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汽车安全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简易版

现代汽车安全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现代汽车安全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简易版

现代汽车安全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

趋势初探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汽车安全发展的历史

1769 年法国炮兵技术军官尼古拉斯古

诺制成了用蒸汽驱动的车辆, 一般把它称为最

早的机动车.他的这辆车在试验中撞到了兵营的

墙壁上,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起机动车事故.

此后随着这种蒸汽汽车的普及,为了安全起

见,1858 年在英国开始实施世界上最早的机动

车安全法规即"红旗法" .这样自 1 8 世纪汽

车诞生以来所经历的半个多世纪, 从汽车与其

它交通工具协调的观点所产生的安全问题, 可

以看作是汽车安全性的起源. 汽车安全法规,经

不断修订或追加项目, 变得越来越严格和完善了. 在美国,1966 年起由运输部DOT 和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 NHTSA 主管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 的制订和监督实施.FMVSS 分成三个系列100 系列为预防事故发生, 200 系列为碰撞过程中的乘员保护或减少伤害,300 系列为减少事故后的灾害.作为整车碰撞最终试验的法规标准主要有 u 三项指标;汽车乘员碰撞保护

( FMVSS - -208);防止转向机构对驾驶员的伤害( FMVSS - -204 );汽车碰撞时燃油泄露( FMVS S - -301 ), 这些法规均要求整车以48.3 k m/h 的车速正面碰撞固定壁, 然后进行各种测量分析.美国执行 F MVS S 使得汽车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 20 (约一万人),取得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继美国的 FMVSS 之后,欧

共体,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相应公布了自己的法规. 欧洲各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实施各自的车辆法规及其汽车型式认证. 二战以后,欧洲各国为消除贸易上的障碍,大力推行法规的国际化,制订了作为统一法规的 EEC 指令和 ECE 法规.欧洲经济委员会 ECE 法规由各国任意自选, 没有强制力.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 指令则作为成员国统一的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力日本制订了道路运输车安全标准和新型汽车审查标准,后来也不断参照 F MVSS 和 ECE 进行修改和补充.1968 年由澳大利亚运输咨询委员会ATAC 的各分委会制定了澳大利亚设计法规ADR.加拿大汽车安全标准 CMVSS 基本上与黄国 FMVSS 相同是关于车辆及车辆零件安全的法令.我国 1989 年制定了 GB /T11551-89"汽车

乘员碰撞保护" ,GB/Tl1557-89"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11553-89"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露的规定" .这些标准基本上与美国法规相近,要求的标准也一样.预计在几年后,在不断开展汽车碰撞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我国亦将形成自己的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系统,那时我国汽车碰撞安全性必然会有很大提高.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估计超过 50 万人,伤 1000 万人以上.近年来我国各种机动车的保有量增加很快, 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也不断增加, 从 1985 年到 1994 年的 10 年间,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 27 和 62 ,1 9 9 5 年已达到了 272000 起和 71000 多人,成为

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必须有效地控制道路交通事故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为此各汽车厂家都极其重视在现代汽车上设置各种主动安全装置和被动安全装置.进入新世纪后,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步伐也越发加快,一些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安全技术的研发。

二.汽车安全的意义

随着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安全技术早已经步入了崭新的时代,许多新安全技术的出现,使得拥有众多主动被动安全防护的汽车似乎已能最大程度地确保驾驶者以及行人的人身安全,但是,无论多么先进的工具或设备,最终都得靠人的操纵和控制才能起作用,在高端的科技设备,没有专业技术人才

的操作也产生不了任何作用,同样,面对复杂的交通环境,车辆优异的安全性能固然不可或缺,但是驾驶者自身的意识和行为,才是决定安全的关键性因素。

对于交通大环境而言,随着汽车保有数量的增多,城市交通日益拥堵,一些车主变得急躁和易怒,于是违规驾车,高速超车以及人车争道等现象屡屡发生,为行车安全带来了更多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也不可能充分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汽车安全的真正意义在于,当驾驶车辆的人员在正常情况下操作车辆,一旦有突发情况或者不稳定的因素出现,此时通过各种安全技术的以及装置的作用,可以尽可能化解危险或者改善不稳定的情况,把车辆控制在一个安全

的状态下,当事故不可避免发生时,汽车安全技术又必须尽最大可能保护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此时汽车安全技术是车内人员最后的一道安全保障。

所以没有百分百保证安全的技术,当然也没有百分百安全的车辆,一切的安全只是相对的,只有在正确的操作,正常行驶的情况下,汽车安全系统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汽车安全才具有实际意义。

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现状

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

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目前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

1).总线技术利用总线技术将汽车中各种电控单元、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联接起来,从而构成汽车内部局域网,实现各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其优点主要有:(1)大大减少线束数量、连接点及体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2)采用通用传感器,达到数据信息共享的目的;(3)改善系统的灵活性,即通过系统的软件可实现系统功能的变化。根据侧重功能的不同,SAE将总线划分为A、B、C 三大类:A类是面向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一种低速网络,主要用于后视镜调整、灯光照明控制、电动车窗等控制等。目前,A类的主流是LIN;

