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牵引机在治疗颈椎病时的应用与产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机在治疗颈椎病时的应用与产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机在治疗颈椎病时的应用与产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机在治疗颈椎病时的应用与产品的使用说明,注意事项

一.颈椎牵引机产生的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交通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自行车被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动车,汽车,公交所代替,以前满大街,商店的购物被现在的网购占去了大半壁江山,越来越多的办公室一族会整天的围在电脑旁,伙拼,抢购商品,经常会听到有人喊脖子疼,其实这就是颈椎在向我们发出信号,要注意颈椎的保护,也是颈椎病早期的症状。

现在很多疾病都是由于颈椎病而引发的更主要的后果:

1、中风:中风病人有90%以上都有颈椎病,很多人中风后仍不清楚这一原因。

2、失眠、神经衰弱:经临床观察在这类病症的人中,有70%的人由颈椎病引发。

3、突然发作的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压迫所致,突然晕倒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

4、记忆力严重下降:为椎动脉受颈椎压迫引起,严重会续发脑梗甚至脑出血。

5、颈部僵硬不能转动:颈椎病因椎体退变,韧带钙化会导致颈部活动受限。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椎前缘骨质压迫食管后壁或刺激周围软组织反应引起。

7、上肢疼痛无力:由椎间压迫神经根引起,可同时影响躯体两侧,发展较快。

8、高位截瘫:颈椎骨质增生,骨刺压迫颈部神经根和脊髓,导致发病瘫痪。

9、耳聋耳鸣:刺激或压迫颈椎旁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引起,往往伴随视物模糊等。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而牵引是非手术治疗中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有效的牵引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取、解除椎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黏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患者到医院做牵引疗程当然很好,但来往医院的不方便,致使每日的牵引疗程难以坚持下来,导致容易复发、且费用大,造成患者庞大的压力及负担。翔宇公司生产的颈椎牵引器,在保证物理治疗的前提下,采用了已获得多项专利的拉力秤,提供给患者多重的安全警示与防护,且收纳方便、携带轻松、可随时使用,无需产生额外成本,是真正便捷、经济、实用的牵引产品,不仅适合了家庭的需要,更满足了商务人士的要求,使得在办公区域或出差在外都能持续进行牵引复健。

二. 牵引机的作用:

1.透过牵引作用,可减少脊髓对神经根的压迫与摩擦。

2.持续有效的牵引可增大颈椎/腰椎间的间隙。

3.可缓解并降低颈椎/腰椎间盘内向四周的压力,解除肌肉挛缩、减少酸痛。

4.将横突孔间的椎动脉拉伸直,改善颈椎/腰椎动脉间血氧供应。

5.正确的护颈器牵引,可使颈椎/腰椎纵径拉长、伸展脊髓、改善神经根刺激等症状。

三. 牵引机的型号,参数和技术优势:

YZ-2B型颈椎牵引机

技术参数:

颈椎牵引力:0~200N

颈椎牵引行程:0~600mm

技术优势:

蜗轮蜗杆型手动座骑式颈椎牵引机

采用机械传动实行牵引的新型颈椎牵引机;

在牵引时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手法按摩。

牵引力采用管形测力计显示拉力;

牵引时间由医患自定;

操作简便、造价低廉,适合家庭、私立诊所、乡镇医院使用。YZ-2C型颈椎牵引机(正骨牵引豪华型)

技术参数:

电源电压:交流220V±22V、频率50Hz±1Hz

额定输入功率:60VA

颈椎牵引力:0~350N

颈椎牵引行程:0~600mm

产品优势:

采用机械杠杆平衡原理,靠增减砝码和调整力矩的长短调节牵引力的大小来实现颈椎牵引的器械。

牵引力采用重锤质量显示拉力;

牵引时间由医患自定;

本产品对重症疑难颈椎病实施“牵引下正骨法”(动态)的专门设备,可升降,实现牵引力动态平衡;

本产品可满足传统的颈椎牵引疗法(静态)的要求;

独特的结构设计,方便医院在运用“牵引下正骨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更加轻巧安全,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YZ-2C型颈椎牵引机(正骨牵引豪华型)

技术参数:

颈椎牵引力:0~350N

颈椎牵引行程:0~600mm

技术优势:

采用机械杠杆平衡原理,靠增减砝码和调整力矩的长短调节牵引力的大小来实现颈椎牵引的器械。

牵引力采用重锤质量显示拉力;

牵引时间由医患自定;

本产品对重症疑难颈椎病实施“牵引下正骨法”(动态)的专门设备,可升降,实现牵引力动态平衡;

本产品可满足传统的颈椎牵引疗法(静态)的要求;

独特的结构设计,方便医院在运用“牵引下正骨手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更加轻巧安全,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YZ-3型颈椎牵引机

技术参数:

电源电压:交流220V±22V、频率50Hz±1Hz

额定输入功率:30V A

颈椎牵引力:0~200N

颈椎牵引行程:0~600mm

技术优势:

微动开关控制电动颈椎牵引机;

通过微动开关可设定牵引力、牵引行程、牵引时间及牵引复位功能;

患者与医务人员均可控制牵引力大小,操作方便;

