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二醇单丁醚111-76-2

乙二醇单丁醚111-76-2

乙二醇单丁醚111-76-2
乙二醇单丁醚111-76-2

醚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1.掌握脂肪醚的碱性,醚键的断裂反应,环氧乙烷的开环加成规律。 2.芳醚的芳环上的反应,Wittig重排及Claison重排反应 3.了解醚的α-H氧化反应及冠醚的应用。 教学重点:脂肪族醚的化学性质。 教学安排:I >I16;50min 14— 从醚的结构可以看到饱和的脂肪醚和芳醚都是很稳定的物质。在一般情况下,醚对氧化剂、还原剂都不发生作用,而且在碱性介质中醚表现得尤为稳定。醚常作为有机反应的溶剂。在常温下醚不与金属钠作用,因而可以用金属钠来干燥液体醚。由于醚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具有一定的碱性,所以醚可以与强酸发生化学反应。 芳醚的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烯基醚则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对酸很不稳定。苄基醚和烯丙基芳基醚,由于结构的特殊性而有重排反应,环氧乙烷则因环张力而极易发生开环反应。 一、醚的碱性 醚的氧原子可以接受强酸提供的质子生成盐正离子,并溶于强酸中,盐是不稳定的强酸弱碱盐,将其置于冰水中便可分解释放出醚。低级醚与浓硫酸混合热较大。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除去烃中含有的少量醚杂质。 醚作为Lewis碱与BF3,AlCl3等Lewis酸作用形成络合物。这就使BF3、AlCl3等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使用变得更为方便。 三氟化硼的乙醚混合物比较稳定,有固定的沸点(124℃),可以进行蒸馏操作。 四氢呋喃中的氧原子是突出的,因此受烷基的屏障较小,故有很强的给电子络合能力,它与 格氏试剂如苯基氯化镁(PhMgCl)的络合使格氏试剂稳定性增强。(看H 12) 从醚的烃基结构可以推知醚的碱性或给电子的络合能力次序为: 二、醚键断裂反应 脂肪族醚与氢卤酸(HI)生成的盐在酸中可以稳定存在,但在受热时,则发生醚键断

乙二醇丁醚

乙二醇丁醚 乙二醇丁醚又称二醇醚EB; 丁基溶纤剂; 丁氧基乙醇; 乙二醇一丁醚; 乙二醇丁醚; 2-正丁氧基乙醇; 乙二醇单丁醚。由环氧乙烷正丁醇加成而得。将正丁醇在20℃下加入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中,在搅拌下通入环氧乙烷。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自动上升,待温度下降后,放置三天。用氢氧化钾甲醇溶液中和至pH=8,即得粗品。向粗品中加少许对氨基酚后进行分馏,分集166-170℃馏分,即得成品。工业生产可采用在高温高压(反应温度180-250℃,压力为2.1-4.6MPa)下非催化反应的方法,反应6h。也可采用碱催化剂在近于常压和较低的温度下进行。 技术指标 项目指标 外观无色易燃液体 气味具有中等程度醚味 熔点-70-173℃ 闪点61.1℃ 沸点(101kPa) ℃171℃ 凝固点℃-40℃ 相对密度0.9015(20/4℃) 蒸气压(20℃)0.101kPa 溶解性溶于20倍的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及矿物油。与石油烃具有高的稀释比。 自燃点472℃ 折射率 1.4198 用途 主要用作硝酸纤维素;喷漆;快干漆;清漆;搪瓷和脱漆剂的溶剂。还可作纤维润湿剂;农药分散剂;树脂增塑剂;有机合成中间体。测定铁和钼的试剂。改进乳化性能和将矿物油溶解在皂液中的辅助溶剂。 健康危害效应 吸入可能致命。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高浓度可能造成头痛、恶心等。极高浓度可能造成死亡。动物试验中,可能损害生殖系统。

