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料问题

史料问题

史料问题
史料问题

一、史料(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分类:

1、按内容分类

1)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

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2)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

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

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

考古发掘的。

3)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

包括口传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和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

2、按学术价值分类

1)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 / 原始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

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

可靠、可信度最高的)。

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

学术价值: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

3、其他史料分类

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

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史料;

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

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

2)“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民间记载)

正史:一般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

野史:一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一种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二、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

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等;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揭阳真理中学林海燕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而历史,是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也成为历史教学做到言之有据的前提。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本人现就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运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一、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⒈再现历史场景,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但历史教材总是浓缩地反映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可能在每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上像具体的史料那样反映得形象生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借助一些史料,再辅之以多媒体手段来体现,可以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场景,造成生动形象的直观感觉,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于历史认知的积极性。 记得在讲述东汉末年各军事集团混战,令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段历史时,我引用了曹操“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阅读和想象,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长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的悲惨场景。教材的描述和形象的历史画面结合在一起,学生更容易理解,然后,我再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惨状?历史是否是顺应这个改变发展的?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统一才能改变。并对之后发生的“官渡之战”充满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借助多媒体手段将一些仅靠讲述很难让学生有全面认识的史料展现出来,如秦兵马俑、敦煌壁画等,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 ⒉增强历史感,体验论从史出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突出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历史教学应该有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这是历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原始材料,可以增强历史感,也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分析,让学生确立一个信念,即历史的结论并不是武断的,也不是强加的,而是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的。 讲述史料,有时看似增加了难度,实质上却是简化了教材内容,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述西汉削藩问题时,若引用晁错关于“削藩”的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能把西汉王国分裂割据的情形凸现在人们面前,使人有身临其境的历史感,也有助于帮学生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一) 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 例1 (2015·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理论指导 1.《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

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2.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3.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例2 (2015·浙江高考)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理论指导 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历史上的部分文献作品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历史真实的看法,所以会对当时历史真实有所修饰。因此其作品源于真实历史,又有别于真实历史。 2.确定历史文献的准确性,要求研究者既要判断文献中叙述的合理性,又要判断叙述人的可靠性。文献中描述的事件发生时作者是否在场,作者是事件的参与者还是观察者,作者准确描述这类事件的资格如何,作者对事件的感情成分有多少,事件的结果跟作者是否可能有利害关系等。 例3 (2015·海南高考)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完整版)自律辩论赛材料

正方一辩: 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你们好。我先阐述一下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中国连逢众多喜事之后,中国人将通过自身努力,在2008年奥运会以崭新的面孔来出现在世人面前。北京人更是担负着代表国人的重任。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提高自身素质被提到日程上来。而这一切必须通过纪律来体现。纪律又分为自律和他律。我方认为自律重于他律。领导干部需要自律,当代大学生要自律,民族素质提高更需要自律。 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一定要具备一种自律能力。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目前,法律是日益在完善,可犯罪的人依然不见减少,其原因是不言自喻。所以说,自律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每个人有很高的自律能力,那国家的各种机器将不需存在,人人都将和平相处。反之,即使是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下,人们也将是我行我素。因此,自律重于他律。 刘少奇同志曾深刻的给自律下过一个定义,那就是即使在个人独立,无人监督的,有做任何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应该是“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自律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总依赖于他人是不切实际的。他人的监督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随时随地跟着你。所以,一个人的品质、道德修养究竟如何,关键还是他的自律能力。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现在不少高校都提出要增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的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这不是有利的说明了自律的重要性吗?所以说:凡事都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我更加肯定重申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 正方二辩: 2001年7月13日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它圆了中国人百年的梦想。那么要想在奥运会展我国人风采,如何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社会道德素质,变成了国家考虑的第一件大事,这也符合我国“以德治国”的战略目标。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谈到这儿,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自律与他律到底哪一个更重要一些? 首先提出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一个人首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然后才是融入社会的。所以,人应该具有自主性。其实,人的素质并不是要到紧急关头才表现出来,而是无时不在的。这样的话,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总想让别人作用于你的意识,来约束你,万一在只有自己的危险时刻,你将做出什么选择? 社会上的不少犯罪青年,自甘堕落,毫无追求。尽管有家长的管制,法律的管制,国家的管制,但他们屡次犯罪不悔改,这都是由于他们自身没有严格的律己精神决定的。再讲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吧。现在,我们面临着六科会考,成功与否不取决于考试制度的压力,家长的压力,老师的压力,而是取决于你的自身压力,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和自我的约束能力。学会自我管理,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

