菜单,通过该菜单你可以查看回调函数以及与该函数对应控件元素。这是以后在编程中要掌握的技巧。如图1-29所示。

图 1-29 关于函数的快捷菜单

4. 函数面板(Fuction Panel)

编辑C语言代码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给生成的代码框架中对应的回调函数中添加内容。因为CVI 是基于C语言的集成开发环境,所以它遵从标准ANSI 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调试规则。CVI同时也是基于消息响应模式的编译系统。所以,CVI的C语言源代码必须添加的图1-30中的光标处。变量定义也应放在主程序或回调函数的开始。

图1-30 C语言源代码添加位置

在LabWindows/CVI 编程环境下,当你想在源程序某处插入函数时,你只需从函数所在的库中选择该函数后便会弹出一个与之对应的函数面板,填入该函数所需的参数后即可完成插入。更为方便的是若参数为一已有的常量或变量,只需点击常量或变量工具按扭后选择你所需的量即可。若参数是一变量,可直接声明该变量无须切换至源代码窗口。

在函数面板中经常用到的几个快捷命令按钮如下所示。

常量或变量工具按扭。

插入工具按扭。

选择属性或UIR常量工具按扭。

声明变量按扭。

下面以在源代码编辑窗口中加入SineWave函数为例,说明函数面板使用方法。

4.1 设置方法

启动函数面板可按照下列的操作实现:

1)切换至源代码编辑窗口

2)移动鼠标到加入函数的位置

3)按照Library >Advanced Analysis>Signal Generate>Select>SineWave> Select 选择函数,出现的函数面板如图1-31所示。

图1-31 函数面板

4.2 变量声明

这是产生一个正弦波的函数,其中Sine Wave项是用来存放正弦波的数组,在程序中使用数组Wave[128] 来存放正弦波。在Sine Wave项填入Wave后,由于Wave是一变量,所以我们需要声明该变量:让鼠标指在Wave上然后点击工具条中的声明变量按扭后,出现如图1.32所示的声明变量对话框,可声明该变量为局域变量或为全局变量。

图1.32 声明变量对话框

当所填参数是一常量或变量,只需点击选择常量或变量工具按扭,选择所需的常量或变量即可。

上述的技巧可加快编程速度,在编程时会频繁使用。而这些也正是LabWindows/CVI 开发环境所独具的加快你编程速度的特色。

三、实验内容

1.练习在工程项目窗口调入已经存在的虚拟仪器文件的方法。即:在LabWindows/CVI中载入并运行一个应用程序。

步骤:

(1)启动LabWindows/CVI。选择开始>>程序>>National Instruments CVI。

(2)载入项目文件。选择File>>Open>>Project(*.prj),在打开文件对话框中浏览到C:\Exercises\CVI Basic I\Lesson 1目录,并载入TEMPSYS.PRJ。

图1-7 载入TEMPSYS.PRJ 文件

该项目载入后,CVI的窗口如图1-7所示。

项目结构树列出了构成一个项目或者程序的所有文件。在LabWindows/CVI下创建的项目可以包含不同种类的多个文件。可以通过选择菜单Edit>>Add File to Project来添加C源程序文件、目标文件、DLL 导入库、C库函数、用户界面文件以及设备驱动程序到项目文件中。项目结构树显示了项目中的文件的状态,如图1-4所示。可以选择菜单View>>Columns>>Status来启用以及关闭项目结构树的状态列。

这个TEMPSYS.PRJ项目包含了三个文件: TEMPSYS.C、 TEMPSYS.H 、 TEMPSYS.UIR 这个.c文件是源代码文件,.h文件是包含了用户界面常量的头文件,.uir文件是用户界面文件。

(3)运行本项目。可以选择Run>>Debug tempsys.exe或者点击调试项目按钮来运行该项目。

LabWindows/CVI将自动编译项目结构树中的源代码文件,联接项目与所用的库并运行编译后的代码。将看到如图1-8所示的界面。

图1-8 项目运行界面

这个项目模拟了一个温度监控系统的运行过程。温度显示到了温度计指示器上并绘到了带状记录曲线图上。一个曲线图显示了温度测量的柱状图。一个旋钮控件用来设置报警状态的最大与最小值,当温度低于最小值或者是超出最大值,相应的LED指示灯将会变亮报警。条形图指示器则显示了最近10个温度值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偏移值。

(4)点击Quit按钮停止运行。

(5)检查项目结构树里的所有文件。双击文件名显示相应的窗口。文本文件(.c 或.h)在源代码编辑器窗口打开,用户界面资源文件(.uir)在用户界面编辑器中打开。结束后,关闭每个文件。不要保存你所做的改动。

2. 假设已经编辑好了3个文件:TEMPSYS.C、TEMPSYS.H和TEMPSYS.UIR(文件存在路径为:c:\cvi 实验\ TEMPSYS中),还没有生成工程文件TEMPSYS.prj。现在我们希望把它们构建为TEMPSYS.prj 工程文件。

3. 制作一个简单仪器面板(如图1-9所示):要求

有一个图形控件,用来显示图形;两个命令控件,

一个用来运行用户程序,另一个用来退出程序。

图1-9实验面板要求

4.利用CVI的代码生成工具生成你制作的仪器面板的程序框架。

四 报告要求

1.简述用CVI编写一个完整应用程序的过程;

五 思考题

□ 写出LabWindows/CVI编写的虚拟仪器的文件类型及关系。

□ LabWindows/CVI集成环境是由哪几个窗口组成的?

