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分析基础实训

电路分析基础实训

电路分析基础实训
电路分析基础实训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院系部机电工程系

指导老师姓名张裴裴

2015 —2016学年第2学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室规则、实验操作规程、安全用电常识。

2.熟悉实验室供电情况和实验电源、实验设备情况。

3.学习电阻、电压、电流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数字万用表、交直流毫安表的使用方法。

4.学习电阻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掌握分压、分流关系。

二、实验仪器

1.电工实验台一套

2.数字万用表一块

3.直流稳压源

.一一台

4.直流电压表一只

5.直流电流表一只

6.电路原理箱 (或其它实验设备)

7.电阻若干只

8.导线若干

三、实验步骤

1、认识和熟悉电路实验台设备及本次实验的相关设备

①电路原理箱及其上面的实验电路版块;

②数字万用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量程的选择;

③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量程的选择。

2.电阻的测量

(1 )用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档测电阻,万用表的红表棒插在电表下方的

“V Q”插孔中,黑表棒插在电表下方的“ COM ”插孔中。选择实验原理箱上的电阻或实验室其它电阻作为待测电阻,欧姆档的量程应根据待测电阻的数值合理选取。将数据记录在表1,把测量所得数值与电阻的标称值进行对照比较,得出

实验直流电路的认识实验

误差结论。

测量内容 R 1 R 2 R 3

电阻标称值

万用表量程

测量数据

误差

2.

中,注意带上单位。

直流电源进行测量,测量后将数据填入表 1-2中。

R 1 =

R 2= R 3= 直流电压 (V )

测量对象

U R 1

U R2

U R3

计算数据

万用表量程

测量数据

直流电流 (A )

测量对象

I R 1

I R2

I R 3

计算数据

万用表量程

测量数据

3.电阻的串联

(1)按实验线路图1-2连接电路(图中A 、B 两点处表示电流表接入点)。

将图1-1所示连成电路, 并将图中各点间电阻的测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在表 2

开启实训台电源总开关,

开启直流电源单元开关,调节电压旋钮,对取得的

S2

图1-2电阻串联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将电源调到 6V ,接入电路中。

填入表1-3中。

(4)由欧姆定律计算等效电阻 R o

表1-3电阻的串联

4.电阻并联

(1)按实验线路图1-3连接电路。

图1-3电阻并联

(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将电源调到 6V ,接入电路中。

填入表1-4中。

(4)计算等效电阻R o

表1-4电阻的并联

R I 300

R 2 200

直流稳

压电源

I

V

______ +

__+

U I 6V U

R i =200

B + U 2

I 2 R 2=1OO

(3)记录电流表的数值I 、I I 、12,并用万用表或直流电压表测量

U I 、 U 2,

直流稳 压电源 6V

I

—? -

B + U I

十J

R I =300 -

\

I I R 2=2OO

(3)记录电流表的数值I 、|1、I 2,并用万用表或直流电压表测量

U I 、 U 2,

四、实验思考题

1.用万用表测电阻时,应如何正确选择倍率档?

2.用直流电压表、电流表测电压和电流时,应注意什么?

3.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如何?

4.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如何?

5.实验误差分析?

六、注意事项

1.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不能短路。

2.电流表应串接在被测电路支路中,对直线电路接线时,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 +”

端流入,“-”端流出,不得反接。

3.电压表应并接在被测电压两端。电压表的接线一般使用表笔,接线时,

把红表笔接至电压表的“ +”端,黑表笔接至电压表的“-”端,测量时将红表笔接至被测电压的正极,黑表笔接至被测电压对的负极。

4 .测量电压、电流时,注意正确选择量程,测量中尽量使指针偏转在量程以上,以

2/3使量程更为精确。

5.更换电压表、电流表量限时,应切断仪表的电源。

七、实验报告

1.总结直流稳压电源及万用表的使用要点

2.填写测试数据。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学会用万用表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原理

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包含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CL是指:任一瞬间,流入电路任一节点的各个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10。KVL是指:任一瞬间,沿电路中任一闭合回路绕行一周,各段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三、实验设备

