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机械基础第五节轮系

汽车机械基础第五节轮系

汽车机械基础第五节轮系
汽车机械基础第五节轮系

第五节轮系

由一对齿轮组成的机构是齿轮传动的最简单形式。但在机械中,往往需要把多个齿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传动装置,来满足传递运动和动力的要求。这种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称为齿轮系,简称轮系。轮系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

本节主要讨论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和转向的确定,并简要介绍轮系的应用。

5.1轮系及其分类

一、定轴轮系

当轮系运转时,轮系中各个齿轮的几何轴线都是固定的,这种轮系称为定轴轮系,或称为普通轮系。图3-49和图3-50所示的轮系都是定轴轮系。

由轴线相互平行的齿轮组成的定轴轮系,称为平面定轴轮系,如图5-1所示。包含有相交轴齿轮、交错轴齿轮传动等在内的定轴轮系称为空间定轴轮系,如图3-50

所示。

图3-49平面定轴轮系图3-50 空间定轴轮系

二、周转轮系

轮系运转时,至少有一个齿轮的几何轴线是绕其它齿轮固定几何轴线转动的轮系,称为周转轮系,亦称为动轴轮系或周转轮系。

如图3-51所示的周转轮系,齿轮2空套在构件H的小轴上,当构件H定轴转动时,齿轮2一方面绕自己的几何轴线O1O1转动(自转),同时又随构件H绕固定的几何轴线OO 转动(公转),犹如天体中的行星,兼有自转和公转,故把具有运动几何轴线的齿轮2称为行星轮,用来支持行星轮的构件H称为行星架或系杆,与行星轮相啮合且轴线固定的齿轮1和3称为中心轮或太阳轮。行星架与中心轮的几何轴线必须重合,否则不能转动。

a b

图3-51单级周转轮系

根据机构自由度的不同,周转轮系可以分为差动轮系和简单周转轮系两类。机构自由度为2的周转轮系称为差动轮系,如图3-51a 所示。机构自由度为1的周转轮系称为简单周转轮系,如图3-51b 所示。

三、 复合轮系

如果轮系中既包含定轴轮系,又包含周转轮系,或者包含几个周转轮系,则称为复合轮系。如图3-52a 所示为两个周转轮系串联在一起的复合轮系。图3-52b 是由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串联在一起的复合轮系。

a b

图3-52 复合轮系

5.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轮系中两齿轮(轴)的转速或角速度之比,称为轮系的传动比。求轮系的传动比不仅要计算它的数值,而且还要确定两轮的转向关系。 一、 一对齿轮的传动比

最简单的定轴轮系是由一对齿轮所组成的,其传动比为

(5-1)

式中 n 1、n 2—分别表示两轮的转速;z 1、z 2—分别表示两轮的齿数。

1

22112z z n n i ±=

=

对于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两轮转向相反,上式取“—”号;对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两轮转向相同,上式取“+”号。

两轮的相对转向关系,也可用画箭头的方法表示。外啮合箭头相反,内啮合箭头相同。如图5-53所示。

a 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

b 内啮合圆柱齿轮传动

图3-53一对圆柱齿轮传动

对圆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空间齿轮传动机构,因其轴线不平行,不能用正、负号说明其转向,只能用画箭头的方法在图上标注转向。如图3-54所示。

a 圆锥齿轮传动

b 蜗杆传动

图3-54 空间齿轮传动

二、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如图3-55所示的定轴轮系。设各轮的齿数为z1、z2……,各轮的转速为n1、n2……,则该轮系的传动比i15可由各对啮合齿轮的传动比求出。

图3-55 平面定轴轮系

根据前面所述,该轮系中各对啮合齿轮的传动比分别为:

将以上各等式两边连乘,并考虑到22'=n n ,33'=n n ,可得:

(5-2)

上式表明,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大小等于组成该轮系的各对啮合齿轮传动比的连乘积,也等于各对啮合齿轮中所有从动轮齿数的乘积与所有主动轮齿数乘积之比。

以上结论可推广到一般情况。设轮A 为计算时的起始主动轮,轮K 为计算时的最末从动轮,则定轴轮系始末两轮传动比计算的一般公式为:

(5-3)

对于平面定轴轮系,始、末两轮的相对转向关系可以用传动比的正负号表示。i AK 为负号时,说明始、末两轮的转动方向相反;i AK 为正号时,说明始、末两轮的转动方向相同。正负号根据外啮合齿轮的对数确定:奇数为负,偶数为正。也可用画箭头的方法来表示始、末两轮转向关系。

1

2

2112z z n n i -==233232'

'

'+==

z z n n i 4

554

45z z n n i -==

4

3215

43235432432145433212)1(z z z z z

z z z n n n n n n n n i i i i ''''''-==

???数的连乘积

各对啮合齿轮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各对啮合齿轮从动轮齿)(±==

K A AK n n i 34

4343'

''-==z z

n n i ()3

215

3234543321251151''''-=???==

z z z z

z z i i i i n n

i

对于空间定轴轮系,若始、末两轮的轴线平行,先用画箭头的方法逐对标出转向,若始、末两轮的转向相同,等式右边取正号,否则取负号。正负号的含义同上。若始、末两轮的轴线不平行,只能用画箭头的方法判断两轮的转向,传动比取正号,但这个正号并不表示转向关系。