牵引力采用管形测力计显示拉力;

采用蜗轮蜗杆减速电机为动力源,点动开关,操作方便;

可通过微动开关实现持续牵引、间隙牵引、反复牵引及牵引力补偿功能;

颈椎牵引曲度可以调节。

技术参数:

电源电压:交流220V±22V 50Hz±1Hz

额定输入功率:30V A

颈椎牵引力:0~300N

颈椎牵引行程:0~600mm

牵引时间:0~99min可调

间歇牵引时间:0~9min可调

持续牵引时间:0~9min可调

技术优势:

牵引力、牵引行程及牵引时间均由微电脑控制;

数码显示,牵引力自动补偿;

自动实现持续牵引、间隙牵引、反复牵引等多种牵引模式。

简单的牵引数据输入法;

牵引力过大自动保护;

多种安全设计(最大牵引力300N,患者控制应急开关,医务人员操作急退键);

颈椎牵引角度可调节。

YZ-4型颈椎牵引机

(豪华电脑+中频+按摩)

技术参数:

颈椎牵引

电源电压:AC220V±22V50H Z±1H Z

额定输入功率:75V A

颈椎牵引力:0~300N连续可调

颈椎牵引行程:0~600mm

牵引总时间:0~99min连续可调

持续牵引时间:0~9min连续可调

间歇牵引时间:0~9min连续可调

中频电疗

中频频率范围:2kHz~6kHz

中频调制频率范围:0~150Hz

中频调制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尖波、指数波、锯齿波、等幅波调制方式:连续、断续、间歇、变频、疏密和交替调制

中频调制幅度:25%、50%、75%、100%,允差±5%

中频治疗处方为19个

中频输出电流为0-100mA,分0-99级可调

中频输出电流稳定度±5%。

电极板温度范围:38℃~55℃,分6档可调

颈、背部按摩

连续工作时间:≤30min

按摩转速:32转/min~45转/min

技术优势:

1、豪华钣金造型,美观且耐用;

2、电脑控制颈椎牵引,具有持续牵引、间歇牵引、反复牵引等8种不同牵引模式;

3、牵引力自动补偿功能;

4、具备牵引力过大自动保护功能;

5、具备通过手动按钮调整牵引力大小的功能,且可做牵引前的自动预拉紧功能;

6、配备颈部固定装置,可在牵引过程中对颈椎实行稳定保护作用;

7、配备中频电疗,在牵引过程中进行中频电流刺激按摩及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牵引效果;

8、配备颈部机械按摩功能,可在牵引过程中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且可根据患者的高低调整按摩装置的高度;

9、配备腰部按摩装置及红外热疗功能,增加坐位治疗时的舒适性。

四.颈椎牵引的使用范围:

1.经发现有颈椎病需要进行牵引的患者。

2.工作姿势长时间保持固定的人群。

3.肌肉僵硬,颈肩经常酸痛的人群。

4.需要防范颈椎萎缩而引起疾病的中老年人群。

五.牵引器机的禁忌症:

颈部周围红肿有炎症者、骨结核、骨肿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或传染病,颈部皮肤破损、颈部动脉硬化、颈椎骨折或骨折片移入椎管致脊髓卡压者等,都不适用于颈椎牵引法治疗。

六.产品的注意事项:

1、使用本产品之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所述要求进行操作。

2、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产品。

3、牵引时,患者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应徐徐去掉牵引,重新调整头部前倾或后仰拉置,亦可减轻牵引力,再进行牵引,上述症状即可消失。

4、牵引时弓字架必须保持水平,严禁钢丝绳在滑轮外做牵引,否则牵引时钢丝绳可能折断。

5、使用前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牵引重量,循序渐进。

6、脊髓型颈椎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7、使用牵引方法治疗颈椎病时,请遵医嘱。

8、牵引力大小遵循:“由轻到重”按需所取这一牵引基本原则。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 ~5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推拿对治疗颈椎病的利弊有哪些 推拿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推拿痛苦小,简便易行,疗效有时立竿见影,深受病人的欢迎。推拿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①疏筋通络,缓解疼痛和麻木。 ②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和小关节滑脱,解除神经压迫。

颈椎牵引适应症

颈椎牵引适应症 ⑴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适用因椎节不稳造成脊神经根刺激症状者;因髓核突出或脱出引起脊神经根受压者;根性症状波动较大者。 ⑵脊髓型颈椎病:适用于由于椎节不稳或因髓核突出等造成脊髓前方沟动脉受压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此类型的患者在牵引时易发生意外,因此要求有经验的医生负责实施牵引,并密切观察锥体束征的变化,一旦病情恶化则应立即终止牵引。 ⑶椎动脉型颈椎病:对钩椎关节不稳,或伴有骨质增生所致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疗效较佳。 ⑷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休息等一般疗法就可获效,颈椎牵引可酌情用于症状持续不消的患者。

