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稳定土最大干密度的合理确定

水泥稳定土最大干密度的合理确定

水泥稳定土最大干密度的合理确定
水泥稳定土最大干密度的合理确定

水泥稳定土最大干密度的合理确定

殷金侠吴军

(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水泥稳定土(细粒土)的延迟时间对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延

迟时间愈长,混合料强度和干密度的损失愈大。所以工地控制压实度的最大干密度应该是试验室选

定延迟时间时的最大干密度,而不是无延迟时间的最大干密度;工地取样制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采用的干密度应是选定延迟时间后的最大干密度乘以规定的压实度后的密度。如此,才能真正控制

压实度,并能代表较为真实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关键词水泥稳定土延迟时间最大干密度合理确定

1前言

靖边至王圈梁高速公路是青岛至银川国道主干线陕西境内的一段。位于陕西省西北部,西临宁夏回族自治区,北依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陕西省延安地区,为毛乌素沙漠与黄土梁峁斜坡的过渡部位,沿线粘土分布较为缺乏,且土质变化频繁。靖王路原设计路面底基层结构为水泥石灰稳定土后为加快进度变更为水泥稳定土。我部承建的LM-1标从K65+000开始到K80+000结束。因沿线土质复杂多变,我部经过详细的地质调查,认真的土质分析,最终选定了两个土场:K67+700土场和K72+572土场。土场确定后,我部进行了水泥稳定土配合比的设计工作。在配合比设计中最难确定和最为关键的指标是最大干密度。因为最大干密度直接影响着两个重要的质量技术指标:七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和现场压实度。

2水泥稳定土最大干密度的初次确定

按照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T0804-94和T0805-94的试验方法,对两个土场的细粒土分别进行了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规程操作,从加水泥拌和均匀到试验完毕,整个过程都在1h内完成,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都予作废。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水泥与土的最佳比例及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根据规范做出的试验结果见表1:

表1水泥稳定土最佳配合比的试验结果

3试验段检测结果的矛盾

在确定了水泥稳定土的配合比后,采用三种施工工艺方案进行了试验段的铺筑。

第一方案:K65+180-K65+260右幅K67+700土场

采用RS425路拌机拌和两遍,后紧跟两台东方红70推土机进行稳压,稳压完毕用CAT140平地机配合水准灰点进行整平,考虑松铺厚度进行标高控制,整平完后先用2台自行式羊角碾振压4遍,后用2台18吨单钢轮压路机振压四遍(每台压路机各碾压两遍),最后用16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光面。碾压成型后,立即进行覆盖养生。从加水拌和到振压结束共耗时4h10min。

第二方案:K65+260-K65+340右幅K67+700土场

拌和稳压后,用平地机配合水准灰点进行整平,整平后立即进行碾压,2台羊角碾后各紧跟2台18吨单钢轮压路机共振压4遍,后又用单钢轮压路机大振1遍,静压1遍,最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光面。碾压结束后立即覆盖养生。从加水拌和到振压结束共耗时3h55min。

第三方案:K65+010-K65+100左幅K72+572土场

拌和稳压后,先用2台羊角碾振压4遍,然后用CAT140平地机配合水准灰点进行整平。整平完毕,用2台18吨单钢轮振压4遍,再采用单钢轮前进小振后退静压一遍光面,最后用胶轮压路机进行收面。碾压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生。从加水拌和到振压结束共耗时3h45min。

在三种方案施工过程中,根据初次确定的配合比分别进行了含水量、水泥剂量、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及现场压实度等技术指标的试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表3、表4、表5、表6和表7:

表2第一段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

表3第二段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

表4第三段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

表5第一段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结果

表6第二段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结果

表7第三段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结果

通过比较,第一种施工方案,外观较好,裂缝、起皮现象较少,但时间长一些;第二种施工方案,表面效果不理想,光轮大振过多造成表面裂纹、起皮较多;第三种施工方案,从外观及压实功都比前两种方案理想,整体性好,我部最后大面积施工采用第三种方案。但试验段三种施工工艺的压实度检测结果均不能满足要求,平均值分别为:87.9%、88.0%、88.2%,都小于要求的95%。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Rc0.95的平均值分别为:2.5Mpa、2.3Mpa、2.5Mpa,远远大于设计要求的1.5Mpa。

根据初次确定的配合比,一方面是现场无论压路机如何组合增加压实功都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另一方面是根据最大干密度制件所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远远超出设计要求,所以必须对配合比试验中的步骤进行分析,使互相制约的两个技术指标——压实度和强度达到一个平衡点,使其均能达到规范的要求,这样设计出来的配合比才是成功的。

4问题的具体分析

初次确定的水泥稳定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按照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试验方法,在无延迟时间即1h 内完成的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而施工现场,从加水泥拌和到振压完毕,都是在加水泥拌和后延迟时间达到4h 左右完成的。很明显,配合比确定的是无延迟时间的状态,而施工现场则是延迟时间达到4h 后的情况。而从加水泥拌和到碾压结束的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的强度和所能达到的干密度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土强度和最大干密度的影响,才能最终选定配合比中指导施工的最大干密度。

5施工中延迟时间的确定

“路拌法施工时,必须严密组织,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此时间不应超过3~4h ,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达到要求的密实度。”我部所进的缓凝水泥的初凝时间一般在5小时20分左右,终凝时间在6小时40分左右。因此很难从表面上确定延迟时间根据多长时间来进行控制。

5.1以初次确定的水泥与土的最佳配合比,分别做加水拌和后不同延迟时间的标准击实试验,确定不同延迟时间的最大干密度。

5.2分别做不同延迟时间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制件采用的干密度是对应延迟时间击实所得最大干密度乘以规定的压实度。

试验检测结果见表8:

表8不同延迟时间的试验检测结果

根据表8的试验结果,可以绘制出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细粒土的最大干密度和强度影响的关系曲线。见下图:2.72.40

2.42.00

2.21.96

2.01.92

抗干

压密

强1.81.88度

度(g/cm3)

(MPa)

1.61.84

1.4

从加水拌和到制件结束的时间(h)

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细粒土的强度和干密度的影响

以不同延迟时间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R平均≥Rd/(1-Za*Cv)或R平均—Za*S≥Rd以及延迟时间宜小于水泥的初凝时间为原则,并考虑施工中富余强度的要求,确定施工过程中控制的延迟时间为4h。

从图中可以看出延迟时间超过4小时后水泥稳定细粒土的强度和干密度明显降低,所以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的延迟时间,最迟不能超过4.5小时,若超过5小时后无论如何碾压都将达不到配合比要求的压实度,而且水泥稳定土的强度也大大降低,整体性不好,7天后钻芯将很难取出完整的芯样。