另外,在该轮系中,齿轮4同时和两个齿轮啮合,它既是前一级的从动轮,又是后一级的主动轮。其齿数z 4在上述计算式中的分子和分母上各出现一次,最后被消去。即齿轮4的齿数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这种不影响传动比的大小,只起改变转向作用的齿轮称为惰轮或过桥齿轮。

例5-1 如图3-50所示的空间定轴轮系,设z 1= z 2= z 3ˊ= 20,z 3=80,z 4=40,z 4ˊ=2(右旋),z 5=40、n I=1000r/min ,求蜗轮5的转数n 5及各轮的转向。

解 因为该轮系为空间定轴轮系,所以只能用式5-3计算其传动比的大小。

蜗轮5的转数为

各轮的转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该例中齿轮 2 为惰轮,它不改变传动比的大小,只改变从动轮的转向。

5.3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图3-56a 所示为一典型的周转轮系,齿轮1和3为中心轮,齿轮2为行星轮,构件H 为系杆。由于行星轮2既绕轴线O 1 O 1转动,又随系杆H 绕OO 转动,不是绕定轴的简单转动,所以,不能直接用求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公式来求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图3-56 周转轮系

为了求出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可以采用“转化机构法”。即假想给整个周转轮系加上一个与系杆的转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公共转速“-n H ”,由相对运动原理可知,轮系中各

1602

20202040

408020'432154325115=??????=??????==

'z z z z z z z z n n i min 25.6160

1000

1515r i n n ===

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并不因之改变,但此时系杆变为相对静止不动,齿轮2的轴线O 1 O 1也随之相对固定,周转轮系转化为假想的“定轴轮系”。这个经转化后得到的假想定轴轮系,称为该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即将图3-56a 转化为图3-56b 。利用求解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方法,借助于转化轮系,就可以将周转轮系的传动比求出来。

现将各构件在转化前、后的转速列于下表:

转化轮系中各构件的转速H

H H

H

H

n n n n 、、、321右上方加的角标H ,表示这些转速是各构件相对系杆H 的转速。

按求定轴轮系传动比的方法可得图3-56所示周转轮系的转化轮系的传动比为

(5-4)

在上式中,若已知各轮的齿轮及两个转速,则可求得另一个转速。

将上式推广到一般情况,设轮A 为计算时的起始主动轮,转速为n A ,轮K 为计算时的最末从动轮,转速为n K ,系杆H 的转速为n H ,则有

(5-5)

应用上式时必须注意:

1.公式只适应于轮A 、轮K 和系杆H 的轴线相互平行或重合的情况;

2.等式右边的正负号,按转化轮系中轮A 、轮K 的转向关系,用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转向判断方法确定。当轮A 、轮K 转向相同时,等式右边取正号,相反时取负号。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这里的正、负号并不代表轮A 、轮K 的真正转向关系,只表示系杆相对静止不动时轮A 、轮K 的转向关系。

3.转速n A 、n K 和n H 是代数量,代入公式时必须带正、负号。假定某一转向为正号,则与其同向的取正号,与其反向的取负号。待求构件的实际转向由计算结果的正负号确定。

例5-2 图3-57所示为一大传动比行星减速器。已知其中各轮

13

313

113

z z n n n n n n i -=--==H H

H H H

()

主动轮齿数的连乘积从动轮齿数的连乘积±=--==H K H A H K

H A H A K

n n n n n n i

的齿数为:z 1=100、z 2=101、1002='z 、 z 3=99。试求传动比i H1。

图3-57 例5-2图

解 图3-57所示周转轮系中,齿轮1为活动中心轮,齿轮3为固定中心轮。双联齿轮

22'-为行星轮,H 为系杆。由式5-5得

因为在转化轮系中,齿轮1至齿轮3之间外啮合圆柱齿轮的对数为2,所以上式右端取

正号(正号可以不标)。又因为n 3=0

故 又 所以

即当系杆H 转10000圈,齿轮1才1圈,且两构件转向相同。本例也说明,周转轮系用少数几个齿轮就能获得很大的传动比。

若将z 3由99改为100,则

由此结果可见,同一种结构形式的周转轮系,由于某一齿轮的齿数略有变化(本例中仅差一个齿),其传动比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转向也会改变,这与定轴轮系大不相同。 应当指出:这种类型的行星齿轮传动,用于减速时,减速比越大,其机械效率越低。因此,它一般只适用于作辅助装置的传动机构,不宜传递的大功率。如将它用作增速传动,传动比较大时可能会发生自锁。

例5-3 在图3-58所示的差动轮系中,已知各轮的齿数分别为: z 1=15,z 2=25,202='z ,

213

231)('H H ??+=--z z z

z n n n n 100001

10010099101111=??-==

H H n n i 100001

111===

H

H H i n n i 1001

1-==

H

H n n i 100

10099

10101??=

--H H n n n 1001100100100101111-=??-==

H H n n

i

z 3=60,转速为:n 1=200r/min ,n 3=50r/min ,转向如图所示。试求系杆H 的转速n H 。

图3-58例5-3图

解 根据公式5-5可以得到

213231'