B类是应.用于独立模块间的数据共享中速网络,主要用于汽车舒适性、故障诊断、仪表显示及四门中央控制等,其目前主流是低速CAN (又称称身CAN);C类是面向高速、实时闭环控制的多路传输网络,主要用于发动机、ABS和自动变速器、安全气囊等的控制,目前C类主流是高速CAN(又称动力CAN),但是随着下一代高速、具有容错能力的时间触发方式的“X-by-Wire”线控技术的发展,将逐渐代替高速CAN在C类网中的位置,力求在未来5~10年之内使传统的汽车机械系统变成通过高速容错通讯总线与高性能CPU相连的百分之百的电控系统,完全不需要后备机械系统的支持,其主要代表有TTP/C和FlexRayo而在多媒体与通讯系统中,MOST、IDB-1394和“蓝牙”技术成为了

今后的发展主流。另外,光纤凭借其高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广泛的用作高速信号传输介质。

2) . 倒车警告/倒车影像/车外摄像头

倒车警告这项技术用于在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针对您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向您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可能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进行闪烁,同时会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检测系统。如:上海通用别克君越车内后视镜就配备此功能,反光镜左边会有一个车体形状的图标,前/后雷达在侦测障碍物时警告标示会给驾驶者以视觉和听觉上的警告。

倒车影像和后视摄像机是一体,不仅保护您的轿车,还能够避免在倒车时意外伤及儿童

和动物。倒车已经从向下倾斜后视镜或发出声音警告到实时查看。新一代技术包括一个摄像机,它可以与导航系统协同工作,对您身后的一切进行广角拍摄,然后反映在车内屏幕上,从而帮助您倒车或挂接拖车。

2.1.1 Eye Car技术

Eye Car技术可使每位驾驶员的眼睛处于同样的相对高度上,保证提供一个对路面和周围车道的无阻碍视眼和最好的能见度。这一技术还能提供一个特定的驾驶环境。

Eye Car通过使用电动座椅自动将不同身材驾驶员的眼睛调到同一高度来解决能见度的问题,同时,可对转向盘、制动与加速踏板、地板和中央控制台进行调整,以构成各自适应的驾驶环境。同时对前立柱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将它从驾驶员的视线中移开。因为汽车驾驶员所收到的最关键的信息一般有90%以上是从车外通过眼睛观察获得的。所以,这一改进对于汽车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1.2 Cam Car技术

Cam Car技术旨在帮助提高驾驶员的感知能力。其技术特点是:

(1)安装在汽车两侧的前向摄像系统,使驾驶员能够绕过大型车辆提前看到隐蔽处的汽车或行人。在典型的行驶情景中,驾驶员在拥挤的车流中左转弯时可以更容易地查看对面的车辆。

(2)侧置后视摄像机提供了更广阔的侧面视野。摄像机的覆盖面比传统的后视镜要广,特别是对于相邻的车道。

(3)安装在车后、扇面形布置的四个微型摄像机可以获得车后的全景视野。图像经电子合成,具有变焦和160°广角能力。

(4)“夜眼”(Night Eye)摄像机可在低照度条件下,在汽车处于倒挡时工作,即使在近乎黑暗的情况下也能提供车后近距离内的细小影像。

所用车型:雷克萨斯、上海通用别克君越、梅塞德斯-奔驰等 3) . 自动感应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

自动感应大灯随车辆周边环境光线影响,系统会自动识别判断。雨雾天气光线不够,大灯会自动亮起给驾驶者提供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后期厂家又延伸到自适应大灯系统,这更

高级的系统会因方向而调节(在车辆转向时会转动灯光)。它们也可以是车速感应式车灯(可以改变光束的长度或高度),或者对环境光进行补偿。

夜视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如基本的红外线大灯或热成像摄像机。但是无论采用何种科技,作用都一样:在夜间或者视线不明的情况下,帮助您看清更远处的路面并且辨别接近1000 英尺外道路上的动物、人或树木。图像在驾驶室中的显示屏上形成,使肉眼难于看清的障碍物体提前被驾驶者掌控,目前博世公司开发的夜视系统则具有以上功能,但价格很是昂贵,即使是超豪华轿车目前也基本为选配系统。相信不久将来这一更高级的系统也会被中高级轿车所选用。

所用车型:凯迪拉克、雷克萨斯、林肯、梅塞德斯-奔驰S系等

4).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是英文Antilock Brak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防抱死制动系统,它与传统的制动系统协同工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动辅助系统。由装在车轮上的转速传感器采集四个车轮的转速信号,送到电子控制单元计算出每个车轮的转速,进而推算出车辆的减速度及车轮的滑移率。ABS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计算出的参数,通过液压控制单元调节制动过程的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快抱死但未完全抱死)。能在紧急刹车状况下,保持车辆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转向能力,避开障碍物。在一般状况下,它并不能缩短刹车距离。

在ABS不起作用时,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仍可调节后轮制动力,保证后轮不会先于前轮抱死,以保证车辆的安全。在每次点火接通时,ABS会自动进行自检,如果发现故障,电子制动单元将自动中断ABS功能,并点亮ABS警告灯,此时制动系统将如同没装ABS系统时一样工作。

ABS对制动力的调节过程:

建压阶段

制动时,通过助力器和总泵建立制动压力。此时常开阀打开,常驻闭阀关闭,制动压力进入车轮制动器,车轮转速迅速隆低直到ABS 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转速传感器得到识别出车轮有抱死的倾向为止。

保压阶段

ABS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转速传感器得到的信号识别出车轮有抱死的倾向时,ABS电子控制单元即关闭常开阀,此时常闭阀仍然关闭。

降压阶段

如果在保压过程中,车轮仍有抱死的倾向,则ABS进入降压过阶段。此时,电子控制单元命令常闭阀打开,常开阀关闭,液压泵开始工作,制动液从轮缸经低压蓄电池能器被送回制动总泵,制动压力降低,制动踏板出现抖动,车轮抱死程度降低,车轮转速成开始增加。升压阶段

为了达到最佳的制动效果,当车轮达到一定转速时,ABS电子控制单元再次命令常开阀打开,常闭阀关闭。随着制动压力增加,车轮再

次被制动和减速。

防抱死制动系统压力调节频率为每秒钟5-6个循环。各种车型的数据会有一定差别。

没有安装ABS的汽车,如果在行驶中用力踩踏制动踏板,车轮会急速降低转速,最后车轮停止转动,但车身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向前滑动。这种现象在车轮与路面之间发生较大的“滑移”,出现这种状况时,汽车轮胎对路面的侧滑摩差力几乎消失,于是会出现下述现象:

(1)转向稳定性下降:方向盘操纵不灵,车辆尾部上翘,严重时车辆打转或出现折叠现象;

(2)操纵性下降:操纵方向盘而达不到转向要求;

(3)制动距离延长:超过一般的制动距离。

所以,可想而知有无装设ABS系统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5) . ASR(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

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简称ASR,也被称为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目前只在少数中、高档轿车上才被装用。ASR的主要作用是让车辆起动或加速时保持平稳,防止驱动轮出现空转或因之而出现的侧滑。ASR由传感器监测车轮的滑转情况,当驱动车轮出现滑转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或对滑转车轮施以制动力来抑制车轮的滑转,以使车轮保持最大的附着力,提高汽车牵引力和行驶稳定性。ASR对滑转车轮施以制动力所需的制动压力由制动液压

汽车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NO.678

当对汽车的制造成本给予应有的重视时,人们逐渐开始探索采用现代化技术的可能性。 而当今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重点则是,实现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控制和管理,并采用自动化的生产系统,以使产品质量达到高度的一致性。 主要零部件的现代制造技术 1. 锻造和锻压成型 当今的铸造、锻压工序都已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 利用成品零件的设计数据,通过CAD/CAM技术,根据毛坯的几何形状信息选择有关的制造工序,设计并制造有关的模具及工具,实现了对品种的多样化、高质量和缩短试制周期的复杂要求。 铸造、锻造和冲压车间所使用的现代化设备,可以生产出误差很小的非切削加工零件。 它们非常接近最终的工件尺寸,使得后续切削量大大减少,从而省去了大部分精加工工序。 在锻造温度下从棒料上切下毛坯,由于材料体积的一致性,使之可以在封闭锻模中锻造。 它所达到的精度介于普通锻造和实心工件冷挤压之间。 紧接在锻造之后,利用锻造余热,在同一车间内对工件进行热处

上例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约材料20%、能源30%,生产率提高了300%。 2. 主要零件的制造 由于在切削加工前提高了工件的尺寸精度,工件粗加工的劳动量大大降低。 对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更求的提高,使得对精加工工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同时,新的刀具材料和大功率、高刚度机床的应用,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大批量生产中,组合机床自动线仍然是最经济的设备。 在组合机床自动线中,采用数控装置已经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一定程度的柔性。 例如,在各种发动机系列中,可以在同一条线上加工不同缸数的汽缸曲轴箱。 零件自动识别装置和可编程控制机构,可以使一组不同的零件按任何给定的顺序进行加工。 根据检验站测量的结果进行控制,可以确保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各个加工工位之间的缓冲存贮区,在降低停工工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浅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电子等学科领域的先进技术在车辆上开始大量应用,汽车的功能和性能日益提高,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争相采用新技术、新理论研制各种高性能、安全、环保车,使得汽车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是对近年来汽车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的分析,进而达到推广和普及新技术的目的。 关键词:汽车新技术发展 近年来,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各种概念车和新型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车展上,由车展我们也可窥见今后汽车技术的将会向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发展。 一、汽车安全技术将更加完善 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 得到很大提高。因此,如何提高汽车安全性,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急迫。驾驶汽车,首先要确保行车安全;另外要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还要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的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的最终成败。所以今后的汽车安全技术是越来越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的。[1] 1.1车辆动力学控制 车辆动力学控制(Vehicle Dynamics Cotrol)的缩写是VDC,该系统的作用是保持汽车在行驶(包括制动和驱动)时的稳定性。传统的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和TCS(牵引控制系统)主要是对车轮上的制动力和驱动力进行控制,防