试验是为施工服务的,施工又是对试验的进一步验证。延迟时间越长,混合料的强度和最大干密度的损失就越大。用无延迟时间所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来检测施工过程中延迟时间内的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配合比的最终结果,应是根据延迟时间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确定的对应的延迟时间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这样,才能正确的控制现场压实度,并反映较为真实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6水泥稳定土最大干密度的合理确定

分析了问题,矛盾就会应韧而解。根据表8的不同延迟时间的试验检测结果,依照以下三个原则确定延迟时间4h所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第一原则,延迟时间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必须满足要求;第二原则,延迟时间宜小于水泥的初凝时间;第三原则,都满足的前提下,最大干密度选低一点,压实度易达到规范要求,可以降低施工难度。考虑延迟时间后确定的最大干密度试验结果见表9:

表9最大干密度的合理确定结果

根据表9的试验结果,对上述三个试验段的压实度重新进行演算,对无侧限抗压强度以延迟时间的最大干密度乘以规定的压实度重新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见表10、表11、表12、表13、表14:

表10第一段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

表11第二段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

表12第三段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

表1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结果

表14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结果

根据以上表10~表14的试验结果,三个试验段较为真实的压实度平均值为95.6%,95.7%,95.8%,均大于95%,符合规范要求;土场K67+700和土场K72+572所对应的延迟时间的无侧限抗压强度Rc0.95的平均值分别为1.72Mpa和1.74Mpa,均大于1.5Mpa符合规范要求。采用合理正确的配合比检测验证试验段的技术指标,根据以上检测结果,铺筑的试验段是成功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模拟施工现场。如此,才能正确指导施工,真实可靠的反映施工质量。

7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碎石的不同影响

水泥稳定土在施工中一般都采用路拌法,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一般都在4h左右,所以必须考虑延迟时间的影响。而水泥稳定碎石在施工中都采用集中厂拌,机械摊铺,从水泥拌和到碾压终了一般都在2h内

完成。而规范规定的配合比设计是在1h内完成的,从1h延长到2h,水泥稳定碎石的最大干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都很小,试验结果见表15。因此,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不考虑延迟时间的影响。如果施工环境发生变化,施工过程延长,那么进行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延迟时间对施工的影响。

表15水稳碎石延迟时间试验检测结果

8水泥稳定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步骤

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的试验方法,仅考虑了无延迟时间(1h内)的方法步骤,忽视了延迟时间在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性;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虽然强调了延迟时间对水泥稳定土的重要意义,却没考虑到施工时,也应以延迟时间所对应的最大干密度来指导施工,正确真实的反映施工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规范,总结了以下六点水泥稳定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8.1原材料检测

8.1.1土对塑性指数、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等项目进行检测。

8.1.2水泥对筛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项目全过程进行检测。在配合比设计试验过程中必须合用一袋水泥。

8.2最佳水泥剂量的确定

根据以往的试验经验,估计合适的水泥剂量。即:水泥:土=4:96、5:95、6:94三种比例。以这三种比例分别进行无延迟时间(1h内)的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依强度满足要求和工程经济性考虑,选择最佳的水泥剂量。

8.3延迟时间的击实试验组合

依确定的最佳水泥剂量,分别做延迟时间为2h、3h、4h、5h的击实试验。延迟时间为从加水拌和开始到制件结束的时间,所有闷料过程为试样放在食品袋内,但不密封,尽量模拟施工现场。

8.4延迟时间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组合

用对应延迟时间击实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95%规定压实度分别成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进行7天(标养6天,饱水1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整个试验过程要保持试件的养生温度(20℃±2℃)和养生湿度(≥95%),并详细记录标养室温度、湿度(白天4h,夜间8h记录一次)。

8.5最大干密度的合理确定

根据不同延迟时间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以满足R平均≥Rd/(1-Za*Cv)或R平均—Za*S≥Rd的原则,结合延迟时间宜小于水泥的初凝时间,综合确定水泥稳定土配合比的延迟时间以及延迟时间对应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在施工中,应以对应的延迟时间来严格控制施工。如果最佳水泥剂量的不同延迟时间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或者是2h、3h的延迟时间满足要求但施工过程又不能控制在2h、3h内,那么确定的水泥剂量就不是最佳的。这时,就应增加水泥剂量,重复上述3、4、5的试验过程。

8.6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工地水泥剂量在试验室设计水泥剂量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现场采用场拌或路拌的方法分别增加0.5%或1.0%。

9结语

规范理论都是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理论不能正确的指导实践,或与实践脱轨,或有欠缺等问题。如此,我们要勇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使理论正确的指导实践,实践又使理论进一步完善。在水泥稳定土的配合比设计中,确定合理的最大干密度,才能使抗压强度与压实度协调统一,正确指导施工。因此应对规范中水泥稳定细粒土的击实标准试验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大干密度时应根据确定的延迟时间进行击实试验,从而确定能够指导施工的最大干密度和含水量。

以上观点,仅是个人对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多次试验验证的总结。不完善、不足之处或不合理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验证。我真诚希望能和同行们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在交通行业中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徐培华主编.《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技术》.西安: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000.

2沙庆林编着.《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徐培华、陈忠达主编.《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4.

5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0.

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质量标准

3.2 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质量标准 3.2.1质量控制流程图 图3.2-1 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图 3.2.2原材料质量控制要求 (1)土质应经过筛选,土中的有机物含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土内不得含有生活、建筑垃圾、淤泥等杂物,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分层厚度的60%,且不应大于10cm。 (2)石灰、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方可正式使用。 3.2.3摊铺拌和质量控制要求 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先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段长度应根据实际工程量确定,通过试验段确定相关施工参数。 (1)土料摊铺:路床验收合格后分幅恢复中线、边线控制桩,要求直线段10米一个,

曲线段5米一个;在边线控制桩上要标清控制高程线。打网格控制上土量。 图3.2-2 路床验收合格后打网格上土 (2)洒布石灰并拌和:土料上完后采用推土机整平、压路机碾压,测量放方格网控制石灰用量,石灰洒布前必须充分消解并过筛,其用量宜比设计配合比增加0.5%~1%,石灰布料后,及时采用大型路拌机进行拌合3-4遍,禁止使用简易路拌机(如农用旋耕耙等),然后洒水闷料12小时以上(按计算好的撒水量补水)。