诚信主要靠自律

诚信主要靠自律 开篇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诚信主要靠他律还是自律”,根据最新版《汉语词典》解释,诚信指诚实守信,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遵守信用;律,约束之意。自律指自我约束,他律指由自身以外的力量强制约束。而“主要靠”是指起决定性作用的,我方坚持“诚信主要靠自律”原因有三 其一。自律能够将诚信内化为人的自我修养,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经指出“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众所周知,自律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自我修养的体现。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书桌上刻“早”字,不仅说到做到,这正是因为鲁迅先生自我约束,将“不迟到”的美德内化为自身修养,而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要将其内化为自身修养,显然主要靠自律这种内在力量。 其二。自律是人的基本品质,唐朝张九龄在《刺史制》中说到“不能自律,何以正人”正如每个人在约束他人之前,首先要正其声,做到自律,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自我道德约束而依赖外在条件约束的人将怎样步入社会?更何况,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要成为一个诚信的人,那么将自律作为基本品质显然是一个必要条件。 其三,诚信作为社会道德的核心内容,认识诚信主体更需要人本身自律的能动发挥,我方并不否认外界强制力量的辅助作用,曾有一位企业家破产之后法律并没有强制他清偿债务,但这位企业家却坚持还钱,这正事其自身自律的结果。因此,诚信是讲道德的起码要求,而自律却是人守道德的必然条件,把诚信内化为人自身的思想道德,收效是长久的,可持续的。 综上所述。所以我方坚持认为“诚信主要靠自律” 攻辩小结 感谢对方辩友滔滔不绝的辩论,但阿尔卑斯的雪再白也不能否认它瑕茈的存在。下面请允许我一一指出。 漏洞一:片面理解辩题。对方辩友不应在自律缺失,而他律存在的前提下分析辩题,今天我们讨论的是诚信主要靠自律还是他律,就是在两者皆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看谁主谁次,不是只有自律没有他律,也并非只有他律而没有自律,请对方辩友不要用为否定而否定。 漏洞二:对方辩友忽了任何法律的执行人在执行法律时都是自律的变现,如果没有执行者对诚信的自律,再好的法律也没有用,也不能体现其优势 漏洞三:对方辩友提到他律具有良好的监督作用,但是对方辩友难道因为监督就应该成为主要?按对方辩友的逻辑,自律中也是有自我监督。对方辩友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漏洞四:对方辩友说自律无标准,社会学家指出社会因素具有不稳定性。其事物本身都在发展,社会存在许多变量,就是说他律也是不稳定的,我们是否因为对方辩友的否定而否定对方辩友呢? 漏洞五:对方辩友说人的行为控制能力是薄弱的,但诚信是执行者和实施主体就是人。根据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因决定外因,起决定性作用。 综上所述,所以我方坚持“自律为主,他律为辅”

读《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有感

读《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有感 读《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有感 [2014/1/68:09:16|by:13韦学翠] 近年来,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史料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实践中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案例,由何成刚等主编的《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遴选了30个优秀案例,这些案例交织着融会贯通的教学智慧.

