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2017)

三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2017)

三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2017)
三年级下册科学素材-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2017)

第四单元

填空

第14课

1.柳树枝条在风中飘荡,湖面被风吹起了波浪……这都是由于(风)的存在。

2.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空气变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第15课

1.表示空气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叫作气温,(温度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

2.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在一天内的气温是(不一样)的。

3.在测量时,要仔细观察气温计的(量程)与(刻度)。

4.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中的气温是(不一样)的。通常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

5.观测气温的活动步骤为:制订计划,确定(观测地点)、(开始时间)、观测时间间隔、(观测人)。

6.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中午)气温较高,(早晨和夜晚)气温较低。第16课

1.我们在二年级学习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天气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更加科学地描述或预报天气,气象学家设计了很多形象的(气象符号)。

2.由于(气温)、(云量)、(风)、(雨)、雪等的变化,天气会有不同的状态。通常,我们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天气状态。

3.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4.根据天空中(云量)的多少,可以将天气划分为:晴、多云、阴。

5.根据24小时(降水量)的多少,将天气划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包括(北风)、(东北风)、东风、(东南风)、南风、西南风、西风)、(西北风)。比如,从北向南吹的风叫(北风)。按照风的速度,人们将风分为(18)级。

7.天气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第17课

1.天气指的是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2.降水有多种形式,包括(降雨)、(降雪)等。

3.我国不同地区季节变化有很大(不同)。

4.气候是指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气温)、(降水量)等特征。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

5.哈尔滨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降水集中在(夏季)。海口的气候特征是:高温持续时间较长,(降水丰富)。

6.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多变)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7.天气和气候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第18课

1.当天气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造成(损失)时,我们就说发生了(气象灾害)。

2.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洪)、(干旱)等。

3.(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大风会损坏甚至摧毁(房屋)、破坏庄稼等。

暴雨会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4.洪涝会淹没村庄、(农田)建筑、(生活设施)等。洪涝还会使动植物和人(失去生命)。洪涝也会污染(水源),进而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等灾害。

5.干旱会造成(农牧业)产量下降。干早还会导致人畜(饮水困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冬春季节的(干早)易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6.洪涝发生时,我们应该:(1)尽量爬到(高处),看到(救援队)大声呼救;(2)不慎落水要(镇静),牢牢抓住树木)等漂浮物;(3)灾后做好防疫,预防(传染病)。

7.台风来临时,我们应该:(1)(远离)可能有高空坠落物的地方;(2)准备(蜡烛)、手电筒、(收音机),以及足够的(食物)、(饮水)等。

8.龙卷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常发生于(雷雨天气),虽然(影响范国)较小,但(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常会将大树连根拔起,摧毁建筑物,使成片庄稼和树木瞬间被毁。

9.沙尘暴是(干旱季节)较为常见的气象灾害。沙尘暴会造成(交通受阻)

、(火灾)等,还会(污染环境)、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课本习题解答第14课

1.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由于空气受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2.扇扇子,或打开风扇吹一吹,皮肤有哪些感受?用嘴吹桌子上的一张纸,有什么现象发生?

答:扇扇子,或打开风扇吹一吹,皮肤会感觉凉凉的。用嘴吹桌子上的一张纸,纸会被吹起来,离开桌面。

3.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

答:空气受热后会向上流动。

4.在感受风的力量实验中,怎样才能提起更重的物体?

答:加大风力;调整风车迎风的角度;改进风车,使风车转动更加灵活;减小摩擦力等。

5.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哪些是有利的?哪些又是不利的?

答: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有利有弊。利:(1)风能加快空气流通,改善环境。(2)风能吹干衣物,晾晒粮食。(3)风可以用作动力,推动船只航行;(4)风力可以发电;(5)风可以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弊:(1)狂风会吹断树木,吹倒房屋,给人类造成出行困难和财产损失;(2)海上的风暴会造成船只沉没,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15课

1.气温变化有规律吗?

