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可思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汇总

麦可思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汇总

麦可思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汇总
麦可思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汇总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编者按:

这是一份含近三年来的大学生就业分布的样本,这是对近三年毕业的大学生对毕业半年后的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状况进行全国性研究的蓝本,其在不同的年度、职业、行业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这些毕业生就业求职、创业的社会职业行为集中于哪些行业,薪资几何,因何跳槽,其选择的职业、行业需求发展前景如何。望这份报告为高校、求职者、企业、研究机构及高考生鉴。

进入专题: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

前言

关于麦可思

麦可思是国际水平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专精于高等教育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测量与评估,为中国众多高校提供基于数据库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报告和教育咨询服务,帮助高校实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

麦可思研究团队是《就业蓝皮书》的唯一作者,其大学生就业报告为政府部门和高校广泛参考、引用。麦可思公司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单位。

主要内容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状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麦可思数据库已经被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高校毕业生和高考生等广泛参考。

进入专题: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

基于2011年最新的调研数据,麦可思研究团队特别推出系列“2011年度麦可思-中国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专题”,其中的信息既可作为高考生志愿填报时的重要参考之一,帮助高考生在一定分数范围内选择就业质量更好的大学和专业;也可作为正在求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参照之用。需要提醒的是,任何统计调查数据都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数据仅供参考,不能成为读者决定的唯一依据,也不能对读者的决定负责。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包括7个部分:(1)2011年度麦可思-高考志愿填报专题,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专业类的首要理由、专业的就业前景、女性毕业生比例、女性毕业生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2)2011麦可思-专业就业数量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的就业率、失业率、失业量;(3)2011年度麦可思-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包括本

科和高职高专专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薪资增长状况、职位晋升(包括比例和次数)、专业对口率、职业期待吻合度、离职率、职业转换率、离校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核心知识,以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校友满意度、校友推荐度;(4)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职业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职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及对应的专业、薪资增长状况、社会需求量、专业门槛、职业转换;(5)2011年度麦可思-大学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年度指标,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的薪资(包括短期及中期,即毕业半年后、毕业三年后)、薪资增长状况、社会需求量、行业转换率等;(6)2011年度麦可思-读研、留学年度指标,包括本科专业的读研比例、读研转变专业比例、留学比例,以及本科毕业生选择研究生院时最看重的因素;(7)2011年度麦可思-创业年度指标,分析了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内和三年时自主创业最集中的专业、职业、行业。

如果您希望了解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并未在专题范围之内,可查询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

独家撰写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该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11

年6月9日正式发布。其中包括“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您也可以登录麦可思网站

(https://www.doczj.com/doc/d92815179.html,)查询更多信息。

进入专题: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1年就业蓝皮书

数据来源

“2011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数据来源于麦可思2011年最新完成的两项调查:

(1)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该调查于2011年3月初完成。抽样达到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回收率约49%。共覆盖2093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68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009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247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606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4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07个职业,共计640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4%(《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1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5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共计316个行业,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分类(《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1版)》)。

(2)2007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的抽样跟踪调查。该调查于2011年2月完成。本届大学毕业生曾经在其毕业半年后进行过调查(2008年2月份完成,回收问卷约20.3万份),2010年底到2011年初的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连续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共覆盖2006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本科院校(部)为106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619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97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70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27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93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05个职业,共计609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84%(《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1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09个行业,共计316个行业(《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1版)》)。

1.1 麦可思- 2010届本科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主要本科专业类的首要理由

①专业类:按照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及学校新增的专业,本次调查覆盖了本科院校所开设的专业门类11个,划分为专业类有71个。招生量较少的专业类不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3 麦可思- 2010届大学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各类型院校的首要理由

① “985”院校: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1998年5月)。

② “211”院校: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确定,国家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共批准“211”院校124所。

③ 非“211”本科院校:中国除“211”院校以外的所有本科院校。

④ 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选择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制度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重点支持,重点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办出特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3 麦可思- 2010届大学毕业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各类型院校的首要理由

