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象基础知识教案资料

气象基础知识教案资料

气象基础知识教案资料
气象基础知识教案资料

气象基础知识

一,人工影响天气

1. 概述

2. 人工降水

3. 人工消雾

4. 人工防雹

5. 人工消云

6. 人工防霜冻三,大气科学

1.概述

2.厄尔尼诺现象

3.什么是天气预报

4.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

5.天气学, 天气图, 副热带高压, 天气, 天气系统, 气团, 锋面,

温带气旋, 温带反气旋, 切变线, 大气环流, 大气动力学

人工影响天气

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这种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称人工影响天气。由于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个10立方公里的云体,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而一个台风的水汽每分钟释放的潜热,便相当于20个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数。因此直接制造和消灭一个天气过程是不可能的,比较现实的作法是在云、降水和其他过程中某些关键环节,施放一些催化剂,因势利导,促使天气过程按预定方向发展,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人从17世纪至今的土炮、火炮消雹,便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例子。目前正在各国试验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我国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世界上第一次对自然云作人工催化试验则是1946年美国V.J. 谢费尔等进行的,从那时起至今,全世界已有80多国家与地区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i)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常分为暧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欲要冷云降水,就得使冷云上部的冰晶数密度超过1个/升,对那些冰晶数密度不足的冷云,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便可产生大量冰晶,促成或增加降水。为了弄

清楚人工催化剂的效果,弄清人工增雨量的多少,常常要进行检验。由于云和降水过程十分复杂,使人工降水和降水检验的方法措施还都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ii) 人工消雾

大雾降低能见度、影响飞机起降、容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人类希望能适时进行人工消雾。我们把用人工播撒催化剂、人工扰动空气混合或在雾区加热等方法,使雾消散,称为人工消雾。人工消雾分为人工消暧雾(雾区温度高于0℃)和人工过冷雾(雾区气温高于0℃,雾滴为过冷却水滴等)。目前有三种消暧雾试验方法:①加热法:对小范围区域雾区如机场跑道等,大量燃烧汽油等燃料、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②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质粒作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在凝结核上凝结长成大水滴,雾滴会蒸发并在大水滴上凝结,使雾消失。③人工扰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搅拌空气,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雾便消失。人工消过冷雾的方法是用飞机或地面设备,将干冰、液化丙烷等催化剂播撒到雾中,产生大量冰晶,它们通过贝吉龙冰水转化过程,夺取原雾滴的水分、雾滴便蒸发而冰晶不断长大降落地面,雾便消失。这种方法效果显著,已能实际应用。

iii)人工防雹用人工方法使雹云不能降冰雹,或减弱雹强度的措施,称人工防雹或人工抑雹。中国人很早以前就使用土炮防雹,17世纪末清代的“广阳杂记”对土炮防雹就有明确记载。20世纪50年代以后,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了防雹试验。通过气象雷达或有经验的观测者目视,识别出冰雹云(比一般雷雨云发展更旺盛、厚度更大、闪电更频繁等),然后采用如下两类方法防雹:①播催化剂法,用火箭、高炮、飞机等把碘化银播撒到雹云中,产生大量冰核进而形成大量人工雹胚胎,它们与云中原来的冰雹胚胎争夺水分,使大家都不能长大成对人畜与作物产生危害的大雹块,在落出云底后还可能逐渐融化成雨滴。②爆炸法,用高射炮、土炮或火箭等,向雹云的中、下部轰击,往往亦可使雹云不降雹,或在下风向区降小雹,这样便能抑制雹灾。这种方法在国内被较普遍采用,其防雹的物理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iv) 人工消云

用人工方法使局部区域云层消散的措施,称人工消云。大型运动会或某些航空活动等,有时希望晴朗无云,便可进行人工消云试验。人工消云分为:人工消冷云和人工消暧云。人工消冷云的方法是:播撒碘化银等人工冰核或播撒干冰等催化剂,产生大量冰晶,再通过贝吉龙冰水转化过程,原云中的过冷却水滴(云滴)蒸发失,水份转移到冰晶上经凝华冻结,冰晶长大成降水粒子,下降离开云体,使云消散。人工消暧云的方法是:向云中播散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这些吸湿性凝核吸收水汽凝结长大,然后与原来云滴碰并长大,降出云外,使云消散。此外,还试验过消除积云的方法:在积云顶部摇撒盐粒、水滴、沙子等质粒,有时也观测到云消散,其原理尚待研究。一般说来所有人工消云方法均不够完善,尚没有达到实际应用阶段。

v) 人工防霜冻

用人工方法提高近地面气层和土壤表面温度,使作物和苗木等免受冻害的措施,称人工防霜冻。常有五类方法:

