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1 2

《其他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3、认识滑轮的实质。

4、了解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滑轮的实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滑轮、钩码、细绳、弹簧秤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

⒈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⒉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二、引入

利用课本图13-8的漫画,通过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滑轮这种简单机械的兴趣。问题:为什么胖子能拉住包,瘦子却被包拉上去呢?这里利用到的机械叫做滑轮。 三、新课教学

定滑轮

⒈构造(简单介绍)。

⒉定义:工作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看课本图,分辨哪个是定滑轮。 ⒊定滑轮的特点:

演示实验:按课本本节实验要求进行。

1

F

参照课本图装置进行。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得的 数值有两个,一是钩码重,另一个是通过定滑轮拉 钩码时弹簧秤的示数。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解释动力方向的改变。

⒋定滑轮实质:支点在转轴,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 四、动滑轮

⒈定义: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 ⒉动滑轮的特点:

演示实验2,参照图进行实验。

说明:重物用3个钩码表示。用弹簧秤测出钩码 重。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读取弹簧秤的示 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值分析得出,使用动滑轮提升 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教师指

出: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此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但是动滑轮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要多费距离。

3、动滑轮实质:支点在轮边缘,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五、滑轮组

⒈提问:看视频,小女孩为什么能吊起一头牛犊?

小女孩要拉住比她体重大得多的牛犊,使用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滑轮组。这样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⒉定义: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⒊滑轮组的特点:

①优点: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要多费距离。 ②缺点: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 4、滑轮组中F 与G 的关系

F

F=G/3 F=G/2 F=G/4 F=G/5

看有n段绳子支持物重(最后一段向下的不能算),那么F=G/n

5、按照要求组成滑轮组

比较滑轮的个数和要求的绳子的段数,若滑轮个数等于绳子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下;若滑轮个数少于绳子的段数,则最后一段向上。

滑轮组虽然既节省了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但是要多费距离。如果F=G/n,那么S=nh

六、小结:利用板书进行小结

七、作业:

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典型例题 一、仔细阅读课本P80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你能从图9.2-1中悟出什么道理? 2.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3.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图9.2-3中乙和丙图的示意图. 2.按照图9.2-3的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9.2-1的漫画中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阅读课本P82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图9.2-4,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P82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图9.2-5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课后巩固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3.(选作)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教学案 主备人:张国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学生分组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课本漫画。小组间相互展示你所看出的“门道”。 漫画中的滑轮,也像杠杆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节课我们就学习除杠杆之外的简单机械----滑轮、轮轴、斜面。 二、新课导学: 自学指导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自学课本P69页定滑轮和动滑轮,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定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定滑轮? 2.什么叫动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动滑轮? 3. 用手边的一个滑轮将桌上的钩码用不同的方法吊起来?说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操作。在每个方案中滑轮属于哪一种? 4.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生活中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呢?请把你的猜测写下来。

自学指导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提出问题:上面的两种方案中,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了相同重力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到底有什么好处?上面你 的猜想对吗? 2.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要记录哪些数据?请大家讨论,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3.参考表格: 定(动)滑轮 4.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各组交流结论,教师引导,得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好处。 6.学生讨论:大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自学指导三:滑轮组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提升物体的时候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拿出最佳方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 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知识梳理】 ④动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签⑴ 找支点O; 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① 杠杆平衡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③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

1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费力杠杆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滑轮 1、定滑轮: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③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_____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___________。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 ______________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______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_______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_______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三、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组成滑轮组,是否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呢?讨论并完成: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把方案在右框中画出并动手组装)根据组装的滑轮组,数一数钩码被几段绳子承担?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编号:0812 备课人:徐军审核人:课型:精炼巩固 班级:姓名:小组: 复习目标: 1.知道各种简单的机械及其特点;会画出给出杠杆的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复习重点、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并能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3.杠杆的平衡条件:。用公式可写成:。 4.杠杆可分为杠杆、杠杆和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特点:。 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和G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 2.动滑轮: ①特点:。 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是G移动的距离h的。 3.滑轮组: ①特点: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就是物重的。 4.轮轴是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和组成,通常把大轮叫,小轮叫。斜面是一种的简单机械 (三)机械效率(η) 1.有用功: 。额外功:。总

