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安全技术概述

汽车安全技术概述

汽车安全技术概述
汽车安全技术概述

汽车安全技术概述

作者:辛宁元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众所周知,安全性能是汽车技术永远的焦点。从安全带到ABS、EBD,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当代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而阐明汽车安全技术中的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并对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在给人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安全装置上。

【正文】1886 年, 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独立发明了汽油发动机机动车,从而被世人公认为世界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 至今世界汽车工业经过了120 年的发展, 当代的汽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汽车已经渗透于国防建设、国民经济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变得越来越普及。车辆的大量增加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如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交通安全性问题等。国内外大量统计数据表明:汽车交通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巨大的,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问题。现就当代的汽车安全技术作一些介绍。

在世界汽车工业120年的发展史中,汽车安全技术始终是商家们优先考虑的问题。他们一直在不懈努力,不断推陈出新,使汽车安全技术的研究和汽车安全新装备的应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最初的保险杠、减振系统、乘员系绊系统、安全气囊到汽车碰撞实验、车轮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再到无视差无盲点安全后视镜、儿童限动系统、行驶巡航系统等的研究,汽车的安全性能正日臻完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对当代汽车的安全性能、舒适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等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使当代汽车安全技术和安全性能又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有些新技术和新装备

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汽车安全设计要从整体上来考虑,不仅要在事故发生时尽量减少乘员受伤的机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者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即从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汽车安全技术。

1 主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技术就是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时,对汽车的内、外部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主动预防、避免或减少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以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能。现在汽车设计师们更多考虑的是主动安全设计,使汽车能够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目前已广泛采用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驱动防滑系统(ASR)和车距报警装置等。随着汽车工业的纵深发展,新的主动安全技术更加先进,涉及面更广,如提高驾驶者的安全视野、车辆行驶实施监控及信息处理与反馈、对行驶危险的提前预警和自动修正等, 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1]。

1.1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系统是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英文名Auti-Lock Brake System或Auti-Skid Brake System的缩写和简称。一种防止制动过程车轮抱死的汽车主动安全装置,主要由车轮速度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和执行元件等三大部件组成。ABS系统在制动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轮与路面的滑移由电控单元做出判断,并能通过电磁阀组成的传动器调整制动力的大小,使轮胎滑移能保持在一个理想的范围来保持车辆制动时有较大的纵向制动和控制外力的能力,以防止可能发生的车轮侧滑、甩尾、前轮跑偏等,提高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并能提高附着系数利用率,缩短制动距离,减少轮胎磨损。

ABS 的控制效果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2]。目前, 大多数ABS 都采用以最佳滑移率为目标的控制方法。这种方法没有考虑道路状况对目标滑移率、车轮速度及角加速度等参量的影响, 所以现有的很多控制算法无法对车辆进行精确、实时的控制。改变这一状况的关键便是对车轮所处的路面进行实时监测和识别, 根据路面状况采用不同的控制门限值并采取不同的控制算法和控制逻辑。但到目前为止, 实时路面状况识别技术仍是难点, 尚未解决。

ABS系统作为一种实用的汽车主动安全装置,于1979年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先推出。目前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已把ABS作为标准装备,作为一种成熟的主动安全技术,进入到了广泛应用的阶段。ABS系统的开发与使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汽车技术成就之一。

1.2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EBA)

在一些非常紧急的情况下,驾驶员往往缺乏果断性,不能迅速踩下制动踏板。EBA 就是为此设计的,它的功能与ABS相似。该系统利用传感器感知驾驶员对制动踏板踩踏的速度和力度大小,以此判断驾驶员此次制动的意图。如果属于非常紧急的制动,EBA 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高的制动力,使ABS 发挥作用,从而使制动力快速产生,减小制动距离。而对于正常情况的制动,EBA 则会通过判断不予启动ABS。通常情况下,EBA 的响应速度都会远远快于驾驶员,这对缩短制动距离增加行车安全性非常有利。因此,对脚力较差的女性及高龄驾驶员避让紧急危险的制动是非常有帮助的。

1.3 驱动防滑系统(ASR)

ASR系统是汽车驱动防滑系统英文名Anti-Slip Regulation System的缩写和简称,也称为汽车驱动力控制技术TCS(Traction Control System),是指在汽车加速行驶过程中,系统自动调节驱动车轮的驱动力,防止车轮打滑空转,以取得最佳驱动效能和方向稳定性操纵性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其组成和工作原理与ABS系统相似,也是通过控制驱动轮的滑移率,以获得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最大纵向附着力和一定的横向附着力,发挥出汽车动力的最大效能,同时提高车辆的加速操纵稳定性。这项技术自1985年在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诞生以来,也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当今汽车安全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和主要发展方向。汽车主动安全技术除以上所述外,还有很多,比如远红外线夜视系统、轮胎防爆安全气阀、防爆(扎)轮胎、高位制动灯、防滑差速锁、超声波清洗雨滴后视镜、驾驶员酒精浓度检测仪等等。

2 被动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系统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通过车内的保护系统(如吸震装置、联动锁紧装置及其他附属装置)来有效保护乘客,尽量减小损伤的安全系统,包括对乘客和行人的保护。目前广泛使用的主要有乘客系绊系统和安全气囊等[3]。先进的乘客约束系统和安全气囊技术,在乘员保护方面至关重要,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事故对驾乘人员的损伤。

另外,高强度防撞车身的研究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使汽车大批量使用轻量化材料更加可行。减轻质量不仅对提高安全性有重要意义,还具有潜在的环保效益。传统的被动安全技术只能对车内乘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新兴的汽车将更加注重人、车与环境的融合,因此对行人的保护也成为当今汽车设计者研究的课题之一。