①烟雾法,用柴草或废柴油等燃烧产生烟雾,以抑制地表面长波辐射降冷,还使水汽在烟粒上凝结而释放潜热,从而达到增温防霜冻。

②扰动合法,晴夜的近地层常为逆温层,用吹风机吹风搅动,把上面暧空气搅动向下混合,达到提高下层温度以防霜冻。

③灌水法与洒水法:寒潮来临前,给作物灌水,可防霜冻。可在作物表面连续洒水,使作物表面一层水膜在结冰时释放潜热,以达到保护作物不受霜冻之害。

④加热法,在果园或珍贵作物园,摆许多加热炉直接加热空气以防霜冻。此法成本较高。

⑤覆盖法,用农用薄膜覆盖小区域作物,阻止长波辐射降冷,可防霜冻。

vi) 播云(雾)催化剂

人工影响天气过程中,为改变云(雾)微结构与演变过程,向云(雾)中播撒的物质,称播云(雾)催化剂。选用催化剂必须考虑有效、经济、不污染环境、容易播撒、安全无毒害等。当今所用催化剂有三类:①吸湿性巨核,包括盐(NaCl)、氯化钙、尿素和液水等,它们常用于对暧云的催化剂。②致冷剂,包括干冰(固体CO2)、液态丙烷、液氮、液态空气等,它们常用于对冷云作催化。投入冷云后,将使它们周围空气急速降冷,产生大量冰晶胚胎,并进一步生成冰晶。以干冰为例,实验室结果是:每1克干冰可产生1万亿个冰晶。③人工冰核,包括碘化银(AgI)等无机冰核及介乙醛等有机冰核,其中以碘化银最常用。它们常用于冷云增雨和防雹试验中,把它们播入云层,使云增加大量冰核,进而生成大量冰晶,造成增雨或消雹的效果。

大气科学

在地球表层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五大部分,组成了一个综合的系统。研究发生在大气圈中各种现象的演变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服务于人类的科学称为大气科学。由于大气圈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不受限制,还因地表的水圈、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的影响,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自然界最为突出的,因此,大气科学的研究必然具有观测点高度分散(全球范围),观测方法高度协调统一(以利比较),观测资料高度集中(迅速交换集中),国际间高度合作(任何一个地区、一个国家都无法孤军作战,反过来世界气象工作也少不了任何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真诚合作)的特点。

大气科学在它的发展进程中已逐渐形成了若干分支,比较成熟的有大气探测学、大气物理学、天气动力学、气候学、农业气象学等。

包围在地球外部的一层气体总称为大气或大气圈。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地球大气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保持在地球的外表面上,其密度随高度升高呈指数递减,越向上越稀薄。大气上界约在1000─2000公里高度。大气的总质量为5.14E8千克,约为地球质量的百万分之一。大气质量的一半位于500hPa 以下,平均约为5.5公里,大气质量的99%位于30公里以下,所以大气圈只是地球的一层簿壳,而天气变化仅发生在大气底层十几公里范围内。大气分层:按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可把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和热层。

对流层:

地面以上大气的最低层称为对流层,对流层顶的气压约为200hPa,对流层顶的高度夏季高于冬季,在赤道附近约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约10─12公里,高纬度为8─ 9公里。对流层对整个大气圈而言只是很浅薄的一层,但它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以上,几乎全部水汽、云和降水,主要天气现象和过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

i)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为大气不能吸收太阳短波辐射,但地面能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并放出长波辐射,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和通过对流、湍流等方式从地面吸收热量才能升温,因而越接近地面的大气得到的热量越多,造成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ii)有强烈的垂直混合。低层空气由于从地面得到热量使之受热上升,高层冷空气下沉,从而造成对流层内存在强烈的垂直混合作用。热带地面温度高,垂直混合能到很高高度,对流层顶高度高;极地地面温度低,垂直混合作用弱,对流层顶高度低。

iii)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由于各地纬度和地表性质的差异,地面上空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不同物理属性,压、温、湿等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各种天气过程和天气变化。