其他 危险品标志: Xn:Harmful;风险术语:R20/21/22:;R36/38:;安全术语:S36/37:;S46:;上游原料:苯酚、丁醇、环氧乙烷、甲醇、硫酸铜、氢氧化钾、烧碱、一氯化苯、乙醇、正丁醇下游产品:苯丙外墙涂料、苯丙内墙涂料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化学 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化学品英文名称:resorcinol diglycidyl ether 英文名称2:m-bis(2,3-epoxypropoxy)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1698CAS No.: 101-90-6 分子式: C 12H 14O 4分子量:222.2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人接触后,局部发生严重灼伤,少数病例有过敏的反应,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可见下降,并有典型的单核细胞出现。对眼有严重刺激。本品蒸气压低,空气污染可能性不大。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致严重灼伤,具致敏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发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101-90-6

聚乙二醇

特点:聚乙二醇酯分子特性(下面虽然是聚乙二醇的特点,但是它的酯仍然适用,因为聚乙二醇的酯酯溶性更强,容易被组织吸收。 (1)聚乙二醇是经环氧乙烷聚合而成的,由重复的氧乙烯基组成。不仅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也能溶于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苯、乙腈和乙醇等有机溶剂,具有线性(相对分子量5000~30000)或支化(相对分子量力40000~60000)的链状结构,线性PEG分子式为H-(O-CH2-CH2)n-OH。普通的聚乙二醇两端各有一个羟基,若一端以甲基封闭则得到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线性mPEG的分子式为CH3-(O-CH2-CH2)n-OH,在多肽和蛋白质的聚乙二醇化修饰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mPEG的衍生物。 (二)聚乙二醇的生理特性 聚乙二醇是中性、无毒且具有独特理化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也是经FDA 批准的极少数能作为体内注射药用的合成聚合物之一。聚乙二醇即PEG具有高度的亲水性,在水溶液中有较大的水动力学体积,并且没有免疫原性。当藕联到药物分子或药物表面时,可以将其优良性质赋予修饰后的药物分子,改变它们在水溶液中的生物分配行为和溶解性,在其修饰的药物周围产生空间屏障,减少药物的酶解,避免在肾脏的代谢中很快消除,并使药物能被免疫系统的细胞识别。聚乙二醇类修饰剂的药物动力学性质因它们的相对分子量和注射给药方式而异,分子量越大,半衰期越长。经过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氧化作用,PEG分解成小分子的PEG,经胆汁排泄。 聚乙烯醇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无臭、无毒,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絮状、片状或粉末状固体。分子式为(C2H4O)n,部分醇解PVA分子式为-(C2H4O)n-(C4H6O2)m-。絮状PVA的假比重为(0.21 ~0.30)g/cm3,片状PVA的假比重为(0.47±0.06)g/cm3。 聚乙烯醇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及良好的绝缘性、成膜性。具有多元醇的典型化学性质,能进行酯化、醚化及缩醛化等反应。

乙二醇丁醚理化性质表

国标编号61592 CAS 号111-76-2 中文名称乙二醇丁醚 英文名称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分子式C 6H 14 O 2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略有气味 分子量118.17 蒸汽压40.00/140℃ 熔点-74.8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我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0.90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11(毒害品)主要用途有作溶剂和测定铁、钼的试剂 毒性危害属低毒类,LD 50 :2500mg/kg(大鼠经口);1200mg/kg(小鼠经口)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可燃建规火险分级:丙闪点(℃):71 自燃温度244℃爆炸下限(V%0:1.1 爆炸上限(V%0:10.6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接触空气 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若遇 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应急及毒性消除措 施一、泄漏应急措施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来回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高浓度蒸气接触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年产4600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工艺设计

年产 4600 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工艺设计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化学化工学院
指导老师: 时间:2012 年
05 月
-1-