止车轮出现过大的纵向滑移率,以获得最大的附着力,既可产生最大的减(加)速度,又可防止出现侧滑。车辆动力学控制系统虽然也是控制车轮的制动力与驱动力,但它们与ABS/TCS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表现是可实现左右纵向力的差动控制,以直接对汽车提供横摆力矩,抵消汽车的不稳定运动(如在滑路上甩尾时的矫正作用)。该系统通过在汽车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检测到汽车的速度、角速度、转向盘转角以及其它的汽车运动姿态,根据需要主动地对某侧车轮进行制动,来改变汽车的运动状态,使汽车达到最佳的行驶状态和操纵性能,增加了车轮的附着性和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1.2智能速度控制系统 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的功用是在某些特殊路段或特殊行驶条件下对车速进行强制限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和执行器组成。该控制系统工作时,需首先设定限制速度。例如某区域的限速为80km/h,我们可以将该速度设定为限速值。当车速未达到80km/h时,汽车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不起作用。当车速接近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启动执行器,限制加速踏板的行程,使汽车不能继续加速。当车速低于80km/h时,电子控制单元解除对执行器的控制,驾驶员又可以自由地踏下加速踏板使汽车加速。智能速度控制系统限速值的设定,可以用选择开关设定,也可以通过接受无线信号设定(即接收道路速度无线信号切换或电子地图信号切换) :可以只设定一个值,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有多个挡位供设定。智能速度控制系统为智能化交通奠定了基础。例如在高速公路上设置限速无线信号发射系统,交通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和路面情况及时调整限制车速,让道路更加安全畅通。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6-2025年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未来10年中,汽车行业将经历深刻的变革,汽车制造、汽车公司以及消费者看起来都将完全不同。 技术将引领汽车行业的变化,而技术又将受到四大关键因素影响。 1、环保:消费者和监管机构都担心气候变化将对汽车制造商产生巨大压力,迫使其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交通行业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比为22%。从1999年到2035年,二氧化碳排量将增长1.75倍。 2、便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环境越来越差。汽车保有成本在持续上升,而汽车95%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更高效地将汽车与需要它们的人匹配起来将创造出巨大商机。从2010年到2025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长50%。日本民众每年因交通堵塞浪费的平均时间多达30小时。 3、安全:长期以来,减少交通事故始终是汽车行业的优先议程,但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对安全交通的需求正日益增加。到2025年,全球10%人口将是65岁以上老年人。交通意外造成全球每年50万人死亡,700万人受伤。 4、廉价:随着全球人均收入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保有率也将随之上升。这些新的汽车消费者更喜欢购买小而便宜的汽车。预计到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3500万辆,印度为740万辆,全球超过1.2亿辆。 2025年的汽车将与今天的看起来完全不同,交通领域即将迎来的变革将驱动七大关键趋势发展,它们将在未来10年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 趋势一:汽车引擎效率更高对温室气体和污染的担忧正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改变汽车驱动方式,对燃料燃烧效率和二氧化碳排量的监管正迫使汽车制造商研发效率更高的汽车发动机。到2025年,售出的汽车中,25%将配置电动马达,而今天这个比例仅为5%。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需要研发效率更高的内燃机,以便满足新的标准。开发替代汽车动力源(比如燃料电池)也将提高整体效率,但那只有当人们买得起的时候才会实现。日本政府已经为燃料电池汽车设定目标价格,2025年这种汽车售价为1.8万美元。尽管从全球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汽车依然属于小众商品,但较低的目标价格将促使它们成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强劲对手。电源系统对比: 1、内燃机:动力传动系统技术的整合将增加使用内燃机的汽车的燃料燃烧效率,这些技术包括汽油直喷、涡轮增压以及高速自动变速器等。 2、动力混合:动力混合汽车依赖汽油或柴油发动机与电力组合提高燃料燃烧效率,它们利用再生制动和汽车发动机为汽车电池充电。 3、插电式混合动力:与传统混合动力汽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全电动续航里

1 北京现代汽车营销问题分析1

1 北京现代汽车营销问题分析 1.1 产品策略问题分析 1.1.1 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最近这几年中国的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市场中出现的汽车品牌和汽车种类也是愈加的繁多,所以消费者能够进行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北京现代这样的汽车企业想要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要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特点来制作出独具一格的汽车产品。 产品同质化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在北京现代这一个汽车企业中,而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中低档家用轿车来讲,大部分购买者的家庭经济实力相差不大,都处于中产阶级,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中低档家用轿车所认同的车型、配置、节能型、经济性等方面都是相类似,甚至是相同的。这样一来,汽车企业为了在得到更多的销售数量的同时更加节省成本就会大量的采用相同的设计,进而导致了不同车系、不同车型产品的差别不大,同质化问题严重。 1.1.2 售后服务是北京现代汽车销售的短板 售后服务在我国向来都是消费者最不愿意谈及的一个话题,因为不论是在汽车行业还是在其他行业,我国的售后服务永远都是处于一个较为落后水平的一个位置。在汽车行业最为让消费者所不齿的一个售后短板就是许多汽车厂家的全球召回政策中不包含中国地区,而且我国大多数的4S店对于售前和售后的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水平有着极大的差距,甚至有一些管理不严格的4S店的业务员对于售后问题采取不理不问的态度。 另外我国汽车行业最近已经进入了一个持续价格战的境地,就算是处于我国汽车行业领军位置的北京现代也避不开这个大环境,一款新车在上市不到半年的时间就会在价格方面下降不到两万元,再加上售后服务的缺失,使得已经购买的消费者只能够独自吞下这样的苦果,进而导致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想买又不敢买,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销售业绩。 1.1.3 品牌定位不明确 品牌定位是国外一些知名汽车品牌普遍具有的重要特征。它可以帮助品牌树立形象,有助于品牌传播,也体现品牌的个性。如“本田”、“丰田”的轻巧和节能;“凯迪拉克”的豪华和气派;“奔驰”的高质量和卓越的性能,以及“法拉利”的速度和个性。这些品牌的定位迎合了消费者心理需求,并形成共鸣,从而有效地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而我国汽车行业往往忽视对品牌个性化特征的塑造。品牌缺乏内涵和鲜明的特征,没有构成对某一特定消费群体吸引力的要素。作为我国汽车行业领军人物的北京现代对自家所产的同一款车常常有多个不同的诉求点,既想追求卓越品质,还要标榜经济车型;既想诉求豪华舒适,还要实现大众化。