图3.2-3 打网格洒布石灰及路拌机掺拌 (3)洒布水泥并拌和:对石灰土含水量检测合格后,再打方格撒布水泥,再拌合3-4遍;水泥撒布后至碾压成型必须在3小时以内完成。拌合过程应注意混合料的含水量、灰剂量和拌合深度,必须拌至上路床表面,宜侵入表面5-10cm,不得出现素土或夹层,要求拌合均匀。 图3.2-4 打网格洒布水泥及路拌机掺拌 (4)松铺系数需通过试验确定,平地机进行整平,整平时应设置拉线检查高程、横坡,高程控制要考虑压实系数的预留量,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整平成型。 3.2.4接缝处理 (1)两工作段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形式。 (2)上下两层接缝应错开500mm以上。 (3)应避免纵向接缝,一幅拌和完成应在水泥初凝时间内拌和另外一幅,后一幅的拌和应与前一幅重合约500mm,并一同碾压。 3.2.5养护 (1)碾压成型后及时覆盖洒水保湿养护。冬季覆盖二布一膜保温。

路基石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5%、6%、8%、10%灰土计算 一、材料费计算 通过击实试验,得出以下数据: 5%灰土最大干密度1、730g/cm3 最佳含水量17、1% 6%灰土最大干密度1、718g/cm3 最佳含水量18、1% 8%灰土最大干密度1、686g/cm3 最佳含水量18、6% 10%灰土最大干密度1、678g/cm3 最佳含水量19、4% 5%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每一方5%灰土最大总质量为: M灰土=ρ灰土*v=1730Kg*1m3=1730 Kg 干混合料质量为: M干混合料=M灰土/(1+w最佳)=1730Kg/(1+17、1%)=1477、37Kg 干土质量: M干土= M干混合料/(1+5%)=1477、37 Kg/(1+5%)=1407、02Kg 干灰质量: M干灰质量=M干混合料- M干土=1477、37Kg-1407、02 Kg=70、35Kg 通过石灰含水量试验得出:石灰天然含水量为w灰=0、7% 所以石灰的质量为:M干灰质量*(1+0、7%)=70、35*(1+0、7%)=70、84Kg 6%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每一方6%灰土最大总质量为: M灰土=ρ灰土*v=1768Kg*1m3=1768 Kg 干混合料质量为:

干土质量: M干土= M干混合料/(1+6%)=1497、04 Kg/(1+6%)=1412、30 Kg 干灰质量: M干灰质量=M干混合料- M干土=1497、04 Kg-1412、30 Kg=84、74 Kg 通过石灰含水量试验得出:石灰天然含水量为w灰=0、7% 所以石灰的质量为:M干灰质量*(1+0、7%)=84、74*(1+0、7%)=85、33 Kg 8%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每一方8%灰土最大总质量为: M灰土=ρ灰土*v=1686Kg*1m3=1686Kg 干混合料质量为: M干混合料=M灰土/(1+w最佳)=1686Kg/(1+18、6%)=1421、59 Kg 干土质量: M干土= M干混合料/(1+6%)=1421、59 Kg/(1+8%)=1316、28Kg 干灰质量: M干灰质量=M干混合料- M干土=1421、59 Kg-1316、28Kg=105、31Kg 通过石灰含水量试验得出:石灰天然含水量为w灰=0、7% 所以石灰的质量为:M干灰质量*(1+0、7%)=105、31*(1+0、7%)=106、05 Kg 10%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每一方10%灰土最大总质量为: M灰土=ρ灰土*v=1678Kg*1m3=1678Kg 干混合料质量为:

水泥稳定土 稳定砂砾的区别

水泥稳定土、稳定砂砾、有什么区别? 水泥稳定土、稳定砂砾、稳定粒料有什么区别? 一、水泥稳定土作为道路路基的主基层,它的强度是比较稳定的,且受水分的影响不大,其强度越高,稳定 土经过水泥稳定后能获得重要的技术指标,如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和承载比等数值。它的强度来源既取决接的。从改变土的固有性质,使土具有新的,稳定的质量方面来讲,它只起着量变的作用。 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是在砂砾中掺加一定剂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养生后形成具有较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较低的优点。水泥剂量一般为水泥砂砾总质量的3%至5%左右,砂砾质量较差的可 三、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作骨料,采用一定数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灰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按嵌的初期强度高,并且强度随龄期而增加很快结成板体,因而具有较高的强度,抗渗度和抗冻性较好。水稳水泥用面坚实,是高级路面的理想基层材料。 水稳混合料组成设计 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砂、石屑等筑路材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首先,实验室通过经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试验,进行配合比设计、击实实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附: ”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 基层可分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和粒料类,前者又称为半刚性或整体性型,包括水泥稳定类、石灰稳定类和综合稳半刚性基础材料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性好,而且比较经济。在我国,半刚性材料”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及缩裂特性 ”石灰稳定类材料的强度形成原理 包括石灰土、石灰砂砾土、石灰碎石土。其强度形成主要指石灰于细粒土的相互作用。石灰加入土中,发生强烈变化主要表现在结晶结构的形成,从而提高土的强度与稳定性。

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现场施工工艺标准

精心整理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下等级公路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和各等级公路的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路拌法施工。市政道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3 3.1 身安全。 3.2机具准备 3.2.1主要施工机械:装载机、平地机、洒水车、路拌机、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挖掘机。 3.2.2试验检测设备:土工试验检测设备、水泥试验用仪器设备。 3.2.3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直尺、钢丝绳。

3.3材料准备 3.3.1原材料:水泥、石灰、土、水等由试验员按规定进行检验,确定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应标准。 3.3.2主要材料要求 1)土: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土,土中有机物含量小于10%。 2)石灰:石灰等级宜用1~3级新灰。采用袋装磨细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石灰分批进场,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季的消解石灰应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 使用。 做到熟练掌握布石灰、布水泥的操作要求,含水量控制,拌和、碾压控制等技术。 3.4.3试验路段:在正式开工前做好试验段,以确定施工工艺、松铺系数、机械配备、压实遍数、最佳含水量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4施工操作工艺 4.1工艺流程

4.2操作方法 4.2.1路基准备:下承层通过整平碾压,其压实度、横坡、纵坡等各项指标均达 到要求并通过报验合格。备土料高程比设计高程高1cm左右,土料层用平地机初平,Array用灰土路拌机拌和,并设专人检查是否拌到底,在拌和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含水量和石灰剂量,如含水量不足应补充洒水补拌,如石灰剂量不足应及时补石灰重拌,拌和过程中紧跟推土机排压以防含水量损失。含水量控制标准为在碾压前比最佳含水量大1%~1.5%。 4.2.6打网格 根据计算的水泥用量和摆放间距,用石灰布置在土层上做安放标记。 4.2-2方格网

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工艺及问题分析

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工艺及问题分析摘要:文章结合工程实践,主要针对水泥石灰稳定土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阐述了其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旨在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及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关键词:水泥稳定土施工工艺质量控制问题措施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engineering practice, mainly in cemen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lime-treated soi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solving measures, and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municipa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level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security. keywords: cement stabilized soil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4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政工程的建设工作日益增多,施工工艺及水平得到了迅速发展及提高,而水泥石灰稳定土作为底基层施工技术得到广泛使用,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工艺早强性好,板结成型好,而且强度也明显提高,经济性也相处较好。下面通过某公路工程中石灰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进行