平流层:

对流层顶向上到50公里左右为平流层。平流层顶的气压约1hPa。平流层下部温度随高度变化很小,平流层上部因为存在臭氧层(22─35公里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使大气温度增加,这种下部冷上部热的逆温结构使平流层大气稳定,对流很弱,空气大多作水平运动,大气污染物如核爆炸残留碎片,火山喷发的火山灰等,能在平流层内滞留很长时间。平流层中水汽和尘埃很少,也没有对流层中的云和天气现象。

中层:

平流层顶到85公里左右称为中层。中层顶气压约0.01hPa。中层大气中温度随高度递减,水汽极少,有相当强的垂直混合,60公里以上大气分子开始电离,电离层的底就在中层内。

(4)热层:中层顶以上的大气称为热层。这一层温度又随高度升高而增加。这是由于热层的分子氧和原子氧能吸收0.17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和太阳微粒辐射。但由于热层很难有对流运动,大气的热量主要靠热传导,而且由于分子稀少,热传导率很小,造成巨大温度梯度和昼夜温差,白天太阳活动期温度高达2000°k,夜间太阳宁静期仅500°k。热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热层上部由于空气稀薄,大气粒子很少互相碰撞,高速运动的空气质点可能克服地球引力,向星际空间逃逸,又称逸散层。

大气边界层:

在对流层下部靠近地面的1.2─1.5公里范围内的薄层大气称为大气边界层或行星边界层。因为贴近地面,空气运动受到地面摩擦作用影响,又称摩擦层。

大气边界层内根据空气受下垫面影响不同又可分为:(1)紧贴地表面小于1厘米的气层,为粘性副层。此层以分子作用为主。(2)50─100米以下气层(包括粘性副层)称为近地面层。这一层大气受下垫面不均匀影响,有明显的湍流特征。(3)近地面层以上至1─ 1.5公里为上部摩擦层。这一层除了下垫面的湍流粘性力外,还有气压梯度力和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三力量级相当。

自由大气层:

大气边界层以上,地面摩擦影响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只受气压梯度力和科里奥利力的影响,称为

自由大气层。

气象要素:

表示大气宏观物理状态的物理量称为气象要素,它是大气科学研究的基础。在气象站测定的气象要

素多达数十种,其中主要的有:

气温:表示大气冷暖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温标t或华氏温标F或绝对温标T表示。它们之间的换

算关系为:

T=273.15+t

t=5/9(F-32)

F=9/5t+32

气压:表示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在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总重量,常用单位百帕,即每平

方厘米面积上受到一千达因力的压强值。

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寡的物理量,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比湿等。

风:表示空气水平运动的物理量,包括风向、风速,是个二维矢量。

关于各气象要素的涵义,测定方法等详见气象观测部分。

什么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有哪几种?

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在不断提高,人们根据天气预报,可以适时安排生产和生活,使气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

天气预报是根据大气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对某一地区未来的天气作出分析和预测,这是大气科学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重要手段,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天气预报的时限分:1—2天为短期天气预报,3—15天为中期天气预报,月、季为长期天气预报,1—6小时之内则为短临预报(临近预报)。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目前有天气学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数值天气预报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解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气象学组成的预报方程,来制作天气预报;统计预报,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手段作天气预报。以上各种有时互相配合、综合应用,并广泛采用计算机作为工具。

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

地球上覆盖着很厚的空气层,叫做大气。在大气中我们看到阴、晴、冷、暖、干、湿、雨、雪、雾、风、雷等各种物理、化学状态和现象,气象就是它们的通称。

天气和气候是互相联系的。天气是指一个地区较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从广播和电视中收听收看到的24、48小时天气预报说的是天气;而气候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及其变化特征。世界气象组织规定,30年记录为得出气候特征的最短年限。我国古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各有气象、物候特征,合称为气候。

