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执业中药师《综合知识》复习资料:中医诊断基础

2019执业中药师《综合知识》复习资料:中医诊断基础

2019执业中药师《综合知识》复习资料:中医诊断基础
2019执业中药师《综合知识》复习资料:中医诊断基础

2019 执业中药师《综合知识》复习资料:中医诊断基础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概述

寒热用以分辨疾病的属性; 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

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

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第二节四诊- 望诊

(一)望色

1.白色的临床意义

主虚寒证、失血证。

2.黄色的临床意义主虚证、湿证。黄为脾虚、湿蕴的征象。故脾失健运,而气血不充,或水湿不化者,面即常见黄色。面色淡黄,枯槁无泽,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之故,若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黄,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3.赤色的临床意义

主热证。赤为血色。热盛而致脉络血液充盈则面色红赤。故面赤多见于热证。若满面通红,多属外感发热,或脏腑阳盛的实热证,仅颜部潮红,则多属阴虚而阳亢的虚热证,如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多为戴阳证,是虚阳上越的危重症候。

4.青色的临床意义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盖寒主收引,寒盛而留于经脉,则经脉拘急不舒,阻碍气血的运行,或气滞而凝,或血阻而瘀,都可使面色发青,甚至出现青紫色。如阴寒内盛,心腹疼痛,可见苍白而带青的面色; 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可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为气虚血瘀所致。又有小儿高烧,面部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最易察见,往往是惊风的先兆。

5.黑色的临床意义

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黑为阴寒水盛的病色。寒水阴邪所以过盛,主要在于肾阳的虚衰。肾为水火之脏,阳气之根。阳虚火衰,则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血行不畅,故面多见黑色。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若面黑而干焦,则多为肾精久耗。

(二)望舌质和舌苔

1.望舌质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1)望舌色主要观察舌质颜色的异常变化

①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证。

②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主热证。热盛则气血涌甚,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③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主内热深重。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

旺。

④紫舌:舌见紫色,主病有寒热之分,绛紫色深,干枯少津,多系邪热炽盛,阴液两伤,血气壅滞不畅之象; 淡紫或青紫湿润,多因阴寒内盛,血脉瘀滞所致。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多为血瘀之象。

(2)望舌形主要是观察舌质的荣枯老嫩以及形体的异常变化。望舌形首先应注意舌体的荣枯老嫩。舌体明润者为荣,说明津液充足; 舌体干瘪者为枯,说明津液已伤; 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者为老,多属实证、热证; 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者为嫩,多属虚证、寒证。同时还要观察舌体的胖瘦、大小,有无裂纹、齿痕及芒刺等情况。

①胖大舌:较正常舌体胖大,为胖大舌。有胖嫩与肿胀之分。若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阻滞所致; 如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是心脾热盛; 若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

②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称为瘦薄舌,是阴血亏虚,舌体不充之象。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 瘦薄而色红绛且干,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所致。

③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为裂纹舌,多由阴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津伤,阴精亏损; 舌色淡白而有裂纹,常是血虚不润的反映。其中正常人亦有裂纹舌者,在临床上无诊断意义。

④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若舌质淡白而湿润,多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⑤芒刺舌:舌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若芒刺干燥,多属热邪亢盛,且热愈盛则芒刺愈多。根据芒刺所生部位,可分辨邪热所在脏腑,如舌尖有芒刺,多属心火亢盛; 舌边有芒刺,多属肝胆火盛; 舌中有芒刺,多属胃肠热盛。

A型题.舌胖大,有齿痕,所属的是

A.肺气虚

B.脾气虚

C.肾阴虚

D.肝血虚

E.心血虚

『正确答案』B

A.齿痕舌

B.胖大舌

C.芒刺舌

D.痿软舌

E.瘦薄舌

根据中医望诊理论

2016B. 热邪亢盛可见

2016B. 脾肾阳虚可见

『正确答案』CB

(3)望舌态主要是观察舌体运动的变化。

①强硬:舌体强硬,运动不灵活,屈伸不便,或不能转动,致使

语言謇涩,称为“舌强”。若见于外感热病,多属热入心包,痰浊内

阻,或高热伤津、邪热炽盛。见于杂病中者,多为中风征兆。

②痿软:舌体软弱,伸卷无力,转动不便,是为舌痿。多属气血虚极,阴液亏损,筋脉失养所致。若久病舌淡而痿,是气血俱虚; 舌绛而萎,是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萎者,则为热灼阴伤。

③颤动:舌体震颤不定,不能自主,称为舌体颤动。久病中见舌颤,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外感热病中见之,多属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之象。

④吐弄:舌伸长,吐露出口外者为吐舌;舌时时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舔口唇上下或口角左右,称为弄舌。两者都属心脾有热。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为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⑤歪斜:舌体偏斜于一侧,称为歪斜。多是中风或中风之先兆。

⑥短缩: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称为短缩。多是危重证候的反映。舌淡或青而湿润短缩,多属寒凝筋脉;舌胖而短缩,属痰湿内阻;舌红绛干而短

缩,多属热病津伤。

2.望舌苔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①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

②黄苔:主热证、里证。黄苔,为热邪熏灼所致,故主热证。

1.口渴与饮水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口渴多饮,常见于热证,大渴喜冷饮,为热盛伤津

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多为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之证;

口渴而不多饮,常见于急性热病,多属热入营血;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

咽,可见于瘀血;

大渴引饮,小便量多,是为消渴。

2.食欲与食量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厌恶食物而恶闻食臭,即为厌食,又称

“恶食”,多见于伤食。食欲减退或不欲食,胃纳呆滞,多是脾胃功能失常的表现。

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者,为消谷善饥,往往身体反见消瘦,这是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A.食欲减退

B.消谷善饥

C.恶闻食臭

D.饥不欲食

E.嗜食异物

伤食多见

脾胃虚弱多见

『正确答案』CA

3.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见于肝胆实热的病变

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

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

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 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A.发汗烦渴,汗多脉洪

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C.午后发热,五心烦热

D.长期低热,劳倦则甚

E.日晡热甚,腹痛便结

2016B. 气虚发热的症状特点是

2016B. 湿温潮热的症状特点是

2016B. 阴虚内热的症状特点是『正确答案』DBC

A.午后发热,五心烦热

B.午后热甚,身热不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