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除草剂使用和发展研究进展

除草剂使用和发展研究进展

除草剂使用和发展研究进展
除草剂使用和发展研究进展

除草剂使用和发展研究进展

10级植物保护班

冯君强

100213703

摘要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我国农田受杂草危害的面积为4300万公顷,每年因此而减产粮食1750万吨,皮棉25万吨。现如今除草剂应用是农田杂草防治中最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除草剂的种类、使用方法以及产生要害的原因及补救措施和除草剂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除草剂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性的发生枯死的药剂。除草剂具有高效、快速、经济,有的品种还兼有促进作物生长等优点,它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在化必不可少的一项先进技术,成为农业高产、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除草剂的分类

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为四分类。

1、根据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对不同种类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药剂可以杀死杂草,而对苗木无害。

2)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触绿色部分,不分苗木和杂草,都会受害或被杀死。主要在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

2、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类

(1)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

(3)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3、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1)无机化合物除草剂:由天然矿物原料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除草剂: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有机化合物合成。

4、按使用方法分类

(1)茎叶处理剂: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的喷洒在植株上,这种喷洒法使用的除草剂叫茎叶处理剂,如盖草能、草甘膦等。

(2)土壤处理机: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这种作用的除草剂,叫土壤处理剂。

(3)茎叶、土壤处理剂:可作茎叶处理,也可作土壤处理。

除草剂使用不当,会造成药害,导致农作物植株焦枯黄化,不再生长;严重时可使植株枯死,造成绝收。现将除草剂使用方法及其药害补救措施总结如下。

二、除草剂使用方法

(1)正确选择除草剂及其用量:选择除草剂,一是根据当季作物品种及其田间杂草发生种类,综合考虑使用方法,正确购买。二是正确选择购买渠道,通过正规农药销售部门进行购买,同时到当地农技部门进行化除技术咨询,确保能够正确认识草害特点和掌握使用方法,谨慎用药,尤其是混用2 种及以上除草剂种类时更应谨慎。三是所购除草剂的合格证、准产证、标准号等“三证”要齐全,而且其商标完整,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标注清楚。四是根据土壤质地和有机含量合理确定除草剂用量。如果土壤为砂性或其有机质含量偏低,则其吸附能力较弱,容易淋溶,为了避免药害,使用量以推荐剂量的低量为宜。而如果土壤为黏性或其有机含量高,则其胶体的吸附能力强,容易吸附除草剂,使用量以推荐剂量的高量为宜[1]。

(2)提高整地质量,保持适宜水层和土壤湿度:整地质量不仅会对土壤中的药剂分布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杂草萌发的整齐度产生影响。因此,为达到封闭杀草的效果,要求耙平、整细地面,确保施药后形成严密而均匀的药土层。尤其是水田更要整平,以免低洼处积水容易发生药害,而高处土壤露出水面降低除草效果。水田使用除草剂时,为了使药剂分布均匀,提高植物的药剂吸收率,要求保持一定时间的水层。旱地使用土壤处理剂时,为了充分发挥药效,要求土壤湿度较高。因为除草剂一般水溶性偏低,要连续少量溶解供植物吸收,就要求经常提供一定的水分。另外,土壤湿度充分时,具有解吸附作用,可以释放出除草剂满足植物需求;在干旱天气时,除草剂往往不能发挥作用,主要是药剂大量被土壤胶体吸附。但土壤湿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当湿度太大,达到过饱和或以致积水时,会导致大部分的除草剂进入土壤下层,被作物根部吸收,从而造成药害[2]。

(3)确定施药时期:气温和日照对除草剂的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主要通过作用于除草剂的吸收和传导进行影响。常规条件下,日照越强、气温越高,杂草的光合作用及其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需求越旺盛,因而杂草吸收和传导的除草剂也越快越多,越能提高除草剂的毒杀作用。此外,影响除草剂效果的天气因素还有空气湿度、雨水、大风等。当空气湿度大时,有利于提高除草剂的防效。雨水在适量的条件下可以促进旱地天然处理剂药效的发挥,但刚用药剂进行茎叶处理的田块遇雨则会使药效降低。大风主要是对喷药作业产生影响,导致施药不均匀,或无药效,或产生药害,一般不在大风天气进行施药。因此,要把握除草剂的最佳施用时机,以发挥最大的除草效果[3]。

(4)规范施药技术:确保药剂用量,根据实际施药面积进行准确计算,精确称量。施药

时,无论采取茎叶处理还是土壤处理,都要求均匀施药,使药剂分布均匀,切忌重喷或漏喷。狭缝式喷头喷洒药液,可使雾流呈扇形。为使药液均匀分布,喷药行进方式以直线为宜。茎叶处理剂喷洒时要求喷布周到,雾滴大小合适,未发生流淌现象。采用毒土法施用除草剂,在拌毒土时,最好选择筛过的湿润土,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即可,施毒土量约为375 kg/hm2。对于易挥发或光解的除草剂,要注意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可以在施后及时进行交叉耙地,确保药剂进入深土层内。

总之要掌握除草剂使用技术操作五要点:

1、“一平”:地要平。施药田块要精细耕作,保证地面平整,无大土块,无坑坑洼洼。

2、“二匀”:药在载体上要混均匀,喷雾或撒毒土要均匀。

3、“三准”:施药时间准、施药量准、施药地块面积准。如40%燕麦畏防治野燕麦,于播种前,3千克/公顷用药。

4、“四看”:看苗情、草情、天气、土质。对未扎根或瘦弱苗不易施药:根据杂草的种类及生长情况用药;气温较低时施药量在用药的上限;粘重土壤用药量高些,沙质土壤用药量少些;土壤干燥不用药。

