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徐志摩诗歌常用意象的思想内涵

论徐志摩诗歌常用意象的思想内涵

论徐志摩诗歌常用意象的思想内涵
论徐志摩诗歌常用意象的思想内涵

论徐志摩诗歌常用意象的思想内涵

摘要:徐志摩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他诗歌中的意象世界内蕴丰富。“飞”,“云”,“水”,“花”,“星、月、光”等意象在徐志摩诗歌中经常出现,拥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本文通过探讨认为,徐志摩诗歌常用意象的思想内涵包括有:对自由的执着追求;女性观的诗化;政治理想的寄寓;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的绝望。以此力图对徐志摩的诗歌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Abstract:Xu Zhimo in modern Chinese poetry left a dazzling. The imagery of his poetry in the rich inner world. "Fly," "Cloud", "Water," "Flowers," "Stars, Moon, Light" and other imagery in poems that often appear in Xu Zhimo with rich ideological content. In this paper, by exploring the view that poetry Xu Zhimo ideological content of popular imagery, including: the pursuit of freedom; female poetic concept; the political ideals; of reality dissatisfied with the despair of society. As trying to Xu Zhimo’s poems have a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意象思想内涵

Key words:Xu Zhimo,Poem,Image,Ideological content

前言

说起中国现代诗坛,不能不提到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徐志摩。他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在诗歌史上留下了光彩夺目的一笔。徐志摩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与他潇洒空灵的个性、不受羁绊的才华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形成了其诗特有的灵动飘逸的艺术风格。诗歌艺术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①“在诗中,情感内容和对象形式的这种统一,或者更准确地说,情感内容借对象形式的这种表现,就是我们所谓的对象化的情感,即诗的意象。”②徐志摩就很擅长捕捉意象,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徐志摩诗歌中优美的意象层出不穷,新颖别致,内蕴丰富,给人以生动鲜活的审美感受。有一些意象在徐志摩诗歌中经常出现,寄寓着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本文将通过探讨徐志摩诗歌中的常用意象,来探寻其中的思想内涵。

一、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胡适在《追悼志摩》一文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③而诗人这种对于爱、对于自由、对于美的追求, 主要通过他的诗歌表达出来。徐志摩是一个追求自由、崇尚个性解放的诗人。自由是他执着追求的理想。徐志摩的这一思想,主要寄寓于其诗歌的以下三种意象中:“飞”,“云”,“水”。

(一)“飞”意象

徐志摩的诗歌中,出现过许多飞的意象,比如《雪花的快乐》里“雪花”的“飞扬、飞扬、飞扬”,《偶然》里“天空里的一片云”似的云游,还有《黄鹂》里“黄鹂”的飞:“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飞”几乎成为徐志摩创作心理的深刻情结和诗歌中反复出现、蕴含独特的原型性意象。

徐志摩用“飞”来象征“自由”,给他那理想中的“飞”赋予了无限广阔的内涵。自由是人类的天性,是人们从出生开始就逐渐产生的永恒的理想。随着不断的成长,我们一点一点被生活的负担和社会的冷酷所束缚,心灵被琐碎与沉重塞满,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对自由理想的追求,甚至遗忘了自由的天性。正如徐志摩所说的:“飞,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像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

掉了飞的本领。”④

徐志摩“飞”意象的选择,是其浪漫气质的体现,是其灵动个性的写照。飞,以其自由飘荡、无拘无束、轻盈飘逸展示了生命的本质。徐志摩从飞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快乐,领略到了自身心灵与飞的契合点。他从飞的灵动中,观照到了自身性灵自由的生活方式。无形的意识形态总是通过有形的一定的载体来体现的。徐志摩天生的禀赋就是如云如雀喜在天空里自由飞翔。他自幼就酷爱飞翔,创作中总是以忘情的笔墨写他所向往的飞翔,借着这飞翔来把自己的思想糅合在其中,以达述志的目的。徐志摩自小就爱在天穹野地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无所拘束地全身心投入自然,爱天上闪烁的星星,爱活泼跳动的流水。除了爱自然、星星、流水外,其实他更艳羡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的鹰儿。他曾天真地幻想过“飞”,幻想着有一双如鹰如鹏的翅膀,能够在无拘无碍的万里长空自由地来往。那高飞无碍的鹰儿诱发了他许许多多的痴心幻想。在《夜》这首诗里,诗人拍打着幻想的双翅,飞向映在大海上沙砾中的泪眼似的星光,飞往月光的笑靥,飞过可厌的现代文明的不夜城,飞到几十世纪前的一个昏夜里的烽烟,飞到纪前原始人的煨烤兽食的篝火,最后干脆飞离地面,朝向茫茫宇宙间数以百万计的太阳……而在《想飞》中,自谓“想飞”的徐志摩,当他一听到老鹰的叫声,“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只一摆就冲出了房门,钻入了玳瑁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⑤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志摩是想用那想象的翅膀和飞翔的生命姿态来表达他“想飞”的欲望和理想,希冀通过“飞”来实现他短暂一生中的自由梦想。

