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

SKZT1307-09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领导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传到法国和比利时,兴起了一场席卷欧美的设计运动——新艺术运动。

A.威廉?莫里斯

B.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C.凡?德?维尔德

D.彼得?贝伦斯

2.设计的原则不包括

A.统一与多样

B.平衡与节奏

C.部分与整体

D.比例与尺度

3.不属于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设计思维类型是

A.程序性设计思维

B.典范性设计思维

C.叙述性设计思维

D.发散性设计思维

4.下列是企业形象识别的是

A.CI

B.BI

C.MI

D.VI

5.非物质社会是以为核心的社会。

A.服务

B.共享

C.互动

D.情感

6.世界上第一座采取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是

A.红屋

B.包豪斯设计学院

C.水晶宫

D.埃菲尔铁塔

7. 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一种式样设计运动,从交通工具外形设计开始,波及几乎所有产品。

A.波普设计

B.流线型运动

8. 认为只有幸福和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产生美的设计,而工业化生产和劳动分工剥夺了人的创造性,同时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A.萨利文

B.勒?柯布西耶

C.维克多?巴巴纳克

D.约翰?拉斯金

9. 下列不是构成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要素的是

A.功能

B.造型

C.需求

D.技术条件 10. 下

列不属于设计“三部曲”的是

A.问题概念化

B.构想明确化

C.概念视觉化

D.设计商品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设计方法是从总体上划分有

A.功能论方法

B.艺术论方法

C.系统论方法

D.全面分析法

E.头脑风暴法

12.色彩的性质包括

A.明度

B.纯度

C.色相

D.饱和度

E.光感

13.现代产品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有

A.功能性要求

B.审美性要求

C.经济性要求

D.创造性要求

E.适应性要求

14.景观设计具体可以分为

A.建筑景观设计

B.雕塑景观设计

E.水景景观设计

15.现代设计一般包括

A.现代环境设计

B.现代产品设计

C.视觉传达设计

D.染织服装设计

E.非物质设计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6.环境艺术设计

是对人类活动空间进行的设计(1分)与产品设计不同,环境艺术设计创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产品设计创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3分)

17.人机工程学

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应用多种学科原理、方法和数据的一门边缘学科。(2分)它应用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卫生学、人体测量学、劳动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成果,主要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恰当地设计和改进这些关系,使工作系统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2分)

18.设计美学

是把美学原理广泛应用到设计之中而产生的一种应用美学,它具体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旨在为设计活动提供相关美学的理论支持。(2分)设计美学有着自己的特殊的内涵,它是技术美、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等范畴的有机融合。(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简述室内设计包含的四个主要内容。

(1)空间设计,即是对建筑提供的室内空间进行组织调整,形成所需的空间结构。(1.5分)

(2)装修设计,即对空间围护实体的界面,如墙面、地面、顶棚等进行设计处理。(1.5分)(3)陈设设计,即对室内空间的陈设物品,如家具、设施、艺术品、灯具、绿化等进行设计处理。(1.5分)

(4)物理环境设计,即对室内整体气候、采暖、通风、温湿调节等方面的设计处理。(1.5分)

20.简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主要特征。

(1)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的反思、反叛、分析和探索,试图能在现代主义设计基础和结构之上找到一条适合新时代和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之路。(1.5分)

(2)对于设计观念和设计理念的更深层次的探索。(1.5分)

(3)具有高度隐喻色彩的设计风格。(1.5分)

(4)比较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中手法达到强烈表现装饰效果的装饰主义风格。(1.5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2分)

21.结合工艺美术运动分析“红屋”住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从“新建筑”六项原则和建筑材料论述现代主义建筑运动。 23.论述现代消费者需

求的六大特征。

SKDA1307-09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

2.C

3.D

4.A

5.A

6.C

7.B

8.D

9.C 1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ABC 12.ABC 13.ABCDE 14.ABCE 15.ABCDE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2分)

21.红屋的建筑由建筑师韦伯于1859年设计,屋顶和窗户都保持哥特式的尖顶,外部

简朴、安宁,而内部布局实用而合理。整个住宅平面呈L形,室内采光良好,空间利

用合理。(2分)室内的壁纸、家具、地毯、灯具、窗帘织物等,都在莫里斯本人设

计和组织生产的。(2分)莫里斯总结出拉斯金的思想-自然主义式风格的设计。莫

里斯以风格轻盈的室内装饰、明亮和色彩鲜明的壁纸、新的家具和灯具的设计激起了

一场室内设计的革命,完全改变了居室内部面貌,提倡明亮简洁的设计风格。(2分)莫里斯的设计中尤其喜欢以英式乡间花园生长的植物与花为题材,画面有着一种令人

惊叹的迷人的流动线条与简洁而富有装饰性的造型。莫里斯于1861年设计的以雏菊为基本纹样的墙纸格调清新、均匀悦目,有浓厚的装饰味道。(3分)他亲自设计壁挂、地毯、壁纸等,常用的纹样是缠绕的植物枝蔓与花叶,自然气息浓厚。莫里斯的设计,主张从哥特式风格中汲取营养,从自然尤其是植物纹样中汲取素材与营养,主张设计