□ 工程项目窗口(Project Window)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用户接口编辑窗口(User Interface Editor window)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源代码窗口(Source window)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函数面板(Fuction Panel)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如何启动和运行LabWindows/CVI程序?

□ 熟悉4个编辑窗口中菜单项的内容和操作方法;

□ 简述回调函数名的作用;

□ 简述NUMERIC和GRAPH控件的属性设置过程。

实验二 虚拟波形发生器演示仪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一台简易虚拟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使学生掌握:

1.利用CVI软件平台设计虚拟仪器的步骤;

2.掌握仿真信号的生成方法(正弦波和方波等);

3.掌握波形的显示方法;

4.学习以下面板控件的使用与属性设置方法

1)Command Button 命令按钮

2)Numeric Dial 数字旋钮

3)Graph 显示波形窗

4)Timer 定时器

5.学习几种函数的使用方法:

1)SineWave():生成正弦波函数

2)GetCtrlVal():把控件的值赋给变量

2) PlotY():绘图函数

3) DeleteGraphPlot(): 清屏函数,即清除显示的图形

二、实验原理

1.CVI编程的基本步骤:

(1) 在新的工作空间(*.cws)中建立新的工程文件(*.prj);

(2) 创建用户图形界面(*.uir),添加控件,设置控件属性及确定空间的回调函数名;

(3) 编辑程序源代码。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程序代码和回调函数的基本框架,由用户向源文件添加程序代码,完成所要实现的功能;

(4) 调试和运行程序。

2.仿真信号的生成方法

所谓仿真信号是指不使用真实的被测信号源,信号源由计算机的软件产生。信号仿真中常使用的

控件为时钟(Timer)控件,由时钟控件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自动触发事件,触发事件包含生成各类信号

的函数,刷新并显示各类信号的函数。在本例中,使用的时钟控件每隔0.01s 。

CVI的高级分析库(Advanced Ananysis…)包含了几乎所有常用的仿真信号源。

若需要产生一个正弦波信号,只要选择Sine Wave即可;

若需要产生一个方波信号,只要选择Square Wave即可。

若需要产生一个三角波信号,只要选择Triange Wave即可。

对于比较简单的,并且能够写出波形表达式的信号,也可以用直接写出其表达式的方式产生信号。例如:以生成正弦函数:y(t)=sin(ωt) 为例,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y[ i△t]=sin(2*π* i*△t / T ) ,i=0,1,2,…….

△t为相邻两离散值之间的时间间隔,T为函数周期。

将y[ i△t]在示波器上逐点显示连接,就得到正弦函数的波形。

3.波形的显示方法:

虚拟示波器要显示的数据都是存放在一个数组(例如数组y[i△t])中的离散数据,示波器用CVI的绘图函数PlotY ( )在GRAPH显示窗中显示离散数据y,这部分内容见附录1。

三、实验内容

完成示例“虚拟波形发生器”的设计,其功能要求如下:

z要求该“虚拟波形发生器”具有如图2-1所示的前面板。

流体传动与控制2012实验指导书

《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刘玲腾刘继忠编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实验注意事项 一、液压实验是学习液压传动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液压传动中的基本概念,巩固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掌握一般液压元件和回路的实验方法及操作技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对每次实验必须认真对待。 二、在每次实验前,要认真复习课程有关的内容并预习实验指导书。 三、实验前,应在实验台旁熟悉实验设备和仪器、操纵、测量等方法。在教师指导下,按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步骤进行。 四、在实验室内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 五、实验完毕,应整理好场地和仪器、工具,切断电源,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按期交指导教师批阅。 六、实验成绩作为本课考核成绩的一部份。

目录 一、液压泵拆装 (1) 二、液压阀拆装 (7) 三、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 (10) 四、液压传动系统回路组装实验 (13)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轴向柱塞泵 型号:cy14—1型轴向柱塞泵(手动变量) 结构见图1—1 图1-1 (1)实验原理 当油泵的输入轴9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5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10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实验1 流程程序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程序分析符号、记录并绘制某产品(或零件、服务)的流程程序图。 2、学会用“5W1H”分析(完成了什么?何处做?何时做?由谁做?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技术发掘问题,用“ECRS”原则来改进程序。 二、实验说明 1、流程程序分析是以产品或零件的加工全过程为对象,运用程序分析技巧对整个流程程序中的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加以记录和考查、分析。流程程序分析是对生产现场的宏观分析,但它比工艺流程更具体、内容更详细,用途更广泛。 2、运用“5W1H”提问技术,对“操作”、“搬运”、“贮存”、“检验”、“暂存”五个方面进行考查、逐项提问,从而达到考查、分析、发掘问题的目的。 3、在发掘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四大原则来建立新的程序。 三、实验器材 电子天平、电子秒表、计算器、胶带台、胶带、胶水、记录板、A4纸、包装纸、物流箱等。 四、实验分组 5~6人一组,1人模拟顾客,1人模拟邮局业务员,1人使用记录板记录,1人使用电子秒表测时,其他人认真观察,做些辅助工作。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本实验模拟邮局邮包发送流程,可参考下列流程进行: (1)顾客到达。(流程分析起点); (2)询问业务; (3)等待顾客填单; (4)从顾客手中接邮包和填好的包裹单;

