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干原则及要点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干原则及要点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干原则及要点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干原则及要点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干原则及要点

Some Principles and Essentials of Compiling Feasibility Study Report on Water Information Projects

曾仕康

Zeng Shikang

(广东省水利水电信息中心 2002年)

摘要: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水利信息化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若于原则和要点,对于全省水利基层单位在编制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主题词:水利信息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

概述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在当前新的治水方针下,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在广东省水利厅党组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的推动下,我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势头。

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下简称可研报告)编制和审批是履行基建程序工程建设立项工作的关键环节。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太快,有关信息系统规划设计方面的规程规范的建立,还一时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导致全省很多基层单位的可研报告编制出现形式各异、深浅不一的情况。如何

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具体特点,编制高质量的可研报告,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是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的若干原则和要点,希望在水利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规范出台以前供报告编制单位参考,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尽绵薄之力。

1.水利信息化项目的主要特点和涵盖范围

1.1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备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复合,项目建设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二是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 (GIS、GPS、R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项目建设必须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四是创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尚在探讨阶段,需要建设者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1.2涵盖范围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

2.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程规范

2.1原则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贯彻执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规模、结构和功能、设备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配套工程等进行方案比较,提出初选意见和可行性评价。

2.2规程规范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以下简称《指导书》)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2.3重点环节

计算机网络IP地址是计算机的重要标志,是网络能否互联、信息资源能否共享的首要问题。由于国家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尚未正式刊布,现行的计算机网络IP地址分配通常都是由地区或行业根据实际需要临时作出的,技术标准的级别较低,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指导书》中的IP地址分配及其域名设计、是依据水利部下发的原则性设计指导书,在已完成的《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统一设计的,既考虑了目前广东省水利信息网的连网需要,也为下一步全省信息化标准体系正式刊布后的修改或转换留下余地。因此,严格按照《指导书》的规定做好自己区域或部门的计算机IP地址和域名分配的规划管理和分配,是执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重点环节之一。

政府系统专网平台建设走在前面的个别地区,可按当地政府统一分配的IP地址方案设计,将设计方案报省水利厅备案,便于做好相互之间的转换处理安排。

3、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要求

根据水利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特点,可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深度除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

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所规定的,包括最基本的综合说明、工程背景、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方案、建设管理、经济评价等主要内容外,还应针对信息系统工程的特点,补充对工程的可扩充性、共享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等方面的论证内容,具体可大致按以下九个部分组成来展开编写:

(1)综合说明。包含工程背景、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任务和实现目标等方面的论述;把握论证理由充分、实现目标明确的原则。

(2)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包括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系统内部界面划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等,并绘出系统的拓扑图或物理结构模型图(见附图参考式样)。

(3)设备主要技术指标、数量以及配套工程量。包括各分支子系统或模块的面向任务、结构、功能、设备类别、数量和技术指标,以及相应的附属设施和配套工程种类分项(形式、工程量等)汇总表。

(4)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主要是对系统的总体方案、设备选型和技术性能指标能否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及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论述,重点是系统的安全性。

(5)工程实施计划。列出工程建设计划时间,各分支系统或部分的进度及相应的资金安排计划。此外,还应根据广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核准固定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方式和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粤计资[2001]652号)的要求,提出项目的发包初步方案。

(6)工程管理设计。主要拟定项目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机构,并根据(参照)有关标准作出运行费用估算及资金来源说明等。

(7)论证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在工程包含大功率的电磁波辐射,或配套工程涉及对周边环境、景观有可能产生破坏或者影响的开挖和建筑项目的前提下才需要进行论证。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水利信息化现状及解决方案 摘要:水利在过去二十多年信息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今机、通信、等高新技术的为实现中国的“数字水利”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鉴此,论文提出了一整套水利信息化进程中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水利决策支持系统 1 水利信息化现状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 (1)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随着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需要开发的水利信息资源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但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加上系统的维护管理经费渠道始终未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我国在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服务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未能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2)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3)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造成了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刚刚完成的信息化应用建设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的要求,成了落后的产品。此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化工作面广、量大,信息化技术发展快,而现