水泥石灰稳定土典型施工方案

工程项目天津大道第x合同段工程 xxxxx 工程 第xx合同段 水泥石灰稳定土典型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xxxxxxxxxx合同项目经理部 编制时间:2009年5月30日

典型施工内容水泥石灰稳定土典型施工时间5月31日~6月2日 典型施工总结确定施工参数,完善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主持人xxx参加人xxx、xxx、xxx、xxx等 试验段桩号:xxx~xxxx 试验路段铺筑的目的: (1)验证生产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 (2)检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操作规程的适用性; (3)确定水泥石灰稳定土铺筑的松铺系数; (4)铺筑水泥石灰稳定土时标高和厚度的控制方法; (5)施工中水泥碎石稳定土混合料最佳含水量的控制方法; (6)压实机具的选择和组合,碾压顺序、碾压速度和碾压遍数; (7)探讨使运料、摊铺、碾压三道工序施工机械相互协调与配合方法; (8)探讨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接缝的处理方法; (9)制定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和质量控制方法; (10)确定每天作业段的铺筑长度。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为天津大道工程第六合同段,工程修筑范围为K30+000~K36+200,西起K30+000,穿越了多处货场和工厂,跨越河南路后利用规划津沽路线位展线,终止于中央大道津沽公路互通立交修筑起点(K36+200),

路线全长6.2Km。 我们选择K36+100~K36+200作为典型施工段,该段路基为与津沽公路并线施工段,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为8%灰土层并已经施工完毕,验收合格。该段水泥石灰稳定土设计两层,每层厚度均为20cm,第一层为8%石灰+2%水泥,第二层为8%石灰+3%水泥。半幅宽度为18.5m,长度为100m,第一层水泥石灰稳定土方量为385m3,第二层水泥石灰稳定土方量为373m3。 二、水泥石灰稳定土的施工工艺 1、下承层施工 水泥石灰稳定土的下承层表面必须平整、坚实。高程,厚度、宽度,平整度及压实度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以进行该层的施工。 2、施工放样 在底基层恢复中线,每20m打设一桩,并在两侧边缘外设指示桩。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石灰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 3、原材料的要求? ①土:塑性指数15~20的粘性土以及含一定粘性土的中粒土和粗粒土均可采用。塑性指数偏大的粘性土应加强粉碎,粉碎后最大土块尺寸不应超过15mm。该段土方为甲供土方,土质较复杂,从颗粒结构分析来看,土样中砂粒、粉粒含量较多。 ②石灰:石灰采用消解石灰,要求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有效钙镁含量要达到Ⅲ级(含Ⅲ级)以上要求。? ③水泥: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以上)标号为425#的水泥,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石灰土计算

8%、11%、14%石灰土 铺灰厚度计算 一、20cm厚8%石灰土(m石灰/m干土=8%) 经现场取土样及石灰,试验确定的8%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3.5%,最大干密度为ρ最大干混=1.74T/m3。 布灰计算:以每平方灰土为例计算,施工要求压实度为96%,以拌合深度20cm计算。 1、每平方灰土压实体积v灰土=0.2*1*1*0.96=0.192 m3。 则m灰土=v灰土*ρ最大干混=0.192*1.74=0.334T。 2、已知m石灰/m干土=0.08,则m干土= m石灰*(1/0.08)、 且m灰土=m石灰+m干土 =m石灰*(1+1/0.08), 得出m石灰=m灰土/(1+1/0.08)=0.334/(1+1/0.08)=0.024 T。 3、消石灰堆积密度为ρ灰=0.6T/m3,则每平方石灰的用量为: ν灰=m石灰/ρ灰=0.024/0.6=0.04m3, 则石灰摊铺厚度为4cm。 二、20cm厚11%石灰土(m石灰/m干土=11%) 经现场取土样及石灰,试验确定的11%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3.8%,最大干密度为ρ最大干混=1.74T/m3。 布灰计算:以每平方灰土为例计算,施工要求压实度为96%,以拌合深度20cm计算。

1、每平方灰土压实体积v灰土=0.2*1*1*0.96=0.192 m3。 则m灰土=v灰土*ρ最大干混=0.192*1.74=0.334T。 2、已知m石灰/m干土=0.11,则m干土= m石灰*(1/0.11)、 且m灰土=m石灰+m干土 =m石灰*(1+1/0.11), 得出m石灰=m灰土/(1+1/0.11)=0.334/(1+1/0.11)=0.033 T。 3、消石灰堆积密度为ρ灰=0.6T/m3,则每平方石灰的用量为: ν灰=m石灰/ρ灰=0.033/0.6=0.055m3, 则石灰摊铺厚度为5.5cm。 三、18cm厚14%石灰土(m石灰/m干土=14%) 经现场取土样及石灰,试验确定的14%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为15.6%,最大干密度为ρ最大干混=1.74T/m3。 布灰计算:以每平方灰土为例计算,施工要求压实度为97%,以拌合深度18cm计算。 1、每平方灰土压实体积v灰土=0.18*1*1*0.97=0.175 m3。 则m灰土=v灰土*ρ最大干混=0.173*1.74=0.305 T。 2、已知m石灰/m干土=0.11,则m干土= m石灰*(1/0.14)、 且m灰土=m石灰+m干土 =m石灰*(1+1/0.14), 得出m石灰=m灰土/(1+1/0.14)=0.305/(1+1/0.14)=0.0375 T。 3、消石灰堆积密度为ρ灰=0.6T/m3,则每平方石灰的用量为: ν灰=m石灰/ρ灰=0.0375/0.6=0.063 m3, 则石灰摊铺厚度为6.3cm。

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

水泥或石灰剂量测定方法 (一)EDTA滴定法 1、目的和适用围 (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水泥和石灰稳定土中水泥和石灰的剂量,并可用以检查拌和的均匀性。用于稳定的土可以是细粒土,也可以是中粒土和粗粒土。本方法不受水泥和石灰稳定土龄期(7d 以)的影响。工地水泥和石灰稳定土含水量的少量变化(土2%),实际上不影响测定结果。用本方法进行一次剂量测定,只需10min 左右。 EDTA滴定法的化学原理:先用10%的NH4Cl弱酸溶出水泥稳定材料中的Ga2+,然后 用EDTA二钠标准溶液夺取Ga2+,, EDTA二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与相应的水泥剂量(水泥剂量的大小正比于Ga2+的数量)存在近似线性关系。 (2)本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水泥和石灰稳定土中结合料的剂量。2、仪器设备 (1)滴定管(酸式)50mL,1支。 (2)滴定台,1个。 (3)滴定管夹,1个。 (4)大肚移液管: 10mL, 10支。 (5)锥形瓶(即三角瓶):200mL,20个。 (6)烧杯:2000mL(或1000mL),1只;300mmL,10只 (7)容量瓶:1000mL,1个。