禁忌证 ①年迈体弱、全身状态不佳者 此类病人在牵引时易于发生意外,宜慎用。尤其颈椎严重退行性改变,骨桥形成的患者。对年龄超过50岁,病程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使用牵引疗法可能会加重病情,故不宜使用。 ②颈椎骨质有破坏者 为防止发生意外,此类病例应于牵引前常规拍摄颈椎正、侧位线片,以排除结核、肿瘤等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③颈椎骨折脱位者 颈椎牵引易引起颈椎骨折脱位或加重因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瘫痪,禁用。 ④拟施行手术者 此类病例多伴有明显的致压物,不仅在牵引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且大重量牵引后易引起颈椎椎旁肌群及韧带的松弛,以致在手术后造成内固定物或植入骨块的滑脱。 ⑤枕颈或寰枢椎不稳者 ⑦其他 凡牵引后有可能加重症状者,如落枕、颈部扭伤、心血管疾病、椎管严重狭窄及精神不正常者慎用,以防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颈椎牵引禁忌证

腰椎牵引禁忌症 ①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双下肢疼痛、麻木,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及鞍区麻木者。(如下胸腰段脊髓受压、马尾神经综合征等)②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峡部不连或伴有滑脱者。 的患者,不宜用牵引治疗,因牵引可使这些疾病蔓延扩散; 控制的高血压病) ⑤经确诊后可以进行牵引治疗,但牵引后即感症状加重,疼痛剧烈的患者;

颈椎牵引操作规程

颈椎牵引操作规程 1、操作程序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的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的范围。通常以患者体重的7%为牵引首次力量,适应后逐渐增加。常用的牵引力量范围在3-12kg。 5、治疗时间:大多数为10-30min。 6、频度和疗程:频度为1次/d或3-5次/周,疗程为3-6周。 7、其它的理疗:若在牵引治疗前或治疗中应用浅表热等物理因子,则应在牵引处方中予以注明。 (2)治疗操作 1、治疗前 1.1明确牵引首次重量。 1.2根据处方选择患者舒适、放松体位,如坐位、仰卧位等。 1.3根据处方确定患者颈部屈曲角度。 1.4牵引带加衬,使患者更为舒适,且使牵引力量作用于患者后枕部而非下颌部。 1.5将牵引带挂于牵引弓上。 2、治疗中 2.1设定控制参数:包括牵引力量、牵引时间、牵引方式、间歇牵引时的牵引、间歇时间及其比例。 2.2治疗调整:每次牵引后,可根据患者牵引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变,相应调整牵引体位、角度、力量和时间。 3、治疗后 3.1牵引绳完全放松、所有参数回零后关机;卸下牵引带。 3.2询问患者牵引效果及可能的不适,记录本次牵引参数,以作为下次治疗的依据, 2、注意事项: (一)患者须知 1、牵引前应取下耳机、助听器、眼镜等影响治疗的物品。 2、牵引中应尽可能使颈部及全身放松。

3、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 (二)工作人员须知 1、熟悉牵引装置的性能。 2、治疗时对患者状况作密切观察,预防不良反应。如有假牙的患者可将纱布卷放于上、下后牙之间;使用改良牵引带减少颞颌关节疼痛;合并腰椎病变者,牵引力量宜小,以避免产生腰椎疼痛。 3、对肌肉疼痛导致痉挛者,宜采用小剂量持续牵引,避免采用间歇牵引方式。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

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0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它可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尤为常见,其临床表现以颈项活动障碍、颈项部酸痛伴上肢放射痛、麻木为主。可因颈部屈曲后伸或患侧旋转时加重,尤其是夜卧不宁,难以调适枕头高低、软硬,上肢沉重,握力减弱,持物有时堕落,日久可伴肌肉萎缩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好发年龄为40~60岁,近年由于电脑的普及等原因,有年轻化趋势,因此此病治疗非常重要。我科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600例门诊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0例门诊患者,男200例,女400例,年龄最大74岁,最小18岁,病程2个月~5年。 1.2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颈项部疼痛或伴肩部肩胛周围疼痛,疼痛向一侧上肢放射或麻木。麻木和疼痛的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压颈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示颈椎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或部分椎体轻度滑

脱,椎间隙狭窄或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CT可见颈椎间盘轻度突出(C5神经根受损放射痛表现为沿颈肩至上臂外侧,C6神经根受损为沿肩顶上臂外侧前臂背侧至拇指和食指侧,C7神经根受损为沿上臂后外侧前臂背侧至中指,C8神经根受损为沿上臂内侧前臂尺侧至环指及小指。感觉区障碍:C5神经根为上臂外侧三角肌区,C6为拇指食指,C7为食指中指,C8为小指环指,肌无力和萎缩:C5为三角肌,C6为肱二头肌,G7为肱三头肌,C8为手部小肌肉)。 1.3病例排除主要标准伴有严重眩晕、耳鸣、恶心、呕吐,严重颈椎间盘突出,颈椎有骨质破坏;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严重外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腔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1.4推拿手法治疗方式(1)患者取坐位,用掌揉法放松颈项部、背部肌肉。(2)患者取坐位,前额下垫枕俯于床旁,用拇指按揉法沿颈部斜方肌上段、颈椎两旁由上向下弹拨颈部深层肌束及粘连带。(3)患者取俯卧位,前胸垫枕,使颈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用肘部或掌部从后发际由上往下推揉脊柱两旁足太阳膀胱经,并点压风池、风府、部分华佗夹脊穴颈上胸段腧穴、肩井、肩中俞、天宗穴、曲池、合谷、耳后穴约30秒/次。(4)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头部后方,用掌根或小鱼际夹住患者耳后枕部两侧,使患者颈稍前屈,进行牵引拔伸手法,同时配合颈部缓慢左右旋转,反复数次。 (5)患者坐于中立位,在颈部牵引的情况下,助手前胸垫于患者前额,双手置于患者耳部固定患者头部,术者双手拇指重叠,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 脉型颈椎病的观察 作者:王润妹,黎志翔,梁洁霞 【关键词】旋转复位手法;牵引;椎动脉型颈椎病 [摘要]目的:对比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的疗效。方法:单纯牵引治疗组(21例)使用坐位颌枕套牵引椅行持续牵引;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21例)针对寰、枢椎偏歪情况施行旋转复位手法后牵引,治疗6周及1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在6周后单纯牵引组总显效率为28.57%,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组总显效率为5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关键词]旋转复位手法;牵引;椎动脉型颈椎病 The Effect of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Plus Traction and Traction Alone in 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plus traction with traction alone in

