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1. 宋朝时期,科举制度成为主要选拔官员的方式,高考的前身便是科举考试。以下是历史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帮助同学们了解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点。

2. 初唐时期,科举考试主要分为进士科和明经科两个部分,其中明经科考察的是考生的经史知识。以下是一道历史科目的高考试题:试题:请简要介绍唐代针灸医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唐代是针灸医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针灸医学得到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研究和应用。唐代医家韩懿德的《针经》成为当时针灸医学的经典著作,对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唐代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医学家和针灸专家,他们的成就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3. 宋代,科举考试改为了殿试、会试和礼部试三个阶段,考察范围也更加广泛。以下是一道宋代以后的历史科目高考试题:

试题:请分析北宋如何通过均田制改革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参考答案:北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富者玩弄各种手段控制大量土地,贫苦农民失去土地无法自给自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宋政府推行了均田制改革。均田制通过重新分配土地,使每个农民都能获得一定的耕地,并以此作为纳税依据。这种制度改革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农民利益。

4. 清代,科举考试仍然延续,但考试内容逐渐向文学和诗词倾斜。

以下是一道清代历史科目高考试题:

试题:请评述康乾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参考答案:康乾盛世是清代晚期的繁荣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经

济繁荣发展。康乾盛世期间,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手工业、

商业都蓬勃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此外,康乾盛世还进行了

一系列对外扩张和对内整顿的举措,确立了清朝的统治地位。康乾盛

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积极的,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近现代,科举制度废除,高考制度逐渐建立并完善。以下是一道

近现代历史科目的高考试题:

试题:请阐述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社会运动,对中

国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推广。

五四运动还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民主及其宪政制度的研究和思考,

成为中国近代历史转型的重要标志。五四运动的精神和理念对中国近

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起

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以上是历史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的一部分,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复习

历史科目提供一定的帮助。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理解历史事件

和历史现象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学习。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新课标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新课标卷) 一、选择题 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 2.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4.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 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 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 5.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

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繁荣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6.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洛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7.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 2.2811.6414.8421.36 商业资本74.8967.3058.8750.55 金融业资本22.8321.0626292809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8.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9.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 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10.如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存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指出,没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为例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 开拓,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摄”里可以看见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 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就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识。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笼统,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 到底属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去都没一致的观点。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注重的 例子就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 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 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 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 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 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就是谈真实的,《山海经》通常被视作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下《史记》都不敢 使用。虽然《山海经》里朴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当归为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似 乎有违信史,所以清人编成《四库全书》,言其“侈谈民间故事,百无一真,就是的直小 说之祖耳”,将其提报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困局直至“五四”以后才大致找出。找出的 途径存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做一部提要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属 于神话,历史归属于历史;二就是神话中也存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 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就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下了《< 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文学创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 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去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显著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 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 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 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 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定义,不恰当的一项就是

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版 高考是许多中国学子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考试,历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有一定难度的科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历史,本文将提供一些历年高考历史真题的解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历年高考的历史选择题: 题目:以下关于秦朝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I. 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混乱局面。 II. 秦始皇负责了修建万里长城的工程。 III.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皇帝。 在这道题目中,答案是I、III。分析一下每个选项为什么是对还是错。 I选项中的秦朝统一六国确实结束了战国混乱局面。战国时期,无数诸侯割据,争夺中央政权,百姓苦不堪言。而秦朝通过一系列的胜利,统一了六国。 II选项中的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工程是错误的。万里长城的主要修建工程是在战国末年和西汉初年进行的,而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并没有修建万里长城,所以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III选项中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皇帝是正确的。从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留下了许多文字记载,比