天气学

是研究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的物理本质及其演变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制作天气预报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天气学以数学、物理学、流体力学为基础,以天气图为主要研究工具,通过对气象观测资料、气象卫星和雷达资料的分析,广泛采用计算机作计算工具。对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的物理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移动、演变过程的物理机制的分析研究,从而建立各种天气学概念模式或理论模式,据此进行天气预报。

天气图

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

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真题库

2020年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真 题库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 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或者恢复原状,情节严重的,对违法单位处()罚款。 A、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下 D、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答案】B 2、卫星云图上当观测到下列哪种云系时预示地面会出现强风?() A、层状云系 B、急流云系 C、弧状云线 D、逗点状云系 【答案】C 3、当大气处于绝对不稳定状态时,容易形成()。 A、积雨云 B、浓雾 C、连阴雨 D、波状云 【答案】A

4、龙卷风多发生在()。 A、下半年 B、上半年 C、冬半年 D、夏半年 【答案】D 5、以下关于MD。S质量控制说法错误的是()。 A、MD。S质量控制使用方法包含了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没有通过该检查的一般为显性错误 B、MD。S质量控制使用方法包含气候极值、内部一致性、时间和空间一致性等、没有通过检查的数据一般为可疑数据 C、MD。S中文件级快速质量控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 D、MD。S中数据库级的滚动质量控制包含了QC1,QC2和QC3,其中QC1和QC2时间相隔为24小时 【答案】D 6、绝热直减率为1℃/100米的干空气团,其周围空气温度直减率为1.2℃/100米,则该气层是()。 A、绝对稳定 B、绝对不稳定 C、中性 D、条件不稳定 【答案】B 7、虹是圆心位于对日点上鲜艳夺目的彩色圆弧带,颜色排列为内紫外红,角半径为()。 A、52° B、45° C、45° D、42° 【答案】D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 归纳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1、定义: 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以晴暖天气为主。 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气压高,单一冷气团控制下以晴冷天气为主。 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锋面的特征 ①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锋面上方一定是暖气团,锋面下方一定是冷气团; ②锋两侧是个温度和湿度差异很大的地带,锋两侧气团温度、湿度等性质差别愈大,锋面的倾角愈小; ③锋面附近是个天气变化剧烈的地带 3、锋的分类与天气特征 歌诀法记忆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主要区别: 黑色三角冷冰冰,降温下雨刮大风。(冷锋)

符号半圆暖融融,连续降水锋前成。(暖锋) 三角半圆线居中,阴雨连绵慢移动。(准静止锋) 比较冷、暖锋控制下形成的锋面雨带(雨区)位置的差异:冷锋(降水位置在锋后)、暖锋(降水位置在锋前) 锋前和锋后的判断方法: 主动气团移动的方向是锋前,反之,是锋后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2低压(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 高压(反气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3、气旋与反气旋控制下的不同地区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征(左、右手法则) 用手势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如上图所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方法与北半球类同。 歌诀记忆气旋,反气旋的主要区别: 中低周高气涡旋,低空辐合高空散。 北逆南顺中间升,气旋过境天难晴。 中高周低反涡旋,高空辐合低空散。

航空气象电报基础知识

航空气象电报基础知识 第一组报告名称 METAR或SPECI METAR是日常航空天气报告名称, SPECI是选定的特殊天气报告名称。 第二组国内常用四字地名代码 首都国际ZBAA 上海虹桥ZSSS 广州白云ZGGG 兰州中川ZLLL 成都双流ZUUU 武汉南湖ZHHH 昆明巫家坝ZPPP 四川广汉ZUGH 乌鲁木齐地窝铺ZWWW 第三组(YYGGggZ) 观测时的日期、小时、分 “220800Z”意为 22日世界时08时正。 第四组风向风速 KMH或dddffGfmfm MPS或KT dndndnVdxdxdx VRB表示风向不定 第五组能见度 VVVVDv VxVxVxVxDv “0000”,表示能见度<50米; “9999”,表示能见度≥10千米。 第六组跑道视程 RDrDr/VrVrVrVri RDrDr/VrVrVrVrVVrVrVrVri 例如:“R12L/”指“12号左跑道”。 ①“U”表示观测时跑道视程有明显上升趋势;②“D”表示观测时跑道视程有明显下降趋势; ③“N”表示观测时跑道视程没有明显变化。 跑道视程举例 “R27R/0800V1200D” 表示27号右跑道跑道视程最小800?m,最大1?200?m,在观测时跑道视程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M100”表示跑道视程小于100?m。 第七组天气现象