5、“五不”:苗弱苗倒不施药;水田水浅不足3厘米或水深淹过心叶不施药;田土太干不施药;大雨时或叶上有露水时不施药;稻田漏水田不施药。

三、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产生的原因:一是除草剂种类选择不当。有些农民滥用除草剂,出现用玉米田除草剂防治水稻田杂草,用油菜田除草剂防治麦田杂草,将只能在移栽稻田应用的除草剂用于直播田、抛秧田的杂草防除等现象。其未对除草剂的性能、作用范围、使用方法等进行了解,最终造成药害发生。二是除草剂使用剂量不准确,未按标签说明施用。有些农民在施用除草剂时,随意加大用药量、施药不均匀,造成田块用药量不均,产生药害。三是施药时间不正确。有的除草剂要求苗前使用,但在生产实际中部分农户将其用于苗后除草。还有一些农户不考虑天气因素,在高温、强光照射、空气干燥、雨天或露水未干时施药,最终发生药害;同时施药时还要考虑水稻对除草剂的敏感期,确保在敏感期内用药,防止产生药害。四是施药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农民在使用前,没有仔细查看除草剂的说明书,未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如在禾大壮、丁苄等除草剂应用中,就出现未按要求操作的现象,最终造成药害。五是施药不均匀。很多农户在使用可湿性差、易沉淀的除草剂时,对药瓶未进行摇动就施用,造成下层药液浓度过高,喷药不均匀,产生药害[4]。

补救措施:如果药害发生的原因是施药过量,则可以采取灌水洗田的措施,通过稀释排毒,降低药害。如果药害的发生原因是使用浓度过大或叶面吸收过多,则要采取措施减少植株的药物浓度,如连续进行喷水冲洗。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除草剂药害的缓解具有重要作用,适当喷洒赤霉素即可缓解药害。只要能够明确药害的性质,合理选用解毒剂种类,即可解毒补救,降低损失。另外,还可以通过栽培措施进行缓解,如及时摘除受害叶,增施腐熟有机肥、尿素等速效肥,对植株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具有促进作用。植株采取叶面喷肥的方式,可以加快养分吸收的速度。如叶面喷施0.1%~0.3%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等,对水稻根系发育和及时恢复生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5]。

四、除草剂研究和应用发展方向

除草剂混合应用

每种除草剂都有一定的杀草谱,为扩大杀草谱,提高防除杂草效果,可将2种以上的除草剂混和使用,混用不仅可以扩大防治谱,还可减少除草剂的药量,从而减少污染,也可提高对作物的安全性,延缓杂草产生抗药性。如美国杜邦公司将旱田除草剂甲磺隆与水田除草剂等苄嘧混用,防治稻田杂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如果除草剂混用不合理非但起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会产生药害,事倍功半。因此,除草剂混用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即混用后不影响药效,毒性不增大,不会产生药害。所以,为保证混用效果,在开发出一种新型除草剂后,最好推出其相应的复配制剂和助剂。

除草剂助剂的研究

助剂尽管一般没有除草活性,但可以显著影响除草剂的药效,助剂可以影响除草剂的喷施过程中在靶标植物上吸附、滞留、吸收和传导,以及最终到达作用靶标的除草剂有效成分的量,一些助剂公司专门开发增渗、抗雨水冲刷、抗漂移等各种用途的助剂品种。

高效除草剂和解毒剂的开发应用

针对除草剂对人、动物的危害及环境污染问题,今后应加强高效除草剂和解毒剂的开发利用。高效除草剂用量低,对哺乳动物低毒,环境相容性好。此类除草剂主要是通过触杀作用来防治杂草,在土壤中即失去活性,不会对后茬作物造成不良影响。美国杜邦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乙酸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氯磺隆,它的超效除草活性、极低的毒性、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受到世界各大农药公司的重视,纷纷投入巨资开发新的(ALS)抑制剂[11]。高效除

草剂是非常理想的产品,但是开发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在除草剂新品种开发有一定难度的今天,解毒剂可拓宽除草剂的使用范围,解毒剂的开发已成为一个新的领域。解毒剂可增强植物对除草剂残毒的代谢,解除或降低除草剂对作物的毒害,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培育抗除草剂植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利用转基因方法,培育抗除草剂残毒的作物。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抗草甘磷的植物有油菜、大豆;抗磺草灵的有番茄;抗草胺磷的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棉花。这些抗除草剂作物掀开了除草剂应用的新篇章[12]。

利用化感作用抑制杂草

化感作用[13],即一种植物能够通过向土壤中释放化感物质来影响另一种植物生长。自然条件下, 根系分泌、茎叶淋溶和挥发、枯枝落叶分解等是植物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可利用化感作用,通过轮作、间作的方法,有效抑制杂草。如高粱能抑制大须芒草、垂穗草等杂草生长,大葱可抑制地下竹节草的生长。如果能利用植物本身的抗草、除草特性,培育出抗草、除草作物,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且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益。

生物除草剂的开发应用

生物除草剂比化学除草剂具有更加优越的特性,高效、无残毒,对人体、动物、环境无害。现在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中国等已研究出一些真菌除草剂,有些国家己广泛应用于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作物的杂草防除,效果很好。美国使用植物真菌炭疽病原研制的真菌除草剂用于水稻和大豆田间防治大麻。大麻是广泛传播的农作物杂草之一,化学除草剂很难防治,而真菌除草剂完全能够消除其危害,施入7 d后大麻植株就开始死亡。这充分表明真菌除草剂的除草能力是相当强的[6]-[7]。

真菌除草剂可制成粉剂、微粒剂、乳剂或悬浮剂等,使用时与淡水一起施入土壤,真菌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开始发芽,释放出孢子,孢子很容易侵入杂草根部组织,真菌孢子发育使植株迅速死亡。应用生物技术除草经济安全,效果持久,且不污染环境,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之,近年来化学除草剂应用后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以及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除草剂的开发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方便、高效低毒、对环境无污染已成为除草剂今后发展的新动向。

参考文献

[1] 徐碧玉,徐建英.除草剂的科学选择与使用方法[J].江西农业,2011

(4):38.

[2] 周忠禄.提高除草剂使用效果技术措施[J].科学种养,2011(8):62.

[3] 王芳.浅析除草剂合理使用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37,

146.

[4] 王志忠.除草剂药害的预防和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

259.

[5] 张启朝,张家琴.化学除草剂药害的防控[J].现代农业科技,2011(16):

182,185.

[6]. 孙巍, 张蕾, 吴迪, 等.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微生物学杂志, 2006, 26(2): 88-91.

[7]. 冀营光, 邱健, 李承光, 等. 细菌除草剂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生物技术, 2006, 16(1): 88-90.