国内外铸造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铸造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8-7-14 面对全球信息、技术空前高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高速提升,中国(这里只讲大陆的情况,不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铸造业当清醒认识自己的历史重任和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大胆利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认清“只有实现高新技术化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道理,机智地把握现代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理智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明智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铸造业的累累硕果来奠定中国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坚实基础。 1.发达国家铸造技术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总体上铸造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原辅材料已形成商品化系列化供应,如在欧洲已建立跨国服务系统。生产普遍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机器人操作)。 铸铁熔炼使用大型、高效、除尘、微机测控、外热送风无炉衬水冷连续作业冲天炉,普遍使用铸造焦,冲天炉或电炉与冲天炉双联熔炼,采用氮气连续脱硫或摇包脱硫使铁液中硫含量达0.01%以下;熔炼合金钢精炼多用AOD、VOD等设备,使钢液中H、O、N达到几个或几十个10-6的水平。 在重要铸件生产中,对材质要求高,如球墨铸铁要求P≯0.04%、S≯0.02%,铸钢要求P、S均≯0.025%,采用热分析技术及时准确控制C、Si 含量,用直读光谱仪2~3分钟分析出十几个元素含量且精度高,C、S分析与调控可使超低碳不锈钢的C、S含量得以准确控制,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有效控制铸件质量。 普遍采用液态金属过滤技术,过滤器可适应高温诸如钴基、镍基合金及不锈钢液的过滤。过滤后的钢铸件射线探伤A级合格率提高13个百分点,铝镁合金经过滤,抗拉强度提高50%、伸长率提高100%以上。 广泛应用合金包芯线处理技术,使球铁、蠕铁和孕育铸铁工艺稳定、合金元素收得率高、处理过程无污染,实现了微机自动化控制。 铝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性能被广泛重视并日益转向工业规模应用,如汽车驱动杆、缸体、缸套、活塞、连杆等各种重要部件都可用铝基复合材料制作,并已在高级赛车上应用;在汽车向轻量化发展的进程中,用镁合金材料制作各种重要汽车部件的量已仅次于铝合金。 采用热风冲天炉、两排大间距冲天炉和富氧送风,电炉采用炉料预热、降低熔化温度、提高炉子运转率、减少炉盖开启时间,加强保温和实行微机控制优化熔炼工艺。在球墨铸铁件生产中广泛采用小冒口和无冒口铸造。铸钢件采用保温冒口、保温补贴,工艺出品率由60%提高到80%。考虑人工成本高和生产条件差等因素而大量使用机器人。由于环保法制严格(电炉排尘有9国规定100-250mg/m3、冲天炉排尘,11国规定100-1000mg/m3,或0.25-1.5kg/t铁液;砂处理排尘,8国规定100-250mg/m3。),铸造厂都重视环保技术。 在大批量中小铸件的生产中,大多采用微机控制的高密度静压、射压或气冲造型机械化、自动化高效流水线湿型砂造型工艺。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汽车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星星 (大连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8) 摘要:本文结合汽车制造技术的产业发展重要性,从汽车制造技术管理方面、设计方面、制造工艺方面、自动化方面做了剖析了中国汽车现阶段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本文指出,信息化对制造技术的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各方面的精密加工也具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另外,本文针对敏捷制造技术又做了相关介绍。 关键词:汽车制造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Hyundai Mo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Gao Xingxing (College of Machinery,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Dalian 116028,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utomobile’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rom the ca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desig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utomation ,it has don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atus at this sta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forecast of future trends. This paper points out, Information on th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ll aspects of precision machining also has som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is paper, ag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made related presentations. Key words: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tatus quo Trends