风格的整体性、统一性,成为拉斯金“向自然学习”主张的实践者,也成为工艺美术

运动风格的典型特征。(3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2.(1)从功能出发。(1.5分)

(2)强调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特性,使其互相适应。(1.5分)(3)突出经济原则,为大众服务。(1.5分)(4)反对任何形式的装饰。(1.5分)(5)着重对空

间进行考虑。(1.5分)

(6)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逻辑性、科学性,而不是装饰性。(1.5分)(注:以上六点均需适当展开说明。) 23.(1)需求的多样性。(2分)(2)需求的发展性。(2分)(3)需求的层次性。(2分)(4)需求的时代性。(2分)(5)需求的可诱

导性。(2分)(6)需求的系列性和替代性。(2分)(注:以上六点均需要展开论述。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_图文.

1.1.1 居住建筑的功能类型 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 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 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 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 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现代城市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产业结构更替和城市功能结构更新的物质空间载体,反映了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发展的新动向。 经历了十年文革的经验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历史性的建设积欠,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从1979年开始,国家大量增加了住宅建设投资。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投资200-300亿元,平均每年建造城镇住宅1.0-1.2亿m2 ,人均居住面积以百分之六速度增长。

正交实验设计原理

正交实验设计 1.概述 任何生产部门,任何科学实验工作,为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都必须恰当地安排实验工作,力求通过次数不多的实验认识所研究课题的基本规律并取得满意的结果。例如为拟定一个正确而简便的分析方法,必然要研究影响这种分析方法效果的种种条件,诸如试剂浓度和用量、溶液酸度、反应时间以及共存组分的干扰等等。同时,对于影响分析效果的每一种条件,还应通过试验选择合理的范围。在这里,我们把受到条件影响的反系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方法的效果等叫做指标;把试验中要研究的条件叫做因素;把每种条件在试验范围内的取值(或选取的试验点)叫做该条件的水平。这就是说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可能包括多种因素,各种因素又有不同的水平,每种因素可能对分析结果产生各自的影响,也可能彼此交织在一起而产生综合的效果。 正交试验设计就是用于安排多因素实验并考察各因素影响大小的一种科学设计方法。它始于1942年,之后在各个领域里都得到很快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种科学设计方法是应用一套已规格化的表格——正交表来安排实验工作,其优点是适合于多种因素的实验设计,便于同时考查多种因素各种水平对指标的影响通过较少的实验次数,选出最佳的实验条件,即选出各因素的某一水平组成比较合适的条件,这样的条件就所考查的因素和水平而言,可视为最佳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抓住主要因素,并判断那些因素只起单独的作用,那些因素除自身的单独作用外,它们之间还产生综合的效果。数理统计上的实验设计还能给出误差的估计。 2. 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全面试验法 正交设计的方法,首先应根据实验的目的,确定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选择这些影响因素的试验点,进而拟出实验方案,之后按所拟方案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评估。必要时再拟出进一步的实验方案,使实验工作更趋完善,所得结果也更为可靠。 如在研究某一显色反应时,为选择合适的显色温度、酸度和显色完全的时间,可作如下的试验安排。 首先确定上述三因素的实验范围: 显色温度: 25——35℃ (温度以A表示) 酸浓度:——L (酸浓度以B表示)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应当严格遵守对照、随机、重复和均衡四个基本原则。 1、对照的原则 1)设立对照的意义 设立对照组的的意义在于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的非处理因素的基本一致,即均衡可比。对照的意义还可以用以下符号表达: 实验效应是与混在一起的,实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使能单独显示出来。 设立对照,使实验中两组(或多组)的均衡,即。这样,实验组的效 应就可以显示出来。 :处理因素;与:相同的非处理因素;:与之差;:实验效应, 与是与的影响结果;:与之差的效应。这样,通过对照就消 除了非处理因素对实验效应的影响。 2)对照的基本形式 对照的形式有多种,可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加以选择,常用的有下列几种。 (1)空白对照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例如,观察某种疫苗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效果,选择人口数量和构成、发病水平、地理环境、主要宿主鼠类基本相似的两个疫区,一个作为试验区,在人群中接种疫苗,另一个作为对照区,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处理因素完全空白。这种对 照只有在处理因素很强,非处理因素很弱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在临床试验中,一般不用空白对照。