为了使我们充分理解案例的精华,每个案例除完整叙述过程设计外,还提供了背景分析、史料运用解析、教学反思等.“背景分析” 着重说明教学设计的原委和作者的基本设想;“史料运用解析”重 在说明运用每段史料的目的与方法,以及史料的可信度与说服力; “教学反思”则超越经验谈理性认识,或提出其他的可能,以拓展思 维的空间. 我对案例8:构建有灵魂的历史课堂——以《洋务运动》为例这 个课例非常感兴趣.这篇案例是由广东省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的袁晓 勇老师提供的.课例的设计新颖、巧妙!用了12个问题分三部分来 解读洋务运动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所发挥的作用. 第一部分:“风雨如晦,寒气破晓”.通过分析“中国历史时期经 济发展曲线图”、“晚清大事年表”说明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大背景:鸦片战争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这种经济的变迁不仅是近代 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重要内容,也为洋务运动的开始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被动中开始,自觉中进行.”主要说明洋务运动在经 济层面上的成就及意义,为了说明这个主题,这位老师出示相关的数 据材料:洋务运动活动内容之一:以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创建的一系列军用工业.洋务运动活动内容之二:洋务派创建的民用 工业.然后问题导引:上述材料反映出洋务运动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通过两则材料的阅读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通过问题的设 置使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变化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最终的归结点是洋 务运动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所带来的影响.接着继续呈现“中国历 史时期经济发展曲线图”、“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图”.问题导引:进 入近代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晚清财政税 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洋务运动所带来的近代工商业发展,成为近代经济新的推动者. 第三部分:“荣辱由战,功绩在远”主要说明甲午战争的战败并没有也不意味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反而促进了洋务运动的深化和发展. 为了突破本环节的教学,老师分别用了四则史料来阐述:史料1:王韬 对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统治下的香港的品论;史料2:甲午战 争后的李鸿章和张之洞的反思;史料3:甲午战争后洋务派经济思想

教师自律

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样如此。 从本质上讲,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律”既然是规范,当然是因为有行为会越出这个规范。比如,刷牙洗脸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有一天你回到家筋疲力尽,如果你倒床就睡,是在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你克服身体上的疲惫,坚持进行洗漱,这是你自律的表现。人们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或行动受阻挠的事情,而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服对情绪的干扰接受考验。 自律是内因,他律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里,一定要具备一种自律能力。这样在某些情况下,人才能“出淤泥而不染”。目前,法律是日益在完善,可犯罪的人依然不见减少,其原因是不言自喻。所以说,自律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个人有很高的自律能力,那国家的各种机器将不需存在,人人都将和平相处。反之,即使是在严格的法律监督下,人们也将是我行我素。因此,自律重于他律。 刘少奇同志曾深刻的给自律下过一个定义,那就是即使在个人独立,无人监督的,有做任何坏事可能性的情况下,应该是“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可以使我们深刻理解自律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把握住自己,总依赖于他人是不切实际的。他人的监督必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随时随地跟着你。所以,一个人的品质、道德修养究竟如何,关键还是他的自律能力。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现在不少高校都提出要增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的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这不是有利的说明了自律的重要性吗?所以说:凡事都要以自律为主,他律为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我更加肯定重申我方观点:自律重于他律。 所以,我方认为; 一、一个人首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然后才是融入社会的。所以,人应该具有自主性。其实,人的素质并不是要到紧急关头才表现出来,而是无时不在的。这样的话,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总想让别人作用于你的意识,来约束你,万一在只有自己的危险时刻,你将做出什么选择? 二、社会上的不少犯罪青年,自甘堕落,毫无追求。尽管有家长的管制,法律的管制,国家的管制,但他们屡次犯罪不悔改,这都是由于他们自身没有严格的律己精神决定的。再讲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吧。现在,我们所教的学生,成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 著名史学家周谷城曾说:”离开史料,不能讲历史,离开史料固不能有历史”。同样一个成功的历史课堂也离不开史料。史料教学,实际是指基于史料的历史教学。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教学界,20世纪50、60年代英国中学历史教育出现了”危机”。为了走出窘境,英国对历史教学进行了改革,掀起了”新历史”的思潮。和传统的历史教学相比,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和具体学情,选取合适的史料来引导学生对其识读、理解、分析、探究等,继而获得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能力。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经过不断的理论探讨和大量实践,人们逐渐认可和接受。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2003年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史料教学法的运用,实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观,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史料教学也符合当下高考命题改革的要求,以全国卷I为例,2007年开始所有的选择题题干全是材料创设情境,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史料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传统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在史料研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来自其它同学不同观点,不同文化材料的理解,都有助于他们学会包容、理解和尊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精神与探究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史料教学法也日益受到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视。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史料教学还未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的作用,还有很多值得探究和反思的地方。 一、史料教学使用过于泛化,抛开教材盲目堆砌史料 例如,在一次听课活动中,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的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发展》时,有位教师引用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伽利略指出不需要外力也可维持运动,论证了惯性运动。通过著名的比萨斜塔自由下落实验,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物体落下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例”的观点,即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材料二:三条定律构成了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其他物体对它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所获得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第三定律:”两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三条定律内在联系紧密共同构建了牛顿力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史料分析的调查报告

