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是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下垫面特征等。,究研表明,一定区域内,某天的降水主要取决于天气情况,其次是地形,最后是森林。据有关研究显示,各个因素对降水的影响的权重分别是:天气形势占46.3%、地形占48.1%、森林占5.6% [1]。森林对水文效应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降水来说,森林影响降水量、截流、径流等,但是从近几年的研究来看,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看法:

(1)有的学者认为森林能增加降水量。森林具有庞大的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森林的蒸腾作用使林区的空气湿度增加,为大气的降水提供了条件;森林的发射率大于无林区,能吸收更多的能量,用于潜热增加蒸发或者蒸腾作用;森林植被能通过树高和树冠,增加下垫面的粗糙度,增加大气湍流,一定程度的抬升气流,使水汽向上输送,降低了凝结高度,增加了水汽的饱和度,有利于促进降水;森林为积雪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森林呈带状或者片状分布时,森林的积雪往往会比无林区的积雪厚。

(2)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不明显。影响降水量的主

要因素是大气环境,森林不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大气环境所决定的区域降水量;森林的蒸腾虽能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但与无林区相比增加数量有限。森林增加山地的有效高度,能使降水有所增加,但森林是透风体,森林对气流的抬升作用远不如地形明显,故增加降水是有限的。森林可抑制林区日间的地面温度的升高,削弱对流,从而可能使其上空的大气降水量减少。森林截流降水主要供雨后蒸发,是降水的损失过程,应从降水总量中扣除,从而减少了降水。

我认为:森林对较大区域的垂直降水没有明显影响,能增加水平降水。

对地形雨来说,森林若处于始降雨高度和终降雨高度时,森林的存在会增加森林所处小区域的降雨量,由于森林冠体高大,高则十几米至几十米,阻挡可抬升气流达数百米,能改变气流原来顺坡上爬的趋势,使有林地测得的雨量比无林地大,其作用与地形影响降水量相似,一般来说,地形影

响降水水平为:地形每升高100 m,雨量增加40.80 mm,依此计算25 m高的森林每年可增加地形降水10mm,加之森林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所以增加值会大于10mm,但是,在大面积区域来讲,森林阻挡了这个地方的气流,增加了降雨量,那么相应地就会有小区域面积降水量减少,所以,森林对较大区域的降水量并无明显影响。对对流雨来说,森林强

大的蒸发散对对流雨具有很大影响),雨后的森林蒸发面往往是裸地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它的蒸发速率不小于水面蒸发,由于森林的强大蒸发能力,使得空气湿度增加,加之树冠会增加下垫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大气湍流,抬升气流,使得降水次数变得频繁,降水量增加。森林能够影响垂直降水,但不是影响垂直降水的主导因子,在某些地区具有增雨功能,在其它地区表现出减雨作用,森林依其强大的蒸发散和高大茂密的冠体,在地形雨:对流雨和拦截水平降水中能发挥其增雨功能,在气团含水量较低,运动范围较广,水汽很难实现内循环的地区森林表现出减雨功能。

森林增加水平降水量主要是通过捕捉雾滴实现的,森林的蒸腾作用会使得相应区域的水汽量增加,夜晚,气温降低,水蒸气逐渐液化,森林给水汽提供了附着条件,这样使得森林增加了水平降水量。

总的来说,森林并不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所以森林对降水的效果并不明显。

但是相关研究表明,对中国来说,以4000年森林与降水量的影响为证据,森林的变化与全国降水量密切相关,近4000a来全国年均降水量由918mm,下降为20世纪70-80年代的612mm,再提高到21世纪初年的628mm。全国森林厚度约由9.38mm,减少到20世纪70年代的1.03mm,再恢复到21世纪初的1.58mm。由于森林相对农田、草原、城市等

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更强大的蒸散作用,加之中国东南季风的

特殊气候动力条件,致使中国的森林对降水有重要影响。森林厚度每变化1mm,则影响降水变化37mm。中国20世纪70-90年代出现的罗布泊干涸、青海湖水位降至历史顶点、黄河断流、土地沙漠化扩大等气候干旱现象不是偶然的,从大尺度上说,是我国近4000a来森林资源破坏达到极点而导致气候干