答:气温变化有规律。

2.同一时间不同环境的气温相同吗?测量并比较不同环境的气温。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比较合适?

答:不相同。测量气温需要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草地上方,气温计离地面约1.5米。

3.根据你平时的感受,你认为一天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答:一天中,早晨的气温低,上午气温逐渐上升,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出现在下午2时左右,然后气温逐渐降低,在凌晨时分达到最低。

4.晴天和阴天的气温变化规律相同吗?

答:睛天和阴天的气温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睛天昼夜温差大,阴雨天昼夜温差小。

5.气温变化比较大对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答:气温变化比较大对生活有很大的影响。(1)影响人们的出行:(2)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3)影响动植物的生长;(4)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等。

第16课

1.天气预报从哪些方面预报天气?怎样描述天气?

答:天气预报从气温、降水量、云量、风向、风力(风速)等方面来预报天气。我们通常从气温、风向、风カ、降水量、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比如今天的天气是睛天,没有雨,最高温度24℃,最低温度19℃,西南风,风力级

2.想一想,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天气?

答:应该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方面描述天气。

3.利用谚语描述或预测天气变化,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答:优点:气象谚语是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帮助人们预测天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足:这些谚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较差,观察起来不便利,容易误导人们,对生活造成影响和损失。

4.请写出你积累的与天气有关的谚语。

答: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蜜蜂归巢迟,来日好天气。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朝有破紫云,午后雷雨临。

第17课

1.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起“天气”和“气候”,它们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答:区别:“天气”是指某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指几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气温、降水量等特征,一个地区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

联系:“天气”和“气候”都是表述大气的状况,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较长时间内天气状况的概括。

2.“今天很热”描述的是天气,“全年都比较热”也是在描述天气吗?

答:“全年都比较热”描述的是气候,不是对天气的描述。

2.你的家乡一年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一年中不同时间的降水一样吗?答:我的家乡位于我国北方,这里春季温暖,夏季气温最高,秋季凉爽,冬季的气温最低。一年中不同时间的降水不一样,春季干旱少雨,降水集中在夏季的七八月份,冬季降水也很少。

3.分析天气和气候的特点,总结天气和气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1)天气和气候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2)天气和气候都包括气温、

风、降水量等方面内容:(3)人们的活动会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

不同点:(1)一个地区的天气是多变的,气候一般变化不大;(2)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指较长时间内的天气的总特征。

5.试着写出描写天气和气候的词语,看谁写得多。

答:描写天气的词语有:雨过天睛大风降温春暖花开万里无云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碧空万里风和日丽风雨交加

描写气候的词语有:冬冷夏热四季如春秋高气爽寒冬腊月温暖多雨干旱少雨

6.不同季节的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答:不同季节的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许多影响。农民根据季节的变化安排农业生产,春季播种,秋季收获;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增减衣物,安排出行和工作;不同季节的气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还会产生影响,寒冷干燥的气候容易导致患心脑血管和呼吸道感染疾病人数增加等。

第18课

1.查阅资料,总结台风、洪涝、干早有哪些危害。

答:(1)台风会带来大风、暴雨。大风会损坏甚至推毁房屋、破坏庄稼等。暴雨会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2)洪涝会淹没村庄、农田、建筑、生活设施等。洪涝还会使动植物和人失去生命。洪涝也会污染水源,进而引发流行性传染病等灾害。(3)干旱会造成农牧业产量下降。干旱还会导致人畜饮水国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冬春季节的干旱易引发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2.想一想,台风、洪涝、干早等给我们带来的是否都是危害?答:台风、洪涝、干早等给我们带来的不都是危害,一些气象灾害也会给我们带来好处。例如台风可以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调节热量,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增加捕鱼量等好处。

3洪涝和台风即将来临或者已经发生,我们应该怎样做?除了下面描述的防灾自救方法,你还知道哪些?