关于初三历史史料分析的调查报告 交大二附中历史教师卜萍 在初三年级历史学法课《中考历史史料教学技巧》上完后,为了检测学生对这节课掌握的教学效果,我从2013年3月开始到2013年5月24日,通过学校组织的四次模考和西安市中考历史分卷练习的成绩统计,追踪学生对史料教学技巧运用的情况,我选择了初三年级作为调研的对象,重点跟踪了初三、一班48名学生五次模考第II卷史料分析题成绩变化的统计,对他们每次考试成绩展开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初三、一班四次模考和分卷练习第II卷成绩统计分析表 从调查报告的统计数字来看: 学生中优秀、良好人数在逐渐增多,优秀、良好人数的比例已基本稳定; 中间的学生开始向良好、优秀学生发展,每个等级的学生成绩都有所提高; 问题生人数在逐渐减少。 这个调研的结果,充分说明前一阶段《中考历史史料教学技巧》的教学效果是有成效的,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中考历史史料教学技巧》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学生问题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是通过讲、考、练、再讲、再考、再练不断完善的过程,学生也是通过听、学、模仿、体验到完全接受老师的教学理念的一个过程。 面对学生对历史课的不重视,语、数、英等课的外在因素的冲击;面对历史课一周只有两个课时的现实情况;作为历史教师要想快速提高历史成绩,具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提供学生的成绩,只能是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先理论讲解史料分析题的技巧;(1课时即可) 这节课重在给学生讲解解题方法,让学生对史料分析题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但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对老师讲的内容半信半疑,大部分学生可能就没有听进去,只有1/3学生能认真领会老师所讲内容的重要性,这是正常现象。对老

