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化工的应用

煤化工的应用

煤化工的应用
煤化工的应用

煤化工的应用

简介

煤化工既是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包括焦化、电石化学、煤气化等。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减少,煤化工有着广阔的前景。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在煤化工可利用的生产技术中,炼焦是应用最早的工艺,并且至今仍然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的气化在煤化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于生产各种气体燃料,是洁净的能源,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煤直接液化,即煤高压加氢液化,可以生产人造石油和化学产品在石油短缺时,煤的液化产品将替代目前的天然石油。

发展运用

煤化工开始于 18 世纪后半叶,19 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进入 20 世纪,许多以农林产品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品多改为以煤为原料生产,煤化工成为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化工发展迅速,很多化学品的生产又从以煤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从而削弱了煤化工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

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

是制取冶金用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

加工过程

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见煤化学),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在煤的各种化学加工过程中,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制取冶金用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煤气化在煤化工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及各种燃料气(广泛用于机械、建材等工业),也用于生产合成气(作为合成氨、合成甲醇等的原料);煤低温干馏、煤直接液化及煤间接液化过程主要生产液体燃料,在 20 世纪上半叶曾得到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其产品在经济上无法与天然石油相竞争而趋于停顿,当前只有在南非仍有煤的间接液化工厂;煤的其他直接化学加工,则生产褐煤蜡、磺化煤、腐植酸及活性炭等,仍有小规模的应用。世界煤化工世界上生产的煤,主要用作电站和工业锅炉燃料;用于煤化工的占一定比例,其中主要是煤的焦化和气化。80 年代世界焦炭年产量约340Mt, 煤焦油年产量约 16Mt(从中提炼的萘约1Mt)。煤焦油工的产品广泛用于制取塑料、染料、香料、农药、医药、溶剂、防腐剂、胶粘剂、橡胶、碳素制品等。1981 年,世界合成氨总产量 95.3Mt,主要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以煤为原料生产的氨只约占 10%;自煤制合成甲醇的比例也很小仅占甲醇总产量约1%。美国煤化工:1984 年美国用煤 717.7Mt, 其中用于炼焦的占5.5% , 达 39.5Mt。炼焦副产的苯占苯总产量的 9%,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醋酸乙烯在其总产量中占 8%。1984年美国建成由褐煤气化再甲烷化生产高热值城市煤气的工厂,日加工褐煤 22kt,产气 3.89Mm。近年 , 又在煤气化和

液化方面,进行了不少新工艺试验。

世界煤化工

联邦德国煤化工:1984 年联邦德国用煤84.8Mt(不包括褐煤),炼焦用煤占 32.6%,为27.6Mt,煤焦油年产量约 1.4Mt。全国钢铁等企业的焦炉生产的煤焦油集中到五个焦油加工厂进行加工 , 生产的化学品达 500 多种。电石乙炔化工方面曾有很大发展,当前在技术上仍有改进。在煤的加压气化和直接液化研究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日本煤化工:1984 年日本共用煤 106.9Mt,由于其钢铁工业很发达,炼铁等冶金用焦炭需要量很大,因此炼焦用煤占 66%,为 70.5Mt。每年的煤焦油产量达 2.4Mt,提供了全部萘的工业来源。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醋酸乙烯在其总产量中占 23%。

南非煤化工:南非是当前世界上仍拥有煤间接液化工厂的地区,有 SASOL- Ⅰ、SASOL-Ⅱ、SASOL-Ⅲ三座合成液体燃料工厂,年加工煤共约 33Mt,生产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等油品数百万吨,副产气态烃、乙醇、氨、硫等化学品数十万吨。

中国煤化工

从总量上来看,2006 年在建煤化工项目有30 项,总投资达 800 多亿元,新增产能为甲醇850 万吨,二甲醚 90 万吨,烯烃 100 万吨,煤制油 124 万吨。而已备案的甲醇项目产能 3400万吨,烯烃30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2006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政策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以期规范和扶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2006 年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2007年是中国煤化工产业稳步推进的一年,在国际油价

一度冲击百元大关、全球对替代化工原料和替代能源的需求越发迫切的背景下,中国的煤化工行业以其领先的产业化进度成为投资机遇仍然受到国际国内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煤化工技术的工业放大不断取得突破、大型煤制油和煤制烯烃装置的建设进展顺利、二甲醚等相关的产品标准相继出台。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煤炭能源化工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 20 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煤化工前景

纵观近百年化学工业的发展历史,其间每次原料结构的变化总伴随着化学工业的巨大变革。1984 年世界化石燃料探明的可采储量,煤约占74%,而石油约12%、天然气约 10%,从资源角度看,煤将是潜在的化工主要原料。未来煤化工将在哪些领域,以什么速度发展,将取决于煤化工本身技术的进展以及石油供求状况和价格的变化。从近期来看,钢铁等冶金工业所用的焦炭仍将依赖于煤的焦化,而炼焦化学品如萘、蒽等多环化合物仍是石油化工所较难替代的有机化工原料;煤的气化随着气化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仍将是煤化工的一个主要方面;将煤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碳一化学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工产品的开发研究,是近年来进展较快,且引起关注的领域;从煤制取液体燃料,无论是采用低温干馏、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都不得不取决于技术经济的评价。