(5)包装邮寄物; (6)称重; (7)使用计算器计算邮资;(2元起价,含200克,200克以上按1分/克计算邮资) (8)向顾客收取邮资; (9)登帐(实为计算机操作,这里用手工记账代替); (10)贴包裹单; (11)贴邮票; (12)将包裹放入邮件暂存箱; (13)把包裹单第二联交顾客; (14)顾客离开,服务结束。 实验时,先模拟1~2遍,然后负责记录的同学使用流程图符号记录“邮局业务员”的实际工作流程,绘制流程程序分析简图。同时记录时间和移动距离等参考数据。 六、实验报告要求 使用实习报告纸或课程设计纸书写。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实验目的;(2)实验器材;(3)实验分组;(4)实验内容与步骤; (5)5W1H分析过程;(6)ECRS改善过程;(7)规范的以为人主的流程程序图(含现行方法和改善方法)。(8)对分析改善进行总结。

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预习指导 实验二熔点的测定 1.测熔点时,若有下列情况将产生什么结果? 答: (1)熔点管壁太厚,则热传导时间加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2)熔点管底部未完全封闭,尚有一针孔,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3)熔点管不洁净,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4)样品未完全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研得不细或装得不紧密,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6)加热太快,则会使熔点偏高。 2.可否用第一次测熔点后已经冷却重新结晶的试样,再做第二次测定?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在测熔点加热时,有时某些化合物部分分解,有些经加热会转变为具有不同熔点的其他结晶形式。这使得样品不纯,所测得的熔点不准确。 3.如何观察试样已经开始熔化和全部熔化? 答:试样塌陷并在边缘部分开始透明时就说明开始熔化;全部透明时说明全部熔化。 4.测定熔点对确定化合物的纯度和鉴定有机物有何意义? 答:当化合物含有杂质时,其熔点下降,熔距变宽,因此,通过测定熔点不仅可以鉴别不同的有机化合物,而且还可以判断有机化合物的纯度,同时还能鉴定熔点相同的两种化合物是否为同一化合物。 5. 沾有浓硫酸的温度计能否直接用水冲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这样容易使温度计破裂。应使温度计上的浓硫酸充分冷却后用布擦去,再用水小心地冲冼。 实验三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什么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什么关系? 答:当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对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2、用蒸馏法测定沸点时,加热过猛,蒸馏速度太快,所测数据会发生什么误差? 答:加热过猛,蒸馏速度太快,使蒸气成为过热蒸气,造成温度计所显示的沸点偏高。 3、蒸馏时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什么?如果蒸馏前忘记加沸石,能否立即将沸石加至将近沸腾的液体中?当重新蒸馏时,用过的沸石能否继续使用? 答:加入沸石的作用是为了形成许多气化中心,防止爆沸。若在加热后才发现忘了加沸石,则应停止加热,待烧瓶内液体温度降到低于沸点几十度后再补加。用过的沸石已经失效,不能再用。

工程热力学实验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2012.06.07)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ar(7.387MPa),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20-++-=()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 ( )??p v T =0 (7-1-5)

大学化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书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项目: 二、各实验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 实验项目名称:常用仪器介绍、熔点测定 实验项目性质:基本操作 所属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计划学时: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

2.掌握毛细管测定熔点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熔点是固体有机化合物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达成平衡的温度,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 加热纯有机化合物,当温度接近其熔点范围时,升温速度随时间变化约为恒定值,此时用加热时间对温度作图(如图1)。 图1 相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图2 物质蒸气压随温度变化曲线化合物温度不到熔点时以固相存在,加热使温度上升,达到熔点.开始有少量液体出现,而后固液相平衡.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变化,此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使固相不断转变为液相,两相间仍为平衡,最后的固体熔化后,继续加热则温度线性上升。因此在接近熔点时,加热速度一定要慢,每分钟温度升高不能超过2℃,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熔化过程尽可能接近于两相平衡条件,测得的熔点也越精确。 当含杂质时(假定两者不形成固溶体),根据拉乌耳定律可知,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质,导致溶剂蒸气分压降低(图2中M′L′),