谷物筛选器的用途及使用分析

谷物筛选器的用途及使用分析 种子除杂是农作物能够高产的重要前提。在过去,因为科学技术发展等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实验者除杂的方式是人工目测、水选、风选等,不仅人工成本高,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误差性也极大,严重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率。而如今,谷物筛选器在种子除杂工作中的应用,其效率明显高于传统除杂方式,具备极高效的设计特点,该仪器的投入及应用不仅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检验效率,还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推动粮油产业的发展。 DSX谷物筛选器是由托普云农根据国家标准研发生产的,谷物筛选器又叫电脑筛选器,采用台式结构,由高精密电机作传动,筛体由三点平面支撑,通过偏心连杆机构作平面回转运动,具有结构紧凑合理、运转平稳、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等优点,在电控部分采用单片机控制正转与反转,所控制的正反转时间精度高,程序性能牢靠,而且可以不关电源反复工作。 谷物筛选器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如今该仪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收购、保管、加工、储运及科研、卫生等粮食部门,而电动筛选器与谷物选筛配套后,广泛的适用于粮食、油料的筛选测定,是农业育种所必需的筛理分级设备。当然,谷物筛选器作为一款精密的粮食品质检验设备,在操作使用上还是需要重点注意,因为仪器的正确使用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下给大家总结几点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仅供参考。 1、仪器需放置于干燥通风的实验室内坚硬的工作台面上,防止工作时引起晃动。 2、样品置入筛格盖上筛盖后,必需旋紧拉杆,使筛层平稳牢固置入托盘上,然后再按启动按钮,在未旋紧拉杆或未取出拉杆之前,切勿按启动按钮。 3、经常注意三根连杆两端的紧定螺丝,防止松动而产生振动和噪音。 4、三支点连杆位移,托盘卡死时,检查三连杆两端的6颗螺丝是否松动,并且逐一进行调整。 5、变速箱卡死时,送掉托盘中间的4颗螺丝和连杆外端的3颗螺丝,调整变速箱。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进行教学 康平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历史教研员:宋学杰 在新课程中,史料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更为突出。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重建过去的媒介。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学习、感悟历史,就必须积极正确的运用史料,使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提供相关的图片、老照片、史料和音像资料,再现历史场景,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掌握,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一史料的主要类型 所谓“史料”,是指研究和谈论历史时所根据的材料,它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实际上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其一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之二分法(以下简称二分法),其二为实物、文献、口传之三分法。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文字史料、图画型史料、数据型史料三大类。 二.史料运用的目的 新课程倡导史料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能力 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显然,运用史料是使学生学习去做历史学家所做的事,直接去运用各种一手和二手的史料。当然,这并不涉及将学生培养成历史学家的层次,只是使学生借着某些运用史料的特定练习,学到历史学家的一些态度和方法。 从历史研究的程序来说,史料在史学中的地位体现为先有史料而后有论点。史家每叙一事,每提出一个论点,都必须于史有据,信而有证。《课标》的“课程目标”“搜集和整理简单直观的史料,提取信息,用以了解和解释史实”和“内容与要求”提出的培养“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要求皆指向学生“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意识与思维的培养。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读懂读通史料的基础上对

他律与自律

作文题目: 在家里孩子有父母管着,在学校学生有老师管着,在单位职工有老板管着……于是一切井然,社会呈现出一种“文明”。但是真正高级的文明,不仅需要这种“他律”,也需要每个人的“自律”。请以“自律与他律”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要求: 1、观点明确、理清概念 2、分析得当、选对材料 3、层次清晰、讲明道理 优点: 1、有明确核心词的意识。 2、思路比较清楚。 3、适当的比喻论证。 毕竟我们都是这些律法之下的受益者。就如种下的小树旁边要加些木棍之类的固定,或许小树并不感到舒服,但他却不会长歪。所以,他律帮助我们正确地生活。 法律只是悬在我们每个人头顶的一把剑,它帮助我们规范生活,如果每个人都能约束好自己,那么无论这把剑有多锋利,它也只不过是一个摆设罢了。 若他律是一把架在脖子上的刀,那么自律就是心中

的一把刀,它无关法律,无关信仰,只是一个人在面对不同情况时所体现的素养。 存在问题: 1、或绕开薄弱,或受到干扰,忽略必须。 苦于不知他律作用,只能单写自律;受到题干局部句子影响(但是真正高级的文明,不能靠这种“他律”,而要靠每个人的“自律”。)而单写自律。 纠正:分清必须写、能够写、善于写。 应抓住题干根本(以“自律与他律”为话题),“自律”、“他律”是必须写的内容,必须阐释两者各自的内涵、作用,两者的关系。 2、对自律、他律的内涵理解,或错误,或片面。 他律就是管别人。 他律就是他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纠正: 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规则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记叙文阅读指导——独立段在文章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指导 ——独立段在文章的作用 一、教学要点: 独立段在文章的作用 提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在文首总领全文、在文中转承过渡、在文末总结全文的句子。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习引入: A、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从全文看,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内容上点明题意,表明背影在“我”心中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归纳方法: 答题方向: 结构上:根据独立段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能帮助我们快速确定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内容上: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写,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常见答题形式: 结构上(作用) 内容上(作用)(表意)写出了 (1)位于开头 结构上: 1、总领下文。 文章在开头即直接点明中心,对全文起总领作用。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章往往采用倒叙形式,以达到此目的。 3、为全文渲染某种气氛。 文章在开头引用诗句或描写环境、人物心情,为下文的叙事或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4、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内容预先作出暗示性的铺垫,然后在后文相宜之处作出呼应,使故事情节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内容上: 点题。 有些句子紧扣文题,起着点题的作用。 B、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故乡》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表明作者的心绪由悲凉变得更加沉重。 注意:内容上的表达记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 常见答题形式: 结构上(作用) 内容上(表意)写出了