① “985”院校: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9所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1998年5月)。

② “211”院校: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确定,国家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共批准“211”院校124所。

③ 非“211”本科院校:中国除“211”院校以外的所有本科院校。

④ 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选择办学定位准确、产学结合紧密、改革成绩突出、制度环境良好、辐射能力较强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重点支持,重点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办出特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4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本科专业

①绿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5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

①绿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6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专业

①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7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前景最不看好的高职高专专业

①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8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预警本科专业

①黄牌专业: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9 麦可思-2011年度就业预警高职高专专业

①黄牌专业: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10 麦可思-2010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本科专业①(前10位)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女性比例:女性比例=女性毕业生人数/同学历同届次毕业生总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11 麦可思-2010届女性比例较大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①(前10位)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女性比例:女性比例=女性毕业生人数/同学历同届次毕业生总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12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①(前10位)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毕业半年后:指的是毕业半年后即第二年2月。麦可思在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此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③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14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①(前10位)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毕业半年后:指的是毕业半年后即第二年2月。麦可思在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此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③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

④医学类专业的半年后月收入通常是实习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15 麦可思-2010届女性半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①(前10位)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毕业半年后:指的是毕业半年后即第二年2月。麦可思在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此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③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1.16 麦可思-2007届女性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①(前5位)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月收入:是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现金收入。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

二、2011麦可思-专业就业数量年度指标

2.1 麦可思-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①就业率(前50位)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就业率: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2 麦可思-2010届主要高职高专专业①就业率(前50位)

①毕业生规模过小的专业不包括在此排序中。

②就业率: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转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转本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3 麦可思-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

①失业率:失业率=1-就业率,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4 麦可思-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位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

①失业率:失业率=1-就业率,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转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转本人数。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5 麦可思-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前10位)

①失业:将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还没有获得全职或者半职雇用工作的状态,视为失业。这包括准备考研、准备出国读研、还在找工作和“待定族”(指调查时处于失业状态却还没有采取任何求学或求职行为的大学毕业生)四种情况。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6 麦可思-2010届高职高专专业失业量(前10位)

①失业:将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还没有获得全职或者半职雇用工作的状态,视为失业。这包括准备考研、准备出国读研、还在找工作和“待定族”(指调查时处于失业状态却还没有采取任何求学或求职行为的大学毕业生)四种情况。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3.1 麦可思-2010届高于平均薪资的主要本科专业①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 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 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

关于当前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黄淮学院 2015-2016 学年第下半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我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院系:动画学院 专业:动画 年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2016年 6月 1日

我校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时间 2016年5月1日——2016年5月25日 三、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并结合网上资料 四、调查论文 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毕业就失业”似乎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展开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首先,对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得知:在企业人士看来,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而学生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学生技能反倒其次,而在学生看来提高技能及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调整就业心态反而并 不主要。企业和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有很大差距,但是现在人才市场是供大于求,而这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缓解,所以大学生就业时还是应该参考一下企业人士的看法,更多的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就业心态。如今,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是困扰大学生求职的最主要因素,在这个因素上,企业人士和大学生有一定相同点。另外,企业人士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这与大学生的选择有一定区别。大学生更倾向于求职方法技巧欠缺及对企业的用人标准不太了解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因素。 其次,在大学生个人心态及能力方面也进行了调查,由此得知以下几点: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 学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共155页) 学校不正干,市场说了算!四川那个师傅看的是学校,我看市场。 一、中国高等教育社会需求数量年度指标 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 2013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3届就业率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2013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二、专业就业质量年度指标 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本科专业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50个主要高职高专专业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 3届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 2010届毕业三年后薪资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3届较2012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5位)2013届较2012届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前5位)2010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10位)2010届三年内薪资增长较快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类(前1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5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前1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50位)2013届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主要高职高专专业(前10位)2010届三年后就业满意度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完整版)_2