固液两相交点M′即代表含有杂质化合物达到熔点时的固液相平衡共存 点,T M′为含杂质时的熔点,显然,此时的熔点较纯粹者低。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a)测定二苯胺的熔点,测二次; b)测定乙酰苯胺的熔点,测二次; c)测定未知样品的熔点,测二次。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毛细管、提勒管、温度计、酒精灯;待测样品、液体石蜡等。 五、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毛细管的封口:将毛细管用酒精灯的外火焰加热,一段封好。 2.装样品:将少许样品放于干净表面皿上,用玻璃棒将其研细并集成一堆。把毛细管开口一端垂直插人堆集的样品中,使一些样品进入管内,然后,把 该毛细管垂宜桌面轻轻上下振动,使样品进人管底,再用力在桌面上下振动,尽量使样品装得紧密。或将装有样品、管口向上的毛细管,放入长约50一60CM垂直桌面的玻璃管中,管下可垫一表面皿,使之从高处落于表面皿上,如此反复几次后,可把样品装实,样品高度2—3 mm。熔点管外的样品粉末要擦干净以免污染热浴液体。装入的样品一定要研细、夯实。否则影响测定结果。 3.装置的安装: 按图搭好装置,放入热浴所用的导热液。用温度计水银球蘸取少量导热液,小心地将熔点管粘附于水银球壁上,或剪取一小段橡皮圈套在温度计和熔点管的上部(如下图)使装试料的部分正靠在温度计水银球的中部。温度

201209级《发动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发动机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彭辅明袁守利编 汽车工程学院 2012年4月

前言 1.实验总体目标、任务与要求 1、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内燃机性能实验的认识和了解。 2、掌物内燃机性能试验和某些专项试验的试验方法。 3、了解内燃机试验台架的基本组成和常用测试仪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并掌物其使用方法。 4、掌物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 2.适用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 3.先修课程 《发动机构造》、《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4.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见表一) 5. 实验改革与特色 通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物和理解。

实验一发动机速度特性 1、掌物发动机速度特性的试验方法。 2、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制发动机速度特性曲线图。 二、实验条件 1、东南4A91电控汽油发动机机(Pemax=77Kw/6000r/min)一台 2、CW150型电涡流测功机一台 3、FST2S发动机数控试验台一台 3、FCM-D转速油耗测量仪一台 4、温度计一只 5、大气压力计一只 6、93#车汽油 20升 三、实验原理 发动机速度特性:在发动机油门开度一定(部分开度或全开)的情况下,研究其功率Pe、扭矩Ttq、耗油量B及燃油消耗率be与转速n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1、调整测功机负荷及指挥全组协调动作,一人;测功机负荷的调整应均匀、准确,尽量避免大幅度增加或减小测功机负荷,造成发动机的转速剧烈波动。 2、调节、监视发动机油门,一人;当发动机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减小或关闭发动机油门。 3、测量发动机转速和油耗,一人;测量转速时,应注意转速的上下波动情况,当转速的波动值超过±20r/min,该组实验数据应视为无效并重做。 4、调节,监视发动机冷却水出水温度,一人;保持发动机冷却水出水温度稳定在80±5℃范围内,出现气阻现象(无冷却水排除或冷却水出水温度超过100℃),应立即报告,以便及时停机。 5、监视发动机机油压力、温度,一人;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6、记录发动机扭矩(测功机读数)Ttq、发动机转速n、耗油质量△m和耗油时间△t, 一人;实验数据记录应准确无误。 7、绘制实验监督曲线,一人;当发现实验过程中因某些特殊原因而引起误差过大的点,应及时指出,以便补测校正。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按照附录一《发动机台架试验安全操作规范》,作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确认发

(完整版)离散数学实验指导书及其答案

实验一命题逻辑公式化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 5 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 3 人以上(含 3 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 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 C 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rintf(" 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 或1,空格分开):"); scanf ("%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 很好,表决通过!\n"); else printf(" 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实验二命题逻辑推理 【实验目的】加深对命题逻辑推理方法的理解。【实验内容】用命题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逻辑

电子_基础实验指导书 2012

电子科技专业基础实验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编 2012.1

电子科技专业基础实验 1 微波基本测量 (1) 2 二维电场的模拟实验 (7) 3 电磁波的布拉格衍射实验 (12) 4 射频图像传输 (16) 5 偏振光实验 (23) 6 光源光谱特性的测量 (29) 7 光磁共振实验 (32) 8 半导体光电导实验 (41) 9 光栅实验 (47) 10 单色仪的标定实验 (51) 11 迈克尔逊干涉仪 (54) 12 半导体光伏效应实验 (60) 13 半导体霍尔效应实验 (66) 14 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实验 (72) 15 半导体少数载流子寿命测量 (77) 16 四探针测电阻率实验 (80)