如《始皇本纪》等。所以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通过以上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解答历史选择题需要注意细节,同时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记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历年高考的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 "争权夺利"的动机可能是构成东周封建制度的一部分。 各个封建诸侯朝廷官吏,为了互相竞争和各自谋求更多权利和利益, 不惜暗中勾结,排除异己,包括杀害国君。" 问题:请分析这段材料对于东周封建制度的影响。 在这道题目中,我们需要分析材料中提到的关键词,比如"争权 夺利"、"封建诸侯"、"朝廷官吏"等。结合我们对东周封建制度的了解,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争权夺利"是东周封建制度的一部分。封建时期,各个封 建诸侯国之间受到各种利益诱惑,不断争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这种" 争权夺利"的现象成为东周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争权夺利"导致了朝廷官吏之间的勾结和排斥异己。为了 争取更多权力和利益,朝廷官吏之间常常进行勾结,排除异己,甚至 包括杀害国君。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东周封建制度的稳定性和国家的 统治。 总之,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争权夺利"是东周封建 制度的一部分,同时也导致了朝廷官吏之间的勾结和国君被杀害等问题。 通过以上的例题解析,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历史题目的考察内容

历史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 1. 宋朝时期,科举制度成为主要选拔官员的方式,高考的前身便是科举考试。以下是历史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帮助同学们了解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点。 2. 初唐时期,科举考试主要分为进士科和明经科两个部分,其中明经科考察的是考生的经史知识。以下是一道历史科目的高考试题:试题:请简要介绍唐代针灸医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唐代是针灸医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时期,针灸医学得到了更为细致和全面的研究和应用。唐代医家韩懿德的《针经》成为当时针灸医学的经典著作,对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唐代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医学家和针灸专家,他们的成就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3. 宋代,科举考试改为了殿试、会试和礼部试三个阶段,考察范围也更加广泛。以下是一道宋代以后的历史科目高考试题: 试题:请分析北宋如何通过均田制改革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参考答案:北宋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富者玩弄各种手段控制大量土地,贫苦农民失去土地无法自给自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宋政府推行了均田制改革。均田制通过重新分配土地,使每个农民都能获得一定的耕地,并以此作为纳税依据。这种制度改革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农民利益。

4. 清代,科举考试仍然延续,但考试内容逐渐向文学和诗词倾斜。 以下是一道清代历史科目高考试题: 试题:请评述康乾盛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参考答案:康乾盛世是清代晚期的繁荣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经 济繁荣发展。康乾盛世期间,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手工业、 商业都蓬勃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此外,康乾盛世还进行了 一系列对外扩张和对内整顿的举措,确立了清朝的统治地位。康乾盛 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积极的,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 近现代,科举制度废除,高考制度逐渐建立并完善。以下是一道 近现代历史科目的高考试题: 试题:请阐述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社会运动,对中 国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和推广。 五四运动还推动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民主及其宪政制度的研究和思考, 成为中国近代历史转型的重要标志。五四运动的精神和理念对中国近 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进程起 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 以上是历史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的一部分,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复习 历史科目提供一定的帮助。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理解历史事件

新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直是学生们备考时关注的热点话题。历史科目是高中阶段重要 的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素养培养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一些历年新高考历史真题进行解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历史知识和应对考试。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2020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1.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马克思指出:创造巨大财富的工人, 却自称“贫穷的工人”。他们的贫穷是以及工人和财富创造者的复杂 关系。加下句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小商品生产阶段,工人的贫困与资本家的富有直接对立 B. 随着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不断加深 C. 在社会主义改造条件下,工人的贫困现象终将得到彻底的解 决 D.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从被奴役走向自由的历史过程 这道题涉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的关系。正确答 案是C。在社会主义改造条件下,工人的贫困现象终将得到彻底的解决,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下不存在剥削,工人享受到了平等分配的权益。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道2019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2. “罗马不在一天建成”。这句话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意味着

建立罗马共和国的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以下关于罗马共和国建立的 说法,正确的是()。 A.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始于贵族的剥削统治 B. 罗马共和国建立的过程中,平民阶层逐渐获得了平等权益 C. 罗马共和国建立后,罗马以征服扩张为主要发展策略 D.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方式是维持了公民的平等与自由 这道题考察的是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过程和特点。正确答案是B。 罗马共和国建立的过程中,平民阶层逐渐获得了平等权益。这是因为 罗马共和国在克服贵族的剥削统治后,逐渐增加了平民的政治参与度,实现了政治权力的平等化。 最后,我们来看一道2018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3. 革命的设计者资产阶级在法国大革命中,他们的主要目的是()。 A. 废除封建私有制 B. 保护私有财产 C. 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 D. 争取劳动者的福利 这道题涉及了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正确答案是B。资产阶级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这是因为资产

