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秀评课案例

优秀评课案例

优秀评课案例
优秀评课案例

镇江市索普初级中学

优秀评课案例1:曹文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课听后感

本节课,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精巧,环环紧扣。传统教具与多媒体相结合(天气符号)。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表现方式有机结合,表达辅助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完成了特定教学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在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基本达到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理念。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发言积极,整个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较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能与学生身边的现象结合起来,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实际生活气象问题,又解决了现实生活现象。讲练结合,相得益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能将课后的练习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当堂过手;还有对当堂所学知识当堂进行练习(如:利用Flash 课件让学生通过游戏,检查对天气符号的掌握情况等。)这是中学赛课中极难把握的,但他做到了。教学内容容量适当,短时高效,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学会了识别天气预报常用的符号。看懂天气预报图,能正确区分天气、气候的概念,以及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优秀评课案例2:徐敏

本月,按照教研室的要求,我校的曹文老师与第一外国语学校的谢威威老师在四中进行同课异构,主题是研究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性活动,授课的内容为《工业》。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国的工业是如何分布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我国工业地区和城市呈现沿河、沿海、沿交通线的分布特点,而且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还分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辽中南地区和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地区,懂得了合理分工工业是工业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加了学生对工业生产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把身边的生活引入地理课堂,并据此解决新问题,最终将一节流露出浓浓“四元生本”气息的地理课完美的展示出来。

优秀评课案例3:曹文

本周听了一节徐敏老师的《地球的公转》一节课,本节课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且内容较多,从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再到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让学生演示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情形,让学生总结出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包括周期、方向、轨道形状等;通过简单的示意图与圆规展示,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的概念;通过直观的flash演示,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的移动情况,并在图中读出。整堂课,教师通过使用让学生处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并以此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而,课堂中还是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注意,例如教学语言的精确度。

优秀评课案例4:徐敏

这个月听了曹老师的地理课,目的是对标找差,学习曹老师的教学方法、教态,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上课过程中,我发现曹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

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导入新颖,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课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严格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过渡自然,讲解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以后还是要多多听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多学习。

优秀评课案例5:曹文

本周三在三中听了2节地理课《我国的土地资源》,第一节课是一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很长教龄的男老师上的,第二节课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上的。两节课尽管内容相同,但风格迥异,流露出浓浓的个人风格。第一节课简明不花哨,讲授的知识条理清晰流畅,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稳重,全课讲练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动脑意识和分析能力。很是这位男老师的风格,稳重大气又不失条理。第二节课套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很是贴近了学生,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泼轻松,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所以,我觉得,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能单单套用呆板的评价表,而要结合教师的个人风格,如果教师能利用自身优势进行教学,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岂不更好?!就像我们穿衣一般,不是选择流行什么时装就买什么款式;能扬长避短显,衬托气质的衣服才是明智的选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