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编)2020年中考语文病句修改(含标点符号)类型讲义素材

(精编)2020年中考语文病句修改(含标点符号)类型讲义素材

(精编)2020年中考语文病句修改(含标点符号)类型讲义素材
(精编)2020年中考语文病句修改(含标点符号)类型讲义素材

病句修改(含标点符号修改)讲稿

第一部分:病句修改

一、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常见的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情况如下:

1.主语和谓语格搭配不当。当主语和谓语是比较复杂(并列短语居多)的短语时,容易造成多个主语共用同一个不能共用的谓语,或多个主语与多个谓语不能对应搭配。

例: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修改意见: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这类病句往往是动词不能支配宾语对象,或动词不止一个,或宾语包括两项以上,造成顾此失彼。

例: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修改意见:在整个句子中,“同学们”是主语,“执行”是动词,“责任”是宾语,但是“执行”与“责任”搭配不当,应把“执行”改为“履行”。

3.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冬天的济南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修改意见:主语中心语“济南”和宾语中心语“季节”不搭配,将“冬天的济南”改为“济南的冬天”即可。

4.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有力的方法。

修改意见:在这里既有动宾不当也有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有力”和“方法”不能搭配,可以将“方法”改为“措施”,或者将“有力”改成“有效”,即“有力的措施”“有效的方法”。

例:不难发现,大学教授一般都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经验。

修改意见:句子中的定语“渊博的”与其中心语“句识和经验”不搭配,可在“经验”前加一个“丰富的”或者把“和经验”删掉。

5.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中最常见的句式是“是否(能否、有无).....是(或否)....."即前面用肯定+否定的选择形式,后面只用肯定的或否定的形式。修改的原则是使前后形式一致。

例: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是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修改意见: “好坏”“优劣”是两方面的,“是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方面的,二者不搭配可以改为“优美的环境、优秀的服务质量,是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6.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之间有比较稳定的组合,不同的关联词表达的意思有区别,如果随意组合,就会造成语病。考试中常见的是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只要我们中学生不缺乏创新精神,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修改意见:虽然都表示条件关系、但是还应将“只有……才……”(必要条件)和“只要……就……”(充分条件)区分开来,此句中应将“才”改为“就”。

答题技巧

如何修改搭配不当?

(1)关注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

语能否搭配。

修改方法:①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就删宾语;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不能搭配的,就换动词;

如果是动词连续使用,有时会导致语序混乱,先发生的动词的词在后,后发生的在前,这种情况应该把两个动词的先后顺序互换。

(2)关注句中的并列结构。有并列结构的,看是否搭配不当;用于表示开列的连词,如“和”“与”“跟”“以及”等。

(3)关注“是”表判断的包子。句子中有“是”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如:他的籍贯是安徽亳州人。(应去掉“人”或去掉“的籍贯”)

(4)关注数词和约数词。数词和约数词连用时千万要注意其是否恰当,常见搭配有:“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约百分之五十”等。“缩小”“降低”等词语不与与倍数相搭配,往往与百分数或分数搭配。

(5)关注关联词。看是否出现关联词错位的语病。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试用《关联词语歌诀》:既又也还表并列,不是而是别记错;不是就是是不是,或者要么表选择;不仅不但表递进,而且并且更还也;虽然但是为转折,尽管可是加可却;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只有和才只有就,条件还有无论都;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表假设。

(6)关注两面词。一个句子如果出现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修改方法:要么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词,要么在句子的另一部分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词语。常见的两面词有:“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高低”“快慢”“强弱”“大小”“得失”等。

(7)关注介词。如:他们在灾后重建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在……中"应改为从……中",固定搭配)

(8)关注“的”字短语。如:当晚,整个鸟巢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搭配不当,应删去“的”字)

二、用词不当

1.词义使用不当

例: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

修改意见:该句的主干为“中华民族制造了文学创术”,很明显“文学艺术”不能被“制造”,而只能是“创造”。

2.词语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

例:在你们的熏染下,我也越来越喜爱读书了。

修改意见: “熏染”为贬义词,应改为“熏陶”或“影响”。

3.词语使用不当

例: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怀疑。

修改意见:“怀疑”是动词,误用作名词,应改为“疑问”。

三、语序不当

1.修饰语限定不当:本来用来修饰动词的那些表示状态、程度的词语,放在了主要陈述对象的前面。

例:这次月考,全班同学普遍语文成绩提高了。

修改意见: 句中“普遍”用来修饰动词“提高”, 移到了要描述的对象“语文成绩”的前面,造成了语病,应改为“语文成绩普遍提高了”。

2.并列短语语序不当。特别是那些具有承接性的动词并列使用时, 要注意检查语序是否恰当。

例:【A】严格遵守交通规则,【B】认真, 学习交通法规,【C】切实做到文明出行。

修改意见:句子中对于“交通法规”要先“学习”再“遵守”才能“切实做到文明出行”,所以将【 A】与【B】调换顺序即可。

3.多层定语或状语语序不当

例:她买了红色的一支塑料钢笔。

修改意见:“钢笔”前的修饰定语比较多,“红色(形容词性)”“一支(数量)”“塑料(性质类别)”,其正确语序应该是“一支红色的塑料钢笔”。

例: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华侨中学的语文教师。

修改意见:华侨中学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教师。

答题技巧:中心语前有两个或多个修饰语时,注意语序是否恰当。一般来说,要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

定语修饰语的排列顺序:【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表指代或数量(多少)】【表动词性词语、主谓短语(怎样的)】【表形容词性短语(什么样的)】【表性质、类别或范围(什么)】+中心语。