徐志摩对人生和文学的基本态度是“追求”。这种追求作为一种生命的动力,是上升、飞翔、前进、爆发、回转、突破的生命之线。因此,徐志摩喜欢摄取动态强的形式来表现物象,这些物象与诗文所蕴含的躁动飘忽、激越跌宕的情绪融为一体,形成“飞”的意象。这样,他就自觉不自觉地把“飞”意象与对自由的追求结合起来。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雪花的快乐》)

在《雪花的快乐》第一节里,作者让雪花代替自己出场。那轻盈地飞向美丽清幽的理想境界的雪花,就是诗人刚回国时那种对理想充满信心的欢娱情绪的自然流露。那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是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着的。

(二)“云”意象

在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中,“云”意象也反复出现,比如:“一天的白云黄云”(《夏日田间即景》),“来,我邀你们到云霄外去”(《灰色人生》),“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杜鹃》),“我亦爱在白云里安眠不醒”(《我是个无依无伴的小孩》),“我们早起,看白云低,白云飞”(《庐山石工歌》),“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

别康桥》),等等。

诗歌意象的选择,总是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和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徐志摩对云意象的选择就更是这样。从云的外在形态来说,轻盈、柔和、飘动;从云的内在神韵来说,则蕴含着自由、潇洒、轻松的特质。从这里,诗人找到了自己的个性、理想与云的内外特质的契合点。因此,“云”意象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又一载体。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的结尾除将开头“轻轻的”改为“悄悄的”,“作别西天的云彩”改为“不带走一片云彩”外,其余相同。为什么在这里诗人反复向“云彩”作别呢?如果了解徐志摩的生活及个性追求,这意象是不难破译的。英国康桥是徐志摩心爱的地方,是其精神依恋之乡,在那和悦宁静的环境里,诗人度过了两年圣洁快乐的光阴,也正是在那里,诗人的心中曾筑起“彩虹似的梦”,而这梦就是象征自由民主的“云彩”,诗人向云告别,实际上是向心中英美式的自由民主告别。诗人向云彩作别只是表层意思,深层内蕴则指向自己心中渴望已久、而又不能实现的自由作别。在这里,诗人借“云彩”一词,倾诉中国大地上不能看到“自由”的无可奈何与悲哀;诗人感叹的是撒向天空的恋意诗心的跌落。基于这样的解释,我们就理解了为什么当1928年诗人重游故地时,康桥的金柳、青荇不只唤醒了诗人美好的回忆,而更多的是一种“夏虫也为我沉默”的胸中盛满了离情别绪的悲凉心境。“云彩”不能带走,这是他悲凉的原因所在。

(三)“水”意象

在徐志摩《偶然》、《再别康桥》、《乡村里的音籁》、《涡堤孩新婚歌》、《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等诗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水意象:潭、康河、涧水、溪流、彩鳞、大海、清泉、清波、清露、柔波、波心、漪绒、波鳞等。徐志摩对自由理想的执着追求,也寄寓于“水”意象中。

跟着我来,

我的恋爱!

人间已经掉落在我们的后背——

看呀, 这不是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白茫茫的大海,

无边的自由,我与你恋爱!(《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

这一节诗无疑是对自由恋爱的大声呼唤。大海, 给予人的感觉是无边无际的, 是广阔的、辽远的, 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由自在。诗人在诗句中反复地用“大海”这一意象,也正是强调“大海”所代表的自由与奔放,着力表现其对于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我独自凭着船窗闲憩,

静看着一河的波幻,

静听着远近的音籁——

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乡村里的音籁》)

诗句表现了诗人回复纯朴的、美丽的童心的希望。在这一句诗中,“波幻”作为一个意象存在,它的晶莹与纯净,蕴含着诗人对于一种单纯、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意。在这里,波幻这一意象,它给人的不仅是美感,更是作者理想和希望的寄托。

二、女性观的诗化

徐志摩流传于世的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莫过于情诗。在他的情诗中往往有个潜在的女性抒情对象。这个抒情对象大多数时候是隐藏在“我”的抒情独白中,但也有一部分诗歌让女性形象浮于文本之上。这些诗歌在描写女性形象时,使用了两类花意象,体现了徐志摩特有的女性观:一类是色彩艳丽的花——玫瑰、桃花等,体现了他将女性物态化的征服欲和占有欲;一类是色彩清雅的花——体现了他对女性的保护欲和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景仰和追慕。

《浮出历史的地表》一书中分析了中国男性作家多喜欢将女性比作花的潜意识,指出:“历代文人们对女性外观想象模式上的大同小异,尤其表现在一个历史悠久的修辞手法上,即将所写女性形象‘物品化’,借物象象喻女性外观……毋庸置疑,这种修辞方式中流露出某种欲望象征化的过程。但更值得注意的,不是它泄露了欲望,而是它借物体之喻改变了这欲望的性质。”⑥同样,徐志摩在诗歌中也大量采用花意象比拟女性。这类意象大致可分成两类:第一类:色彩艳丽的花——玫瑰:“你迷醉的色香又征服了一个灵魂”(《情死》)——桃花“你我比是桃花接上竹叶。”(《休怪我脸沉》)——野蔷薇:“苏苏是一个痴心的女子:像一朵野蔷薇,她的丰姿”“这荒土里化生了血染的蔷薇”“那蔷薇是痴心女的灵魂”(《苏苏》)。第二类:颜色清雅的花——白莲:“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她是睡着了》)——百合:“我昨夜入幽谷,听子规在百合丛中泣血。”(《哀曼殊斐儿》)“这石是一堆粗丑的顽石,这百合是一丛明媚的秀色。”(《天神似的英雄》)——玉兰:“园里有一双开胜的玉兰花;她有的是爱花癖,我爱看她的怜惜。”(《客中》)徐志摩在诗歌中用花的意象物品化了女性形象,但是两种花意象背后的花语又包含着复杂的文化内涵,使得徐诗中的女性形象又不仅仅停留