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30V

2.可调直流恒流源0~200mA

3.直流数字电压表0~200V

4.直流数字毫安表0~200mA

5.万用表

6.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实验线路板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线路如图2-1所示,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实验线路板连接实验线路。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的插头接至毫安表的“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

E

实验步骤:

(1)

13。

置1。

sR 1。上

S 1

R 4 510

R 2 丄1k

T

330

r 1

T

图2-1实验线路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二条支路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的 电源E1、E2分别并直流电压表,并调整电压分别为 分别将两路直流电压源接入电路。将切换开关

11、12、

6V 、12V 。 S2、S3都切到位

(5) 值,填入 2-1表中。

测量 项目

I 1

|2

I 3

节点A 电流 I A

测量值

计算值

相对

误差

测量 项目 U FE

U FA

U AD

U AB U BC

U CD

U DE

FADEF

回路 U

ABCDA 回路 U

FBCEF 回路 U

测量值

计算值

相对 误差

误差。分别对表2-2中的三个电压回路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并计算

R 5 1

D

R 3 510

?E 2

l3r

表2-1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单位 mA )

(7)对电路中的节点 A ,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并计算产生的

(6)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回路中的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 表2-2

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单位 V )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桂 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试 卷 2018-2019 学年第 一 学期 课号 BT122003_01 课程名称 电路分析基础(A 、B 卷; 开、闭卷) 适用班级(或年级、专业)17电子信息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图1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A I 3=,则a 、b 两端的电压U =( ) A ) -10V B ) 10V C ) 50V D ) -20V 2、图2所示电路中,已知元件A 放出功率10W ,则电流I =( ) A ) 1A B ) 2A C ) -1A D ) 5A 3、电路如图3所示,10Ω电阻吸收的功率为( ) A ) 1W B ) 0. 9W C ) 10W D ) 3W 4、图4所示电路原来处于稳态,A t i s 2cos 2=。0=t 时开关闭合,则换路瞬间的电感电流)0(+L i 为( ) A ) 1A B ) 0.5A C ) t 2cos A D )t 2cos 2A 装 订 线 内 请 勿 答 题 图4 i L

5、如图5所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等于( ) A )2Ω B )4Ω C )6Ω D )-2Ω 图5 6、如图6所示单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阻抗等于( ) A )(3+j4) Ω B )(0.33-j0.25) Ω C )(1.92+j1.44) Ω D )(0.12+j0.16) Ω 图6 7、某电路的阻抗为Ω+=510j Z ,则该电路的导纳Y 的实部为( ) A ) 0.2S B ) 0.08S C ) 0.04S D )0.1S 8、如图7所示电路中负载获得的最大平均功率等于( ) A )2.5W B )5W C )10W D )20W 图7 9、如图8所示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为( ) A )0.01 B )1 C )10 D )100 图8 10、如图9所示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为 ( ) A ) 0 B ) 1 C ) -0.707 D ) 0.707 Ω 4a b s u V t t u s )3cos(10)(=F 1_ Ω 4j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总结 通过电路基础的学习,我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下学期我们学习电子技术打下了基础。 对于我们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一到第四章,主要讲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电路等效原理等,而后面的知识主要是建立在这四章的内容上的,可以说,学好前面这四章的内容是我们学习电路基础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基础的内容中又有很多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对于第五章的内容,老师让我们自主讲解的方式加深了我们的印象,同时也让我们学会如何去预习,更好的把握重点,很符合自主学习的目的。至于第六章到第十章的内容则完全是建立在前四章的内容上展开的,主要就是学会分析电路图结构的方法,对于一二阶电路的响应问题,就是能分析好换路前后未变量和改变量,以及达到稳态时所求量的值。 对于老师上课方法的感想:首先感谢窦老师和杨老师的辛苦讲课,窦老师声音洪亮,讲课思路清晰,让我们非常受益,杨老师的外语水平让我们大开眼界,在中文教学中,我们有过自主学习的机会,也让大家都自己去讲台上讲课,加深了我们的印象,而且对于我们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再是