功: 。 2. 和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计算公式是: 。注意:任何机械的效率都 1。 4.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利用斜面做功时, 力做的是总功,W 总 = 。 力做的是有用功W 有 = 。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 二、合作探究: 1、如图1所示,曲杆AOBC 自重不记,O 为支点,AO=60cm ,OD=50cm ,OB=30cm ,BC=40cm ,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力F 的示意图及其力臂,并求出最小力的大小。 2(2013).图5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 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10).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 7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η1、η2。下列关系 正确的是( )(忽略绳重及摩擦) A .F 1 > F 2,η1 = η2 B .F 1 > F 2,η1 > η2 C .F 1 < F 2,η1 = η2 D .F 1 < F 2,η1 > η2 三、达标检测: 1(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①核桃夹 ②船浆 ③手推车 ④碗夹 图5 F 2 F 1

其他简单机械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 一、填空题 1、使用滑轮时,若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 ,若它的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 2、使用定滑轮不省 ,但是能改变 ,使用动滑轮能省 ,但是手移动的高度 物体升高的距离,即 。 3、定滑轮实质是个 ,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 的杠杆。 4、除了杠杆、滑轮之外 , 、 、等也是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5、如图示,把重30N 的物体匀速向上拉,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6N ,若不计摩擦,拉力F = N ,动滑轮重 N 。 6、升旗时,人站在地面向 拉绳子,旗向上运动,这是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 。 7、简单机械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很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例子。如图示,吊桥上安装的定滑轮的作用是 ,吊桥相当于一个 ,其中它的支点是 。 8、盘山公路相当于 ,汽车沿盘山公路上山所走的路程大于直通山顶的路程,因此走盘山公路更 一些。 二、选择题 9、在旗杆顶上装滑轮,是为了( ) A 缩短手移动的距离 B 省力 C 省力且改变动力方向 D 改变拉力的方向 10、如图示,用动滑轮拉重30N 的物体向上运动,物体匀速上升1m ,则拉力F 的大小与拉力作用点上移动的距离分别是( ) A15N ,1m B30N ,2m C15N ,2m D30N ,1m 11、如图示,是一种有把手的门锁,则门锁的把手实质是一个( ) A 动滑轮 B 定滑轮 C 轮轴 D 斜面 12、关于滑轮与滑轮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使用定滑轮既可以省力,双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②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③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省距离;④使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最多省一半力 A 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13、一名体重为500N 的举重运动员,最多可举起1200N 的物体,这个人站在地面上,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油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则他能提起最重的物体是( ) A500N B1000N C1200N D1700N 14、要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200N 的物体,而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 拉力为300N ,不计滑轮自重和摩擦,则所用滑轮组中至少使用( ) A 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 B 一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 C 两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 D 动定滑轮各两个 三、作图题 15、一根绳子最多能承受300N 的拉力,现在要用它吊起820N 的物体,请你据此条件,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式。不计动滑轮的自重和摩擦。(图在下页) F 第7题图 第10 题图 第11题图 第5题图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3.5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初三物理第13章学案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第5节其他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和使用滑轮组 4、通过科学世界了解轮轴和斜面及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提问:杠杆可以分成几种?省力杠杆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课本图13.5-1并讨论:要将一袋大米提到二楼,他是向什么方向用力的?为什么胖子能拉上去,但首瘦子不行,这个装置能省力吗? 升国旗时,是向哪个方向拉绳子的呢? (二)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69-70页相关内容,完成: 1、结合图13.5—3,自主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让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2、和动滑轮可以组成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并完成想想议议 针对训练1:完成课后题第1题 4、阅读并思考P71-72页《科学世界》相关内容,组内合作完成《科学世界》内相关问题。 针对训练2: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和斜面?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四)达标训练 1、滑轮组是有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使用滑轮组既可________又可___________. 用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当拉力F将绳子自由端拉下2米时,物体才上升0.5米,由此可知该滑轮组是一个_________. 2、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旗杆顶部有一个滑轮,它能改变力的方向,但 (选填“能”或“不能”)省力。 3、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4、用一个动滑轮将重120N的物体匀速提起(动滑轮重、摩擦忽略不计),所用拉力为() A. 120N B. 60N C. 240N D. 30N

九年级物理 13.5《其他简单机械》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其他简单机械(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第五节)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3.能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重点突破: 学习过程: 1.演示右图,问:两图中的滑轮有什么不同? 2.(分组)探究、思考、讨论 (1)如图甲,测出200g 钩码的重。 如图乙,用定滑轮匀速拉起此钩码,使钩码向上移动10cm , 读出拉力大小、拉力移动的距离、拉力的方向 由实验得出定滑轮的特点: 甲 乙 (2) 如图丙,测出一个滑轮和200g 钩码的总重。如图丁,用此滑轮组成动滑轮,匀速拉起钩码,使钩码向上移动10cm ,读出拉力大小,拉力移动的距离、方向。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由试验数据得出动滑轮的特点: 丙 丁 (3) 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 ,请用铅笔画出 钩码重或拉 力大小(N ) 移动距离 (cm ) 移动方向 钩码 拉力