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高考I卷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在中国古代史上,哪一时期最早出现了文人雅客所称的“丝路”?()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 2、下列哪一项不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A. 航海与造船技术的进步 B. 美洲等新大陆的发现 C. 指南针的传入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蛮行径被视为“破坏先一千年之古国,为万世所不容”。这表明() A.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B. 封建主义已经走向衰落 C. 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先进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非选择题 4、论述题:请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B. 秦汉时期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了丝绸之路的雏形。因此,最早出现“丝路”的概念是在秦汉时期。 2、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 的出现,选项本身表述没有问题,但不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3、A. 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题目中明确提到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 的野蛮行径,说明当时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对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视。因此,答案为A。 4、形成原因:(1)经济基础: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为了 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统筹全国资源,统一调配物资,发展经济。(2)政治基础: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维护其利益。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这一需求,通过科举制度等手段选拔官员,确保了地主阶级的利益。(3)文化基础:儒家思想的影响深远,强调秩序、等级和稳定,中央集权制度符合这种文化要求。同时,统一的文化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4)地理基础:中国地域广阔,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同时,边疆地区的民族众多,需要中央政府进行统一管理。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但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官僚腐败、人民反抗等。

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

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真题及答案) 试卷概述 该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150分,考试时限为120分钟。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共计80分;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两种题型,共计70分。 试卷内容 选择题部分包括题目和答案,以下是其中的两道典型题目: 单选题 题目: > 晚清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官办兴办企业,1816年清政府在南京创设的当务工厂数字是 选项: A. 八

B. 十 C. 十二 D. 十四 答案:C 多选题 题目: > 五四运动以来,引进西方的思想中最具爆炸性的社会主义,并显示了与中国古典特殊命运最相适应的方面,其中不包括 选项: A. 个人主义 B. 反对外国侵略

C. 强调阶级斗争 D. 世界观有明显的民族情绪 E. 重视经济变革 答案:B、C 非选择题部分包括试题和答案,以下是其中的两道典型试题: 简答题 试题: > 请简要说明汽车象征了什么。 答案: 汽车象征着交通力量,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也是现代文明中的重要标志之一。汽车具有运输作用、经济作用、文化作用和人身安全方面的重要意义。

论述题 试题: > 试论德国在一战后对《凡尔赛和约》的反应。 答案: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德 国的军事力量被削弱,失去了殖民地和军备制造业,并被罚款。这 导致了德国人的不满情绪,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开始了复兴和一 战的复仇。可以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人的反应是极其激烈的。 结论 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难度较大,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功底和出色的解题能力。考生在备考 历史科目时需要耐心的阅读历史著作和资料,并进行积极思考和总结。

高中历史题库及答案高考真题

高中历史题库及答案高考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解决①军事指挥上的是非问题②党的组织路 线问题③红军行动方向问题④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2、16世纪的西班牙①被英国打败而失去海上霸权②大力进行殖民扩张③出现了人文主义 作家塞万提斯④资助麦哲伦环球航行 A、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3、英美等国宣布废除在华治外法权的国际会议是 A、1943年开罗会议 B、1945年雅尔塔会议 C、1945年波茨坦会议 D、1954年日内瓦会议 答案:A、

4、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依据是①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巨大 贡献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正确经验的总结③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答案:B、 5、193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个决议中说“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 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人 A、认识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 B、坚持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C、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答案:C、 6、下列各项发生在“文革”时期的是 A、开始实现石油全部自给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宝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答案:C、 7、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沙皇俄国都

