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培训ppt课件

心理学培训ppt课件

心理学培训ppt课件
心理学培训ppt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培训ppt课件

心理学培训 ppt 课件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领域、方法,掌握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心理学培训 ppt 课件,欢迎阅读。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提问引起学生兴趣:

1.心理学是否等同于看相、巫术、算命等? 2.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3.心理学的具体任务:

1)客观世界是怎样引起人的心理活动的?心理活动中,大脑高级 N 是怎样活动的? 2)人的心理过程是怎样产生、发展、完善起来的?它有那些规律? 3)个性差异及其发展、形成规律有那些? 4)怎样预测人的心理与行为? 5)心理活动是怎样调节人的行为的?如何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二、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

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

1 / 10

1、认知过程: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

简要介绍概念: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感过程:

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过程。

3、意志过程:

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

在意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

4、知、情、意、行的关系:

知是产生情、意的基础;行是在知的基础上,在情的推动下产生的,它能提高认识,增强情感,磨练意志;意控制、调节情,提高知。

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人人共有的心理现象,但由于个人的遗传素质、生活环境、经验等不同,使人表现出不同的个体心理。

个性即人的独特性。

个性心理是表现在个体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点。

1、个性倾向性:

个体活动的基本倾向和动力。

包括:

动机、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最新资料推荐------------------------------------------------------ 2、个性心理特征:

个体身上经常稳定表现出的心理特点。

包括:

气质、性格、能力。

3、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具体内容。

心理过程从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来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共性,它是个性形成的基础;个性心理从个体心理现象的表现来分析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形成的。

一方面个性心理是在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不可能产生情感;没有积极的意志行动,也就不可能形成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另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能调节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观心理观是人们对心理现象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理观。

唯心主义心理观唯心主义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精神存在。

1、主观唯心主义心理观:

3 / 10

认为物质由精神决定,万事万物产生于感觉。

如:

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天下无心外之物、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心理观:

精神是世界的本源,以黑格尔为代表主张绝对精神。

唯物主义心理观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决定精神,精神依赖于物质存在。

形具而神生、神形相即、神用形质,脑为元神之府等。

1、机械唯物主义心理观:

我国古代许多人认为心理现象产生于心脏、或肝、或胆、或脾;国外近代著名心理学家华生认为有什么刺激就有什么反应。

这种把心理现象视为客观刺激作用于人感官 N 系统的产物,实际上是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看作是被动的反应物,显然是错误的。

2、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辩证唯物主义为科学揭示心理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现象的产生既离不开社会,也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更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认为,人脑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器官。

现代医学和生理学也证实了这一点。

所以,科学的心理观应该是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即人脑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主观能动的

---------------------------------------------------------------最新资料推荐------------------------------------------------------ 反映,客观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简要介绍 N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大脑的功能 1、大脑是 N 系统的高级部位,是思维、语言、智慧等的器官,是心理的物质器官。

其浅层的机能主要在于对刺激信息进行精确分析、综合,大脑的病变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其深层的机能比较低级,主要是接受和传递来自上层的信息,并传向外周 N 系统。

2、简要介绍大脑皮层有以下主要区域的功能: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简要介绍大脑皮层言语中枢的功能:

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书写中枢。

4、简要介绍大脑优势与非优势半球理论:

左半球在语言方面的机能突出,右半球在表象和空间关系方面的机能突出。

中枢 N 活动规律 1、N 活动过程:

兴奋和抑制是 N 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是指引发和加强机体活动的 N 过程;抑制是指制止和削弱机体活动的 N 过程。

二者性质相反,但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和依存。

在大脑 N 活动中,一个部位处于兴奋状态时,则另一部位处于抑

5 / 10

制状态。

当然某一部位长时间的兴奋可能使这一部位转化为抑制。

抑制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

非条件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条件性抑制包括消退性抑制和分化抑制。

2、中枢 N 活动规律:

第一,兴奋与抑制的扩散和集中;第二,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心理活动方式 1、反射:

心理学上,反射是指有机体通过中枢 N 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的有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是 N 活动的基本方式。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将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弧:

实现有机体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装置,由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传入 N、N 中枢、传出 N、效应器。

反射弧是反射环路,从 N 中枢传向效应器的指令引起反应,这种反应又以反馈方式将反应结果传回 N 中枢,使反射活动得到进一步调节,使反应更准确完善。

所谓反馈就是指信息在一定通路上来回传输方式。

工具性条件反射: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是有机体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操作使行为受到强化的条件反射。

---------------------------------------------------------------最新资料推荐------------------------------------------------------ 2、两种信号系统:

1927 年巴浦洛夫提出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概念。

三、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例:

狼孩的故事、鲁宾逊漂流记。

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反映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指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

反映形式的演化:

无生命物质以物理的、化学的机械为反映形式生物以感应性为反映形式低等动物以感觉为反映形式脊椎动物以知觉为反映形式高等动物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反映形式人以意识为反映形式。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无论是简单的感知觉还是复杂的观念意识都是客观世界的种种属性、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所以人的心理以客观现实为内容和源泉;社会生活是人心理的决定性因素。

也可以这样讲,心理活动就其内容、源泉、发生方式来讲都是客观的。

社会实践是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客观世界不是机械、静止地决定个体的心理活动和塑造个体的个性特征的,而是在人的活动中,通过人与客观现实的交互作用来发生影响的。

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己,并从中认识世界的本质,

7 / 10

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进而使认识不断提高。

由于实践的社会性和多样性,从而促成了人不同能力和性格的形成。

所以,人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检验心理反映的标准;心理又能调节人的实践。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因年龄、经历、经验、兴趣、世界观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不同,所反映的事物也有差别。

因此,个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机械静止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依据自己需要进行选择的;不同人不仅能反映不同事物,即使同一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也可能有所不同。

如:

不同人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心境:

同一人在不同地方的心境。

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是古老而年轻的科学 1、亚里斯多德的《灵魂论》:人类从产生开始就在研究心理现象,但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低的制约,往往把人和自然的一切变化归结为神的力量,认为人的活动是由灵魂决定的。

在古代称心理学为灵魂学。

公元前 4 世纪,亚里斯多德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较详

---------------------------------------------------------------最新资料推荐------------------------------------------------------ 细的论述和分类,这本书可以看作是第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专著。

但到近代以前,它一直从属于哲学、宗教、神学,属于思辨学科。

2、1590 年德国麻堡大学教授葛克尔第一次使用心理学,心理学概念才正式出现。

3、19 世纪心理学从哲学、宗教、神学中的分离。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心理学,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心理学在我国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曾说世界上心理学的第一故乡是中国,但发展却相当缓慢,到 20 世纪初才随西方科学技术被介绍近来。

1917 年北京大学心理学家陈大奇建立我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在我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是 20 世纪 80 年代。

二、现代心理学观点生物学观点行为主义观点精神分析观点认知观点人本主义观点三、心理学的领域心理的生理基础、感觉和知觉、学习心理、身心发展、个别差异、动机与情绪、社会心理、异常行为与心理治疗。

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程序建立假设、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结论。

9 / 10

基本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问卷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学习教育理论提供心理学理论基础。

实践意义有助于个体发展自我;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生产劳动者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有助于医务工作者提高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商业服务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