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水利部批准以下9项为水利行业标准: 1、SL 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 2、SL 23—2006 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 3、SL 44—200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4、SL 211—2006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5、SL 341—2006 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范 6、SL 342—2006 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7、SL 343—2006 风力提水工程技术规程 8、SL 344—2006 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9、SL/Z 346—2006 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2006年9月9日发布,2006年10月1日实施 编制大纲 前言

第一章项目简介 1.1项目名称及归属 1.2编制依据 1.3建设内容概述 1.4投资及来源 1.5效益 1.6结论 第二章建设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2.2现状及问题 2.3必要性分析 从宏观形势、水利发展、能力提升、技术进步、存在差距、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可能取得的主要效益等方面分析论证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建设单位概况 3.1单位简况 3.2机构职责 第四章系统需求 4.1业务需求 4.2功能需求 4.3性能需求 4.4信息量估算 第五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5.1指导思想 5.2建设原则 从技术发展、兼容性、可用性、易维护性、安全性、性价比角度说明系统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总体建设方案6.1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 6.2总体建设范围 6.3总体建设规模及内容 6.4各期建设规模与内容 第七章本期建设方案7.1建设目标 7.2系统结构 7.3技术要点及技术方案 7.4设备与软件配置 7.5运行环境 7.6系统集成 7.7土建及配套工程 7.8其他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金筹措8.1编制说明 8.2投资估算 8.3资金筹措 第九章实施计划 9.1实施方法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资料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 建设规划 且末县水利局 2014年11月

目录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3)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3)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 2、存在的问题 (4) 三、水利信息化规划设计 (5) 1、采集传输 (6) 2、数据存储 (6) 3、应用系统 (7) 4、展示层 (8) 四、资金筹措 (9)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 (9) 1、加强领导 (9) 2、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 (9)

且末县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且末县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自动监测数据是水利信息的基础。

(1)2012年完成的《且末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系统建成后,在且末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内全面掌握水雨情时空变化趋势,并按照前期分析确定的雨量预警指标和水位预警指标,实现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的及时预警;重点防控流域,具备依照降雨、融雪预报重要断面水情变化趋势,或按相邻边界水情要素变化趋势预报下游断面洪水形势,并依据成灾要素等级实时启动山洪灾害危险区转移警报;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加强宣传演练,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已完成投资约587万元万元。 (2)2011年建设的《且末县农区农村饮水安全更新改造工程》安装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1套。 2、存在的问题 (1)、发展速度滞后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水利信息化不进则退,我县水利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投入,发展速度严重滞后。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趋势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近年来在治水实践中逐步得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所谓水利信息化, 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 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及效益。对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 1 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是运用先进的水利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形成水利信息综合采集系统, 建成水利信息骨干广域网络和水利数据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连接全国流域机构和各省( 市、区) 的实时水情信息传输计算机广域网, 建设了400 多个水利卫星通信站, 为水利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创造了条件。在水利信息资源开发方面, 初步建成各流域、各省( 市、区) 的水文数据库和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 能够对外提供初步的查询服务。同时还有一批数据库, 如水利空间数据库、全国水土保持数据库、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数据库、全国防洪工程库和全国蓄滞洪区社会经济信息库等正在启动建设中。 1.2 保障环境建设 保障环境是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水利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支撑。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和信息化人才等。国家水利部门在保障环境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于2003 年相继正式出版、出台和印发了《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 一) 》《水利部信息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水利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掌握国际国内先进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技术、信息及系统安全技术、精通项目建设管理的多层次、高水平信息化人才, 这是水利信息化工作得以有序、高效、协调进行的关键。2005年首届“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以“信息技术全球化与中国人才培养”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方向, 说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已受到越来越高度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5036-18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 计划(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计划(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切实做好20xx年水利信息化工作,××市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金水工程”建设,在充分征求局机关各处室、××市水投集团意见基础上,形成2011××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20xx年、20xx年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建设任务 20xx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一)××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20xx年建设项目 1.工灾情采集系统 ××市范围内建设40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2.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共建设18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3.××县分会场项目 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下延伸,××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4.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诸暨市交警大队 信息化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要素,也是提高交通安全管 理效率、实现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手段。目前,随着交通安 全管理工作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交通监控、违法处理、 事故处理、车管业务、服务群众、自动化办公等环节和领域已逐步推 广运用,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节约了 警力,提高了执法效能,因此,进一步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显 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规范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建设是改革和加强公安交通安全 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警务保障措施,更是交通警察依法、规范、有效、严格管理的前提。目前,通过道路交通科技非现场执法的数量已 远远多于现场执法。提高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管理应用水平,适应 非现场执法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是加强交警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局限性。信息化是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工 作效率、改进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将在交通管理工作中起到非常重 要的作用。而目前对信息化认识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基础装备建设,轻信息化建设。认为信息化是远水不解近渴, 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感觉过于虚幻,不如实实在在的更新部分警 用装备来得实际;二是认为信息化无非就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对警务 过程的科技应用投入重视不够。