老师讲课的思路,让我受益不凡,在这之中感受到学习电路的方法。在双语班的教学中,虽然外语的课堂让我们感觉很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看不懂ppt上的单词,临时上课的时候去查,但是老师上课时经典的讲解确实很有趣味,不仅外语水平是一定的锻炼,同时也是学习电路知识,感觉比起其他班的同学,估计这应该是一个特色点吧。 对于学习电路感想:学习电路,光上课听老师讲课那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的学习都是自主学习,没有老师的强迫,所以必须自己主动去学习,首先每次上完课后的练习,我觉得很有必要,因为每次上完课时都感觉听的很懂,看看书呢,也貌似都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题目就愣住了,要么是公式没有记住,要么是知识点不知道如何筛选,所以练习很重要,第二点,应该要反复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只有反复记忆的东西才能更深入,不然曾经学过的东西等到要用就全都忘记了,不懂得应该多问老师,因为我们是小班,这方面,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机会。 另外,我们电路分析基础的课程网站,里面的内容已经比较详实,内容更新也比较快,经常展示一些新的内容,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试卷编号 命题人:审批人:试卷分类( A 卷或 B 卷) A 大学试卷 学期:2006 至2007 学年度第 1 学期 课程:电路分析基础I 专业:信息学院05 级 班级:姓名:学号: (本小题 5分)求图示电路中 a、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本小题 6分)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在t 0时开关打开,求则i 0 。 t0 4A 5 1F 0.5H 3 得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十 总分得分 、得分 R ab =R2 得分

i(0+)=20/13=1.54A

(本小题 5 分)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为d 2 u dt 2 du 8 12u 10 dt 和___-6 ___ 。该电路处于阻尼 得分 (本大题6分)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u ab=10v, R0=3Ω 得分 (本小题 5分)图示电路中 , 电流I =0,求 U S。 Us=6v 得分 b

U=4.8V 得分 (本小题 5分) 电路如图示 , 求a 、b 点对地的电压 U a 、U b 及电流 I 。 3V U a =U b =2v, I=0A. 得分 ( 本 大 题10分 )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 I 1 、 I 2 、 I 3 。 I 1=4A, I 2=6A, I 3=I 1-I 2=-2A 得分 (本小题 10 分 )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压 U 。 2 2V 1 I 1

(本大题12分)试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电流源的电压。 34 6+ 4A 4A 单独作用时, u'=8/3V; 3V 单独作用时, u'='-2V; 共同作用时, u=u'+u'='2/3V 得分 (本大题 12 分)试求图示电路中R L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并计算此时该电路效率 Uoc=4v,R0=2.4Ω; R L= R0=2.4Ω时,获得最大功率 Pmax,Pmax= 5/3W; P s=40/3W,η= Pmax/ P s=12.5%。 100%为多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56+0学时)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部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教育、社会责任、人生领悟、民族自信、感恩等多种育人要素,倡导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及价值等方面的共鸣。 三.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基础知识( 5学时) [知识点]: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受控源。 [重点] 电流、电压、功率及参考方向的概念,电路的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和拓扑约束) [难点] 电流、电压真实方向与参考方向关系、关联非关联参考下功率计算及功率正负含义,受控源电路分析 [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分析基本变量(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概念;2、掌握线性电阻元件和独立源的定义及伏安关系;3、熟练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4、理解受控源的概念。 [实践与练习] 课后作业布置建议: 习题:1-1、1-2、1-3 、1-5、1-6、1-12、1-9、1-13、1-17 、1-30、1-31。 课程思政映射点:由电压、电流单位以物理学家伏特和安培名字命名,以及基尔霍夫21岁提出基尔霍夫定律,引导学生敬畏科学家、崇尚科学精神。 第二章等效变换分析法( 5学时) [知识点]:单口网络等效条件;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T~π等效变换。 [重点]:单口网络的等效条件,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方法;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试题3

电路分析课程试卷 一、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已知某电阻元件在非关联参考方向下的电压、电流分别为R U 、R I ,则此电阻元件吸收的功率R P =------------。 2.理想变压器是即时性元件,无记忆功能,不储存能量,唯一的计算参数 为:————— 。 3.使用叠加定理求解电路,当令某一激励源单独作用时,其它激励源应置零,即独立电压源用 (开路或短路)代替,独立电流源用 (开路或短路)代替 二、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如图所示电路,电阻ab R 为( ) A 2Ω B 4Ω C 6Ω D 3Ω 图6 7. 如图7所示,电路中产生功率的元件是:( ) A 仅是电压源 B 仅是电流源 C 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产生功率 D 确定的条件不足 图7 8.如图8所示电路,电压源和电流源释放的功率分别为( ) A 12W ,-4W B –12W ,4W C 12W ,4W D –12W ,-4W 图8 9.如图9所示电路,开关K 断开前,电路已稳态。t =0时断开开关,则u (0+) 为( ) A 0V B 3V 用 4.正弦信号的三个基本要素指的是 、 和 。 5.RLC 串联电路谐振条件的数学表达式为:——————————。 10V + - 1A 20Ω