第八组云组 “FEW”(1~2个8分量、少云); “SCT”(3~4个8?分量,疏云); “BKN”(5~7个8分量,多云); “OVC”(8个8分量,阴天)。 “SKC”为碧空 云高等于电码乘以30m 第九组CAVOK 好天气,其条件是: (1)有效能见度10千米或以上; (2)1500米以下无云,且无积雨云、浓积云 (3)无降水、雷暴、沙暴、吹雪等天气现象。 第十组温度/露点 “05/M04”表示 温度5?C,露点-4?C。 11.第十一组气压 QNH—修正海压 QFE —场面气压 Q0989”意为修正海平面气压989hPa。 知识点:日常航空天气报告 电报的翻译 METAR ZBAA 101000Z 36008G12MPS 0400 +SS VV010 05/M05 Q1008 = 知识点:日常航空天气报告 电报的翻译 METAR ZSSS 191000Z 30003MPS CAVOK 15/02 Q1005 NOSIG = 特殊报告 特殊报告是指在两次正点观测之间,当某一对飞行有较大影响的天气现象出现(终止或消失)时而进行的报告 1.说明: “SPECI”作为特殊报告的起头; 各项编报方法和METAR中相同 2.举例: (1)SPECI ZUGH 220615Z TSRA SCT040(Cb)= (2)SPECI ZWWW 140315Z 28014G20MPS 0300 BLSN =

航空气象知识点

第1-4章选择填空,名词解释;5、6章简答 选择 10个(20分);填空 10个(20分);名词解释 15分;电码翻译 30分;简答 10个(30分) 第一章大气的状态及运动 1、本站气压:气象台气压表直接测得的气压。由于各测站所处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不同,本站气压常有较大差异。 2、场面气压:指航空器着陆区(跑道入口端)最高点的气压。场面气压也是由本站气压推算出来的,为了准确计算飞机起降时相对于跑道的高度。 3、场面气压高度:指飞机相对于起飞或着陆机场跑道的高度。在起飞和着陆阶段为了使气压高度表指示场面气压高度,需按场压来拔正气压式高度表,使得高度指针位于零值刻度。 4、测高仪表:无线电高度表、气压式高度表 无线电高度表:测高原理:天线向地面发射无线电波,经地面反射后,再返回飞机。测高是测量电波往返传播的时间Δt。 特点:较精确地测得飞机距地表的距离,对地形变化敏感,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用途:①用于校正仪表②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机起飞和着陆 气压式高度表:高灵敏度的空盒气压表 注意:高度表刻度盘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按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而确定的。 含义:在标准海平面上(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高度值为零。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温、气压和空气湿度的变化都会对飞机性能和仪表指示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它们对空气密度的影响实 现的: 6、密度高度 指飞行高度上的实际空气密度在标准大气中所对应的高度。密度高度表示了密度随高度变化的特征。 密度高度对飞行的影响:低密度高度能增加飞机操纵的效率;高密度高度则降低飞机操纵的效率。 飞机操纵的效率:指飞机的操作性能,这种操作性能受大气密度影响很大。机翼的升力(或螺旋桨的推力)受其周边的空气速度和空气密度所影响,在高密度高度的地区,需要额外的动力来弥补薄空气的不足,升力下降,发动机功率下降,喷气发动机的推力下降,飞机性能变坏且起飞和降落的距离加长,上升率和升限也降低。根据实测结果,当气压维持不变,气温每升高10℃,起飞所需跑道长度增加13%,落地增加5%;反之亦然。因此同一机场,夏季所需起降距离将比冬季长。 7、基本气象要素变化对飞行的影响 (1)对高度表指示的影响 气压:实际中标准大气“零点”气压不是标准气压时