方案用测力计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据你设计的方案组装滑轮组,匀速拉动测力计,使钩码上升10cm,读出拉力大小,拉力移动的距离、方向。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由实验可见,滑轮组的特点: 知识应用: 1.如图,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时,向三个方向的拉力分别为 F3 F1,F2,F3。则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F2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D.三个力一样大 F1 2.如图,物体重G,它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f,(不计绳与轮间的摩擦) G 则须施加的拉力F为() F A. G B. G/2 C. f D.f/2 G 3.如图,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 提供的拉力F应是() A.小于200N B.等于200N C.大于200N D.大于300N F 课堂总结: 我的收获: 我的疑问: 板书设计: 自我点评: 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探究过程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其他机械的知识。 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5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5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组装和使用滑轮组 4、通过科学世界了解轮轴和斜面及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 提问:杠杆可以分成几种?省力杠杆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课本图13.5-1并讨论:要将一袋大米提到二楼,他是向什么方向用力的?为什么胖子能拉上去,但首瘦子不行,这个装置能省力吗? 升国旗时,是向哪个方向拉绳子的呢? (二)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69-70页相关内容,完成: 1、结合图13.5—3,自主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让学生完成以下表格 2、和动滑轮可以组成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并完成想想议议 针对训练1:完成课后题第1题 4、阅读并思考P71-72页《科学世界》相关内容,组内合作完成《科学世界》内相关问题。针对训练2: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和斜面?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四)达标训练 1、滑轮组是有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使用滑轮组既可________又可

___________. 用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当拉力F将绳子自由端拉下2米时,物体才上升0.5米,由此可知该滑轮组是一个_________. 2、学校升旗仪式上,当升旗手缓缓向下拉绳子时,旗子就会徐徐上升。这是由于 旗杆顶 部有一个滑轮,它能改变力的方向,但 (选填“能”或“不能”)省力。 3、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4、用一个动滑轮将重120N的物体匀速提起(动滑轮重、摩擦忽略不计),所用拉力为() A. 120N B. 60N C. 240N D. 30N 5、如图所示,工人用扳手拧螺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扳手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 B.使用扳手时,手离螺母越近越省力 C.使用扳手可以省功 D.使用扳手用力拧螺母时,最好戴上手套,避免手受伤 6、用右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m 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绕绳方法总结:。 7、如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 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重小于物重G, 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 F乙(填”>”、 “=”或“<”)

第十三章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1

彩田学校物理导学案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 班级: 姓名: 1 探索奥秘 源于主动 五、其他简单机械(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本质。 【课前检测】 1、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表达式是 。 2、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出:当L 1>L 2时,平衡时动力_____阻力,是 杠杆; 当L 1

人教版物理九年《其他简单机械》word学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 学案补充《其他简单机械》word 学案 【小测】 1.杠杆的平稳条件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2、依照平稳条件能够得出:当L1>L2时,平稳时动力_______阻力,是 杠杆;当L1

十三五其他简单机械学案教案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教案案 主备人:张国宾 【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 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学生分组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 【教案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课本漫画。小组间相互展示你所看出的“门道”。 漫画中的滑轮,也像杠杆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节课我们就学习除杠杆之外的简单机械----滑轮、轮轴、斜面。 二、新课导学: 自学指导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自学课本P69页定滑轮和动滑轮,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定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定滑轮? 2.什么叫动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动滑轮? 3. 用手边的一个滑轮将桌上的钩码用不同的方法吊起来?说出你的设计方案并 进行操作。在每个方案中滑轮属于哪一种? 4.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生活中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呢?请把你的猜测写下来。