状语修饰语排列顺序规律:【表时间】【表处所】【表范围】【表情态方式】【表对象]+中心语。

4.主语和关联词的顺序不当

例: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

修改意见:复句中前后主语一致时,主语应该在关联词的前边,所以应该把“它”移至“不仅”的前面。

★特别提醒:

有关联词时,应注意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

①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的前半部分放在主语之后,后一分句自然承接前半部分省略主语;②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之前。

四、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句子叙述前后矛盾、否定失当、前后失去照应等。如前面的“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也属此类。

1.否定失当

例: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修改意见:据前句意思应该是“坚决杜绝考试舞弊行为”,应删去“没有”。

2.自相矛盾

例: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约5亿次左右,周边国家率先受益。

修改意见:“约”和“左右”相矛盾 ,删去任意一个。

3.范围不清/分类不当

例:在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修改意见:范围不清,“衣物”不属于“学习用品”应删去“衣物”。

4.主客颠倒

例:往年的水果销售和今年的比较起来不大景气。

修改意见:比较一前一后两件事情,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该为“今年的水果销售和往年……”。

五、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又称为结构混乱。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表达时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中途转向的现象,就是句式杂糅。)

例: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中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

修改意见:在这个句子中,“原因都是……”和“都是……引发的”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了,造成结构混乱。应该将“原因”或“引发的”删去。

例:经过了解,这部手机的失主原来是八年级的李小卫同学丢的。

修改意见:句子中“李小卫”既是前一个动词“是”的宾语,又是后面动词“丢”的主语,造成了句式杂糅。可改为“经过了解,这那手机的失主原来是八年级的李小卫同学。”或“经过了解,这部手机原来是八年级李小卫同学丢的。”

附:常见的杂糅句式及修改方法

“本着……为原则”应改为“本着……原则或以……为原则”

“以……即可”应改为“以……为宜或……即可”

“是为了……为目的”应改为“是为了或以……为目的”

“对于……问题上”应改为“对于……问题或在……问题上”

“由于……下”应改为“由于……或在……下”

“原因……造成的”应改为“原因是……或由……造成的”

“经过.......下”应改为“经过……或在……下”

“出于.......的决定的”应改为“出于……或由……决定的”

“借口……为名”应改为“借口……或以……为名”

“是因为……的原因”应改为“是因为或是……的原因”

“有……组成”应改为“有……或由……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应改为“靠的是或是……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应改为“关键在于或……是十分重要的”

“围绕以……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或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应改为“大多是……或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应改为“成分是或由……配制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应改为“是由于……或是……的结果”

★修改句式杂糅的方法:找准一个正确的表达,把其余部分删掉即可。

六、成分残缺

1.缺主语。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滥用介词造成的。

例:经过这次会议,使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修改意见:“经过”“使”都是介词,它们引领的都是介宾短语,这样整个句子就缺少主语了。把“经过”“使”两个任删其一,就能使句子变得通顺。

2.缺谓语。这类错误大都是误用介词短语作谓语造成的,介词短语只能用来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即作状语或补语,少数介词短语可以作定语,但介词短语不能作谓语。

例:安徽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

修改意见:没有陈述“为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城市”应怎么样?应加上“而奋斗”等类似的词语作谓语。

例:四月中旬,我们学校初中部作文比赛。

修改意见:应在“我们学校”后加上“举办”作谓语或把“比赛"放在“作文”前作谓语。

3. 缺宾语

例:王老师荣获2016年市先进工作者。

修改意见:句子中“荣获”缺宾语,应在“市先进工作者”后加上宾语“的称号”。

4. 关联词语的残缺或中心语的残缺

例:我们只有努力拼搏,取得好的成绩。

修改意见:“取得”前加上“才能”。

七、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语义,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句意误解的现象。

1.存在歧义

例: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

修改意见:“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中的“八个”存在歧义,到底是“八个企业”还是"八个领导干部”。可改为“八个企业派出的领导干部”或“该企业的八个领导干部”。

2.指代不明

例: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修改意见:到底是张教授身体瘦弱,还是张教授的父亲身体瘦弱?可改为“张教授那身体瘦弱的父亲”。

通用技巧

下面梳理了有关各类语病修改的通用解题技巧:

1. 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凭语感和习惯性说法找出错误之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2.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语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3.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问题,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语义重复、不合逻辑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第二部分:标点符号修改

一、顿号、逗号和分号

(1)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较小的停顿。

例:长江、黄河、淮河等是我国的外流河。

(2)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例: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3)分号表示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地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区分三者的关键要看两边是词语、短语,还是分句。

例:首先,人类必须增强环保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环保,采取有力的方法,第三,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以实际行动为环保贡献力量,

【点拨】句中用“首先’”“其次”“第三”领起的句子分别是保护环境的一条措施,意思表达已经完整,就是一个句子,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其次”“第三”前的两处逗号可改后成分号。

二、问号

用在一句话的末尾,表疑问语。

例: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1)许多学生看到有些句子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就认为是疑问句,这是不科学的。要看全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疑问句,有的是陈述句,则在句末用句号。

例1:谁做错事谁负责。

例2:什么时候动身,从哪儿上车,我都打听好了。

例3:上天喜欢谁,就给谁智慧、知识和喜乐。

(2)选择问句,问号一般只用一个,位置在后面。

例:明天的旅游你是去呢,还是不去呢?

三、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引下文。考题中常出现的是对话情景,如“某某说”在引语前用冒号;在引语中用逗号;在引语后用句号。

例1:老师说:“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例2:“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例3:“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老师说。

四、引号书名号

引号和书名号也是常考的标点符号,对著作名称要加书名号,对引用的话语和特殊称谓加引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可以通过这个口诀来区分: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话说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注释层进破折号,书文名称书名号,意思省略省略号,表示停顿用顿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