在物品化的层面上,因此文本中不同类型的花意象所代表的女性形象在诗歌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

花的颜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第一类颜色红艳的花意象往往与性相关联。当诗人用艳丽的红花来隐喻女性时,笔触多用来描绘女性的体态和性的诱惑,体现了男性诗人将女性物态化的过程。诗人用桃花、玫瑰等意象比拟女性的时候,流露出诗人对于女性身体的迷狂幻想,体现了男性的征服欲,同时在对女性物品化的过程中,也流露出男性诗人构建自己欲望权的过程。尽管诗人用如此狂放的笔调写出自己对恋人狂热的占有欲,但并不是带着玩弄目的的游戏之笔,其根本目的是书写狂热的爱情,是以真爱作底子。《春的投生》《休怪我脸沉》等诗歌都是徐志摩献给爱妻陆小曼的:“你我的心,像一朵雪白的并蒂莲,在爱的青梗上秀挺、欢欣、鲜妍。”诗人抒发了两人同心、坚贞不渝的爱情。在《情死》一诗中,诗人则用迷狂的笔调写出为求得爱的永恒,不惜与情人双双情死的狂热和执著。

在徐志摩诗歌中,写得更多的是色彩清雅的花的意象。如莲花、百合、白玉兰。这类花由于有雪白的花瓣、淡淡的清香,故其花语意味着纯洁、高雅、清丽、静谧。在这一类意象中,出现得最多的是“莲花”。莲花在中国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这样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自古以来就有“花中十君子之净友”的美称。由于莲花意象富有中国士大夫气质的文化内涵,因此尽管同样是以花的意象物品化女性,但其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单一的女性性特征描写本身,其文化内涵也逐渐还原女性自身的主体意识。

徐志摩诗歌中同样用莲花来描绘女性柔美婀娜的体态:“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沙扬娜拉》)以水莲花怯风而摇曳的姿态比喻一个日本女子温柔娇羞的一刹那低头。“她是睡着了——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她是睡着了》)以斜欹的白莲描写女性的睡姿。“她家里另有一双并蒂的白莲,透水的鲜,上帝禁阻闲蜂来采,但命运偏不容这白玉的坚贞。”(《罪与罚》)以一双并蒂白莲比喻一对纯洁的姐妹。虽然同样是描写女性的体态,但它与玫瑰桃花等花的意象有细微的差别。由于根深蒂固约定俗成的花语赋予这类花的文化内涵,使得这类花的意象比拟女性时不再是单纯的“物态化”“欲望化”所指。这类花由于有高雅脱俗的文化气质,因此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类意象作为文化载体符号所彰显的精神气质褪去了人们关于花与性的联想,造成了一种审美上的间离效果,以唤起读者远距离欣赏的静观所产生的崇高感。因此以“莲”写娇柔的女性美,引发的情感是试图呵护她的保护欲而不是征服欲。即使直接写女性美,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远距离欣赏,而不是狎亲的把玩与征服。高雅的文化含义已经剔除花的意象中与肉欲的联想,将诗人对女性体态美的描写指向了更高的精神层面。

徐志摩不仅用莲花也用“百合”“玉兰”等色彩清雅的花意象来比拟女性,或者对女性形象起烘托作用。这种意象构建的女性不仅有清纯脱俗的外表,而且有冰雪聪明的头脑、卓尔不群的精神境界。在《哀曼殊斐儿》一诗中,以百合、昙花的意象比拟诗人景仰的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儿短暂而凄美的一生。“我昨夜入幽谷,听子规在百合丛中泣血”,“三十年小住只似

昙花的偶现,泪花里我想见你笑归仙宫”。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女性的精神层面的景仰和由衷的呵护。这种情感在《天神似的英雄》中也有所流露:

这石是一堆粗丑的顽石,

这百合是一丛明媚的秀色。

但当月光将花影描上了石隙,

这粗丑的顽石也化生了媚迹。

我是一团臃肿的凡庸,

她的是人间无比的仙容;

但当恋爱将她偎入我的怀中,

就我也变成了天神似的英雄!