[8].宋凌波,徐司英,韩其成.北京农业科学,2002,8:19-21

[9]. 李新, 谢明, 谭万忠, 等. 杂草生防真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 2009, 25(1): 83-89.

[10].苏少泉. 杂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抗性.农药研究与应用. 2010,6-10

[11].崔海兰等. ALS抑制剂的杂草抗性概述.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47-52

[12].金银根.生物工程技术在杂草防治中的应用,杂草科学,1999,1:10-13

[13]. 李海涛, 王金信, 杨合同, 等.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J]. 山东科学, 2005, 18(1): 30-34.

生物除草剂剂型研究进展_赵航

专论与综述 Reviews 收稿日期: 2005-01-11 修订日期: 2005-05-2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0370942);浙江省科技厅项目(2004C32003,2005C22018)*通讯作者 生物除草剂剂型研究进展 赵 航, 周勇军, 刘小川, 余柳青 * (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 生物除草剂由于受到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使其开发受到一定限制。生物除草剂固体剂型与液体剂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对湿度的依赖性,使其保证了生物活性,使用时在目标植物上能保持湿润,在田间适宜条件下发挥其优良效果;由于若干新型添加剂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其液体剂型得到进一步开发。本文介绍了生物除草剂一些新的固体和液体剂型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农药学; 生物除草剂; 剂型; 植物性活性物质中图分类号 S 482.4 Advances in bioherbicide formulation ZHAO Hang , Z HO U Yong -jun , LI U Xiao -chuan , YU Liu -qing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 nstitute ,Hangz hou 310006,China ) Abstract Reducing dew dependence is a principal aim in the formulatio n of many po tential bio herbicide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research attempting in part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via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solid and liquid fo rmulations is described .Ty pically solid formulations must be able to survive the field co nditions and remain inactivated until suitable conditions appear .Liquid formulatio ns have the po tential to function soon after application provided they remain moist on the target plant surface .Several a ttempts to improve w ater -holding capacity in liquid formula tio ns have been ex amined .T he use of multiple emulsions o f w ater in oil has recently show n promise . Key words pesticide sciences ; bioherbicides ; formula tio n ; phy to -activ e substances 20世纪中晚期,科学家提出利用植物病原菌控制杂草的新观念。当时应用特殊真菌病原体孢子作为真菌除草剂,在可控试验条件下其防除杂草效果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自从真菌除草剂Devine ?[1]和Collego ?[2]分别于1981年和1982年在美国注册后,另外6种产品也先后在国际上注册。其中Cam perico ?是细菌除草剂,其剂型研制技术广泛用于同类型产品的研制开发。但与此领域中的研究成本投入相比较,新产品的数量增长缓慢。原因之一是尽管确定了一个对于某种杂草有效并具潜力的新病原菌种,但是其后的研究发展过程却漫长而复杂。因此,能看到相当数量的文章明确了具有潜力的菌种,但却只有相对少的论文报道生物除草剂的规模生产、剂型、贮存和应用等技术,有许多因素限制了生物除草剂的 发展。 1 生物除草剂发展的限制因素 限制生物除草剂发展的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和商业因素。生物限制因素包括寄主的生长变化和抗性增加,这种限制通常在方案实施的早期就被人们所认识,如果其影响较大,则会导致研究的失败;环境限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等。湿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它影响生物除草剂的除草效果;技术限制因素包括大规模生产和剂型工艺,这些知识通常超出了杂草学家和病理学家的研究领域,而聘请生物剂型和发酵工艺的工程专家需花费较高的成本;特定的病原菌只能防除特定种类的杂草,使得生物除草剂产品的杀草谱有限,从而影响进入市场。

除草剂的施用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

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除草剂的施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姓名: 萍 学院: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 环境科学 班级: 112班 学号: 14232217 成绩: 指导教师: 朱新萍职称: 副教授 2015年1月8日 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除草剂的施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萍指导老师:朱新萍 摘要:着眼全球农药市场,除草剂发展越来越快,市场需求逐年增加。除草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田除草效率,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除草剂的发展现状、除草剂的类型、使用情况与存在问题,综述了除草剂的研究进展,探讨未来除草剂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为除草剂进一步开发与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除草剂;施用现状;研究进展; Herbicide application status quo and Progress Author:Li Ping Instructor: Zhu Xinping Abstract: The focus of global pesticide market, herbicide development faster and faster,increasing market demand every year. Herbicide application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weed, has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herbicide, the type of herbicide usage and problems,recent progress herbicides discuss future trends and prospect of herbicide application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erbicide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Key words: herbicide; application status quo; Research;

除草剂

常用除草剂的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建议 摘要:全球农药市场持续增加,农药市场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左右,年增长1.2% ,其中除草剂为150 亿美元左右,占50% ,年增长1.2% 。其中对草甘膦乙﹑草胺﹑百草枯这三种的需求量是比较大的。本文主要针对现在普遍使用的草甘膦﹑乙草胺﹑百草枯这三种常用的除草剂进行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建议进行概述。 关键词:乙草胺;百草枯;草甘膦; 1 Abstract

Global agrochemical market continues to increase, pesticide market sales of about $30 billion, growing 1.2% a year, including herbicides for around $15 billion, accounting for 50%, annual growth of 1.2%. One of glyphosate b, grass amine, paraquat, these three kind of demand is relatively large. This article mainly aimed at the now widespread use of glyphosate, acetochlor, paraquat that three kinds of commonly used herbicides us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Acetochlor;Paraquat; Glyphosate; 2 前言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开发应用现状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开发应用现状

————————————————————————————————作者:————————————————————————————————日期:

氯代吡啶类除草剂开发应用现状 前言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人类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效、安全农药已经成为世界农药的发展方向,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力保障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近20年来,农药开发中最有成效的是众多杂环化合物被开发为超高效农药。而在杂环化合物中,含氮杂环化合物,尤其是吡啶衍生物又是最为突出的,不但有杀菌剂、杀虫剂,而且有高效的除草剂,这为化学农药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 早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人已开始使用含吡啶的天然产物烟草浸出液作为杀虫剂,后经分析确认有效成分为烟碱。然而真正合成的吡啶类农药则是1955年英国ICI公司开发的除草剂敌草快(diquat)和1958年开发的百草枯(paraquat),到目前仍有较好的市场。 随着有机合成技术和农药活性分子设计技巧的发展及农业生产对新型农药的需求,从60年代后期多种吡啶类农药相继问世,比如道化学公司开发的毒莠定、绿草定、氟草烟等,这些产品都属于取代吡啶类除草剂,因其化学结构,统一划归为“氯代吡啶类除草剂”。这类除草剂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都属于激素类除草剂,除草活性高,主要防治阔叶杂草,随着杂草的演替,这类产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销量逐年攀升。鉴于该市场情况,本文将对“氯代吡啶类”除草剂的开发应用现状介绍如下: 一、简介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

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氟草定fluroxy pyr 4-氨基-3, 5-二氯-6- 氟-吡啶-2- 吡啶氧乙酸 1-甲基- 庚基酯 C7H5C l2FN2O3 二氯吡啶 酸、毕克草clopyra lid 3,6-二氯吡 啶-2-羧酸 C6H3Cl2NO2 三氯吡氧乙酸、绿草 定、 盖灌能、盖灌林、定草酯 tr iclopyr, Garlon, Grands tsnd, Dowco233 3,5,6-三 氯-2-吡啶 基氧乙酸 C7H4Cl3NO 3 氨氯吡啶酸、毒莠 定、毒莠定 101 picl oram, Tordon, Tordan 4-氨基- 3,5,6- 三氯吡啶羧 酸 C6H3Cl3 N2O2二、开发应用现状 1.氯氟吡氧乙酸 作用特点:氯氟吡氧乙酸是内吸传导型苗后除草剂。药后很快被植物吸收,使敏感杂草出现典型激素类除草剂的反应,植株畸形、扭曲。在耐药性植物如小麦体内

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郑灿龙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课程论文 题目:核桃青皮的综合加工利用姓名: 学院: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班级: 学号:0940910132 指导老师:张辉职称:副教授 2011年6月10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核桃青皮综合加工利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作者:迪力夏提·卡迪尔 摘要:介绍了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并重点介绍了核桃青皮应用的现状和关于研究的最新进展。目前,核桃青皮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较低,应用范围也很狭窄。因此,对核桃青皮综合加工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对核桃青皮综合加工利用的进展进行叙述,以期为核桃青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信息。 关键词:核桃青皮;化学成分;加工利用;发展现状 Synthetically processing and using of Green peel of Walnut Author: Abstract:This article has a brief overview on the chemical compounds of Green peel of Walnut, especially introduce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out Green peel of Walnut.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processing of green peel of walnut is in a low level. The range of the application is also narrow, mainly applied in medicament. Key words:Green peel of Walnut;chemical compounds; processing; the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 前言 核桃(Walnut Epicarp)又名胡桃,胡桃属(Juglans Linn.)植物属于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胡桃科(Juglandaceae),全世界已记载约20种。其中,中国有4种,分别为胡桃楸(J.m andshu rica M axim.)、核桃(J.reg ia L inn.)、野核桃(J.cathayensis Dode)和麻核桃(J.hopriensisHu),主要栽培于东北的南部、华北、西北、华中及华东地区[1-2]。核桃未成熟时核外部有一层厚厚的绿色果皮(核桃青皮)随着核桃逐渐成熟该青皮会渐渐变黑。我国传统中药及临床上有用该青皮治疗胃痛、胃溃疡、皮肤病子宫脱落等的记载,但是疗效和机理尚不明确,临床上曾出现过皮肤过敏现象 [3]。 1.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 目前,核桃青皮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成分鉴定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法分别鉴定出核桃青皮中有39种挥发油和7种脂肪酸,结果显示挥发油占79.09%、脂肪酸占19.02%,其中的挥发油有烃类(26种、71.80%)、酮类(3种、10.83%)、醇类(6种、7.96%)、呋喃类(1种、5.79%)、酚类(1种、1.99%)、肟类(1种、0.95%)、酯类(1种、0.71%)七大类化合物,以倍半萜类为主[4],具有平喘、抑菌抗肿瘤作用。 各脂肪酸的含量为十六碳酸19.30%、十八碳酸3.03%、十六碳烯酸2.93%、十八碳烯酸1.45%、十八碳二烯酸14.36%、十八碳三烯酸3.21%。十八碳二烯酸是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而花生四烯酸其生物活性最强,体内含量最高,对其营养功能亦不可忽视。亚麻酸具有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及心脏病等特殊功效,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营养价值,缺乏时可影响幼猴视力和视网膜反应[5]。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单糖组成,苯酚-硫酸法测定质量分数,粗多糖提取率为38.07%、精制多糖为76.08%。主要单糖组分为半乳

常用除草剂

1、二甲戊灵 二甲戊灵是一种优秀的旱田作物选择性除草剂,可以广泛应用于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直播旱稻、马铃薯、烟草、蔬菜等多种作物田除草。二甲戊灵为选择性除草剂,适用性广。 喷洒后不用混土,能够阻止杂草幼苗生长,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如:稗草、马唐、狗尾草、千金子、牛筋草、马齿苋、苋、藜、苘麻、龙葵、碎米莎草、异型莎草等效果显著。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优于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效果差。 需注意每季作物只能使用一次。二甲戊灵为选择性芽前、芽后旱田土壤处理除草剂。杂草通过正在萌发的幼芽吸收药剂,进入植物体内的药剂与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造成杂草死亡。旱稻,水稻旱育秧田:每亩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兑水15-20千克,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注意事项: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沙质土、低洼地等用低剂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粘质土、气候干旱、土壤含水量低等用高剂量。 ②土壤墒情不足或干旱气候条件下,用药后需混土3-5厘米。 ③在土壤中的吸附性强,不会被淋溶到土壤深层,施药后遇雨不仅不会影响除草效果,而且可以提高除草效果,不必重喷。 ④在土壤中的持效期为45-60天。 2、吡嘧磺隆 吡嘧磺隆属于磺酰脲类除草剂,为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主要通过根系被吸收,在杂草植株体内迅速转移,抑制生长,杂草逐渐死亡。水稻能分解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几乎没有影响。 药效稳定,安全性高,持效期25~35天。适用于水稻秧田、直播田、移栽田。可以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如异性莎草、水莎草、萤蔺、鸭舌草、水芹、节节菜、野慈姑、眼子菜、青萍、鳢肠。对稗草、千金子无效。一般在水稻1~3叶期使用,每亩用10%可湿性粉剂15~30克拌毒土撒施,也可兑水喷雾。药后保持水层3~5天。移栽田,在插后3~20天用药,药后保水5~7天。 注意事项: 吡嘧磺隆对水稻安全性好,但晚稻品种(粳、糯稻)相对敏感,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否则易产生药害。