(2)实验对照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实验因素。如观察赖氨酸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实验组儿童课间加食含赖氨酸的面包,对照组儿童课间加食不含赖氨酸的面包。处理因素是赖氨酸,非处理因素的面包量两组是相同的。 (3)标准对照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现有标准值或正常值做对照。在临床试验中常以某疗法为标准对照组,这种对照应注意标准组必须是代表当时水平的疗法,切不可用降低标准组的方法使实验效应提高。但实验研究一般不用标准对照,因为实验条件不一致,常常影响对比效果。 (4)自身对照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者身上进行,如用药前后作为对比。一般情况下还要求设立平行对照组。 (5)相互对照这种对照不设立对照组,而是两个或几个试验组相互对照。例如用莫雷西嗪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和失调症引起的室性早搏时,设立冠心病组、高血压组、心肌病组和失调症组四个治疗组,相互比较它们的疗效。 (6)配对对照把研究对象条件相同的两个配成一对,分别给以不同的处理因素,对比两者之间的不同效应。配对对照常用于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也可采用,但严格地说,很难找到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对子。 (7)历史对照以本人过去的研究或他人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做对照。除了非处理因素影响较小的少数疾病外,一般不宜使用这种对照。用时要特别注意资料的可比性。 2、随机的原则 1)随机的意义 所谓随机,就是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任何一个组中去,分组的结果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实验设计中必须贯彻随机化原则,因为在实验过程中许多非处理因素在设计时研究者并不完全知道,必须采用随机化的办法抵消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 2)随机化的实施 实验设计中所指的总体不是泛指的无限总体,而是根据研究假设的要求规定的纳入标准,如动物的体重、年龄、病人的病情、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程度等所选择的受试对象(即本次实验的有限总体),再把这些受试对象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以增强可比性,称为随机分配(randomized allocation)。随机化的实施就是如何进行随机分配。随机化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如抽签。但在实验设计中广泛应用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 (1)随机数字表和随机排列表

结构设计原理1

第一次作业(1、2、3章) 第一章 1、配置在混凝土截面受拉区钢筋的作用是什么? 答:当荷载超过了素混凝土的梁的破坏荷载时,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此时,受拉区混凝土虽退出工作,但配置在受拉区的钢筋将承担几乎全部的拉力,能继续承担荷载,直到受拉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继而截面受压区的混凝土也被压碎破坏。 2、混凝土轴心受压的应力—应变曲线有何特点? 答:完整的混凝土轴心受拉曲线由上升段OC 、下降段CD 和收敛段DE 三个阶段组成。 上升段:当压应力0.3c f σ<左右时,应力——应变关系接近直线变化(OA 段),混凝土处于弹性阶段工作。在压应力0.3c f σ≥后,随着压应力的增大,应 力——应变关系愈来愈偏离直线,任一点的应变ε可分为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原有的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发展,并在孔隙等薄弱处产生新的个别裂缝。当应力达到0.8c f (B 点)左右后,混凝土塑性变形显著增大,内部裂缝不断延伸拓 展,并有几条贯通,应力——应变曲线斜率急剧减小,如果不继续加载,裂缝也会发展,即内部裂缝处于非稳定发展阶段。当应力达到最大应力=c f σ时(C 点),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已接近于水平,试件表面出现不连续的可见裂缝。 下降段:到达峰值应力点C 后,混凝土的强度并不完全消失,随着应力σ的减小(卸载),应变仍然增加,曲线下降坡度较陡,混凝土表面裂缝逐渐贯通。 收敛段:在反弯点D 点之后,应力下降的速率减慢,趋于残余应力。表面纵缝把混凝土棱柱体分为若干个小柱,外载力由裂缝处的摩擦咬合力及小柱体的残余强度所承受。 3、什么叫混凝土的徐变?影响徐变有哪些主要原因? 答: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等。 (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1)、当制备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时,不能用强氧化性酸,如: ①、制氢气不能用HNO3、浓H2SO4,宜用稀H2SO4等。另外,宜用 粗锌(利用原电池原 理加快反应速率),不宜用纯锌(反应速率慢)。 ②、同理,制H2S、HBr、HI等气体时,皆不宜用浓H2SO4。前者宜 用稀盐酸,后两者宜 用浓磷酸。 FeS + 2HCl = FeCl2+ H2S↑H3PO4+ NaBr NaH2PO4+ HBr↑(制HI用NaI) (2)、与反应进行、停滞有关的问题 用CaCO3制CO2,不宜用H2SO4。生成的微溶物CaSO4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进 一步进行。 (3)、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较多;若用 KMnO4代替MnO2进行反应,由于反应不需加热,使制得的Cl2中含HCl气体和水蒸气极 少。 (4)、酸性废气可用碱石灰或强碱溶液吸收,不用石灰水,因为Ca(OH)2属于微溶物质,石灰水中Ca(OH)2的含量少。 (5)、检查多个连续装置的气密性,一般不用手悟法,因为手掌热量有限。 (6)、用排水法测量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装置内外压强应相同。