A、面临外国的威胁 B、出现经济繁荣势头 C、盛行封建农奴制 D、出现下层人民起义 答案:D、 8、史书记载的“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最符合 A、禹建夏朝 B、汤灭夏建商 C、西周分封制 D、春秋渚侯争霸 答案:C、 9、关于欧共体和欧佩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B、都有利于增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C、都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大国对本地区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D、都是西欧国家为恢复经济和持续发展而建立的 答案:D、 10、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决定性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 B、阶级属性 C、中国国情 D、共产国际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朝代的帝王颁布了唐律? A. 隋朝 B. 唐朝 C. 北宋 D. 南宋 答案:B 2. 唐朝开元通宝的铸造对于中国货币发展的影响是: A. 发展了纸币 B. 强化了货币统一 C. 提高了货币的使用普及度 D. 推动了与外国的贸易活动 答案:B 3. 下列哪个战役标志着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转折点? A. 平阳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嘉峪关之战 D. 三江口之战 答案:B 第二部分:填空题 1.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革命的__________。 答案:物质基础 2. 我国自古就有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即由上级政权担任一部分地方政权职能的制度称为__________制度。 答案:分封制度 3. 运河始于两汉时期的____________修筑而成。 答案:郑国渠 第三部分:简答题 1. 简述唐朝的科举制度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唐朝的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三个主要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促使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科举考试,人们的选择标准从出身扩大到能力和才干,使得更多有才能的人得以从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科举制度提高了政府的治理能力。通过选拔人才担任官员,政府能够得到更多优秀的人才来管理国家事务,提高了政府的效率和能力。 最后,科举制度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科举考试强调文化修养和才华,从而激发了人们的研究和研究热情。这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简述中国古代运河的作用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中国古代的运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专题云南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专题云南地区 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古代宫廷文化概述 古代中国的宫廷文化是指皇帝、贵妃、太后等皇室成员在宫廷中的生活和文化表现。宫廷文化包括宫殿建筑、礼仪制度、服饰习俗、艺术表演等方面,是中国古代社会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二、宫廷文化在云南地区的发展历程 云南地区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地域,其宫廷文化发展与中原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地理位置和民族特点的影响,云南地区的宫廷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三、云南地区古代宫廷文化的代表性建筑 1.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宫廷遗址之一。其建筑以木质为主,建筑风格典雅独特,彰显了纳西族的宫廷文化特色。 2.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代王国之一,其宫廷文化受到了波斯、阿拉伯、蒙古等多元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独特多样。 3.昆明乃至云南省其他古代城市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有着丰富的古代宫廷文化资源。例如,昆明后花园等历史文化保护区皆为宫廷文化的重要代表。 四、云南地区古代宫廷文化的礼仪制度 云南地区古代宫廷文化的礼仪制度也与中原地区存在差异。例如,云南地区的历史上存在着多个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因而在礼仪制度上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五、云南地区古代宫廷文化的服饰习俗 1.云南多民族的服饰特点 云南地区多民族的杂居,使得当地的宫廷文化在服饰习俗方面 也十分丰富多样。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均有其特色。 2.云南地区古代宫廷服饰的代表性特点 云南地区古代宫廷服饰结合了汉族、满族、藏族、纳西族等多 个民族的元素,在设计和用料上独具匠心。 六、云南地区古代宫廷文化的艺术表演 云南地区的宫廷文化在艺术表演方面也有独特之处。其中以滇剧、泼水节、歌舞表演等为代表,这些表演形式充分体现了云南地区民族 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云南地区古代宫廷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带答案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带答案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 1.(2013课标卷Ⅱ)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解析: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德国统一后保留的旧体制阻滞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这种旧体制就是皇权与容克贵族的结盟。他们掌握政权,成为既得利益者,不愿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A项。当时德国已完成统一,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当时德国没有发动对外战争,排除D项。 答案:A 2.(2013广东卷)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从材料中的“1789年革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国政体的发展,1877年时的法国处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其政体是共和制,故选C项。 答案:C 3.(2011广东卷)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议会对政府的制约权力很小,不能通过不利于政府的法律,因此,正确的答案为B项。 答案:B 4.(2011安徽卷)下图是讽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漫画,能体现其寓意的是() A.“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 B.“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只好发表独白” C.“在上帝的天堂和这个国家之间,不允许有任何文件作为第二天意出现” D.“现在有效的国家生活的唯一可能的形式是在一位明智的国王领导下的议会制” 解析:结合图片和“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坐着的树枝”的文字信息,可以看出议会对德意志政府没有制约作用,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代表了当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全国甲卷) 一、选择题 1.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 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 3.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4.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百姓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 5.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

