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

引言

本课程是《见习机械设计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的课程之一,除了本课程外,还有《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等两门课。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加上我国加入WTO的大好形势,机电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机电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倾向的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企业只有采取小批量、快速生产的方式才能生存。在此情况下,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提出了“速度经济”,即企业迅速满足客户需求而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即创新的速度创造价值。这就需要科技进步为企业实施快速生产提供可能,如CAD、CAM、并行工程、大规模定制、敏捷制造、柔性生产等新的生产设计制造方式不断涌现。而企业面对速度经济只有获取动态竞争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企业不断进行管理和技术创新。作为即将成为未来企业家、技术专家或企业发展骨干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讲,不但要熟悉自身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熟悉企业管理相关的综合知识,同时还要有宽广的便于视野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迎合这种形势的需要,旨在拓宽大学生专业范围和视野,提高从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

目的与要求:掌握企业管理的职能与原理、任务和内容;熟悉管理者的素质、角色与技能,企业战略管理含义与步骤;理解企业组织内涵和组织结构。

重点:工业企业管理原理和内容,管理者的素质角色与技能,战略管理步骤与组织结构。

1.1 企业管理概述

1.1.1 企业管理的内涵

管理是人们从事共同劳动的产物,凡是有人群共同劳动的地方都存在管理问题。管理活动虽然自古就有,但把管理活动看成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却是近一个世纪的事情。由于理论体系的不同,对管理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1.1.2 企业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中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

管理的艺术性主要是强调其工作实践性,没有实践就谈不上艺术。

因此,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有成效的管理艺术以一定的管理理论为基础。生搬硬套管理理论来进行管理活动必然脱离或忽视现实情况,从而使管理工作成为无效活动;而没有掌握管理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必然是靠碰运气,靠直觉或经验办事,很难找到对管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综上所述,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仅凭理论和专业训练不足以保证管理成功,人们还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它们,只有这样才是管理的成功之道。

2.管理的自然性与社会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劳动的社会化决定的,它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共同劳动的规模越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也就越重要。这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的联系。第二,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使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这也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的联系。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管理的二重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1.1.3 企业管理的职能

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是通过一些具体职能来实现的。国外最早提出企业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的法约尔,他认为所有管理者都行使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后来也有人主张“三职能”、“四职能”、“七职能”。我们认为,管理的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和创新,下面我们一一简单介绍。

1.决策职能

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根据决策的定义,管理的其他职能,无论是计划、组织,还是领导、控制和创新,都离不开决策。

2.计划职能

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计划是为执行决策作出的具体规划。

3.组织职能

组织指确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由谁来完成任务以及如何管理和协调这些任务的过程。

4.指挥职能

指挥职能是指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5.控制职能

控制也称监督,它包括对生产、库存、质量、成本、财务等各方面的控制。

6.领导职能

所谓领导,是指激励和引导组织成员以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作出贡献。

7.创新职能

所谓创新,就是改变现状。

1.1.4 企业管理的原理

1.系统原理

现代工业企业是一个由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组成的生产经营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等系统特征。现代企业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企业系统的各种资源,创造最好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好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动态原理

现代工业企业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时间变化,输入系统的各种资源、系统输出的产品和劳务以及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都是变化的。

3.人本原理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会充满活力。人本原理是指企业管理应当以人为中心,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从管理活动本身来看,劳动者既是管理的客体,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

4.效益原理

现代工业企业是一个营利性经济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价廉物美、适销对路的工业产品和劳务,为国家上缴税金,为企业取得积累,为职工谋取福利。因此,经济效益既是企业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又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准。

1.2 企业管理的内容

1.2.1 工业企业的定义

工业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从事工业产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衽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组织。

现代工业企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普遍采用科学技术和生产社会化,其具体表现为:

1)采用机器体系进行生产,拥有复杂的技术装备,科学技术对生产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2)劳动分工精细,协作严密,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和适应性。

3)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4)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

1.2.2 企业管理的任务

工业企业管理就是对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工业企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合理组织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正确处理企业内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企业同国家之间、企业同其他经济单位之间的关系;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工业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尽可能少的物化劳动消耗,昼少的资源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工业产品和劳务。经济效益应该是:效用和效率的统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统一,

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

1.2.3 企业管理的内容

为了实现企业管理的任务,企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生产经营管理、人事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领导。

1.生产经营管理

生产经营管理是指企业从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开始,到进行经营决策、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技术服务等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经营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容如图1-1所示。

图1-1 生产经营管理程序图

2.从事行政管理

企业的从事行政管理主要包括:职工录用考核、干部的选拔配备、从事档案、职工的技术业务培训、保卫工作以及职工的集体福利事业的管理等。

3.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其内容主要包括系统职工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

4.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的主要内容有:正确贯彻执行企业的领导制度、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机构体系、领导班子建设、企业规章制度建设等。正确的组织领导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全面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组织保证。

1.3 企业管理者素质

1.3.1 管理者的类型

管理者是指一个组织中,按照组织的目的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一个组织内有各种类型的管理者。我们可以从一个组织的纵面和横面来分辨各种类型的管理者。

1.纵面分析

从纵面分析,大多数人都把管理者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首先,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目标和总战略,掌握方针政策和评价整个组织的业绩。其次,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执行高层管理者作出的计划和决策,把高层制定的战略目标付诸实现。最后,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并监督和协调他们的工作活动,使大家都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他们直接向中层管理者汇告工作。

2.横面来分析

即从管理者的作用着眼,一般都有下列类型的管理者:市场管理者、财务管理者、生产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者。除上述各种管理者外,在国内外的事业单位,还有如主要负责处理公共关系方面的事务管理者以及专门负责协调科技人员和工程师进行科技项目和新产品开发的管理者等。

1.3.2 管理者的素质

虽然管理者在组织的管理工作中充当多种角色,但不论是哪类管理者,他们在改选管理的各项职能时,作为一个优良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

(1)品德修养品德作为管理者最根本的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首先观和法制观念,品德是一个管理者行为方式和态度的基础。

(2)心理素质由于管理者从事工作的特殊性,除了具备一般的管理品质以外,还需要有创新精神,要敢于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敢于冒风险起用新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承受风险的心理素质,是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的。

(3)知识素质优秀的管理者就应该是所谓的通才。他们应掌握包括

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等。

(4)能力素质所谓能力是管理者将各种管理理论和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管理者能力要求主要包括:思维敏捷见解独到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应变能力、指挥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以及概念总结与应用能力等。