煤化工替代燃料产品可分为三类:含氧燃料(醇/醚/酯)、合成油(煤制油)、

气体燃料(甲烷气/合成气/氢气)。其中含氧燃料技术成熟,是近期应予推广应用的重点;合成油与现有车辆技术体系和基础设施完全兼容,但其技术尚待完善,将在 2020 年发挥重要作用;气体燃车优点很多,我国将从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开发等方面逐一突破

附图—煤工的工艺流程图

化工新技术

科技发展论文: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摘要: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应根据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需求选择现实、优质的原料和技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通过转化生产高效洁净能源(燃料油、电力等) 的技术将与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形成并列竞争发展的趋势,煤化工在各成熟单项技术的支撑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煤化工;新型煤化工;煤炭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在当前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和倡导保护环境的情况下,发展煤化工特别是新型煤化工,调整我国的能源化工结构,就显得日益重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煤化工技术和新型煤化工的发展情况。 1煤化工概念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并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煤化工包括煤的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和深度化学加工,煤的焦化、气化、液化,煤的合成气化工、焦油化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等。根据生产工艺与产品的不同主要分为煤焦 化、煤电石、煤气化和煤液化4 条主要生产链。其中,煤焦化、煤电石、煤气化中的合成氨等属于传统煤化工,而煤气化制醇醚燃料,煤液化、煤气化制烯烃等则属于现代新型煤化工领域。 2 煤化工技术 2. 1 煤焦化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也称做煤的干馏。煤焦化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苯、甲苯等) 、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等) 精氨水等。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农药和炭素等行业。有些甚至是石油化学工业无法替代的,如吡啶喹啉类化合物和许多稠环化合物等。 212煤气化 煤在高温条件下借助气化剂的化学作用将固体碳转化为可燃气体(气体混合物) 的热化过程。用空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作为气化剂。它们与煤中的碳发生非均相反应。此外,煤热分解出的气态产物如CO2 、H2O 及烃类等也能与赤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依气化法、气化条件及煤的性质不同,气化气的组成也不同。根据煤气发生炉内所进行的气体过程特点,可以将煤层自上而下地分为干燥带、干馏带、还原带、氢化带和灰层,在干燥带和干馏带中,煤受到高温炉气的加热而放出水分并挥发。剩下的焦炭在还原带和氧化带中进行氧化反应。煤经过气化后得到的是粗煤气,再经过净化和加工后,可以得到各种化学品。常用于煤气化的方式有:

现代煤化工煤制乙二醇技术概述

现代煤化工煤制乙二醇技术概述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现代煤化工中煤制乙二醇的技术。简单介绍了乙二醇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煤制乙二醇技术中的直接合成法及间接合成法做了概述;讨论了煤制乙二醇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我国在乙二醇工艺技术中的现状。 关键字:煤制乙二醇;直接合成法;间接合成法;草酸酯法;现状 引言 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多种化工产品,如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剂、增塑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炸药、涂料和油墨等,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中国,乙二醇主要作为聚酯及防冻液的原料,其中聚酯消费占90%以上,2013年国内乙二醇进口量825万t,进口依存度高达70%左右,市场缺口巨大。2014年,国内新增聚酯产能预计达500万t,将继续拉动乙二醇消费量的增长。乙二醇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乙二醇的生产工艺路线按原料不同可分为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在现阶段,全球主要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均采用石油路线,也称乙烯路线,即在银催化剂、甲烷或H2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乙烯直接被O2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再与水直接或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乙二醇。石油路线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艺已趋于成熟,但耗水量大,生产过程副产物多且生产原料受石油价格波动影响较大,无法摆脱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因此,结合中国贫油、少气和相对富煤的能源结构特点,开发一条以煤为原料、经济合理的乙二醇合成工艺路线,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前,国内掀起了开发煤基乙二醇的热潮,煤制乙二醇技术已经成为煤化工行业关注的焦点。

1乙二醇制备技术简介 1.1乙二醇性质简介 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石油化工基础有机原料,又名甘醇、亚乙基二醇,分子式为HOCH2CH2OH,是无色透明、稍带甜味的黏稠液体。乙二醇是最简单和最重要的脂肪族二元醇,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和各类抗冻剂,前者用于制造纤维、薄膜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其它用途则包括解冻液、表面涂层、照像显影液、水力制动用液体以及油墨等行业。高纯乙二醇可用做过硼酸铵的溶剂和介质,还可用于生产特种溶剂乙二醇醚。 1.2乙二醇制备的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制备乙二醇 1.1生物质发酵制备乙二醇 本工艺主要是将多糖、淀粉、秸秆等生物质混合发酵后制备多元醇,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原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有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如大连化物所采用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了乙二醇、丙二醇等化工醇产品。 1.2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 该方法为目前世界上工业乙二醇生产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该工艺以石油裂解产物乙烯为原料,经氧化后制得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水合后得到产物乙二醇,产品的收率可达90%以上。 1.3半石油路线制备乙二醇 该方法是石油路线的优化和改进,具有效率高和能耗小的优点,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仍在实验室中试阶段该方法采用环氧乙烷为原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醋,经过水解得到目标产物乙二醇。