(二)专业人才配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虽然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培养、锻炼了一些人才,也积极引进了一些信息化方面的人才,但总体上讲,交通管理领域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甚合理,素质更亟待提高。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严重短缺,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与实际需求差距较远。目前,尤其缺少既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又了解、熟悉交通专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 (三)化缺乏长远规划。对于如何规划、做好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一整套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蓝图,许多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短期效应上来,设备或软件没有考虑到发展和升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各种软、硬件淘汰速度过快,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技术开发人员缺少交通管理工作实践经验,所开发出的产品缺乏实用性,有的操作不够方便,使看上去功能强大的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却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四)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管理上存在问题。 1、科技测速装备,没有通用的、简单的检查方法。省技监部门一般一年对测速装备进行一次技术执法标定,做完标定后的一年时间内,设备测速是否准确,无法确定。当事人有异议时,民警的解释无法令当事人满意。往往要出现明显的测速不准确后才能发现问题,很可能造成被动局面。 2、交通科技装备的维护,需要专业公司的支持。交通科技装备,不同网络设备等通用装备,一般的技术人员无法进行维护、维修,需要专业公司或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支持。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案)

威海市水利信息化 建设规划 威海市水利局 2010年12月

目录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 1、建设现状 (2) 2、存在的问题 (3) 三、水利信息化规划设计 (5) 1、采集传输 (5) 2、数据存储 (6) 3、应用系统 (7) 4、展示层 (10) 四、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3) 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管理 (15) 1、加强领导 (15) 2、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 (15)

威海市水利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水利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迫切需要,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水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实现各类水利信息及其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建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建设现状 (1)、市水文信息化建设情况 水文信息是水利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自动监测数据是水利信息的基础。自2004年开始,水文局把水文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抓出了成效。目前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水文信息自动监测系统有:雨水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墒情自动化监测系统、地下水及海水入侵自动化监测系统、河道及潮水位水位自动化监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有:市水文信息管理系统、14处大中型水库防汛信息系统、文登水利信息系统、水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已完成投资约650万元。 (2)、市水利局信息化建设情况 已建成威海市水利门户网站、防汛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机房,完成投资约100万元。

XX年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年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XX年水利信息化工作,XX市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金水工程”建设,在充分征求局机关各处室、XX市水投集团意见基础上,形成XX XX市水利信息化工作实施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XX年、XX年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以水、雨、工、旱、灾情以及相关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X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相关水利信息化业务系统。系统要求先进实用、高效可靠、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建设任务 XX年的水利信息化主要建设任务有七项,具体为: XX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XX年建设项目 1.工灾情采集系统 XX市范围内建设40个工灾情信息采集站,配置相关工灾情采集设备和工灾情数据整理上报软件。 2.智能图像水文采集系统 XX市水利数据中心智能图像分析系统建设,共建设18 个重要报讯站点的智能视频监控设备。 3.XX县分会场项目在视频会商系统主会场项目建成基础上,向