(5)身体素质和个人气质对于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来说,如果他具有成熟的性格、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有益的爱好、美好的追求,他就能以自身的魅力来影响组织工作开展。

1.3.3 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可用图1-2来表示。

图1-2 管理者的角色

1.3.4 管理者的技能

管理学者卡兹指出管理者需要三种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对某一特殊活动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包括在进行工作中运用具体的知识、工具或技巧的能力。

2.人际关系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是指一个人能够以群体成员的身份有效地工作的能力,并能在所领导的群体中发扬共同努力的协作精神。简言之,即理解、激励

和与他人融洽相处的能力。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即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能力。管理者应能胸怀全局、认清左右形势的重要因素、评价各种机会并决定如何采取行动。

此外,管理学家孔茨和韦里奇补充了一种设计技能,设计技能是指采取对组织有利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学者格里芬增加了诊断和分析技能,诊断技能使管理者理解并认识所处的形势,而分析技能则使管理者能决定在该形势下如何行动。

1.4 企业管理的沿革

1.4.1 国外企业管理的沿革

管理的观念和实践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产生其自身的理论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的。纵观国外管理理论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4.1.1 古典管理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古典管理理论,使管理活动从经验管理跃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主要有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他们三人分别反映了那个时代在管理理论发展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即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这些最早期的管理学理论对现代管理思想和实践有很大影响。

1.4.1.2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管理思想和理论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它将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综合起来,着重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它推翻了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经济人”假说的研究前提,将管理的重点转身管理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行为科学在早期叫做人际关系学,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

1.4.1.3 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管理理论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派,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内容上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

1961年12月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管理学杂志》上发表《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对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作了总结。20世纪80年代初孔茨又一次对西方的管理理论作了系统总结,他认为,这时的管理理论学派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的6个学派扩展到11个学派。

1.4.2 我国企业管理的沿革(自己看)

1.5 企业的战略管理

1.5.1 企业战略含义及构成

1.企业战略的含义

根据理论界和企业界多数人的看法,企业战略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下方面理解:

1)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所作出的谋划。

2)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长远生存和发展以及不断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所作出的谋划。

3)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

4)企业战略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成果。

根据以上的理解,可以将企业战略定义为: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状况,为求得企业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不断地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定中长期计划的依据。

2.企业战略的特征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长远发展所作的系统的、全局性的谋划,具有全局性及复杂性、未来性及风险性、系统性及层次性、竞争性及合作性、稳定性及动态性五个方面的特征。企业战略通常分为在不念旧恶层次:(1)公司总体战略公司总体战略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应当做些什么业务?我们将怎样去发展这些业务。因此,公司总体战略就是要确定企业的性质和宗旨,确定企业活动的范围和重点,确定企业的业务组合,决定资源的分配与次序。

(2)事业部战略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经营管理某一个特定的战略经营单位的战略计划。因此,事业部的战略实际上是一种竞争战略,它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每项事业领域里应当如何进行竞争?我们的每项事业在该行业经营领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在

每一个战略经营单位如何有效利用所分析的资源?

(3)职能战略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事业部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以上三个战略在企业内部构成一个统一、分层次的有机战略体系,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和制约,上一层次的战略将成为下一层次的环境,下一层次的战略将成为上一层次战略的支撑。三个层次的战略中,事业部战略是企业战略体系的核心,是整个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为公司战略提供了支撑和基础,为职能战略指明了方向。

3.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

从企业战略为达到战略目标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来看,企业战略一般由四种要素构成,即: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1.5.2 企业战略管理步骤

1.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

企业战略管理是指通过企业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实施以及控制,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是把企业战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加以管理的,其目的是提高企业整体优化的水平。因此,企业资源配置、各职能部门策略都要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考虑,以形成资源配置的集成效应。企业战略管理具有全程性、未来性、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与高层性的特点。

2.企业战略管理的步骤

企业战略管理的步骤如图1-5所示。

反馈

图1-5 企业战略管理的步骤

1.5.3 企业战略管理者

所谓企业战略管理者,是指具有战略思维、战略管理思想和能力,掌握战略实施技术,从事研究和制定战略决策,指导企业开拓未来的企业管理决策群体。一般来说,企业战略管理者可以包括企业的董事会、高层经理、中层管理者、战略管理部门、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企业智囊团。

1.5.4 企业战略分析法——SWOT

SWOT 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先经营战略的方法。这里,S 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 ),W 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 ),O 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 ),T 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 )。

利用图1-6和1-7可以帮助企业战略决策者开发出四类战略。

图1-6 SWOT 分析

图1-7 SWOT 分析的策略

环境的机会

防御型战略 扭转型战略 增长型战略 内部的劣势 内部的优势 Ⅰ Ⅱ Ⅲ Ⅳ 多种经营战略 环境的威胁

1.6 企业的组织结构

1.6.1 组织的内涵和特征

法约尔认为企业组织职能包括:设计组织结构,确定相互关系,制定规章制度,以及招收、训练、评价职工等。韦伯把理性合法权力看作组织的基础和支柱,他认为应该根据权力大小决定组织纵向关系,把整个企业组织按权力的关系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综上所述,组织是由两人以上的群体组成的有机体,是一个为了共同目标,而由内部成员形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和共同规范的力量协调系统。

组织的特征主要有:

(1)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组织内成员协同意愿的前提。

(2)相关结构即组织内成员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组织内相关结构要被组织成员明确了解,每个成员要有一个信息联系的明确正式渠道,以保证信息快速准确不中断地流通。

(3)内部规范指所有成员都要遵循且区别于其他组织的规范。组织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行为都会对组织共同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

1.6.2 企业管理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就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它是执行管理和经营任务的体制。常见的组织结构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权力集中于企业最高层,实行等级化的集中控制。当前国内种类组织中最常采用的一种结构。

这种组织结构整个系统中管理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指挥人员,他们可以对下级发号施令;另一类是职能人员,他们只能对下级机构进行业务指导,而不能直接对下级发号施令,除非上级直线人员授予他们某种权力。这种划分保证了统一的生产指挥和管理。

直线职能结构的优点在于:结构分工细密,任务明确,各部门职责界限明显,工作效率较高;稳定性较高,易于发挥组织的集团效率。其不利方面:缺乏信息交流,各部门缺乏全局观点,最高领导者协调工作量大;不易从企业内部培养熟悉全面情况的管理人才;整个组织系统刚性较大、分工很细、手续繁杂、反应较慢,不易迅速适应新的情况。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采用此结构。但它不适宜多品种和在规模企业,也不适宜创新性工作。