2.1 安全带

汽车座椅安全带是最重要的汽车乘员约束保护装置之一,在减轻碰撞事故中乘员伤害程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安全带是将乘员的身体约束到座椅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

使伤亡减到最低程度的安全装置。安全带的作用是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避免乘员身体冲出座椅与车内饰件发生二次碰撞。安全带对乘员保护的原理是当碰撞事故发生时,安全带在人体作用下产生位移,锁止机构开始工作,安全带被锁紧,而不能自由地从卷收器中抽出,从而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力求使乘员的头部、胸部不至于向前撞到转向盘、仪表板及挡风玻璃上,减少乘员发生二次碰撞的危险,同时避免乘员在车辆发生滚翻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椅[4]。

安全带作为主要的乘员约束保护装置,是目前最有效的安全设备,其单独使用时可以减少42%左右的死亡率。事实证明,在正面碰撞、追尾碰撞及翻车事故中,普通安全带对乘员保护效果很好,尤其是对乘员头部,胸部的保护。为了进一步降低碰撞时乘员的“潜水”现象(即乘员沿座椅下滑)造成的腹部伤害,目前很多汽车生产厂采用织带预张紧器或织带夹紧装置的安全带。这种安全带同改进的座椅结构及安全气囊相接合,便可大大提高对乘员的保护性能。

2.2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的概念,即在碰撞过程中用充气垫来保护人员。其作为一种辅助的乘员约束系统,主要用来防止乘员在前碰事故中与车体内饰件的二次碰撞,其在汽车被动安全方面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已被汽车工业界广泛接受为一种有效的被动安全措施,且已在近几代汽车上迅速推广。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控制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气袋组成,其中,控制装置又包括传感器、电子控制系统以及触发装置。汽车上的安全气囊总成还应包括安装安全气囊系统的转向盘、仪表板部分以及用于传导的导线系统等[5]。其工作过程为:在发生碰撞事故时,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电子系统接收并处理传感器的信号。当经计算判断有必要打开气袋时,立即由触发装置发出点火信号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收到信号后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并充满气袋,使得乘员与一个较柔软的吸能缓冲物件相接触,而不是与汽车的内饰件猛烈碰撞。当人体与气袋接触时,通过气袋的排气孔节流阻尼来吸收碰幢的能量,从而达到尽量减少伤害、保护乘员的目的。

2.3 高强度轻质车身

高强度轻质材料的应用不仅能改进燃油经济性、有利于环保, 而且在提高安全性方面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目前ABS工程塑料、玻璃钢、陶瓷、铝合金、高强度钢板等新材料在汽车上已得到广泛应用, 用这些新材料制成的高强度轻质车身, 使汽车在发生碰撞时变形小、惯性力小, 对乘员的安全保护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自动求救系统

自动求救系统是一项较新的被动安全技术,它是基于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的车辆。当车辆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后,它会立即自动向救援中心发出呼叫,报告事故车辆所处的准确位置(基于GPS的定位数据)、车辆事故的状态(是碰撞变形还是侧翻等),并能向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的途中转发伤员身体方面的重要信息,可以测出车内极微的振动和微量的二氧化碳,还能测出车厢或行李厢内是否有人,防止伤员被困在里面,以争取最早地、最准确地发出求救信息,获得最及时最有效地救援,将伤亡程度减轻到最小限度。

被动安全技术是对事故发生后的一种补救措施,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被动安全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除以上所述外,还有一些比较简单和基本的被动安全技术,如汽车自救牵引装置、汽车灭火器材的配备、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的应用以及汽车的无棱(尖)角设计等都属于被动安全的范畴。

3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安全技术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细,但任何单一技术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尽人意之处[6],而且仅仅依靠某一项技术已很难使汽车整体安全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实践证明:主动安全系统并不能取代被动安全系统的作用,就算给车辆装上处理速度极高的巨型计算机,并配以灵敏度极高的传感器系统,也不可能避免所有的交通事故。由此可见,被动安全系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我认为:汽车安全技术中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补充的,两者缺一不可。主动与被动安全系统的集成是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复杂的整合技术将近距离雷达、远程雷达、影像传感、转向及翻滚角度传感、稳定控制电子传感等诸多技术结合在一起, 对驾驶环境实施全面监控,集中比较、分析多方面的数据, 在必要时启动最适当的下一级系统,自动地或辅助驾驶者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集成的主、被动系统能实现更强的安全性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车辆、乘员乃至行人的安全,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防护系统。

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安全性,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各项单一技术本身;二是搞好各项单一技术之间的协同。这一点更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第一项工作的最终成败,即汽车安全技术应朝着集成化、智能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将向着微处理机、软件技术、多通道传输技术、集成化技术、车载网络系统、光导纤维传导技术、声纳传感技术、纳米技术等[7]更先进的技术领域发展。随着更多的新技术不断地运用到汽车上,我可以相信,未来的汽车将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可靠,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智能化。