下延伸,X X县视频分会场系统建设。 4.应用软件二期工程 在软件一期工程基础上,启动包括洪水预报系统、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防汛会商支持系统、气象产品系统、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系统、地方电力管理系统等软件二期工程。 水文站网建设 建设中洞等7 个水文站生产业务用房、雨量观测场、水位流量测验设施,配置雨量、蒸发、水位、流量、含沙量及通讯设备仪器。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 建设33 座中型、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维护 21座已成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系统,XX市级大坝安全管理系统平 台。 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信息系统 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取水单位取水信息及时汇集通过研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监控、管理水资源费征收情况; 建成系统远程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科学、高效的管理。 XX市防汛抗旱物资管理系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库,本文来源:http:// 规范物资出 入库和调拨流程管理,实现防汛抗旱物资信息化管理。 河道管理信息系统 XX市河道岸线规划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河道采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具体特点,编制高质量的可研报告,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是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的若干原则和要点,希望在水利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规范出台以前供报告编制单位参考,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尽绵薄之力。 1.水利信息化项目的主要特点和涵盖范围 1.1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备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复合,项目建设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二是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GIS、GPS、R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项目建设必须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四是创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尚在探讨阶段,需要建设者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1.2涵盖范围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

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 2.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程规范 2.1原则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贯彻执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规模、结构和功能、设备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配套工程等进行方案比较,提出初选意见和可行性评价。 2.2规程规范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以下简称《水电工程可研报告编制规程》)、《广东省水利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设计指导书(试行)》(以下简称《指导书》)及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 2.3重点环节 计算机网络IP地址是计算机的重要标志,是网络能否互联、信息资源能否共享的首要问题。由于国家和水利行业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目前尚未正式刊布,现行的计算机网络IP 地址分配通常都是由地区或行业根据实际需要临时作出的,技术标准的级别较低,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 《指导书》中的IP地址分配及其域名设计、是依据水利部下发的原则性设计指导书,在已完成的《广东省三防指挥系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统一设计的,既考

水利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

水利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

佛山市位处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现辖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五个区,面积3813.64平方公里,人口338.98万,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168.66亿元。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了我市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洪水、内涝和台风,全市95%以上的人口、耕地和工农业总产值都依靠堤防工程捍卫,水利建设对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至为关键。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依靠工程措施已不可能完全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水问题。按照“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思路,近年我市在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非工程措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力度推动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在水利部、省水利厅、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有了较大的进展,有力促进了各项水利工作的开展,加快了我市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2001年4月,“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被省科委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系统网站被国家防办列为重点推荐的网站。2001年3月,该系统被广东省水利厅列为全省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一个平台,四个支撑点,两个完善提高”的建设项目之一。2003年市三防办被省信息产业厅列为信息化示范单位。 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汇报一下我市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情况。 一、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建立了“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 我市的水利信息化工作始于“九五”期间,首先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步引入了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顺德水利局于1995年开始了“顺德水电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工作,于1996年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基于DDN帧中继技术的水利综合信息网,发挥了排头兵作用。 作为覆盖佛山全市范围的“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于1997年开始筹建,1999年12月实现了佛山市三防信息在因特网上发布,继而全市各级水利系统先后共投资65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建设,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子系统。其中顺德水利局于2001年底建成“顺德防汛指挥系统”,具备提供防汛指挥所需的各种信息的管理、查询和决策分析支持功能,对其余各区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启发和示范作用。近年来我市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尝试,对我市的水利工作起到较大促进作用,其中“佛山市三防、水利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水利、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水情、雨情、风情等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接收、处理,为全市各级防汛部门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类防汛信息进行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为指挥防汛抢险、救灾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市三防系统虚拟局域网已连接到南海区、三水区、高明区、禅城区等区一级水利单位,并与军分区、市直属单位、水文分局等11个主要防汛单位构成虚拟局域网。各区水利局建立了相应的局域网,配备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卫星云图接收、大屏幕投影及大型水雨风实时情况自动电子显示牌等,并利用防汛专用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加装水位遥测设备建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对各辖区各镇进行江河水位的遥测和报送,通过水情遥测软件把实时水位及时发布。其中,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的光纤网络已联接各基层水利机构,目前全市49个基层水利单位中已有30个单位联接了光纤,基层水利单位的网络覆盖率达到61%。全市目前建立了近百个水位、雨量遥测站点,综合运用天眼2000防汛信息系统、热带气旋信息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等,对水、雨情、气象状况、台风路径进行实时监测,并提供水位、流量、降雨量、水势及台风情况预测。所有水、雨、风等信息均可通过WEB方式进行查询。 2、构建多层次的防汛通讯系统。 在虚拟局域网的基础上,我市利用专用光纤网络建立“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与各主要防汛单位进行网上会议、可视通话和网上图、文传输。“佛山市三防网上视频会议系统”目前设有8个会议点,