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本文由棋子逃至198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世界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21 世纪的头 10 年将是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迅猛的 10 年,估计有 42 个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 50 种制造工艺(技术)和 20 余种(组)材料将获得重大或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关注:股市机会流向五大热点板块! ) 促使汽车工业发生重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外,就是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个性化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社会对环保也更加关注,现有的原材料资源日益匮乏和与此有关的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对这种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四大领域技术及市场展望 1.1 新型动力及代用燃料汽车在新世纪头 10 年末期上市的汽车,由于装用了新型动力系统和废气净化装置,其噪声值要比现今的车约低 30%,汽车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 15%,废气排放也将大幅度减少。 2010 至年,目前许多人看好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各种代用燃料汽车(例如燃气汽车)等的市场份额将达 10%左右,即每年的销售规模为 500 万—600 万辆。(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1.2 电子技术成为汽车核心技术现在,电子装备及其软件价值平均已占世界汽车生产成本的 22%(约为 2250 欧元/辆),至 2010 年,该比例将上升 55535%(约为 3870 欧元/辆)。届时,世界汽车电子市场的年销售额规模将达到 2600 亿欧元,与现在相比增长 115%。由于汽车电子化的推动,2010 年前后,几乎所有的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都将实现智能化。到 2010 年,世界汽车软件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 1000 多亿欧元。不同的总线系统,操作控制系统通过软件不仅能相互联成一体,而且可实现智能化。 1.3 汽车制造领域的新进展今后,在汽车车身制造领域长期广为流行的模块式技术将淘汰。新的轻量化材料(诸如高强度钢,金属泡沫材料,镁,铝和陶瓷材料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至 2010 年,世界汽车整车整备质量平均将减少 17%(即质量减小 250kg)。 1.4 汽车制造装备市场的结构变化至 2010 年,汽车工业对机器设备和模具(工具,工装等)的需求量将比现在增长10%左右。据预测,至 2010 年,汽车制造业对压铸设备的需求量将增长 10%;对纤维复合材料压制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15%;对工作压力较低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减少 5%;对工作压力较高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增长 6%;对液压成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压制模具(工具)的 1 需求量增长 26%;在机械及切割领域,对多工位自动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5%,对磨削机床的需求量下降 15%,对齿轮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10%,对珩磨机的需求量下降 20%,而对加工中心的需求量增长 2%,对硬车削和硬铣削车床的需求量增长 18%,对激光束切削机床的需求量增长 30%,对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4%;在部件联接/装配领域,对点焊设备的需求量将下降 20%,对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的需求量增长 5%,对粘贴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28%,对激光焊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6%;在表面处理领域,对检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油漆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8%。从以上汽车制造领域对不同设备的需求发展趋势中,亦可看出未来汽车制造技术的若干发展趋势。未来生物工程技术在汽车油漆领域也将得到应用,并引起一些革命性变化。 2 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状况 2.1 新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目前博世开发的第 3 代共轨直喷柴油系统已经上市。这种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到180MPa,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喷油器,该系统可以进行多点喷射。在该技术的应用方面,德尔福在 2002 年初已经将其生产的喷射压力为 140MPa 的共轨直喷柴油系统装在福特Fcous 轿车上。西门子开始为标致 307 型轿车供应类似的系统。 2004 从年起,MagneitMarelli 将为菲亚特和欧宝公司供应其带多点喷射功能的共轨系统。不过,真正具有竞争实力的是博世“整体式喷油器”系统,该装置已经被大众集团广泛采用。这种整体式喷油器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 205MPa。 2.2 5 缸发动机 5 缸发动机的采用已经有多年历史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向: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三、安全技术发展方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方向 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 1886 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 21 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 .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 4、虚拟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色彩、纹理、质感、背景、阴影及运用三维视觉效果生成虚拟汽车车身造型并实施漫游。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运用安全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汽车使用技术管理、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 依据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依据《现代汽车安全技术》课程的基本原理,将本课程划分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气体燃料汽车安全技术、电动汽车安全技术、汽车安全技术法法规、汽车安全事故要求及检测实验、交通事故预防和事故分析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项目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现代汽车各种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安全技术鉴定及检测检验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知识素养 掌握现代汽车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气体燃料汽车安全、电动汽车安全技术。 2.能力素养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火爆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迅速增长, 2010年收益为1.644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零部件行业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达到全球最高的盈利水平,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更多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其实除了规模以外,汽车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除拥有一批强大的整车厂商外,还在于其背后“矗立”着一批强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国大众背后有博世、西门子,日本丰田、本田背后有电装和爱信,美国通用背后有德尔福、伟世通等,韩国则是靠摩比斯支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并受国外厂商的挤压,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短板”之一。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变之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中国零部件产业任重道远。

1、零部件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中国汽车产业软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年产1800万辆汽车生产配套的规模和满足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土化的配套要求。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未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持续缩小,反而有扩张的趋势。 2011年9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商务部机电司司长张骥在会上披露:“近六年来,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情况相反,汽车产品贸易的逆差不降反升,2010年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逆差240亿美元,零部件产品逆差15亿美元。”产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价差距更是惊人,比如里程表,进口价格相当于出口价格的41.3倍;再比如车辆坐具,皮革和再生皮革,进口部件相当于出口部件的26倍;车辆用的速度计,进口是出口的16.5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外零部件企业的差距。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主要产品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效应,极大的制约了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技术中,我们几乎全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靠进口来维持,变速箱、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高达60%。国内高端零部件产品,基本被外资垄断了,目前全中国

