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

财政学

财政学
财政学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

1 补偿性支出

2 积累性支出

3 消费性支出

二.按经济性质分类

1 购买性支出

特点:政府同其他经济主体一样,从事等价交换的活动,

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转移性支出

特点:不存在等价交换,政府付出资金,无任何所得,

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1购买性支出的比重大

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

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

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

2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大

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

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1经常性支出

特点:它的消耗会使社会直接受益或当期受益

经常性支出直接构成当期公共物品的成本

补偿方式:税收

2资本性支出

特点:更多的是在以后较长时间内受益

补偿方式:税收和国债

五.

最先提出财政支出扩张论——瓦格纳法则

认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六.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

●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

● 2.政治性因素政局稳定、政体结构、行政效率

● 3.社会性因素人口、就业、医疗、社保、城镇化

●七.财政支出结构: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表明现有财政支出规模下财政资源的分布

●政府职能:

1 经济管理职能——经济建设支出

经济建设费、债务利息支出

2 社会管理职能——公共支出

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

●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趋势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

●八.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属性

1 属于购买性支出,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是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

2 本质上,是满足纯社会共同需要,是财政存在的主要依据

3 提供的服务可为全体公民共同享用,具有明显的外部效应

4 在财政支出安排上,首先保证这些支出项目必要的支出,是财政工作的基本职责

5 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

●九.一、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属性

国家的基本职能——对内管理国家,对外巩固国防

国家的两项基本支出——行政管理费、国防费

1 从直接的生产和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

非生产性劳动,社会财富的虚耗,支出越少越好

2 从财富生产的社会条件看

保护人民生产与生活安全、维持生产与生活秩序,不是虚耗

3 从社会经济的循环周转看

(1)当社会的消费需求不足以完全吸收掉周期的产出时,

两项费用的增加,具有增加消费并促进生产的作用;

(2)当社会的消费需求超过同期产出时(供给不足),

两项费用的增加,具有通货膨胀的效应

十.医改五项重点

●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一. 社会总投资包括:非政府投资。政府投资

十二。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1.整体社会效益

2.投资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投资基础产业

4.非竞争性领域

十三。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资本—产出比率最大化——就业创造标准

十四。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

十五。)“三大”政策性银行概况

1.中国国家开发银行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中国进出口银行

十六。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障支出

2财政补贴

3税收支出

十七。我国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1.养老保险

2.失业保险

3.医疗保险

十八。我国的辅助社会保险项目

1.工伤保险

2.生育保险

3.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十九。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

●1.社会救济

●(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3)农村“五保户”救济

●(4)灾民救济

二十。财政补贴的性质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二十一。财政补贴的分类

●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二十二。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分析

1.改变需求结构

2.改变供给结构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

二十三。税收支出的形式

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

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

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

7.加速折旧

8. 退税

二十四。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税法通则

2.各种税法

3.实施细则

4.具体规定

二十五。政府收入=财政收入+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

二十六。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二十七。政府举借的债务——国债或公债

中央债——国债

地方债——公债

二十八。国债是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

国债的发行主体是国家

具有最高的信用度

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国债以中央政府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

风险小,流动性强,利率也较其他债券低

二十九。国债的性质——特殊的财政范畴

●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政府可支配资金的增加

●预期的财政支出

——具有偿还性,遵循信用原则,到期还本付息

●认购上的自愿性

●特殊的债务范畴

——担保物是政府的信誉,不是财产或收益

“金边债券”

三十。发行国债的目的

1战争时期为筹措军费而发行战争国债。

2为平衡国家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赤字国债。

3国家为筹集建设资金而发行建设国债。

4为偿还到期国债而发行借换国债。

三十一。国债负担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1)认购人负担

(2)政府负担

(3)纳税人负担

(4)代际负担

●三十二。国债限度

——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

(1)历年累计债务的总规模,即国债余额

(2)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3)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三十三。衡量国债相对规模的指标

(1)国债负担率

——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2)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

如居民个人的国债负担率

(3)当年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或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

——债务依存度

三十四。国债发行价格

1.平价发行

2.折价发行

3.溢价发行

三十五。李嘉图提出,债务和税收等价。

核心观点: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

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

财政赤字相等。

三十六。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国债的资产效应

(二)国债的需求效应

(三)国债的供给效应

三十七。资产效应

——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

●国债资产效应——国债在经济增长中具有稳定功能

一方面,人们心中富有了而可能增加消费、

另一方面,人们的劳动意愿可能下降而减少储蓄

●国债对总需求的影响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1 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增加总需求

2 在原有总需求内部只改变总需求结构

属于哪一种情形,取决于不同的应债主体。

●中央银行购买国债

——是叠加在原有总需求之上,增加总需求

●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

三十八。国债的供给效应

●增加供给总量

改善供给结构

●政府发行国债,是政府宏观政策中用来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重要手段。

●政府发行国债主要用于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

三十九。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

四十。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1.并非绝对的财政平衡

2.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3.局部平衡与全局平衡

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方预算平衡

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6.真实平衡与虚假平衡

四十一。财政赤字的分类: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

现实的财政赤字——由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组成

周期性赤字——是一种内生变量,是被动的。

结构性赤字——是一种外生变量,是主动的。

四十二。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

(1)债务融资(发行国债)

(2)货币融资

四十三。不同融资机制的不同经济效应

1、债务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2、货币化融资对经济的影响

四十四。债务化,货币化对经济的影响——导致通货膨胀

四十五。政府干预经济方式的转变:

(1)观念的转变

(2)目标的转变

(3)手段的转变(税收、预算、支出、公债、补贴)

四十六。财政政策包括——

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

预算平衡政策

国债政策

四十七。财政政策目标

1.物价水平相对稳定

2.收入的合理分配

3.经济适度增长

4.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5.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

四十八。财政政策工具

1、税收

2、国债

3、公共支出

4、政府投资

四十九,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来划分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汲水政策(2)补偿政策

五十。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

1.扩张性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

3.中性财政政策

五十一。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手段

1.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发放的贷款

2.存款准备金制度

3.利率

4.公开市场操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