H H -=--z z z

z n n n n

因为在转化轮系中,齿轮1至齿轮3之间外啮合圆柱齿轮的对数为1,所以上式右端取负号。根据图中表示转向的箭头方向,轮1和轮3的转向相反,设轮1的转速n 1为正,则轮3的转速n 3为负,,从而

20

1560

2550200??-

=---H H n n 解得n H =-8.33r/min ,负号表示系杆H 的转向与齿轮3相同。

例5-4 图3-59所示的差动轮系中,轮1、轮3和系杆H 的轴线相互平行,各齿轮的齿数为:z 1=48、z 2=42、182='z z 3=21,转速:n 1=80r/min 、n 3=100r/min ,转向如图所示,试求系杆H 的转速n H 。

a b

图3-59 例5-4图

解 这是由圆锥齿轮组成的空间差动轮系,齿轮1、3及系杆H 的轴线相互平行,因此可用公式5-5计算传动比。将系杆H 固定,画出在转化轮系中各轮的转向,如虚线箭头所示。由式5-5得

213

231'

H H

??-=--z z z z n n n n

上式中的“-”号是由轮1和轮3虚线箭头反向而确定的,与实线箭头无关。又由题知n 1和n 3方向相反,若n 1取正值,n 3取为负值。则

解得n H =-10.93r/min ,n H 为负值,表示系杆H 与齿轮3的转向相同。

注意:本例中双联行星轮2-2′的轴线和齿轮1、3及系杆H 的轴线不平行,所以不能用公式5-5来计算行星轮的转速n 2。

5.4 轮系的应用

轮系的应用十分广泛,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实现相距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

当两轴间距离较远时,如果仅用一对齿轮传动,如图3-60中虚线所示,则两轮的尺寸必然很大,从而使机构总体尺寸也很大,结构不合理;如果采用一系列齿轮传动,如图中实线所示,就可避免上述缺点。如汽车发动机曲轴的转动要通过一系列的减速传动才使运动传递到车轮上,如果只用一对齿轮传动是无法满足要求的。

图3-60实现相距较远的两轴之间传动的定轴轮系

二、 获得大的传动比

采用定轴轮系或周转轮系均可获得大的传动比,尤其是周转轮系能在构件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获得大的传动比。 三、 实现换向传动

在主动轴转向不变的条件下,利用轮系中的惰轮,可以改变从动轴的转向。图3-61所示为三星轮换向机构,通过搬动手柄转动三角形构件,使轮1与轮2或轮3啮合,可使轮4得到两种不同的转向。

48

49

1848214210080-

=??-=---H H n

n

a b

图3-61三星轮换向机构

四、实现变速传动

在主动轴转速不变的条件下,利用轮系可使从动轴获得多种工作转速。如图3-62所示的汽车变速箱,Ⅰ轴为输入轴,Ⅲ为输出轴,通过改变齿轮4及齿轮6在轴上的位置,可使输出轴Ⅲ得到四种不同的转速。一般机床、起重等设备上也都需要这种变速传动。

图3-62汽车的变速箱

五、实现特殊的工艺动作和轨迹

在周转轮系中,行星轮作平面运动,其上某些点的运动轨迹很特殊。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实现要求的工艺动作及特殊的运动轨迹。图3-63a所示为某食品搅拌设备中搅拌头的行星传动简图,行星架H为输入构件,齿圈1固定,行星轮2带动搅拌桨3在容器内运动,搅拌桨上的某些点会产生图3-63b所示的运动轨迹,可以满足将糖浆、面浆等物料搅拌调和均匀的要求。

a b

图3-63 搅拌头的行星传动

六、实现运动的合成

利用周转轮系中差动轮系的特点,可以将两个输入转动合成为一个输出转动。

七、用于运动的分解

差动轮系不仅可以将两个输入转动合成为一个输出转动,而且还可以将一个输入转动分解为两个输出转动。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 一、概述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 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 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 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 机械性能指标: 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 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 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 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 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 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 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 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汽修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汽修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汽修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汽修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一、概述 1.专业名称及含义 1.1专业名称汽车维修 1.2专业含义本专业主要培养使用工、夹、量具、仪器表主检修设备,按工程机械设计图纸要求对汽车整车和主要总成进行维护、修理及调试、故障论断与排除的人员。本专业涵盖的职业(工种)为汽车维修工、汽车发动机维修工、汽车底盘维修工。 2.招生对象 技工学校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或已获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嘴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高中毕业生,且身体健康,反应灵敏,无色盲、色弱。 3.学制 3.1高中毕业生学制为3年。 3.2技工学校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学制为2年。 3.3已获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的`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可根据其工作岗位及再就业的需要,采用弹性学制,以利实施终身教育或再就业教育。