2.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分部结构或M型结构,就是一个公司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和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衽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形态。事业部门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是产品责任或市场责任单位;第二,具有独立的利益,衽独立核算,是一个利润中心;第三,是一个分权单位,具有足够的权力,能自主经营。

事业部的经营活动只要在不违背总目标、总方针、总计划的前提下完全由事业部自行处理,因而事业部成为日常经营活动决策的中心,是完全自主的经营单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高管理当局必须保持三个方面的决策权:

(1)事业发展的决策权整个企业采用的技术、打入的市场、开发的产品以及开辟或放弃的事业等经营方针以及价格政策、竞争策略等基本原则的决策权要留在总部。

(2)有关资金分配的决定权资金的供应以及资金分配必须由企业高层管理控制。

(3)人事安排权公司的用人政策、各事业部重要的人事安排应由总部高层决策。

事业部制结构的优点在于:它能使最高管理部门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并使各个事业部发挥经营管理的主动性,而高层领导不致忙于协调、监督等较低层的管理工作;这种结构既有较高的稳定性,又有较强的适应性;这种结构还是培养管理人才的最好组织形式之一。事业部制结构不足之处在于:对事业部级管理人员水平要求高;集权与分权关系敏感,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削弱整个组织;管理人员增多,管理成本较高。

3.矩阵制结构

所谓矩阵制结构是指要根据需要从各职能部门调集技术人员,由项目经理指挥完成某个项目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矩阵制结构采用双重指挥链,一方面,专业分工带来了部门化的发展,出现了部门经理;另一方面,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设置了项目经理。这样,下属员工既接受部门管理人员的领导,又接受项目经理的领导。严格地讲,矩阵制结构是一种非长期的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又可以分为按照项目设置的矩阵结构和按照地区与产品结合的矩阵结构两种。

矩阵制结构的优点是:有较大机动性和适应性,能克服职能部门脱节、各自为政现象;专业人员和专用设备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有较大机动性,任务完成即解散;各行各业人员为一个目标共同工作可互相启发、相互帮助、相得益彰,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克服近亲繁殖;实现集权与分权的优势结合。其缺点是,纵横向联合双重领导,处理不当会由于意见分歧而在

工作中造成冲突和相互推诿;组织关系较复杂,对项目负责人要求高。

4.母子公司体制

母子公司体制又称H型组织结构、控股型组织。目前,国内外的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均采用母子公司体制。

母子公司体制的突出优点是:最高决策层只通过资金的运作去管理所控公司,无需为公司的具体细节分神。由于总部对各子公司上层主管的能力相当清楚,且总部有权力在财务方面控制子公司,能在资金运用上作到优化。在外部,则能利用增股不断收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发展自己的事业。但这种结构的子公司往往独立性过强,缺乏必要的战略联系和协调,因此,公司总体的资源战略运用存在一定难度。

5.虚拟组织

虚拟组织又称虚拟企业、网络企业、动态聪明及网络组织等。所谓虚拟组织,就是指的那种以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为联系工具,以知识共享、信息共享为基础而组建的动态的企业群体。在组织语言中,虚拟的含义是对企业实际功能、资源及生存空间的超越。

虚拟组织的优点是:组织结构可以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来整合各项资源,网络中的各个价值链部分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动而增加、调整和撤并;另外,这种组织结构简单精练,其大多数活动都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外包,组织结构可实现扁平化,效率也更高。虚拟组织的缺点是:可控性太差,这种组织的有效运作是靠彼此广泛密切合作来实现的,由于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一旦组织所依存的外部资源出现问题,组织将陷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外部合作组织都是临时的,如果网络中的某一合作单位因故退出且不可替代,组织将面临解体的危险;由于项目是临时的,员工随时都有被解雇的可能,因而员工的组织忠诚度也比较低。

6.团队结构

所谓团队,指的是由为数不多的员工根据功能性任务组成的工作单位,其主要的牲是团队的成员承诺共同的工作目标和方法,并且互相承担责任。团队与传统的班组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基层单位。团队的成员要接受一定的训练,要掌握团队工作技能和习惯,特别是每一个成员都要掌握多种技能,以便在工作中相互支援。团队的成员要求具备解决问题和作决定的能力,能够确定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团队工作组织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罗宾斯认为团队兴起的主要原因有:

1)可提高士气,增加工作满意度,创造团结精神。

2)自我管理的团队形式可使管理层有时间进行战略性思考。

3)团队形式决策权的下放可提高决策的速度。

4)员工队伍多元化,使得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视野更开阔、决策更富创意。

5)团队可在多方面提高绩效。

团队组织诸多的积极作用使得这种组织形式迅速普及发展。

企业管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企业管理论》模拟试题一、单选题(共10 小题,每题2 分,共20分) ( ) 1. 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数量很多且很重要,限制很少,则可以认为该企业: 管理人员的素质较高。高层主管比较开明。组织集权程度较高。组织分权程度较高。 )2. 在决策时受到的 A. B. C. D. ( 行为科学的重要代表人物:A泰罗 B梅奥 C西蒙 D巴纳德 ( A.B.C.D.( A.B.C.D.( A.B.C.D.( A.B. )3. 上下级之间的友情。为下属设定崇高的目标。为了下属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了解下属的欲望和需要。 ) 4. 以下哪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一个安全需要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5. 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 ,而不是“保健因素” :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急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 。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 6. 以下何种组织形式最直接体现了管理劳动专业化分工的思想:直线制。 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 ) 7. 若较低一级管理层次作出决策的数目越多,下级作出的决策越重要,影响面也越大, 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古训反映了有效的领导始于: C. D. ( 则这样的组织是: A.B.C.D.( 职权集中化程度越高。 职权分散化程度越高。授权越明确。授权越具有弹性。 ) 8. 企业的生产部门无论多么具有生产性,如果营销部门没有预测到顾客需求的变化, 及没有能够与产品开发部门合作研制出顾客需要的产品,组织的整体绩效就会受到损害。这说明了:A.职能分工对企业有弊无利。 B.分工与协作是组织设计和运作中必须同时考虑的两个问题。