vertebral an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Methods The traction group in 21 cases used the jawloccipital belt tractiion chair.The manipulation and traction group,jawlcccipital belt traction chair after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in 21 cases.Effects after six weeks and twelve weeks.Results 28.57% cases of the traction group showed good result,and 57.14% cases of the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plus traction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rtween the two groups(P<0.05).52.38% cases of the traction groups,80.95% cases of the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plus traction group showed good result at 12th week(P<0.05).Conclusion 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 plus traction are more effective are more efective than traction alone.Key words:Rotatory reduction manipulation;Traction;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pathy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颈椎病的推拿手法治疗 发表时间:2012-07-18T16:34:30.6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戴景州1 宋彩娟2 [导读]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戴景州1 宋彩娟2(1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40;2桦南林业局职工医院154400)【中图分类号】R68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77-02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本病好发人群在30~60岁之间。 1 病因病机 1.1 外伤和劳损各种急、慢性外伤和劳损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会产生临床症状。 1.2 退变一般30岁后颈椎间盘开始退变,且多从软骨板开始,其逐渐骨化,通透性逐渐降低,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至纤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因此,会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关节面易磨损而发生增生;同时钩椎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稳定性下降,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临床症状。 此外,颈项部受寒冷刺激,可使肌肉、血管痉挛收缩,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加剧刺激压迫,而产生颈椎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肝肾不足,气血渐亏,经筋失养;或因颈部外伤,瘀血阻滞;或因外感风寒湿邪,邪入经络,经气受阻而发病。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 2.1.1 神经根型:病变在第五颈椎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和枕部感觉障碍等;在第五颈椎以下者可现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和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 2.1.2 脊髓型: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 2.1.3 椎动脉型: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2.1.4 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皮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患者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2.1.5 混合型:指出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者。 2.2 体征 2.2.1 神经根型: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叩顶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有时可见患肢肱二头肌腱或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 2.2.2 脊髓型:肢体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和膝、跟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和踝阵挛;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减弱;霍夫曼征和巴彬斯基征阳性。 2.2.3 椎动脉型:病变节段横突处压痛;颈性眩晕,即颈椎旋转到某一方向时即出现眩晕,改变位置后症状即缓解或消失。 2.2.4 交感神经型:枕部可出现压痛,可伴眼裂大小、瞳孔大小、血压、心率等的变化。 2.2.5 混合型:可显示两型或两型以上体征。 3 手法治疗 3.1 治则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3.2 手法按揉法、扌衮法、拿捏法、拔伸法、提拿及拿揉法、指拔法、牵抖法、拍打法等。 3.3 取穴风池、风府、大椎、缺盆、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 3.4 操作方法按揉上述常用穴位各30s,扌衮患者颈肩、上背和上肢部,扌衮法操作快结束时,应在扌衮动中配合颈项部各方向被动运动数次。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颈项部拔伸法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各2min。颈项部拔伸时,可用掌托或肘托拔伸法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和左、右旋转动作,提拿患者两侧肩井并拿揉患肢,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拍打肩背部和上肢部。 3.5 随症加减神经根型,加用斜扳颈椎法;椎动脉型,加用按揉法于两侧玉枕、太阳、百会、印堂各2min;脊髓型,加用扌衮法和点压法在腰骶部及患肢操作,有尿潴留和大小便失禁者用一指禅推法于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各2min,摩腹3min;交感型,加用摩胸法,推膻中、内关,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各2min。 3.6 治疗方解通过按揉、扌衮法操作、被动运动和拿捏相关穴位,可达舒筋通络、活血祛瘀和解痉止痛的作用;颈部拔伸配合提拿及拿揉、指拨,共奏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和理筋整复之功;拍打法可消除手法引起的局部不适反应;行斜扳颈椎法,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改善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按揉玉枕、太阳、百会、印堂等穴意在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扌衮法和点压腰骶部及患肢,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一指禅推关元、气海、三阴交、廉泉、肾俞和摩腹,意在活血通络、补气利尿;用摩胸法和推膻中、内关以宽胸理气,指揉阳白、印堂、鱼腰、太阳和眼眶四周可镇静安神。 4 按语 4.1 本病可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3~5kg,每日1~2次,每次20~30min。 4.2 推拿治疗尤其做被动运动时,动作应缓慢,切忌暴力、蛮力和动作过大,以免发生意外。 4.3 低头位工作不宜太久,避免头顶、手持重物,注意肩颈部保暖,不宜睡高枕。