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进展

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进展 煤炭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开采不当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环境污染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煤炭资源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实际的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借助煤化工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开发率和环保程度。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煤炭化工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各种先进的的煤炭化工技术得到推广和应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中国石化煤化工技术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标签:中国石化煤炭化工技术研究进展 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和徘徊不前并未阻碍中国企业在煤炭化工领域,尤其是在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兴煤化工领域的探索。我国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是面临着开发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和煤炭产能过剩的局面,利用全新的科学技术探索煤炭资源的全新用途是当前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煤化工分为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传统的煤炭化工技术是将煤炭资源制成化肥、煤炭焦化后做成电石和乙炔,而新型的煤炭化工技术是利用煤炭作为生产材料生产出多种清洁能源和基础化工原料。目前我国在煤炭化工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很大的突破,在新型煤化工技术和装置方面已经获得国际领先地位。 一、中国石化煤炭化工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1.S-MTO技术实现工业转化应用 S-MTO技术是以煤炭、天然气等作为石油代替资源生产化工产品的一条新型的工艺路线,目前,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新能源资源技术研究开发热点和难点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石化的很多企业不断开展S-MTO技术试验,相继完成了甲醇进料规模为每年1.67万吨的DMTO工业试验。同时在连续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在SAPO-34分子筛选催化材料合成技术,流化床催化剂制备技术和反应再生工艺研究方面获得了全新的创新成果。通过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在抑制SAPO-34分子筛硅岛的形成、分子筛形貌控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取重大突破。此外,通过对分子筛模板剂和合成工艺进行创新,能够更好的对分子的形貌进行控制,能够极大的促进反应物的扩散速率。随着分子筛晶粒的减小,反应物分子的扩散速度逐渐加快。降低催化剂晶体颗粒直径,能够显著推升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2007年中国石化在实验室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每年3.6万吨的S-MTO技术中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S-MTO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活性强、选择性好、高热稳定性等特点,甲醇转化率、乙烯和丙烯选择性分别高达100%和80%以上,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S-MTP催化剂以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 S-MTP技术是甲醇生产低碳烯烃产品的另外一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路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政策走向及前景预测 一、现代煤化工产业概述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及化学品,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地工业,是相对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而言地.从理论上来说,以原油和天然气为原料通过石油化工工艺生产出来地产品也都可以以煤为原料通过煤化工工艺生产出来.煤化工主要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两类,其中煤焦化、煤合成氨、电石属于传统煤化工,而目前所热议地煤化工实际上是现代煤化工,主要是指煤制甲醇、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二甲醚及煤制烯烃等项目.目前煤化工热地背景源于石油、天然气价格地不断上涨,使得以煤为原料地煤化工产品在生产上具备了巨大地成本优势,从而成为相对石化产品地最具竞争力地替代产品.从煤化工基地建设而言,煤化工产业涉及煤炭、电力、石化等领域,是技术、资金、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能源、水资源地消耗大,对资源、生态、安全、环境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煤化工地工艺路线主要有三条,即焦化、气化和液化,在煤地各种化学加工过程中,焦化是应用最早且至今仍然是最重要地方法,其主要目地是制取冶金用焦炭,同时副产煤气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煤气化在煤化工中也占有很重要地地位,用于生产城市煤气及各种燃料气,也用于生产合成气(作为氢气、合成氨、合成甲醇等地原料);煤低温干馏、煤直接液化及煤间接液化等过程主要生产液体燃料(石脑油、汽油、柴油);煤地其他直接化学加工,则生产褐煤蜡、磺化煤、腐植酸及活性炭等,仍有小规模地应用.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国内外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从全球煤化工发展状况来看,主要集中在南非(公司是世界唯一拥有煤制液化工厂地公司,该公司地个煤基液化厂保证了南非地汽油、柴油供给量)、美国(太平原合成燃料厂是世界上目前唯一运行地大规模煤制天然气商业化工厂地公司,年产亿方天然气和万吨合成氨)和中国,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并无大规模地发展,国内以煤炭为原料地化工产品在国际上大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地,高高在上地国际原油价格是促使煤化工再次得到重视地直接动因.以原油和煤炭地单位热值来衡量,目前煤炭地价格只有原油价格地左右,以煤炭来代替石油作为化工产品地原料具有很好地经济意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地现状,我国能源资源中,煤资源相对丰富,石油资源相对少,而且石油往往受制于国际市场.因此,通过把煤液化替代石油成为我国能源发展地一个明智选择.而且煤液化之后,相对于石油更加环保,符合国家节能环保地要求.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能源需求将日益扩大,对于煤液化地需求也就越大.这也就是意味着,对于煤化工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地煤化工生产国,煤化工产品多、生产规模较大,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时期,以石油替代为目标地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由于国际市场油价高起,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已呈现遍地开花之势,激发了富煤地区发展煤化工产业地积极性.据了解,在煤炭资源丰富地鄂尔多斯、通辽、赤峰、阿拉善盟等地,煤化工产业开始“井喷”.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伊泰集团间接法煤制油项目、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大唐多伦煤制烯烃项目、通辽乙二醇项目等煤化工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产.目前,全国煤制烯烃地在建及拟建产能达万吨,煤制油在建及拟建产能达万吨,煤制天然气在建及拟建产能接近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在建及拟建产能超过万吨.这些项目全部建成之后,我国将是世界上产能最大地现代煤化工国家.近五年我国焦炭、电石、煤制化肥和煤制甲醇产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成为煤化工产品生产大国.年是现代煤化工爆发地启动之年,预计投资额应该在亿元左右,之后四年投资额将逐增加,年将达到奇峰,预计在亿,五年累计超过万亿,是十一五期间地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政策