浅谈生物除草剂的发展状况与应用前景

浅谈生物除草剂的发展状况与应用前景据统计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杂草有30 000多年种,每年约1 800种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高达9.7%。近百年来采用化学除草剂有效地控制了许多杂草,但化学药剂的大量使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除草剂抗性杂草植株的出现、土壤污染、水质的退化、以及对非杂草生物(特别是人、畜)的危害等。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效、环保、无害的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越来越显示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一生物除草剂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利用生物防除杂草已有近200年的历史。随着人们对植物病原菌认识的深入,上世纪中叶开始了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植物病原菌的不断分离和研究,尤其是从杂草病株中筛选出来的一些植物病原菌表现出了潜在的除草活性,有可能开发成为可替代化学除草剂的新型生物除草剂。 1981年,Devine在美国被注册登记为第一个生物除草剂,Devine是美国弗罗里达州的棕榈疫霉致病菌株的厚垣孢子悬浮剂,用于防治杂草莫伦藤,防效可达90%以上,且持效期可达2年,被广泛用于桔园杂草防除。 (一)生物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及杀草机理 生防杂草有机体筛选,从理论上说主要依据两条标准:有效性(药效)和专一性(安全性)。而对于生物除草剂的发展,有效性则是最关键的因素。生物除草剂的药效包括控制杂草的水平、速度以及具体操作的难易程度等。除草机理涉及到它对防治对象的侵染能力、侵染速度以及对杂草的损害性等。侵染能力可以从侵染途径、侵染部位、侵染后在组织中的感染能力等反映,如某些菌可以侵染但不能在组织中感染发病。对杂草的损害常表现为引起杂草严重的病症如炭疽病、枯萎、萎蔫叶斑等,这些症状的发生,有时与真菌的特异植物毒素的产生有关。真菌的侵害一开始和杂草生长处于相互拮抗和斗争状态。杂草的防御机制和生长会修复侵染物导致的损害、只有侵害速度高于杂草生长速度才能控制住杂草,虽然飞机草尾孢的侵染力强和专一性高,但侵染速度远滞后于紫茎泽兰的快速生长,

除草剂使用和发展研究进展

除草剂使用和发展研究进展 10级植物保护班 冯君强 100213703

摘要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生产的重要因素,我国农田受杂草危害的面积为4300万公顷,每年因此而减产粮食1750万吨,皮棉25万吨。现如今除草剂应用是农田杂草防治中最重要的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除草剂的种类、使用方法以及产生要害的原因及补救措施和除草剂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除草剂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性的发生枯死的药剂。除草剂具有高效、快速、经济,有的品种还兼有促进作物生长等优点,它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在化必不可少的一项先进技术,成为农业高产、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除草剂的分类 除草剂可按作用方式、施药部位、化合物来源等多方面分为四分类。 1、根据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对不同种类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药剂可以杀死杂草,而对苗木无害。 2)灭生性除草剂:除草剂对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触绿色部分,不分苗木和杂草,都会受害或被杀死。主要在播种前、播种后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 2、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分类 (1)触杀型除草剂:药剂与杂草接触时,只杀死与药剂接触的部分,起到局部的杀伤作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只能杀死杂草的地上部分,对杂草的地下部分或有地下茎的多年生深根性杂草,则效果较差。 (2)内吸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根系或叶片、芽鞘或茎部吸收后,传导到植物体内,使植物死亡。 (3)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具有内吸传导、触杀型双重功能,如杀草胺等。3、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1)无机化合物除草剂:由天然矿物原料组成,不含有碳素的化合物。 (2)有机化合物除草剂:主要由苯、醇、脂肪酸、有机胺等有机化合物合成。 4、按使用方法分类 (1)茎叶处理剂:将除草剂溶液兑水,以细小的雾滴均匀的喷洒在植株上,这种喷洒法使用的除草剂叫茎叶处理剂,如盖草能、草甘膦等。 (2)土壤处理机:将除草剂均匀地喷洒到土壤上形在一定厚度的药层,当杂草种子的幼芽、幼苗及其根系被接触吸收而起到杀草作用,这种作用的除草剂,叫土壤处理剂。 (3)茎叶、土壤处理剂:可作茎叶处理,也可作土壤处理。