天气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 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 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 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 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气象台接收到各地气象观测报文之后,要按照国际规定的统一格式,把收到的电码译成数字或符号填入天气图底图。由于观测资料的来源不同,又分为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和船舶测站填图格式。 1.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图4-2-1)

气象气候学基础知识

一.解释概念 冰晶效应在有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存的云中,由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过冷却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小,当空气中的实有水汽压介于两者之间,即大于冰面饱和水汽压而又小于水面饱和水汽压时,过冷却水滴会因蒸发而减小,水分子不断由水滴向冰晶上转移,冰晶则因凝华而增大。这种由于冰水共存引起冰水间的水汽转移的作用称为冰晶效应。 大气的保温效应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增温,放出地面长波辐射,被对流层水气和CO2吸收,使大气增温;在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表损失热量的过程为大气的保温效应。) 温室效应通过空气对流和湍流方式的热交换使得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一种物理现象。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二氧化碳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 风海流盛行风长期作用于海面所形成的稳定流叫风海流。 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向是比较衡定的,在海洋上,这些定向风与海洋表层水之间就会发生摩擦,通过摩擦方式,风即可将其一部分能量传递给表层海水,除形成波浪外,还使表层海水发生移流,从而形成风海流。 雾凇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 雨凇雨凇超冷却的降水碰到温度等于或低于零摄氏度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玻璃状的透明或无光泽的表面粗糙的冰覆盖层,叫做雨凇。 霜当物体表面的温度很低,而物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却比较高,那么在空气和物体表面之间有一个温度差,如果物体表面与空气之间的温度差主要是由物体表面辐射冷却造成的,则在较暖的空气和较冷的物体表面相接触时空气就会冷却,达到水汽过饱和的时候多余的水汽就会析出。如果温度在0°C以下,则多余的水汽就在物体表面上凝华为冰晶,这就是霜。因此霜总是在有利于物体表面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下形成。

气象基础知识资料

气象基础知识 一,人工影响天气 1. 概述 2. 人工降水 3. 人工消雾 4. 人工防雹 5. 人工消云 6. 人工防霜冻三,大气科学 1.概述 2.厄尔尼诺现象 3.什么是天气预报 4.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 5.天气学, 天气图, 副热带高压, 天气, 天气系统, 气团, 锋面, 温带气旋, 温带反气旋, 切变线, 大气环流, 大气动力学 人工影响天气 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这种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称人工影响天气。由于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个10立方公里的云体,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而一个台风的水汽每分钟释放的潜热,便相当于20个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数。因此直接制造和消灭一个天气过程是不可能的,比较现实的作法是在云、降水和其他过程中某些关键环节,施放一些催化剂,因势利导,促使天气过程按预定方向发展,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人从17世纪至今的土炮、火炮消雹,便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例子。目前正在各国试验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我国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世界上第一次对自然云作人工催化试验则是1946年美国V.J. 谢费尔等进行的,从那时起至今,全世界已有80多国家与地区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i)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常分为暧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 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欲要冷云降水,就得使冷云上部的冰晶数密度超过1个/升,对那些冰晶数密度不足的冷云,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便可产生大量冰晶,促成或增加降水。为了弄

气象基本知识

第一章气象基本知识 第一节降水 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雨等)和固态水(雪、雪粒、冰粒、冰雹等)都称为降水。 降水量:是用来衡量降水多少的概念,毫米是它的计量单位。通过计算,下一毫米的降水,相当于在一亩田里浇了大约66公斤的水。 降水强度:按降水量的大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六个强度等级。24小时雨量:小于10毫米为小雨,10至25毫米为中雨,25至50毫米为大雨,50至100毫米为暴雨,100至200毫米为大暴雨,超过2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降水强度等级表 第二节气温

气温:气温是用来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般用摄氏度(℃)表示。气象上所说的气温是指距离地面1.5米高度上百叶箱内不受太阳直接照射,而又保持空气流通处的温度。 平均气温:某一段时间的平均气温是指这一段时间里气温的平均数值。例如日平均气温是指一天中02时、08时、14时、20时四个时次气温的平均值。 最高气温:某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是指这一段时间里气温达到的最高数值。 最低气温:某一段时间的最低气温是指这一段时间里气温达到的最低数值。 第三节风 风:空气在水平方向的运动称为风,风包括风向和风速。 风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一般用十六方位来表示。 风速:风速是指空气流动的速度,一般用米/秒为单位来表示风速的大小。气象上通常所讲的风速是指二分钟内的平均风速。 阵风:阵风就是指最大的瞬时风速。 风力:风力是表示风速大小的度量单位。风力划分为13个等级,见下表。 风速等级表