企业管理概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 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企业的类型: A: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①公有制企业、②非公有制企业 B:按企业所属行业分:①农业企业、②工业企业、③商业企业等 C: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分:①劳动密集型企业、②资金密集型企业、 ③技术密集型企业、④知识密集型企业。 D:按企业规模分:①大型企业、②中型企业、③小型企业 E:按企业组织形式分:①简单综合性企业、②简单专业化企业、③多元专业化企业、 ④跨行业综合性企业。 F:按市场类型分:①商品市场、②金融市场、③技术市场 G:按企业运用的主体技术分:①传统技术企业、②高新技术企业 3、企业集团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①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 ②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文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 ③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联结为主。 分类:产品辐射型、多元复合型、项目成套型、经营服务型、出口导向型。 4、企业经营方式:是指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亦称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就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言,经营方式就是指通过规范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责、权、利关系所确立的企业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制形式。 5、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两权分离是企业经营方式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两权分离的根本原因:①是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杂化; ②是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散化。 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 1、企业管理的二重性: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一般职能; ②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特殊职能。 2、企业管理的职能: A基本职能:①一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②特殊职能(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B具体职能:①计划、②组织、③用人、④指挥、⑤控制 3、企业管理的任务: ①、必须始终把经济取得的成就放在首位; 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取得成就; ③、履行社会责任。 4、企业管理的内容: A纵向看:①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高层管理); ②专业管理(中层管理); ③作业管理(基层管理)。 B横向看:①技术开发管理、②生产管理、③物资供应管理、④市场营销管理、 ⑤财务管理、⑥人力资源管理等。 5、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基础:①系统论、②信息论、③控制论 6、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①按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分: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1)

第一章 1.单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 1)机电企业属于(2 )生产企业。 ①连续性②离散型③间断性④分布型 2)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2 )。 ①扩大生产②提高效率③保证产品质量④改善劳动条件 3)迈克尔·波特将其战略管理的理论延伸到国家竞争力上后提出了(1 )。 ①钻石体系②交叉体系③四面体系④多边体系 4)我国目前多数机电企业采用(3 )组织形式。 ①直线制②职能制③直线职能制④矩阵制 5)企业再造强调以(3 )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①物质流②信息流③工作流④资金流 2.多项选择(在备选的4个答案中选择2-4个正确的) 1)企业的特征包括( 1、2、3 )等。 ①是经济实体②以盈利为目的③依法成立④依据国家指令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2)现代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1、2、4 )。 ①连续性②比例性③虚拟性④适应性 页脚内容1

3)企业的组织职能内容一般包括( 1、2、4 )等。 ①根据组织目标设计和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职位系统 ②确定职权关系,从而把组织上下左右联系起来 ③对其他管理职能进行监督 ④根据组织内外部要素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组织机构 4)矩阵制组织的优点是有利于( 1、2、4 )。 ①信息沟通②提高效率③组织稳定④人才培养 5)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是( 1、2、3 )等。 ①成本②质量③服务④规模 3.填空 1)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企业按照生产要素结构特征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 3)根据实施控制活动的时间进程可以把管理控制分成三种类型:预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 4)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进行霍桑实验后指出: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5)事业部制组织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4.判断题 1)公司制企业的优点之一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页脚内容2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管理: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劳动密集型:指在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企业。 资本密集型:指资本占企业成本比例相对较高的企业。 知识技术密集型: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集中大量专业人才,生产高、尖、精产品或提供高端服务的企业。 市场营销:是企业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活动,将其产品有效地送达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经营过程 市场定位:根据市场竞争者现行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种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要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给人印象深刻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现象生动的传递给顾客,从而是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技术管理:关于技术能力的规划、开发和实施,从此来完成组织运作与战略目标的管理。 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领市场并实现市场的价值。 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投入开始一直到成品制造完毕的全部过程。它主要指劳动者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物资消耗定额:是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工艺要求标准,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为完成单位产品量而制定的合理消耗物资的数量指标。 知识管理:知识获取、储存、共享、传播的管理。

技术评估:对技术的性能、水平和经济效益及技术对环境、生态乃至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评价以确定技术发展的可行性,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活动。 工作分解结构WBS: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任务,人物在分解成一箱箱工作知道无法分解为止。 价值系数VI:功能系数FI和成本平价系数CI的比值。 工序:只在同一个工作地点上对同一个劳动对象连续地进行的工艺过程。 经济批量法:确定一个批量使各设备调整非和他在制成保管费的总和最小。 成组技术:将多种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成组,并以这些零件组成基础组织成产,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产品管理的合理化 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 企业联盟体。 生产周期:从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带成品产出的全部日历时间 综合设备管理:是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设备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设备综合工程学等观点而提出的设备管理模式。其具体内容是: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备全过程管理工作中,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运用技术、经济、法律的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以达到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全员生产维修:以生产系统为生命周期的对象,以改变企业体制为目标,追求零灾害、零不良、零故障,最求生产系统效率和极限。 库存ABC物资管理法:是有效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的一种管理方法,他将企业的众多屋物资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屋子采用不同的库存管理方法、订货方式和供应商选择。

企业管理概论大作业

考核班级物流121/122 考核方式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 A.董事会 B.股东大会 C.监事会 D.经理班子 2. 就企业的本质而言,它始终是从事() A.产品生产的经济组织 B.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C.商品生产的经济组织 D.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经济组织 3. 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体现了() A.企业精神 B.经营管理风格 C.企业风气 D.企业道德 4.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其中的两种是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另一种是() A.目标集聚战略 B.稳定型战略 C.紧缩型战略 D.进攻型战略

5. 当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在产品质量、品种趋同,价格也接近的情况下,企业应选择() A.成本领先竞争战略 B.差异化竞争战略 C.集中化竞争战略 D.防御型竞争战略 6. 有效管理幅度是指( ) A.管理者有效控制的资源数量 B.主管人员直接指挥下级人员的恰当数量 C.主管人员直接管理的部门数量 D.某级管理人员管理的管理层次数 7. 鉴于近年来中国数码消费产品市场的火爆,日本尼康相机公司已同中国南方某公司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契约的形式在中国境内共同举办了生产数码照相机零配件的合营企业,这个企业应属于() A.个体企业B.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外商独资经营企业D.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8. 按照既定计划和其他标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使工作按原定计划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属于企业管理的( ) A.计划职能 B.控制职能 C.指挥职能 D.组织职能 9.某电池生产企业从零配件选购到生产与销售各个环节,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全过程检测产品质量并与绩效考核挂钩。此外,企业还经常对全体员工进行质量意识、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等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企业上述做法的理论基础是() A.全面质量管理B.质量控制图 C.事后检验D.统计质量管理 10. 公司制企业属于() A.自然人企业 B.法人企业 C.经济人企业 D.社会人企业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企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论企业创新及创新管理 必要性和现实矛盾 无锡太湖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级:汉语121 学号:1232026 学生姓名:周凯 二〇一五年六月 论企业创新及创新管理必要性和现实矛盾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通常讲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好,人好我快”便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表现。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经济活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经济循环,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的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整个生产过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企业没有发展;另一种是经济发展,它的基本动力便是创新。其实,追求发展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发展速度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包含多个环节,受到企业资源、时间等诸多限制。在不同环节面临不同选择。事物的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尤其是实现企业创新的动力源。因此,掌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促进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现实与指导意义。我国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认识与开展尚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在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方面更是存在