汽车配置名词解释(一):主被动安全配置

汽车的安全配置按照作用原理可以分为:主动安全配置和被动安全配置两大类。 主动安全配置就是预防车辆发生事故的安全配置。换句话说,他的主要作用是在事故之前,尽量避免事故发生的。例如常见的ABS,EBD,ESP等。所以,主动安全配置更加重要一些。 被动安全配置就是在事故发生后,避免车内人员少受伤害的安全配置。换句话说,他的作用是一种补救措施,在事故发生后,尽量避免人员的伤害。例如常见的气囊等。 下面我们先为大家讲解主动安全配置: ■ 防抱死系统(ABS) ABS中文译为“防锁死刹车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 ABS的原理是:在紧急制动的时候,如果四个轮子全部被刹车系统锁死,那么车轮就会由滚动变成滑动,这时候车辆很容易发生侧滑或跑偏。而ABS系统则不会对轮子完全锁死,而会以每秒60-120次的频率对车辆进行“点刹”,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治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 现在,ABS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很少有车辆不配备ABS系统。那些为了降低成本而不配备ABS系统的厂家完全是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的漠视,我们鄙视这种行为。 ■ 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EBD的英文全称是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中文直译就是“电子制动力分配”。 EBD的原理是:车辆在制动时,车载电脑会根据车辆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的情况,对每个车轮施加不同的制动力,从而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例如:如果左侧车轮是接触的是湿滑路面,而右侧接触的是干燥路面,很明显左右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是不同的。如果在制动时对四个轮子施加相同的制动力,就容易产生打滑、倾斜和侧翻等现象。而配有EBD系统的车辆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他会对左右车轮施加不同的制动力而保证车辆的稳定。 现在的EBD系统一般都是与ABS系统整合成一套系统存在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厂家宣传说:车辆配有ABS+EBD系统。 ■ 刹车辅助系统(BA/EBA/BAS) 刹车辅助系统各种厂家的叫法不同,最主要的叫法有三种:BA,EBA,BAS。 刹车辅助系统会监控驾驶员踩刹车踏板的频率和力量,在紧急的时刻辅助驾驶员对车辆施加更大的制动力,从而缩短刹车距离,确保车辆安全。 ■ 牵引力控制系统(ASR/TCS/……) 牵引力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当车辆行驶在光滑路面时,如果动力输出过大,驱动轮转动过快,就会突破路面的抓地极限,从而打滑。这时候牵引力控制系统就会监控到驱动轮已经打滑,从而降低动力输出,而使轮胎回到正常转动的状态下,保证车辆稳定行驶。 各个厂家的牵引力控制系统功能都一样,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例如:奔驰叫ASR,丰田叫TRC,宝马叫DTC,凯迪拉克叫TCS等。 ■ 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DSC/……)

汽车检测站设计文献综述

学院 文献综述 题目汽车检测站设计 姓名徐金权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学号 7 指导教师郭磊魁 日期2016年12月16日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设计 一、前言 汽车检测站是综合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对汽车实施不解体检测、诊断的。它具有现代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能在室检测出车辆的各种参数,并诊断出可能出现的故障,为全面、准确评价汽车的使用性能和技术状况提供依据。其重要意义在于,能提高维修效率,并对维修质量进行监管,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设计建造在汽车运输行业来说是一项投资比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何建好、管好汽车综合性能汽车检测站,这是摆在广大汽车运输行业科技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检测站的设计规划阶段,应着眼于国成熟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到检测站将要面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变化,拿出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方案。

汽车检测站的发展历史 国外发展历程 早在50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形成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60年代初期进入我国的汽车检测试验设备有美国的发动机分析仪、英国的发动机点火系故障诊断仪和汽车道路试验速度分析仪等,这些都是国外早期发展的汽车检测设备。60年代后期,国外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很快,并且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检测技术。例如:非接触式车速仪、前照灯检测仪、车轮定位仪、排气分析仪等都是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设备。 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数据采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汽车管理、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汽车检测站和检测线,使汽车检测制度化。 国发展历程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汽车检测技术,为满足汽车维修需要,当时交通部主持进行了发动机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点火正时灯等检测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快速的发展,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在单台检测设备研制成功的基础上,交通部自1980年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的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到2004年底,全国公路运输部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约1400余个。同时公安部门建成了数百个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站,部队,石油,冶金,外贸等系统和部分大专院校也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汽车检测站。因此,目前我国以基本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络。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维修企业使用的检测诊断设备也日益增多。汽车检测站的蓬勃发展,对保证在用汽车技术状况良好,监督维修质量,保障行车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

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已经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篇 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动作起来就好像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停下来一样。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有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以加速通风散热和提高制动效率。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是Anti-lockBrakingSystem缩写。世界上最早的ABS系统是首先在飞机上应用的,后来又成为高级轿车的标准配备,现在则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 众所周知,刹车时不能一脚踩死,而应分步刹车,一踩一松,直至汽车停下,但遇到急刹时,常需要汽车紧急停下来,很想一脚到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第一章概述 1、汽车检测(vechicle inspection):1、汽车不解体 2、利用汽车检测设备和计算机技术 3、对 汽车性能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4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5、汽车继续运行或进厂维护或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汽车检测的目的:1、预防故障。2、建立科学的汽车维修体系。 3、汽车检测的分类:1、汽车安全环保检测(年检,安全性、环保性)。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操纵稳定性)。 4、检测参数:1、工作过程参数(发动机功率、制动力)2、伴随过程参数(振动、噪声、异响) 3、几何尺寸参数(气门间隙、自由行程)。 5、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检测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快慢。2、单值性: 单调性,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初始值uf终了值ue的范围内,检测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值(即dP/du≠0)3、稳定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的统一检测参事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6、检测参数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T-交通,/T-推荐性)、3、地方标准 (DB)、企业标准(Q/…) 7、检测参数标准的组成: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 8、测量:利用测量仪表通过实验和计算方法获取检测参数的量值。 9、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试验条件模拟装置、取样装置、附加装置、测量系统。 10、测量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把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量信号的一种变换器)、信号调理电路、 测量仪表。 11、信号调理电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各种形式的信号处理(如电量转换、阻抗转换、离 屏蔽、小信号放大、温度补偿、滤波和调制等)将其调整为适合后续处理电路(A/D卡)应用的规范信号(0~5V、0~10mA及4~20mA等电信号)。(热电偶) 12、智能仪表与虚拟仪表:智能仪表(微处理器与电子仪器相结合的产物)、虚拟仪表(计算 机和电子仪器结合的产物)。区别? 13、汽车检测线的检车单元布置的4个原则:1、对现场的环境污染最小。2、对检测精度影响 小。3、应考虑每个检车单元的检测等时行。4、空间布置上要合理,不能发生空间上的干涉,占地面积少。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 1、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的组成:信号拾取系统、信号与处理系统、采控显示系统。 2、起动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起动电流拾取器。 3、充电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充电电流拾取器、充电电压探针。 4、无外载测功:无外部负荷时,猛踩加速踏板,发动机突然加速所发出的动力除克服各种阻力 外,有效转矩全部用于加速自身各运动部件的运转,即发动机以自身运动部件为负载加速运转。 5、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的原理:在节气门全开时,测量在给定转速范围(n2-n1)内的加速时间 Δt。点火系的点火脉冲一缸信号拾取器夹在一缸高压线上获取发动机的转速信号;当驾驶员迅速踩下油门,发动机转速迅速升高,计算机自动判断转速并且分别记下转速从n1到n2时的时间t1和t2。计算功率。 6、无外载加速时间测功法用哪些拾取器?一缸信号拾取器。