实验1 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波导测量系统,熟悉基本微波元件的作用; 3.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4.掌握大、中、小电压驻波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5.学习用驻波测量线校准晶体检波器特性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微波基本知识 在微波波段,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增大,使得普通的双导线不能完全传输微波能量,而必须改用微波传输线。常用的微波传输线有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金属波导管及介质波导等多种形式的传输线,本实验用的是矩形波导管,波导是指能够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能量的传输线。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与工作状态在波导中常用相移常数。波导波长,驻波系数等特性参量来描述波导中的传输特征,对于一个横截面为b a ×的矩形波导中的TE 10波: 自由空间波长 /c f λ=, 截止(临界)波长 2c a λ=, 波导波长 /g λλ= (1) 相移常量 2/g βπλ=,, 反射系数 Γ=E 反/E 入 驻波比 max min /E E ρ=, 由此可见,微波在波导中传输时,存在着一个截止波长c λ,波导中只能 传输λ<c λ的电磁波。波导波长g λ>自由空间波长λ。 在实际应用中,传输线并非是无限长,此时传输线中的电磁波由人射波 和反射波迭加而成,传输线中的工作状态主要决定于负载的情况。 (1)波导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微波功率全部被负载吸收,无反射波, 波导中呈行驻波状态.此时|Γ|=0,ρ=l 。

有机化学实验(1)-同济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有机化学实验(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280 学分:1.5 学时:51 大纲执笔人:于辉大纲审核人:蒋忠良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技术、提高动手能力的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有机化学前沿学科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为在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以及未来工作中奠定基础。 二、课程面向专业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三、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结构鉴定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反应。 四、实验教学基本内容 简单玻璃工操作,熔点和沸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液体化合物折光率的测定,旋光度的测定,蒸馏,水蒸气蒸馏,减压蒸馏,重结晶及过滤,分馏,升华,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萃取,色谱分离,各类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及反应。 五、实验内容和主要仪器设备与器材配置

* 六、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 将专业标准中能力标准和人格养成贯穿到实验教学当中。 七、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的要求、考核方式 1. 实验预习:将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反应式(正反应,主要副反应)、主要反应物、试剂和产物的物理常数、用量和规格摘录于预习报告中;写出实验简单步骤;列出粗产物纯化过程及原理。 2. 实验报告:要求写出下列内容 实验目的和要求;反应式;主要原料及产物的物理常数;主要物料用量及规格;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产率计算,结果讨论。 3.考核:根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结果、实验考试情况综合评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根据实验预习的充分性、操作的规范性、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综合给出平时成绩(占60%);第二部分,期末或期中组织一次实验理论、基本常识等书面测验,考核成绩也作为评分依据(占20%);第三部分,期末或期中单独组织一次实验操作基本技能的考核(占20%)。以上三部分累加,得学期总分。 八、学时分配

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2012.10)

《单片机原理》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2年8月

目录 第一部分单片机仿真实验 (1)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1) 实验二:中断实验 (4) 实验三:定时器中断实验 (6) 实验四:串行口实验 (9) 实验五:矩阵式键盘输入识别 (13) 实验六:LCD循环显示设计 (19) 第二部分单片机硬件实验............................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试验箱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系统地址分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系统接口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通用电路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实验指导...............................................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七P1口亮灯和P1口加法器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八简单I/O口扩展(选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九8255控制交通灯................................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十128*64LCD液晶显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部分单片机仿真实验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P3口地址的操作控制8位LED流水点亮,从而认识单片机的存储器。 二、实验原理图 实验参考电路图如下: 三、参考实验程序 //流水灯实验 #include //包含单片机寄存器的头文件 sfr x=0xb0; //P3口在存储器中的地址是b0H,通过sfr可定义8051内核单片机 //的所有内部8位特殊功能寄存器,对地址x的操作也就是对P1口的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完整版)

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 潍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2008年10月 目录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2) 实验二二次插值法 (5) 实验三 Powell法 (8) 实验四复合形法 (12) 实验五惩罚函数法 (19)

实验一黄金分割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黄金分割法的基本理论和算法框图及步骤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的能力。 3、掌握常用优化方法程序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优化设计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编制调试黄金分割法C语言程序。 2、利用调试好的C语言程序进行实例计算。 3、根据实验结果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设备及工作原理 1、设备简介 装有Windows系统及C语言系统程序的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2、黄金分割法(0.618法)原理 0.618法适用于区间上任何单峰函数求极小点的问题。对函数除“单峰”外不作 其它要求,甚至可以不连续。因此此法适用面相当广。 0.618法采用了区间消去法的基本原理,在搜索区间内适当插入两点和,它们把 分为三段,通过比较和点处的函数值,就可以消去最左段或最右段,即完成一次迭代。 然后再在保留下来的区间上作同样处理,反复迭代,可将极小点所在区间无限缩小。 现在的问题是:在每次迭代中如何设置插入点的位置,才能保证简捷而迅速地找到极小点。 在0.618法中,每次迭代后留下区间内包含一个插入点,该点函数值已计算过,因此以后的每次迭代只需插入一个新点,计算出新点的函数值就可以进行比较。 设初始区间[a,b]的长为L。为了迅速缩短区间,应考虑下述两个原则:(1)等比收缩原理——使区间每一项的缩小率不变,用表示(0<λ<1)。 (2)对称原理——使两插入点x1和x2,在[a,b]中位置对称,即消去任何一边区间[a,x1]或[x2,b],都剩下等长区间。 即有 ax1=x2b 如图4-7所示,这里用ax1表示区间的长,余类同。若第一次收缩,如消去[x2,b]区间,则有:λ=(ax2)/(ab)=λL/L 若第二次收缩,插入新点x3,如消去区间[x1,x2],则有λ=(ax1)/(ax2)=(1-λ)L/λL