煤化工复习资料

1. 煤化学工业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简称煤化工。煤化工包括炼焦化学工业、煤气工业、煤制人造石油工业、煤制化学品工业以及其他煤加工制品工业。 2.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从煤加工过程区分,煤化工包括煤的干馏(含炼焦和低温干馏)、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 3. 炼焦是应用最糟的工艺。 4. 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称为煤干馏(或称炼焦、焦化)。按加热终温的不同可分为三种:500—600为低温干馏,900—1100为高温干馏,700—900为中温干馏。 5. 立式炉干馏介于高温、低温干馏之间,目前在中国多用于生产城市煤气。 6. 煤低温干馏过程仅是一个热加工过程,常压生产,不用加氢,不用氧气,即可制的煤气和焦油,实现煤的部分气化和液化。 7. 低温干馏产品:的产率和组成取决于原料煤性质、干馏炉结构和加热条件。一般焦油产率为6%—25%,半焦产率为50%—70%,煤气产率为80—200m3/t(原料干煤) 8. 低温干馏半焦的孔隙率为30%—50%,反应性和比电阻都比高温焦炭高得多。原料煤的煤化度越低,半焦的反应能力和比电阻越高。 9. 低温干馏煤气密度为0.9—1.2kg/ m3,含有较多甲烷及其他烷烃。10. 干馏产品的影响因素:低温干馏产品的产率和性质与原料煤性质、加热条件、加热速度、加热终温以及压力有关。干馏炉的形式、加热方法和挥发物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对产品的产率和性质也有重要影响。煤加热温度场的均匀性以及气态产物二次热解深度对其也有影响。11. 低温干馏温度为600.oc,所得焦油是煤的一次热解产物,称一次焦油。煤热解到400.oc 以前主要是黄铁矿分解生成硫化氢,在较高温度时由于煤中有机硫的热解作用形成硫化氢。腐泥煤一次热解焦油中酚类和沥青少,组分中主要为直链烷烃和环烷烃。12. 煤干馏终温是产品产率和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区别干馏类型的标志。焦油形成于约500.oc,故510—600.oc为低温干馏的适宜温度。13. 提高煤的加热速度能降低半焦产率,增加焦油产率,煤气产率稍有减少。加热速度快时,焦油产率高。14. 一般,压力增大焦油产率较少,半焦和气态产物产率增大。15. 低温干馏炉主要炉型:沸腾床干馏炉、气流内热式炉、鲁奇三段炉、立式炉。干馏炉是低温干馏生产工艺中的主要设备,它应保证过程效率高,操作方便可靠。其中主要要求干馏物料加热均匀,干馏过程易控制,可用的原料煤类别宽,原料煤粒尺寸范围大,导出的挥发物二次热解作用小。干馏炉的供热方式可分为外热式和内热式。外热式炉供给的热量是由炉墙外部传入的;内热式炉借助热载体把热量传给煤料,气体热载体直接进入干馏室,穿过块粒状干馏料层,把热量传给料层。16. 内热式低温干馏与外热相比,有下述优点:○1热载体向煤料直接传热,热效率高,低温干馏耗热量低。○2所有装入料在干馏不同阶段加热均匀,消除了部分料块过热现象。○3内热式炉没有加热的燃室或火道,简化了干馏炉结构,没有复杂的加热调节设备。缺点如下:○1装入煤料必须是块状的,并且希望粒度范围窄○2气体热载体稀释了干馏气态产物,容积增大,增大了处理设备的容积和输送动力。○3不适合处理黏结性较高的煤。17. 沸腾床干馏炉:粉煤沸腾床干馏法气流内热式炉:褐煤块或型煤低温干馏的主要方法是气流内热式干馏。18. 托斯考工艺:非黏结性煤和弱黏结性煤可用托斯考法进行低温干馏。黏结性煤需要先氧化破黏。常用的干馏温度为430—540.oc.当温度高.于540.oc时烟.煤半焦挥发分小于16%,可满足燃烧要求。干馏温度增高时,干馏能力降低,操作费用增加。焦油产率随干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温度超过540.oc时,由于焦油二次热解而降低。当温度低于430.oc时,焦油和煤气产率显著降低。19. ETCH粉煤快速热解工艺:利用气体热载体流化床加热粉煤,可以达到快速热解的目的。此技术有严重缺失,在一般情况下气体热载体为烟气,煤热解析出的挥发产物被烟气稀释,降低了煤气质量,增大了粗煤气分离净化设备和动力消耗。快速热解工艺也可以采用气体和固体联合热载体方法,煤干燥阶段110—150.o c和煤预热阶段300—400.o c之前采用气体热载体,由热解开始温度到600—650.o c阶段,采用固体热载体,固体热载体温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现代煤化工技术手册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 规格:上中下三册 16开精装 定价800元优惠价:580元 手册共分11篇,54章近318万字。详细介绍煤田地质,煤的储运、燃烧、气化、焦化、液化的方法及物化基础、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选择,煤化工的主要设备结构与材质及其相关的环保、安全、仪表自控等的公用工程。手册内容有以下特点。①技术先进,方法全面。反映了21世纪国际煤化工的现代技术水平;如气化技术中气流床水煤浆加压气化,干粉煤加压气化,流化床的灰熔聚炉气化技术、煤的地下气化技术等;焦化中焦油煤化工产品的