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健全的解决矛盾的方法。一方面缺乏对矛盾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一方面对矛盾问题的解决只是停留在定性分析及意见和策略指导方面,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解决办法。为此,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对技术创新以及矛盾的相关理论及动态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特征以及矛盾的内涵、特征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矛盾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创新资源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与保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价值创造要将潜在资源转化为具体收益,资源本身并不会自然创造价值,需要组织将各种资源加以应用、整合。如何对企业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保障创新资源能够按照企业创新战略要求实现及时供给,以及根据任务性质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企业创新的含义 创新并不是新的概念,早在1912年哈佛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就已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熊彼特指出:“创新活动是在经济活动本身中存在着的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熊彼特在创新理论的分析中,将企业的创新活动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这种新的方法绝不仅仅只是建立在新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之上,它也可以是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名词解释: I、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在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密集使用劳动。 3、计划职能:企业有了正确的决策之后,还必须有保证决策得以实现的各种计 划,指导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的地进行。 4、直线职能制组织:又称为直线参谋制组织,这种组织形成是直线制和职能制相结合形成的 5、企业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的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地重新设计,以便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6管理: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7、劳动密集型:指在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企业。 8、资本密集型:指资本占企业成本比例相对较高的企业。 9、知识技术密集型: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集中大量专业人才,生产 高、尖、精产品或提供高端服务的企业。 10、市场营销:是企业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活动,将其产品有效地送达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经营过程 II、市场定位:根据市场竞争者现行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或用户对该种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要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 同、给人印象深刻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现象生动的传递给顾客,从而是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12、技术管理:关于技术能力的规划、开发和实施,从此来完成组织运作与战略目标的管理。 13、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领市场并实现市场的价值。 14、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投入开始一直到成品制造完毕的全部过程。它主要指劳动者利用劳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15、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16、物资消耗定额:是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工艺要求标准,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为完成单位产品量而制定的合理消耗物资的数量指标。 17、知识管理:知识获取、储存、共享、传播的管理。 18、技术评估:对技术的性能、水平和经济效益及技术对环境、生态乃至整个社 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评价以确定技术发展的可行性,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活动。 19、工作分解结构WBS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任务,人物在分解成一箱箱工作知道无法分解为止。 20、价值系数VI :功能系数FI和成本平价系数CI的比值。 21、工序:只在同一个工作地点上对同一个劳动对象连续地进行的工艺过程。 22、经济批量法:确定一个批量使各设备调整非和他在制成保管费的总和最小。 23、成组技术:将多种零件按其相似性分类成组,并以这些零件组成基础组织成产,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产品管理的合理化

《企业管理概论》习题及答案

1.最典型,最成熟的一种现代企业制度是( A ) A 股份有限公司 B独资公司 C 有限责任公司 D两合公司 2.某公司原来只生产化妆品,后来它又成立了专门销售化妆品的公司,此策略属于(A )。 A、前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B、后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C、专业化发展战略 D、横向一体化发展战略 3.津贴之所以必要,其主要原因在于( C )。 A、它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B、它能如实地反映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弥补以按劳分配原则设计的工资形式的不足 C、它能给处于特殊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的职工以特殊的补偿,保证其身体健康 D、它能对劳动者在以往的劳动岁月里所做的劳动贡献予以承认和鼓励 4.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由下几部分构成(ABCD)。 A、股东会 B、董事会 C、经理班子 D 、监事会 E、职工代表大会 5.职能战略,又称为职能部门战略或功能战略,它是指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事业部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部门所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的战略。下列战略中哪些属于职能战略(BCD)。 A、竞争战略 B、营销战略 C、人力资源战略 D、财务战略 E、发展战略 6.在成熟产业中选择竞争战略时,如果是大批量生产则采用(C )战略较好。 A、差异化战略 B、集中战略 C、成本领先战略 D、市场开发战略 7.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 D ) A.人力资源规划B.员工招聘C.员工考核D.工作分析 8.在企业中,一般由哪些人参与员工绩效考核?(ABCDE) A、直接领导 B、同事 C、下属 D、员工本人 E、客户 9.随着电冰箱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各冰箱厂家在改进产品设计,增加产品功能、改善售后服务等方面绞尽脑汁,不断推陈出新。这种竞争战略是(B )。 A、集中化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分散化战略 D、总成本领先战略

机电工程导论论文

1 / 5 机械电子工程导论论文 班号: 学号: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融,机电工程领域的技术革新也同样在不断的更新换代。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 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程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和工程领域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进入“机电一体化”发展阶段。光机电一体化包括产品和技术两个方面。 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包含光学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科技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其技术原理和使用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 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多。效率高,能耗低等特点,它们一般由机械本体,传感器,接口,微处理器和执行机构等五部分组成,如果把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比做一个人,则计算机就是它的头脑,传感器是它的五官,软件就是使驱体能发挥效能的手段,所以,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就是具有头脑和五官,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

作出响应的机器或机构,机器人就是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典型代表。 三.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特点 3.1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操作更方便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用.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可以灵活方便地按需要控制和改变生产操作程序.任何一台光机电一体化装置的动作.都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控制实现,甚至实现操作全自动化和智能化。 2 / 5 3.2功能增强.精度大幅提高 光机电一体化系统包括以激光.电脑等现代技术集成开发的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 仪器仪表和元器件,电子技术的洒用使得控制水平大幅度提高。运算速度加快.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按预设动作运行。其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功能非常完善,可将误差降低到最小值.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同时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减少.机械磨损及配合间隙等引起的误差也大大减小。3.3部分硬件实现软件化. 智能化程度提高传统机械设备一般不具有自行维修或自我诊断 功能。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电子装置能按照人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调节,修正,补偿,自诊断,