(7)、实验室制备Al(OH)3的反应原理有两个:由Al3+制Al(OH)3,需加氨水;由AlO2-制Al(OH)3,需通CO2气体。 (8)、装置顺序中,应先除杂后干燥。如实验室制取Cl2的装置中,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气体,后用浓H2SO4吸收水蒸气。 2、可行性 (1)、在制备Fe(OH)2时,宜将NaOH溶液煮沸,以除去NaOH溶液中溶解的O2;其次在新制的FeSO4溶液中加一层苯,可以隔离空气中的O2,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 (2)、实验室一般不宜采用高压、低压和低温(低于0℃)等条件。 (3)、在急用时:宜将浓氨水滴入碱石灰中制取NH3,不宜用NH4Cl与Ca(OH)2反应制取NH3;又如,宜将浓HCl滴入固体KMnO4中制备Cl2;还有将H2O2滴入MnO2中制O2,或将H2O滴入固体Na2O2中制备O2等。 (4)、收集气体的方法可因气体性质和所提供的装置而异。 (5)、尾气处理时可采用多种防倒吸的装置。 3、安全性 实验设计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的药品和一些有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当必须使用时,应注意 有毒药品的回收处理,要牢记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1)、制备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务必认真验纯,以防爆炸! (2)、易溶于水的气体,用溶液吸收时应使用防倒吸装置。 (3)、对强氧化剂(如KClO3等)及它与强还原剂的混合物,千万不能随意研磨,以防止 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人身伤害等事故。 (4)、有毒气体的制备或性质实验均应在通风橱或密闭系统中进行,尾气一般采用吸收或燃 烧的处理方法。 (5)、混合或稀释时,应将密度大的液体缓慢加到密度小的液体中,以防液体飞溅。如浓硫 酸的稀释等。 (6)、用Cu制CuSO4,可先将Cu在空气中灼烧成CuO,再加稀

展示陈列设计的基础知识

展示陈列设计的基础知识 展示陈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如色彩设计、布局设计、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等。展示陈列空间的色彩主要是满足功能性和精神性的要求,力求与空间构图相符合,充分地发挥出色彩在空间的美化作用。还要正确地处理空间的协调统一性,为了达到空间统一的效果,空间大面积色块不宜选择鲜明的色调,选用小面积的色块则能提高空间色彩的明度与纯度。 在展示陈列设计中构图类型有很多,如直线构图、三角形构图和曲线构图,而在陈列中运用最多的要数三角形构图。DfhICKs。 商场陈列设计是在品牌文化的影响下进行的规划设计,展示商品的摆放位置以及灯光、海报等多元素结合的好坏,也会对展品起到不同的效果。GIa8UIn。 1.展示陈列设计的色彩 色彩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性表达,在主题上是一种行为反应,在客观上则是一种刺激现象和心理表达。色彩的最大整体性就是画面的表现,把握整体色的倾向,再去调和色彩的变化才能做到更具有整体性。色彩的重要来源是光,也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而太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各种色光的又不同:I17b7CP。

颜色频率(THz)波长(nm) 紫色668-789 380-450 蓝色631-668 450-475 青色606-630 476-495 绿色526-606 495-570 黄色508-526 570-590 橙色484-508 590-620 红色400-481 620-750 2.1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是由光引起的,有着先声夺人的性能。色彩的三元素是色相、明度和纯度。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性,是区别各种色彩的最精确的准则。色相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而色相的区别就是由不同的波长来决定的,即使是同一种颜色也要分不同的色相,如果红色可分为鲜红、大红、橘红等,蓝色可分为湖蓝、蔚蓝、钴蓝等,灰色也可分为红灰、蓝灰、紫灰等。人眼可分辨出大约一百多种不痛的颜色。gwgoGZX。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不仅表现于物体照明程度,还

建筑设计原理1

填空题: 1.常用的结构形式有: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2.混合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中小学校、社区中心、卫生院等。 3.框架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宾馆、办公楼等。 4.空间结构适用的建筑类型有:剧院、会堂、体育馆、大型仓库、超市等。 5.结构选型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6.混合结构体系是:砌块或石墙承重及钢筋混凝土梁板系统。 7.混合结构的平面布置方式有:纵墙承重、横墙承重、纵横混合。 8.框架承重体系是:柱、梁、板是支撑空间的骨架。 9.空间结构体系常用的形式:悬索结构、空间薄壁结构、网架结构。 10.悬索结构组合形式:向悬索、双向悬索(或马鞍形也可以)、混合悬索。 11.空间薄壁结构常用的形式:筒壳、折板、波形壳、双曲壳。 12.网架结构按结构形式_平面网架、穹、拱型网架、空间网架。 13建筑设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电器照明、通讯线路、闭路电视 14.光源与人眼处在0-30度范围内玄光最强。 15.公共建筑的经济分析所涉及的范畴有:建筑用地、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建筑料、 16.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17.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18.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19.建筑面积=有效面积+结构面积。 20.有效面积的建筑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 21.一般建筑室外工程费用约占全部建筑造价20%。 22.节约用地的基本要求有:不浪费土地、满足卫生防火、日照通风、安全疏散。 23. 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24.我们目前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25.建筑的本质“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德经》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26.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 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明确地指出过,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即:适用、坚固、美观。 我们目前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27.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功能决定空间的“量”(二)功能决定空间的“形”(三)功能决定空间的“质”28.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2.功能是构成建筑的三要素之一。 30.按建筑的功能分类可分3类:1,工业建筑。2农业建筑。3,民用建筑 一.名词解释 建筑基地:指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明确规定了城市用地分为l0大类、46中类、73小类。其中,城市建筑用地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和特殊用地九类(不包括水域)。 2.道路红线:指城市道路(公用设施)用地与建筑用地之间的分界线。 3. 建筑控制线:指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同时能够强化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以期全新的视觉效果。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其主题思想创意。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版式设计训练为向导,以典型版面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各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版面构成的方法以及与色彩、文字、图形重组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