基础化有机学实验讲义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 指导书 2011级各专业适用

有机化学实验须知 1、学生要提前5分钟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 2、实验前必须认真做实验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写在专门的实验预习笔记本上,每个实验的预习报告须在实验前交实验指导老师审查,预习报告不合格不允许做实验。做实验时只能按照预习报告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不能看实验教材。 3、在进行实验预习时除了阅读实验指导书意外,还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本实验指导的电子版中,在每个实验中都链接有实验操作演示, 打开链接的方法是:按住ctrl用鼠标点击 图标即可打开链接 的内容。(播放视频需要安装较高版本的视频播放器如暴风影音5、迅雷看看、realplayer 等)。 4、实验时应听从实验指导教师的指导,遇到问题及时报告。不听从指导者,教师有权停止其实验,本次实验按不及格纶。 5、学生不能自己擅自决定重做实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作出是否重做的决定,否则本次实验按不及格论。 6、实验中不得有任何作弊行为,否则本课程按不及格论。 7、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试验完成后交实验指导查阅签字。 8、实验成绩计算方法:考勤5分(迟到扣5分),预习报告25分(包括实验原理、实验装置草图、实验操作流程和步骤、回答提问等),实验操作及记录40分、实验报告30分。

目录 有机化学实验预备知识┈┈┈┈┈┈┈┈┈┈┈┈┈┈┈┈┈┈┈ 4 实验十三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及熔点的测定┈┈┈┈┈┈┈5实验十四柱色谱分离偶氮苯和邻硝基苯胺┈┈┈┈┈┈┈┈┈┈┈8 +┈┈┈┈┈┈┈┈┈┈┈┈┈┈┈┈┈┈┈┈┈┈┈11 实验十六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17实验十七乙酸乙酯的制备┈┈┈┈┈┈┈┈┈┈┈┈┈┈┈┈┈┈21实验十八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校正┈┈┈┈┈┈┈┈┈┈┈┈┈┈25

2012-AutoCAD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熟悉AutoCAD基本环境及设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AutoCAD的软硬件环境、启动、退出、文件管理等方法; 2、熟悉AutoCAD的工作界面、系统配置的修改等; 3、熟悉键盘和鼠标输入命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认识AutoCAD的硬件及设备配置,学习启动、退出AutoCAD; 2、练习文件管理,包括新建文件、打开旧文件、保存、另存文件等操作; 3、练习用“选项”对话框进行常用的缺省配置修改; 4、练习用键盘和鼠标输入命令,学习工作界面中各部分功能区的使用。 三实验过程及说明 1.启动AutoCAD 进入WindowsXP开始界面后,用鼠标双击桌面上AutoCAD图标,或执行“开始”菜单中AutoCAD命令启动AutoCAD。 2.进入AutoCAD后基本练习 1)新建一文件,分别用“从草图开始”、“使用样板”、“使用向导”三种创建方法; 2)对应三种不同的创建新图的方法,练习绘图界限(LIMITS)、绘图单位(UNITS)等基本设置的操作; 3)熟悉工作界面,主要包括:标题行、下拉菜单、功能区、绘图区、工具栏(标准、绘图屏幕菜单)、命令提示区、状态栏、滚动条、十字光标等,如图1-1所示; 图1-1 AutoCAD 界面的构成

4)了解系统配置选项的修改,通过“选项”对话框练习常用的三项修改:绘图背景色、按实际情况显示线宽、自定义右键功能;(选择“显示”选项卡,修改绘图区背景颜色为白色;选择“用户系统配置”选项卡,设置线宽随图层、按实际大小显示;选择“用户系统配置”选项卡,自定义右键功能。) 说明:其它选项的缺省配置是否修改,根据具体情况自定。 3.退出AutoCAD 退出时,切不可直接关机(会丢失文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进行: 1)从下拉菜单中选取:“文件”→“退出” 2)从键盘键入:EXIT或QUIT 3)单击工作界面标题行右边的“关闭”按钮 如果当前图形没有全部存盘,输入退出命令后,AutoCAD会弹出“退出警告”对话框,操作该对话框后,方可安全退出AutoCAD。 4.用键盘和鼠标练习输入命令LINE、ERASE、UNDO、REDO、ESC等。 1)用LINE命令画几组直线。通过练习要熟悉“C”选项和“U”选项的应用; 2)用ERASE命令擦除。通过它要逐步熟悉3种选择实体的方式;(窗交,框选,单选) 3)用UNDO(U)命令撤销前3个命令,用REDO返回一个命令; 4)用ESC终止命令,回到“Command:”提示符下。 注意: 所有命令在“Command:”提示符下输入,可用键盘直接输入命令名,也可再下拉菜单、功能区或屏幕菜单中直接点取;操作命令中需要选项时,请单击右键,使用右键菜单选项。 四实验题目 1)用NEW命令新建一张图(图幅为A3),进行基本设置后,运用键盘、鼠标等输入命令画图。以实验报告形式说明你新建该图形的步骤及设置情况。 2)用QSAVE命令指定路径,已“一面视图”为名保存。 3)用SAVE AS(另存为)命令将图形另存到软盘上或硬盘上的另一处。 4)关闭当前图形,用OPEN命令打开图形文件“一面视图”。 5)练习结束,关闭当前图形,正确退出AutoCAD。 6)以实验报告形式回答以下问题: (1)AutoCAD的操作界面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设置作图窗口的颜色和十字光标的大小? (3)图形文件的“Save”(保存)与“Save as”(另存)有何区别?