设计任务说明 ............................................................................................................................. - 3 第一章 绪言 ............................................................................................................................. - 3 1.1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现状 ....................................................................................... - 3 1.1.1 用途及性质 ....................................................................................................... - 3 1.1.2 生产方法及其特点 ........................................................................................... - 4 1.2 产品质量标准................................................................................................................ - 5 1.3 国内主要生产厂商 ........................................................................................................ - 6 1.4 生产方法的选择............................................................................................................ - 6 1.4.1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 - 6 1.4.2 二步法合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 - 7 第二章 工艺过程分析 ............................................................................................................... - 7 2.1 反应原理........................................................................................................................ - 7 2.2 工艺流程示意图............................................................................................................ - 8 1.原料、辅助原料规格 ............................................................................................... - 8 2.预计原料及辅助原料的消耗定额 ........................................................................... - 9 3.公用工程规格........................................................................................................... - 9 4.预计公用工程消耗定额 ........................................................................................... - 9 第三章 物料衡算 ..................................................................................................................... - 10 3.1 生产任务...................................................................................................................... - 10 3.2 计算依据...................................................................................................................... - 10 3.3 物料衡算...................................................................................................................... - 10 3.4 物料衡算平衡表.......................................................................................................... - 12 第四章 热量衡算 ..................................................................................................................... - 14 第五章 主要设备工艺计算...................................................................................................... - 15 5.1 缩合反应釜.................................................................................................................. - 15 5.2 环化反应釜.................................................................................................................. - 15 第六章 主要设备 ..................................................................................................................... - 16 第七章 设备布置图 ................................................................................................................. - 17 第八章 结论 ............................................................................................................................. - 17 -
-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简介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又称为聚乙氧基化脂肪醇,具有的良好的去污力、润湿、乳化、抗硬水性、较低的刺激性和生物降解功能,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发展最快、用量最大的品种。这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是用脂肪醇与环氧 乙烷通过加成反应而制得的,用以下通式表示:R-O-(CH 2CH 2 O) n -H。 结构 R一般为饱和的或不饱和的C 12~18 的烃基,可以是直链烃基,也可以是带支链的烃基。n是环氧乙烷的加成数,也就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氧乙烯基的数目。n越大,分子亲水基上的氧越多,与水就能形成更多的氢键,水溶性就越好。n=1~5时,产物能溶于油而不溶于水,常做为制备硫酸酯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原料。n=6~8时,能溶于水,常用作纺织品的洗涤剂和油脂乳化剂。 n=10~20时,在工业上用作乳化剂和匀染剂。 当碳链R为C 7~9 ,n=5时,生成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工业上称作渗透剂 JFC(Penetrating agent JFC)。当碳链R为C 12~18 ,n=15~20时,生成的脂肪醇 聚氧乙烯醚在工业上称作平平加O(Peregal O)。当碳链R为C 12 时,生成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则俗称AEO。 制备合成 用氢氧化钠做催化剂,长链脂肪醇在无水和无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与环氧乙烷发生开环聚合反应,就生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特性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分子中乙氧基数目可在合成的过程中人为调整,故可制得一系列不同性能和用途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最重要的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醚键不易被酸、碱破坏,所以稳定性较高,水溶性较好,耐电解质,易于生物降解,泡沫小。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无色液体或蜡状物,其碳链长度、环氧乙烷加成数及分布都对产品的物化性能和应用性能有很大影响。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浊点、相对密度、黏度等随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其表面活性如去污能力、起泡性、润湿和分散力则是开始随环氧乙烷加成数的增大而增大,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环氧乙烷加成数,其表面活性又开始下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好,对硬水不敏感,低温洗涤性能好,但随着水温的升高,其溶解度会逐渐降低。在pH为3~11的范围内,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水解稳定。然而,它们也会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产生一些氧化产物,比如乙醛和氢过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比那些尚未发生类似情况的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毒性更大。 应用

【免费下载】乙二醇单丁醚msds

、管路敷设技术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电气课件中调试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

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Section 1 - Chemical Product Section 2 - COMPOSITION, 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 Section 3 - HAZARDS IDENTIFICATION