被动安全技术

被动安全技术 据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署的估计,安全气囊自29世纪80年代应用以来,在美国已经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 福特汽车公司进一步扩展了被动安全性的思想。 a)正在探索的发动机罩安全气囊是在初始碰撞中为行人提供保护的一种方式。这种气囊可为中等以上身材的成年人提供腿部和臀部保护,为矮小身材的成年人及儿童提供胸部和头部保护; b)前围安全气囊可在风窗底部提供二次保护,有助于减少在初始碰撞中被甩到车内壁上的行人头部受伤的危险; c)研究人员发现,尽管铝与钢具有不同的性质,但通过采用恰当的设计和工艺,可以达到与钢相同的抗撞性能,包括变形和参量吸收的程度。大型车辆减轻质量之后,在与较小型的汽车相撞时就会具有更好的相容性。 2.1外部安全气囊 福特汽车公司的行人安全车采用了两种可在碰撞中对行人进行保护的新颖的安全气囊。这两种气囊一个是发动机罩气囊;一个是前围安全气囊。两者配合使用可减少最常见的行人伤亡事故。 发动机罩气囊在保险杠上方紧靠保险杠处开始展开。碰撞前由一个碰撞预警传感器激发,50-75ms内完成充气。充气后的安全气囊约有1371mm宽、558mm高、127mm厚。在前照灯之间的部位展开,由保险杠顶面向上伸展到发动机罩表面以上。气囊的折叠模式和断面设计

保证了气囊展开时能与汽车前端的轮廓相合。 格棚与发动机罩下部区域在没有气囊覆盖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中等以上身材的成人和儿童胸部和头部受伤。 发动机罩气囊保持充气状态时间可达数秒钟,而车内气囊保持充气状态的时间不超过100ms。 发动机罩气囊还可在一种特殊形式的车与车碰撞中可为乘员提供保护。当汽车侧面受到另一部件撞击时,车内乘员的头部可能会被撞过来的汽车发动机罩碰伤。此时,发动机罩气囊就可以为这个危险的部位提供一个缓冲。 前围气囊系统的作用是提供二次碰撞保护,防止乘员被甩到发动机罩上后头部被风窗底部碰伤。该系统包括两个气囊,各由汽车中心线向一侧的A立柱延伸,每个前围气囊宽约686mm,高约305mm,厚约127mm。气囊由传感器探测到行人与保险杠发生初始碰撞后触发。 在行人翻到发动机罩上滚向风窗这段时间内,大约是100ms的时间,气囊将完成充气,充气之后,两个气囊沿风窗低部将左右A立柱之间的汽车整个宽度完全覆盖,不仅盖住了风窗玻璃底部,还盖住了刮水器摆轴与发动机罩支座等致命的“硬点”。不过,气囊不会完全封住驾驶员的视线。 由于前围气囊所用的碰撞传感器比较简单,有望比发动机罩气囊更早投产。发动机罩气囊的碰撞预警探测相当复杂,正在进行广泛的研究,以确定启动两种气囊系统的最佳方式。

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乔维高 [摘要]本文在阐述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和车辆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 目前车辆被动安全性研究的状况和主要研究方法,并针对我国道路交 通的特点,提出我国车辆被动安全性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车辆,被动安全,碰撞 1、前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害。以美国为例,1965年由于2000万辆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为4.9万人,伤180万人。1994年,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43536人,约占各种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总和的一半。就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而言,美国1965年为85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1975年为144亿美元,1985年为825亿美元。在欧洲,据1997年10月9日欧洲交通部长会议公布的统计数字,平均每年有45,000人死于汽车交通事故。另据报道,法国30年间因车祸死亡40万人,受伤300万人。法国政府每年为交通事故而付出的抚恤金和处理毁坏车辆的费用高达几百万法郎。韩国平均每万辆车因交通事故造成丧生的人数超过了发达国家的10倍,其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占国家预算的11%。德国、日本、意大利、英国每年因车祸死亡的人数分别大约为2.7万人、9千余人、9千余人和6千余人。 汽车诞生至今的110多年时间内,全世界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总人数达到3100万人以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两倍,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一半还多。据研究表明,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汽车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为70万人,受伤人数为1500万人,其中500万人需要住院治疗,而且预计本世纪开始不久伤亡人数将增加一倍。由此所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给上千万个家庭带来的灾难以及残疾人口的增长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日渐严重。 全世界汽车保有量约6亿多辆,我国仅占1.6%,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9。1999年,我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近41.5万起,其中有8.3万多人死亡, 28.6万多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达21亿多万元。根据对1990—1996年我国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比较,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在逐年增加,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逐年减少,万车死亡率很低(大约在1.5—3.5之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在同步增加,尽管我国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但死亡率仍然很高(65—70),是发达国家死亡率的几十倍。 目前我国对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研究还着重局限于车内乘员的安全性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而对车外无防御能力的道路使用者(摩托车、自行车、行人)与汽