二、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汽车维修的高级技能人才(汽车维修高级工)。 三、职业能力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知汽车维修与检测的各项法规和条例,遵守汽车维修的作业规范和流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和基本能力;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能诊断、排除汽车综合故障。 能执行汽车纵合性能检测的程序、项目和技术要求及调试方法。 能进行多工位维修作业。 能组织实施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 能进行过程检验与竣工验收。 四、教学原则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技工教育的职业特色、行业特色、能力培养特色、技能训练特色及理实一体化的特色;努力实施行为引导教学法、确保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适应岗位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办法、教材改革、设备更新、师资培养等多方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机械基础 课程类型:理论 总学时:48 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0 学分:3 适用对象:汽车运用与维修高职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本课程是高职学院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图示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技能,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知识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图示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绘图技能。 2.掌握机械高级技师所需要的技术测量、光滑圆柱形结合的公差配合与检测、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尺寸链和常用结合件的公差与检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备从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中抽象、简化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对简单工程结构和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 4.掌握工程中常见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设计的基本方法。 5.掌握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质、构件的应力及变形的基本方法。 6.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7.掌握一般机器中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 8.掌握通用零部件的一般使用和维护知识;掌握有关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的基础知识,机械制造中毛坯成型方法和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初步的力学分析、液压传动相关知识基本分析、及机械传动相关知识能力。 2.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三)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识图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第一节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第二节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

汽车电器教学计划

汽车电器教学计划一汽车电器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掌握蓄电池、充电系统、启动系统、点火系统、灯光仪表系统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检修; 2 常握几种典型汽车电器系统的布线及控制原理; 3 具备阅读分析电路图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本模块 1 汽车蓄电池及其检修 (1) 了解汽车用铅蓄电池的结构和充放电原理; 包括蓄电池内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材质、电解液浓度配比、隔板和联条;知道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正负极板物质的转换;理解充放电时电解液密度的变化; (2) 掌握蓄电池的型号、容量及充放电方法; 以实际蓄电池型号说明蓄电池型号的含义,、充电注意事项; (3) 掌握蓄电池的日常维护内容和正确使用; 蓄电池的日常维护主要汲及液面的检查、极柱的清理、容量状态的检测等;蓄电池的正确使用是在提高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的前提下,了解蓄电池如何在充电、放电、维护、存放方面正确使用; (4) 掌握蓄电池常见损坏原因及常见故障; 蓄电池损坏和常见故障围绕着极板硫化和活性物质脱落形成的自放电、容量下降、内部短路和断路故障; (5)掌握充电机、电解液密度计的使用方法; 掌握学校现有充电机、电解液密度计的操作使用,达到安全正确充电; 2 汽车充电系统及检修 (1) 掌握交流发电机构造和发电要求; 交流发电机结构主要涉及定子三相绕组的接法、转子、滑环、碳刷电路的检测;发电要求体现在转子线圈充电产生磁 场并旋转,在定子三相绕组产生三相交流电; (2) 掌握整流器结构和检测 基础是二极管pn结构和阳极阴极引线定义;掌握整流器两块整流板的区分和二极管好坏的测量; (3) 掌握电压调节器基本结构、调节原理和调节方式; (4) 掌握几点典型整流和电压调节及充电指示灯控制方式; 主要以应用于机械的六管外置三线调节器、应用于微型汽车六管外置五线调节器、应用于夏利的八管内置调节器、应用于桑塔纳的十一管内置调节器的控制电路和原理的掌握。 (5) 掌握发电机常见典型故障及排除方法; 掌握发电机不发电、充电电压高、充电电压低、充电电压不稳等故障的诊断思路和原则方法; 3 启动系统及检修 (1) 直流启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直流启动机定子、转子、碳刷结构;定子和转子线圈的连接方式;电磁开关内吸拉线圈和保位线圈连接;起动时电流的流向控制原理; (2)单向离合器和铜套检修 单向离合器作用、检修和更换;铜套的检修 (3) 点火开关、继电器对启动机的控制线路;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教育层次:高职层次、学制三年 课程代码: 课程教学时数:68 学分数:4.5 制订或修订执笔人:侯子平完成日期:2014年02月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第(2 )次修订 签发人:签发日期:年月有效期至:年月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工程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工程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汽车常用材料、常见机构和常用零件等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较强的工程意识,并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先导课程:机械制图、高中阶段课程 并行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 后续课程:各专业课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置依据是汽车后市场类各专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和知识的要求。专业典型工作岗位有各类汽车维修类技术员、营

销员、汽车零部件管理与销售从业人员、汽车保险从业人员、二手车评估师等各类技术人员。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掌握汽车中常见零件的种类及其材料、标准和技术性能要求,掌握汽车中常见机构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常用维修和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工作原理。 本课程改革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贴近工作实际,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服务于汽车后市场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汽车维修所需机械知识为切入点,提高学习兴趣。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汽车后市场各工作岗位所需知识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学完机械学各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将一般机械学知识和汽车机械知识的融合,同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机械零件的相关知识、常用机构的相关知识、常见液压系统的相关知识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所获得的主要核心知识,且以此为基础并参照汽车后市场所需知识,确定了课程在知识、技能、素质上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本课程涉及了机械学各方面的的知识,知识面较广。教学内容分为7大模块,每个模块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遵循“管用、够用、适用”原则,既吸取了学科教学的优点,又考虑到汽车后市场对学生的要求及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按照精心讲授、精选习题、精选实验内容开展教学。 建议本课程在大一第二学期授课,总学时约70学时,总学分4.5学

