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_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_解读美国街道设计趋势(精)

从_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_解读美国街道设计趋势(精)

从《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解读美国街道设计趋势

□林磊

94[摘要]《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是美国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及城市产品开发研究领域最全面的参考书,它为街道设计提供了设计标准,是应对城市街道特色丧失的良药,反映出美国街道设计活动的多样性、步行的网络化、视觉的美观性、地域的特色化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五大新趋势。[关键词]《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街道设计;街道设计标准[文章编号]1006-0022(2009)12-0094-04[中图分类号]TU981.2[文献标识码]AAmerican Street Design Trends from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Standards/Lin Lei[Abstract]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Standards is an American publication and graphic guidebook for urbanplann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It prescribes treatment to prevent the loss of street character and reflectsthe trend of street design hierarchy. Pedestrian network, visual aesthetics, local character, and ecologicalsustainability trends in America are discussed.[Key words]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Standards of American, Street design, Street design standards《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1]是在美国规设计标准的制定也与一定的社会思想和社会运划协会主持下编写,于2006年出版的,是美动结合在一起,体现出对社会需求的现实反应。国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及城市产品开发研究领域最全面的参考书。这本书由200多名著名的1.1街道设计的发展历程专业人士提供规划和设计经验、法则及最佳做美国的街道设计是以英国为雏形,于独法,以消除人类现存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影响,立战争后发展起来的。在工业文明之后,城保护绿地和野生动植物,净化水质等。其中,镇居民人口迅猛增长,新城镇成批地诞生,一关于“街道设计标准”的内容分别出现在书中时间在美国各地出现了大量惊人相似的新城第三部分“结构”和第四部分“场所与场所的镇。这些新城镇抛弃了传统人性化的发展模创造”的一些章节中,并进行了详细阐述。虽式,建立了以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然“街道设计标准”在这本书中并没有集中地种模式造成了美国城市的蔓延[2]。提出,但其所占据的篇幅和写作分量足以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开展了基于传这本书对街道设计的充分关注及对街道在城统城市形态和类型学的新城市主义运动,运动市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的目的是创造出一个连贯的城市结构,消除蔓延型郊区开发模式的缺陷。《新城市主义宪章》[3]1街道设计概述于1996年在南卡莱罗纳州的查尔斯顿新城市主义大会上正式签署,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美国

街道设计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街道设计的未来。

1.2街道设计的模式

美国街道设计的实践活动几乎覆盖了从小到大各种尺度的地域:在城镇层面,包括街坊、功能区、廊道;在城区层面,包括街区、街道、建筑物。在新城市主义理念的推动下,美国的街道设计开始大力推广公交导向开发模式(TOD模式)和新传统开发模式(TND模式)[4]。

不论是TOD模式还是TND模式,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提倡土地利用的更高密度和混合用途,提供公共交通系统,以行人为导向发展人行道,建立相互紧密联系的街道。这些模式为美国制定了新的街道设计模式。1.3街道设计的标准

随着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与专业型官方机构的兴起,许多标准被固化为制度。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FHA)成立之后,于1935年1月出版了第一批技术标准—《为开发完成的细分中的房地产贷款抵押保障标准》。这些标准为二战后郊区的街道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5]。

美国早期制定的街道设计标准,由于遵循一种分散的、互不衔接的社区模式,以牺牲其他利益来为汽车提供出入通道,导致了街道设计者无视当地情况、街道设计千篇一律、非人性化郊区环境的产生。城市蔓延的过程也是全美国绝大部分居住家园新开发的过程,而新开发的居住家园受到了街道标准变化的直接影响。新城市主义运动逐渐深入人心,美国开始重新审视街道设计标准,并采取重要行动修订这些标准。《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反映了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美国街道设计的深刻变革。

2街道设计的趋势

《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街道、街区和建筑

作为整体来追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街道设计既包含了街区和建筑设计,又决定了街区和建筑设计的特性。《标准》中的“街道设计标准”,充分体现了美国街道设计的新趋势。

2.1趋势之一:活动的多样性

街区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具有多元功能特征,街道不仅具有交通功能,还具有多种社会交往功能,是社会融合的场所。《标准》提倡在街道设计项目中进行混合用途开发,如在邻里住宅项目中可以进行商业零售的开发。混合用途的开发有利于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如干洗店、食品店、烟杂店)。

人类的步行、交流及其他户外活动不仅体现了人的生理需求,更体现了人的心理需要,是对人性本源的回归。《标准》规定,街道开放空间的定位、设计和开发要形成一个网络系统,并与绿化线路相结合,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娱乐设施和场所,包括儿童嬉戏场所和成人游憩场所,提高街道的活力。这些内容体现了街道设计的美感、安全、舒适、情趣等原则,吸引人们参与公共活动,从而改善人际关系。2.2趋势之二:步行的网络化