旱化也达到极点的必然结果。历史上森林破坏时空上的不均匀性可能导致了气候变化的阶段性和突变,280-1230年,受人口南迁和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中国南方亚热带和热带森林

受到大规模破坏,致使在此期间中国气候表现为持续干旱化。可见我国南方森林影响全国尤其是北方气候变化的作用值

得重视。在未来,只要中国森林的厚度增加了,全国年均降水量就会增加起来。

重庆市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重庆多雾,被称为“雾都”。重庆多山,容易发生地形雨,夏季重庆温度较高,容易发生对流雨。

森林在夏季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重庆市的迟滞降水量,在其他季节对重庆市的垂直降水量基本无明显影响。由于重庆年平均有雾天数较多,所以,森林能在较大程度上增

加重庆市的水平降水量。

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身边的动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2、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3、能够自编“花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学习新课 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 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 (3) 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4)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 (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夜对人的影响 (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 (3)看图: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变化。 (5)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调查。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第6章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6.1评价等级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建设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排放方式和废水排放量划分评价等级,见表6.1-1。 表6.1-1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 本项目废水经收集后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山东清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处理达标后排入蒲洼沟,属于间接排放,确定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三级B。

6.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6.2.1 地表水环境现状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山东嘉誉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8月8日至8月10日对项目区域地表水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断面具体见表6.2-1和图6.2-1。。 本次评价引用8个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分布情况见表6.2-1和图6.2-1。 表6.2-1 地表水监测断面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为:BOD?、pH、二甲苯、全盐量、六价铬、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总氮、总磷、挥发酚、氟化物、氨氮、氯化物、氰化物、汞、溶解氧、甲苯、甲醇、甲醛、石油类、砷、硝酸盐、硫化物、硫酸盐、苯、苯乙烯、苯酚、铅、铜、锌、镉、镍、高锰酸盐指数等,同时测量断面的水温、流量、流速、河深、河宽等水文参数,其中水温每间隔6h观测一次,统计计算日平均水温。 (3)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单位 监测时间:2019年8月8日~2018年8月10日 监测频率:共监测3天,每天采样1次 监测单位:山东嘉誉测试科技有限公司 (4)监测分析方法

采用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推荐的方法。监测分析方法见表6.2-2。 表6.2-2 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