车辆行驶交通安全知识

车辆行驶交通安全知识 车辆行驶交通安全知识一:机动车上道路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 夜间行驶或者在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行驶,以及遇有沙尘、冰雹、雨、雪、雾、结冰等气象条件时,应当降低行驶速度。 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超车: (一)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 (二)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 (三)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 (四)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 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 机动车遇有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不得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不得穿插等候的车辆。 在车道减少的路段、路口,或者在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

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遇到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机动车应当依次交替通行。 机动车通过铁路道口时,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或者管理人员的指挥通行;没有交通信号或者管理人员的,应当减速或者停车,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机动车载物应当符合核定的载质量,严禁超载;载物的长、宽、高不得违反装载要求,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 机动车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明显标志。在公路上运载超限的不可解体的物品,并应当依照公路法的规定执行。 机动车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按指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悬挂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车辆行驶交通安全知识二: 1.对付突然横穿公路的方法在不太宽的公路上,前方路旁的自行车和行人,这可能是驾驶员朋友比较头疼担心的问题。他们开始走得好好的,但当我们驾车临近时,他们突然之间看也不看就猛然拐向路中间、或者是看也不看就突然横穿公路,怎么办? 前面路旁有自行车和行人,在这种路面上,实际上正确的行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篇参考文本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 篇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汽车安全之主动安全设备篇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又称为碟式制动器,顾名思义是取其形状 而得名。它由液压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动盘、分泵、制 动钳、油管等。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 车轮转动。分泵固定在制动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动,制‘动 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分泵的活塞受 油管输送来的液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 制动,动作起来就好像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它 停下来一样。 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 特别是高负载时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不怕 泥水侵袭,在冬季和恶劣路况下行车,盘式制动比鼓式制

动更容易在较短的时间内令车停下。有些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上还开了许多小孔,以加速通风散热和提高制动效率。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BS是Anti-lockBrakingSystem缩写。世界上最早的ABS系统是首先在飞机上应用的,后来又成为高级轿车的标准配备,现在则大多数轿车都装有ABS。众所周知,刹车时不能一脚踩死,而应分步刹车,一踩一松,直至汽车停下,但遇到急刹时,常需要汽车紧急停下来,很想一脚到底就把汽车停下,这时由于车轮容易发生抱死不转动,从而使汽车发生危险工况,比如前轮抱死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后轮抱死容易发生甩尾事故等等。安装ABS 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抱死这个问题的,装有ABS的汽车,能有效控制车轮保持在转动状态而不会抱死不转,从而大大提高了刹车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

车辆驾驶人员安全注意事项

车辆驾驶人员安全注意事项 车辆驾驶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 一般要求: 1、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规定,驾驶车辆必须证,照齐全,不许驾驶与证件不符的车辆.严禁酒后开车。 2、发动前应将变速杆放到空挡位置,并拉紧手刹车。 3、发动 后应检查各种仪表、方向机构、制动器、灯光等是否灵敏可靠,并确认周围无障碍物后,方可鸣号起步。 4、在坡道上被迫熄火停车,应拉紧手制动器,下坡挂倒档,上坡挂前进档。 5、车辆通过泥泞路面时,应保持低速行驶,不得急刹车。 6、 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应装防滑链条,下坡时不得滑行,并用 低速档控制速度,禁止急刹车。 7、车辆陷入坑内,如用车牵引,应有专人指挥,互相配合。8、气制动的汽车,严禁气压低于2.5公斤/厘米2时起步,若停放在坡道上,气压低于4公斤/厘米2时,不得滑行发动。 9、重车下坡或转弯应减速慢行,下坡应提前换挡,不得中途换挡。 10、注意克服驾驶疲劳,夜间行车特别是午夜以后行车最容易 疲劳瞌睡,另外,夜间行车由于不能见到道路两旁的景观,对 驾驶员兴奋刺激物小,因此最容易产生驾驶疲劳,如稍有感觉 就应振作精神或停车休息片刻。 二、车辆行驶时速度限制 1、根据道路情况,控制车辆以安全速度行驶,主要分土路、沙石路、水泥路、柏油马路、高速路五种.土路最高行车速度砂石路最高行车速度村村通水泥路最高行车速度柏油马路最高行车 速度高速路根据国标规定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