C 6V D –6V 图9 10.如图10所示电路,其时间常数τ为( ) A C R 2 B C R R R R 2 12 1+ C 2 R C D C R R R R 2 12 1+ 图10 11.如图11所示电路,I 1=9A ,I 2=8A ,I 3=3A ,则电流I 为( ) A 14A B 10A C 20A D 4A 图11 12. 如图12所示, 电源角频率ω=5rad/s ,则阻抗Z ab 等于:( ) A 2-j0.5Ω B 2-j2Ω C 2+j2Ω D 4+j2Ω 图12 13.如图13所示电路,)30cos(100)(?-=t t u ωV ,)30cos(20)(?+=t t i ωA , 则网络N 0的有功率P 为( ) A 500W B 1000W C 2000W D 4000W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8分) 图13 14.电压源不允许短路,否则将产生很大电流而损坏电源。[ ] 15. 线性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可用叠加定理计算,因此线性电路中功率也可以 用叠加定理计算。[ ] 16.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计算出某支路电流是正值,表明该支路电流的参考方 向与实际方向相同。[ ] 17.在关联取向时,若电路的电流A t I i m )45sin( +=ω,电压 V t U u m )38sin( -=ω,则该电路是感性的。[ ] 2Ω a 0.4H b

A2020350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A2020350 学时[学分]:56[3.5]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 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 一、课程概述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路的基本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析方法、定理和定律并能灵活应用于电路分析中,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培养和提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1、基本概念:主要涉及⑴电路元件、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有源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⑵电路与电路模型、稳态电路(直流稳态电路、正弦交流稳态电路)、动态电路(直流动态电路、交流动态电路);⑶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物理量,如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电荷、磁链。 2、基本理论:⑴两类约束关系:元件约束,描述元件自身的电压电流特性VAR;拓扑约束,描述与节点相连的各支路间电流关系的KCL和描述组成回路的各支路间电压关系的KVL。⑵网络定理。主要包括: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互易定理等。 3、基本分析方法。电路分析法中的分析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⑴等效变换分析方法。如两种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电源转移法,T-∏等效变换;⑵列解网络方程分析法,也称电路的一般分析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⑶应用网络定理的分析法。常常将上述三种类型的方法进行综合、灵活运用。另外,动态电路分析中,还要涉及动态电路的时域经典分析法。 另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配套的实验教学,有适合学院特点的自编实验教材。实现一人一组做实验。按大纲要求的实验开出率达100%,在保持一些必