成膜助剂种类

目前,建筑涂料在涂料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建筑及装饰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涂料行业对VOC (沸点低于250℃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控制进一步严格。作为装饰材料之一的水性乳胶涂料已成为建筑内墙装饰的主体材料,同时建筑外墙装饰应用率也达35%。而在乳胶漆中使用的许多乳胶聚合物在常温下无法形成薄膜,在低温下绝大多数乳胶聚合物都不会形成薄膜。涂料中聚合物成膜温度必须在最低成膜温度以上才能固化成膜。而最低成膜温度往往高于室温导致不能成膜。为使乳胶漆形成完整的涂抹,所以必须添加能起聚结作用的成膜助剂。 成膜助剂通常是溶解性很强且挥发性非常缓慢的溶剂。成膜助剂又称凝聚剂、聚结剂,它能使聚合物粒子溶胀、受压变形,从而降低乳液及乳胶漆的最低成膜温度。成膜助剂常常为高沸点的溶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涂膜形成后慢慢挥发。如醇酯(十二碳醇酯)类、乙二醇醚类和乙二醇酯类。它们能够软化乳胶聚合物颗粒,使这些颗粒聚结融合再一起,更好地形成薄膜。成膜助剂除降低乳胶漆最低成膜温度(MFFT)外,还可以改善乳胶漆的耐气候性、可擦洗性、涂层的展色性等漆膜性能。十二碳醇酯是一种极好的乳胶漆成膜助剂,它可以有效地用于聚乙酸乙烯均聚物、共聚物和三聚物中,以及纯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聚丁苯乙烯和乙烯基乙酸乙烯等乳胶中。 第一章成膜助剂的助成膜机理 与溶剂型涂料不同,乳胶漆的成膜机理一般分为以下过程: 第一,充填过程。乳胶漆施工后,随着水分逐渐挥发,原先以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稳定作用而保持分散状态的聚合物颗粒和颜料、填料颗粒逐渐靠拢,但仍可以自由运动。在该阶段,水分的挥发与单纯水的挥发相似,为恒速挥发。 第二,融合过程。随着水分的进一步挥发,聚合物微粒表面吸附的保护层破坏,裸露的微粒相互接触,其间隙愈来愈小,至毛细管经大小时,由于毛细管作用,其毛细管压力高于聚合物微粒的抗变形力,微粒变形,最后凝集、融合成连续的涂膜。这一过程是乳胶漆能否成膜的关键,若乳液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较高(为了使涂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候性和沾污性,Tg值一般不能太低),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就很难变形,从而会使融合过程受阻,导致不能成膜,这时需要用成膜助剂协助成膜。成膜助剂可以使乳胶粒子溶胀变软,因此,很容易使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连续的膜。 第三,扩散过程。残留在水中的助剂逐渐向涂膜扩散,并使聚合物长链相互扩散、渗透、缠绕形成具有良好性能的均匀涂膜。随着成膜助剂从漆膜中逐渐挥发,最终达到理想的漆膜性能。

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2015年 第11期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年11月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25 一种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 黄尊行  (闽江学院化学 化工系,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本文采用十六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乙烯三胺(DETA)等为原料合成一种具有表面活性剂结构的非离子型自乳化水性环氧固化剂,同时具有固化和乳化环氧树脂的功能,它制备成本低、工艺简单而且自乳化效果好。根据涂料的配制方法,用自制水性环氧固化剂和市售的固化剂进行对比,该固化剂与环氧树脂所制备的双组分室温固化涂膜性能优良,具有更好的柔韧性、亲水性等特点。 关键词:环氧树脂;水性固化剂;自乳化;水性涂料 引 言 环氧涂料作为常见的水性涂料之一,其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包括良好的柔韧性和附着力,优异的耐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硬度高,施工方便等特点。在建筑涂料、装饰涂料、汽车涂料、金属防锈涂料、船舶和集装箱涂料、工业地坪涂料等领域将会逐渐替代溶剂型涂料,其应用前景将十分的广阔。现在环保型的水性涂料还有待进一步的突破,所以研究和开发性能优异的水性环氧涂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水性环氧树脂涂料是由双组份组成: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其中固化剂对水性环氧涂料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水性环氧固化剂大多是经过对传统的胺类固化剂改性而得,它克服了未改性胺类固化剂的缺点。改性后 的胺类固化剂具有如下的优点:机物挥发物低、毒害性小、 与环氧树脂相溶性好、固化后涂膜性能良好[1] 。本文采用十 六胺与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反应,制得一种两端为环氧基,中间氮原子上接有长疏水烷基链的环氧-多胺加成物,再用 脂肪胺对该加成物进行封端,制得水性环氧固化剂[2] 。 1 实验部分 1.1 合成路线 第一步是用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与十六胺反应,制得一种两端为环氧基,中间为氮原子上接有长烷基链的加成物;第二步是用脂肪胺(如二乙烯三胺)对加成物进行封端,制得一种新型的自乳化水性环氧固化剂。 1.2 合成步骤 在装有搅拌器、电热套、恒压漏斗和温度计的250mI四口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升温至60℃左右,搅拌速度为150r/min左右。将十六胺用无水乙醇在 50℃~60℃下溶解,将溶解后的十六胺倒入恒压漏斗中,将十六胺缓慢滴加入四口烧瓶中。滴加结束后,再保温反应2~3h,可制得加成物。将加成物置于恒压漏斗中,取一定量的脂肪胺(如二乙烯三胺或三乙烯四胺)溶于少量的助溶剂