(8)搪瓷杯:容量大于1200mL,10只。 (9)不锈钢棒(或粗玻璃棒),10根。 (10)量筒:100mL和5mL,各1只;50mL,2只。 (11)棕色广口瓶:60mL,1只(装钙红)。 (12)托盘天平:称500g、感量0.5g和称量100g、感量0.1g,各1台。 (13)秒表1只。 (14)表面皿:Φ9cm,10个。 (15)研钵:Φ12-Φ13cm,1个。 (16)土样筛:筛孔2.0mm或2.5mm,1个。 (17)洗耳球(1两或2两),1个。 (18)精密试纸:1)pHI2-pH14。 (19)聚乙烯桶20L,1个(装蒸馏水);10L,2个(装氯化按及EDTA二钠标准液);5L,1个(装氢氧化钠)。 (20)毛刷、去污粉、吸水管、塑料勺、特种铅笔、厘米纸。(21)洗瓶(塑料)500mL,1只。 3、试剂(1)0.1mol/m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二钠)标准液:准确称取EDTA二钠(分析纯)37.23g,用微热的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至室温后淀容至1000mL。 简述:EDTA二钠37.23g+蒸馏水1000ml (2)10%氯化铵(NH4Cl)溶液:将500g氯化铰(分析纯或化学纯)放在10L聚乙烯桶,加蒸馏水4500mL,充分振荡,使氯化按完全溶

5%石灰土试验段总结(最终)

国道207汝州养田至焦柳公铁立交桥段改建工程3A标段5%石灰土试验段施工 总 结 报 告 河南乾坤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二Ο一六年四月十二日

目录一、工程概况 二、试验段施工组织 三、确定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 3.2石灰消解 3.3备料与卸料 3.4拌和 3.5整形 3.6碾压 3.7养生

5%石灰土试验段施工总结 2016年4月01日项目部对选定的K11+800-K12+100段5%石灰土路基试验段开始正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技术人员和驻地办监理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和旁站,对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了全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生石灰的消解闷料、石灰土的素土摊铺、备灰、拌和、整平、压实和养护等多道工序均按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执行。于2016年4月10日碾压结束,经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在项目部的精心组织及驻地办的大力协助下,制定出一套详细的石灰土填筑施工工艺,并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现将试验段施工取得的有关参数、施工工艺、结果总结如下: 一、工程概况: 该试验段施工起讫桩号:K11+800~K12+100(右侧),长度:300m。该5%石灰土为2层15cm。以上为30cm砂砾石基层。 二、试验段的施工组织 2.1 试验段主要人员主要职能分配表

三、确定施工工艺 3.1施工准备 3.1.1下承层准备:下承层通过开挖、软基处理、整平碾压,其压实度、横坡、纵坡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并通过报验合格。 3.1.2测量放线:下承层的准备工作做好后,各项质量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施工放样,用全站仪恢复路基中线和边线,每隔10米设一桩,边线并用石灰洒出坡脚线,每侧坡脚线比设计宽出50cm,并用钢尺校核路基宽度。 3.1.3试验:施工前对石灰进行了滴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的钙镁含量达到II级及II级以上规范要求,同时对5%石灰土的标准试验,按重型击实标准试验,确定了灰土的最佳含水量11.8%与灰土的最大干密度1.873g/cm3。EDTA剂量为23.6ml。 3.2石灰消解 石灰选在路基两侧隔离带位置集中堆放,按每吨石灰消解需要用水量500~800kg进行加水焖料,待7~10天生石灰充分消解后方可进行使用。 3.3备料与铺料 3.3.1由试验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土的松铺厚度h1 设计压实厚度0.15*摊铺系数1.4=0.21m 3.3.2根据算得的虚铺厚度,把堆放在两侧的素土摊铺、翻晒,先用平地机机大致进行初步的整平,用旋耕耙对土进行翻晒,在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2%以内时,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达到厚度一致,表面平整的效果,然后再用压路机稳压一遍,使其初步成型。 3.3.3备灰前,我们根据灰剂量、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石灰松方干容重及石灰土最大干容重,对每100平方米的石灰用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如下: 石灰用量=混合料每立方1850kg*0.05kg=92.6kg。每100m3等于15

石灰水泥稳定土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书

大广公路固安(京冀界)至深州段高速公路 标准试验报验批复单 承包单位: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合同号:LM11

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配合比设计书一、工程概况: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所承建的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LM11合同,路面底基层施工桩号为K151+377~ K173+200段,施工全长为 21.823km。路面底基层设计变更为水泥、石灰稳定土,变更设计厚度20cm。 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LM11项目部工地试验室通过对原材料(水泥、石灰、土)的各项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指标以及标准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综合分析,依据其试验成果确定出最佳配合比,并作为今后施工的检测依据。 二、设计依据: 1、《大广高速公路京衡段建设项目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9年版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6、《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7、《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8、《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三、试验仪器: 1、土壤筛1套 2、标准筛1套 3、液塑限联合测定仪1台 4、HZF-A2000电子天平1台 5、BS-30KA电子天平1台 6、XLJ-Ⅲ型电动击实仪1台 7、ZXH-Hv2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1台 8、SFK-3000型压力机1台 9、φ50×50试模10套 10、电动液压脱模器1台 11、路面材料强度仪1台 12、0-7.5KN测力环1个 13、标养室1个 14、拌和工具、烧杯及其它 四、原材料检验:

石灰土计算

(三)材料用量计算 石灰剂量以石灰质量占全部粗细土颗粒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即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干土质量。 1.1.1.1消石灰与土由重量比换算为体积比的公式: 石灰体积:土的体积=(p2/r2):(p1/r1) =1:[(p1*r2)/(r1*p2)] 式中:p1-----土的重量配合百分比; p2-----消石灰的重量配合百分比; r1-----土的天然松方干密度(Kg/m3); r2-----消石灰的天然松方干密度(Kg/m3)。 1.1.1.2消石灰松铺厚度公式: h2=(h0*r0*p2)/r2 式中:h0-----石灰土压实厚度(cm); r0-----石灰土最大压实密度(kg/m3); h2-----消石灰松铺厚度(cm); r2-----消石灰的天然松方干密度(kg/m3)。 1.1.1.3土的松铺厚度公式: h1=(h0*r0*p1)/r1 式中:h1-----土的松铺厚度(cm); r1-----土的天然松方干密度(kg/m3)。 1.1.1.4每平方米消石灰用量: 石灰剂量为6%的石灰土改良路基,压实层厚度为20cm,有关试 1 / 2下载文档可编辑