诗人以百合比喻女性,以顽石自比。百合清丽脱俗的明媚秀色让诗人自惭形秽为“粗丑的顽石”“臃肿的凡庸”;百合的秀丽激起诗人的情感是作为如天神似的崇高保护欲。概而言之,徐志摩用“莲花”“百合”等色彩清雅的花意象比拟女性,在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中表达了诗人对女性精神世界的景仰和追慕。

尽管带着一点传统的士大夫以“品花”作为自己人生雅趣的痕迹,但是徐志摩并非玩弄女性的轻浮之徒,相反他是一个真正怜香惜玉的护花使者:玫瑰型充满诱惑力的女性带给他身不由己的晕眩,诗人甘愿为爱为情而死;莲花型清雅脱俗的女性遗世独立冰雪聪明,让诗人产生崇高的保护欲。总之,徐志摩在诗歌中对于两种不同花意象的构建表现了诗人以真爱为底色的爱花惜花、知花懂花的女性观。

三、政治理想的寄寓

“星、月、光”是徐志摩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另一组意象。无形的意识形态总是通过有形的、一定的载体来体现的。徐志摩自幼就酷爱星、月、光,创作中他把自己的思想糅合在其中,以借景抒情、借物述志。“星、月、光”意象,寄寓着徐志摩的政治理想。

徐志摩虽然是一个诗人,但是他的政治意识非常强烈。是的,徐志摩并非一个纯粹自私的个人主义诗人,他也是个政治参与意识强烈的知识分子。在英国剑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曾为工党领袖麦克唐诺尔竞选总统拉过选票;他曾拜访罗素、狄更斯等学者,为他们的和平、民主、自由的主张而鼓舞;他最有兴趣的就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热切地希望能在中国实行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能在中华大地上看到和平、民主与自由。

徐志摩的一部分诗歌,是穿着恋爱外衣的政治诗。如《为要寻一个明星》:

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向着黑夜里加鞭;——

向着黑夜里加鞭,

徐志摩经典爱情诗歌九首

徐志摩经典爱情诗歌九首(一)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袁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六日作 (二)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四)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九二六年五月中旬作(五)雪花的快乐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务必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技巧,闻一多主张的“三美”来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略作分析。1923年徐志摩与闻一多等人成立了新月社。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徐志摩的白话诗技巧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淳朴感人、乡情浓郁的抒情诗歌。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抱以利刃,感情奔放,多用口语,也是徐志摩诗歌的一艺术特色。 【关键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徐志摩浙江海宁县人,生于徐门长孙独子。自幼过着舒适优俗的公子哥生活。他曾与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社,也是新月社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志摩是20世纪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的诗歌收集在以下集子中:《徐志摩的诗》这部诗集的大体内容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诗。《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这部诗集可看作是记叙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折,他的热烈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作者还出过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的《猛虎集》另一个是他人编写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份与现实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和秘密”有的诗歌无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朝流抗衡。本文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 一.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描写贫富悬殊,人类苦难,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一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如《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等一些作品就深刻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在玉杯:《叫化活该》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

徐志摩及其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赏析》课程论文徐志摩及其作品赏析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中国·重庆 2012年6月

徐志摩及其作品赏析 专业: 班级姓名: 学号 摘要:徐志摩是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阶段中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 表。他的“康桥信仰”的主要内容是: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为他的信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诗歌过分抨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加上与陆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在上世纪的文学史里根本没有这位浪漫诗人的一席之地。他的诗歌既有追求时的兴奋狂喜与忧郁烦恼,也有既得后的失落与沮丧悲观。虽然徐志摩的康桥理想与社会主义社会格格不入,但他的抒情诗歌还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关键词:徐志摩个人资料爱情历程文学活动诗学理念修辞艺术 徐志摩个人资料: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学历:1 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爱情: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与林徽因的感情没有结果,而后遇到了陆小曼。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为证婚人。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1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作者情感的载体,包括景、物、事、人) 2 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3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墨梅》)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 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例如:折柳: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长亭:在中国古典诗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芳草: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松柏: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

徐志摩诗歌代表作是什么

徐志摩诗歌代表作是什么 作为现代诗人和散文家,徐志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作品却很多,那么徐志摩诗歌代表作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徐志摩诗歌代表作,希望对你有帮助! 徐志摩是中国近代非常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流畅洒脱,比喻奇特,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徐志摩的创作时期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1922年至1927年间,徐志摩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等,其中《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等最为著名。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代表作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是诗人在1928年重游剑桥大学后所做的,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这首诗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作者以虚实相间的手法,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和一处处美妙的意境勾勒出来,将诗人细致入微的爱恋徐徐的展现出来,同时又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和面对现实的困倦与无奈,感情真挚、浓郁、隽永,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偶然》是徐志摩代表作中的又一首经典。徐志摩的这首《偶然》语言清新简洁,韵律流畅,既朗朗上口,又让人回味无穷。选择“偶然”这样一个抽象的词作为题目,却又只用短短几行文字就把它形象

化的置入象征性的结构,既有情趣哲理,又意溢于言外,实在是现代诗中别具一格的作品。 除此以外,徐志摩代表作品还有很多,而且他的作品大多感情细腻丰富,形式简洁明快,既有对于情感的捕捉和描摹,又有对于人情世事的感怀和追思,在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非常亮丽的一笔。 徐志摩的经典语句徐志摩在1897年1月15日的时候出生在浙江嘉兴海宁,是一个现代的诗人和散文家。徐志摩的派别是新月派,他也是新月派的代表,他的作品更是新月派中的经典。徐志摩从小就喜欢文化,到了青年的时候还去了国外留学,国外的浪漫情怀深深地感染着他,因此也奠定了他作品中浪漫的风格。 徐志摩的代表作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要属《再别康桥》和《翡冷翠的一夜》了,这些都是人们口中朗朗上口的作品。在人们对徐志摩作品反复品读的情况下,有很多的经典语句应运而生。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几乎是童叟皆知的话,它就是徐志摩《再别康桥》里的诗句。在这句诗里人们感受到了清新与朗朗上口,它也成了徐志摩的经典语句之一,除此之外徐志摩还有很多的经典语句,比如《再别康桥》的最后一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被后人所传唱与模仿。 徐志摩的诗大多都是充满浪漫色彩的,所以他的经典语句也大多充满着浪漫,比如“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闭上眼睛”、“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等,这些语句都成了人们感同身受的话,人们也在此中认识、品读着徐志摩。