TDS-二乙二醇丁醚-DOW

Product Information Page 1 of 2 *Trademark of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7 y?86S7DUPG Di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C 4H 9(OCH 2CH 2)2OH A slow-evaporating, hydrophilic glycol ether with excellent coalescing and coupling power D q p v Butyl CARBITOL? glycol ether can be considered a slower-evaporating analog of Butyl CELLOSOLVE? glycol ether. It can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Butyl CELLOSOLVE glycol ether to lower the evaporation rate and increase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solvent package. Yet Butyl CARBITOL glycol ether offers 100% water solubility. Qu vphy? r vr ? Molecular weight (g/mol) 162.2 Boiling point @ 760 mmHg, 1.01 bar 446°F 230°C Flash point 210°F 99°C Freezing point -90°F -68°C Vapor pressure@ 20°C — extrapolated 0.03 mmHg 0.04 mbar Specific gravity (25/25°C)0.951 Density @ 20°C @ 25°C 7.95 lb/gal 7.91 lb/gal 0.952 g/cm 30.948 g/cm 3 Viscosity (cP or mPa ?s @ 25°C) 4.9Surface tension (dynes/cm or mN/m @ 25°C)30.0Specific heat (J/g/°C @ 25°C) 2.26Heat of vaporization (J/g) at normal boiling point 276Net heat of combustion (kJ/g) — predicted @ 25°C 28.7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442°F 228°C Evaporation rate (n-butyl acetate = 1.0)(diethyl ether = 1.0) 0.004>1200 Solubility, g/100 g @ 25°C Solvent in water Water in solvent 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s (J/cm 3)1/2 _d (Dispersion) _p (Polar) _h (Hydrogen bonding)16.07.010.6Flammable limits (vol.% in air) Lower Upper 0.8524.60

端基硅氧烷化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的制备及其固化反应

第34卷第1期 2007年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BEI J IN G UN IV ERSIT Y OF CHEMICAL TECHNOLO GY Vol.34,No.1 2007 端基硅氧烷化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的 制备及其固化反应 董晶泊 江盛玲 赵京波3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摘 要:以一缩二乙二醇和过量的己二酸为原料合成端羧基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PDA ),在己二酸和一缩二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和SnCl 2的质量分数为013%等优化条件下,PDA 的分子量为3715。将端羧基PDA 与γ2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反应,合成了一种端基为硅氧烷基团的聚合物(PDA 2Si ),这种端基硅氧烷化聚合物能够在二丁基月桂酸锡(质量分数为5%)的催化作用和40℃下,吸收空气中的微量水而固化交联,固化时间是5h ,固化的交联产物中含分子或纳米级的聚酯/SiO 2杂化物。关键词: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端基硅氧烷化聚酯;聚酯中图分类号:O631 收稿日期:2006204227 第一作者:男,1980年生,硕士生3通讯联系人 E 2mail :zhaojb @https://www.doczj.com/doc/da14579164.html, 引言 有机2无机杂化材料与相应的纯有机和无机材料相比,具有独特的机械、热、生物、磁、光和光电性能,因而成为材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125]。有机2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溶胶2凝胶法[6]、共混法[7]、原位聚合法[8]等。 本文研究了聚合物(脂肪族聚酯)的硅氧烷基化,并对其在催化剂存在下的湿气水解交联固化进行了研究,以期建立一种简便的制备有机2无机杂化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无溶剂,杂化反应条件温和,前驱体可较长时间储存。 1 实验部分 111 试剂 一缩二乙二醇,化学纯,中国医药公司,减压蒸馏提纯;己二酸,化学纯,天津红岩试剂厂,重结晶; γ2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工业级,上海耀华化工厂,蒸馏提纯;二丁基月桂酸锡(DB TL ),北京化工三厂;氯化亚锡,分析纯,北京双 环化学试剂厂;亚磷酸,化学纯,中国医药公司;三乙胺,分析纯,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N ,N -二甲基苯胺(N ,N 2DMA ),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 112 端羧基聚己二酸一缩二乙二醇酯(P DA )的合成 在250mL 三口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13%的SnCl 2催化剂、0105g 亚磷酸(作为抗氧化剂)、一定 量的己二酸和一缩二乙二醇。在常压下反应5h ,温度从150℃逐步升到200℃,然后减压反应8h ,压强逐级降至0101MPa 。 在反应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取样,用氢氧化钠 溶液滴定体系酸值(Av )。用苯酐2吡啶法测定最终产物的羟值[9],并计算其分子量。 113 端羧基PDA 聚酯的硅氧烷基化及固化 将端羧基PDA 聚酯与一定配比的KH560和催化剂在80℃氮气保护下反应,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滴定酸值,最终获得硅氧烷基化的PDA 。 在一定量硅氧烷基化的PDA 中加入适量的二丁基月桂酸锡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在玻璃片上涂膜,在一定温度下暴露于空气中,使其吸湿固化,得到固体膜。114 表征方法 通过冷冻和切片制样,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的Hitachi 28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观察固化膜的微观结构。将样品和K Br 粉末混合,压片,采用美国的Nicolet 605X B F T 2IR 仪(205型)测样品的