推拿手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推拿手法治疗眩晕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3-07T13:44:55.9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8期作者:常东亮 [导读] 眩晕型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因损伤或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河北石家庄 050061 摘要: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是临床头晕的常见病症之一,其常易“脑动脉硬化,”“植物神经紊乱症”等疾病相混淆,因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鄙人近5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几十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总结近几年来用此法推拿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症患者9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关键词:推拿;颈椎病;眩晕症 眩晕型颈椎病是指颈椎及其周围的软组织(肌肉、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因损伤或受到不良刺激而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候群。多由于生活或工作中的不良姿势日积月累导致颈椎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造成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特别是颈背部软组织损害性改变所产生的异常应力导致颈椎力学平衡结构破坏,进而引起颈椎阶段性失稳,尤其是中、上段颈椎失稳,使颈交感神经及椎交感丛突然或持久受到刺激而发生椎动脉痉挛变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量及内听动脉收缩,最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症状。支配心脏交感神经丛时常受刺激,反射性地导致了心率增快,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 1临床资料 本组95例,男:35例,女:60例;年龄在22——55岁,病史1天-3年。钩椎关节增生的72例,颈椎前后缘增生的2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X光片和ct及脑彩超检查。 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 ①具有颈椎蜕变的一般临床表现:颈部疼痛、僵硬、颈椎活动受限、颈肌痉挛或压痛; ②具有颈性眩症典型的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视听障碍,甚至猝倒,旋转试验阳性; ③颈颅多普勒(TCD) 显示一侧或两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紊乱; ④排除脑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所致眩晕; ⑤CT或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钩椎关节增生、颈椎节段不稳、寰枢关节紊乱、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影像学显示。 3推拿手法 颈椎病的治疗是以疏通经络、祛风散寒、益气升阳为主治,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为上头。 (1)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放松,颈下垫枕,头呈轻度屈曲,采用指揉法充分放松颈项部及肩胛部软组织,然后换另一侧放松,一般放松时间为15-20分钟,在头面部用开天门、拿五经、推乔功、按肩井、点风池,再进一步在肩背部做揉、拨、理筋等手法。 (2)复位点穴:①压颌反牵复位法:放松完成后患者取俯卧位,胸前垫一薄枕,使颈椎呈轻度屈曲位,将头先偏向不晕的一侧,术者一手固定患者枕颌部,另一手用掌推法沿颈根部向肩峰部缓慢推移,当至肩峰部时突然发力,即可感到颈椎的下颈段小关节复位感,并可听到咔哒的复位声。患者在将头转向对侧同上法施术。该手法主要解决下颈段小关节紊乱。②定位旋转牵引复位法: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托患者头部,另一手沿着患者颈椎棘突两侧检查患者的颈椎,如果发现偏歪的棘突并有明显的痛感则给予定点复位。③醒神开窍法:患者平卧位颈下垫薄枕,医者采用指点法,点揉晴明、攒竹、丝竹空、率谷、百会、四神聪等穴,并开四关(双合谷、太冲),合并耳鸣的点耳门、听宫、听会等,以达醒神开窍,聪耳明目的功效。 (3)扶正培根舒筋通络: ①扶正培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交叉置于头后,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从前胸顶住患者后背,双手绕过患者肩周,向后扩患者胸部,并向上提双肩,此时能听到患者上胸段小关节的复位声。