答:(1)洪涝发生时:①尽量爬到高处,看到救接队大声呼教。②不慎落水要镇静、牢牢抓住树木等漂浮物。③灾后做好防,预防传染。④如果被洪水包围无法脱身,可以尽快披打当地防汛部门电话及11911等急报警电话求援,尽量准确报告目前的大体状况、方位和所面临的险情概况。⑤发现高压线铁塔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⑥山洪暴发时,不要沿着行洪道方向跑,而要向两侧快速躲避。⑦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2)台风来临时:①远离可能有高空坠落物的地方。②准备蜡烛、手电筒、收音机,以及足够的食物、饮水等。③台风期间,外出行走应该一步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④台风期间,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

4.你还知道哪些灾害?我们怎样应对灾害?

答: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面对自然灾害,我们首先要保持镇静,寻找安全的避难所,根据不同的灾难采用恰当的自救措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全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就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 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C、要浇适量的水。 4、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与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就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凤仙花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与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与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就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与以后长出的叶子就是不一样。 8、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 真叶就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就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叶的作用:绿叶与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与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就是光合作用。也就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就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就是叶吸收的。 11、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B、运输水分与养料运输

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与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与温度。 16、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瞧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就是纺锤形的。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种子会弹出来。 17、凤仙花开花后植物还会长高一点点,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植物不会长高了。 18、凤仙花主要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种子 19、一般一株凤仙花可以长20个左右的果实,每个果实里可以有17、18个种子,也就就是一粒种子繁殖出了几百粒种子,凤仙花种族就这样延续壮大。20、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就是茎最本质的特征,瞧不到节时,可以根据什么地方长叶来确定节的位置,因为叶就是长在节上的。 21、茎的不同形态: 直立茎:凤仙花,竹子,杨树,蚕豆……缠绕茎:牵牛花……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匍匐茎:南瓜,番薯…… (攀缘茎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卷须) 22、光合作用的方程式: 植物的叶片就就是一个绿色加工厂,下图就是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3、凤仙花的结构包括花瓣,雄蕊,雌蕊与花萼四个组成部分,具备这四种结构的花称为完全花。 24、凤仙花各部分(特别就是根p8、叶p11、茎p13的作用及实验步骤)重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重点 1.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改变而改变,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它们是静止的;但对太阳来说,它们却都在运动着。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 体是否运动。 4.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作直线运动。 7.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 8.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相同距离下,运动的距离越短,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车轮的运动是转动,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在地面上拍 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两种方式。如汽车在行驶时,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13.水轮的运动属于旋转运动,也属于曲线运动。 14.运动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15.运用测量的方法能准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6.以斜面装置拉动滑车至高处的施力,比直接吊起滑车至高处的施力要小,也就是说,斜面 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抬至高处。斜面愈长或斜面高愈低即斜角愈小,则愈省力。 17.斜面的应用:(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如楼梯、蜿蜒而上的山路等,可以让人们省力。(2)若将两个斜面结合在一起,则形成一种称为楔(或称为劈)的简易工具。楔在切割或分裂东西时非常有用。

科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显微镜的结构有: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通光孔、反光镜等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 4.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5.微生物的种类:细菌、霉、病毒 6.常见的微生物: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 7.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8.细菌的特点:细菌体积微小,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 9.细菌的功与过:①生产腐殖质②生产新的食物③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④有的细菌会致病 10.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①捂住鼻子打喷嚏②用热水冲洗筷子③勤用肥皂洗手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防止物品发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 13.酶的功与过 ①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②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 ③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分泌的青霉素能杀死一些细菌。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14.英国人胡克发现了细胞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15.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细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这些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第二单元 1.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2.1519年9月-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进行了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测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复习 姓名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 1、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2、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5、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6、播种方法:1.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2.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3.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4.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7、把种子放入透明玻璃杯并紧贴杯壁,是为了观察种子的发芽、长根情况。 8、不同方向放置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根的生长方向相同。 9、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活动,需要经常观察和记录。 10、凤仙花是草本植物,播种时间最适宜为每年的4月,花期3个多月,每颗果实数量一般20粒左右。 11、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水分、温度和空气。 12、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1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生长速度较快。 1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5、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在试管水面上滴些植物油可以防止水的蒸发。 16、凤仙花的叶缘有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 17、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18、植物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9、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阳光、空气、土壤和适宜的温度。 20、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阳光提供能量。 21、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阳光 氧气+养料。 22、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 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o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 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 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正确答案:眼睛 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 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不相同 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 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 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 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学期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1-1《运动和位置》 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 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 用时(长),运动(慢) 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 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 1-7《我们的“过山车”》 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的制作的“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汇大全资料