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意见_0

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意见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水利部办公厅:贵厅办调水〔*〕101号文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及附件收悉。经省政府研究,现将我省的意见和建议函复如下:一、关于工程总体设计同意《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中总干渠建设规模、调水量的配置原则和*省供水范围、总干渠等别和级别的划分;同意对*的分水量;同意总干渠豫冀界设计流量235立方米每秒,冀京界设计流量50立方米每秒。同意总干渠*省段总体布置、线路走向、输水方式、分配水头、分水口门的数量和位置。交叉建筑物、控制工程的数量和防洪标准等应根据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意见进一步修订;分水口门采用

的设计水位可能偏高,为提高引水保障程度,下阶段设计时应留有余地。二、关于供水目标《项目建议书》明确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建设目标,希望在制定工程调度运用方案时具体落实,尤其在南丰北枯的年份,应适当加大调水量,以改善京津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三、关于瀑河水库瀑河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在线调节水库,其调丰补枯和检修、事故备用作用十分显著,建议将该项目列入水源工程,与中线一期工程同期建成并发挥效益。四、关于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同意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调水方案。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作为长江流域的防洪工程已经国务院批准建设,该工程投资不应计入调水工程投资。丹江口水库的移民费用不应另计折旧费用。五、关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投资分摊与水价原则同意项目编制单位提出的根据分水量与输水距离确定各省的投资分摊

北京水利的信息化建设

北京水利的信息化建设——关于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马东春 10128222 2001MBA-P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目录 1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概述 (3) 1.1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3) 1.2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及其特点 (4) 2北京水利对信息化的要求 (6) 2.1水利行业信息化需求 (6) 2.2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信息化需求 (9) 2.3北京市水利局所属单位信息化需求 (9) 2.4 区县水利主管部门信息化需求 (10) 3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框架 (10) 3.1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10) 3.2信息化系统体系结构 (10) 3.3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 (11) 4报告分析 (13) 4.1 系统信息化的原则 (13) 4.2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3) 4.3 结束语 (16)

1 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概述 1.1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同时也是“数字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水利信息化建设围绕全市水利发展目标, 建设了水情信息采集系统,并开展了信息传输网络和机关办公等应用系统的建设。正在建设中的水利信息化系统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及办公自动化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1)信息采集监控方面 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121个市级测报站,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18个行政区县的防汛测报网,基本实现了雨情测报自动化和水情测报网络化;为3座大型水库建设了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104个重点地下水监测站的自动监测系统;在永定河、京密引水渠、潮白河重要部位建立了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建成了引潮入城、东水西调的供水自动化监控系统;初步建立了山区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潮白河上向阳闸的图像监视及闸门遥控。 (2)通讯设施方面 在水利通讯建设上,建立了以中央电视台发射塔、百花山、向阳闸和雾灵山基地台微波通讯干线为链路的集群通讯网,覆盖全市近70%的面积,在重要部位实现了卫星通讯;在各区县的防汛通讯建设中,主要是以单工电台为主,涉及到区县水管单位和各级乡政府。除了采用水利专用通讯系统外,水利部门还利用了邮电系统的公用通讯资源,如ISDN、PSTN、X.25等,实现了全市水利系统内部各单位之间、以及与水利部、海委和相邻省市的计算机网络互联。 (3)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 在计算机网络建设方面,配合政府上网工程,政务公开,完成了政府网站建设,并与首都信息网连通。实现了在北京市水利系统内部传送电子文件、电子邮件的信息传输,建立了各类网上数据库和因特网的接入平台。部分下属单位及各区县水利局部分网站正在实施,利用邮电系统的公用通讯资源,初步形成了我市水利系统的