在上提过程中嘱患者仰头、吸气。此手法是纠正因颈椎失稳而引起的上胸段小关节紊乱,达到扶正培根,根固干稳的目的。 ②舒筋通络法:患者取坐位,术者采用泻法快速点拨患者的双侧足太阳经的天柱、玉枕、络却、通天等穴,对合并偏头痛的点拨丝竹空、太阳、率谷并用指透针泻进行丝竹空透率谷1-2分钟,用拿法拿双侧肩井,轻拍后背结束手法。操作上述手法时应注意稳、透、准三个要点 ③整套手法大约30分钟,术毕患者即感头轻眼亮,轻松舒畅。病史短者一般1——3次即可,病史长者以10天为一个疗程,一般为1——3个疗程即可达到临床冶愈的疗效,同时指导所有患者配合颈部的功能锻炼。 4治疗结果 (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优:原有病症头晕、头痛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良:头晕、头痛等明显减轻,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但劳累后病情则易加重。好转:原有病症头晕、头痛等减轻,颈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1个月-半年。根据患者治疗后的感觉、体征及随访结果综合评定:优:65例,良1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优良率87.37%。 高俊领运用手法治疗颈型眩晕56例,观察到治愈37例,占66%;显效14例占25%;有效5例,占9%;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谭洛等按摩配合点穴治疗颈型眩晕65例经1个~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25例,显效1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38%,。随访半年无复发。王振全等通过综合手法治疗分组对比显示治疗后,治疗组55例病人显效54例(98.18%),有效1例,显效率98.18%;对照组55例病人中显效42例(76.36%),有效13例(23.64%),无效0例,显效率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一般的这种颈椎病最多了,也是早期的颈椎病。我自己就是这类的。下面我就主要说说这种颈椎病的治疗的方法。 这种颈椎病原因一是长期低头,一个姿势不动造成的颈椎的劳损,二是风寒,特别是寒冷。寒邪具有“气血凝滞、筋络收引”的特点。肌肉功能因局部血管收缩,使得筋骨肌肉关节等缺少营养。中医称其病症为痹症。 由于这2个原因,造成了筋伤、筋病、变短、错位、失去弹性等,中医认为, “筋束骨”, 即筋有约束固定骨头的作用。(这时如果及时的治疗,就不会造成骨病)。 这类颈椎病人,好多拍片问题不大,骨头没有问题,但是就是颈椎难受、别扭、脖子活动受限制、僵硬、筋涨、疼痛、脖子转动有咔咔的声音。这些主要还是筋的问题。好的,找到原因了,治疗的方法就有了。 1,拉筋(具体的方法,见附页),把筋拉开、拉长。筋是有弹性的,类似橡皮筋。所以,今天拉长了,明天又收缩了,要天天拉,早晚2次最好了。 2,热敷,这类的颈椎病好多是无菌性炎症,用抗菌消炎药是无效的,做热敷保暖驱寒或者用热水冲脖子洗热水澡也是很好的方法。这样可以活血化淤,消除炎症的。 3,闫氏神拳。这个拳法我试验过了,确实效果很好的。而且只有一个动作,很好学的。它是以脊柱为轴的转动,可以活动腰部、背部、肩部,如果不是头晕的,打拳时,可以慢慢的转动脖子,也就活动了颈部。二,在转动的同时,也是内脏在自我按摩,对内脏很好的。我打拳1个月了,觉得眼睛的眼屎分泌的特别多了,眼睛属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一、牵引的概念 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目的。 二、牵引的目的 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牵拉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 3、治疗关节炎症等。 4、娇正畸形。 三、颈椎牵引疗法的适应症 用于各种颈椎病患,颈椎牵引的主要目的是拉伸紧张或痉挛的骨骼肌,并起着制动的作用,通过增加椎间隙和扩大椎间孔的作用,使颈椎的长度变长,牵引疗法用于某些压迫性疾患和颈椎疾患的治疗,如颈部肌肉疼痛导致的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椎间关节囊炎、颈椎失稳症和环枢椎半脱位等。 四、禁忌症 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骨髓炎或椎间盘炎、颈段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破碎、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五、颈椎牵引疗法主要目的和作用 1、限制颈椎活动,减少负重,使病变组织水肿,充血减轻和消退。 2、牵引使头部肌肉松驰,解除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有利于膨出椎间盘得到恢复。 3、在牵引下,椎间孔增大,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以减轻,也有利于神经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松解。 4、牵引使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有利于小关节功能恢复,也能使颈椎恢复