第四节气压 气压:地球周围是一层厚厚的大气,由于大气自身的重量,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压力,叫大气压,简称气压。气压随着大气的运动而变化。 高压和低压:在海拔相同情况下,中心气压高于毗邻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压,又称反气旋。相反,叫低压,又称作气旋。通常,风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高压地区的空气,往往有下沉运动,故天气晴朗。低压区的气流自外向中心流动,风一阵阵刮进低压区。低气压地区的空气,往往有上升运动,常有云、雨和降水出现。深低压区的气压极低,常常会刮八级以上的大风,在海上掀起巨浪。 低压槽和高压脊:通常,空气也和水一样,能够流动,在地球中高纬度上空的大气是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气流的波谷对应的是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气流的波峰对应的是高压脊,高压脊内多晴好天气。 第五节蒸发 蒸发:蒸发是由于太阳辐射、风等因素的影响,地面液态和固态水转化为气态水(水汽)的过程。 蒸发量:由于蒸发而消耗的地面水量称为蒸发量,蒸发量以毫米为单位。 第六节雷暴 雷暴:雷暴是积雨云在不稳定的潮湿情况下,当云中正负电荷蓄积到足够量时,云中、云间、云地之间的放电现象。雷暴常伴有大雨、冰雹、雷击和闪电,是一种小范围的天气系统。

2020年重庆市璧山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真题库

2020年重庆市璧山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真题库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哪种条件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形成?() A、广阔的冷洋面 B、地转偏向力很小 C、风的垂直切变小 D、无扰动流场 【答案】C 2、《全国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技术规范》规定,“水毁中型水库数”指本次灾害造成的总库容()的 水库损毁数量。 A、10-1000万立方米 B、1000-5000万立方米 C、1000万立方米至1亿立方米 D、1亿立方米以上 【答案】C 3、温度传感器测量时能给出被测量温度值的最小间隔,称为温度传感器的()。 A、线性度 B、灵敏度 C、响应时间 D、分辨率

【答案】D 4、测得真风向为225°,用16点方位法表示的风向是()。 A、NE B、NW C、SE D、SW 【答案】D 5、《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迁移气象台站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新址与旧址之间进行至少()的对比观测。 A、1年 B、半年 C、3个月 D、基准、基本站1年,一般站3个月 【答案】A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重要气象设施建设项目,在()报批前,应当按照项目相应的审批 权限,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审查同意。 A、项目建议书 B、可行性研究报告 C、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报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7、槽线的移动速度与变压()成正比,与槽强度成()。 A、梯度正比 B、梯度反比 C、升度正比

气象学基本知识

1.降水量: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散失,在水平面上所积聚 的水层深度。 2.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和变化过程。 3.光和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4.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温度与最低月平均温度之差。 5.大气活动中心: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6.赤纬:是太阳光线垂直照射地球的位置,用阳光直射点的地理纬度来表示。 7.逆温:在对流层中。总的看来,温度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就其中某一层而言,有时 可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 8.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那一部分,由于刚好和地面辐射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9.露点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通过降低温度,使不饱和的空气达到饱 和时的温度。 10.梯度风:在自由大气中,当空气做曲线运动时,作用在空气上的力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水平地转偏向力外,还有惯性离心力,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 11.太阳常数: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在大气上界垂直太阳入射光线表面的太阳辐射的 辐照强度。 12.相对湿度: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3.切变线:是指1500米高度上的风向、风速发生气旋性逆时针方向变化的不连续线。 14.气团:在水平方向上存在的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的一大块空气。 15.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变性热带大陆气团。 16.气旋:是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大尺度水平空气涡旋,在气压场上,又称低压。 17.辐射:以电磁波或离子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这种放射能量的方式。 18.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下限的日平均温度。 19.气候:一般的讲,气候指一定的范围在一个较长时段内的大气的统计状态。 20.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达到相等的光强值 21.饱和差:某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气压与实际水气压之差 22.寒潮:是冬半年,由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大范围剧烈降温的天气过程 23.蒸发量:植物蒸腾耗水量和植物下土壤表面蒸发耗水量的总和 24.霜冻: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和植物表面的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 的短时间低温冻害 25.对流层的特点: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2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3气 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4.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气象业务基本知识