机械电子工程教学大纲微机电系统-2017

《微机电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132024 课程英文名称: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微机电系统是制造工程领域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兴起的工程科学前沿,是当前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工程领域、信息工程领域、医学工程领域、武器装备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高新技术产品制造领域等,因此,对从事制造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学习和掌握该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制造工程领域技术的新发展,掌握一定的制造工程领域的最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微小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微机电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为后续工作中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将微机电系统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微机电系统领域理论体系及相关产品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掌握微机电系统的概念、技术范畴;了解微机电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微机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与理念。 3. 掌握典型微机电系统的制造技术方法的原理及关键问题,针对具体加工对象选择相应的方法。 4. 能适当选择微机电系统的测量技术方法,了解相应的原理。 5. 了解微机电系统的发展动态,以及在高新技术领域与国防领域的应用。 (三)实施说明 1. 结合MEMS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际,更新教学内容,特别要注重微机电技术发展中新技术的应用。 2. 开展实际工程案例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3. 课堂教学要与教师科研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先修课程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机械原理与设计理论、测试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等。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课外作业:以每个章节内容为单元,实行具有设计性的大作业制。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考核采用大作业、期末报告或论文形式考核。 2.考核目标:采用课堂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通过阶段性考核使学生掌握各个环节与阶段的知识,通过最终结业考核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或理解课程系统化知识体系。 3.成绩构成:出勤+平时大作业+期末考核,综合评定。 (七)参考书目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刘晓明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年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

汽车机械基础(第2版) 第1章金属的基本知识 1.1材料的分类 1.2金属材料的性能 1.2.1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1.2.2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1.2.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3金属的晶体结构及结晶 1.3.1晶体结构的概念 1.3.2金属的结晶 1.3.3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1.4铁碳合金 1.4.1铁碳合金的组织 1.4.2铁碳合金的分类及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习题 第2章钢的热处理 2.1钢在加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1.1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2.1.2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2钢的退火和正火 2.2.1退火 2.2.2正火

2.3钢的淬火 2.3.1淬火工艺 2.3.2淬透性及淬硬性 2.3.3淬火缺陷 2.4钢的回火 2.4.1淬火钢在回火时性能的变化2.4.2回火的种类及应用 2.5钢的表面热处理 2.5.1表面淬火 2.5.2表面化学热处理 习题 第3章工程材料 3.1碳素钢 3.1.1钢中的杂质元素 3.1.2碳素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习题 3.2合金钢 3.2.1合金钢的分类 3.2.2合金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习题 3.3其他工程材料 3.3.1铸铁

3.3.2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习题 3.4金属的腐蚀及防腐方法3. 4.1金属的腐蚀 3.4.2金属的防腐蚀方法 习题 第4章机械制图基础 4.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4.1.1投影的概念 4.1.2投影法的分类 4.2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4.2.1三视图的形成 4.2.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习题 4.3点、线、面的投影 4.3.1点的投影 4.3.2直线和平面的投影特性4.3.3直线的投影 4.3.4平面的投影 习题 4.4平面立体 4.4.1棱柱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机械创新设计 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 二、课程代码 11113103 三、课程属性 专业必修课 四、学时数、学分数 48(理论学时:44实验学时:4)、3学分 五、适用专业 四年制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专业。 六、编制者 编制:唐剑兵 七、编制日期 2015年7月 八、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创新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是训练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培养创新设计能力。通过国际化创新思维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国际化创新意识和能力,打好创造发明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中国应该学习和改进创新思维,走向世界的前列。创新是全世界的基本行为,创新教学适合双语教学,打破国际界限,进入英语讨论环境,在通用语言环境下比较优秀创新思想,树立自己的先进创新理念。 本课程通过阐述国际创新设计思想,达到创新理念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方法的使用;创新活动的指导四大目的,带领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造性实践。 在系统阐述设计创新和创造的基本原理基础上,介绍了设计问题、创新设计策略、设计创新过程、创新产品特性,创新人文特性等内容,用对比的方法,强调创新不只是技术改进,而是技术,市场,社会效益的综合改进,搭建创新与应用的桥梁。并联系实例构建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机器人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4大实际任务模块,以项目为导向分

析和引导相关课程内容的讲授,并结合实验和实训,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手脑并用,以大赛的实际创新产品体现教学的效果。 九、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掌握正确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后,能开动脑筋,按照一定的功能要求,自己动手设计出新型的机构或装置,并加以实验验证。课程的考核既有理论的考试,同时更加注重实际作品的完成。 十、本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中其他有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和“创新能力训练”专题(专周)实训是一体化课程,由本课程引导学生选择、并完成的相关内容的设计,将在创新能力训练专周(2周时间)来具体实施和完成。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与程序设计、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传动与控制等。 十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表 序号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机动讲课实验其他 1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40 2什么是工程设计(工程训练大赛)46 3创新设计的内容和表达方法(机器 人大赛) 46 4产品价值与创新价值(结合创新创 业训练计划申报) 55 5功能原理创新设计(机械创新设 计大赛) 86 合计2523 十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单元)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共4学时) Part One.What is Innovation? 教学要求: 了解创新定义,确立正确的创新思想方法。认识采用双语教学创新设计课程的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创新 知识要点:创新是改进,是简单、普遍存在的行为。创新的实用性和新颖性第二节创造力和创新有什么区别