读《徐志摩诗集》有感

读《徐志摩诗集》有感 诗歌的文字仿佛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古往今来,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用他的一生追求着“美与爱与自由”。 字志摩,小字幼申。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云中鹤。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近来我读了一些徐志摩的诗,在这冬天寒素的日子里,优美诗句在寒气中迷漫,就像刚吃了一碗热乎面,暖和全身。读他的诗源于对他和三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好奇。起初只是闲来无事随意翻翻,可读过两篇之后感觉他的诗虽然很简短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难得》是给我印象很深的一首。 难得 难得,夜这般的清静, 难得,炉火这般的温, 更难得,无言的相对, 一双寂寞的灵魂! 也不必筹营,也不必详论, 更没有虚娇,猜忌与嫌憎, 只静静的坐对着一炉火, 只静静的默数远巷的更. 喝一口白水,朋友, 滋润你的干裂的口唇; 你添上几块煤,朋友, 一炉的红焰感念你的殷勤. 在冰冷的冬夜,朋友, 人们方始珍重难得的炉薪; 在这冰冷的世界, 方始凝结了少数同情的心! 这首《难得》写了一双“寂寞”灵魂深夜对视,互诉孤寂之情。但这不是一团无病呻吟,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 徐志摩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其诗歌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笔重要财富。小编搜集了徐志摩诗歌艺术特点,欢迎阅读。 徐志摩在诗歌方面的创作成就与性格经历是密不可分的。纯净、真实、热情的他具有了天才诗人所具有的一切气质。他从小生活富足,虽然以后家境渐渐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就是少时的无忧无虑造就了他的性格,再加上传统的教育和留学的经历都为他在诗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反过来说,他归国后的生活轨迹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他的性格体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徐志摩的所做所为就如他的诗歌一样惊世骇俗。而徐志摩对爱情的执着就注定了他的痛苦。而这种痛苦使他在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宣泄,也成就了他的诗名,也是他诗歌中成就最高的。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 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适宜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开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糅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浅

薄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更有深度 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在哪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其实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规范。 先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无穷,从而衍生出了许多的美感。 徐志摩在诗歌的构造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构造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两格。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第四是每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轮美奂的 从整体上看,徐的每一首诗都是一个鲜活的形象,而这个形象,或传达了一种感情或象征了一种精神或者势力。但无疑都是美妙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远,这就使得他的多数作品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共

徐志摩的诗歌鉴赏——《偶然》

徐志摩的诗歌鉴赏——《偶然》 导读:徐志摩是我国现代的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的作品对当代很多诗人和文学工作者都是很大的影响。而徐志摩的诗歌里面最为著名的一首诗,恐怕就是下面这一首《偶然》了,下面我们先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章,然后再品鉴一下它的独到之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映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这首《偶然》,很可能仅仅是一首情诗,是写给一位偶然相爱一场而后又天各一方的情人的。不过,这首诗的意象已超越了它自身。我们完全可以把此诗看作是人生的感叹曲。人生的路途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又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仅仅是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无论是缠绵的亲情,还是动人的友谊,无论是伟大的母爱,还是纯真的童心,无论是大街上会心的一笑,还是旅途中倾心的三言两语,都往往是昙花一现,了无踪影。那些消逝了的美,那些消逝的爱,

又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带走了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在人生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即使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地相遇,又将匆匆地分别,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亮”,那些相遇时互相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这就是这首诗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诗人的感情是节制的,情态是潇洒的。把最难以割舍、最可珍贵的东西消逝后,而发生的失落感,用了貌似不经意的语调予以表现,使这首诗不仅在外观上,达到了和谐的美,更在内在的诗情上,特别地具有一种典雅的美。诗的上下两段中的中间两句,“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与“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蕴涵了非常曲折的心态,非常细腻入微的情意。一方面,有克里丝荻娜·罗塞提(1830—1894年,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女诗人)在《记住我》中所写的“我情愿你忘记而面带笑容,也不愿你记住而愁容戚戚”之韵味;另一方面,也可体会到一种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的、故作达观的苦涩情调。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立体的、模糊的审美体,不断的思索、体会,不同侧面的观赏、玩味,都会有新鲜的感悟。显示了相当典雅的情趣。 徐志摩在这样短短的小诗中,用了那么单纯的意境,那么谨严的格式,那么简明的旋律,点化出一个朦胧而晶莹,小巧而无垠的世界。我们漫步在这个世界之中,生发出多少人生的慨叹,多少往事的追怀,