时120公里,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摩托车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 2、夜间行驶的车辆,砂石路最高行车速度村村通水泥路最高行车速度柏油马路最高行车速度 3、雨雪天气下行驶的车辆土路最高行车速度砂石路最高行车速度村村通水泥路最高行车速度柏油马路最高行车速度 三、厂内行车注意事项 1、厂内行车速度不大于10公里/小时,危险区域不大于5公里/小时,车辆应在中心道上行驶,严禁与生产系统设备管道接触。 2、驾驶员应精力集中,严禁违章作业,行车进入禁火区内严禁吸烟。严禁在道口,车间,交叉路口上停留车辆。 3、车辆通过道口、拐弯,应显示信号,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减速鸣笛,注意观察。 4、严禁酒后开车、严禁超速开车、严禁空挡溜车、严禁带病运行,严禁人货混载行车。 四、车辆行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1、禁止非司机驾驶;不要驾驶有机械事故的“带病车”上路,不要酒后驾车。 2、应严格区分车道的职能,分车道行驶,一般情况下走主行车道,只有超车时,才使用超车道,保证车流畅通。 3、行车时随时注意路边和道路上空的标志标线,不要驾驶中打手机;不要疲劳驾驶。 4、应保持纵向车间距离,一般情况下,车间距离米以上。遇到雾天、冰雪天气和路面潮湿时车间距离应增加一倍以上。 5、请不要在主线车道上倒车、掉头、横穿;不要妨碍执行任务的消防、急救、公安、抢险等车辆的通行。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向主被动一体化发展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向主被动一体化发展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721-12 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向主被动一体化 发展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随着道路交通监督管理加强、道路改善、驾驶员驾照考试日趋严格等多项措施以及汽车安全技术逐步提高,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在20xx年达到最高值(109381人),从2001~20xx年连续3年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20xx年之后,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到20xx年目标: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不超过10万人/年,万车(含摩托车)死亡率不超过5人,虽然20xx年道路交通事故还未出台,但预计20xx年目标能达到。 汽车安全技术现状 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20xx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5万辆和

汽车主被动安全系统现状及其发展[1]11

汽车主被动安全系统综述 交通工程081班周莹081203029 一、摘要: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重要依据。主要介绍了预紧式安全带,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 儿童安全座椅, 安全气囊, 安全车身,并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了详细描述。 二、关键词:被动安全系统,WHIPS,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气囊,安全车身,现状,趋势 三、正文: 1、汽车被动安全系统概述 简单说,所谓被动安全就是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对车内成员的保护或对被撞车辆或行人的保护。如果细说的话,被动安全性的好坏主要决定了事故后车内成员的受伤严重程度。被动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安全带,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 儿童安全座椅, 安全气囊, 安全车身等。 2、汽车被动安全相关技术 1)预紧式安全带: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2)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WHIPS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 3)儿童安全座椅:根据儿童情况而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婴幼儿受到的伤害,这一点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得到证实。儿童安全座椅是非常重要的被动安全措施。根据儿童情况设计的安全座椅可以有效地减少婴幼儿受到的伤害,这一点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得到证实。 4)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5)安全车身:设计优良的车身结构是被动安全的主要课题。有研究表明,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被车身所吸收。安全车身的表现形式是车 腹有诗书气自华

汽车安全驾驶(完整篇)

编号:SY-AQ-0702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汽车安全驾驶(完整篇) Safe driving

汽车安全驾驶(完整篇)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随着汽车成为人类的主要代步工具,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害”,汽车保有量仅占全球3%的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年均死亡人数飙升至10万人以上,占全球16%。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里仅西安市发生交通事故524起,死亡17人,受伤87人,中国经济网报道,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68422起,死亡794人,受伤2473人。我们分析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原因离不开“人、车、路”三大要素。分析中国机动车发生事故原因,司机违章占70%—80%,行人违章占15%,机动车故障原因占5%,道路及相关设施占1%。下面我想我开车6年来,安全行驶7万多公里,没有一起违章的经历,加上自己看见的,听见的,反思过的,给大家谈谈汽车安全驾驶的问题。 一、被忽略的安全隐患 (一)人为隐患

1、酒后驾车,等于“故意杀人”。我了解过部里有车的同事,有酒后驾驶经历的不在少数,包括我自己,我车身有一块伤痕就是因为酒后驾驶造成的,之所以没有修补就是想给自己警示,酒后驾车害人害己。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酒后驾车重新修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驾驶证,并处1000以上2000以下罚款(我觉得有点轻了)。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以上2000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饮酒后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为你和其他人的安全请勿酒后驾驶。 2、不系安全带,等于“自杀”。一点也不夸张,不论你开车还是坐车,不系安全带就是“自杀”。据有关研究显示,车辆发生正面撞车时,如果系了安全带车祸死亡率可以减少57%,侧面撞击可

汽车安全驾驶知识大全

汽车知识大全!要学习的速度! 新手初次上路的四个不良习惯 不良习惯1 踩离合“拖泥带水” 吴小姐开了一辆富康,经常在城市道路上跑,可是开了一段时间后就发现车速最高只能达到90公里左右,再想开快些就没戏了。这正是因为她在开车的时候总习惯闷着离合,导致火花塞与钢筒来回摩擦,长期下来造成磨损严重,再加上几乎都是低速行驶,所以直接影响了车子的性能。而司机刘先生的新车才开了2000公里,他就发现从车前总会冒出一股股黑烟,尤其是在上坡的时候,车子冒烟、无力,甚至连低矮的马路牙子也上不去。送到维修站检查才发现,车的离合器片磨损严重,黑烟就是从离合器片处冒出来的。 【提醒】挂挡后脚立即从离合器上抬起 由于经验不足,总感觉车速过快无法控制,很多新手在开车时左脚都会不自然地搭在离合器踏板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舍得离开离合的习惯。形成这种习惯以后,由于离合器长时间处于半分离状态,不但离合器片容易损耗,时间太长还会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王飞龙提醒新司机,当完成挂挡动作后,左脚应该立即从离合器踏板上抬起,而使用油门和刹车控制速度,切不可拖泥带水。 不良习惯2 开新车猛加油起步 买了新车,不少人会拿“这是新车,有劲儿”炫耀,却不知汽车和人一样,年轻时消耗过大,等“老”了的时候肯定会出现问题。在采访时恰好遇到一位车主试验新车,只见车主带着三个朋友坐进新车,打着火后猛一脚油,汽车轰鸣着蹿了出去。“这样用,实际是在毁车”,王飞龙告诉记者。 当车处于凉车状态时,汽车的各个系统,特别是发动机并没有足够的润滑,这时候猛加油,很可能造成金属面直接摩擦,对发动机没有一点好处。曾经有一辆车,就是因为在新车时司机总是猛加油起步,导致后期车辆拉缸,甚至车一热就烧机油。 【提醒】启动后不要急于挂挡 当驾驶一辆新车时,对于车辆的操控、制动等系统可能不是很熟悉,以如此高的速度起步,容易造成危险。王飞龙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维修人员会建议新车车主“半根烟”,就是说,当车辆放置几个小时以上成为凉车状态,启动以后不要急于挂挡行车,最好稍等“半根烟”至“一根烟”的时间。车主可以利用这一两分钟的时间,绕着车观察一下轮胎是否有亏气的情况,听听车辆有没有异响,对于新司机来说,还可以借机观察车辆前后左右有没有花坛、台阶以及小动物等一类从后视镜不易发现的障碍物,防止倒车时发生剐蹭。 不良习惯3: 开新车喜欢“满载运行”