除草剂草甘膦和助剂

除草剂草甘膦和助剂 草甘膦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除草剂,问世2O多年来经久不衰。近年来全球市场需求量仍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在我国。自80年代初试制成功后已获得普遍应用,现在年产原药约2万吨(折纯),成为生产量最大的除草剂品种。国产草甘膦的销售市场已趋于国际化。出口品种多以原药或高浓度水剂、颗粒剂为主,是我国农药外销的主要产品之一,而内销则以不加任何助剂的低浓度水剂为主。性能差,药效低,药剂浪费大,包装和运输成本高。自干我国农药助剂不配套等原因,所以国产高浓度草甘膦水剂,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其技术差距仍然很大。近年来国外高浓度草甘膦水剂(如美国盂山都公司生产41%农达(Rom?dup)水剂)已进^中国市场,并以其优良的性能受到用户的青睐。近年来.国内许多厂家纷纷开发高浓度草甘膦水剂,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今后将成为草甘膦产品的主要剂型.选已是大势所趋。由于草甘膦国内国外销售市场的相互渗透,使得草甘膦制剂技术及配套助剂正面临着国际水平的竞争。 因此,本文系统论述了草甘膦的特性,制剂技术,除草活性及配套助剂的作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介绍了为此研制的专用助剂UC一12,以期使我国的草甘膦制剂能达到国际水平,去开拓更大的市场。 I草甘膦特性和剂型 I.1草甘膦特性 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非选择性、内吸传导、叶面喷施芽后除草剂。据有关资料报道.世界上危害最大的杂草共有78种,经草甘膦处理后.人们发现它可以有效控制其中76种,可见它除草的广谱性。它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因此能很好控制如甸匐冰草之类的多年生杂草,但是它不能贯穿木质茎和树皮。它只能用于叶面喷施才有广谱的除草活性。 草甘膦的主要作用方式是可阻断5一烯醇丙酮莽草酸一3膦酸(EPSP)盐合成酶的活性。该合成酶存在于芳香族氨基酸生物合成中.而且只有在绿色植物中才能产生。因此草甘膦对所有绿色植物都很毒,而对其它生物无毒。草甘膦主要代谢产物是无毒的氨甲基膦酸。 草甘膦是一种有机酸,在水中溶解度很低(25℃时为1.2%),也不溶于其它溶剂。原因是它极性强,呈结晶型,以两性离子存在.分子问强烈的氢键使其晶格很稳定,因此在水中溶解度很低。可是草甘膦的盐类溶解度要比草甘膦大得多。而且叉不损失其母体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如草甘膦异丙胺盐和钠盐的溶解度均为500克/升,草甘瞵铵盐为300克/升.而草甘膦钙盐仅为3O克/升)。草甘膦的盐类对植物的毒性也各不相同.步量的金属离子(如Ca,Fe,以及更少量的Zn和Mn)可降低其对植物的毒性.而其它则无此情况。草甘膦盐类中尤其以异丙胺盐对植物毒性最高,铵盐次之,钠盐稍差。 草甘膦与土壤接触后即失去其植物毒性。仅偶尔发现它在土壤中具有植物毒性.通常使用后可立即种植作物。它所以会失去活性是它与土壤(通过膦酸基)强烈结合.降解作用后失去活性。由于它与土壤结合亲和力强,所它在土壤中迁移性很小。它在室温下无菌溶液中十分稳定。可是在天然水中因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沉积物的吸附作用,可使它迅速失去植物毒性。它在水中发生明显的光解作用,也是迅 速失去活性原因之一。

微生物农药综述

微生物农药 薛小宁 (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天水741000) 摘要:对微生物农药的概念、种类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其中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农药的分类,同时对我国目前使用的几类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应用状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微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的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农药;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除草剂 Abstract:The concept, kinds and function mechanism of microbial pesticide were summarized, which mainly introduc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microbial pesticide, as well as the use of several types of the microbial pesticide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microbial pesticide a brief outlook. Keywords: Microbial pesticide;Microbialinsecticides;Microbialfungicides;Microbial herbicides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在保护农作物及收获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改善农作物的抗劣性能和促进农业增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巨大,而化学农药一直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主体[1]。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无节制地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使用化学农药带来的巨大危害,进而去寻求能够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途径。因此,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3]。从20世纪60年代的青虫菌到现在的阿维菌素,我国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有近40年的历史并取得了重大进展[3]。 1微生物农药的定义及特性 1.1微生物农药的定义 微生物农药是指以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或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等活体为有效成分,具有防治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作用的农药。 1.2微生物农药的特性 目前,微生物农药逐渐作为农药产业的主体,与化学农药相比,有着诸多方面的优点:(1)研发的选择余地,开发利用途径多;(2)无公害、无残留,安全环保;(3)特异性强,不杀伤害虫天敌及有益生物,维持生态平衡;(4)不易产生抗药性;(5)环境相容性好;(6)生产工艺简单[4]。

生物除草剂的开发、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思路

8/869 市场纵横 生物除草剂的开发、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思路 王禹博1,纪明山1,谷祖敏1,张淑东1,张双1,杨宁2,王勇2 (1.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 110161;2.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针对当今国内外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分析了生物除草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生物除草剂的未来发展思路及解决办法。对微生物除草剂、微生物源除草剂、植物源除草剂进行综述,并对其利用微生物产生的其代谢产物、天然植物提取物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安全、环保、持效期长及能够恢复土地原生态的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市场上会出现越来越多且越来越成熟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植物天然产物等生物除草剂。 关键词:生物除草剂;研究进展;发展思路 采用化学除草剂能够有效控制绝大部分杂草,但长期滥用却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比如杂草产生了抗药性,土地生态被破坏,地表水被污染,对人类、牲畜等造成严重危害等。随着国家对环保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增强,对自身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开始追求现代农业新的种植模式。安全、环保、持效期长及能够恢复土地原生态的生物除草剂的研究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1 生物除草剂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生物除草剂(biological herbicides)指能够专一化控制或侵染杂草生长的一类生物制剂,在人工设计下,筛分能将杂草杀死或者得到抑制的天敌,再经发酵培养后获得具有除草作用的生物制剂。生物除草剂包括动物源除草剂(生化除草剂)、植物源除草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真菌除草剂)。首个成型的商品型微生物源除草剂是由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产生的,该链霉菌产生的双丙氨膦(bilanafos)是一种非选择性的,用于防除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这对于生物除草剂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第一个在美国注册登记的生物除草剂是由佛罗里达州的 棕榈疫霉(Phytoph-thorapaLmivora)的厚壁孢子制成,用于防治杂草莫伦藤。第一个由细菌制成的微生物除草剂是由日本烟草公司开发的camperico, 它是从植物兰草内一种强致病性的内生细菌中分离 /开发动态/

除草剂的施用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除草剂的施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姓名: 李萍 学院: 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 环境科学 班级: 112班 学号: 14232217 成绩: 指导教师: 朱新萍职称: 副教授 2015年1月8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除草剂的施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萍指导老师:朱新萍 摘要:着眼全球农药市场,除草剂发展越来越快,市场需求逐年增加。除草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田除草效率,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除草剂的发展现状、除草剂的类型、使用情况与存在问题,综述了除草剂的研究进展,探讨未来除草剂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为除草剂进一步开发与科学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除草剂;施用现状;研究进展; Herbicide application status quo and Progress Author:Li Ping Instructor: Zhu Xinping Abstract: The focus of global pesticide market,herbicide development faster and faster,increasing market demand every year. Herbicide application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weed,has enormous economic benefi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herbicide,the type of herbicide usage and problems,recent progress herbicides discuss future trends and prospect of herbicide applications,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erbicide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 Key words: herbicide; application status quo; Research;