水环境影响解读

地表水环境: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两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 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一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地面水体的大小规模: 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大河:≥150m3/s; 中河:15~150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 当平均水深≥10m时:大湖(库):≥25km2;中湖(库):2.5~25km2;小湖(库):<2.5km2。当平均水深<10m时:大湖(库):≥50km2;中湖(库):5~50km2;小湖(库):<5km2。 不同评价等级,各类水域调查时期: 一级二级三级 河流、河口、湖泊、水库一般情况,为一个水文年的丰 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 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 期和枯水期 条件许可,可调查一个水文年的 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一般情 况,可只调查枯水期限和平水期; 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 期 一般情况,可只在 枯水期限调查 海湾 一般情况,应调查评价工作期 限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 一般情况,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 的大潮期和小潮期 一般情况,应调查 评价工作期间的 大潮期和小潮期 当调查区域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 若时间允许,三级评价也应调查丰水期。 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应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原则 应尽量向有关的水文测量和水质监测等部门收集现有资料,当上述资料不足时,应进行一定的水文调查与水质调查同步的水文测量。 一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枯水期进行,必要时,其它时期(丰水期.平水期.冰封期等)可进行补充调查。 与水质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只在一个时期内进行(此时的水质资料应尽量采用水团追踪调查法取得)。它与水质调查的次数不要求完全相同,在能准确求得所需水文要素及环境水力学参数(主要指水体混合输移参数及水质模式参数)的前提下,尽量精简水文测量的次数和天数。 河流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 根据评价等级、河流的规模决定,其中主要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划分,河流平直及弯曲情况(如平直段长度式弯曲段的弯曲半径等)横断面、纵断面(坡度)水位、水深、河宽、流量、流速及其分布、水温、糙率及泥沙含量等,丰水期有无分流漫滩,枯水期有无浅滩、沙洲和断流,北方河流还应了解结冰、封冰、解冻等现象。 - 1 -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植物生长在一定时间内呈现慢快慢的节奏,这种快慢节奏与季节和昼夜变化有关,植物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从定义中可见,植物生长的周期的可分为昼夜周期性和季节周期性. (一)昼夜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昼夜交替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昼夜周期性.随昼夜交替,光照,温度、水分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速率.植物生长速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干物质积累量为指标,二是以株高或体积为指标.如果以干物质积累量为指标,白天的生长速率大于夜间,如果以株高、鲜重、或体积为指标,生长速率随昼夜交替呈现三种变化, (1)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白天光照充足,温度适合,生长速率大于夜间. (2)白天光照过强,温度较高时,蒸腾过于强烈,失水多,体内出现水分亏缺,生长受到抑制,这时白天生长速率小于夜间. (3)当白天与夜间温度相近时,白天和夜间的生长速率相近. 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不仅受昼夜交替的影响,而且受植物内生机制—生物钟的影响的调节. (二)季节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由于地球公转,引起日照长度和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而日照长度和气温又影响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的生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例,春季气温升高,光照逐渐增强,植物开始生长,夏季旺盛生长,由于较高日照较长较强,秋季,日照逐渐缩短,气温降低,生长受抑,进入休眠状态,冬季生长完全停止,处于休眠状态.这种变化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三)生物钟 生物钟是指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活动随昼夜交替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内在控制机制.生物钟是生物的内生计时系统.生物钟的计时周期是近似24小时.因此也称为近似昼夜节奏.植物的生长,运动,细胞分裂,某些酶活性都受生物钟的调节,受生物钟调节的最典型例子是菜豆叶片的就眠运动. 菜豆叶片在白天呈水平状态,夜间下垂,称为就眠,如菜豆连续光照,或连续黑暗,并使温度处于恒定,菜豆叶片仍然在白天时平展,夜间时下垂,这种运动的周期不是24h,而在22-28h,说明菜豆叶片的就眠运动受体内的一种内生机制控制,这就是生物钟.生物钟的重要特点是可以调拨的,调拨生物钟的因子主要是光照,因此,生物钟的周期总是近似24h.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富源县中安街道王家屯小学:潘媛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五课《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地分析和判断。 3.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4.知道动植物、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昼夜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难点: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1、谈话:昼夜交替,日复一日。一天中不同时间,我们都在做不同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谈谈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学生自由发言) 2、到了深夜,我们就会感到疲劳,想睡觉,早晨没有闹钟,我们也会按时醒来,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都有类似的规律,现在请同学们想

想是怎样的规律呢?(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4、谈话: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昼夜的变化对它们有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出示课题《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新授 (一)、了解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1、播放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课件。 2、谈话:这些植物在白天和黑夜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二)、交流:身边植物受到昼夜影响的变化 1、谈话:我们周围有许多植物,它们也会随昼夜发生这样的变化吗?课前大家已经进行观察并做了记录,把你们的发现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植物的花、叶子的变化思考。 2、谈话: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3、教师讲述:每种植物的习性和生命活动都受着这种规律的支配,这种规律有的按24小时变化着,和时钟的变化周期一样,这就是植物体内的生物钟。 (三)、了解林奈的花钟 1、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2、谈话: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编制一个花钟呢?(出示p12页图) 3、倾听并引导学生补充。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0.058H+0.0065B)(gHI)1/2 式中:C(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Q p—废水排放量,m3/s; C 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 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x—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y—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B—河流宽度,m; u—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M y—横向混合系数,m2/s;

五年级科学上册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1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5. 昼夜对动植物的 影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 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 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展