智慧水利需求计划

智慧水利需求计划 一、项目背景 1、发展现状 智慧水利是基于水利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运用新一代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光网络等,利用云计算技术、MSTP、3S/ 3G 等高性能信息数字化技术,深入开发和高度整合水利信息资源,实现水利感知、传输、应用的网络化与智能化,有效的实现水利信息的共享,提升水利工程运用和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目前,我局已建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视频会议系统、中心机房,在一些业务信息处理,存储和传输环节中已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业务处理仅实现了部分数字化,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有限的数据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使用率较低。现行的局域网设置和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水利业务的需求。 2、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不足 尽管多年来,我单位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工程基本的原始资料,但是由于信息采集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资料、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的资料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了信息资源的重大损失。 第1 页共9 页

(2)信息共享困难当前在网络系统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的条件下,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难以构成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撑环境,导致信息交流的通道不畅,能力不足,效率不高,安全没有保障,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同时,由于各部门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的不同,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而且与具体业务处理紧密绑定,服务目标单一,导致信息资源只能在有限范围,由少数人员熟悉使用,甚至是单机使用。形成了以部门为边的“信息孤岛” ,客观上形成了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3)应用基础薄弱除因信息资源限制导致的应用水平低外,信息技术在水利业务应用的不充分,各部门应用软件功能单一,系统性差,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资源利用层次较低,不能形成全局性的高效、高水平的应用软件资源。 3、建设意义 历史上所谓的“天下黄河富宁夏” ,利通区地处银川平原,更是占尽地利优势。但是近期,随着黄河上游人口的增长,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黄河的来水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日益严峻。由于缺水,利通区受影响的灌溉范围不断扩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加之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洪涝干旱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沙尘暴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长期的水利实践证明,完全依靠工程措

智慧水务—供水信息化系统

智慧水务—供水信息化系统 一、系统概况 北京XX水业有限公司为了保证安全供水,实现数字化科学调度管理,计划建立一套“供水信息化系统”。对供水公司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所有的监测数据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供水总公司的监测中心,经管理软件的逻辑计算生成报表、分析得出科学的数据,为生产提供合理调度方案。 1.1系统现状 1.1.1、公司现状 XX水业有限公司负责多地的生产生活供水,总供水面积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0万人。 1.1.2、监测中心规划 新的监测中心预计同时监测水厂及水源地运行状况,水源地、城区管网及分区测量情况。 1.1.3、水厂现状 目前水源地各水源井均由水厂集中控制管理,包括水源井开停、水位、流量、水压、电流、电压数据的传输(使用电台传输)。加压泵房现有2部电控调节阀,根据城区管网XX测压点的压力,随时控制出厂水流量。

一个水源地现有7眼水源井,另一水源地现有6眼水源井,每个水源井设备包括潜水泵、电机、液位计、流量计、压力表、弱电控制柜。 水源地至水厂的输水管线上装有流量、压力变送器,每15分钟传输数据一组,随时监测输水管线运行安全。 1.1.4、管网现状 城区管网为环状管网,管径为DN200~DN600,管材包括球墨铸铁、灰铸铁、UPVC 等几种。现有管网安装有测压点8处,监测城区8处地点的管网压力(包括最不力点)。 8处测压点中,4处为GPRS传输,4处为电台传输。 二、解决方案 2.1系统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一个远程监测管理系统,保证资料数据的集中性、一致性、完备性、可靠性。实现“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数据共享”。 ◆通过远程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使生产中的各种数据处于规范的管理和监控之下,为日常管理和维护提供快捷方便的科学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该系统的建立,实现输水配套工程的原水输送、制水、泵站及输水管网的全程自动化和数字化,使整个水厂的制水成本进行科学而有效的分析。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对工艺的控制达到非常精细的程度,从而使整个水厂的运行更加平稳,制水、输水成本大为降低。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编号:FS-DY-20270 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结合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具体特点,编制高质量的可研报告,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是作者参照有关规程规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的若干原则和要点,希望在水利信息化项目可研报告编制规范出台以前供报告编制单位参考,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工作尽绵薄之力。 1.水利信息化项目的主要特点和涵盖范围 1.1主要特点 水利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有形水利工程不同,它至少具备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复合,项目建设是水利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复合;二是集成,是各种高新技术包括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3S(GIS、GPS、RS)技术、数学模型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的相互融合集成;三是共享,项目建设必须实现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最大程度共享;