机电企业管理概论自考复习题1

机电企业管理概论自考复习题(一) 一、单选 1.最适合集中巨额资本、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企业制度是() A.合伙人企业 B.公司制企业 C.合资企业 D.业主制企业 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提出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抓大放小资产重组 B.破产兼并 C.吸引外资建立合资企业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通过霍桑试验的材料分析,认识到企业员工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情感人 D.复杂人 4.与其他管理理论相比较,权变理论在研究管理理论时更加强调的条件是() A.环境条件 B.宏观条件 C.技术条件 D.内部条件 5.用系统观点从整体上考察现代企业是一个() A.社会系统 B.社会技术系统 C.人文系统 D.技术系统 6.属于股东大会的职权的是() A.决定公司发行债券 B.制定公司内部机构设置方案 C.任免公司经理 D.检查公司的财务 7.单位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都比较低的经营单位被称为() A.瘦狗经营单位 B.金牛经营单位 C.明星经营单位 D.幼童经营单位 8.推动技术创新活动的原动力是() A.科学家 B.工程师 C.企业家 D.发明者 9.具有“产品的生产方法尚未定型,质量和性能有待进一步改进,制造成本高”的特点的阶段属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 A.研发期 B.导入期 C.成长期 D.衰退期 10.顾客的购买是根据什么原则决定的() A.整体顾客价值最大化 B.整体顾客成本最小化 C.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D顾客让渡价值最小化 机电企业管理概论自考复习题(一)第1页共4页

11.以低价格和高促销水平推出新产品,这种战略是() A.快速撇脂战略 B.缓慢撇脂战略 C.快速渗透战略 D.缓慢渗透战略 12.公司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存在最佳的产品线长度。如果增加产品项目能增加利润,说明现有产品线() A.太短 B.太长 C.适中 D.无效 13.海尔推出了空调、洗衣机、电视机、消毒柜,这是采用了() A.品牌扩展策略 B.多品牌策略 C.新品牌策略 D.产品线扩展策略 14.下列哪个不是我国企业应用精益生产的条件() A.领导对精益生产有实施的决心 B.加强培训 C.以人为本 D.制定有效的激励手段 15.定量描述直方图的主要统计特征值为() A.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 B.平均值和标准差 C.标准差和组中值 D.平均值和波动值 16.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A.质量管理体系 B.经营业绩 C.管理部门的工作 D.客户 17.工作分析人员通过让员工利用工作日志的形式将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记录下来,为工作分析提供信息和依据的方法为() A.访谈法 B.问卷调查法 C.员工记录法 D.观察法 18.当组织以现有员工来补充人员需求时,我们就称之为组织人力资源的() A.外部供给 B.短缺供给 C.临时供给 D.内部供给 19.对厂区平面布置来说,总目标是要使企业能从厂区平面布置提供的服务中获得最大的效益。具体目标可细分为() ①最短的运输路线②最大的灵活性 ③面积的有效利用④良好的工作环境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是主要鉴定和验证员工过去取得的工作成绩,并用来控制员工的行为 机电企业管理概论自考复习题(一)第2页共4页

全国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真题 课程代码:001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日本某株式会社同中国北京某公司以契约的形式在中国境内举办的企业是() A.中外合资企业 B.中外合作企业 C.外向型企业 D.跨国公司 2.企业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但层次不同其侧重点亦不同,其中 高层主管侧重于() A.计划、组织和控制 B.计划、组织和指挥 C.计划、组织和用人 D.计划、组织和激励 3.某公司成立后准备组建监事会,下列人员中适合作为监事会候选人的是() A.董事 B.经理 C.财务总监 D.工程师 4.下列哪种组织结构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产品品种单一、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的企业() A.直线结构 B.直线职能结构 C.事业部结构 D.矩阵结构 5.“爱厂如家”的思想观念所体现的企业文化属于() A.深层企业文化 B.中层企业文化 C.表层企业文化 D.介于表层和中层之间的企业文化 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表述的企业文化特征是() A.隐形性 B.潜移性 C.稳定性 D.继承性 年末某企业准备对当年各项相关工作指标均完成较好且利润指标业已完成的职工给予奖励,为此,该企业应该选择哪一种奖励措施() A.综合奖 B.单项奖 C.超额奖 D.特殊贡献奖 8.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企业应当有八类目标。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 A.市场推销目标和创新目标 B.创新目标和人力资源目标 C.市场推销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 D.创新目标和资金目标 9.某电冰箱生产企业对A城市的100户居民进行市场需求调查,其中2008年准备更换电冰箱的用户30家,A市居民 有30万户,则A市今年电冰箱的市场需求量约为() 万(台)万(台) 万(台)万(台) 10.某企业生产的产品近期和远期需求量很大且竞争实力较强,竞争对手又少。假如你是该企业的总经理,此时应选