冀三科下知识点 一、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由(一种)材料制成,有的物品由(几种)材料制成。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用途)。 2. 材料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材料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3. 像土、沙子、石头、木头、棉花、蚕丝、亚麻、竹子、煤、石油都是天然材料。 4. 像塑料、尼龙(石油和煤)、玻璃(沙)、陶瓷(黏土)、棉布(棉花)、丝绸(蚕丝)、金属(金属矿石)、合金、人造纤维、石灰、砖瓦、等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5. 人造材料都是以天然材料材料为原料制成的。没有天然材料就没有人造材料。 6.天然纤维材料:棉、麻、丝等。人造纤维材料:尼龙、涤纶、晴纶棉等。 7.我们穿的衣服中,有一部分是由化学纤维制成的,化学纤维是人造材料。 二、塑料 1.废旧塑料制品背弃于自然界中,长期不能腐烂,就形成白色污染。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1.减少使用塑料袋 2.减少使用一次性饭盒 3.塑料制品回收再利用 4.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 2.塑料的优点:防水轻便又透明,容易加工有弹性。 保温便宜不生锈,色彩鲜艳不导电。 塑料的缺点:易老化,遇热易变形,不易降解,造成白色污染。 3.塑料与棉花相比较,塑料(不具有透水性和透气性)。 4.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优点: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不足:造成白色污染。 5.你认识哪些新材料?合金、复合玻璃、合成纤维、纳米材料、变色材料等。 6.随着社会的发展,天然材料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人们利用一些技术设计制造出许多人造材料,包括一些新材料。 7.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应用与日常生活和航天领域。 8. 田间塑料大棚主要是人们利用了塑料的保温性。 9.汽车的轮胎和皮鞋的鞋底都是由橡胶做的,夏天的拖鞋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10.通常用塑料做电线的外皮,这说明塑料不能导电。 11.光碟和树脂眼镜的镜片是用塑料制成的。 12.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晶粒微小,强度却很高的纳米材料。 13.用纳米材料制造的小机器人只有一粒尘埃那么大,可以在人体的血管里游泳,清扫血管,治疗疾病。 14. 塑料可以代替钢铁作建筑材料,但是不能完全代替钢铁。 15. 一米等于10亿纳米。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6、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 7、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 8、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鸡、青蛙、鱼、乌龟等动物都产卵,卵是动物生命的开始。 2、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小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3、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蚕能吐丝结茧,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要经过四次蜕皮,蚕和蝴蝶等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蚕蛹经过10-1天,会变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4、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丝绸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6、蚕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蚕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7、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一般大约为6天;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影响蚕生命和变化的因素有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四周较薄)(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 8、至少两个以上的(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一) 一、描述物体的位置 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 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 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 (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 北 ) (东北) (东) (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一) 第一单元 第一课《种子发芽了》 1.番茄的种子:水滴型,黄色,表面粗糙; 黄瓜的种子:橄榄型,乳白色,表面平整。 2.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60到100)天可以成熟,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种好番茄,需要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3.栽种记录内容包括(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 4.蚕豆种子的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苹果籽形状:扁水滴型,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红松种子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冬瓜种子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枣种子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5.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6.种好番茄需要做好哪些事? 答:(1)按照正确的方法来播种;(2)按照番茄的习性来照料;(3)把它放在温暖的阳光下,保持土壤湿润。 7.怎样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答: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有经验的人、自己做实验等方法,获得更多的种植番茄或黄瓜的知识。