报告编号:YT-FS-4979-69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 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昨天(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 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

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

关于麦可思2013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通知(1)

关于麦可思2013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 根据我校与麦可思公司签署的《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半年后跟踪测量评估”的研究咨询项目合作协议》要求,现就我校麦可思2013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做好2013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成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及审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还要全面负责本单位跟踪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及初审工作。 组长:巩汝训 副组长:曹丽芳宣立华 成员:李勇鞠荣祥杨登山张银亭李汝中 聂仁凯隋学圃李维金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处理各单位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主任:曹丽芳 副主任:宣立华 成员:张凌云孟凡超李丽丽杜国青赵岱峰 陈哲明陈珍民潘英敏张滨高乐国数据汇总:杨丽锦 二、跟踪调查对象:我校2013届全体毕业生 三、工作安排 (一)召集各二级学院毕业生信息采集人员会议,部署信息采

集和填报工作。(12月6日) (二)各二级学院根据麦可思公司的要求,负责收集、整理本学院2013届毕业生信息及重要课程信息。并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对2013届毕业生进行宣讲动员,让学生充分了解跟踪调查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参与调查,准确回答调查的问题,确保调查准确有效。(12月7日——12月18日) (三)由工作办公室汇总各二级学院所报毕业生信息,上传给麦可思公司。(12月19日-12月20日) (四)根据麦可思公司的反馈意见,对不满足要求的专业重新组织收集、整理。 (五)麦可思公司按照我校提供的毕业生信箱,通过网络下发调查问卷。 (六)各二级学院根据毕业生网上答题情况,及时组织辅导员和班主任督促毕业生答题。必须确保各专业毕业生答题率达到60%以上。 (七)问卷调查结束后,由麦可思根据毕业生答题情况,撰写《东营职业学院2014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八)学校在接到麦可思公司提供的《东营职业学院2014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初稿后,组织各相关部门单位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九)麦可思公司根据学校的修改意见修改报告,定稿、印刷。 东营职业学院 二0一三年十一月二日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姓名:崔志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任燕燕2009102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1999年高校第一次扩大招生规模,2003年扩招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毕业生人数是212万,从这一年开始,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到2009年毕业生人数已达到611万,这个数字相比2003年翻了近三倍之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我国的GDP也一直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增长,2008年就已经跻身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奥肯定律在中国并不适用,那么,在我国经济增长与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本文结合大学生就业现状和经济发展现状,运用1978年-2008年的城镇人口失业率数据并结合当年的DGP 数据对奥肯定律进行了验证,并进一步运用扩招后(1998年-2009年)的大学生就业率数据结合当年的DGP数据对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尝试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多,但是关于研究大学生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文献却非常少,并且国外学者对此问题

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围绕各种非经济因素,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价,而国内学者除了对非经济因素的研究以外,对经济因素的研究主要验证奥肯定律在中国适用性,且大多只是对奥肯定律是否适用做了一个验证,极少有对奥肯定律加以修正的研究。本文不仅对奥肯定律的两种经典表达式进行了验证,而且建立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二次曲线模型,经计算得出二次曲线的拐点出现在经济增长率为8.5%的附近,当经济增长率处于8.5%以下,经济增长的就业率弹性就为正,当经济增长率处于8.5%以上,则经济增长的就业率弹性为负。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列举国内外学者对奥肯定律的研究及对大学生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根据权威部门已经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的有关数据和经济增长情况的有关数据,运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经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对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提到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经济因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第五部分是奥肯定律在中国适用性的实证分析,利用1978~2008年城镇人口失业率对奥肯定律的两种表达式进行验证,结