昼夜交替对动植物所产生的影响

植物生长在一定时间内呈现慢快慢的节奏,这种快慢节奏与季节和昼夜变化有关,植物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从定义中可见,植物生长的周期的可分为昼夜周期性和季节周期性。 (一)昼夜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昼夜交替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昼夜周期性。随昼夜交替,光照,温度、水分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速率。植物生长速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干物质积累量为指标,二是以株高或体积为指标。如果以干物质积累量为指标,白天的生长速率大于夜间,如果以株高、鲜重、或体积为指标,生长速率随昼夜交替呈现三种变化, (1)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白天光照充足,温度适合,生长速率大于夜间。 (2)白天光照过强,温度较高时,蒸腾过于强烈,失水多,体内出现水分亏缺,生长受到抑制,这时白天生长速率小于夜间。 (3)当白天与夜间温度相近时,白天和夜间的生长速率相近。 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不仅受昼夜交替的影响,而且受植物内生机制—生物钟的影响的调节。 (二)季节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性。由于地球公转,引起日照长度和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而日照长度和气温又影响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的生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例,春季气温升高,光照逐渐增强,植物开始生长,夏季旺盛生长,由于较高日照较长较强,秋季,日照逐渐缩短,气温降低,生长受抑,进入休眠状态,冬季生长完全停止,处于休眠状态。这种变化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三)生物钟 生物钟是指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活动随昼夜交替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内在控制机制。生物钟是生物的内生计时系统。生物钟的计时周期是近似24小时。因此也称为近似昼夜节奏。植物的生长,运动,细胞分裂,某些酶活性都受生物钟的调节,受生物钟调节的最典型例子是菜豆叶片的就眠运动。 菜豆叶片在白天呈水平状态,夜间下垂,称为就眠,如菜豆连续光照,或连续黑暗,并使温度处于恒定,菜豆叶片仍然在白天时平展,夜间时下垂,这种运动的周期不是24h,而在22-28h,说明菜豆叶片的就眠运动受体内的一种内生机制控制,这就是生物钟。生物钟的重要特点是可以调拨的,调拨生物钟的因子主要是光照,因此,生物钟的周期总是近似24h。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植物生长在一定时间内呈现慢快慢的节奏,这种快慢节奏与季节和昼夜变化有关,植物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从定义中可见,植物生长的周期的可分为昼夜周期性和季节周期性. (一)昼夜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昼夜交替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昼夜周期性.随昼夜交替,光照,温度、水分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速率.植物生长速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以干物质积累量为指标,二是以株高或体积为指标.如果以干物质积累量为指标,白天的生长速率大于夜间,如果以株高、鲜重、或体积为指标,生长速率随昼夜交替呈现三种变化, (1)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白天光照充足,温度适合,生长速率大于夜间. (2)白天光照过强,温度较高时,蒸腾过于强烈,失水多,体内出现水分亏缺,生长受到抑制,这时白天生长速率小于夜间. (3)当白天与夜间温度相近时,白天和夜间的生长速率相近. 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不仅受昼夜交替的影响,而且受植物内生机制—生物钟的影响的调节. (二)季节周期性 植物生长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有规律变化,就是植物生长的季节周期

性.由于地球公转,引起日照长度和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而日照长度和气温又影响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的生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例,春季气温升高,光照逐渐增强,植物开始生长,夏季旺盛生长,由于较高日照较长较强,秋季,日照逐渐缩短,气温降低,生长受抑,进入休眠状态,冬季生长完全停止,处于休眠状态.这种变化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三)生物钟 生物钟是指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理活动随昼夜交替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内在控制机制.生物钟是生物的内生计时系统.生物钟的计时周期是近似24小时.因此也称为近似昼夜节奏.植物的生长,运动,细胞分裂,某些酶活性都受生物钟的调节,受生物钟调节的最典型例子是菜豆叶片的就眠运动. 菜豆叶片在白天呈水平状态,夜间下垂,称为就眠,如菜豆连续光照,或连续黑暗,并使温度处于恒定,菜豆叶片仍然在白天时平展,夜间时下垂,这种运动的周期不是24h,而在22-28h,说明菜豆叶片的就眠运动受体内的一种内生机制控制,这就是生物钟.生物钟的重要特点是可以调拨的,调拨生物钟的因子主要是光照,因此,生物钟的周期总是近似24h.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概述: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内容有《太阳和影子》(阳光下的物体有影子;影子会变化;影子的变化有规律);《太阳钟》(展示古代的日晷;设计制作日晷;拓展——手掌日晷);《看月亮》(心中的月亮——前概念;当天的月亮——指导观察;连续的月亮——总结规律);《昼夜交替》(观察现象;模拟实验——讨论地球自转引起的变化;古代人的认识过程);《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花钟;人体生物钟;昼行动物、夜行动物)这5课组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的次级课题是(下图):