除草剂

第二章除草剂 概述 第一节除草剂分类(1) 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在植物间有选择性,能够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外一些植物安全。如快杀稗对水稻安全,可杀稗草;使它隆对麦类安全,可杀猪殃殃等阔叶杂草。 ?2.灭生性除草剂该类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没有选择性,即对所有植物均有毒害或有抑制作用。如农达(草甘磷)、克芜踪(百草枯)等。 一、除草剂分类(2) 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性能分类 ?内吸性除草剂除草剂被植物根、茎、叶吸收后,能够在植物体内传导到其它部位。如快杀稗、使它隆、千金、农达等 ?触杀性除草剂除草剂接触植物后不能在体内传导,只在药剂接触部位起作用。 如克芜踪、虎威、杂草焚等,这类除草剂喷雾时雾化要好,喷洒更要严密、周到。 一、除草剂分类(3) 除草剂按喷洒的目标分类 土壤处理剂除草剂喷洒到土壤表面,封闭土面,能被植物的幼芽、芽鞘、根系吸收,杀死未出土r的萌发的杂草或幼草。如用莠去津、乙草胺、异丙隆等封闭土面。 一般施药要求土壤湿度要大;地面平整、无土块;喷洒要均匀周到,封闭严密。 茎叶处理剂能被除植物的茎叶吸收的除草剂喷洒到杂草茎叶上起杀草作用的除草剂。如使它隆、千金、快杀稗等 一、除草剂分类(4) 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分类 ?除草剂可以按其结构划分为不同类别,以便于比较不同类别的除草剂的作用特性。如三嗪类、酰胺类、磺酰脲类等。 常用除草剂的类别(1) ?苯氧羧酸类 2,4-D 2甲4氯 ?苯甲酸类百草敌 ?三氮苯(三嗪类)类莠去津草净津 ?酰胺类乙草胺异丙草胺 ?取代脲类绿麦隆异丙隆 ?氨基甲酸酯类杀草丹禾大壮 ?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精喹禾灵盖草能 ?磺酰脲类苄磺隆苯磺隆 ?咪唑啉酮类普施特灭草喹 常见除草剂类别(2) 环己烯酮类拿捕净收乐通

第一章 除草剂发展现状与未来

第一章除草剂发展现状及展望近20年来,我国农田化学除草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的化学除草面积已达6.53亿多公顷次,较1980年增长了10倍,上市的国内外除草剂有效成分接近100个,更重要的是,即使在农产品价格较低迷的年份,农民对使用除草剂的热情依然不减。除草剂使用量增加速度明显高于杀虫剂和杀菌剂。 1、除草剂使用概况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农田化学除草面积10.14亿亩,比1995年的6.25亿亩增加3.89亿亩,增幅为62.24%,其中水稻化除面积扩大了1.13亿亩,达到3.18亿亩,增长了55.12%,占农田化除面积的1/3,占水稻播种面积75.18%;麦田化除面积扩大1500万亩,达到1.98亿亩,增长了8.19%,占麦类播种面积的55.3%;大豆田化除面积扩大了4800万亩,达到了7900多万亩,增长了约1.5倍,占大豆播种面积的60.76%;油料田化除面积扩大了5300多万亩,达到9000多万亩,增长了1.4倍,占油料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0.72%;蔬菜田化除面积扩大了3700万亩,达到5500多万亩,增长了2倍多。 分地区看,华东地区农田化除面积从1995年的1.95亿亩增加到2002年的3.03亿亩,增长了55.38%;中南地区从1.34亿亩增加到2.99亿亩,增长了1.23倍。而同期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别增长34.48%和48.44%。目前,农田化除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的省包括江苏、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河南、广东、广西、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四川,其中超过5000万亩的有江苏、河北、山东、黑龙江、安徽、河南、广东和湖南省。以2002年为例,在农药市场上出现了近百个除草剂产品中,处理面积前30名的产品约占当年全国化学除草总面积的80%,累计市场占有率超过73%。显然他们是市场的主流产品,决定着我国化学除草的现状和实际水平。

除草剂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杂草防治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杂草防除是将杂草堆人类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有害性减低到人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杂草防除的方法很多。近万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着治理杂草的各种途径、技术和方法。从最开始的手工除草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机械除草是人类物理性防治杂草阶段。20世纪40年代有机除草剂的合成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对杂草的防治进入了新纪元。随着某些选择性除草剂(如2,4-D,MCPA)的发现和推广成功,大面积、快速而有效的治理多种杂草已成为现实,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目前,人类杂草防除的方式大体包括物理防治、农业治草、化学防治、生态治草、杂草检疫等。下面就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做详细阐述。 化学防治 早在19世纪末期,在欧洲防治葡萄霜酶病时,发现硫酸铜能防治麦田一些十字花科杂草而不伤害作物,这就开始了人类化学除草的历史。1932年,选择性除草剂二硝酚和地乐酚的发现,使除草剂进入了有机化合物阶段;1942年,2,4-D以及随后的2甲4氯与2,4,5-D的发现,开辟了杂草防治的新纪元[1]。 随诊现代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和生物化学与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进展,除草剂的发展日新月异。安全、广谱、高效和选择性强的除草剂不断出现。 一般地说, 虽然除草剂给增产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并为现代农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亦日趋严重, 如对人类的毒害及环境污染问题。由此促进了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经改良的新产品使用安全, 目前已取代了许多旧产品, 但随着生物工程及种子技术的发展, 科学工作者正在探索追求更完美的新产品。世界十大种子公司之一的工? 2 种子商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既经营种子又研制经营化学药品的母公司中的一家, 正在着手研制既有效除草又考虑环境安全的新型除草剂[2]。 由于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大大推动了草甘膦、草铵膦等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发展。抗草甘膦性状已经在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棉花和油菜作物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草甘膦+抗草甘膦作物的种植和杂草防治模式使得人类在杂草防治历史上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农业效率极大的提