最新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或就业问题,按其性质划分,大致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一般性就业问题、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在我国,一般性就业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同时,结构性就业问题和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又日趋严重。 (一)一般性就业问题 一般性就业问题是指缺乏足够的工作岗位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即人多岗位少,基本特征是“人找事”。从总体上来说,中国目前仍属人才奇缺的发展中国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从理论和实际上说,中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急需大量大学生,也就是说,在我国相当长时间内,大学生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 结构性就业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不对应而形成的工作岗位与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就业问题。具体说来,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瞄准的是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甚至非北大、清华的不要。另外,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被用人单位以“批发”方式要走,而许多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则只能“零售”。二是学历需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比较“抢手”,本科生的需求基本持平,专科生则比较明显地呈现供过于求的态势。三是不同地区需求反差明显。越是经济发达、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的量越大;越是经济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大学生,接收也不积极。 (三)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 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问题是指由于个人出于对职业的选择未能就业而导致的就业问题。它与结构性就业问题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表现为“人找事”与“事找人”。区别在于:结构性就业问题表现为有空闲的岗位,劳动者也有意去填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和技术,不能适应这项工作的需要,因而不能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就

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简介 由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独家撰写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于2010年6月2日起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撰写,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有效问卷22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与月薪,去向分布,失业与预警分析,工作能力、核心知识、职业任务,求职分析,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专升本,高考志愿填报,满意度分析,就业弱势群体分析,振兴产业对应的专业分析。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就业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并从2010年开始对毕业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与工作能力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四年累计有效问卷约100万份。 1. 2010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2010年初完成的2009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抽样达到约50万人,回收问卷24.5万份,回收率约49%;有效问卷22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问题者为73%;共覆盖2599所高校、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16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930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553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82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21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6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75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57个职业,共计700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97%(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10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313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316个行业,共计317个行业,覆盖全国所有行业分类(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10版)。 2. 调查对象 毕业半年后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 3. 调查方式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二、调查人:XXX等三人; 三、调查对象:各行各业; 四、调查时间:2017年4月25日--2017年5月9日; 五、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六、调查内容:通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建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能力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只有保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同的人对“您认为现在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己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己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理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约,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责任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调查表明,现代社会对大学教育相对满意,当代大学生极少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大学校园不只是从前人们赞美吟诵的“象牙塔”,更是一个锻炼能力、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该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该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

中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 昨天,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

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

2011年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 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 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 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 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计算机类专业月收入最高 高考渐近,志愿填报再度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麦可思以最新本科毕业生就业数据为依据,分别对毕业生规模较大的人文、理工、商科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解析,供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参考。 需要提醒的是,以上数据均展示的是往年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未来发展如何还未可知。建议考生在选择专业时,综合考虑月收入、职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个人兴趣偏好等多个因素,切不可盲目跟风。 《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将于7月9日发布,敬请期待! 人文 教育学类专业就业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双料冠军 外国语言文学类收入最高 教育行业是人文毕业生就业主要方向 2019届本科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人文专业类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以5336元位居月收入榜首,其次是设计学类(5137元)和中国语言文学类(5050元)。 就业满意度方面,教育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的就业满意度最高,均为73%。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方面,教育学类专业同样高居榜首,将近九成毕业生(89%)能够学以致用。尽管月收入并不抢眼,但教育学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较高,可见收入多少并非决定就业质量的唯一因素。

从数据来看,教育行业是人文类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或许与近年来教育行业不断发展,专业人才需求极速上升有关。 注:本文中“人文”包括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本科学科门类。

理工 计算机类专业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均名列前茅 数学类专业就业满意度最高 毕业生人数较多的10个理工专业类中,计算机类专业就业质量综合较高,月收入(6858元)、就业满意度(71%)、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7%)均位居各项指标榜的前三位。在就业方面,除了IT行业等计算机类毕业生“理所当然”的就业去向外,教育业也吸引了不少计算机专业人才,随着在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行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或将持续增长。 电子信息类和自动化类专业月收入也较高,分别为6145元和5899元。数学类则位居就业满意度之首(76%)。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比例最高的是土木类,为88%。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伴随人工智能、5G通信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IT、互联网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相关工作收入与满意度也普遍较高。 注:本文中“理工”包括理学、工学等本科学科门类。