街道应回归传统的社区邻里与街道设计理念,为居民提供一个连接性的趣味盎然的步行网,通过提供可选择到达任何地点的多条人行与车行路线,疏导社区内部交通。《标准》批判了在美国众多新建的郊区只零星布置少量的人行道甚至没有布置人行道这一情况,明确指出人行道是必须要设置的,它可以使在步行区通行的人群远离来往车辆的威胁。理想的人行道宽度至少需要3.04m,这个标准同时达到了街景要求和行人通行的空间要求。步行区相互之间的连接也十分重要,与停车区相通的步行道在指示道路和保障行人安全方面都起到重要的

作用。

为了满足步行的舒适度,《标准》还规定了人行道的步行服务等级,认为同城市干道和高速公路有不同的服务等级一样,人行道也应分为不同的步行服务等级。《标准》将人行道共划分为6个步行服务等级:从A级(可以完全无障碍地行进)划分到F级(极易引起堵塞),如表1所示。人行道的平均宽度和一定时间段内的行人容量是确定人行道服务等级的基础。具备较高服务等级但路面较宽的人行道看上去就显得空旷,其吸引力就低;拥有一系列街景要素而路面却较窄的人行道就会引起行人心理和生理上双重的喧闹感,这样的人行道其服务等级也相应较低。

2.3趋势之三:视觉的美观性

《标准》认为,街景设计在最大程度上影响街道设计,它包括了路床、人行道、景观植栽及相邻建筑立面的设计或种植平台的设计。那些让人印像深刻的人行道和街道在街景设计方面都十分出色。对于街景营建的持续关注,体现了人们对视觉美观的追求,通过对街道景观的设计,大量的街景元素和设计细节可以应用在街道设计上,融入这些元素可以创造一个视觉丰富、吸引力强的景观环境。

一些独立的要素能够用于塑造人行道的特征,主要的街景要素包括街道设施、景观植栽、照明及其他各种设备。成功的街景设计应是在充分考虑街道和人行道的各种功能的情况下,合理协调行人对各类设施的需求。例如,行道树及其他植物给街道带来了四季色彩,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并使街景更为活泼、富于变化。景观植栽能够弱化人行道给人的单一、生硬的视觉感受,并且改善空气质量,因此许多社区在大力寻求如何改变街道特征的时候,常常把景观植载作为首要选择。

2009年第12期第25卷

95

表1步行服务等级

A≥1.20≥1.21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行人可以站

立和自由地来回走动

B0.93~1.201.06~1.21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行人可以站立和在局部范围内有限制地来回走动

C0.65~0.930.91~1.06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行人可以站立和有限制地来回走动;这种密度仍

然在人的舒适感范围内

D0.28~0.650.60~0.91行人可以在不发生身体接触的情况下自由站立;来回走动受到严重限制,

且只有在列队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向前

行进;在此密度下造成行人长时间的

等待,会引起不适

E0.18~0.28≤0.60行人站立时与他人发生身体接触是无

可避免的;无法来回走动;在不引起

严重不适的情况下,行进只可能维持

在短距离内

F≤0.18身体紧密接触所有站立着的人都与其周围的人直接

发生身体接触;此种密度让人觉得极

其不适,无法行进

2.4趋势之四:地域的特色化必须能够经得起工业盐或其他的溶

《标准》以类型学为基础,力图重雪物质腐蚀。在那些全年都有较大雨新建立有序而多样化的城市肌理,并量的城市,就需使用纹理更明显的材对建筑类型和城市空间类型进行组织质,它能提供较大的摩擦力,防止行和调配。《标准》把建筑的类型分为当人滑倒。在气候极端寒冷的地方,需代风格、殖民地风格和草原风格等。要在铺地下方埋置电热线圈,用以融在新城市主义思想影响下的街道建筑化冰雪。

风格较多地表现为传统风格,使设计

者更方便利用人们的记忆来营造社区2.5趋势之五:生态的可持续性和街道的氛围。街道设计应该尊重历史和自然,并

《标准》规定,街道建设应该选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和谐共生[6]。用地方材料,延续街道的文脉,让多尊重自然的原则要体现在城市和郊样性统一于城市地标之中,形成街道区的关系及城镇体系结构的构想上,空间特色,提高街道的可识别性。以要把区域中的城市和郊区及其自然铺地为例,《标准》规定,铺地材质可环境看作一个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有能是在视觉上最突出的一种街景要机体,城市既要注重内部的更新、完素,决定如何选择铺地材质的因素有:善和有机组成,又要保持与郊区农田、人行道的规模、街道的整体特征与设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标准》对计意图及当地的气候状况。在那些气街道生态设计的关注体现在“绿色街候较寒冷的城市需选用更为耐用的道”设计标准的引入上。《标准》指材质,以避免在极端温度条件下,材出,对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模仿质可能会出现的膨胀和收缩,并且还天然湿地的生态环境,为动植物提供96更多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游憩地。《标准》还提倡“绿色建筑”的建造,指出“精明的”建筑可以结合综合照明和太阳能屋顶来实现,太阳能屋顶可以由机械系统控制、光伏电池与屋面材料建成,并建议建筑尽量采用当地材料。3街道设计的实施街道设计的结束只是完成了街道设计全过程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街道设计成果的实施与管理。《标准》重视将其学术探索与社会发展相融合,而且特别关注操作的现实性,强调通过法规的制定来实现公共领域保护与建筑个体创作自由之间的协调,从而达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3.1行政法律机制《标准》探讨了街道设计的管理程序、层次和机构机制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街景的设计与营建,不同的社区都有各自特殊的需求和规定。在制定街景的改良方案或修正方案前需要了解并考虑当地的各类条例。此外,在每个社区中都有多重机构管理街景的设计与营建过程中的每一部分。3.2市场机制《标准》中提出一种管理街道的方法—“主街道方法”(TheMainStreetApproach)。“主街道方法”是一种关于商业区振兴的综合策略。书中认为仅仅是设计层面上的改进并不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而有效的市场机制、雄厚的组织基础、强有力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扭转许多市中心区的经济颓势和维护历史文化保护活动中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3.3操作机制《标准》探讨了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的合作关系,并认为当考虑对街