(完整版)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精)

汽车构造实验指导书 李国政编 青岛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 2006年2月

前言 汽车整车拆装实训课是汽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它与课堂讲授课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实训课,使同学们建立汽车整车构造的实物概念,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的知识,更深入的了解汽车各总成部件构造细节及名称,熟悉汽车部件的拆装及操作工艺,为后继专业课程及专业性实习打下基础。 实训课的目的是配合课堂教学、结合实物系统的分解观察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的功能、组成、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 实训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实物讲授和拆装观察分析两部分。 实物讲授是由于有些内容受条件限制,在课堂上难以讲清,故安排在实验课中结合实物进行讲授。 拆装观察是对完整的实物或重要总成分解成零件,然后分析观察零件的形状,安装定位基准,各部件的关系,调整方法和装配工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为使实训课顺利进行,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实训前要全面复习课堂讲授的有关内容,记住其主要内容。 2.实训中听从教师指导、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3.爱护实训教具及设备,与实验课无关的设备不要乱动。 4.在实训中要认真观察分析各零部件,要勤学多问,总结实训收获,认真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地点:车辆实验室

实训一汽车及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一、目的 1.通过实训对汽车的组成、总布置型式以及各总成有一个初步认识; 2.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用及在结构上的相互联系; 3.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的结构特征。 二、基础知识 1.汽车总体构造 汽车由许多不同的装置和部件组成,其结构型式和安装位置多种多样。汽车所用的动力装置不同时,其总体构造差异很大。汽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四部分组成。小轿车还装有空调和其他附属设备。 (1)发动机 使供入其中的燃油燃烧产生动力,是汽车行驶的动力源泉。 (2)底盘 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正常行驶。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组成。 行驶系—安装部件、支承全车并保证行驶。由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等组成。 转向系—保证汽车按驾驶员选定的方向行驶。由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制动系—使汽车能减速行驶以至停车,并保证汽车能可靠停驻。 (3)车身 用以安置驾驶员、乘客或货物。客车和轿车是整体车身;普通货车 车身由驾驶室和货箱组成。 (4) 电气设备 由电源和用电设备组成,包括发电机、蓄电池、起动系、点火系以及汽车的照明、信号装置和仪表等。此外,在现代汽车上愈来愈多装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微处理机、中央计算机系统及各种人工智能装置(自诊、防盗、巡航、防抱死、车身高度自调等),显著地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性能。 三、实训内容 1.长安6331A型微型客车及日本五十铃的总体结构。 2.北内109发动机、天津夏利轿车发动机及日本皇冠3.0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3.CA1091及桑塔纳汽车模型及部件模型的观察。 四、实训报告 汽车的布置型式通常有几种,各有何优点?实验中各车采取何种布置型式?试述原因。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2002年6月23日

前言 本书参考了多门实验教材,主要参照中山大学化学系许遵乐、刘汉标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了其中部分实验内容,也增添了部分趣味性的实验,如阿司匹林的合成、从茶叶中提取咖啡碱等实验。另外增设了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 本教材共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则、安全注意事项、有机实验常用仪器装置的介绍等,第二部分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介绍常用有机化学实验单元操作的技术要点等。第三部分为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安排有19个不同的实验,分为基本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等,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加之我们的业务水平有限,书中定有不少错误及万安之处,敬请各校教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指正;以不断提高本教材的质量。

目录 第一部分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4) 一、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4) 二、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7) 三、玻璃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 (11) 四、简单玻璃工操作 (14) 五、有机化学反应的常用装置 (16) 六、加热和冷却 (22) 七、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4) 第二部分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27) 一、重结晶 (27) 二、蒸馏 (31) 三、分馏 (35) 四、萃取与洗涤 (37) 五、干燥 (41) 第三部分实验 (44)

一、基本操作训练 (44) 实验一简单玻璃工操作 (44) 实验二蒸馏和沸点测定 (45) 实验三重结晶 (46) 二、合成实验 (48) 实验四1-溴丁烷 (48) 实验五环己稀 (50) 实验六苯乙酮 (51) 实验七己二酸 (53) 实验八乙酰苯胺 (54) 实验九乙酰乙酸乙酯 (55) 实验十β-萘乙醚 (57) 实验十一乙酸乙酯 (58) 实验十二乙醚 (59) 实验十三乙酸正丁酯 (60) 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61) 实验十四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61) 实验十五酚的化学性质 (61)