汽车检测站设计文献综述

昆明学院 文献综述 汽车检测站设计 徐金权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0237 指导教师郭磊魁

日期2016年12月16日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设计 汽车检测站是综合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对汽车实施不解体检测、诊断的机构。 它具有现代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能在室内检测出车辆的各种参数,并诊断出可能出现的故障,为全面、准确评价汽车的使用性能和技术状况提供依据。其重要意义在于,能提高维修效率,并对维修质量进行监管,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的设计建造在汽车运输行业来说是一项投资比较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何建好、管好汽车综合性能汽车检测站,这是摆在广大汽车 运输行业科技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检测站的设计规划阶段,应着眼于国内成熟的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到检测站将要面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变化,拿出合理且具有前瞻性的设计方案。

汽车检测站的发展历史 国外发展历程 早在50 年代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形成以故障诊断和性能调试为主的单项 检测技术和生产单项检测设备。60 年代初期进入我国的汽车检测试验设备有美国的发动机分析仪、英国的发动机点火系故障诊断仪和汽车道路试验速度分析仪等,这些都是国外早期发展的汽车检测设备。60 年代后期,国外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很快,并且大量应用电子、光学、理化与机械相结合的光机电、理化机 电一体化检测技术。例如:非接触式车速仪、前照灯检测仪、车轮定位仪、排气分析仪等都是光机电、理化机电一体化的检测设备。 进入70 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汽车检测诊断、数据采 集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直接打印等功能的汽车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 在此基础 上,为了加强汽车管理、各工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汽车检测站和检测线,使汽车检测制度化。 国内发展历程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汽车检测技术,为满足汽车维修需要,当时 交通部主持进行了发动机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点火正时灯等检测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快速的发展,汽车检测与 诊断技术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在单台检测设备研制成功的基础上,交通部自 1980年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取得了很大成绩。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的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到2004 年底,全国公路运输部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约1400 余个。同时公安部门建成了数百个汽车安全性能检测站,部队,石油,冶金,外 贸等系统和部分大专院校也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汽车检测站。因此,目前我国以基本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络。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维修企业使用的检测诊断设备也日益增多。汽车检测站的蓬勃发展,对保证在用汽车技术状况良好,监督维修质量,保障行车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汽车诊断检测技术的发展。 我国检测站的发展现状 虽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检测站在规模和检测技术层面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汽车检测行业,我国仍存在诸多问题,应看到与国外的差距。 王秉圣认为我国检测站存在的问题有:(1)行政执法部门经营综检站。交通主

汽车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

车辆在安全方面有两种要求:第一种是主动安全,既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要求防范事故于未然。另一种是被动安全,要求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保护乘员。在碰撞事故中,要使车厢的变形减至最小,并且要使乘员在车厢内移动发生第二次碰撞的机会最小。那么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和被动安全系统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1、车辆主动安全系统: (1)制动系统在安全方面的设计: a、机械系统: 1〉比例分配阀:防止后轮先于前轮抱死而侧滑; 2〉用盘式制动器取代鼓式制动器:前者制动稳定性好; 3〉串联式制动总泵:即使在有一条制动管路发生泄漏的前提下,也可以有另外一条管路保留一部分制动力。 b、电子控制系统:通过下列电子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可以把车辆的制动稳定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1〉制动防抱死ABS 2〉车身稳定系统VSC 3〉牵引力控制A-TRC

4〉制动辅助BA 5〉电子制动力分配EBD 6〉下山辅助系统DAC 7〉上山辅助系统HAC (2)距离检测自动巡航控制: 通过距离传感器检测与前车的距离,由电脑计算出在不同车速的安全距离,从而控制制动系统的工作,始终自动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可以降低驾驶过程中由于驾驶员的疏忽或驾驶不熟练而造成的危险。 (3)轮胎气压不足警示系统: 当轮胎气压由于泄漏或其他原因低于标准值时,此系统的主控电脑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并向驾驶员提出警示信息。 (4)车速感应型动力转向: 根据车辆在低速时需要较大的转向力,而在高速时则需要较小的转向力这一原则,电脑根据车速自动控制转向力大小,提高高速行驶时转向的稳定性。 2、车辆被动安全系统:20分钟

(1)安全车身(GOA车身) (2)安全带及安全带预收紧装置 (3)安全气囊 (4)汽车专用安全调制玻璃 (5)转向柱能量吸收装置 对于上述汽车的安全系统和汽车使用安全方面的知识我会在以后的几期内容中向大家详细介绍。