2016学年高考试题(历史)浙江卷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 【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试题时古代中外的思想对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快速的理解题干中的要求,即“古代中西思想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其次是理解后面相接近的大意,最后回顾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斯多亚学派、智者学派等思想主张进行回顾,获取正确答案即可。 1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天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这说明 A.《实录》与《户帖》,都是第二手史料 B.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需仔细甄别使用 C.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 D.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答案】D

辩论自律重要还是他律重要

辩论资料——自律重要还是他律重要 自律重要: 资料: 自律重要,因为自律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纪律的。他律必须要通过外在的约束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是外因,只有通过自律才能起作用。所以自律更重要。 自律,就是自己约束自己,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自己要求自己。我们的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很多事实都能说明这个道理,比如买票要排队;走在马路上要遵守交通规则;甚至我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否则任何事情都毫无秩序可言。 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外因是矛盾次要方面。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因而自律的地位无可厚非。第二,自律是他律的基础。他律必须通过自律内化于内心,外见于行动,才得以实现;没有自律,他律再美,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自律是基础,他律只是对自律的辅助和补充。第三,自律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自律要求我们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律是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多管的目的是少管,管的最终目的是不用管;他管的目的是自己管。因此,他律的终结目的是自律,自律是归宿,他律只是手段,自律才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自我管理,像人民的好法官姜霜菊、神奇的操作手刘二伟、村队的好书记祁昌岱等。第四,自律优点众多,优势明显,势在必行。其一,自律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其二,自律的主动性,易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三,自律的柔性、软性、暖色,符合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自律就是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左传·哀公十六年》:“呜呼哀哉!尼父,无自律。”唐张九龄《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宋苏辙《西掖告词》之十五“朕方以恭俭自居,以法度自律,宜得慎静之吏,以督缮治之功。”明李东阳《石公墓志铭》:“虽居官久,家无赢赀,亦以俭自律,不少变。”自律是行为主体按照自身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主动、自觉地约束自身。简而言之,自律就是自己约束、管理自己。自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是主流。第五。,自律是他律的载体,没有了自律,他律就没有了对象。就如警察和小偷,有了警察,小偷还是存在呀!而小偷这个主体,不去通过自律去实现,还是无计可施,他律显然没有了意义。社会主义的有些犯罪者,自甘堕落,知法犯法,尽管有法律的严格管理,还是滑向犯罪的深渊。“莲出于淤泥而不染”完