自学指导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提出问题:上面的两种方案中,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了相同重力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到底有什么好处?上面你 的猜想对吗? 2.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要记录哪些数据?请大家讨论,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3.参考表格: 定(动)滑轮 实验次数物体 重力 (N) 物体升高的 高度(cm) 弹簧秤示数 (N) 弹簧秤升高 的高度(cm) 用力的方向 1 2 3 4.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各组交流结论,教师引导,得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好处。 6.学生讨论:大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自学指导三:滑轮组第一课件网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提升物体的时候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拿出最佳方案。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知识储备点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二)、预习自我检测 1、定滑轮:使用时位置________的滑轮。 特点:不省_____,但能改变力的________,给工作带来方便。 1、动滑轮:随物体一起________的滑轮。 特点:省____,但不能改变力的______,省了力但要移动更大的________。 2、定滑轮和动滑轮都是变形的杠杆,它们的支点分别在哪里?它们的实质是什么? 3、滑轮组是由___滑轮和___滑轮组合而成的,可以达到既能_________,又能改变力的 _______的使用效果,但同时要付出的代价是多移动________。 滑轮组的省力效果如何取决于承担重物的绳子的______,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 (三)预习随笔:写下你的困惑和问题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的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 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观看漫画:有什么科学道理? 二、动手实验: 1、根据给你的器材:一个滑轮、细线、一个钩码、铁架台,想办法利用滑轮把钩码提 起来。 2、小组展示组装成果,并确定滑轮的种类。 3、根据展示成果画出提升钩码装置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两个示意图。并确定滑轮的支 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三、探究实验: 1、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的是相同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动 滑轮有什么好处?使用定滑轮有什么好处? 2、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多一些钩码来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和表格(提示:用两个以上的 钩码且匀速拉动) 表格一:使用定滑轮使重物匀速上升,拉力的方向________。 结论: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格二:使用动滑轮使重物匀速上升,拉力的方向________。

其他简单机械_学案

五、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4. 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学习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习难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习过程】 看书P69漫画,这有什么科学道理?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活动1:怎样利用一个滑轮把钩码提起来,试着设计两种方案。 1.定滑轮:______________ _ 的滑轮; 2.动滑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滑轮。 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两种滑轮? 二、探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P70 1.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活动2: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用的拉力的大小,并记录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沿不同的方向用力,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结论:使用定滑轮_______________ ,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探究:动滑轮的特点 活动3: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钩码,拉力F的方向竖直向上,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用的拉力的大小,并记录重物被提升的高度、拉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滑轮的重力G动=______,比较拉力F与G物、G动的关系: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拉力F= 如图:用弹簧测力计沿不同的方向用力,F1、F2相同吗? 结论:使用动滑轮_______________ ,但 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在图中画出动力臂、阻力臂。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_杠杆。动滑轮实质是一个________ 杠杆。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导学案教学文案

NO4: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知识梳理】 一、杠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 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1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 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 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_____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 S G(或速度v G) 2.动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___________。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______________方向。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______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_______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_______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三、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组成滑轮组, 是否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呢?

§12简单机械复习学案(张仁霞)

§12 简单机械复习学案 编写人 张仁霞 课前预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 回顾本章实验,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巩固机械效率。 3、 会做与机械效率有关的实验题。 二、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 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学习要求; 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 三、自我检测 1、使用杠杆时,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A .阻力越大,动力一定越大. B .阻力臂越短,动力臂一定越长. C .动力臂越长,动力一定越小. D .动力臂和阻力臂一定是相互垂直的. 简单机械

2、下列哪些应用属于费力杠杆[ ] A.手握钢笔写字. B.汽水瓶起盖器的使用. C.用筷子夹菜. D.用大扫帚扫地. 3,物体重力300N。(忽略轮重及摩擦) (1)在图甲上画出当动力F=150牛时绳子绕法;(2)在图乙上画出当动力F=100牛时绳子的绕法。 4、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C.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5、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用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B.额外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C.总功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低 D.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机械的机械效率就越高 6、甲乙两机械,甲的机械效率是70%、乙的机械效率是5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甲机械做功省力 B、甲机械做功快 C、相同时间内,甲机械完成的功多 D、乙机械的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 课内探究学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学案”中的问题,将在复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 二、重难点突破 (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后,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1、杠杆上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一定相反吗? 2、对于平衡的杠杆,动力和阻力同时增加或减小相同的数值或动力臂和阻力臂同时增加或减小相同的数值,杠杆还会平衡吗? 3、补充有关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 例题:如图所示。斜面长1m,高0.2m.;将10N重的物体A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需要用平行于斜面的力2.5N,那么: (1)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重物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多少额外功?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简单机械 基础知识过关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臂=_____×______臂。 2、杠杆的应用分为三种情况: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___于阻力臂,使用时可以___力,但____距离。如:撬棒。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___于阻力臂,使用时虽然___力,但____距离。如:船桨。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___于阻力臂,使用时既不省___,也不省_____。如:天平。 3、使用定滑轮时,不省____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____。 4、使用动滑轮时,能省_____力,但要多费______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使用滑轮组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6、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根据功的原理,斜面长总大于斜面高,所以使用斜面。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生活中都可以称为斜面。 典型例题讲解 考点一、杠杆的分类 例1、(2012·丽水)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普遍使用.下列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分析:A 、天平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B 、铁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 、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D 、铡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 答案:D 总结归纳: A.天平 B.铁锹 C.钓鱼竿 D.铡刀