二乙二醇丁醚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二乙二醇丁醚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修订日期:2017年05月01日 SDS编号:GLD-HFSDS-039 最初编制日期:2017年05月01日版本:A/0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二乙二醇丁醚 化学品英文名:Di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由于其较高的沸点,较低的挥发速度,可用作油漆、油墨、树脂等的溶剂,可溶解油脂,染料,树脂,硝化纤维素等,也用于有机合成。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本品常温下不易蒸发,尚无吸入中毒报道。液体对眼有中到重度刺激性。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变应性皮炎,大量接触可经皮吸收。无口服中毒报道。

GHS危险性类别:N/A 标签要素:N/A 象形图:N/A 警示词:N/A 危险性说明:N/A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戴橡胶耐油手套。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物理和化学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健康危害: 本品常温下不易蒸发,尚无吸入中毒报道。液体对眼有中到重度刺激性。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变应性皮炎,大量接触可经皮吸收。无口服中毒报道。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组分:二乙二醇丁醚 组成及活性成分信息: 成分含量% CAS NO. 二乙二醇丁醚≥99.99% 112-34-5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封端的PS遥爪低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封端的PS遥爪低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肖苗苗张健危大福黄辉郑安呐胡福增*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7) 遥爪低聚物是指链末端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低聚物,分子量在5000至15000之间。利用遥爪低聚物的活性官能团与其它聚合物反应,可对聚合物进行改性。因为遥爪低聚物结构的不同,改性高聚物的结构可以呈现多样性,从而进行高聚物的分子设计,满足对材料的要求。 本文采用常压惰性气氛阴离子聚合法,用正丁基锂为引发剂(自制[1]),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封端剂,合成了末端带有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遥爪低聚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所得端环氧基聚苯乙烯可进一步与带有某些功能基团的聚合物进行反应,从而可得到具有特殊性能的聚合物。 1 带端环氧基团的聚苯乙烯低聚物的合成 在聚合瓶中装入定量环己烷、苯乙烯及四氢呋喃(THF:n-BuLi=6:1 摩尔比),于常温搅拌下反应0.5小时,在氩气氛围下加入所需封端剂,反应0.5小时后,加入少量无水乙醇终止,沉淀分离,去除分离液。对所得试样进行抽提,在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对样品进行GPC、IR和1H-NMR测试,环氧末端基用银量法[2]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聚苯乙烯遥爪低聚物的表征 低聚物的GPC谱如图1所示,图中可以看到有两个峰,峰1的分子量为7691,峰2的分子量为4170,峰2所对应的分子量大约是峰1的两倍,由此推测有偶联反应发生,即双环氧基团均出现开环,导致将近二倍于聚苯乙烯遥爪低聚物的分子量。用Origin软件分析结果如图2,经计算,峰1面积占峰2面积的10%左右,可见偶合的量较少。通过对低聚物进行红外谱图(IR)分析,在1680~1600 cm-1、3100~3000 cm-1处没见到吸收峰,表明聚合物中无C=C双键,即聚合反应完全。在1253 cm-1和915 cm-1处出现较微弱的吸收峰,表明环氧基团的存在。通过对低聚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可确定δ2.6和δ2.8峰为环氧基上亚甲基氢,δ3.3峰为环氧基上次甲基氢,δ3.6和δ3.8峰为与环氧基相邻的亚甲基氢。环氧基团可以比较明显的表征出来。 图1 样品PA-A-1#GPC谱图图2经Origin软件处理后PA-A-1#GPC谱图2.2 影响环氧端基含量的因素