完整版华南理工大学操作系统含课程设计随堂练习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本次练习有13题,你已做13题,已提交13题,其中答对13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1. 实时操作系统必须在()内处理完来自外部的事件。 A. 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被控对象规定时 间 D.调度时间 答题:OE A.—B. EE C.国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 操作系统是对()进行管理的软件。 A.软件 B.硬件 C.计算机资 源 D.应用程序 答题: A. B. *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 配置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的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强的计算机 , 这样的一台计算机只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计算机。 A.并行 B.真实 C.虚 拟 D.共享 答题:匡A. H B.(HL C.WO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 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了CPU和外部设备的( ) A.利用率 B.可靠性 C.稳定 性 D.兼容性 答题:* A.圏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第1章操作系统引论 5. 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发生() A.在同一时刻 B.在不同时 刻 C.在某一时间间隔内 D.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答题:PT A.占B. PT C. U~|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联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 网络操作系统 B.批处理操作系统 C.实时操作系统 D.分时操作系统 答题: A. B. C. *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7. 下面关于操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批处理作业必须提交作业控制信息 B. 分时系统不一定都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C. 从响应时间的角度看,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差不多 D. 由于采用了分时技术,用户可以独占计算机的资源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8. 当前三大操作系统类型是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答题:,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9.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的管理者() 答题: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0. 操作系统对外提供的接口方式有两种:命令接口和图形窗口接口 () 答题:厂对.袒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x 问题解析: 11. 批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的优点()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试卷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课号BT122003_01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A、B卷;开、闭卷)适用班级(或年级、专业)17 电子信息类 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学号姓名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成绩 满分 装 得分 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把所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线1、图 1 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流 I 3A ,则 a、b 两端的电压 U =( ) A )- 10V B ) 10V C) 50V D )- 20V 2、图 2 所示电路中,已知元件 A 放出功率 10W,则电流I =() A ) 1A B ) 2A C)- 1A D ) 5A 内 a 10Ω - + I I U A 20V 请 - b ++ 10V - 图 1 图 2 勿3、电路如图 3 所示, 10Ω电阻吸收的功率为 ( ) A ) 1W B ) 0. 9W C) 10W D) 3W 4、图 4 所示电路原来处于稳态,i s 2 cos 2t A 。 t 0 时开关闭合,则换路瞬间的电感电流 答i L (0 ) 为 ( ) A ) 1A B ) 0.5A C) cos 2t A D ) 2 cos 2t A + 2Ω 1A i s 题12V 10ΩS 2H +2Ω t=0 -9V i L - 图 3 图 4

4 a 5、如图 5 所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等于() - A) 2Ω B ) 4Ω C ) 6ΩD)-2Ω 2 i + b 图 5 6、如图 6 所示单口网络相量模型的等效阻抗等于() A) (3+j4) a + B) (0.33-j0.25) j 4 C) (1.92+j1.44) 3 _ D) (0.12+j0.16) b 图 6 7、某电路的阻抗为Z 10 j 5 ,则该电路的导纳Y 的实部为 ( ) A ) 0.2S B) 0.08S C) 0.04S D) 0.1S 8、如图7 所示电路中负载获得的最大平均功率等于() 5 1F A ) 2.5W B ) 5W C) 10W D) 20W + u s Z L _ u s (t )10 cos(3t)V 图 7 9、如图 A ) 0.01 8 所示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为( B) 1C) 10D) 100 ) i s 100 1H 1F 图 8 10、如图 9 所示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为() A ) 0 B ) 1 C)- 0.707 D ) 0.707 12Ωj6Ω +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120学时)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编写单位:信息技术系通信、电子教研室 编写人:蒋雯雯 审批:李明燕 编写日期:2007 年07月 修订日期:2011年03月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标准 学时数:120学时 适应专业: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普大)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我院普大“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既是通信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后续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和电子测量仪器等)的基础,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是通信、电子类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的分析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前期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电子类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电路基础理论、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各种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简单的电工测量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踏入社会后的工程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1.知识目标: 简单直流电路分析、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2.职业技能目标: 电路元器件的识别、测量能力;基本工具的使用能力;基本仪器的使用能力;电路图识图能力,并能在电工操作台上正确连接电路;能够对实际直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能够对实际交流电路进行正确的操作、测量;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动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安全用电能力。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耐心细致的职业习惯的养成;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信息获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教学要求:本课程应适应电路内容的知识更新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需要,着重介绍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力求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结合实际、强化训练,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讲清基本概念和经典的电路分析方法,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适当淡化手工计算的技巧,并根据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每章中引入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测量,同时加入16个(包括5个选做)电路的实践操作实验,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教、学、做”的统一。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教学目的: 1.了解实际电路、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的概念。 2.理解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和电功率的基本概念。 3.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分析基础_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命题人: 审批人: 试卷分类(A 卷或B 卷) A 大学 试 卷 学期: 2006 至 2007 学年度 第 1 学期 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I 专业: 信息学院05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小题5分) 求图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 1 R R ab =R 2 (本小题6分) 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在t =0时开关打开, 求则()i 0+。 Ω

i(0+)=20/13=1.54A ( 本 大 题6分 ) 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1A a b u ab =10v, R 0=3Ω (本小题5分) 图示电路中, 电流I =0,求U S 。 Us=6v