四是创新,主要是指水利信息化的建设模式尚在探讨阶段,需要建设者在实践中进行技术创新。 1.2涵盖范围 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水利信息化项目的涵盖范围,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按技术特性归类,应包括一系列与水利政务、业务管理及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有关信息的采集、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以及业务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集成。 2.可研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规程规范 2.1原则 可研报告的编制应贯彻执行我国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原则,在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和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规模、结构和功能、设备主要技术指标以及配套工程等进行方案比较,提出初选意见和可行性

农田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方案

农田水利信息化项目 建 设 方 案 1/44

目录 一、无线灌溉控制与用水计量系统 (2) 二、无线水产养殖智能测控系统 (9) 三、无线温室环境智能监测 (14) 四、土壤墒情远程监测系统 (19) 五、作物长势视频图像监测系统 (24) 六、气象环境监测系统 (25) 七、泵房控制管理系统 (31) 八、UniWeb应用平台 (34) 九、UniPhone移动手机应用平台 (39) 十、系统预算表(详见预算表) (42) 2/44

一、无线灌溉控制与用水计量系统 1.1系统描述 系统基于SMC系列无线传输数据采集终端,配置土壤水分传感器、水力电磁阀、超声波流量计等,加上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无线远程的灌溉控制管理。多节点、多级数的采集传输模式,让传感器的安装不受限制,同时监测点之间没有距离限制。特别适合大范围的多点土壤水分监测项目及自动灌溉项目。软件平台可实现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查看土壤水分数据,控制电磁阀达到智能灌溉的目的。 同时,系统可发增加农田气象环境的监测,形成以灌溉预报所需参数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为基础、节水灌溉预报为核心的节水灌溉预报系统。系统能科学指导进行适时适量灌溉,提高水生产率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地下水开采,遏制地下水位下降,改善水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人与资源和谐发展。 3/44

4/44 1.2系统组成 从功能上来看,包括控制中心、采集节点和控制节点,各部分组成如下:控制中心:控制计算机、控制中心无线接入点、现场控制管理软件、远程管理平台 (Uniweb ); 环境采集节点:支持土壤水分、温度、盐分,空气温湿度、降雨量、蒸发量、风速、风向、太阳总辐射、有效辐射,管路的管道压力、管道流量等信息的采集。 控制节点:无线阀门控制节点;无线机井控制终端(泵站管理终端) 1.3系统特点 无线智能测控节点 ? 免去有线方案布线的繁琐,降低后期使用及维护成本。 ? 无线采用全球免费的公共频段(2.4GHz ),降低传统无线的运营成本, ? 节点安装方便,网络规模从几个到几百个不等,添加或移动节点简单容易; ? 支持的市场上众多厂家的电磁脉冲阀,从5~24VDC ,从国内到时国外,SMC1600系列测控器都能与之无缝结合; 智能灌溉管理 ? 系统依据采集的实时土壤水分信息,自动调度灌溉时间; ? 水分上下限智能报警,防止过度浇水,以达到科学节水灌溉; ? 系统集成小型气象站,掌握实时气象信息,减少因天气、季节变化而带来的手动更新调度 ; ? 支持补灌与轮灌模式,满足不同用户的灌溉需求; ? 集成阀门开关状态反馈,提高灌溉系统的可靠性;