汽车驾驶安全小知识

汽车驾驶安全小知识 在驾驶过程中最危险的五大驾车错觉距离错觉:对于路上各种类型的车辆,驾驶员有时会对来车的车长、会车间距、跟车距离产生错觉,使会车的距离不够和跟车的距离过近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常见的有:同样距离,白天看起来近,而在夜间较昏暗时感觉远;前面是大车时感觉距离近,是小车时感觉距离远。 速度错觉: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大多是根据观察到的景物移动作参照物来估计车速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针来判断。路边景物多时易高估车速,景物少时易低估车速;长时间以某一速度行驶后会对该速度产生适应,对其余速度易于错估,特别是误将高速低估是非常危险的。 弯度错觉:驾驶员在公路上行驶的快慢,经常随公路的弯度而改变。变速的程度也会造成错觉。一般对于未超过半圆的圆弧,驾驶员往往感觉到的曲率半径总是比实际的小,圆弧的长度越短越感到曲率半径小。在连续转弯的山道上行驶,驾驶员会感到山区比平地容易转弯,所以在行驶中高速连续急转弯是很危险的。 颜色错觉:在市区等交通复杂路段,周围景物五颜六色,相互交错,容易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特别是夜间,容易将路口红绿灯当成霓虹灯;把停驶车辆的尾灯当成行驶车辆的尾灯;把前车的刹车灯错看成尾灯等。另外,夏季戴墨色太阳镜时易将浅色物体“滤”掉,产生错觉。光线错觉:太阳光、反射物体的亮光、车头迎光、夜间远光灯强光等会使驾驶员的视觉一时难以适应,如平头车的明亮车窗、阳光下路旁树木交替变换的阴影、原野上积雪的反光、进出隧道时光线的变化等,都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眩晕,形成光线错觉,从而导致操作失误 低温促使润滑油的黏度增大,附着力和流动性变差,增加了发动机启动时的阻力。此时行车,会加大发动机的负荷,增加不必要的磨损。发动机在冷启动时的磨

1 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概述

1汽车维护与保养的概述 1.1汽车维护的概念 汽车维护是指当汽车行驶到规定时间或里程后,根据汽车维护技术标准,按规定的工艺流程、作业范围、作业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汽车进行的预防性作业,如清洁、检查、紧固、润滑、调整和补给等。 1.2汽车维护的作用 汽车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延长每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大家所期望的。如何才能提高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呢?显然,改善零部件的使用环境,保证零部件处于最佳技术状况才能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所以定期对汽车零部件或总成进行清洁、检查、对松旷件进行紧固、对运动件进行润滑,对需要保持正常技术条件的零部件进行调整,然后对汽车易消耗或变质的油、水或其它液体进行更换或补给,就能时刻保持汽车处于良好的运行环境,处于良好的技术运行状态,汽车的寿命就会大大延长。而上述所有内容正是汽车维护所包含的作业内容,所以汽车维护的目的就是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提高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充分发挥汽车的使用效能,并将运行消耗将至最低,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图1.1汽车零部件的磨损曲线 1-使用方法得当的曲线2-使用发法不当的曲线 图1.1所示为汽车零部件两种情况的磨损曲线,很显然,使用方法得当,维护适时的汽车磨损量少很多,寿命也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1.3汽车维护的作业原则和作业内容

汽车维护的作业原则我国相关法规有明确规定,我国交通运输部颁布的《汽车运输业技术管理规定》中明文规定,汽车维护作业贯彻“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即汽车维护必须遵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进行作业,要按期强制执行,不得拖延,并在维护作业中遵循汽车维护分级和作业范围的有关规定,以保证维护质量。 “预防为主”的意思是指汽车维护是预防性的。是为了预防汽车各零部件早起损坏,尽可能延长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进行的,如保持车容整洁及车况良好,预先发现并消除汽车的各种故障隐患而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维护操作。 “定期检测”是指汽车必须在定期所进行的维护中,检测仪器或设备对汽车的主要性能和技术状况进行检测测评。以了解和掌握汽车的综合技术状况和各相关零部件的磨损程度,并作出技术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该车的附加作业或小修理项目,从而结合一、二级维护作业一并进行相关附加作业或小修作业,以恢复或强化汽车的使用性能。 “强制维护”是指在计划预防维护的前提下所执行的强制性的维护制度,特别是对于投入营运的各车或货车,必须遵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汽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定期进行汽车维护工作,不得任意拖延,且每次按期进行的维护作业档案必须到所辖地区相关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对于未能备案或未按规定进行维护的车辆,按相关规定给予重罚等处理。为了保证汽车维护的质量,各交通管理部门还好对承担维护的维修企业进行评估、考核及定期检查,甚至对每一个企业每月的允许维护车辆的台数进行了限制,以全方位体现强制维护的原则。 “视情修理”的原则体现了现代汽车维护和维修既是紧密结合,又是有很大区别。它们的要求不同,维护作业带有强制性,而维修作业是根据情况采取的操作。通常在车辆维护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某一部位或机件将要发生故障或可能导致损坏的前兆,就必须利用正在进行维护的时机,对相关部位视情况进行修理。同样对汽车进行修理的过程中,对一些没有损坏的机件也要进行必要的维护操作,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1.4汽车维护的作业内容 汽车维护作业的内容主要包括清洁、检查、紧固、润滑、调整、补给等几个方面,且维护范伟随着行驶里程或时间的增加而逐步扩大,内容也要逐步加深。汽车维护作业一般不得对车辆总成进行解体,也不能对汽车各主要总成大拆大卸,只有在确实发生故障需要解体时方可进行解体操作,这也是区别与划分汽车维护和修理的界限。 (1)清洁作业是为了提高汽车维护质量,以防止机件腐蚀、减轻零部件磨损和降低燃油消耗为基础,并为检查、补给、润滑、紧固和调整等作业做好前期工作准备。其工作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