(本小题5分) 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d d d d 22 81210u t u t u ++=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为____-2________和___-6______。该电路处于___过_____阻 尼工作状态。 (本小题5分) 电路如图示, 求a 、b 点对地的电压U a 、U b 及电流I 。 U a =U b =2v, I=0A. ( 本 大 题10分 )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I 1、I 2、I 3。 I 1=4A, I 2=6A, I 3=I 1-I 2=-2A (本小题10分)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压U 。

U U=4.8V ( 本 大 题12分 ) 试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电流源的电压。 3V 4A 单独作用时,u ’=8/3V; 3V 单独作用时,u ’’=-2V; 共同作用时,u=u ’+u ’’=2/3V 。 十、 ( 本 大 题12分 ) 试求图示电路中L R 为何值时能获得最大功率,并计算此时该电路效率

A2020350电路分析基础B(56+0)课程考试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B》考试大纲(56+0学时) 一.课程编号:A2020350 二.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程学时:(56+0)学时/3.5学分 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类;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班; 集成电路工程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物理 三.概述 1、考试目的:考察学生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基本分析方法及应用掌握的程度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2、考试基本要求: 考试试题涵盖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及基于基础知识的基本应用能力的考察75~85%,对基于该课程知识的掌握而具有的综合能力的考察占15%~25%。 基本要求如下: ①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②掌握等效变换分析法; ③掌握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并达到灵活应用程度; ④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理论,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⑤掌握直流一阶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⑥掌握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分析; ⑦理解线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掌握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分析; ⑧掌握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分析。 3、考试形式:闭卷 四.考试内容及范围 ㈠电路基本概念 1、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功率和能量,功率正负号的意义;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3、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 ㈡直流电阻性电路的分析 1、单口网络等效的条件,实际电源的两种电路模型及其等效互换,

无源和含源单口网络的等效化简; 2、线性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 3、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电路的对偶性; ㈢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及主要性能; 2、换路定律和初始值的计算; 3、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4、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全响应的分解; 5、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阶跃函数与阶跃响应; 7、周期性矩形脉冲串作用下RC电路的响应; ㈣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1、正弦信号及其三参量,初相和相位差,有效值; 2、正弦信号的相量表示法;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的相量形式及相量模型,阻抗和导纳计算; 4、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5、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无 功功率,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㈤含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分析 1、耦合电感及其伏安关系,耦合系数和互感系数; 2、同名端,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电路,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3、空芯变压器电路分析,初、次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 4、理想变压器初、次级电压、电流关系及其阻抗变换性质,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 分析; ㈥线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1、正弦稳态电路的网络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RC电路的频率特性; 2、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条件、谐振特点、品质因数和通频 带; 3、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下电路的稳态响应,周期信号的平均功率和 有效值的计算; 五.考试对象 所有必修本课程的学生 六、考试形式 本课程考试采用堂上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总评成绩60分为及格线 七、成绩评定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DOC)

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 【内容提要】电路理论一门是研究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模型分析方法的理论。本章主要介绍: 1、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2、电路中常用的基本物理量; 3、电路的基本元件; 4、基尔霍夫定律; 5、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6、简单RC电路的过渡过程 本章重点:简单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分析的概念 一、电路及其作用 1、电路:电路是为了某种需要,将各种电气元件和设备按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2、电路的作用:电路的基本功能可分为两大类: ①是实现对信号的传递和处理。话筒→放大器→喇叭。 ②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发电机→升压变压器→导线→降压变压器→用电设备。 3、电路的组成:显然,任何一个电路都离不开提供能量的电源(或信号源)、消耗能量的负载(灯泡、喇叭)以及中间环节(连接二者之间的各种装置和线路)。电源、中间环节和负载是构成电路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电路分析和设计 ①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待求电量的过程。 ②电路设计:在设定输入信号或功率的条件下,求解电路应有结构及参数的过程。 三、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①电路元件:在一定的条件下,忽略某些实际电器器件的次要因数,近似地将其理想化后所得到的只有单一电磁性能的元件----理想元件。 ②理想元件有:电阻元件R、电容元件C、电感元件L、电源。 2、电路模型:电路是由具体的电子设备和电子器件联接组成的。为了便于分析,通常将这些设备和器件理想化,并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来表示这些元件,由此所得到的能反映实际电路联接方式的图形符号(电路图)称为电路模型,简称电路。 干电池 灯 泡 图1.1 手电筒实际电路 R L s U S R S 图1.2手电筒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我们通过一个手电筒的实际电路来理解电路模型的建立过程。 (1)手电筒电路由电池、筒体、开关和灯泡组成;