Excel提供了数据库的筛选功能

Excel提供了数据库的筛选功能,它可以把满足条件的数据筛选出来,这在需要从较大的数据库中查找数据时很有用。筛选有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两种,下面具体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1.自动筛选 如果要从成绩表(如图一)中查找“计算机”成绩大于90和小于70的男生。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单元格光标移动到表内任何位置,在“数据”菜单上选择“筛选”命令; ②选择“自动筛选”命令,系统自动在每列表头(字段名)上显示筛选箭头; ③单击表头“性别”右边的筛选箭头,打开下拉式列表,选择“男”,此时性别为“男”的记录已筛选出来; ④单击表头“计算机”右边的筛选箭头,在下拉式列表中选择“自定义”选项,打开“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 ⑤在对话框里单击等式符框右边的向下箭头,从等式列表中选择“大于”后在筛选条件框中输入90;然后选择“或”,再从对话框里单击下一个等式符框右边的向下箭头,从等式列表中选择“小于”后在筛选条件框中输入70; ⑥单击“确定”按扭,满足条件的记录就被筛选出来了; ⑦若要把筛选结果抽取出来,可鼠标拖动选定筛选结果,在选定范围内单击右键,弹出下拉菜单,在菜单中选取“拷贝”,然后将光标移至存放结果的工作表中的预定位置上,单击右键,在下拉菜单中选取“粘贴”即可; ⑧如果要恢复原有的全部数据,可在“筛选”子菜单中选择“全部显示”命令。 #32.高级筛选 如果还是从成绩表中查找“计算机”成绩大于90和小于70的男生。具体操作如下: ①从“数据”菜单上选取“筛选”命令,在筛选子菜单中选择“高级筛选”子命令,如图二; ②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选项;(不选定此项,筛选结果将在原有区域中显示,此时可用“复制”、“粘贴”的办法来抽取数据); ③在“数据区域”框中指定要筛选的数据区域:若单元格光标在表内,默认整个表;若单元格光标不在表内,必须选定区域,可用拖动鼠标选取,也可直接输入区域:$A$2:$G$6,意思是从A列的第2行到G列的第6行范围内(这种方法可随意选取表中的某一部分进行筛选); ④指定“条件区域”:预先在条件区域录入条件(A8:性别,A9:男,A10:男,B8:计算机,B9:>90,B10:<70),然后,鼠标在“高级筛选”对话框中“条件区域”框里拖动,使之成为更新状态,再用鼠标选取条件区域,或直接在“条件区域”内输入条件:$A$8:$B$10,如图二; 特别注意:如果某一字段有两个条件,它们的逻辑关系是“或”(Or)时,第二个条件应放在同一列的下一行,条件区域如图一中“条件单元区域⑴”;它们的逻辑关系是“与”(And)时,第二个条件应放在同一行的下一列,假如我们要从成绩表中查找“计算机”成绩小于等于90和大于等于70的男生,条件区域如图一中“条件单元区域(2)”。 ⑤在“复制到”框内指定筛选结果的目标区域:$A$17;(若不在本工作表,必须指明所在的工作表,同样可用鼠标选取) ⑥单击“确定”按扭,满足条件的记录就被筛选出来了; ⑦如果第②步选择“在原有区域显示筛选结果”,要恢复原有的全部数据,可在“筛选”子菜单中选择“全部显示”命令。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

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 (摘抄) 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史料以教材重、难点为依归,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为宗旨,被大量引入中学历史课本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等将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史料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向学生提供了进行学习上创新的机会,使他们在研习的过程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得以开发出来。创造性地运用史料是指在材料的解析中能提出新概念,做出新判断、新诠释,并能进行逻辑验证。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走向培养能力、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思维的境界。同时,教师还必须以课本所选史料为本,做到充分合理利用;以“论从史出”为圭臬,恰当补充部分课外史料;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史料等。 一、引言 与其他知识类型不同,历史具有两大特性,即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只是各种各样的史料而并非历史本身。在认识历史中,始终存在着主体和客体在时空上的异位和分离。故“史料”便成为人们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构建历史不可或缺的“媒介”。史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是构成历史的材料。著名历史学家梁启超说:“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人类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史料可谓浩如烟海,其种类不可谓不多,有典籍、笔记、民谣、碑文、图表、实物图片、考古资料等。人们就是凭借这些史料去了解和认识历史,探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故史料是进行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或历史研究必须以史料为依归,做到言之有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史料教学高度重视,明确规定:“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最近几年来,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增加了大量各式各样的历史材料,它一方面犹如开启了一扇扇历史尘封之门,将一幅幅绚丽多彩、真实的历史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又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借助学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就史料运用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运用史料进行论述,以期对史料教学有所裨益。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重要性 史料作为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日益彰显,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感 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要求突出本门学科自身的特点,作为历史教学也是一样,厚重的历史感是历史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没有历史感的人,是无法理解历史的。如果我们获得了对于某个时代的历史感,那么,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在我们的理解中都会是题中应有之事,是理所当然的。否则,许多历史现象都令人不可思议。”所谓历史感就是一个人对历史在不断发