聚乙二醇醚的特性

聚乙二醇醚的特性 聚乙二醇醚简称聚醚,是目前销售量最大的一种合成油。它是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和四氢呋喃等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开环均聚或共聚而制成的线型聚合物。聚乙二醇醚合成油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黏度特性:聚醚的突出特点是随着聚醚分子量的增加,其黏度和黏度指数相应增加。抗磨润滑脂它在50°C时的运动黏度在6~1000mm2/s范围内变化。聚醚的黏度指数比矿物油大得多,约为170~245。 (2)黏压特性:聚醚的特种特性,决定于其化学结构和分子链的长短,黏压系数通常低于同黏度矿物油的黏压系数。 (3)低温流动性:聚醚一般具有较低的凝点,低温流动性较好。 (4)润滑性:基于聚醚的极性,在几乎所有润滑状态下能形成非常稳定的具有大吸附力和承载能力的润滑剂膜,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与较强的抗剪切能力。聚醚的润滑性优于矿油、聚α-烯烃和双酯,但不如多元轴承润滑脂醇酯和磷酸酯。 (5)热氧化稳定性:聚醚与矿物油和其他合成油相比,聚醚的热氧化稳定性并不优越,在氧化的作用下聚醚容易断链黄油,生成低分子的羰基和羰基化合物,在高温下迅速挥发掉。因此聚醚在高温下不会生沉积物和胶状物质,黏度逐渐降低而不会升高。聚醚对抗氧剂有良好的感受性,加入阻化酚类、芳胺类抗氧剂后可提高聚醚分解温度到240~250℃。 (6)水溶性和油溶性:调整聚醚分子中环氧烷比例可得到不同溶解度的聚醚。环氧乙烷的比例越高,在水中溶解度就越大。随分子量降低和末端羟基比例的升高,水溶性增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醚的水溶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聚醚析出,此性能称为逆溶性。利用这一特性,聚醚水溶液可作为良好的淬火液和金属切削液。

二乙二醇丁醚

(一) 二乙二醇丁醚 【中文名称】二乙二醇丁醚;二甘醇一丁醚;丁基卡必醇,二乙二醇单丁醚;2-(2-丁氧乙氧基)乙醇;一缩二乙二醇单丁醚;二羟二乙丁醚;二乙二醇独丁醚。 【英文名称】di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butyl carbitol;butyl diglycol. 【英文缩写】DGBE 【分子式】C8H18O3,HO(CH2)2O(CH2)2O(CH2)3CH3 [1] 分子量:162.2 CAS:112-34-5 分子结构式: 【密度】相对密度0.9536(20/20℃) 【熔点(℃)】-68.1 【沸点(℃)】230.4(101.3kPa) 闪点:(闭杯)78度℃ (开杯)93℃ 燃点:227度C 粘度:(20度C)6.49 mPa.s 表面张力:(25度C) 33.6 m/N/m. 【折射率】1.4316 【性状】稍有丁醇气味的无色液体。 【溶解情况】 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溶于乙醇、乙醚、油类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