验结果为: 石灰土最大压实密度=1680 kg/m3; 消石灰松方干密度=450 kg/m3; 土的天然松方干密度=1050 kg/m3。 1)、石灰与土的体积比: 消石灰体积:土体积=1:[(p1*r2)/(r1*p2)] =1:[(94*450)/(1050*6)] =1:6.71 2)、消石灰松铺厚度: h2=(h0*r0*p2)/r2=(20*1680*0.06)/450=4.5(cm) 3)、土的松铺厚度: h1=(h0*r0*p1)/r1=(20*1680*0.94)/1050=30.0(cm) 4)、每平方米消石灰用量 石灰土改良路基压实厚度为20cm时,松铺土需厚30cm,松铺消石灰需厚4.5cm,每平方米需消石灰0.045m3。 (四)、石灰土路拌法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流程图

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石灰稳定土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

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 7 .1EDTA滴定法(T0809-94 ) 7.1.1目的和适用范围 7.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水泥和石灰稳定土中水泥和石灰的剂量,并可用以检查拌和的均匀性。用于稳定的土可以是细粒土,也可以是中粒土和粗粒土。本方法不受水泥和石灰稳定土龄期(7d以内)的影响。工地水泥和石灰稳定土含水量的少量变化(±2%),实际上不影响测定结果。用本方法进行一次剂量测定,只需10min左右。 7.1.1.2本方法也可以用来测定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土中结合料的剂量。 7.1.2仪器设备 (1)滴定管(酸式)50mI. ,1支。 (2)滴定台,1个。 (3)滴定管夹,1个。 (4)大肚移液管:l0mI.,10支。 (5)锥形瓶(即三角瓶):200mL , 20个。 (6)烧杯:2000mL(或1 000mL ) ,1只;300mL,10只。 (7)容量瓶:1000mI.,1个。 (8)搪瓷杯:答量大十1200mL,10只。 (9)不锈钢棒(或粗玻璃棒),10根。 (10)量筒:100mI和5mI_,各一只;50mL , 2只。 (11)棕色广口瓶:60mI.,1只(装钙红)。 (12)托盘天平:称量500g、感量.0.5g和称量100g、感量0. 1g,各一台。 (13)秒表1只。 (14)表面皿:¢9cm,10个。

(15)研钵:¢12~13cm,1个。 (16)土样筛:筛孔2.0mm或2. 5mm ,1个。 (17)洗耳球((1两或2两),1个。 (18)精密试纸:pH12~14. (19)聚乙烯桶20L,1个(装蒸馏水);10L,2个(装氯化铵及EDTA二钠标准液);5L,1 个(装氢氧化钠)。 (20)毛刷、去污粉、吸水管、塑料勺、特种铅笔、厘米纸。 (21)洗瓶(塑料)500mL,1只。 7 .1 .3试剂 (1) 0. lmol/m3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二钠)标准液:准确称取EDTA二钠(分析纯)37. 226g,用微热的无二氧化碳蒸馏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至室温后,定容至1000mL 。 (2)10%氯化铵(NH4Cl)溶液:将500g氯化按(分析纯或化学纯)放在l0L的聚乙烯桶内,加蒸馏水4500mI.,充分振荡,使氯化铵完全溶解。也可以分批在1000mL 的烧杯内配制,然后倒入塑料桶内摇匀。 (3)1. 8%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用100g架盘天平称18g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放入洁净干燥的1000rnL烧杯中,加1000mL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待溶液冷至室温后,加入2mI三乙醇胺(分析纯),搅拌均匀后储于塑料桶中。 (4)钙红指示剂:将0. 2g钙试剂羟酸钠(分子式C21H13O7N2SNa,分子量460. 39)与20g预先在105℃烘箱中烘1 h的硫酸钾混合。一起放入研钵中,研成极细粉末,储于棕色广口瓶中,以防吸潮。

2021年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工艺标准 欧阳光明(2021.03.07)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下等级公路水泥石灰稳定土基层和各等级公路的水泥石灰稳定土底基层路拌法施工。市政道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2 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2.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2.0.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2.0.3《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 2.0.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2.0.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 2.0.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审核设计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及其他设计文件。 3.1.2施工方案已编制完成并审核通过,监理已经批复认可。 3.1.3施工放样:根据坐标控制点和水准控制点进行中桩和高程放样。 3.1.4 项目总工程师要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开始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质量、安全二级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人身安全。

3.2 机具准备 3.2.1 主要施工机械:装载机、平地机、洒水车、路拌机、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胶轮压路机、挖掘机。 3.2.2 试验检测设备:土工试验检测设备、水泥试验用仪器设备。 3.2.3 测量仪器:全站仪、水准仪、直尺、钢丝绳。 3.3 材料准备 3.3.1 原材料:水泥、石灰、土、水等由试验员按规定进行检验,确定原材料质量符合相应标准。 3.3.2 主要材料要求 1)土: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土,土中有机物含量小于10%。 2)石灰:石灰等级宜用1~3级新灰。采用袋装磨细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石灰分批进场,对储存较久或经过雨季的消解石灰应经过试验,根据活性氧化物的含量决定是否使用。 3)水泥: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生产日期,复验合格方可使用。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3.3 配合比设计及标准干密度试验:按设计要求和《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的要求分别做配合比设计和施工配合比设计,并确定标准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并在开工前报监理工程师签批。 3.4 作业条件 3.4.1 开工前作业现场应完成三通一平,水泥、石灰存放场地做