设计原理(1)

名词解释 1.易用性:产品可以被人容易和有效使用 的能力,通俗的讲,就是产品是否好用 或有多么好用。 2.普适设计:广义的讲,是指设计师的作 品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能供所有人方便 的使用。 3.可持续发展设计:指的是将设计行为的 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把设计活 动的个人利益(或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 (或社会利益)相结合的设计发展战略,它来源于环境学中对可持续发展的研 究。 4.文化产业:通过赋予产品或事件文化内 涵来创造经济价值的行业都可以称之为 文化产业。 5.务头:就是精彩的文字和精彩的曲调的 一种互相配合的关系。 6.绿色设计:绿色设计做为一种广泛的设 计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在广义 上是指环境理论学和环境保护运动的延 续;在狭义上是指以节约资源为目的, 以绿色技术为方法,以仿生学和自然主 义等设计观念为追求的工业产品设计及 建筑设计 7.炫耀性消费:通过浪费来体现财富的原 始,直接的消费方式。 8.间离效果:德国布莱希特进行了试验这 种环境上的重新组合既可以是时间上的 也可以是空间上的结合,同时也可以改 变时空环境设计资源就在环境的重组中 获得了新的意义。 9.形式化功能:它通过产品的形态表达出 来,给人以功能上的心理预期,但实际 上却并不发挥作用。这些部分或细节, 可以形象的称之为功能的盲肠——它们 曾经在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经 过漫长的进化,这些作用消失了,但人 们对这些功能的记忆却保存了下来。10.资源:它是一种抽象,涵盖了社会活动 中为实现该定目标而开发利用的所有物 质和精神的,现实的和历史的,经济的 和社会的各种领域内的各种资源。11.资源再生设计:构成产品或零部件的材 料经过回收之后再加工,得以新生,形 成新的材料资源而重复使用,这一原则 可称之为“资源再生设计原则” 12.双关:是中外语言所共有的一种修辞现 象,它充分利用人类语言一词多音多义 或异词同音近义的特点,在同一句话里 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意义,以造成语言 活泼幽默或嘲讽的修辞效果 13.人类工效学: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生理 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 计符合人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心理特点, 以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配置, 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有效的,安全 的,健康和舒适的进行工作与生活的学 科。 14.环境设计:一般的理解,环境设计是对 人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通过对自然 因素,人文因素和科技因素的综合考虑 而创造了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存空间15.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的公共空间 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主要是指公共艺术品的创作与陈设。16.蒙太奇电影:就是通过电影的剪辑所实 现的视觉冲击力来调动观者的情绪,是 电影导演爱森斯坦提出的。 17.设计中的弱势群体:设计中的弱势群体 是指:在社会群体中身体处于弱势的阶 层,比如老人,儿童,病人,残疾人等。 设计特点:隐形化,渐进化,通用化。 18.景观设计:泛指对所有建筑外部空间进 行的环境设计,包括园林设计,还包括 庭院,街道,公园,广场等所有生活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室外空间和一些独 立性室外空间设计。 19.有计划废止制度:在设计新产品式样的 时候,必须有计划的考虑以后几年不断 更换部分设计,几本造成一种制度,使 产品式样最少每两年一小变,三到四年 一大变,造成有计划的变化,形成一种 促使消费者为追逐新的潮流而放弃旧式 样的,低级的市场促销方式。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1)

《版式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052045 使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职业拓展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时数:44学时 教研室:电脑艺术设计工作室 编写日期:2012年5月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课程的作用: 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前续课程的联系(1)《手绘》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手绘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PhotoShop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位图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3)《Coreldraw应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矢量图形制作与处理的能力。(4)《标志与广告设计》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标志与广告设计的理念。为后续《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