2011级电路分析基础期末复习题

2011级物理与机械工程学院学院 一、单项选择题 1、图1中给出两个线性电阻Ra和Rb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 ) (A) Ra>Rb (B)Ra=Rb (C) Ra

图3 7、在换路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感电流不能跃变 (B)电感电压必然跃变 (C)电容电流必然跃变 (D)以上答案均不对 8、图4示电路中,开关已打开,在 t = 0 时开关闭合,i (0+) 为:() (A) 0 (B) 0.8A (C) 2A (D)1A 图4 9、R-L-C串联电路,总电压相位超前于电流相位,则电路称为()电路。 (A)阻性 (B) 感性 (C)容性 (D) 以上答案均不对 10、电路如图5所示,耦合因数k = 1,,则与分别为() (A) j10 V 与j20 V (B) j10 V 与0 (C) -j10 V 与j20 V (D) -j10 V 与-j20 V

《操作系统》课程简介.doc

《操作系统》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当代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支撑,它管理和控制着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可以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课程,是进行系统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核心主干课程。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既注重操作系统基础理论,又着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本课程将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实现技术,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以及进程的互斥、同步、通信与死锁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当今几个主流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并发程序的设计,具备较强的软件设计能力和较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从资源管理的角度领会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实现技术。 2、使学生建立起以操作系统为中心的对计算机系统整体性和系统级的认识。 3、使学生系统科学地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开发实际操作系统的基本能力。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第1章:引论 (一)知识要点 1、计算机硬件结构 2、操作系统介绍 3、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4、操作系统的类型 5、操作系统的特征 6、操作系统结构设计 (二)能力重点 1、操作系统的定义、分类 2、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第2章:进程和线程 (一)知识要点 1、进程的概念 2、进程的状态和组成 3、进程管理 4、线程的概念 5、进程的同步和通信 6、经典进程同步问题 7、进程通信 (二)能力重点 1、进程的定义、进程的状态 2、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唤醒等原语 3、线程和进程的区别,线程的特征 4、经典进程同步问题的解决方法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燕庆明

电路分析教程(第三版)答案---燕庆明

《电路分析教程(第3版)》 第2章习题解析 2-1 求图示电路(a)中的电流i和(b)中的i1和i2。 题2-1图 解根据图(a)中电流参考方向,由KCL,有 i = (2 – 8 )A= – 6A 对图(b),有 i1 = (5 – 4) mA = 1mA i2 = i1 + 2 = 3mA 2-2 图示电路由5个元件组成。其中u1 = 9V,u2 = 5V,u3 = -4V,u4 = 6V,u5 = 10V,i1 = 1A,i2 = 2A,i3 = -1A。试求: (1)各元件消耗的功率; (2)全电路消耗功率为多少?说明什么规律? 题2-2图

解 (1)根据所标示的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有 P 1 = u 1 i 1 = 9 × 1 W= 9W P 2 = u 2 ( - i 1) = 5 × ( -1 )W = -5W P 3 = u 3 i 2 = ( -4 ) × 2W = -8W P 4 = u 4 i 3 = 6 × ( -1 ) W= -6W P 5 = u 5 ( - i 3) = 10 × 1W = 10W (2)全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P = P 1 + P 2 + P 3 + P 4 + P 5 = 0 该结果表明,在电路中有的元件产生功率,有的元件消耗功率,但整个电路的功率守恒。 2-3 如图示电路,(1)求图(a)中电压u AB ;(2)在图(b)中,若u AB = 6V ,求电流i 。 题2-3图 解 对于图(a),由KVL ,得 u AB =( 8 + 3 × 1 - 6 + 2 × 1)V = 7V 对于图(b),因为 u AB = 6i - 3 + 4i + 5 = 6V 故 i = 0.4A 2-4 如图示电路,已知u = 6V ,求各电阻上的电压。 题2-4图 解 设电阻R 1、R 2和R 3上的电压分别为u 1、u 2和u 3,由分压公式得 u 1 = 3211R R R R ++·u = 12 2× 6 V= 1V