第二课《幼苗长大了》 1.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是: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 2.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深入土里的,其机械组织发达,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3.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茎有输送水分的功能。 4.树干、树枝都是茎。 5.叶主要由(叶片),(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6.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7.如果把幼苗的叶子都摘光,植物还能活成吗? 答:把幼苗的叶子和未脱落的叶子全部去除,幼苗既失去了子叶储存的“营养”供给,又不能利用叶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营养”供自己消耗,因此,结果只能是死亡。 8.研究茎的作用: (1)茎和叶的变化是:茎和叶变红,茎中有被染成红色的小细管,叶脉也被染成红色。 (2)我认为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第三课《植物开花了》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章 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章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宇宙空间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节四季的星空 1.星图上的方位判断 星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阳历和地球公转的关系 (1)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的周期为365.2422天。 (2)阳历日、月时间的依据 阳历月份天数是依据四季更替的周期和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安排的。由于四季更替周期为365.2422天,故采用大小月,大月为31天,小月为30天;2月平年为28天,闰年为29天。 (3)阳历闰年的安排 阳历在每400年中设97个366日的年(闰年),其余的303年为365天(平年)。公元年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世纪年必须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 4.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1)月相的含义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成因 ①月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②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化。 (3)月相名称及其出现时间的判断

①当日、月、地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居中时为新月(朔),时间为农历初一,地球居中时为满月(望),时间为农历十五、十六。 ②当日、月、地三者相互垂直时,月球向日、地另一侧运动时为上弦月,时间为农历初七、八;月球向日、地中间运动时为下弦月,时间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 ③月相 ④月相变化的周期29.53天。 (4)农历月天数的安排农历月中。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大小月相间分布,所以要安排闰月的方式与公历保持一致。 第二节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1.太阳和月球 (1)太阳的基本概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l500万℃,日地距离约1.5亿千米。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着太阳运动,绕着太阳旋转一周需要一年时间。 (2)月球的基本概况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月面的阴暗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低地地区,月面的明亮部分属于月球表面的高原、山地地区。月面有众多的环形山。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为一个月,它同时也在不停地自转,周期恰好也是一个月,所以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都是同一副面孔。 2.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1)常见的太阳活动的类型:太阳黑子、日珥和耀斑。太阳黑子发生于光球层,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 要求:熟读,熟记,能回答出括号中的内容。 1.大树的整体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植物的身体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 2.拓印树皮图案的步骤是: (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 (2)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3)(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用(简图、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3. 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手)等,他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活动。 4.观察物体的方法有: 用眼睛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 用耳朵听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 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 舌头能尝食物的(味道), 用手摸分辨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软硬、光滑程度)等。 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5.观察较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放大镜), 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是(量筒), 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有(绳子或尺), 观察非常细小的物体的工具有(显微镜),

观察远处物体的工具有(望远镜)。 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陆生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樟树)(松树) (向日葵)等; 我知道的水生植物有(浮萍)(荷花)(睡莲)(茭白)等。 7.按茎的不同, (坚硬粗壮)的叫(木质)茎; (细小柔软)的叫(草质)茎。 长有木质茎的植物叫(木本植物),如(松树)(柏树)(樟树)等; 长草质茎的叫(草本植物),如(狗尾草)(三叶草)(车前草)(蒲公英)。 此处举例可以随意,正确说出3种就行。 8.了解:水生植物分三种类型: 浮水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金鱼藻)、挺水植物(水花生)。 9.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 气),都有(根)(茎)(叶)等器官;他们的主要不同点: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软硬)。 10.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叶柄)部位膨大的(气囊)充满(空气)。注意“囊”字书写。 11.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2.我们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光滑 程度)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13.可用(测量)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用观测的数据 (记录)植物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