展示陈列设计的基础知识

展示陈列设计得基础知识 展示陈列设计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掌握多个学科得知识,如色彩设计、布局设计、人体工程学、建筑学等。展示陈列空间得色彩主要就是满足功能性与精神性得要求,力求与空间构图相符合,充分地发挥出色彩在空间得美化作用。还要正确地处理空间得协调统一性,为了达到空间统一得效果,空间大面积色块不宜选择鲜明得色调,选用小面积得色块则能提高空间色彩得明度与纯度。 在展示陈列设计中构图类型有很多,如直线构图、三角形构图与曲线构图,而在陈列中运用最多得要数三角形构图。 商场陈列设计就是在品牌文化得影响下进行得规划设计,展示商品得摆放位置以及灯光、海报等多元素结合得好坏,也会对展品起到不同得效果。 1.展示陈列设计得色彩 色彩也就是非常重要得科学性表达,在主题上就是一种行为反应,在客观上则就是一种刺激现象与心理表达。色彩得最大整体性就就是画面得表现,把握整体色得倾向,再去调与色彩得变化才能做到更具有整体性。色彩得重要来源就是光,也可以说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而太阳光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各种色光得又不同:

2. 1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就是由光引起得,有着先声夺人得性能。色彩得三元素就是色相、明度与纯度。 色相就是色彩得首要特性,就是区别各种色彩得最精确得准则。色相由原色、间色、复色组成。而色相得区别就就是由不同得波长来决定得,即使就是同一种颜色也要分不同得色相,如果红色可分为鲜红、犬红、橘红等,蓝色可分为湖蓝、蔚蓝、牯蓝等,灰色也可分为红灰、蓝灰、紫灰等。人眼可分辨出大约一百多种不痛得颜色。 明度明度就是指色彩得明暗程度,不仅表现于物体照明程度, 还变现在反射程度得系数。可以将明度微分九个级别,最暗得为 1,最亮得为9,并划分为三种不同得基调:

【大三上 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原理1复习提纲-翁老师

景观设计原理(一)考试形式 1、考试形式:闭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题型 (1)单选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考常识、概念、规范等;(2)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基本原理,其中一道要结合绘图说明; (3)问答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结合案例分析,其中一题要结合绘图说明。 3、简答、问答题答题要点:言简意赅、字迹工整、绘图规范清晰。 4、本课供三个部分组成(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西方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原则上每部分内容所考内容各占三分之一。 期末总评成绩组成: (1)课外作业成绩:占20%; (2)期末考试成绩:占80%; 《景观设计原理(一)——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复习提纲 第一讲概论 1、你对风景、园林、景观的概念的理解 2、国外L. A.专业的起源和发展 3、我国L. A.专业发展 4、景观专业的在不同尺度(微观、中观、宏观)的设计领域有哪些? 1

5、你认为现代景观设计具有基本特征,请举例分析。(自我发挥、举例说明) 第二讲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与造园手法 1、园林绿地的组成要素 2、园林植物的分类、种植方式(结合绘图表示)、水生植物的分类(常见植物名 称) 3、你对绿化设计的“功能、艺术构图、生物学属性三者统一”的原则的理解(自 我发挥、举例说明) 4、水体驳岸的基本处理方式(结合绘图表示) 5、传统园林建筑的分类、特点 6、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并举例说明 7、园林构图(布局)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 8、园林布局基本形式 第三讲城市公园发展演进 1、西方城市公园的起源 2、英国伯肯海德公园、伦敦海德公园、美国中央公园、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等各时期主要公园的设计者、公园概况、设计思想等 3、谁首先提出公园系统的概念,其概念是什么,代表例子? 4、我国第一个城市公园(上海黄浦公花园),广州早期城市公园(越秀公园、人 民公园) 2

09235设计原理-2016年1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09235设计原理-自考真题 2015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重要提示: 1.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择并将“答题卡”的相对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设计在获得极大地发展。 A.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意大利 2.目前,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标定颜色依据的基础是的色彩理论。 A.孟塞尔 B. 艾维斯 C. 埃舍尔 D. 乌特松 3.人的视觉倾向于连接与聚合具有相似的物体,这种常见的视觉归类方法是基于人的()心理。 A.认知 B. 行为 C. 视觉 D. 完形 4.最早提出头脑风暴法的是现代创造学创始人 A.中村吉郎 B. 奥斯本

C. 鲁尔巴赫 D. 乌特松 5.设计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程序性特点,在阶段,将想象带回符合逻辑的现实世界。 A.界定 B. 创新 C. 分析 D. 整合 6.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汽车设计师创造了汽车设计的模式——“有计划的商业废止制。 A.贝伦斯 B. 厄尔 C. 提格 D. 罗维 7.在设计管理营销策略中,企业开发和设计不同的类型的产品,或在同类产品中开发系列产品的策划略是 A.率先进入市场策略 B. 多元化策略 C. 集中策略 D. 通用化策略 8.产品的功能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其中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机构性能是产品的 A. 技术功能 B. 使用功能 C. 审美功能 D. 象征功能 9.将美国首都华盛顿规划成方格网加放射性道路的城市格局的是 A. 乔治·华盛顿 B. 托马斯·杰弗逊 C. 皮埃尔·朗法 D. 约翰·亚当斯 10.汉字发展史的转折点是的出现,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如何做好服装店铺陈列规划 陈列技巧解析