石灰土质量控制

谈如何做好石灰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任本杰(沿江高速公路YJ3-05驻地监理组) 摘要:石灰土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并产生病害,若不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往往难以满足规范要求。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针对石灰土施工过程中影响压实与强度的因素以及常见病害产生的机理进行了认真而系统的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提高石灰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公路工程;石灰土;施工;质量控制 1. 引言 石灰土具有造价低廉且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强的板体性等性能,因此在我国公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于路面的垫层、底基层及基层(非高等级公路)中。但石灰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比较复杂,影响其质量因素也较多,若不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那么往往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并产生病害。现结合多条路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如何做好石灰土施工的质量控制,以期与公路界的同行交流。 2. 石灰土压实质量控制 压实度是石灰土质量控制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影响石灰土压实效果的因素较多,主要是标准密度,压实机具,压实工艺,灰土拌和的均匀性,碾前含水量及压实层厚度等。 2.1 确定准确的标准密度 标准击实试验是控制石灰土压实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试验项目,压实度可靠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求最大干密度准确与测点实际干密度相对应。标准密度是用来衡量现场压实度的尺度,通过它衡量出路基的优劣等级,所以我们在做确定标准密度的击实试验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和相关要求去做,确保标准密度有足够的精度,以达到指导和控制工程质量的目的。 此外,平时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填筑土的土质有无大的变化,一旦发现变化,就要及时重做击实试验,做到既要客观、公正,又要保证工程质量。 2.2 重视石灰土试验段施工 在石灰土正式施工前必须先进行试验段施工,这是灰土施工前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通过试验段的修筑,我们能够确定压实机械的选择和最佳组合,碾压的基本原则,灰土均匀性所需的拌和遍数,松铺系数及压实层厚度,碾前含水量偏差最佳含水量所允许的范围等。这些参数的确定为以后石灰土规模化施工提供第一手十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为今后优质高效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2.3 碾前含水量的控制 含水量对石灰土的碾压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指标,对压实效果影响比较显著,所以含水量控制得好与坏,将直接关系到压实的成功与失败。同时对施工单位,从经济角度来说,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不失为一种最好办法。规范要求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

水泥石灰稳定基层

1 路基准备 本工程为养护改善工程,直接在老路上加铺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基层,在施工前需检查路基是否松散、车辙、坑洼,薄弱环节要预先进行挖除加固处理,以保证路基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放样 在老路上恢复中线,并在中、边桩上标出综合稳定土基层的标高,测量人员在施工现场要随时进行观测纠正。 3 确定材料用量 根据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基层的厚度、干密度及石灰、水泥用量,计算单位面积综合稳定土需用的石灰、水泥重量并计算石灰、水泥布放距离。 4 布土 备土完成后,先用推土机将土推平,测定含水量,当含水量较小时须用洒水车洒水、翻拌,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整平,再用16t压路机静压1~2遍,使其表面平整,并达到一定的压实度。 5 石灰土整形 按石灰土基层的施工方法布灰、拌和、整平碾压,具体施工方法略。 6 摆放和摊铺水泥 根据计算的水泥用量和摆放间距,按石灰网格摆放水泥,并用刮板均匀摊开,尽量使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相等。 拌和按照JTJ034-2000的要求,采用路拌法施工,首先要选择良好的拌和设备,如RS425稳定土路拌机,拌和遍数根据试验段确定控制为至少3遍,拌和作业长度控制为半幅120m左右;其次需重视含水量对施工的影响。含水量对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碾压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指标,控制的好坏关系到压实成败。拌和好的混合料在碾压前含水量应高出最佳含水量3%左右。这样不仅保证了碾压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尽量避免了稳定土起皮、“干弹”或“湿弹”现象。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拌和深度和混合料均匀性。拌和深度应犁入路基表面0.5~1cm 左右,以利上下层的粘结。拌和完毕后要求混合料均匀、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并取样试验,整个拌和过程应在1.5h内完要成。 7 整平 水泥拌和第3遍时紧跟着用推土机排压、人工整平和整型。整完后,用振动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以消除不平整处,再用人工进行精平,在整平过程中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

水泥稳定土工程施工方案

5%水泥稳定土基层路拌法施工专项方案 1、材料要求 土采用塑性指数为15-27的粘性土,不用膨胀土,粉碎后土块粒径基本上小于15mm。并对大于5cm粒径的土块人工打碎。石灰采用淮南产的生石灰,各项技术指标能满足规范要求。在施工中作出如下控制: (1)石灰符合Ⅲ级以上标准,石灰在使用前10天充分消解并过筛(10mm筛孔); (2)消石灰存放时间控制在2个月以内; (3)一个作业段内采用土质相同的土(击实标准和灰剂量相同),以便对压实度进行准确控制。 2、准备下承层 (1)石灰土施工前,对路槽进行严格验收,验收内容除包括压实度、弯沉、宽度、标高、横坡度、平整度等项目外,还必须进行碾压检验,即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路槽上,用18-21T压路机连续碾压2遍,碾压过程中,若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则适当洒水继续碾压;如土过湿、发生翻浆、软弹现象,则采用挖开晾晒、换土、外掺剂等措施处理。路基必须达到表面平整、坚实,没有松散和软弱点,边沿顺直,路肩平整、整齐。 (2)按设计要求设置路面施工控制桩。 3、备土、铺土 用于石灰土的土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不含树皮、草根等杂物。备土前要用土培好路肩,路肩应同结构层等厚。 备、铺土方法: 用汽车直接堆方备土:按照每平米的松土用量及每车的运

土量,用石灰粉标出每车的卸土位置(划出方格),直接整齐地 卸土于路槽上。备土时纵向成行,每车的运土量要准确,同一作 业段内土质基本均匀一致。铺土时,先用推土机大致推土,然后 放样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保证厚度一致,表面平整。 4、备灰、铺灰 备灰前,用压路机对铺开的松土碾压1~2遍,保证备灰时不 产生大的车辙,严禁重车在作业段内调头。 备灰前根据10%的灰剂量、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石灰松方干密 度及10%石灰土最大干密度计算出每延米的石灰用量。并根据计算 出的每延米石灰的松方用量,分两条成梯形状均匀地码条备灰,并 用卡尺逐段验收数量,不准用汽车直接大堆备灰。 备灰前在灰条位置标出两条灰线,以确保灰条顺直。 铺灰前在灰土的边沿打出标线,然后将石灰均匀地铺撒在标线 范围内,铺灰用人工撒铺。 5、拌和 采用灰土拌和机拌和,铧犁作为附助设备配合拌和。 (1)土的含水量小,首先用铧犁翻拌一遍,使石灰置于中、下层, 然后洒水补充水份,并用铧犁继续翻拌,使水份分布均匀。考虑 拌和、整平过程中的水份损失,含水量适当大些(根据气候及拌 和整平时间长短确定),如土的含水量过大,用铧犁进行翻拌晾晒。 (2)含水量适中后,用平地机粗平一遍,然后用灰土拌和机拌和第一遍。 拌和时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米挖验一处,检查拌和 是否到底。对于拌和不到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