全国自考企业管理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4月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真题 课程代码:001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日本某株式会社同中国北京某公司以契约的形式在中国境内举办的企业是() A.中外合资企业 B.中外合作企业 C.外向型企业 D.跨国公司 2.企业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但层次不同其侧重点亦不同,其中 高层主管侧重于() A.计划、组织和控制 B.计划、组织和指挥 C.计划、组织和用人 D.计划、组织和激励 3.某公司成立后准备组建监事会,下列人员中适合作为监事会候选人的是() A.董事 B.经理 C.财务总监 D.工程师 4.下列哪种组织结构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小、产品品种单一、市场需求比较稳定的企业?() A.直线结构 B.直线职能结构 C.事业部结构 D.矩阵结构 5.“爱厂如家”的思想观念所体现的企业文化属于() A.深层企业文化 B.中层企业文化 C.表层企业文化 D.介于表层和中层之间的企业文化 6.“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表述的企业文化特征是() A.隐形性 B.潜移性 C.稳定性 D.继承性 7.2007年末某企业准备对当年各项相关工作指标均完成较好且利润指标业已完成的职工给予奖励,为此,该企业应该选择哪一种奖励措施?() A.综合奖 B.单项奖 C.超额奖 D.特殊贡献奖 8.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企业应当有八类目标。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 A.市场推销目标和创新目标 B.创新目标和人力资源目标 C.市场推销目标和社会责任目标 D.创新目标和资金目标 9.某电冰箱生产企业对A城市的100户居民进行市场需求调查,其中2008年准备更换电冰箱的用户30家,A市居民有30 万户,则A市今年电冰箱的市场需求量约为() A.9万(台) B.8万(台) C.10万(台) D.7万(台) 10.某企业生产的产品近期和远期需求量很大且竞争实力较强,竞争对手又少。假如你是该企业的总经理,此时应选择() A.多角化经营战略 B.发展型战略 C.稳定型战略 D.紧缩型战略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机械工程导论论文 --论机械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我选择机械因为我有着对汽车疯狂的热爱,所以机械工程为我必不可少的课程。在机械工程导论课我从机械工程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开始了解:明白制造的战略地位与发展简史,现状,战略等等。明白了制造对中国乃至对全世界的影响,明白了制造的新理念,如何让制造更好的造福人类。我相信这是制造最开始的初衷。 一般认为,人类文明有三大物质支柱:材料,能源,信息。但是这些支柱不可能单独存在,这就需要制造对它们进行整合。所以制造是代表社会最先进的文化。所以我认为一个国家是否富强的最重要标志就是制造业的发达程度。 从整个人类发展历程上看,制造业是贯穿始终的行业,制造业是各行各业的基础,其中制造业的机械制造业尤为重要。对于各个国家而言,先进制造技术是其关键技术和优先发展的领域。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一个制造强国。我国制造的很多产品,数量上是世界前列,但高科技产品上却没有任何优势,大部分的高新技术需要进口。这也是发展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必要性。 人类的文明开始于制造,从第一把石刀开始,人类就开始比其他动物更加先进了。在制造中制造工艺不断更新,这是制造工艺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人逐步从对制造过程诸环节的直接参与中解脱出来。即首先是从加工执行中,其次从检测中,最后是从直接的控制中解脱出来。伴随这一解脱过程的是,制造赖以进行的基础由本能与经验逐步转移到理性与科学上来,可以说,制造过程发展的历史也是人们对制造过程规律性的认识逐步深化的历史。 从制造业角度来看,我认为人类经历了:从物理制造阶段到化学制造阶段再到生物制造阶段,最后到达综合制造。人类通过不断学习,先从大自然的现成的事物,到植物,最后到动物,然后到人类自己,人类利用双手到利用机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这也许是制造最大的魅力吧,不断创新,不断便捷人类,不断让社会革新。我相信制造是人类从万物众生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吧。 现在我们来看看制造发展的主要线路:首先是对制造过程片面的局部的认识,发展到系统的认识;从对制造过程的每一环节只作为一个孤立的环节来认识,发展到作为一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来认识;从对制造过程的每一环节静态的定性认识,发展到动态的定量认识。人类正是遵循着这一个个独立的环节到关联到一起的大体来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材料科学,能源动力科技和信息科技的每一次革新,都或多或少的地并且不可忽视地促使制造过程,制造工艺,制造技术尤其是制造思维朝着系统化,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方向买进,促进制造的发展与变革,并逐步减轻让人的体力,脑力劳动和挖掘人的聪明才智,使人更多的机会与精力来驾驭制造。当然,没有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就没有材料科技,能源动力科技和信息科技等一切科技的发展。所以我相信如果我国能改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的话,那么我们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东方的。 下面说说为什么机械制造对我国如此重要: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工业提供的装备水平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直接影响。机械制造工业的规模和水平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把发展机械制造工业作为振兴和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 机械制造技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展起来的实用技术之一,一般包括机械制造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冷加工技术和机器装配技术三部分。 我国的制造发展历史:在14世纪以前,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远远超过西方国家。但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使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得不到进一步发展,之后便慢慢趋于落后