如何做好服装店铺陈列规划陈列技巧解析 好的陈列可以体现产品的附加值,顾客在进入陈列比较好的店铺,买了高价衣服会觉得物有所值,相反在一个货品杂乱的类似货品批发的店铺陈列,如果步入此店要你掏相同的价钱去购买同样的产品,你一定会觉得这件衣服肯定不会值那么多的钱。 从学校毕业到店铺实习,慢慢的喜欢上陈列这项工作,在不断向前辈和老师学习的同时,加上自己经常到店铺出差,慢慢积累和总结了关于陈列的一些知识,使我有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店铺陈列的一些知识,大家也可以从中借鉴一些对自己店铺陈列有用的知识。 谈到陈列,作为服装从业者大家都不会陌生,随着品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针对品牌视觉形象提升的这一方面,各服装企业都是不断创新和努力,作为品牌形象在终端最直观反映的店铺形象,做好空间店铺设计和陈列设计是非常有必要。像很多国际大牌的店铺形象展现在顾客面前的是气势恢宏的感觉,陈列的货品带给人的感觉也是很高贵、精致和典雅,像这样外观比较好的店铺形象可以为本品牌做无声的广告,向消费者潜移默化推广了品牌文化形象和产品的信息。 提及服装陈列这几个字,我们最直观的理解就是产品摆放。但是作为服装的陈列摆放,还是有一门值得去研究的学问,它是围绕销售进行的,艺术感次之,好的陈列可以体现产品的附加值,顾客在进入陈列比较好的店铺,买了高价衣服会觉得物有所值,相反在一个货品杂乱的类似货品批发的店铺陈列,如果步入此店要你掏相同的价钱去购买同样的产品,你一定会觉得这件衣服肯定不会值那么多的钱。 所以一件衣服价值的体现,不仅在服装本身的款式、质量、工艺上,很大一部分价值来自于店面设计和陈列展示设计所给产品带来的附加值以及品牌所传递的时尚或个性的文化品味。 由于对陈列的热爱,所以在到其他一些城市出差的时候,我总是会留意一些知名品牌的店铺形象和陈列,研究他们空间规划、色彩搭配和陈列的细节设计。慢慢积累一些经验,明白了那样设计或做的意图。刚开始陈列时候针对有些陈列模式自己并不明白那样的设计思路,但是这项工作久了,逛的店铺多了,再加上对理论知识的加强,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慢慢就会明白一些店铺陈列的意图和作用,那样陈列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实验设计DOE的基本原理

实验设计DOE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设计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1、实验设计的概念 将一组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种或多种处理组,观察比较不同处理的效应,这种研究称为“实验研究”、“实验设计”是为实验研究做的周密计划。 2、实验研究的特点 (1)能有效地控制误差,节省人、财、物力,提高效率。 (2)研究者能人为地设置处理因素。 (3)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及处理因素的水平是随机分配的。 3、实验研究的分类 (1)动物实验: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研究。 (2)临床实验:在临床患病人群中进行的试验研究。 (3)社区干预实验:在某地区所有人群中进行的试验研究。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1、处理因素 又称研究因素,一般是外部施加的因素,确定处理因素时应注意: (1)抓住实(试)验中的主要因素。 (2)确定和控制非处理因素。

(3)处理因素要标准化。 2、受试对象 即研究的对象,一般有人和动物两类。 人的选择:要注意病人和正常人的正确区分,诊断要明确,受试对象依从性要好等。 动物选择:注意所选动物的种类、品系、年龄、性别、窝别、体重等。 3、实验效应 即处理因素的效果,应注意: (1)正确选用观察指标来反映实验效应。所选指标要灵敏、精确、客观,最好选用定量指标。 (2)指标观察时应避免偏性,可采用盲法。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即实(试)验要设立对照,使得除实验因素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余因素保持一致,常用的对照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标准对照、实验对照、自身对照和历史对照等。 2、重复原则:即研究对象要有一定的数量,或者说样本含量应足够。根据每个具体研究,可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样本含量估计。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2、确定中心内容 3、邻近原则 第二节分区 1、黑、白、灰关系 2、面的构成 3、空白空间 第三节分栏 1、网格构成 2、版式设计中的线 3、重复原则 阶段性小结与讲评 第四章文字的编排设计 [知识点提示] 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编排 [重、难点提示] 标题、副标题与正文在编排中的关系、文字易读性 第一节字体 1、宋体 2、黑体 3、文艺复兴字体 4、巴洛克字体