微生物除草剂的概况

微生物除草剂的概况 潘德义 (广西工学院食品011,柳州545006) 摘要:开发微生物除草剂对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SF-1293”是非选择性抗生素除草剂,“AM-3672”是选择性抗生素除草剂。孢子除草剂有Collego,“鲁保一号”等。 关键词:抗生素除草剂;孢子除草剂 Abstract: It is important to exploit micro-herbicides for developing th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F-1293”was a unselective antibiotic herbicide, and it was a selective for “AM-3672 ”herbimycine. There were spore herbicides of Collego and Lubao No.1 ete. Key word: Antibiotic herbicide; Spore herbicide 大量的使用化学除草剂而产生的残留药害,水源污染以及抗性杂草问题日趋严重。而利用微生物资源开发微生物除草剂,避免了上述弊病,没有残留,对作物安全。由于微生物的诸多优点,引起了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的重视,并相继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所涉及的微生物有80多种,包括真菌,病毒,细菌等。而至今利微生物开发的微生物除草剂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放线菌生产的抗生素除草剂,另一类是利用病原真菌生产的孢子除草剂。 1 微生物农药的内涵及优点。 微生物农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基因产生或表达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制备出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环卫昆虫,杂草,鼠害,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制剂的总称。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革兰氏阳性形成芽孢的杆菌,在芽孢形成时产生由蛋白质组成的伴胞晶体,而就是伴胞晶体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2]。 微生物农药具有以下优点:(1)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好,而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2)对病虫害特异性强,不杀伤虫害的天敌和有益生物,能保持生态平衡。(3)生产原料和有效成分属天然产物,它的回归自然能保证可持续发展。(4)可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改造,不断改进性能和提高品质。(5)多种因素和成分发挥作用,害虫和病原难以产生抗药性[1]。 2 抗生素除草剂 双丙氨酰膦(bialaphos),化学名称4-[羟基(甲基)鳞酰基]-L-高丙氨酰-L-丙氨酰-L-丙氨酸,是第一个商品化抗生素除草剂,80年代初由日本明治制果公司开发成功。双丙氨酰膦是由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2016年中国除草剂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016年中国除草剂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除草剂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作用受除草剂、植物和环境条件三因素的影响,常用的品种为有机化合物。可广泛用于防治农田、果园、花卉苗圃、草原及非耕地、铁路线、河道、水库、仓库等地杂草、杂灌、杂树等有害植物。 除草剂按作用方式可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和灭生性除草剂,根据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可分为触杀型除草剂、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和内吸传导、触杀综合型除草剂,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无机化合物除草剂和有机化合物除草剂,按使用方法可分为茎叶处理剂、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土壤处理剂。 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为农药市场最主要的三大品种。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农业经营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业对除草剂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农业耕作栽培方法的改变也促进除草剂的需求量大增。因而,除草剂的使用量大幅增加,近年来的增长率远高于杀虫剂和杀菌剂,在农药产品中所占比例呈现加大趋势,我国除草剂工业从无到有,由小至大,现已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除草剂在过去的十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06年以来,我国除草剂比例稳步增长,2007年中国除草剂产量已达到561896吨,比2006年同期增长40.1%。2009年起,我国除草剂产量超过杀虫剂居第一位,2010年全年我国除草剂产量104.28万吨,同比增长12.7%。2011年1-12月,全国除草剂原药的产量达117.47万吨,同比增长12.65%。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1年1-12月,我国除草剂原药生产的前三省市是山东、江苏和浙江,分别占总产量的31.64%、26.29%和13.80%。2012年,除草剂折纯产量为164.79万吨,同比增长42.55%。扣除其它的农药,除草剂占农药的比重从2002年的27%提高到64%。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山东省除草剂原药的产量达67.13万吨,同比增长88.65%,占全国总产量的40.74%。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分别占总产量的20.41%、10.27%和9.18%。2013年1-12月全国除草剂原药累计总产量179.98万吨,同比增长8.6%,占整个农药市场份额约为56.43%。

除草剂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

杂草防除是将杂草堆人类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有害性减低到人们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杂草防除的方法很多。 近万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着治理杂草的各种途径、技术和方法。 从最开始的手工除草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的机械除草是人类物理性防治杂草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有机除草剂的合成和使用,标志着人类对杂草的防治进入了新纪元。 随着某些选择性除草剂(如2,4-D,MCPA)的发现和推广成功,大面积、快速而有效的治理多种杂草已成为现实,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目前,人类杂草防除的方式大体包括物理防治、农业治草、化学防治、生态治草、杂草检疫等。 下面就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做详细阐述。 化学防治早在19世纪末期,在欧洲防治葡萄霜酶病时,发现硫酸铜能防治麦田一些十字花科杂草而不伤害作物,这就开始了人类化学除草的历史。 1932年,选择性除草剂二硝酚和地乐酚的发现,使除草剂进入了有机化合物阶段;1942年,2,4-D以及随后的2甲4氯与2,4,5-D 的发现,开辟了杂草防治的新纪元[1]。 随诊现代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和生物化学与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进展,除草剂的发展日新月异。

安全、广谱、高效和选择性强的除草剂不断出现。 一般地说, 虽然除草剂给增产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并为现代农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亦日趋严重, 如对人类的毒害及环境污染问题。 由此促进了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经改良的新产品使用安全, 目前已取代了许多旧产品, 但随着生物工程及种子技术的发展, 科学工作者正在探索追求更完美的新产品。 世界十大种子公司之一的工 2 种子商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既经营种子又研制经营化学药品的母公司中的一家, 正在着手研制既有效除草又考虑环境安全的新型除草剂[2]。 由于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的发展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长,大大推动了草甘膦、草铵膦等非选择性除草剂的发展。 抗草甘膦性状已经在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棉花和油菜作物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种草甘膦+抗草甘膦作物的种植和杂草防治模式使得人类在杂草防治历史上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农业效率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农业生产效益有很大提高。 然而在这种模式给人类带来极大利益的同时,我们不得不考虑到它会带来什么?这种模式会是得除草剂市场以草甘膦为主导,草铵膦为次的单一化格局将进一步加剧。 其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少数几种除草剂品种一统天下的格局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