用途 由于其较高的沸点,较低的挥发速度,可用作油漆、油墨、树脂等的溶剂,可溶解油脂,染料,树脂,硝化纤维素等,也用于有机合成。[2] 制备 由环氧乙烷与丁醇作用而得。 毒学资料 大鼠经口 LD50-6,560mg/kg,属微毒类。对眼睛角膜有刺激,但不造成永久损害。对皮肤刺激甚微。 注意事项:着火点/闪点高,但仍为可燃性液体,注意防火。对此溶剂过敏者避免长时间接触。 (二) 二乙二醇丁醚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二乙二醇丁醚物质安全资料表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乙二醇单丁基醚 化学品英文名称:diethylene glycol monobutyl ether 中文名称2:二甘醇一丁醚;丁基卡必醇;二乙二醇单丁醚 英文名称2:butyl carbitol;butyl digol 技术说明书编码:2295 CAS No.:112-34-5 分子式:C8H18O3 分子量:162.26

刍议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合成

刍议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合成 李相元 陕西陕化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华县 714100)摘要: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合成过程需要用到1,4-丁二醇和环氧氯丙烷作为反应的原材料。反应的过程中还需要使用相应的催化剂,在这个有机合成的反应中选择三氯化硼络合物作为整个反应的催化剂。同时,在反应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原料的摩尔比的具体数值、催化剂的用量以及所需要的反应时间。通过具体的实验研究来考察反应中的实际产率,下面就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合成过程展开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合成 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合成反应属于一种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的反应,这种类型的反应通常涉及到脂肪族的单环和多环的氧化物。脂肪族的单环和多环氧化合物因为具有较低的粘度和柔性性能好的特点被充分的用做树脂试剂。通过这种特殊的运用来有效的改进一些环氧固化物的特性,从而实现特殊物质的化合反应。对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的合成反应来说,在合成缩水甘油的方法中存在着主要的两种方式,一种可以通过一步到位的方式来合成,还有一种比较传统的两步合成法。因为考虑到生产工艺的具体过程和原材料的获取途径,将两步合成法作为主要的合成方法,生产的产率也达到固定的水平,下面主要针对这种合成方式来展开研究。 一、实验合成的内容 (一)实验药品和设备 本次的合成反应中需要选择的仪器和药品有:1,4-丁二醇、三氯化硼乙醚、环氧氯丙烷、氢氯化纳、乙酸乙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RE - 52 型旋转蒸发器、SHB -ⅢA 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DFD - 101D 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

力搅拌器。在合成的反应中主要是将1,4-丁二醇和环氧氯丙烷反应在三氯化硼乙醚做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二)实验步骤 首先,选择一个带有滴液漏斗、搅拌子、回流装置以及带有温度计的烧瓶,将合成的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反应的催化剂一起倒入这个烧瓶中,当温度升到60摄氏度的时候,向反应中加入环氧氯丙烷,大概这个逐渐滴加的过程要持续一个小时。其次,保持恒定的加热温度来维持反应的过程。最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保持温度恒定在45摄氏度持续加热5个小时,加入水来处理底层的溶液,经过三次的萃取来获得与上层液的合并,用减压萃取液来去除乙酸乙酯和其他过量的物质,以得到较为纯净的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 二、反应中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一)温宿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因素 在化学有机合成反应中,温度对反应的效率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从不同的方向来制约反应的整个过程,第一步的温度控制是根据反应中环氧氯丙烷的开环而设定的,有利于反应的高效进行。通过一些实验的研究发现当温度控制在50摄氏度的时候,温度的逐渐增加会使产率提高,但同时在产率达到一定的水平过后又会随着温度的增大,产率则逐渐降低。因此必须将温度设定在一个产率最高的位置并保持温度的恒定。结合产物的粘度特性来综合考虑将温度选择在45摄氏度。反应的时间需要根据反应的具体原理来设置和限定,过长的时间不会对产率的提高有所帮助,因此将反应的时间选择在5个小时为最佳的时间。 (二)氢氧化钠用量对产量影响因素 反应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亲氧化钠来参与到反应中来,主要的作用机理是使醚脱去羟基以便成为较好的亲核试剂,亲核试剂能够有效的攻击隔壁的碳原子。因此对于整个反应中氢氧化钠的使用量与产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需要做好科学的试剂用量工作。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碱用量控制在16.0-25.0之间会出现各种不同产量,以表的形式将影响的数据展现出来可以发现,碱用量的逐渐增大会使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