分离与提取技术,煤液化的直接与间接液化技术等。②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③煤的利用涉及面广,如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燃料电池、碳素材料、由合成气制取氨、甲醇、二甲醚、低碳醇、低碳烯烃、乙二醇和羟基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等均有介绍。④手册中有大量图表、数据、公式,文字通达。 ⑤ 手册是权威性专著,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 本手册可供煤炭、煤化工领域的科研、设计、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煤炭在能源中的地位 第二章现代煤化工及洁净煤技术 第三章现代煤化工重点产品 第四章现代煤化工发展模式 第二篇煤炭及其储存运输、洗选与加工 第一章煤的组成和性质 第三章煤焦的储存、运输及制备 第四章型煤的制造 第五章水煤浆制备

第三篇煤的燃烧 第二章煤燃烧数学物理模型 第三章煤炭燃烧设备 第四章煤燃烧的环保控制 第四篇煤炭的气化 第一章煤炭气化的物理化学基础及气化技术分类第二章常压固定床气化 第三章碎煤固定层加压气化生产过程 第四章流化床煤气化 第五章干法气流床煤的气化 第六章湿法气流床加压气化 第七章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水煤浆气化技术 第八章地下煤气化 第九章多元料浆新型气化技术 第十章煤制代用天然气(SNG) 第十一章其他煤气化方法 第十二章空气分离 第五篇煤炭的焦化 第一章煤炭的热解技术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

本文由lion0891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10-01-31 23:34:06) 分类:股票财经 经过了2004 年、2005 年建设高潮之后,2006 年我国化工业仍然创造了“十一五”开局的建设热潮。不过, 2006 年中国煤化工发展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以及向理性的回归的预示: “环保风暴”唤醒了化工业对环保和安全等社会责任的重视;化石能源的紧缺,使节能降耗和替代能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紧急叫停、全面规划初露头角;《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南》,尤其是《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为煤化工行业发展描绘出广阔的发展蓝图。煤化工是我国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此煤化工发展的新形势下,研究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煤化工对石油化工的替代性,深入探讨我国煤化工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确实是一件涉及煤化工发展全局的大事。本文将从宏观(世界、国家)、中观(行业)两个层面就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以求对未来的产业投资、建设作出一些建议。一、宏观环境分析化学工业是国家基础行业,而石油、煤(天然气的比例较小)对化学工业具有两大功能: 燃料、化工原料。化学工业是能源大户,所以国家战略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等宏观环境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化工的发展进程。 1、行业现状、目前全球有117 家以大型煤化工能源一体化工厂, 共有 385座大型现代气化炉,总生产能力达到45000 兆瓦,地区分布是东亚和澳洲占22%,非洲和中东占34%,欧洲占 28%,北美占 15%。气化用原料49%为煤炭,36%为石油焦。产品比例,37%为各类化工产品,36%为间接法合成油,19%用与发电。以煤气化为核心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年增长率达5%,高于全球化工产能年均增长率3.6%的水平。国家厂家在近两年纷纷开始在国内物色合适的企业投资, 这主要是抓住项目建设资金大,国内企业运营经验不足的特点,而在国家开始管制之后,项目审查更为严格,这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我国煤化工行业在发展之初的规划较为完善,有效的避免了重复低效建设。2、我国能源格局、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 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 20 年中仍没有大 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 年至 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 15 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3、从经济稳定性来看,国际能源署(IEA)作出的研究报告表明,石油价格每上升10 美元会、从经济稳定性来看使得下年中国的真实 GDP 下降0.8 个百分点,通货膨胀率上升 0.8个百分点。虽然我国石油能源比例不大, 但利用煤化工的替代性降低石油消耗和进口依赖度,是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环境污染、 2006 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 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 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 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 4 吨

新形势下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方向及重点-2017

升级示范持续创新 努力开创现代煤化工发展新局面 在2017中国国际煤化工论坛上的讲话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 2017年9月27日 煤炭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资源禀赋的 显著特征。发展现代煤化工,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现代煤化工经历了“十一五”和“十二五”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规模均走在世界前列,已建成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一批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据我们统计,2017年1-6月,我国煤制油产能达到693万吨/年,产量155万吨;煤(甲醇)制烯烃产能达到1242万吨/年,产量53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达到270万吨/年,产量70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达到51亿立方米/年,产量11亿立方米。为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因产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存在着水资源和环保瓶颈制约、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需优化升级、产业支撑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结合本届论坛主题,我主要就“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技术新突破、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及重点,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技术新突破 当前,世界石化行业日臻成熟,创新驱动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创新既是石化行业,更是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现代煤化工相关领域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国内外涌现出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 一是煤气化技术向大型化、长周期迈进。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了日处理煤3000吨级超大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并已在国内累计推广11家企业,在建和运行气化炉42台。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实现单炉日处理煤3000吨级能力的水煤浆气化技术,为我国大型煤化工的高效、洁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日处理煤2000吨级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炉创造了世界现有工业化气化装置的 最长运行记录,单台气化炉连续(A级)运行记录为421天。神华宁煤集团联合中国五环工程公司等科研院所,自主开发出日耗煤2200吨干煤粉加压气化炉(神宁炉)应用于400万吨/年煤制油项目中,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煤炭液化技术向生产高效化和产品高端化发展。神华集团依据煤直接液化反应的产物分布特点,着力开发超清洁汽、柴油以及军用柴油、高密度航空煤油、火箭煤油等特种油品的生产技术,目前已完成了煤直接液化油品的战机试飞和火箭发动机试验。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基于对煤炭液化过程的全面分析,提出了包括