初中语文 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一、内涵不同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三、获得不同 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但这并不是说,意境就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了,因为诗人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诗人的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毕竟,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 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应用了两类意象:先用某一种或几种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联系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来做爱人的意象。细细数来,竟有12种之多。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创造,展现了这样的的意境: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愿意为心爱的人奉献出一切,表达出了对爱人深挚的爱慕之情。虽然一些意象和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不同,但这样的意象和意境,也会令我们认同,同样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徐志摩的散文赏析

徐志摩的散文赏析 徐志摩 不但为新诗领袖,而且为小品散文 的名手。平生著作有《落叶》(其中大部分为讲演稿子)、 《自剖》、 《轮盘》 (其中半为短篇小说 )、《巴黎的鳞爪》。 写新诗态度的谨严自闻一多始, 写散文态度的庄重则自徐志摩始。 志摩以前 的散文如语丝派之半文半白,随笔乱写固不必论,冰心 可算得有意试写散文的人,但其笔调出自明清人小品,虽雅洁可诵,而本来 面目还依稀存在, 略为聪明的女孩子都可学得几分像。 至于徐志摩的散文则以国 语为基本,又以中国文学 、西洋文学、方言、土语,熔化一炉,千锤百炼,另外铸出一种奇辞壮彩, 几乎绝去町畦,令学之者无从措手。 志摩在《轮盘集》自序里说;我敢说我确是有愿心想把文章当文章写的一个 人。 又提出几个西洋散文家如 G.Moore,W.HHudson 等的作品, 说道: 这才是文章! 文章是要这样写的:完美的字句,表达完美的意境。高仰列奇界说诗是 Best Wosinbestorder。但那样的散文何尝不是 Bestwordsinbestorder。他们把散文 做成一种独立的艺术。他们是魔术家。在他们的笔下,没有一个字不是活的。他 们能使古奥的字变成新鲜,粗俗的雅驯,生硬的灵动。这是什么秘密?这话正可 以说是志摩的自赞。梁实秋 说:志摩的文字无论扯得离题多远,他的文章永远是用心写的。文章是要用 心写,要聚精会神的写才成志摩的文章,往往是顷刻而就,但是谁知道那些文章 在他脑子里盘旋了几久?看他的《自剖》和《巴黎的鳞爪》,选词造词,无懈可 击。志摩的散文有自觉的艺术。(ConsciousWorkmanship) 志摩散文等于他的诗,所以优点和缺点,也和他的诗差不多。他的散文很注 重音节。散文也有音节,中国古人早已知道。阮元《文韵说》:梁时恒言所谓韵 者,固指韵脚,亦兼谓章句之音韵,即古人所言之宫羽,今人所言之平仄也。其 子阮福曰;八代不押韵之文,其中奇偶相生,顿挫抑扬,咏叹声情,皆有合乎音
1/5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说略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说略 杨月娥辽宁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世间万物往往被附加某种情感因素,成为人们寄情于物的物象。在诗人们作品中的山水、花草不仅是简单的具象,还折射着诗人的思想精神。云是中国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关注。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很多,他用云表达着对“爱、美、自由”的追求,徐诗中的“云”同古典诗词中的“云”意象又有相通之处,我们略加分析。 关键词:云意象爱美自由 “意象”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有“象”的具体可感性,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超越于物的形象化显现,它要表现的是一种内心的东西,是对“意”的主观创造性的表现,“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 诗人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思考和感受。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中,我们就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文人墨客用“云”表达了自己或孤傲、或思乡、或自由、或超脱等多种情怀。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之一。“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综观徐志摩的诗歌,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但徐志摩借用“云”这个“象”所表达的“意”却和古典诗词中的不尽相同,却又有相通之处,下面我们略加分析。 一、古典诗词中的“云”意象 云是一个普通的自物象,但形状、色彩、动态又显示着丰富的美。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有的诗人是单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例如: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等;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写道:“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无根,让人深深地体会至游子的孤寂。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表达世事无常等。 二、徐志摩诗中的云 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艾青曾深沉地歌咏大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艾青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又有“在夏荫深处,仰望着流云”(《杜鹃》),还有“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等等,徐志摩大约三分之一的诗歌选用了“云”意象,诗人选用“云”表达着自己对单纯信仰“爱、美、自由”的执著追求。 1、对爱的追求 “爱”是徐志摩的灵性,“爱”也是徐志摩写作的动机,徐志摩的爱情诗歌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论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徐志摩是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歌思想丰富,情感饱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出独特且丰富的意象,音韵优美、和谐,是学术价值、美学价值的有机统一。 标签:徐志摩诗歌;性灵;意境;意象;情感;韵律 一、徐志摩的“詩和远方” 徐志摩是浙江嘉兴海宁砍石人,出生于一个富饶的商人家庭,然而舒适优裕的贵公子生活并没有把他变成一个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反而使他有了接收更好教育的条件,在他留学剑桥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了他的浪漫主义诗风,并于1923年成立了新月社。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西方文化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深刻的体现了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解放个性的渴望,他的诗大多颂扬自由、纯美的爱情、美好的自然景物和肆意的青春。他把自己对封建礼教的憎恶,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全部倾注在自己的诗作中,他用精巧的构思,优美的韵律、朦胧的意境和意象、独特的想象,展现出藏在心底的他那向往的远方。 二、诗歌中的“性灵” 徐志摩曾亲眼目瞩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对中国的封建政治感到失望,这也使他在比较中发现了英国人民主主义的优势,他更加坚定地在自己的诗歌中高扬爱与自由的旗帜,主张抒发自己的个性,在诗歌中把“性灵”发挥到极致。 何谓性灵?关于“性灵”众多先贤,文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袁宏道认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李商隐曾说“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而现在我们所说的“性灵”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美学价值,它与徐志摩的情感有相通之处,例如徐志摩对当时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封建制度的痛恨就与李贽宣扬“童心说”,主张文学要写“童心”即真情,不应写“伪情”有相似的地方。 在《云游》中,徐志摩用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感写下“那天你翩的在空际云游、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你的愉快是无阻拦的逍遥”他用自己的想象和空灵的意境向大家表达自己对“爱、自由和美”的信仰,他渴望“惊醒并将你的倩影抱紧”,他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徐志摩的感情尤其是爱情,也给他的诗歌增添了“性灵”之美,他在《我有一个恋爱中写道“我有一个恋爱,他爱天上的明星,我爱他们的晶莹,人间没有这异样的神明”他将自己的恋爱对象比作“天上的明星”,这“明星”曾使他“尝味、容忍、心伤甚至泪零”,但他依然不顾艰难险阻,坚定地“坦露我的坦白的胸襟,献爱与一天的明星,任凭人生是幻是真”。这与他对纯爱的追求相契合,在这具有自然与情感双重属性的“明星”中,他寄托了自己对冲突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极

