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曹操的多面形象

浅析曹操的多面形象

浅析曹操的多面形象
浅析曹操的多面形象

浅析操的多面形象

摘要

《三国演义》以错落有致的曲调笔锋,塑造了操这一有血有肉而又个性鲜明的多面人物形象。首先,他被塑造为作品中最典型的反面形象:是一个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许邵曾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次,还表现在他能从风云际会的政治局势中崭露头角,能在敌众我寡的军事斗争获全胜,能把三国鼎立的军阀割据合而为一;再者,他雍容大度,积极乐观,重视对人才的选用并能充分发掘其积极主动性;最后,拥有卓越的政治远见力,且非常懂得收买人心的重要性。

关键词:《三国演义》操多面形象奸雄政治远见大度乐观

Abstract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with strewn at random have send to the tune of pen shaped the Cao Cao is the flesh and blood and many facets of the personality is distinct characters. First of all, he was cast as the opposite of the typical image of: is a collection of treacherous paranoid, cruel, and hypocrisy of the feudal rulers, Xu Shao had called it a “can of Zhen Guan, gone with the biography.”Second, but also in the race he can learn from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can heavily out numbered in a military victory in the struggle, can put the three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 of warlordism one; Furthermore, he magnanimous,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pay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talents and fully tap its positive initiative; Finally, with outstanding political vision, and ver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outfits.

Key Words: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CaoCao;political vision;multifaceted image;maverick;generous and optimistic

绪论

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雄才辈出的年代;《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结合西晋寿著的《三国志》与民间传说而完成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重要代表。全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深刻揭示出三国时的政治军事斗争及各类社会矛盾间的渗透与转化,从而塑造了史上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尤其是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艺术加工。

罗贯中花大笔墨塑造操这个人物形象,倾注了几乎全部心血,力图通过这一形象来寄托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最终成功雕塑出了一个善恶并举、有褒有贬的有志者形象。基于此,本文现从其奸雄、能臣、政治军事才能及远见卓识、惜才爱才等方面进行浅析,以试图找到给定问题的答案,享受其不一样的人格魅力。

一、奸雄者形象

操被塑造为《三国演义》中最典型的反面角色:是一个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形象,许邵曾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其中,大致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扼要阐述:

(一)政治上拥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气魄

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众人皆知。譬如:汉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1 正当汉献帝进退两难之际,操将其引进,“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2这样一来,献帝可算是有了安身之地。而“自此,大权皆归于操。朝廷事务,先禀操,然后封奏天子。”3有了献帝这块令箭,操大肆用‘君命’玩弄阴谋,准备用‘君命’将自己的心腹大患备与吕布二人一举杀尽。听信部下计策:“今备虽领,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4操见其“二虎竞食”之计不成,于是施起了“驱虎食狼”之计:一面暗自派人往袁术处通报,说备上密表,欲略南郡。袁术闻之大怒而攻备。然后又明诏备去讨袁术。这样,就使得袁、生发战争,从而相互削弱。

随着势力进一步壮大,操的狡黠也更为大肆扩了。太尉彪是袁术的亲戚,操怕他与二袁为应,于是密使人诬陷其与袁术斯通,将其打下狱。太守孔融刚巧有事在,据理劝谏。操却说:“此朝廷之意也,吾不知。”5而“许田打围”一事更是把操的奸诈与狂妄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其过程中,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天子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6群臣大惊失色,而操却神情自若,不将宝雕弓送还天子,竟自悬在身边;更为甚者,操发觉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后,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人并其全家上下七百余人进行斩首。至此,仍余怒未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在汉献帝面前。

由此可见,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形象诠释的淋漓尽致了。

(二)处事上秉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原则

此乃操的千古名言和处世之道。操行刺董卓未遂后,一路被董卓追杀,后得到县令、宫鼎力相助,以为是“天下忠义之士”1,于是毅然弃官追随,行将三日,到成皋之地,投宿于吕家。吕伯奢见是故人之子来到,自是喜出望外,赶紧去备菜买酒招待操。