参考答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 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 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 (峰-峰值)。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分通用、多踪多线、记忆存贮、逻辑专用等类。 双踪示波器可同时观测两个电信号,需要对两个信号的波形同时进行观察或比较时,选用双踪示波器比较合适。 本实验要测量正弦波和方波脉冲电压的波形参数,正弦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 、周期T (或频率f )和初相;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 、周期T 和脉宽T P 。幅值U m 、峰峰值U P-P 和有效值都可表示正弦量的大小,但用示波器测U P-P 较方便(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得的是正弦量的有效值U= 2 m U )。由于频率f= T 1 , 所以测出周期T ,即可算得频率。矩形脉冲电压,可用周期T ,脉宽T P 和幅值U m 三个参数来描述。T P 与T 之比称为占空比。 三、 实验内容和步骤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指导书改革探索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指导书改革探索 发表时间:2020-03-13T20:07:06.6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作者:崔庆荣 [导读]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完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可以辅助有机化学理论教学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完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可以辅助有机化学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地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创造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提出改进方法,以期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课程衔接;翻转课堂;考核方式 引言 有机化学是高校化学系四大基础化学之一,主要分布在化学化工、轻工、制药、材料、生物、药化等领域,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目前,有机化学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体现着有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地位与学习意义,因此学好有机化学显得异常重要。作为化学学科的活跃领域,有机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而对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出色地完成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与创新能力,成为有机化学改革的重要命题。 1“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一门学科。“有机化学”课程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知识联系紧密,内容信息量大,反应机理抽象,是应用化学专业最难的基础课程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均采用教师上课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尤其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快速发展,对“有机化学”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降低了教师书写板书需要的时间,看似提高了教学效率,实则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无需进行大量板书的书写,使其授课的速度相对变快,这将对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广东海洋大学的生源质量相对于国内的一流大学较差,使得学生很难适应教师的讲课速度,学习效率较低。因此,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极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种教师上课翻课件的错觉。“有机化学”课程中反应类型较多、尤其典型的人名反应多。对于地方院校学生而言,整体基础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反应机理,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以应对最终的考核,学习效率低下。 2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指导书改革探索 2.1实验器材图片化 在传统的实验指导书中,关于实验用的器材都是用文字描述,如烧杯、蒸发皿、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蒸馏烧瓶、冷凝管、水浴锅、石棉网、茶叶、1%Pb(Ac)2溶液、氯仿、饱和食盐水。按照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前很少接触的实验器材只看文字学生并不一定会知道是什么,因此建议将实验器材除了有文字描述外还配有彩色的实物图对照,方便高职的学生快捷的明确实验准备工作。 2.2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必然需要一个完善的考核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有机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企业需要基础知识扎实且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考核体系。应该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促使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目前,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将“有机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别管理,分别考核,强化理论教学,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理论教学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含考勤、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四个部分,并对其进行量化。实验教学的成绩由考勤、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突发问题处理四部分组成。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课程在应用专业中的重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并培养了其探索精神。 2.3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每位授课教师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方能高效地引导学生领悟知识、掌握知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成功的老师更应该对其所讲授的课程充满激情、充满兴趣,从而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初期,重点介绍有机化学的发展史、有机化学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认识。之后,在每一章的教学过程当中补充有机化学的学科新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与所学知识进行关联融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机化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授课过程当中,补充有机化学的日常应用及与之相关的生命现象,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4实验步骤碎片化 建议将实验步骤分解为若干子步骤。如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其实验步骤可以分为以下9个子步骤:1)烧杯中茶叶3g+热水100mL→煮沸15~20分钟;2)过滤→茶叶渣(弃去)→滤液→逐滴加入10mL10%Pb(Ac)2;3)加热5分钟→抽滤→滤渣(弃去)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浓缩至30mL;4)冷却;转移分液漏斗;5)加入氯仿15mL及饱和食盐水10mL;6)剧烈振荡;7)静置片刻;8)分离→氯仿层(转入蒸馏烧瓶)水层(弃去)→水浴蒸馏(回收氯仿约10mL);9)转入小烧杯中,水浴蒸去氯仿→咖啡因粗品。然后每一段子步骤的文字描述配备一段微视频及其二维码。学生按照实验操作子步骤的文字说明逐项操作,能理解的就对照文字直接操作。遇到有疑问的、难以理解的子步骤,则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5分钟以内),边看标准操作录像边对照操作。 2.5考核方式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有机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只是最基础的要求,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根据实验操作水平给学生打分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筛选出一些重要但合成步骤较少的药物分子结构,把这些结构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药物分子,学生可以通过自由讨论查阅文献等方法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然后整理成一份预实验报告,其中每一步反应都要写出详细步骤,阐明原因,考试前让每组学生对自己设计的路线进行讲解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最后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份最终的实验方案,大家以这一方案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要随时观察,记录出现的问题,对一些讨论中没有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讨论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充分参与进来,调动起来兴趣,让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实验”而不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教学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