徐志摩的“康桥” 诗文赏析

题记: 曾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的豪情万丈,兴奋、激动、一切都是新鲜的。工作了多年,慢慢觉得自己错了,职场要的是成熟、稳重。要的是能力、实力。还记得那时候为了一份材料,网上找啊、找啊,中午可以不休息,晚上也可以睡得很迟。那时候精力很充沛,觉得没事。工作了几年,慢慢的问题出来了,腰也疼、脖子也疼、眼睛也不好使了,唯独电脑里面多了几篇文档,看着这些曾经挑灯夜战的作品,有高兴、有泪水,现在把他们都拿出来,希望参加工作的同志,不要再像我一样。现在才明白: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借鉴别人的文档是非常高效的一条捷径! ——办公室职场感言 徐志摩的“康桥”诗文赏析 刘道辉 “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剑桥是英国东南部城市,位于剑河(即“康河”)之上,英国历史悠久的剑桥大学就在这里。剑桥大学创立于1209年,由数十个学院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新月派”代表徐志摩于1920年9月从美国到英国,先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成为特别生,随意选课听讲,直到1922年8月回国。在回国之前,他作了长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3月,徐志摩到欧洲漫游,4月到英国。1926年初,写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6月,诗人再次出国旅游,途经日、英、美、法、印度等国。1928年11月6日,他创作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康桥”的大学生活对徐志摩一生有重大的意义:一是“康桥”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改变了他的兴趣,由学政治经济改学文学;二是“康桥”文化的熏陶,奠定了他的政治观、艺术观的基础;三是“康桥”的爱情萌生,深深影响着他以后的恋爱婚姻生活。徐志摩在《吸烟与文化》一文中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机会了。”“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我所知道的康桥》是一篇随笔式散文。徐志摩钟情于康桥的美丽自然景色,传神地描绘它,尽情地赞美它。文中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那淡泊悠远、田园情调的康河风光,那两岸散布着典雅堂皇的学院建筑群,曾给了诗人多少灵感!“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薄霜铺地的林子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呵,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呵,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呵,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康桥之美在诗人心灵中的融合,使情与景交融。诗人用铺陈的方法展示康桥的风光景物,秀丽的康河、碧绿的拜伦潭、迷人的果园、热闹的赛舟、近村的晚钟声、河畔倦牛的刍草声、皇家学院的建筑群、教堂的尖阁、三清学院的拜伦塑像……诗人用音乐与绘画来衬托,并用我国西湖白堤西泠断桥、庐山栖贤寺的观音桥来对比,使读者与诗人一道去欣赏康河树影婆娑、草长日丽的河岸,去观赏晨风夕月、虫鸣鸟语的风光,感到美不胜收,心驰神往。 徐志摩不仅钟情于康桥的自然美景,还深深沉浸在浓郁的康桥文化氛围之中。他在剑桥大学期间,不仅受到优秀剧作家莎士比亚、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济慈、华兹华斯等人的影响,还结识了著名的作家狄更生、威尔斯、嘉本特、曼殊斐尔、诗人卡因、汉学家魏雷、文艺评论家画家傅来义等,与著名哲学家罗素也频繁地来往。在此接受了以“康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思想的洗礼,笃信英国的民主、自由,从此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道路。所以,他说“康桥是我生命的泉源”、“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徐志摩短诗