道进行改建时,需要将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有效结合起来,一个关键性的公共投资常常可以吸引到更多额外的私人投资。

4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在城市街道方面制定和实施

的严格设计标准,是对几十年街道设计方法和管理经验的总结和体现。在政治文明和行政文明“西风东渐”的今天,应当思考如何将“街道设计标准”作为一种政府管制工具,及它对我国城市街道建设的启示意义。

4.1制定街道设计标准的意义

街道设计标准是强有力的规划工具,但我国很多城市规划者仍采用简单的开发模式,无视街道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对项目的各相关因素和所造成的影响缺乏整体认识。现在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重视街道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大力开展的街道景观环境整治工作是对前期盲目建设的一种补救,其整治的对象是主要街道两侧、重要节点周边可视范围内的各类景观要素和设施。尽管街道设计标准在我国还没有作为项目前期开发的必然程序而被制定和采用,但美国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街道设计标准这种设计控制方法和手段可以大幅度提升开发价值和环境品质,使街道的建设过程变得更为顺畅和理性,而且可以节省二次建设的费用。4.2街道设计标准要适应新的思想浪潮

从美国街道设计标准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美国的街道设计已经从单一的技术层面向社会层面、美学层面转化[7],从机动车导向型交通转向以人为本的步行系统网络化,实现现代主义街道回归传统街道,使居民的城市生活从适应汽车生活最终转向宜居生活。可见,街道的

设计标准虽然具有普适性,但它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与时俱进的,要随着新思想、新观念的涌现而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也就是说标准应该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

4.3注重街道设计的可操作性

一条街道的设计往往包含多个项目,涉及多方参与者。因此,即便所有的人力物力都已准备好,实施也会非常困难。因此,从任务一开始,就应该把可操作性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成功的实施依赖于资金保障、合法授权和项目的顺利运作。美国的街道设计标准针对实施问题所提出的具体措施是对各方利益和目标进行协调的结果,并积极寻求共同发展的途径。可见,美国的街道设计标准不只是针对设计问题而提出的导则型文件,它的任务是监管从设计到施工再到后期管理等各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它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控制文件。

另外,从这个标准也可以看出,美国通过制定街道设计标准加强了对街道设计的控制,但同时也易造成街道设计创造力和多样性的降低。因而,在学习美国经验之时要懂得先确立标准是行业进步的一个标志。同时,进一步思考,我国是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制定相应的街道设计标准,以及制定怎样的标准才能在控制性体系和裁量性体系间取得平衡,从而有利于我国的街道景观建设。

5小结

街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但对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产生影响,也是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体现。《美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标准》为街道设计提供的一系列设计标准,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的标准在设计哲学、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等方面日趋成熟,对于我国街道设计的编制和街道设计

标准的制定都是很好的借鉴。但是我国的发展机制和发展经验跟美国存在很大的不同,规划师在借鉴其先进设计经验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才能使道路设计更加贴合人们对道路的诉求。由此,制定一套贴合我国国情的道路设计标准是规划师们共同努力的下一个目标。[参考文献]

[1]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

n.PlanningandUrbanDesignStandards[M].NewYork:JohnWiley&Sons,Inc.Hoboken,2006.

[2]林广.新城市主义与美国城市规划[J].美国研究,2007,(4):23-37.

[3]CharteroftheNewUrbanism[EB/OL].http://www.cnu.org.

[4]DavidWalters&LindaLuiseBrown.DesignFirst:Design-basedPlanningforCommunities[M].England:ArchitecturalPress,2004.[5]MichaelSouthworth,EranBen-Joseph.StreetsandtheShapingofTownsandCities[M].England:Islandpress,1996.

[6]刘昌寿,沈清基.新城市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02,(1):55-58.

[7]谭源.试论城市街道设计的范式转型[J].规划师,2007,(5):71-74.[作者简介]

林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讲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09-05-13

2009年第12期第25卷

9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