2021麦可思调查报告解读会在广西医科大学召开

2021麦可思调查报告解读会在广西医科大学 召开 4月15日下午3时,广西医科大学在综合楼一楼报告厅召开麦可思调查报告解读会,仇小强书记、赵劲民校长、罗国容书记、韦安光副书记、唐安洲副校长出席会议,招就处、校办、规划办、教务处、教评中心、后勤处、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及各学院领导、辅导员参与会议。会议由唐安洲副校长主持。 麦可思专家王龙先后解读了广西医科大学2021级新生招生、入学教育及适应性调查(以下简称新生调查)和2021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以下简称毕业生调查)。在新生调查中,他紧密围绕调查数据,分析新生生源家庭背景、成长背景和教育背景、指出新生报考志愿的重点时间段、信息渠道、选择影响因素,并结合调查数据列出广西医科大学生源竞争较强的两所高校,逐一分析高校之间竞争力;他重点强调新生期待和新生适应性调查结果的重要性,根据数据,他也提出了广西医科大学新生在专业认知、职业认知、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师生交流等方面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给学校提出了中肯建议。 在毕业生调查报告中,他依次解读了毕业生收入分析、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现状满意度等主要指标,分析毕业生读研、求职、对核心课程有效性评价、对社团活动评价、满

意度评价等数据,他与新生调查对应,重点指出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现状满意度等反映出来广西医科大学在教育教学、就业指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他结合经验总结广西医科大学的亮点,并在招生、教育教学、就业指导、学生工作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唐副校长在会上分析学校自身开展的一系列调查情况及遇到的瓶颈,他对两份调查报告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两个调查给我们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学校,让我们用第三只眼来看待学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评价机制的客观性、科学性、专业性和公正性,他要求大家会后认真研究学习调查报告,结合工作实际,学会运用数据、用好数据,进一步充分挖掘数据对自身工作的参考价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广西医科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和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光明日报)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主创业持续上升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麦克斯研究所 文章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92815179.html,/dybg/gqdy_ttxw/201507/t20150722_2089598.shtml 自主创业持续上升“重心下沉”趋势初显 2015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麦可思—2014届较2013届月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本科专业类(前5位)

编者按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50万,再创历史新高。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怎样?大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如何?毕业生需求有哪些新的趋势?这些问题牵涉千千万万毕业生和家长的心。今天,我们特别编发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该报告基于麦可思研究院对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其中的数据及结论,期望能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参考价值。 1.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 1.近三届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稳定

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2.1%)比2013届(91.4%)略有上升,比2012届(90.9%)上升1.2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6%,比2013届、2012届(分别为91.8%、91.5%)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0.8、1.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3届(90.9%)略有上升,比2012届(90.4%)上升1.1个百分点。近三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稳定趋势。 2.选择创业、升学的毕业生比例持续增加 2014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79.2%)与2013届、2012届(分别为80.6%、81.3%)相比有所下降,但总体就业情况能保持稳定。主要是因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从上届的2.3%上升到了 2.9%;同时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从上届的10.8%上升到11.7%,高职高专读本的比例从上届的 3.8%上升到 4.2%。 3.各专业就业状况具有持续性 根据就业状况,可以把各专业分为“红、黄、绿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黄牌专业指的是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绿牌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2015年大学毕业生红牌本科和高职高专专业,与2014年相比,部分专业一致,各专业就业状况具有持续性。2015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有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其中法学、生物工程、美术学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高职高专红牌专业有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初等教育、投资与理财、应用日语、国际金融,其中法律事务、语文教育专业上届也是红牌专业。2015年本科就业黄牌专业有体育教育、动画、英语、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高职高专黄牌专业有会计电算化、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2015年本科绿牌专业有建筑学、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车辆工程、矿物加工工程。高职高专绿牌专业有: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出现红、黄牌专业的原因既可能是供大于求,也可能是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需求,反映的是全国本专业的总体状态。 2.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教育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大学生就业形势偏紧和就业层面下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发展、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高度重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与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引言 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关系着大学生本人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家庭的稳定幸福、社会的和谐。大学生就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近年来持续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人才市场中竞争力度越来越大。2013年我国经济形势不乐观,2013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毕业生人数达699万,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然而,这个数字在不断刷新,20l4年的毕业生人数729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数量非常大。据权威机构数据统计显示,美、英等国大学生就业也不乐观,青年人就业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因此高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对就业形势、环境,要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向市场化,为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奠定良好基础。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大环境中,机遇与挑战都有。 (一)从统计方面看,社会人才供给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差距较大,