■徐志摩短诗: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 徐志摩短句: 1、曾经牵手的手指,夜里独自合十。 2、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 3、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闭上眼睛。 4、思念不需结果,它只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 5、似乎习惯了等待,单纯地以为等待就会到来。 6、世界充满了我们相遇的几率,我却始终无法遇见你。 ■ 徐志摩短诗: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徐志摩经典语录第二季: 徐志摩经典语录:爱,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徐志摩经典语录: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经典语录:你早已成我灵魂的一部,我的影子里有你的影子,我的声音里有你的声音,我的心里有你的心;鱼不能没有水,人不能没有氧气;我不能没有你的爱。 徐志摩经典语录: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徐志摩经典语录:爱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 徐志摩经典语录:生命薄弱的时候,一封信都不易产出,愈是知心的朋友,信愈不易写。 徐志摩经典语录:我是极空洞的一个穷人,我也是一个极充实的富人——我有的只是爱。 徐志摩经典语录:我将于茫茫人海寻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得之,我幸不得 ■ 徐志摩短诗: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 徐志摩短诗: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 徐志摩短诗: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 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 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 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 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 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这种叫**的情啊··· 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 徐志摩短诗: 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 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 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 一次一次,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说略》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徐志摩诗歌中“云”意象说略 “意象”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有“象”的具体可感性。“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心”与“物”的关系。 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感受。阅读中国古典诗歌中,会发现“云”是诗人笔下经常运用的一个意象,文人墨客用“云”表达了自己或孤傲、或思乡、或自由、或超脱等多种情怀。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之一。“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但徐志摩借用“云”这个“象”所表达的“意”却和古典诗词中的不尽相同,却又有相通之处。古往今来,云自然随意、孤高、闲适自由的特征被无数文人推崇,他们赋予了云特定的内涵,有的诗人是单纯对自然景象的赞美,例如: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等;有的用云来表达孤独寂寞的心情,例如: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游子”,浮云无根,让人深深地体会到游子的孤寂。还有人用云来寄托美好的理想等。 每个诗人的笔下都有一个常用的意象。艾青对于光明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徐志摩的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就是云,既有“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又有“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等。诗人选用“云”表达着自己对单纯信仰“爱、美、自由”的执着追求。 “爱”是徐志摩的灵性,“爱”也是徐志摩写作的动机,徐志摩的爱

情诗歌注重真挚、热烈情感的抒发。《偶然》是一首爱情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云”这个意象表现了情人见面时内心的澎湃、轻柔,在诗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爱情走进了他的心里。 在《康桥西野暮色》中,把云彩比喻成一块大琥珀,非常新颖别致,云将康桥郊外的黄昏美景完美地表现出来了。除了康桥,徐志摩还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诗篇。云在视觉上,既给人流动感,同时也给人色彩纷呈感,不显单调,有韵味。徐志摩是“三美” 主张的倡导者,要求诗歌语言具有绘画美,“云”意象能更好地表现徐志摩对诗歌艺术上的美的追求。 云在外在形态上轻盈、飘动,而内在特质则蕴含着自由、潇洒轻松的特点,因此,云又成为徐志摩寄托自由理想的载体,比如《再别康桥》,诗人反复同“云彩”作别,这里的云彩实际象征着民主、自由,诗人作别的其实是心中英美式的民主、自由,而这种民主自由是作者内心渴望又不能实现的。 徐志摩用“云”诠释着他对“爱、美、自由”的追求,他是用心与爱吟唱的人生,因此,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作为诗歌中重要的审美对象,既具有客观物的具体可感性,又蕴含着人的主观意识。 B.从古至今,诗人们大都喜欢选取“云”作为诗歌意象,这与“云”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 色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徐志摩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务必从内容形式,语言艺术技巧,闻一多主张的“三美”来对其诗歌的艺术特色略作分析。1923年徐志摩与闻一多等人成立了新月社。徐志摩不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上很有声望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传奇人物,他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徐志摩的白话诗技巧探索创新还是很有成就的。徐志摩也写过一些淳朴感人、乡情浓郁的抒情诗歌。面对恶毒的红尘世界,诗人也抱以利刃,感情奔放,多用口语,也是徐志摩诗歌的一艺术特色。 【关键词】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徐志摩浙江海宁县人,生于徐门长孙独子。自幼过着舒适优俗的公子哥生活。他曾与闻一多等人创办了新月社,也是新月社的代表人物之一。徐志摩是20世纪让人难以忘怀的诗人。他的诗歌收集在以下集子中:《徐志摩的诗》这部诗集的大体内容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暴露社会黑暗和表达对劳苦人民的同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诗。《翡冷翠的一夜》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这部诗集可看作是记叙当时他和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折,他的热烈感情和无法摆脱的痛苦。在《翡冷翠的一夜》之后,作者还出过两本诗集,一是由他自己编选的《猛虎集》另一个是他人编写的《云游》这两个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多数是徐志摩后期的作品。他这一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部份与现实脱离,抒写他自己“微妙的灵魂和秘密”有的诗歌无呻吟,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调。而且,他的思想立场与进步的革命朝流抗衡。本文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对其诗歌进行分析。 一.徐志摩诗歌的思想内容 诗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描写贫富悬殊,人类苦难,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深切关怀的诗篇。这类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比较充实,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某一面,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意义。如《先生!先生!》《谁知道》《灰色的人生》《叫化活该》等一些作品就深刻记录了诗人这时的思想轨迹。他清楚地看到:“可怜我快饿死了,发财的爷!”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在玉杯:《叫化活该》面对形容惨淡的底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