教材地位: 本版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的内容在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在《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科学课是:必须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与解释(解释与建立模型)→交流与质疑→拓展与应用。本单元探究活动就是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的,并将学生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及人类的影响,充分显示出本套教材特别强调和重视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意识,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而 要教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必须先明确本单元主要概念间关系(如图所示):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旨在通过一些列的活动揭示昼夜现象对动物的影响,说明植物、动物和人的生命活动具有一个“自己上发条”和“自己调节”的昼夜生物钟。

本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一些资料的观察和分析来认识;第二部分: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了解昼间活动的动物和夜间活动的动物;第三部分:选择典型的夜间活动动物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动物适应昼还是夜的活动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比如动物的身体构造、天敌活动的时间,食物来源等。《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就是(下图): 教法与学法: 通过学生观察课文中提供的插图以及结合白板资源库中一些植物在不同时间的生长变化,使他们发现:每种植物的习性和生命活动都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的按24 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性变化一样。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教学主要采用调查访问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确定调查方式,讨论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借此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了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与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学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习目标: 1.学会调查动植物的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并能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2、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3、知道动植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4、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5、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 学习重难点: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课前准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习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板书课题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多媒体出示)郁金香、合欢树、牵牛花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郁金香,对比白天的郁金香与傍晚的郁金香有什么不同? 在你们周围也有像这样的植物吗?学生交流汇报。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多媒体出示)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见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3、多媒体出示书上13页的动物图片: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白昼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4、学生交流汇报。夜间活动:蛾、刺猬、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蝴蝶、蜜蜂。 5.思考:蝙蝠和蜜蜂会相遇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6、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在白天活动,哪些动物是在夜间活动? 7、学生讨论并交流。 8、多媒体展示 四、作业: 1、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通过调查,请你根据身边的一些常开花的植物编制一个花种。、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 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输移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1. 物理过程 物理过程作用主要指的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混合稀释和自然沉淀过程。其中混合稀释作用主要由下面三部分作用所致: (1)紊动扩散由水流的紊动特性引起水中污染物自高浓度向低浓度区转移。 (2)移流由于水流的推动使污染物的迁移随流输移。 (3)离散由于水流方向横断面上流速分布的不均匀而引起分散。 2. 化学过程 包括氧化还原作用、化学沉淀作用、混凝沉淀作用及吸附作用。 3. 生物过程 生物自净的基本过程是水中微生物在溶解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自身物质,另一部分氧化分解为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 废水进入河流水体后,不是立即就能在整个河流断面上与河流水体完全混合。虽然在垂向方向上一般都能很快地混合,但往往需要经过很长一段纵向距离才能达到横向完全混合。这段距离通常称为横向完全混合距离(x1)。纵向距离(x)小于x1的区域称为横向混合区,大于x1的区域称为断面完全混合区。如图6-1所示。 图6-1 污染物在河流中的混合示意 在河流中,影响污染物输移的最主要的物理过程是对流和横向、纵向扩散混合。 对流是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随水流的运动,在横向、纵向、垂向均可发生,主要为纵向对流。 横向扩散是指由于水流中的紊动作用,在流动的横向方向上,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混合。 纵向扩散是指由于主流在横、垂方向上的流速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在流动方向上的溶解态或颗粒态物质的分散混合。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 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水,一般是含有各种污染物的淡水,其密度比海水小,入海后一面与海水混合而稀释,一面在海面向四周扩展,如图6-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x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 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 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 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 5700~ 12300m/d ,主要污染物有 pH、Cu、Pb、Zn、 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 185m3/s (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 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 Cu、Pb、 Zn、As、 Cd。 环境质量现状

. 由表 4- 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 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 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 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 计算采用 (2) 式。 M= (0.058H+0.0065B)(gHI) y 1/2 式中: C(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Q p—废水排放量, m3/s ; C p-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C 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x—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y—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B—河流宽度, m; u—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M y—横向混合系数, m2/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