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_陈贵锋

doi :10.11799/ce201410017 收稿日期:2014-09-05 基金项目: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固定床熔渣气化炉连续排渣关键技术研究(2014EG122191) 作者简介:陈贵锋(1966-),男,湖南常德人,研究员,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化工分院副院长,中国煤炭 学会资深会员,主要从事现代煤转化技术研发和洁净煤技术经济等研究,E -mail :chen@https://www.doczj.com/doc/d82248542.html, 。 引用格式:陈贵锋,李振涛,罗 腾.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J ].煤炭工程,2014,46(10):68-71.现代煤化工技术经济及产业链研究 陈贵锋 1,3,4 ,李振涛1,2 ,罗 腾 1,3,4 (1.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13;2.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3.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3; 4.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3) 摘 要:现代煤化工及其产业链经过近十年技术示范已经取得系列成果,其技术、经济和环 境影响等指标已经有初步结论,今后如何发展值得关注。介绍了现代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发展趋 势,采用CCTM 模型进行了能效、经济和环境指标研究,指出其在提高能效、降低水耗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分析了现代煤化工的产品链和主要产品市场,建议开展差异化产品结构研究,防止产能过剩风险。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经济;技术进展;产业链;产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TQ536;F4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59(2014)10- 0068-04Research on Technology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Chain of Modern Coal Chemistry Industry CHEN Gui -feng 1,3,4,LI Zhen -tao 1,2,LUO Teng 1, 3,4 (1.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013China ; 2.School of Chemistr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China ; 3.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Mining and Clean Utilization ,Beijing 100013,China ; 4.Energ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l Efficient Utilization and Energy -saving Emission Reduction ,Beijing 100013,China ) Abstract :After nearly 10years of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modern coal chemistry and its industrial chain have obtaine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 ,with preliminary conclusions of techn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indicators ,its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s calling for more attention.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coal chemistry industry ,and studied the energy efficienc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with CCTM model ,pointing out that there is great potential in energy efficiency improving ,water consumption reducing.And the modern coal chemistry industry chain and main product market were analyzed ,recommending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iated product structure to prevent the risk of exces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Keywords :coal chemistry industry ;technology economic ;technology progress ;industry chain ;product market 现代煤化工是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将煤转化成清洁燃料和化学品,实现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产业,现代煤化工技术整体还处于工业示范阶段。相比传统煤化工的产能过剩、能耗高、环保效果较差等突出问题以及现代煤化工巨大的市场需求,现代煤化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总体来看,国家和企业对现代煤化工发展前景比较看好,但由于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经济性还不明朗,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尚未形成,企业投资比较谨慎 [1-4] 。 1现代煤化工进展及趋势 现代煤化工主要集中在煤制油和合成天然气、煤制烯 烃、煤制乙二醇等领域,现代煤化工产业路线如图1所示,除煤制芳烃还处在研发阶段外,其它技术均进行了示范,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1.1大型煤炭气化技术成功应用 煤炭气化技术是现代煤化工技术的龙头(直接液化除 第46卷第10期2014年第10期 煤炭工程 COAL ENGINEERING Vol.46,No.10No.10,2014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国内外煤炭资源现状及煤化工技术进展和前景 摘要:本文就中国能源建设面临着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结合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石油及相关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对国内外煤炭储量、产量及市场现状进行了较详尽的调研,对煤化工技术进展及前景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为我公司未来发展提前寻找了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替代产品,指出了煤化工产业将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将是未来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必由之路,现代煤化工在中国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长远的发展前景。 1 世界煤炭资源概况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7》数据统计,2006年年底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全球总计9090.64亿吨,可采年限为147年。总体上看,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北纬30°- 70°之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70%以上。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拥有煤炭资源的国家大约70个,其中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俄罗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波兰和南非地区,它们的储量总和占世界的88%。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个国家共占29%。根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二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为1145和924亿吨排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巴西占据第五到第十位。