《汽车机械基础》基于应用的轮系教学设计

《汽车机械基础》基于应用的轮系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探讨高职汽车专业《汽车机械基础》轮系的教学设计,根据轮系在汽车中的应用:手(自)动变速器与差速器,设计以轮系专题研讨为项目驱动对轮系的分类、齿轮、传动比的计算以及轮系的应用进行了总体教学设计,达成课程中轮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轮系,应用,项目驱动,轮系教学设计 一、《汽车机械基础》中轮系的教学目标 轮系是《汽车机械基础》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装置叫轮系,轮系分为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混合轮系。轮系的教学目标是:既要让学生掌握轮系的功用、分类、齿轮几何尺寸计算、还要会定轴轮系和行星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并进而掌握手、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原理、差速器的差速原理。下面来分析和讨论一下轮系的教学设计。 二、传统的轮系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轮系教学设计中,以知识点作为主线来传授有关轮系的教学。从轮系的定义、分类以及功用。齿轮几何轮廓的名称和主要参数、几何尺寸的计算。各种不同类型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简略介绍一下应用。难点是行星轮系和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三、基于应用的轮系教学设计 本人多年担任《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在《汽车机械基础》的课程教学设计方面,要紧紧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确定课程教学项目。突出解决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汽车专业技术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轮系的教学也不例外。要紧紧抓住轮系与汽车的联结,先要了解轮系在汽车上的应用情况,然后基于应用来设计项目,以项目驱动来带动轮系的学习。经过分析与调查轮系在汽车上有三个重要的应用:①变速:手动变速器(定轴轮系)、自动变速器(行星轮系);②差速:汽车转向上的应用---差速器(行星轮系)。③主减速器(定轴轮系)。汽车类专业要求对汽车构造有充分的了解,所以设计了《轮系专题研讨》这个综合项目,在课前就布置任务,以班级为单位,班长负责分组和督查各小组实施情况,老师设计项目任务书,每个小组自定轮系研讨方向,组长组织全组成员一起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最后在班级分组发表研讨报告(必须要有汇报PPT),每个同学完成一篇论文《轮系专题研讨报告》。整个轮系的教学计划18课时,其中包括理实一体课程的教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新)

】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本专业的一门先修课程,以识图、工量具使用、受力分析、材料选用、掌握各种机械传动为基本任务,为后续专业课程(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底盘的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车身损坏分析与修复、汽车空调的检修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因此,它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认知和应用能力,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 设计思路 第一,本课程标准设计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核心思想。首先,作为课程的基础,它要能够为后续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 第二,以行业调研和邀请行业专家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结论为依据进行编写,它的内容涉及面要广但不应太深,应能包含该课程涉及到的有关汽车上使用的相关理论知识。 第三,在确定本课程内容与要求时,充分考虑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中级汽车修理工、钣金工等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要求以及交通部对修理工、钣金工等从业资格证的考核要求,力求使本课程内容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各工种考证的相关内容和要求。 第四,采用任务引领型的课程结构,以每个项目以具体工作任务引出必须的课程理论,并针对中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只凭直觉上的好恶的认知特点,在内容的安排上它的理论性不能太强,要能与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相关实物相联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第五,作为一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基础课程,它要具有专业指导性。在此条件下,本课程主要以八个阶段性的任务展开:①识读汽车零件图及装配图、②汽车的运动及受力分析、③认识汽车常用机构、④认识机械传动、⑤认识汽车上的常用联接、⑥认识液压传动基