然而,却是个多疑之人,加上此刻又被董卓追杀,听到“缚而杀之,何如?”2的话语,以为是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一连杀了屋中的八人,当搜到厨房里有一猪时,乃知是误杀,于是与宫匆匆逃走,恰巧遇沽酒而归的吕伯奢,直接一不做二不休,趁其不备,“挥剑砍伯奢倒于驴下。”3宫大惊,责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4却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5

由此可看出,的处事之策也可谓是惟妙惟肖的。

(三)用人上始终坚守‘以权术相驭’6

首先,为网罗人才,一再打出“仁义”的大旗。在行刺董卓不成外逃后,操回家乡竖起义旗,“上书‘忠义’二字。”7 没过多久,“应募之士,如雨骈集。”8其中就包括一大批有才用之人,像乐进、典、夏侯淳、夏侯渊、仁等等。

其次,为笼络人心采取‘施厚恩以结其心’9的手段。典型表现有关羽归降后,“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10关羽髯长,便以纱巾做囊与关公护髯;看到关的马瘦,于是将赤兔马送给他;每当关羽有战功时,便封以重金等等。

由此可知,在用人方面的谋略也是他人所可望而不可即的。

二、能臣者形象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因此,看待操不能单从他的奸与恶来评定,而

是得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探索他能者本质的那一面。

(一)一位优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首先,在那个三国动乱的年代,操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譬如,在讨伐董卓的斗争中,操充分发挥了其领导才能,在他的发动组织、领导下,各部豪门士族、诸侯们都纷纷响应其号召,这件事只是初步显示了的魄力。以后的斗争,以弱胜强战官渡;奇兵出塞征柳城;日夜兼程破当阳;战术多变之讨关西;知己知彼算;离间等一系列指挥无不是其非凡军事才能的体现。

其次,还十分重视将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比如,每次作战的关键谋略,以及巩固根据地、屯田解决军粮等都能充分听取属下谋臣将士的意见,这一举措对战争胜利是极为有利的;典型的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另外,善于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如在统军打仗时,操采用集中兵力、力避两面作战,攻、守方向总是经过精心选择,如对权、备作战,或东攻西守,或东守西攻,皆依照实际情况而定,集中兵力对付一方。

总之,这些通通都说明了操是一个十分优秀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是一位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大写之人。

(二)一位胸怀大志、勇于进取的谋臣者

这一形象特点表现在:当董卓作乱,公卿大臣们手足无措、只得抱头痛哭时,此际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1群臣异样,便提出刺杀董卓的想法并由他自己去执行,不料行刺失败。逃离乡里后,并没有销声匿迹,苟全性命,过普通人的日子,而是召兵,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

是的,面对此操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胸怀大志、勇于进取,这才本是政治家该有的风度和气魄,因为他所期望的是结束“白骨露于野”、“生民百遗一”的

战乱场面。的确,此等志向又岂是一般凡夫俗子们所敢奢望的。但似乎做一个忠臣良将也是何等荣耀之事,为何又要过多的去祈求去奢望呢?可是,他如果真像一般凡夫俗子那般的话,恐怕就难以成就后来的三国鼎立之霸业了吧。

(三)一位胸襟博大、惜才爱才的志者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自古以来,但凡能成大事者,大都是能惜才、爱才、用才之人。而在那个诸侯群起,四方割据的乱世之中,操之所以能从一个起初只有五千人马的小小地方军阀迅速成长,历经几十年的东征西讨,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表,从而统一北方的大片土地,这无外乎归功于他的惜才爱才及博大的胸襟。

譬如,《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子龙单骑救主一事,就将操爱才之心淋漓尽致的展露无疑。当时,操在山顶观战,只见云所到之处,势不可挡,操命军士不准放箭,抓活的,但最终未能得到,在你死我亡的战场上,操非常欣赏云的神勇无敌。为了一个对自己能构成很大威胁的敌方将领,操可以发出“不准杀死云”的命令足以看出其爱才惜才的心胸是如何的博大,怎么不教人为之动容。