论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论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汽车新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这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主要就混合动力电动车、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碰撞预警系统、电子巡航控制系统、感应控制系统(SBC)这五个方面的汽车新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这些新技术的出现让汽车的性能、功能、美观等更为优越。同时对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汽车车身的造型外观,主要分为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汽车环保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汽车自身的安全技术,最后介绍了两个大的方面,即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 标签:新技术;混合动力电动车;系统 1引言 随着汽车的问世,人类告别了“马车时代”,跨入了“汽车时代”。由此人类的行走艺术由此赋予了新的内涵。汽车的存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世界的经济与文化,其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随着人们对汽车的不断深入研究,新的技术会让汽车的性能、功能、美观等更为优越。 2汽车新技术 2.1混合动力电动车 就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系统的的结构而言,其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组成:(1)控制系统;(2)驱动系统;(3)辅助系统;(4)电池组。就混合动力电动车的原理而言,其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汽油引擎加上电动机输出动力作配合,当引擎在工作时也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进而将电动机和引擎产生的动力不断切换和转化,以便达到双动能推动。通过这样的配合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耗油和废气排放,达到环保的效益。 2.2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就电控汽油喷射系统而言,其主要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进气系统:该系统的一大特点在于:当汽车处于运行状态时,节气门开度可以控制空气的流量;而当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时,节气门会处于关闭状态,这样便可以使得空气由怠速旁通道和怠速辅助通道进入气缸。怠速调节螺钉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利用其来改变怠速旁通道的通气量,进而达到调整发动机怠速的目的;电子控制器通过控制怠速调节电磁阀,可调节怠速辅助空气通道的空气流量,以实现发动机怠速的自动控制。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

20:04:31 自嘲。2017/3/1 20:04:31

20:11:19 自嘲。2017/3/1 20:11:19 20:43:00 自嘲。2017/3/1 20:43:00 合肥工业大学自考助学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汽车安全技术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汽车安全技术分为主动安全技 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种。2.ABS是根据转速传感器采集车轮转速信号,进而推算出车辆的加速度及车轮的滑移率。3.ABS系统是要防止在车辆加速或制动时出现纵向滑移,而ESP则是要控制横向滑移。4.在轮胎压力监控系统发出警报后,必须立即减速,避免用力转向和制动。5.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在车速约高 于65KM/H 才开始工作,此时组合仪表上的指示灯 为绿色。 6.远光灯辅助系统在识别出城镇和城市,系统会将远 光灯转换成近光灯。7.在视野良好时,奥迪夜视辅助系统采用红外摄像头采集图像,作用距离可达到300 m。8.陶瓷制动盘有两种磨损形式,分别为厚 度磨损和氧化重 量损耗。9.安全带警报功能根据座椅占用传感器的电阻变化来判断副司机座椅上是否坐人。10.乘员保护系统的碰撞传感器包括控制单元内碰撞传感器、前部碰撞传感器、和侧身碰撞传感器。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C )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乘用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法》。 A.1970 B.1995

D.2010 2.对于人类来说,汽车( D )事故的总体伤害与经济损失规模已大于任何一种自然或其他社会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规模。 A.交接 B.通行 C.维修 D.交通 3.在ABS降压阶段,常开阀处于( C )状态,常闭阀处于 ()状态? A.开启开启 B.开启关闭 C.关闭开启 D.关闭关闭 4.道路交通系统的三要素是:人、车和( B )。 A.道路 B.环境 C.气候 D.设施 5.下列不属于驱动防滑系统的控制方式是哪种?( B ) A.发动机调速控制B.制动力分配控制C.轴荷转移控制 D.光滑路面状况显示控制 6.当车辆出现向左过度转向时,ESP会通过对( A )施加制动,阻止车辆滑移 A.左前轮 B.左后轮 C.右前轮 D.右后轮 7.ESP系统中组合传感器是由下列( D )两种传感器组成的 2 A.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B.制动压力传感器、偏转率传感器C.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偏转率传感器 D.横向加速度传感器、偏转率传感器 8.对于没有车轮位置识别功能的轮胎压力监控系统,当车辆停止或车速低于( C )时,车轮电控装置不发送数据电报。 A.15km/h B.20km/h