现代煤化工新技术的介绍

一、煤制二甲醚(DME) 1.1概况 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绿色工业产品,主要用做清洁燃料、气雾剂、制冷剂、发泡剂、有机合成原料等。与液化石油气相比生产成本低,有较大的差价,使得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成为可能。所以现在作为柴油掺烧剂和替代民用燃料液化石油气。制取二甲醚的行业成为了新兴的“绿色化工”。国内合成二甲醚的研究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目前已建成最大的二甲醚生产装置为年产几十万吨。不少企业对“合成气”制二甲醚感兴趣,因此二甲醚被称为朝阳化工产品。并且甲醇制二甲醚的知识产权是自主的。 二甲醚(DME)是一种比较惰性的非腐蚀性有机物,常温常压下二甲醚为无色易燃气体,空气中允许浓度为400*10-6。对金属无腐蚀性,对人体不刺激皮肤,不致癌,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是一种有娘的绿色化工产品。 下表为二甲醚和液化石油气的性质比较

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性质的比较 项目二甲醚液化气 分子量46 44~56 饱和蒸汽压(60℃)/MPa 1.35 1.92 平均热值/(kj/kg)28410 45760 爆炸下限/% 3.5 1.7 理论烟气量/(m3/kg) 6.96 11.32 理论空气量/(m3/kg) 7.46 12.02 预热器热值/(kj/m3) 4219 3509 理论燃烧温度/℃2250 2055 从数据可看出,同等条件下,二甲醚存储运输较为安全。虽然二甲醚热值低,但由于二甲醚本身含氧在燃烧过程中所需空气质量远低于液化石油气,从而使得二甲醚的预混热气值夏理论燃烧温度都高于液化石油气。 二甲醚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液化后可直接作为汽车燃料,其燃烧效果比甲醇燃料效果好。由于二甲醚自身含氧,组分单一,碳链短,所以可实现无言高效燃烧,并可降低噪声。易于压缩使用,还可作为精细化工产品。在这些用途中,作为精细化工产品时,小规模生产(0.25~1.0万吨/年)就可满足需求,作为化工原料时生产规模应在2万吨/年以上,作为清洁燃料时的需求量大,实际上是代替原油,必须大规模生产(10万吨/年)以上,才能形成经济规模。全世界到2006年对二甲醚的需求量为40万吨/年。2008年世界经济风暴开始后,二甲醚的产量和价格也一落千丈,据统计2008年底仅有13.9%的装置维持生产。

煤化工试题

、问答题每空2分 A.煤直接液化是通过裂解、加氢、脱杂等过程将煤变成类似于石油组成的液体燃料。 A煤热解干馏时按加热温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温干馏、中温干馏、低温干馏三种形式 B干馏炉按供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内热式、外热式、内处热联合式三种形式 A.煤的液化过程中生成的液态物质根据分子量或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可以分为三类:分子量250~400的为轻油、分子量500~700的是沥青烯,分子量1000左右的是前沥青烯。B.根据加氢液化反应的条件不同,煤直接液化工艺按反应器的多少以及段间是否有分离单元,一般可以分为一段加氢法和两段加氢法两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A 煤化工FT合成胶质体直接液化 B 粘结性成煤过程煤干馏间接液化 三问答题:每个10分1AB.以煤为原料制液体燃料油有哪几种工艺路线,从投资、环保、效益等方面说明各自优缺点目前利用煤炭为原料制备液体燃料的工艺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煤干馏焦油加氢裂化:一般在常压及600℃以上进行,加压加氢可提高焦油产率。溶剂萃取:高温高压下,利用溶剂取代作用破坏煤分子氢键、范氏力,部分转化成液体直接液化:该工艺的特点是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煤的大分子化学结构破坏并阅读会员限时特惠通过溶剂加氢和去除杂质转化成液态燃料的过程。间接液化:气化→合成气→FT合成、MTG转化→液态燃料直接液化,制1吨油需3-4吨煤,水耗8吨以上,碳排6吨以上,投资1亿/万 5A 固定床加压气化对气化过程有哪些影响? 加压气化是强化煤气化的一种方法,但它对煤气组成、煤的部分气化性也会带来影响。(1)一般来讲,在加压的情况下,气体密度增大,化学反应速度加快,有利于单炉生产能力的提高;从气化反应平衡来讲,加压有利于甲烷的形成,不利于二氧化碳的还原和水蒸气的分解,从而导致水耗量增大,煤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所增加。(2)从化学平衡方面讲,在煤炭气化的一次反应中,所有反应均为增大体积的反应,故增加压力,不利于反应进行。(3)煤的粘结性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因而结渣率随系统压力的增加而减少。(4)压力提高后,有利于甲烷化反应进行,在气化炉还原区的上方会形成一个较厚的甲烷化反应区,使得CH4产率随压力提高迅速增加. 5B 论述不同煤气化方式的特点及其优劣性(1)固定床加压气化(Lurgi)热效率(或冷煤气效率)最高,氧耗量最低,但由于必须使用弱粘或不粘块煤为原料,煤气中含焦油、酚等物质,净化处理流程长、投资高,新建气化项目较少采用。(2)气流床气化以粒径<0.1mm 的细粉煤为原料,煤粉可以干态(Shell)或浆态(水煤浆,Texaco)进料,操作温度高,煤气中不含焦油、酚和烃类,气化强度最高。但同时投资高,氧耗量高, 必须采用较低灰熔点和低灰含量煤作原料,否则需加助熔剂而进一步增加氧耗。(3)流化床气化以碎煤为原料(小于6mm),煤气中几乎不含焦油、酚和烃类,传统流化床为防止床内物料因灰含量高而烧结,必须控制在较低的操作温度(低于950℃),因而只适用于高活性的褐煤或次烟煤。我国开发的灰熔聚流化床气化技术,借选择性排灰提高了床内碳浓度,降低了结渣风险,提高了操作温度(达1100℃),适用煤种已拓宽到烟煤甚至无烟煤。流化床操作温度适中,投资低,原料适应性宽,因此愈来愈受到重视。其不足之处在于目前的技术操作压力低、单台处理能力与气流床相比较小,同时由于细粉的带出,碳转化率还有待提高。 1.煤化学工业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简称()。 2.煤化工从煤加工过程区分,煤化工包括()、()、()和合成化学产品等,煤化工利用生产技术中()是应用最早的工艺。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发改产业〔2017〕553号)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现提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一、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 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2015年,原油、天然气、乙烯、芳烃和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0.8%、31.5%、50.4%、55.9%和66.9%。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基本实现产业化,煤制芳烃工业试验取得进展,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但是,目前产业整体仍处于升级示范阶段,尚不完全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系统集成水平和污染控制技术有待提升,生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待验证,行业标准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