《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 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 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 6.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7.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8.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 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 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 9.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 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B.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 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 10.西方某一文学思潮挑战和反叛了强调“主观”“创造”“情感”“想象”的文学成规,主张科学理性精神,刻意追求“客观”“写实”。据此可知,该文学思潮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11.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及答案

1. (2013 课标Ⅰ卷)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促进了晚清时期的现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晚清时期的政治现代化,故 B 项符合题意。戊戌政变和义和团运动是反现代化的活动, A、D 两项错误;C 项是晚清时期中国屈辱历史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 (2013 广东卷)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解析:“辫子”是清王朝的象征。从材料信息看,民众剪掉辫子以示反清,即反对“鞑子”统治中国。这说明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故选B 项。 A 项与史实不符;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故排除 D 项。 答案: B 3. (2012 重庆卷)太平军某将领回忆自己在 1862 年指挥的一段战事时,自豪地说:“有巡抚李鸿章到上海,招集洋鬼,与我交兵……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其即败。”这位将领是() A.秦日纲 B.陈玉成 C.李秀成 D.石达开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防御战)和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根据信息“1862、上海、洋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李秀成攻上海遭遇洋枪队。 C 项正确。 A、B、D 项与题干不符。 答案: C 4. (2012 海南卷)1870 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学挖眼剖心,或称教学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教会因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享有许多特权,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成为西方列强的帮凶,并持特权欺压中国百姓,因此,教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 1.(2012广东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解析:A项,从题干中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可知时间信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同上,正确;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1956年提出的,是为了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排除;D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定,排除。 答案:B 2.(2013江苏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旨在筹建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安排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及民主人士参加筹备新政协的主要目的是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故选A项。B项表述不当,民主党派恢复其各级组织主要由各民主党派自己进行,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动无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在1956年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于1953年,故C、D两项可排除。 答案:A 3.(2011山东基本能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会议开幕之日北平昼夜长短大致相同 C.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知识,比较容易。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项错误。故选D。 答案:D 4.(2011江苏卷)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以下哪个事件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孟子提出“民贵君轻” D.佛教传入中国 答案:D 解析: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汉朝时期,因此D选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事件。 2、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 A.唐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 答案:B 解析:明朝是由汉族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央集权王朝。 3、下列哪个历史事件不是由农民起义推动的? A.商鞅变法 B.刘邦建立汉朝 C.黄巾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不是由农民起义推动的,而是由秦孝公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推动的。 二、非选择题

4、请简述唐朝的繁荣及其原因。 答案:唐朝的繁荣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唐朝实现了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对外交往频繁,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还实行科举制,选拔了大量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此外,唐朝还实行了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经济政策,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1、请简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 答案: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首先,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官场混乱,导致国家治理混乱。其次,明朝经济衰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此外,明朝还面临着外敌入侵和农民起义等问题,国家形势十分严峻。最终,明朝在内外交困中走向灭亡。 天津市高考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时期的社会现象? A.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卷)及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 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适用地区:黑、吉、晋、皖、云 一、选择题 24.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25.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7.表1 28.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洛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 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30.表2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

高考全国甲卷:《历史》2022-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 高考全国甲卷:《历史》高考真题与答案解析 2022年﹣2020年 同卷省份 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广西自治区

目录 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2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1) 一、选择题 (1) 二、非选择题 (6) (一)必考题 (6) (二)选考题 (9) 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1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12) 一、选择题 (12) 二、非选择题 (17) (一)必考题 (17) (二)选考题 (20) 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23) 一、选择题 (23) 二、非选择题 (28) (一)必考题 (28) (二)选考题 (30)

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科目2022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答案:B 2.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 B.强化了分封体制 C.凸显了专制集权 D.动摇了宗法制度 答案:C

3.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答案:D 4.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 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 答案:A 5.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