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集

现代汽车制造工艺学习题集 第一部分习题 第一章现代制造工艺学基本概念 一、判断题 1.现代汽车制造技术正进入刚性自动化阶段。 2.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 3.产品依次通过的全部加工内容称为工艺路线。 4.工位是指工件在一次安装内,工件连同夹具在机床上所占有的相对位置。 5.工序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部分。 6. 在切削加工时,如果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这种工步称作复合工步。7.成形法是依靠刀具运动轨迹来获得工件形状的一种方法。 8.加工的经济精度指以最有利的时间消耗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9.生产纲领就是生产计划。 10. 大量生产中自动化程度较高,要求工人的技术水平也高。 11.一道工序只能有一次安装。 1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改变零件形状及尺寸。 13. 运用多工位夹具,可减少工件安装次数,缩短工序时间,提高生产率。 14. 调整法就是不断调整刀具的位置。 15. 主动测量法需要使用精密的仪器。 16. 成形法中加工表面是由刀刃包络而成的。 17. 在生产加工中,能达到的精度越高越好。 二、选择题 1.《汽车制造工艺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汽车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 A. 质量,生产力,经济性 B. 产量,生产率,经济性 C. 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D. 质量,生产率,经济精度 2.工艺过程是() A. 在生产过程前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B. 在生产过程后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C. 在生产过程中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D. 在任何时候改变原材料的尺寸,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的过程。 3.工艺规程是() A. 文件形式的工艺路线。 B. 各种工艺的规划。 C. 工艺的规范化程度。 D. 工艺路线的一部分。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工艺过程() A. 工序 B. 工程 C. 工位 D. 工步 5. 在某机床上加工某零件时,先加工零件的一端,然后调头再夹紧零件加工另一端,这应该是( ) 个工序( ) 次安装。 A. 一一 B. 一两 c 两一D. 两两 6.以下哪种加工法适用于产量较大的场合()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基 2保有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60万辆,即使按每年增长10%的保守估计,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013年也要超过2000万辆,一个国家的市场总规模与人口有密切关系,比如,中国有7亿部手机,钢铁产量为世界的48%,有近4亿网民,这些都是别的国家无法超越的。汽车产销量2010年将达到1500万辆,相应的汽车后市场也将呈现巨大的社会需求。 1、汽车市场发展潜力 (1)、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汽车量情况(1.86亿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与2008年相比,增加16692914辆,增长9.83%,增幅上升3.5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保有量为76193055辆,摩托车保有量为94530658辆,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40.84%、50.66%,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 (2)、全国机动车驾驶员1.88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1.3亿人, 200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99765889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19105153人,增长10.58%,增幅上升0.2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38203911人,占驾驶人数的69.18%,是汽车保有量的1.81倍;与2008年相比,增加16111779人,增长为13.20%。 (3)、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1360万辆的水平,意味着今后几年也将维 持这一水平,或继续增长,它将带来迅速扩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 2、汽车售后服务高新技术化 目前,属于汽车工业本身制造的价值,在整个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在减小,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像奥迪A6这样的产品其电子产品部分的成本,已经占整车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的材料、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追求时尚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加装和改装日益普及,包括高保真数字音响、无线通讯、网络电脑、GPS导航、DVD及电视等娱乐系统。 3、从修理为主向维护为主转变 目前,美国的汽车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年均收入超过数百亿美元。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车坏了才去修理的观念已经转变为,保正常使用,保性能优良状态,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 4、售后服务的远程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外汽车厂家开始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概要本文回顾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通过论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寻找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着眼未来探讨我国汽车工业未来方向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历程发展趋势 正文 汽车是惟一的一种“零件以万计, 产量以百万计, 保有量以亿计”的“第一商品”, 它的巨大市场潜力, 不断产生科技进步的不竭动力, 使之成为各种高新技术争相应用的强大载体。 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走过发展汽车工业、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 汽车的生产和使用, 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流水线大生产方式首创于汽车工业, 精益生产方式也同样产生于汽车工业;这两种生产方式都对社会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它独特的“门到门”快速运送性能, 改变了人们的日常活动半径, 大大提高了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效率。 一,起步与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的标志是1953 年7 月15 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动工兴建。建国初期,我国汽车工业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发展,集中资金兴建了第一、第二汽车制造厂两个中型货车生产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 年10 月开工生产,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我国汽车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汽车行业步入快速稳定增长期。整个行业在经2002 年的爆发,2005 年的恢复性调整以后,自2006 年以来已经步入一个长达5~8 年(甚至更长)的稳定快速增长期。2011 年中国汽车保有总量为7802 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6539 万辆,占83.81%。其中家用轿车的保有量为3443 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44.13%。以去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中国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量已从2001 年不到 2 辆,增加到2010 年的近15 辆。 二,发展中的问题 新中国的汽车工业从诞生至今, 已经年逾半百。但是她似乎还没有长大, 她伴随建国后的动荡, 走过了艰苦曲折的路程。 改革开放之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汽车工业一直生产着属于国外三四十年代的产品。汽车被定位为“生产工具”, 私用轿车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奢侈品”而禁止生产。改革开放后,大搞引进合资,引进国外的资金与技术, 使我国生产的汽车跃上20 世纪90 年代的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 在质量、品种和规模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自主发展的能力差距更大。这就造成了同类产品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进, 甚至重复引进的局面。这使得我国汽车工业,落入了一个“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已经开始生产国际先进的汽车, 但却并未跳出这一怪圈。我国汽车工业中占据的重要地位的国企,近年来更热衷于引进生产国外品牌的汽车。 三,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如一汽,广汽热衷于引进国外品牌,不外乎合资获利丰厚而又轻而易举。这样的举动使得“引进—消化”政策成了“只引进, 不消化”的空头口号。 对外方的技术依赖习惯愈加根深蒂固, 加上外方紧握技术大权, 使中方坠入“缺乏能力—只能依赖—越依赖越缺乏能力—越缺乏能力越依赖……”的“第二怪圈”。这就直接性的导致了 我国汽车市场上外国品牌遍地开花,而国产品牌却很少的现状。虽然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有着重要责任国有企业沉溺于引进国外品牌,我国的民营企业却扛起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发展 的重担。 近几年来,解放、红旗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吉利、奇瑞、江淮却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