机电企业管理导论复习题

机电企业属于离散型生产企业。 我国目前多数机电企业采用直能职能制组织形式。 企业再造强调以工作流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方式。 市场营销STP战略中的S是指市场细分。 企业市场营销组合的4P策略中产生收入的因素是价格。 企业面临许多机会,但却受到企业内部劣势的制约时,应采取扭转型战略。 新型营销观念以客户为导向。 适用于基础研究的产品和工艺创新的组织形式是职能制组织。 技术扩散一般遵循S曲线规律。 价值工程以功能分析为核心。 精益生产最根本的原则是消除一切浪费。 企业技术创新按创新对象可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单件小批生产主要采用通用设备。 对象专业化的特点之一是生产周期短。 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使生产系统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经常储备又称周转库存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中,能够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因素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机电企业取得长期和短期债务资本的主要方式是银行借款。 统计过程控制的管理对象是过程质量。 设备周期费用由设置费和维持费两部分组成。 企业经营决策按其重要程度,可划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技术创新按创新程度分类,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社会营销观念主张兼顾企业、客户和社会三方利益。 市场营销策略的4P分别是指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技术战略通常可分为领先战略、跟随战略和模仿战略。 技术创新按创新程度分类,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社会营销观念主张兼顾企业、客户和社会三方利益。 技术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为:初始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生产计划主要指标包括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产品产值指标和产品产量指标。 准时制的核心是及时和准确。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 设备状态管理的主体内容是设备状态检查和设备故障诊断。 CIM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力。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和标准化质量管理等几个阶段。 质量功能扩展的核心是将用户需求转变为技术需求,并进一步将这些需求有机地布置到企业各个部门的作业目标上。 全面生产维修的特点是“三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 通常机电企业的物资储备包括原材料储备、在制品储备和成品储备。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三个方面。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 企业持有的现金将发生三种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 三、名词解释 经营决策::经营决策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在对企业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制订若干可行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经营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和生存发展。 计划职能:所谓计划,是指设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须的具体规划。企业有了正确的决策之后,还必须有保证决策得以实现的各种计划,指导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地进行。 价值工程:价值工程是力求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可靠地实现产品或作业的必要功能,籍以提高其价值,而着重于功能分析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 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是指在产品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一般可用劳动资本比的高低来衡量。单位资本占用劳动力较多或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较少的企业可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途径,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 全员生产维修::简称TPM⑴以达到设备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⑵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全系统的预防维修;⑶涉及设备的计划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等所有部门;⑷从领导者到第一线职工全体参加;⑸通过小组自主活动推进预防维修。 生产周期: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部日历事件。在成批生产中,生产周期可以是工序的生产周期、零件的生产周期、部件的生产周期和产品的生产周期。 第一章:企业管理概论1.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 社会属性。 企业按生产要素结构特征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 和知识密集型企业 根据实施控制活动的时间进程可以把管理控制分成三种类型:预先 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 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进行霍桑实验后指出: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不 是经济人 事业部制组织的主要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经营决策按其重要程度,可划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电子商务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内容。 WTO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企业质量管理: 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 ISO 9000:2005中对质量管理的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 协调活动。 质量管理发展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和标 准化质量管理 质量功能扩展的核心是将用户需求转变为技术需求,并进一步将这 些需求有机地布置到企业各个部门的作业目标上。 第一章: 机电企业属于离散型生产企业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 迈克尔·波特将其战略管理的理论延伸到国家竞争里上后提出了钻 石体系。 我国目前多数机电企业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 企业再造强调以工作流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及运营 方式。 企业的特征包括是经济实体,以盈利为目的,依法成立等。 现代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比例性,适应性。 企业的组织职能内容一般包括根据组织目标设计和建立一套组织机 构和职位系统, 确定职权关系,从而把组织上下左右联系起来, 与管理的其他只能相结合,以保证所设计和建立的组织结构有效运 转, 根据组织内外部要素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组织结构 矩阵组织的优点是有利于信息沟通,提高效率,人才培养。 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尺度是质量,服务等。 名词解释: 计划:是对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组织:为计划要能够实现而落实到组织的每个环节和岗位。 领导:是指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能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 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过程。 控制:是为了保证系统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管理者的两项特殊任务: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它把投入于 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比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 在每一项决策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利益要求;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两个方面:管理之所以必要,是由劳动的社会 化决定的,它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共同劳动规模 越大,劳动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管理也就越重要。 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实现 劳动过程所必需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是各种要素发挥各自的作用, 使社会劳动获得最佳效果。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为管理活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 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而且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 定生产目的的功能。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 连。 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一方 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独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 度和生产关系之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 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没有具体的内容。另一方 面,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 与其适应,而管理的社会属性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影响。 计划职能:企业所有管理只能中最基本的一项职能,所谓计划是指 设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多必需的具体规划。企业有了真确 的决策之后,还必须有保证决策得以实现的各种计划,指导企业各 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地进行。计划就是预先决定要做些什么、为何 要做、何时何地去做和由谁去做。 直线职能制组织:又称直线参谋制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是直线制和 职能制相结合形成。 企业再造:就是重新设计和安排企业的整个生产,服务和经营过程, 使之合理化。 “边际贡献”是指单位产品售价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差额。 采用推式促销策略时,往往采用人员推销的促销方式。 经营决策的原则有自主原则,系统原则,效益原则。 市场调查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观察法,询问法,实验法,统计分 析法等。 传统营销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 企业常采用实施电子商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 信息化。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除以销售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之差。是反映 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市场细分:指根据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和客户行为的差异性,把一个 完整的市场划分为若干个相类似的顾客群体。是企业认识和分析市 场,确定营销方向,选择目标市场的有效工具。 CA认证:身份的确认与安全通信的保证。担当着网上“公安局” 和“工商局”的角色,保证网上安全信息交换与安全交易。 透明度原则:指WTO成员应公布其所制定和实施的各项贸易措施 (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司法判决和行政裁决等)及变化 情况(如修改、增补或废除等),并通知世界贸易组织。 顾客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统计过程控制的管理对象是过程质量 制造过程质量管理的任务是使生产系统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PDCA循环的关键是A阶段。 工序能力系数是指设计的质量指标与工序输出质量指标的分散范 围。 六西格玛管理的测度指标是百万机会缺陷数。 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 质量认证可包括产品质量,质量体系认证。 质量螺旋曲线:描述产品质量的生产,形成和实现的过程,将产品 的寿命周期分成十个阶段:市场研究,产品开发,设计,工艺准备, 采购供应,资源配置,生产制造,检验测试,销售和售后服务。统 计质量控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去去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预防废次 品的产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统计质量控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去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预防废 次品的产生,从而保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为了能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 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 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94版ISO 9000系列标准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 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途径,目的在于通过让 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到长期成功。 工序能力系数:设计的质量指标与工序输出质量指标的分散范围的 比值。 你认为什么是管理? 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 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日常生活中管理的涵义是什么? 是不是学习管理学就能做管理者? 不是,管理学是一种理论知识,是死的。而管理者是人,是活动。 管理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之上,而管理学只能说是 做好一位管理者必备的知识而已。 如何学习管理学? 任何学科都是通过建立理论来构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分析学科范 围内的现象。管理学也是如此。任何理论都是试图解释某一问题, 理解意欲解释的问题;有助于跟深入地理解理论。并培养一种问题 意识。要去研读管理学的一些名著;看看管理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然后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开始实践。把探索得到的 答案运用在问题的解决上。从而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随着时间的 流逝,管理自然会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架构。 什么是组织? 由一定的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为着一定的目标而组成的合作性统一 体。(共同目标、相关结构、内部规范) 案例1:“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一现象用什么原理可以最适当 地予以解释? 1.X-Y理论 B.非正式组织理论C.需求层次理论 案例2:在某条交通流量很大的公路上,由于山洪暴发,交通受阻, 被困的几十辆汽车的司机们很快自愿地组合起来,有的拿起手机通 知交通部门请求援助,有的去寻找清理工具,有的去安排食宿,大 家在统一的指挥下,有条不紊、齐心协力地开展工作。对于上述司 机的行为和活动,你会作出什么评价? A.他们是一个临时性的群体,与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没有什么 不同。B.当紧急事件产生时,人们会自动地组合起来,并快 速地进行有效的分工。企业领导如果经常营造出紧急事件, 一定会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C.受困的司机中大部分都具有 奉献精神,否则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招聘员 工时应把员工的奉献精神放在首位。D.这些司机事实上已经 形成了一个组织,因为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组合成了有机 的整体。 名词解释 1.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是指资本占企业成本比例相对 较高的企业,如冶金工业、石油化工工业、机械制造等重工业。 3.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科学和技术通过人类的活动而被传播的过 程,是技术商业化和应用的体现。 4.零件分类编码系统:零件分类编码系统就是用字符(数字、字母或 符号)对零件有关特征进行描述和识别的一套特定的规则和依据。 5.经济订货量(EOQ):采购批量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各项成本因素, 使得总费用最低。批量越大,采购成本越低,库存成本越高,反之 亦然,当这两种成本恰当地平衡时,总成本最小。这时所得的订货 量就是经济批量或经济订货量。 2某公司上一年度年末资产总计为3.6亿,其中流动资产8800万元, 存货为5200万元。若流动负债4000万元,长期负债为6800万元。 试求该公司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解:资产负债率=负债合计/资产合计*100%=10800/36000*100%=30%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8800/10800 *100% =81.48%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总额×100% =(8800-5200)/10800*100% =3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