水泥稳定土

水泥稳定土 1 水泥稳定土定义和特点 1.1 水泥稳定土的定义水泥稳定土是指在粉碎的或原来松散的土中,掺入足够量的水泥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和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范要求的结构材料。水泥稳定土是用水泥做结合料所得混合料的一个广义的名称, 它既包括用水泥稳定各种细粒土。也包括用在水泥稳定土各种中粒土和粗粒土。 (1)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的土类而定,可简称为水泥土、水泥砂或水泥石屑等。(2)用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得到的强度符合要求的混合料,视所用原材料而定,可简称为水泥碎石、水泥沙砾等。 水泥稳定土可适用于各级公路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得用做二级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 1.2 水泥稳定土的优缺点 1.2.1 优点 (1)强度高,稳定性好、抗冲刷性能好。 (2)在缺乏优质粒料的地区,采用水泥稳定土做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比较经济。 1.2.2 缺点 (1)水泥稳定土,特别是水泥土在施工中容易产生收缩裂缝,而采用水泥稳定粒料时,水泥用量超过一定比例,混合料收缩性大也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2)由于水泥性质的原因,水泥的水化和硬结作用进行比较快,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加水拌合到碾压成型的几个主要工序。因此对施工时间要求比较严格。 (3)水泥稳定土施工用谁和养生用水比较多。在干旱地区或缺水路段施工难度大。(4)不适宜在雨季施工,或在雨季施工困难,不耐磨耗,不能用在路面的面层。 2 水泥稳定土施工准备 2.1 原材料准备 2.1.1 水泥 (1)水泥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水泥都可用于稳定土,但应选用初凝时间3h 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在6h 以上)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宜采用标号325 或425 的水泥。(2)水泥剂量水泥剂量是指水泥质量占全部粗细土颗粒(即砾石、沙粒、粉粒、粘粒)干质量的百分率,即水泥剂量=水泥质量/ 干土质量。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用做基层时,水泥剂量不宜超过6%。在只能使用水泥稳定细粒土做基层时或水泥稳定集料的强度要求明显大于规定时,水泥集料不受此限制。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集料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 %。采 用集中场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 1.0 %。水泥的最小集 料应符合下表规定: 2.1.2 土满足要求的细粒土、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碎土石、煤矸石和各种粒状矿渣均适宜用水泥稳定。

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工艺

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工艺 水泥、石灰稳定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性水性和耐冻性,其初期强度较高而且随龄期增长而增长,阶以应用范围很广,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路面工程中水泥、石灰稳定土可用于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在保证路面使用品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水泥、石灰稳定土施工方法有路拌法及中心钻集中厂中砖施工,下面等路拌污施工详略作介绍,路拌污施工分十二个进程。 一、准备下承层:水泥、石灰稳定土的下承层表面整、坚实、具体规定的路拱,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当下承层为土基层,土基不论是路堤还是路堑必须用12—15T压路机械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了3—4遍碾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进表层中发散等应适当洒水,如果土基进湿发生了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干或换土成掺拌石灰水泥进行处理,当下承层为底基层等应进行压实度检验,而对于柔性底基层还应进行弯沉检验。 二、施工放样:在土基层底基层上恢复中线、按照所要拌和的最进行宽度放样,并在两测路肩边缘设置标示桩。 三、备料:一般采用塑性压15—20的粘性土作为拌和用土,土块应尽可能碎,土块最大尺寸不应大于15mm压采

集土前应先将树木、草皮和杂土清除干净,根据设计厚度及料场土的含水量计算土的堆放距离。在堆料前应保持下承层的潮湿。 四、摊铺土及整平:根据试验所得松铺度将土均匀地摊铺在预定上,在摊料过种中,应将土块超尺寸颗粒及其它杂物除,而后根据这一层的设计方量程进行一下土的初次整平,本次整平的主要目的为了控制拌和碾压成型后的主程应符合规范要求避免结构层的超高或超低,土层整平后除洒水外,尽量严禁其它车辆在土层上通行。 五、洒水料:如果已整平的土含水量太小,应在土层上洒水料,洒水应均匀,防止出现局部水分进多现象而且严禁,洒水车在洒水段内停留和调头,防止停车处和调头处含水量太大出现翻浆现象,洒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应保证形后水分处于最佳含水量状态。 六、摊铺石灰:据设计配合比计算揭发石灰用量,再根据摊铺要度、石灰含水量及含杂量等算石灰的摊铺厚度,利用人工配合平地机的方法摊铺石灰,必须作到均匀摊铺,以保证结构层灰剂量均匀,石灰在摊铺之前必须作到充分消解,以防止或型后由于消解不充分而导致的结构层起包现象,从而影响结构层的强度及平整度。 七、放和摊铺水泥:根据设计配合比算出每袋水泥的摆放纵距,纵列排放在要拌和的土的边缘,注意在放水泥等不

路基石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路基石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作者: ————————————————————————————————日期:

5%、6%、8%、10%灰土计算 一、材料费计算 通过击实试验,得出以下数据: 5%灰土最大干密度1.730g/cm3最佳含水量17.1% 6%灰土最大干密度1.718g/cm3 最佳含水量18.1% 8%灰土最大干密度1.686g/cm3 最佳含水量18.6% 10%灰土最大干密度1.678g/cm3 最佳含水量19.4% 5%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每一方5%灰土最大总质量为: M灰土=ρ灰土*v=1730Kg*1m3=1730 Kg 干混合料质量为: M干混合料=M灰土/(1+w最佳)=1730Kg/(1+17.1%)=1477.37Kg 干土质量: M干土=M干混合料/(1+5%)=1477.37 Kg/(1+5%)=1407.02Kg 干灰质量: M干灰质量=M干混合料- M干土=1477.37Kg-1407.02Kg=70.35Kg 通过石灰含水量试验得出:石灰天然含水量为w灰=0.7% 所以石灰的质量为:M干灰质量*(1+0.7%)=70.35*(1+0.7%)=70.84Kg 6%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每一方6%灰土最大总质量为: M灰土=ρ灰土*v=1768Kg*1m3=1768 Kg

干混合料质量为: M干混合料=M灰土/(1+w最佳)=1768Kg/(1+18.1%)=1497.04 Kg 干土质量: M干土=M干混合料/(1+6%)=1497.04Kg/(1+6%)=1412.30 Kg 干灰质量: M干灰质量=M干混合料- M干土=1497.04 Kg-1412.30Kg=84.74 Kg 通过石灰含水量试验得出:石灰天然含水量为w灰=0.7% 所以石灰的质量为:M干灰质量*(1+0.7%)=84.74*(1+0.7%)=85.33 Kg 8%灰土石灰用量计算: 每一方8%灰土最大总质量为: M灰土=ρ灰土*v=1686Kg*1m3=1686Kg 干混合料质量为: M干混合料=M灰土/(1+w最佳)=1686Kg/(1+18.6%)=1421.59 Kg 干土质量: M干土=M干混合料/(1+6%)=1421.59Kg/(1+8%)=1316.28Kg 干灰质量: M干灰质量=M干混合料-M干土=1421.59Kg-1316.28Kg=105.31Kg 通过石灰含水量试验得出:石灰天然含水量为w灰=0.7% 所以石灰的质量为:M干灰质量*(1+0.7%)=105.31*(1+0.7%)=106.0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