《自律》主题班会

自律主题班会 主题语——(写黑板上) 流程—— 参考资料如下: 活动目的: 自律的宗旨为“自爱、自省、自控”。通过本次班会加强自律,让学生从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为祖国、为人民、为自己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未来撒下阳光、雨露和希望。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林浩):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一次班会的主题是“自律”,那么谁能说一说自律的含义呢?(通过举手发言,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正确的答案后)对,我们要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就必须能够做到自律,自律的宗旨“自爱、自省、自控”。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本次班会加强自律,从小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为祖国、为人民、为自己的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未来撒下阳光、雨露和希望。 二、宣布开始:初一(4)班“自律”主题班会“让花儿在自律中绽放”,现在开始。 三、演讲开场(傅晓萍):现在有请张昕同学来为我们讲一个故事,题目是《周恩来的故事》:1913年,15岁的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南开学校。在天津,他见到洋人、军阀任意蹂躏中国人民,心里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惰,痛感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必要占为了长大后能够报效祖国,他严格规定自己要做到五个"不虚度":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他在学校四年,不折不扣地履行对自己的要求,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严格自律的良好品质也从此坚持下来。在过了将近三十年飞归之后的1943年,他又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七条,规定自己加紧学习,努力工作,要有创造,发扬长处,弥补短处,遵守纪律,~联系群众,与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做斗争,保持合理的生活规律。新中国成立后.他身居高位,始终不放松自己的修养。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恩来一生修养和自律的实际要求。 四、故事提问(吴律蓁):听完这个故事,我们不禁要提出几个问题: 增强自律能力与个人心理品质的完善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有什么关系呢? (2-3人回答) 我们应当怎样学会自律?自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五、说说身边自律的人:刚刚我们听了伟人的自律故事,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自律榜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请几位同学发言)。现在大家有了心中的榜样,那么你们心中的理想的自我形象是怎么样呢?请分组讨论并回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几位同学为自己设计了几个理想的自我形象。 六、设计自我形象小结:看过了一个又一个同学所描绘的“自我形象”,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都拥有自爱的精神。自爱,不仅仅是爱护我们的外在形象,维护我们在他人心中的地位,更要求我们维护、塑造自己的内在的美。但是,人人都懂得自爱了吗?看,某地又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品《事故》。 七、小品小结:在刚才的小品中,我们看见A同学因为贪图一时的方便,而走上机动车道,结果造成一起“车毁人亡”的恶性交通事故,在当今的社会中,这种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电力调度机构独立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铁路、电力、盐业等行业改革。但改革从何处切入才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是一个仍待破解的问题。 电力调度机构独立的现实作用与深远意义 华中电监局 晓 宇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全面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之际,我们也需要认真总结几年来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成果,继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和把握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电力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和条件,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步伐,调整电力结构,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变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树立人们的信心,激发大家的热情。 经过全面分析和认真思考,我们认为当前将电力调度机构从电网企业独立出来时机已经成熟,是掀起新一轮电力改革浪潮较好的切入点,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意义。 电力调度职能具有公共属性 电力安全是基础。电力调度机构负责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力系统运行,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方

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电力系统运行的客观物理规律要求供需保持瞬时平衡,但是由于机组物理特性约束、网络阻塞限制以及负荷波动、水情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干扰,特别是电力系统故障等突发事件发生,电力供需平衡随时会被打破,并可能发展到危及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调度必须被赋予充分的职能,一般情况下可以安排和调整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以保证电网运行有足够的安全稳定裕度,而在事故发生后可以独立指挥电网操作、隔离故障,将负荷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快速恢复供电。 厂网分开以后,发电投资主体多元化,厂网之间、厂厂之间、中央与地方企业之间、国有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多种经济利益搏弈。发电利用小时数以及峰谷电量结构对于发电企业经营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外发电量计划和市场交易结果如何分解到实时电力曲线,机组参与系统调峰力度、备用大小、启停次数等经济技术指标,都直接影响到发电企业成本,还有调度是否“按需调用”辅助服务,调用是否公平、合理等,都关系到发电企业的切身利益。 年度发电计划一般是由地方政府制定,但最终要靠调度分解和执行,即使开展了节能发电调度试点的省(市),虽然取消了年度计划,但在调度运行中也隐含有月度计划控制目标。另外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