再如,袁绍部下琳曾写过一篇讨伐操的文章。他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操乃至于家祖先,历数操的种种罪行。就算后来操击败袁绍,俘虏了琳,手下劝其把琳杀掉,而却因为赏识琳的才华,不忍杀他而将他放了,收为己用。通过操的一些诗文也可看出其博大胸襟和惜才爱才之心,如《短歌行》一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深刻流露出了爱才心切,求贤若渴的真情。

总之,作为一个乱世中的封建统治军阀,如果想要独霸一方虎视天下,完成统一大业,那么爱惜人才,胸襟开阔是其必须具备的素质。而操又恰好可以以实际行动去亲自实践这一素质,使得许多人才愿意归顺于他,为他出谋划策,陪他

出生入死。

三、乐观大度的宽容者形象

换个角度看,一个有着雍容大度、乐观旷达情怀的宽容者形象跃然纸上。

《三国演义》第五回,操促成袁绍、袁术等人同意当时身份低微的马弓手关羽斩杀华雄,而随后飞叫喊着要趁势“活拿董卓”,气量狭小的袁术怒喝道:“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帐外去!”操出面阻止并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对比之下,操奖罚分明的形象无不让人钦羡不已。

四、功大于过的英雄形象

何为‘英雄’?鲁迅先生在《而已集?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曾评价操说:“操是一个很有本色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操那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操在《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谈煮酒论英雄。有一天,操请备到府中饮酒共论天下英雄,备列举了当时雄据一方的封建军阀,如袁术,袁绍,荆州表,江东策,却被操一一否定。于是,备问谁能当之,没想到操以手指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备听到这话,吓得汗流浃背,匙箸落地,后假借听到雷声才掩饰过去。操说:“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日月之志者也。”那是说,凡是称得上英雄的人,都有吞吐天地宇宙的宽广胸怀,有宏远高大的凌云壮志,更兼决胜千里的雄才伟略,凡此三者备,可谓英雄也。自古以来,帝王之位,能者居之。小说中说操是汉室乱臣贼子,那么商汤灭桀,武王伐纣,邦诛,又算作什么?难道说他们也是奸臣?操虽然在有生之年没能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但他统一了北方,消灭了那里诸侯割据的局面,

发展了经济,人民得以修养生息,为后来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不错,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操作为一个封建的统治军阀,能胸怀大志,爱惜人才、文武兼备,平定北方,确立三国鼎立的春秋伟业,可谓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其英雄本色当然不容诋毁。然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操究竟有着哪些过错呢?典型的莫过于杀吕伯奢全家;官渡战争借粮管首级,平息众军士对自己的怨愤等等所犯的这些过错,表面看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实质上是为保存和发展自己而不得不被迫采取的一些行动,这无外乎是时势所然罢了。

然而残暴冷酷的外表下并非无情,他虽然杀了不少人,但未必是其想多杀的;他原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也非常注重感情,但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面临这样一个大背景,他无从选择,只能是迎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天地硬道理,以致他不得不抢先一步要别人的性命,甚至不惜枉杀无辜,但热爱生命注重感情依旧是他的本性使然;他虽杀人不眨眼但并不以此为乐;严厉不讲情面却又通情达理,慷慨多情真豪杰;文中对其描写的例子很多,比如他对为孔融哭泣的王修,放了一马,甚至还送去了礼物等等事件的描写都是为了表现操作为伟人而又有别于其他伟人的一面。

结论

这就是罗贯中笔下操的多面形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换个角度来看,优点会是缺点,缺点也会是优点。正因为操的奸雄,才会在不经意间得罪了人;也正是因为他的奸雄,成就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丰功伟绩的蓝图霸业,注定他成了功大于过的英雄者形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