工程制图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pdf

《工程制图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018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修读学期第二学期学分 2 学时32 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Drawing &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电子与电工技术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工程制图与及机械设计基础》是为工科类学生而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研究设计者用来表达设计思想,生产者用来指导生产,使用者据此使用维护,还是技术交流工具的“工程语言”工程图样的绘制与识读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厂设计》等专业课的绘图、读图及设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工业产品设计与制造、选用与管理生产设备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投影法图示空间物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培养尺规绘图、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 3、掌握绘制和识读工程图样的基本技巧,熟悉工程制图国家标准和查阅方法; 4、培养空间构思表达能力和三维形体的形象思维能力; 5、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实践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2 2 0 第2章AutoCAD基础 6 6 0 第3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4 4 0 第4章立体的投影 4 4 0 第5章组合体的视图与形体构思 4 4 0 第6章轴测图 2 2 0 第7章机件的常用基本表达方法 4 4 0 第8章标准件和齿轮 2 2 0 第9章零件图 2 2 0 第10章装配图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国家标准《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2. 掌握尺寸标注方法; 3. 掌握平面图形画法; 4. 掌握尺规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国家标准中的尺寸标注方法。 2. 教学难点:比例和尺寸标注。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法、问答法。 教学主要内容: 1. 制图基本规定:图纸幅面、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注法; 2. 绘制工程图样的三种方法; 3. 尺规绘图及其工具、仪器的使用; 4. 几何作图; 5. 尺规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6. 徒手绘图及其画法。 第二章AutoCAD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汽车机械基础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17 级 汽车机械基础 科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分) 一、 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能传递两平行轴间运动和动力的齿轮传动是( ) A .带传动 B .直齿锥齿轮传动 C .弧齿轮传动 D .人字齿圆柱齿轮传动 2.标准齿轮中,压力角α=20°的部位在( ) A .分度圆之外 B .分度圆内 C .分度圆上 D .基圆内 3.能够实现两轴转向相同的齿轮机构是( ) A. 外啮合圆柱齿轮机构 B. 蜗杆机构 C. 圆锥齿轮机构 D. 内啮合圆柱齿轮机构 4. 如图所示的蜗杆传动中,蜗轮转向标注正确的是( ) 5.齿轮传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齿轮的制造、安装要求不高 B .利用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 C .传递效率低 D .传递速度和功率范围大 6.已知下列直齿圆柱齿轮: 齿轮1:z =32,h =9mm ,α=15° 齿轮2:z =60,d =240mm ,α=20° 齿轮3:z =32,d a =170mm ,α=20° 齿轮4:z =60,d f =230mm ,α=15°,可以正确啮合的是( ) A .齿轮1和齿轮2 B .齿轮1和齿轮4 C .齿轮4和齿轮2 D .齿轮3和齿轮1 7.为保证手动简单起重设备的蜗杆传动能有效自锁,一般应采用的蜗杆为( ) A .单头,小导程角 B .多头,小导程角 C .单头,大导程角 D .多头,大导程角 8.一齿轮箱中的齿轮承受了巨大的冲击,此时最容易出现哪种失效形式( ) A .齿面胶合 B .齿面点蚀 C .齿面磨损 D .齿根折断 9.下列关于蜗杆传动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A .结构紧凑,能获得较大的传动比 B .传动平稳,噪声小 C .单头蜗杆容易实现自锁 D .效率较高,发热量较小 10.两个相互啮合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比不等于1,下列几何尺寸相同的是( ) A. 齿根圆直径 B. 分度圆直径 C. 齿顶圆直径 D. 齿距 11.一齿轮传动,主动轴转速为1200r/min ,主动轮齿数为20,从动轮齿数为30。从动轮转速为( ) A. 1800r/min B. 60r/min C. 800r/min D. 40r/min 12.关于模数m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m 是齿轮几何尺寸计算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 B .m 一定时,齿轮的几何尺寸与齿数有关 C .其大小对齿轮的承载能力有影响 D .m =p/π,是一个无理数,符合计算要求 13.小直径的钢齿轮,当齿根圆直径与齿轮孔径接近相等时,齿轮应做成( ) A .实心式 B .腹板式 C .轮辐式 D .齿轮轴式 14.一对外啮合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中心距a =160mm ,齿距p =12.56mm ,传动比i =3, 则两轮的齿数和是( ) A. 60 B. 80 C. 100 D. 120 15.已知一齿轮的齿距p =15. 7 mm ,齿数z = 55,可以把该齿轮做成( ) A. 齿轮轴 B. 实体齿轮 C. 轮辐式齿轮 D. 腹板式齿轮 16. 链传动的张紧轮应靠近( ) A .小轮紧边内侧 B .小轮松边外侧 C .大轮紧边内侧 D .大轮松边外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荔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科教学计划2017 ~2018 学年度上学期 教师姓名陆其明科目名汽车检测 教材名称汽车机械基础称与维修 授课班级 17汽修 1班周教案 2 周授课节 11 17汽修 2班数数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 教学指导 世界、面向未来,为本行业造就全面的高级技能人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思想 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 识。 通过学习: 机械零件这一总章。 教学总目 从而使学生: 标 能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 1、联系实际,而不是抽象的说理论,用学校已有的机械零件做样式说明,教学工作让学生眼见为实,更好的从实际现象中掌握理论; 重点2、能够让同学熟悉汽车上重要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各传动零件的作用; 3、注重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教材的内容遵循了新的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的原则,注重培养高素的劳动者服务,而且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在液压传动的内容中有 教材内容 所侧重。为了能更好的与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后续专业课衔接,课本使用特点 的零件图、示意图、表及例题等都尽可能与汽车相联系,有利于学生的专 业素质培养。 充分利用教学图片结合实验室器具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对所学机械的结构及 用途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作为一门基础课,只是为后教材的运面的专业课程打 下坚实的基础,所以理论性不能太强,能与汽车基本结构 用设计和相关实物联系。教学主要运用的方式:文字图片与实物对照说明。材料中会去除一些其他课程重复和对实际应用无太大用处而且较为复杂的内容。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15级《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课程是机械与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懂得机械工作原理,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主要讲授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部件和液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体内容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轮系、平面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轴系、键和销、轴承等内容。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并将所学的工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了解现代机械基础的发展动向,初步形成应用现代机械基础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和《机械制造工艺》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汽车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学采用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学习为主线,以岗位能力为依据,根据技校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对象:三年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总学时: 96学时,理论讲授学时:56学时,实践40学时 先修课程: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汽车机械基础》属于专业素质课,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作为汽车类专业人才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课程的任务 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本课程地位及作用)中所承担的任务: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汽车领域的职业要求,以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传动机构、通用零件等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今后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应在学完《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电工基础》的基础上与《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相关内容相衔接。和金工(钳工)实训同步进行。为今后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护与保养》等专业技能课奠定基础。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 先修课:《汽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电工基础》,后续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控技术》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1.基本理论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了解一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2.基本技能要求: (1)了解静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力、刚体、平衡、约束、约束反作用力等)以及基本性质。 (2)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高技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