均匀试验设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九章 均匀试验设计 均匀试验设计是我国数学工作者、教授对试验设计技术的发的一大贡献。它是根据数论在多维数值积分中的应用原理,构造一套均匀设计表,用来进行均匀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最初见文献[29],以后陆续在文献资料[30][31][32]等都对这和中方法进行理论和实际应用的探讨。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4][15][29][31]。 §9.1 概述 9.1.1、.均匀性 均匀性原则是试验设计优化重要原则之一。在试验设计的方案设计中,使试验点按一定规律充分均匀地分布在试验区域内,每个试验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则称该方案具有均匀性。 如前所述,正交表是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基本工具。它是利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的。正交表具有“均衡分散,综合可比”的两大特点。均衡分散性即均匀性,可使试验点均匀地分布在试验范围内,每个试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即使正交表各列均排满,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综合可比性即整齐可比性,由于正交表具有正交性,任一列各水平出现的次数都相当,任两列间所有可能的组合出现的次数都相等,这样,使行每一因素所有水平的试验条件相同,可以综合比较各因素不同水平均数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从而可以分析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指标的影响大小及变化规律。 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对任意两个因素来说,为保证综合可比性,必须是全面试验,而每个因素的水一产必须有重复,这样以来试验点在试验范围内就不可能充分地均匀分散,试验点的数目就不能过少。显然,用正交表安排试验,均匀性受到一定限制,因而试验点的代表性不够强。若在试验设计中,不考虑综合可比性的要求,完全满足均匀性的要求,让试验点在这种完全从均匀性出发的试验设计方法,称为均匀试验设计。 具有均匀性特点的均匀试验的试验点的代表性很强,例如,对于4 5试验,即4因素5 水平的试验来说,在正交试验设计中可选择() 6 255L 正交表安排试验,试验次数最少做25次, 其水平重复数()次5/==j m n r 。若每个水平只做一次,同样做25次试验,在试验范围内,将每个因素分成25个水平,则试验分布得更均匀。图9-1所示的是当试验因素2=N 时,正交试验设计与均匀试验设计的比较。正交试验设计取5个水平,每个水平重复5次,而均匀试验设计取25个水平,每个水平只做1次。显然,均匀试验设计的试验点较之正交试验设 计的试验点分布得更均匀,代表性更强。对于这项4 5试验,利用均匀设计表() 455U 安排试 验,在使各因素的水平数不少于5的前提下,可以方便地安排试验次数n 为255≤≤n 的均匀试验。图9-2表示,5,5,2===n m N 的均匀试验。显然,均匀试验设计的试验点心代表性较正交试验设计的试验点强得多。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生物实验及设计基础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三个原则、实例和备考策略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2)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3)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4)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5)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6)实验方法与步骤采用的方法及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必须是科学的;能及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7)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8)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9)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实例分析 “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实验设计实例: Ⅰ实验名称:观察马铃薯条的渗透吸水与渗透失水现象。 Ⅱ实验目的:验证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 Ⅲ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反之则吸水。Ⅳ实验对象:新鲜马铃薯条。 Ⅴ实验条件:0.8g/mL的蔗糖溶液、蒸馏水、大试管、有刻度的小烧杯、刀片、镊子等。 Ⅵ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等量。 Ⅶ实验方法与步骤: (1)制备3条长度、宽度、体积都相同的新鲜马铃薯条。 (2)将其中的2条分别放入盛有等体积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的烧杯中,另1条放入加塞的空试管 中。 (3)2h以后,通过比较的方法观察薯条的长度变化及蒸馏水、蔗糖溶液体积的变化。 Ⅷ实验结果预测分析: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1)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明显大 于蒸馏水体积。 (2)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增加,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不变,且蒸馏水的体积小于蔗 糖溶液体积。 (3)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长度不变,而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长度变小,且蔗糖溶液体积大于蒸 馏水体积。 (4)薯条的长度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明显的变化。 Ⅸ实验测量与记录:将放入溶液中的薯条与试管中的薯条比较观察,并比较烧杯中溶液的体积: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变长、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变短,且烧杯中蔗糖溶液的体积比蒸馏水的体积大。 Ⅹ实验结论:放入蔗糖溶液中的薯条渗透失水,放入蒸馏水中的薯条渗透吸水。 3.实验设计题的分类解析 验证性实验的基本内容 (1)实验题目 (2)实验原理即完成实验所用的理论依据 (3)目的要求通过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4)材料用具 (5)方法步骤 (为加强说服力,有时往往对实验要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设计对照实验时切记:只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这样才有对照价值。补充实验步骤时,对每一步有必要先打腹稿然后下笔,并要编号清楚(如⑴……⑵……,表达清晰。) (6)实验结果(预测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的写法教学文稿

实验原理的写法

实验原理的写法 一、实验原理的概念: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二、实验原理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淀粉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这都是科学理论。 三、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 一般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 1.自变量的作用的科学依据. 2.操作自变量的原理. 3.因变量获得的原量. 另一种是做完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 1.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 2.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四、典例剖析: 1、2007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 。 请说明理论依据。。 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接着让考生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中的第一点,就是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从这个题目中,体现了实验原理决定实验步骤,从实验步骤中可以透析出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的理论,是写在书本上的,也是前人经过论证的。 2、2005年全国卷Ⅰ第30题:(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写实验原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