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措施 一、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1.1应用基础水平低 随着近年水利信息化的进步,水利工程设计单位都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在工作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以前的网络建设仅限于眼前的应用,并没有顾及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水利设计信息化的作用十分有限。水利工程设计是十分专业的工作,仅在水利工程内部就分堤、闸、坝等分项以及岩土工程类、混凝土工程类、机械电气类等多个专业。以上专业的设计人员对信息化专业并不熟悉,因此影响了信息化融入水利工程设计的广度与深度。 1.2信息共享 1.2.1数据库缺乏共享通道,存有系统条块分割现象 在水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水利工程设计单位及运管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即计算机网路系统。因为这些系统是分别针对特定的专业或项目建设的,相互之间没有必要的互联通道,因此无法交流沟通,造成不能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共享,从而使得系统条块出现明显的分割现象。因为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各部门在技术利用、任务分配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分割界限,各部门、专业彼此孤立,经常存有信息之间的矛盾和重复现象。 1.2.2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存有信息壁垒 在目前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中,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更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导致在各单位及部门之间存有信息垄断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收集到信息后往往独自占有,甚至信息提供方在提供完信息后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单位的信息,形成信息壁垒。 1.2.3数据库信息内容不规范,形成严重的数字鸿沟

在目前的水利信息化系统中,数据库也是分别针对特定的专业或项目 建设的,因此没有共同遵守的数据规范,造成不同数据库中的信息无 法统一,数据库之间互相独立,信息无法共享。数据库的格式不统一,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检索时也无所适从,形成严重的数字鸿沟。 1.3信息资源不充足正是因为前文所说的数据库无法共享、信息壁垒、数字鸿沟等现象,使得各种信息不能综合利用,导致在水利设计中可 用的共享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水利设计信息化的需要。 二、水利设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措施 2.1普及专业设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 水利信息化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渗透到水利设计及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作为水利设计单位,如果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还是按专业分配 任务,信息化便无法真正融入水利工程之中,而成为简单的组合和叠 加关系。要想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真正融入信息化,就必须在专业的设 计人员中普及信息化知识,使他们对信息化的发展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并能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明确提出信息化需求,然后再由信息化技术人 员进行深化和细化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信息化融入到水利设 计当中。 2.2强化信息化技术人员的水利知识 作为水利设计单位的信息化专业人员,必须对各水利工程知识有所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水利工程技术人员的 需求,并能与其深度沟通,进而提出更深的要求并做出合适的方案, 从而设计出真正融合信息化的现代水利工程。 2.3建设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 要实现水利设计信息化,就必须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信息共享依赖 于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库系统,因此需要从全局出发,建立涵盖 所有专业和部门的共享网络,在网络中设置分布式数据库,各类信息 采用统一的格式进行存储和读取,建立真正的信息共享资源。硬件上

关于水利局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于水利局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随着全球物联网、无线宽带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由对象、过程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城市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水利信息化作为城市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标志之一,也是保民生的技术支撑手段,具有重要意义。锦州市是一个缺水城市,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依然存在。面对问题,水利需要全面提高效率与能力,需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需要用水利信息化来带动水利现代化。 一、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我局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局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未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机构之间各自为政,不便于统一协调管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各单位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源浪费。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较少考虑资源共享的要求,导致建成的系统所采用的软硬件设施、应用开发技术架构等自成体系,资源共享困难,制约了综合利用资源能力的发展。各单位间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整体信息化效能的发挥,信息化建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培训现象。缺少与网络平台、安全系统、运行保障、标准体系等相关配套工作的协调发展,尚待制定统一规划下的整体和优先推进策略。上述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我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提高。 2、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信息化建设,以新技术

应用带动水利系统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以重点应用系统带动信息化建设效益的发挥,为水利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使水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为公众与企业的服务水平有大幅提高,使我局的整体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水务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1、硬件建设具备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进过几年来的努力,我局办公楼的局域网建设基本完成,二楼机房设臵了交换机,实现了与外网的互联,全局共有计算机终端100余台,已经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络,这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部分信息化应用开始建设并发挥效能。 水利局信息网已经建成,这是一个水利信息发布平台,在网站上定期更新水利工作的最新动态,为电子政务工作打开了良好的局面。锦凌水库的远程监控系统初步建成,在水库建设工地设臵了监控点,通过网络可以在局办公楼实时查看水库工程现场的情况,及时了解工程建设的动态。防办的防汛视频会商系统正在建设,建成后可以实现与省水利厅的联网,在网上直接召开视频会议,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反应速度。水资源办公室的取水许可登记管理系统、水资源费基础信息库建成并投入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建立与使用,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3、国内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可以借鉴。 国内的很多地区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10多年了,水利信息化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