未能落实就业的大学生总人数持续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2000万,但是“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300万,每年将会有300万多余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估计我国未来几年内在人才需求总量上将出现供大于求、人员过剩的现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的大环境联系密切,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数量不匹配的特点。10年来,因为高校扩招力度加大,大学生数量增加走高,加上毕业时间、就业程序的同步造成了“一致”效应。统计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中有所下降,随毕业生数量增加而有所下降。如2010年到20l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由630万增加到了729万,6年里,毕业生数量增加幅度很快。 (二)从地域视角看,随着国家促进就业优惠政策的大量出台,二线、三线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将逐步增强 近几年,由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面临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城市的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精英移民在一线城市的增加速度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房价上涨等造成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加大。与此同时,由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宏观调控,大量“西部开发、中部掘起’’等政策出台,促进了一批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经济规模、创业环境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显着增强。 (三)从就业产业结构视角看,三大产业的就业空间各有优势,战

2011年麦可思调查

河南农业大学 2011届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调查问卷 姓名:专业:联系方式: (填写说明:为真实反应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准确评估毕业生工作能力,更好的服务各届毕业生,我校招生就业处拟此调查问卷。希望同学们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谢谢!)1、你当前的就业状况() A有全职工作,与专业有关B有全职工作,与专业无关 C有全职工作,自主创业 D 有半职工作 E 正在读研或留学 F 准备考研或出国 G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H 无工作,其他 2、从事的行业职位 3、你所在的就业城市() A 直辖市 B 副省级城市 C 地级城市 D 区县 4、所在企业类型() A 政府机构/科研事业 B 非政府的/非盈利组织等 C 民营企业/个体 D 中外合资/外 资/独资 E 国有企业 5、所在企业规模,员工人数() A 50人以下 B 51-300人 C 301-500人D501-1000人 E 1001-3000人 F 3001 人以上 6、你所从事的工作是否与专业对口() A是B否 7、你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是否吻合?()A是B否 不符合的原因()A不符合我的兴趣爱好B不符合我的性格C不符合我的职业发展规划 8、是否有过离职经历?()(A 是B否) 离职类型()(A主动离职B被雇主 解职C两者都有) 离职原因() A 工作要求和压力太大 B 就业没有安全感 C 准备求学深造 D 个人发展空间不够 E 薪资福利偏低 F 想改变职业或行业 G 对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不适应 H 其他原因 9、月薪期待底线()毕业后半年的月薪()A 1000--1200元 B 1200--1500元 C 1500-2000元 D 2000—2500元 E 2500—3000元 F 3000元以上 10、你认为以下理解交流类基本能力在工作岗位上的重要性,请分别打分(打分说明:0代 表不重要—100分代表及其重要) A理解性阅读()B积极学习()C服务他人()D有效的口头沟通()E理解他人()F学习方法()G积极聆听 11、你对自己理解交流类基本能力在工作岗位上的满足度,请分别打分(打分说明:100分 为完全满足) A理解性阅读()B积极学习()C服务他人()D有效的口头沟通()E理解他人()F学习方法()G积极聆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