高技技工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适用于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 一、指导思想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本行业造就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2.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领域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制定专业培养方案。重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中要注意,促进学习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使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能适应未来产业调整、技术升级带来的变化。 3.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实现学校活动与职业活动的准确对接,合理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主的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模块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国家相关职业标准和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 4.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程中强调任务导向、情境导向,加强知识与技能一体化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实用型汽车高技维修技能人才为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具有汽车及其零部件维护、修理、检测盒故障诊断的能力,成为社会急需的汽车维修技能人才。 1.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重诚信、守纪律,自觉遵守公共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

2.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掌握本工种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汽车构造、性能、使用、检测、维修、技术管理等理论知识;了解本工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 培养学生掌握汽车专项维修技能,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的维修与调试能力,掌握常见汽车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具有对汽车及总成、零部件进行性能检测的能力,养成文明生产的习惯,达到相应工作的高技技能要求。 4.身心健康 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监考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周数分配 1.五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5年,总周数260周,其中理论与实践教学196周,入学、毕业教育各2周,考试14周,公益劳动和机动6周,假期40周。 2.三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3年,总周数156周,其中理论与实践教学116周,入学、毕业教育各1周,考试8周,公益劳动和机动6周,假期24周。 四、教学计划表 (一)五年制教学计划表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崔振民主编) 一、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熟悉液压与液力传动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典型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了解一定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静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如力、刚体、平衡、约束、约束反作用力等)以及基本性质。 2.掌握物体受力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3.了解构件在载荷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规律,为构件选材、确定形状及尺寸提供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简单计算方法。 4.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 5.掌握机械传动常见形式的工作原理、应用特点,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6.掌握轴系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 7.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有关知识,了解液力传动的基本知识。 8.掌握典型液压元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及应用特点。 9.掌握液压典型回路的构成及简单液压系统的分析方法。 10.掌握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构造和性能特点。 11.了解液压传动技术在汽车和维修机具中的应用。 三、课时分配表

四、课程的要求与内容 第一篇工程力学 静力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明确力、平衡、刚体等概念。 2.掌握力的基本性质。 3.熟知常见约束的类型、特性及约束反力方向。 4.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能正确绘出一些简单的物体受力分析图。教学内容 一:静力学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 2.平衡的概念

3.刚体的概念 二:静力学公理 1.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公理1) 2.二力平衡公理(公理2) 3.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公理3) 4.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公理4) 三:约束与约束反作用力 1.约束的概念 2.常见的几种约束类型与确定约束力的方法 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1.物体受力图的概念 2.画受力图的步骤 3.画受力图的注意事项 平面力系及平衡 教学要求 1.了解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明确力矩、力偶的概念和力偶的基本性质。 2.掌握力在坐标轴上投影的计算方法、力矩的计算方法。 3.掌握合力投影定理、合力矩定理及力矩平衡条件。 4.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解析法及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平衡方程解决简单的平衡汇交力系平衡问题。 5.了解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并能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和应用定理解释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内容 一:平面汇交力系及平衡 1.平面汇交力系的概念 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3.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4.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 二:力矩与力偶 1.力矩 2.力偶 3.力的平移定理 三:平面任意力系及平衡 1.平面任意力系的概念 2.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3.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

汽车机械基础考试复习提纲

《汽车机械基础》考试提纲 项目一 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束与约束反力) 2. 受力分析的方法 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方法 4. 力矩、力偶的基本概念、大小的计算及方向的判断、力偶及力偶系的合成 5. 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应力的概念和类型、应力分析方法 汽车机械中杆件主要的变形形式 构件承载能力概念 梁的支承形式(简支、悬臂、外伸) 内力概念 力偶的概念、性质 约束的类型及约束反力性质 弯曲杆件受力特点 扭转杆件受力特点 项目二汽车工程材料 1.金属材料的分类、力学性能(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疲劳强度)、工艺性能 2.金属及合金的构造与结晶 3.合金的基本相结构(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概念 4.铁碳合金基本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5.铁碳合金相图及分析 6.碳素钢、合金钢、铸铁的分类、牌号、用途 7.钢的热处理概念及种类 8.制造汽车典型零件的材料(轴、齿轮、弹簧、气缸体及缸套、缸盖、活塞组件、连杆、气门、车身、纵梁) 9.常用有色金属材料种类、性能、在汽车上的应用 10.非金属材料种类、性能、在汽车上的应用

铁碳合金概念、分类 渗碳体概念和成分 珠光体概念 碳素钢概念、分类及其牌号 铸铁分类及应用 白口铸铁的用途 有色金属概念和分类 有色金属合金(铜合金、铝合金)概念 钢的热处理概念、作用及分类、过程(加热、保温、冷却) 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等的概念、作用及要求 汽车齿轮、轴、气门、活塞等零件的选材原则(举例说明其材料) 项目三汽车常用机构 1.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 2.运动副的概念及种类(低副、高副) 3.平面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常用符号 4.平面四杆机构的概念、种类(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导杆机构)、性质 5.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类、应用 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的概念 平面连杆机构概念 各四杆机构的作用 传动机构运动副类型 项目四汽车传动机构 1.带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在汽车上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