正常排列。 六、牵引 (一)、牵引的优点和分类 1、牵引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卧床牵引、坐位牵引和携带式牵引。 一般我们常采用仰卧位牵引,与其它几种牵引方法相比,其优点体现在:(1)、使脊椎后部结构间隙分离更大。 (2)、放松作用更明显。 (3)、可降低肌肉的紧张度。 (4)、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 (5)、可减少为克服头部重量所需要的牵引力。 (6)、可减少颈椎前部的解剖曲度。 2、根据时间卧床牵引又可以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断牵引两种: (1)、持续牵引:持续24h或更长时间,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固定,让患者保持安静,降低牵引重量; (2)、间断牵引:持续稳定的短时间(通常为半小时)和较大重量的牵引。如:颈椎疾患者。 (二)、颈椎牵引的重量 因为牵引的治疗作用主要制动,拉开椎体间使凸出的椎间盘退回去实际上做不到,所以牵引重量太大,枕颌部疼痛,牵引就无法坚持,故不用太大重量,卧床牵引2--5kg即够,坐位牵引因为要对抗头颅重量,则大概6--7.5kg重量,这具体要根据病情、体质﹑耐力予以酌情调整。 (三)、颈椎牵引的方法和步骤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的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的范围。通常

美式整脊手法与坐位牵引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美式整脊手法与坐位牵引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美式整脊手法与坐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应用美式整脊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坐位牵引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式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American Chiropractic and sitting t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Methods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6,100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n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erican chiropractic technique,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sitting tract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92.0%)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56.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adverse reactions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4.0%)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4.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American 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 is better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and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American chiropractic;Sitting traction;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Quality of life;Impact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文案工作,长时间的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颈椎病包括很多类型,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动脉型和其他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占总数的70%左右[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的神经根受到外部压力等物理刺激后,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进而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主要临床表现为手麻,颈、肩部疼痛等。现代医学上常通过牵引、理疗、推拿等方法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本文选取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美式整脊手法与坐位牵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一、牵引得概念 用力学中作用与反作用得原理,通过重力得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与脱位处软组织得紧张与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目得。 二、牵引得目得 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得关节或错位得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得位置。 2、牵拉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得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 3、治疗关节炎症等。 4、娇正畸形。 三、颈椎牵引疗法得适应症 用于各种颈椎病患,颈椎牵引得主要目得就是拉伸紧张或痉挛得骨骼肌,并起着制动得作用,通过增加椎间隙与扩大椎间孔得作用,使颈椎得长度变长,牵引疗法用于某些压迫性疾患与颈椎疾患得治疗,如颈部肌肉疼痛导致得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椎间关节囊炎、颈椎失稳症与环枢椎半脱位等、 四、禁忌症 颈椎及邻近组织得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骨髓炎或椎间盘炎、颈段风湿性关节炎、严重得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得椎间盘破碎、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得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未控制得高血压、严重得心血管疾病。 五、颈椎牵引疗法主要目得与作用 1、限制颈椎活动,减少负重,使病变组织水肿,充血减轻与消退。 2、牵引使头部肌肉松驰,解除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有利于膨出椎间盘得到恢复。 3、在牵引下,椎间孔增大 ,使神经根所受刺激与压迫得以减轻,也有利于神经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得松解、 4、牵引使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有利于小关节功能恢复,也能使颈椎恢复正常排列。

六、牵引 (一)、牵引得优点与分类 1、牵引得方式大致有三种:卧床牵引、坐位牵引与携带式牵引。 一般我们常采用仰卧位牵引,与其它几种牵引方法相比,其优点体现在: (1)、使脊椎后部结构间隙分离更大、 (2)、放松作用更明显。 (3)、可降低肌肉得紧张度。 (4)、可增加颈椎得稳定性、 (5)、可减少为克服头部重量所需要得牵引力。 (6)、可减少颈椎前部得解剖曲度。 2、根据时间卧床牵引又可以分为持续牵引与间断牵引两种: (1)、持续牵引:持续24h或更长时间,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得固定,让患者保持安静,降低牵引重量; (2)、间断牵引:持续稳定得短时间(通常为半小时)与较大重量得牵引。如:颈椎疾患者。 (二)、颈椎牵引得重量 因为牵引得治疗作用主要制动,拉开椎体间使凸出得椎间盘退回去实际上做不到,所以牵引重量太大,枕颌部疼痛,牵引就无法坚持,故不用太大重量,卧床牵引2--5kg即够,坐位牵引因为要对抗头颅重量,则大概6--7。5kg重量,这具体要根据病情、体质﹑耐力予以酌情调整、 (三)、颈椎牵引得方法与步骤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得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得范围应就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得范围。通常以患者体重得7%为牵引首次力量,适应后逐渐增加。常用得牵引力量范围在6~15kg。

治疗颈椎病按这个穴位最有效

治疗颈椎病按这个穴位最有效 颈椎病对于很多人来说十分熟悉,出现颈椎病不仅会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也会容易出现颈椎疼痛,影响睡眠等,而治疗颈椎病有很多种方法,可以通过穴位疗法进行治疗,穴位疗法治疗颈椎病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点穴来控制颈椎病的发展以及改善,可以按摩颈椎穴位,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疼痛,还可以使颈椎病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配合颈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 ★颈椎按摩 颈椎按摩即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的

特定部位,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达到预防颈椎病或促使患者颈椎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在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颈椎按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摩手法 ★推法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着力,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

★作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 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拿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称为拿法。力量应由轻而重,连续而有节奏,缓和而连贯,接触点在指腹而不应在指尖,腕部放松。

★作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精神疲劳的作用,在颈椎按摩中应用较多。 ★捏法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肌肤,称捏法,用力要求均匀而有节律。 ★作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

颈椎牵引疗法

目录 jǐng zhuī qiān yǐn liáo fǎ cervical traction 颈椎牵引疗法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的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的范围。通常以患者体重的7%为牵引首次力量,适应后逐渐增加。常用的牵引力量范围在6~15kg。 (5)治疗时间:大多数为10~30min。 (6)频度和疗程:频度为1次/d或3~5次/周,疗程为3~6周。 (7)其它的理疗:若在牵引治疗前或治疗中应用浅表热等物理因子,则应在牵引处方中予以注明。 2.治疗操作 (1)治疗前: ①明确牵引首次重量。 ②根据处方选择患者舒适、放松体位,如坐位、仰卧位等。 ③根据处方确定患者颈部屈曲角度。 ④牵引带加衬,使患者更为舒适,且使牵引力量作用于患者后枕部而非下颌部。 ⑤将牵引带挂于牵引弓上。 (2)治疗中:

①设定控制参数:包括牵引力量、牵引时间、牵引方式、间歇牵引时的牵引、间歇时间及其比例。 ②治疗调整:每次牵引后,可根据患者牵引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变,相应调整牵引体位、角度、力量和时间。 (3)治疗后: ①牵引绳完全放松、所有参数回零后关机;卸下牵引带。 ②询问患者牵引效果及可能的不适,记录本次牵引参数,以作为下次治疗的依据。 1.患者须知 (1)牵引前应取下耳机、助听器、眼镜等影响治疗的物品。 (2)牵引中应尽可能使颈部及全身放松。 (3)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 2.工作人员须知 (1)熟悉牵引装置的性能。 (2)治疗时对患者状况作密切观察,预防不良反应。如有假牙的患者可将纱布卷放于上、下后牙之间;使用改良牵引带减少颞颌关节疼痛;合并腰椎病变者,牵引力量宜小,以避免产生腰椎疼痛。 (3)对肌肉疼痛导致痉挛者,宜采用小剂量持续牵引,避免采用间歇牵引方式。 ?浅谈颈椎牵引的护理问题摘要:6 结语牵引疗法是治疗颈 椎病的常用方法,除脊髓外,常作为首选疗法。在牵引过程中, 即使严格 ?颈椎牵引的技巧摘要:。颈椎牵引适用于神经根型、颈型和交 感型、颈椎病,对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失稳、颈椎小关节错缝和 颈椎滑 ?推拿疗法配合牵引治疗根型颈椎病摘要:【关键词】颈椎 病神经根型推拿疗法颈椎牵引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 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颈椎病的食疗 由于退变和劳损,颈椎骨质疏松、增生,韧带肥厚,颈动脉硬化,管腔狭窄,发展到一定程度,可成为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颈疼痛,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有的病人还有头晕、眼花、耳鸣。个别严重的四肢瘫痪,行走困难。中医对其早有认识,一般分为风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痰湿阻络型、肝肾不足型和气血亏虚型。 颈椎病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贴膏药、锻炼操、药枕、牵引、推拿、理疗、服药及手术等。此外,还可配合食疗。食疗变药疗“苦口”为“可口”,具有“药极简易,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的特点,可起到“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的效果。 颈椎病食疗除遵循一般饮食原则,如搭配合理、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饥饱有度、清洁卫生外,还要辨证进食。如风寒湿痹阻者可食葛根、狗肝莱、干姜、樱桃外用颈肩松按摩膏药;气滞血癌者可食用蛇肉、黄膳,适量饮酒;痰湿阻络者可食柄子、梨、扁豆、赤豆、茁米;肝肾不足者可食黑豆、香菇、黑芝麻、枸杞子、狗肉、羊肉、鹿肉、鱼虾、韭菜、此症状外用膏药效果最好;气血亏虚者可食红枣、黑枣、葡萄、桂圆肉、桑椹、阿胶等。下面是常用颈椎病食疗方。 1、葛根五加粥

原料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克,刺五加15克。制法原料洗净,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与余料同放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可加冰糖适量。功用祛风除湿止痛。适应征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颈项强痛。 2、清炖乌蛇 原料乌蛇l条,葱、姜、黄酒、清水适量。制法将乌蛇去皮、内脏,洗净,切成长5厘米段块,人沙锅,加葱、姜、黄酒、清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炖至熟透,再加盐即成。分次服食。功用祛风通络。适应征颈椎病肢体疼痛麻木者。 3、山丹桃仁粥 原料山植30克,丹参15克,桃仁(去皮)6克,粳米50克。制法原料洗净,丹参先煎,去渣取汁,再放山楂、桃仁及粳米,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应征气滞血瘀型颈椎病。 4、穹归蚕蛹粥 原料川穹10克,当归、蚕蛹各15克,粳米50克。制法原料洗净,加水适量,先煎川穹、当归,去渣取汁,再加蚕蛹、粳米,武火熬成粥。功用养血活血。适应汪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体质虚弱者。 5、薏米赤豆汤

颈椎牵引的方法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操作程序: 1通常采用枕颌布带牵引法。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3次,每次1/2~1小时;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日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疗程:小重量牵引30次为一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牵引1~2疗程或更长。两疗程之间休息7~10天。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若能配合其它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疗效 2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3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二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正确选择牵引方式,重量,角度及时间。 2.应向患者解释牵引的目的和意义,交待注意事项。 3.治疗前应检查牵引器,绳索及固定带是否牢固完好。 4.牵引结束时,应缓慢的写下牵引重量,取下固定物,休息15-30min在离去。 5.治疗中注意患者的反应,若有肩部不适,手麻加重,应调节牵引的重量或牵引的位置,若出现头晕恶心等应该立即停止牵引,检查原因并处理调整。 6.牵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 7.体位:常用体位为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可使C4~C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且颈部肌肉不用支持头部重量,得以舒适,角度亦易调节。坐位牵引位置不易稳定、角度变化亦小,但却有牵引无磨擦力的优点。 8.牵引方式:可分为持续性牵引和间歇性牵引。持续性牵引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则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牵引力的减小。年岁大、病情重者多选后者。 9.牵引的力量:牵引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的。一般坐位2~3kg,卧位10kg左右。 10.颈椎的角度:颈椎屈曲位时的牵引可以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颈后软组织伸展,适用于颈椎病椎间隙狭窄和椎间孔变形的患者。屈曲15度是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的最大角度,故前屈以不超过15度为宜。后伸位牵引适用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患者,目的在于恢复生理曲度正常。中立位牵引可用于各种类型,但针对性较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