且存在不顾生态环境容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盲目规划建设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势头。针对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科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提高质量效益,化解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煤炭清洁转化,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进一步提升应用示范成熟性、技术和装备可靠性,逐步建成行业标准完善、技术路线完整、产品种类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安全、绿色、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升级示范 加快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依托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完善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坚持产业融合,促进高效发展 鼓励跨行业、跨地区优化配置要素资源,积极推广煤基多联产,促进现代煤化工与电力、石油化工、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科学布局,促进集约发展 依托现有现代煤化工优势企业,实施挖潜改造。选择在煤水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量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现代煤

煤化工复习题及答案

1.煤化学工业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实现煤综合利用的工业,简称煤化工。煤化工包 括炼焦化学工业、煤气工业、煤制人造石油工业、煤制化学品工业以及其他煤加工制品工业。 2.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 程。从煤加工过程区分,煤化工包括煤的干馏(含炼焦和低温干馏)、气化、液化和合成化学品。 3.炼焦是应用最糟的工艺。 4.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称为煤干馏(或 称炼焦、焦化)。按加热终温的不同可分为三种:500—600为低温干馏,900—1100为高温干馏,700—900为中温干馏。 5.立式炉干馏介于高温、低温干馏之间,目前在中国多用于生产城市煤气。 6.煤低温干馏过程仅是一个热加工过程,常压生产,不用加氢,不用氧气,即可制的煤气 和焦油,实现煤的部分气化和液化。 7.低温干馏产品:的产率和组成取决于原料煤性质、干馏炉结构和加热条件。一般焦油产 率为6%—25%,半焦产率为50%—70%,煤气产率为80—200m3/t(原料干煤) 8.低温干馏半焦的孔隙率为30%—50%,反应性和比电阻都比高温焦炭高得多。原料煤的 煤化度越低,半焦的反应能力和比电阻越高。 9.低温干馏煤气密度为0.9—1.2kg/ m3,含有较多甲烷及其他烷烃。 10.干馏产品的影响因素:低温干馏产品的产率和性质与原料煤性质、加热条件、加热速度、 加热终温以及压力有关。干馏炉的形式、加热方法和挥发物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对产品的产率和性质也有重要影响。煤加热温度场的均匀性以及气态产物二次热解深度对其也有影响。 11.低温干馏温度为600.o c,所得焦油是煤的一次热解产物,称一次焦油。煤热解到400.o c 以前主要是黄铁矿分解生成硫化氢,在较高温度时由于煤中有机硫的热解作用形成硫化氢。腐泥煤一次热解焦油中酚类和沥青少,组分中主要为直链烷烃和环烷烃。 12.煤干馏终温是产品产率和组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区别干馏类型的标志。焦油形成于 约500.o c,故510—600.o c为低温干馏的适宜温度。 13.提高煤的加热速度能降低半焦产率,增加焦油产率,煤气产率稍有减少。加热速度快时, 焦油产率高。 14.一般,压力增大焦油产率较少,半焦和气态产物产率增大。 15.低温干馏炉主要炉型:沸腾床干馏炉、气流内热式炉、鲁奇三段炉、立式炉。 干馏炉是低温干馏生产工艺中的主要设备,它应保证过程效率高,操作方便可靠。其中主要要求干馏物料加热均匀,干馏过程易控制,可用的原料煤类别宽,原料煤粒尺寸范围大,导出的挥发物二次热解作用小。 干馏炉的供热方式可分为外热式和内热式。 外热式炉供给的热量是由炉墙外部传入的;内热式炉借助热载体把热量传给煤料,气体热载体直接进入干馏室,穿过块粒状干馏料层,把热量传给料层。 16.内热式低温干馏与外热相比,有下述优点: ○1热载体向煤料直接传热,热效率高,低温干馏耗热量低。 ○2所有装入料在干馏不同阶段加热均匀,消除了部分料块过热现象。 ○3内热式炉没有加热的燃室或火道,简化了干馏炉结构,没有复杂的加热调节设备。 缺点如下: ○1装入煤料必须是块状的,并且希望粒度范围窄 ○2气体热载体稀释了干馏气态产物,容积增大,增大了处理设备的容积和输送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