电路分析基础_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命题人: 审批人: 试卷分类(A 卷或B 卷) A 大学 试 卷 学期: 2006 至 2007 学年度 第 1 学期 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I 专业: 信息学院05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小题5分) 求图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 。 1 R =R 2 (本小题6分) 图示电路原已处于稳态,在 时开关打开, 求则 。 Ω

i(0+)=20/13=1.54A ( 本 大 题6分 ) 求图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1A a b u ab =10v, R 0=3Ω (本小题5分) 图示电路中, 电流I =0,求U S 。 Us=6v

(本小题5分) 已知某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d d d d 22 81210u t u t u ++= 则该电路的固有频率(特征根)为____-2________和___-6______。该电路处于___过_____阻尼 工作状态。 (本小题5分) 电路如图示, 求a 、b 点对地的电压U a 、U b 及电流I 。 U a =U b =2v, I=0A. ( 本 大 题10分 ) 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图示电路的电流 、、。 I 1=4A, I 2=6A, I 3=I 1-I 2=-2A (本小题10分)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压U 。

U U=4.8V ( 本 大 题12分 ) 试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电流源的电压。 3V 4A 单独作用时,u ’=8/3V; 3V 单独作用时,u ’’=-2V; 共同作用时,u=u ’+u ’’=2/3V 。 十、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circuit 课程编号:1510064002 课程计划学时:80(授课学时:64 实验学时:16) 学分:4.5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本章重点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功率的计算、电路元件特性、以及基尔霍夫定律,难点是参考方向的概念及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全章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1学时。 第一节电路及电路模型 要求了解电路的作用(考核概率1%),理解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考核概率1%),掌握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考核概率80%)。 1.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2.电路的作用: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变换,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3.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 第二节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考核概率50%)。 第三节电功率和能量 理解功率的定义(考核概率50%),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考核概率80%)。 1.功率的定义 2.功率计算方法 第四节电路元件 要求了解电路集总参数的概念(考核概率1%)。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试卷A

- 1 - 《电路分析基础》期末试卷(A) 一.是非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且通过计算功率为正,则该元件是发出功率。 ( ) 2. 诺顿定理可将复杂的有源线性二端口电路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 电路模型。 ( ) 3. 叠加定理适用任何电路,电压、电流、功率都可叠加。 ( ) 4. 各种等效变换,“等效”二字的含义是对内、外部电路都等效。 ( ) 5.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消耗的平均功率总为零,电阻元件消耗的无功功率总为零。 ( ) 6. 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满足功率守恒定律,视在功率不满足功率守恒定律。 ( ) 7. 若电压与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则感性负载的电压相量一定滞后其电流相量。 ( ) 8. 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等于他们的初相位之差,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常数。 ( ) 9. 对于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阻抗最小,且为电阻性。( ) 10. 倍。( )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已知一个4S U V =的理想电压源与一个2R =Ω的电阻相串联, 则这个串联电路对外电路来讲,可用( )来进行等效。

(A )s 的理想电压源 (B )2=s I A 的理想电流源与2R =Ω电阻相串联的电路 (C )2s I A =的理想电流源 (D )2s I A =的理想电流源与2R =Ω电阻相并联的电路 2. 2-2图所示电路中, ( )。 (A )2Ω (B )3Ω (C )4Ω (D )5Ω 2-2图 3.三个阻值相等电阻R ,若由?联结变换成Y 联结,则Y R 为( )。 (A ) 13R ? (B )1 2 R ? (C )R ? (D )3R ? 4.已知一个10s I 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一个2R =Ω的电阻相串联,则这个串联 电路的等效电路可用( )表示 (A )20=s U V 的理想电压源 (B )10s I A =的理想电流源 (C )5s U V =的理想电压源与2R =Ω电阻相串联的电路 (D )20=s U V 的理想电压源与10R =Ω电阻相并联的电路 5. 电阻的串联作用是( )。 (A)分压 (B )分流 (C )即可分压又可分流 (D )都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