例2.图1是用杠杆吊重物的示意图。请画出拉力F1。对支点O的力臂。 图1 图2 易错: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错误原因是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到位。 解读:直接过支点O向力F1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就是力臂。 答案:如图2所示。 帮你理解:画力臂的步骤:找支点,画力线(力的作用), 从点(支点)向线(力的作用线)引垂线, 即: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例3、画出提起重物和将油桶推上台阶所用最小的力的示意图。 解读: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上述两题中阻力和阻力臂基本不变,要使动力F1最小,那么动力臂就应最大,在杠杆上从支点到离杠杆最远点的连线最长,做这条线的垂线就是最省力的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 教你确定确定最小力:①要想力最小,力臂要最长;②先找离支点最远的点; ③再做这两点连线的垂线。 考点二、滑轮组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杠杆和杠杆平衡的条件。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能运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有关的运算;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学会在同侧力、异侧力、力的不同方向等情况下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技能,记录、处理数据,最后归纳得出结论。 2.理解滑轮。知道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理解定滑轮不能省力的原理;知道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理解动滑轮能省力的原理;知道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用滑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知道轮轴和斜面。知道轮轴、斜面可以省力,知道轮轴、斜面可以省力的原理。 4.知道机械传动。知道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能识别不同的机械传动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将常见工具抽象成平直杠杆、滑轮与轮轴等简单机械抽象成杠杆的过程中,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在比较各种杠杆的使用特点中,感受分类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机械传动等简单机械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2.通过“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养成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墨经》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论述,了解《天工开物》中关于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简单机械的情况等,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难点:力臂概念的建立。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每两人一套):钉有骑马钉的木板、螺丝刀、小木块、带刻度的杠杆、弹簧夹、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切纸刀、镊子、普通剪刀、线、滑轮、辘轳模型、水龙头、小车、长木板、学习活动卡等。 2.演示实验器材(杠杆示教板、杆秤、一些水果等。 3.课件:自制PPT幻灯片、flash课件等。 4.录像:机器人、盾构、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情景;杠杆、滑轮、轮轴、斜面、机械传动等机械实际应用的情景。 【教学设计】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和杠杆的应用;二是滑轮;三是滑轮组、轮轴、机械传动、斜面等其它简单机械。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由“使用撬棒撬起重物、跷跷板”等活动引入杠杆,归纳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通过示教板的演示,讨论得出杠杆的力臂。由“用杆秤称水果质量”的活动引入杠杆的平衡状态,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通过“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归纳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出示切纸刀、镊子、普通剪刀等工具,由作图分析得出三类杠杆。由“升旗、起重机”的录像引入滑轮,通过学生组装滑轮提升重物,归纳出滑轮的两种使用方法;通过将滑轮演化为杠杆的课件展示,理解滑轮工作的原理。 通过使用两个滑轮提升重物,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提升重物时的拉力、用刻度尺测量提升重物时重物和绳子上升的距离,归纳出滑轮组的使用方法。由“比力气”这一小游戏引入轮轴,通过将轮轴抽象为杠杆的课件展示,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通过阅读教科书,知道机械传动的三种方式以及机械传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由录像“盘山公路”引入斜面,通过活动“用测力计拉着小车沿着竖直和斜面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和“用测力计拉着小车沿长度不同的斜面拉上同一高度”,归纳得出斜面的公式。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归纳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方法是:通过教师演示用杆秤称水果的质量,得出杠杆的平衡状态。通过学生演示用杆秤称不同的两堆水果质量,引发学生猜想并主动探究,通过讨论交流归纳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力臂概念的建立。方法是:通过学生使用螺丝刀撬起骑马钉,感受怎样做可以达到最省力的目的,引发学生思考:是否支点距离力的作用点距离越大越省力?通过自制示教板演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发生了改变,但杠杆仍然平衡,引导学生观察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没有改变,从而建立力臂的概念。 本设计力图多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感受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通过将滑轮、轮轴抽象成杠杆,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重点】:杠杆、滑轮、斜面 【难点】:计算 【独学】 ■自学指导: 一、杠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1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 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费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_____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2.动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___________。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______________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______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_______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_______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三、滑轮组: O F1l1l 2 F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