气象业务基本知识 一、常用缩写及相关概念 CMA: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or中国气象局 NMC: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国家气象中心 IPA/LASG: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IAP)CAMS: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CCOS:C hina Climate Observe System中国气候观测系统,相应GCOS为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GAW:Global Atmosphere Watch全球大气观测计划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小组),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成立。 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AMAS: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协会(科学大会2005年在北京召开,由LASG承办) CLIVAR: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气候多变性和可预报性(计划) GEWEX: Globe Energy and Water Cycle Experiment全球能量和水分循环试验研究计划 Ncep/Ncar/U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University Corporation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大学大气研究联合会 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or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宇航局 ECMW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T213L31:国家气象中心现业务运行的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模式为谱模式,“T”是“Triangle”的第一个字母,表示“三角形截波”的意思,而数字213是指截波数,指213以上的短波全部截掉,L31为层次。 Hlafs:高分辨率有限区域数值预报系统(国家气象中心) MM5:Mesoscale model 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第五版。 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大气季节内振荡 SCSM:South China Sea Monsoon南海季风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EI:工程引文检索 3DVAR:三维变分同化技术-数值天气预报资料同化技术的一种。 Micaps:新一代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 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谈判 WCR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IHD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 CEOS: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 全球信息系统中心(GISC) 土地利用覆盖与变化(LUCC)科学计划

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真题库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可打印】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真题库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发展专项规划应当按照“列装一代、研制 一代、探索一代”的原则,提出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 A、总体功能、技术体制和业务布局规模 B、总体功能、业务体制和业务布局规模 C、总体功能、技术体制和技术布局规模 D、总体功能、技术体制和总体布局规模 【答案】A 2、下列哪种做法不符合高炮防雹增雨作业程序规定()。 A、增雨作业前,向当地空域管制部门履行申报手续,并登记备案 B、作业时机较好,高炮操作人员在空域管制部门批准时间结束后继续作业10分钟 C、作业结束后,对高炮进行维护保养 D、作业季节结束后,报送工作总结和有关统计报表 【答案】B 3、东亚冬季地面为两个“大气活动中心”控制,分别是蒙古冷高压和()。 A、冰岛低压 B、阿留申低压 C、格陵兰高压 D、太平洋副高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可打印】【答案】B 4、在传真天气图上,表示一般警报的为()。 A、[W] B、[GW] C、[TW] D、F。G[W] 【答案】A 5、中尺度天气系统的水平尺度是()。 A、1000km B、100km C、10km D、1km 【答案】B 6、梯度风未考虑()的作用。 A、水平气压梯度力 B、水平地转偏向力 C、惯性离心力 D、摩擦力 【答案】D 7、一般说来,影响我国的寒潮,哪条路径的强度最强?() A、东路 B、西路 C、北路 D、相同 【答案】B

气象知识判断选择

气象知识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C)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 A、8月 B、9月 C、10月 2、每年的(A)为“世界气象日”。 A、3月23日 B、1月21日 C、12月1日 3、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A)三部分构成。 A、名称、图标分级、含义 B、名称、图标和颜色 C、颜色、图标和含义 4、坐汽车时遇到强雷电,下列哪种措施是正确的(B)。 A、迅速开门下车 B、安稳地坐在车里 C、打开车门,但不下车 5、露,是水汽冷却(C)而成。 A、凝华 B、冻结 C、凝结 7、空气温度是表示空气(A)程度的物理量。 A、冷热 B、潮湿 C、多少B、林区要控制野外用火C、林区要禁止一切野外用 8、为防雷击,户外避雨,不宜在(C)避雨,同时也要远离高压线和变电设备。 A、路边 B、桥下 C、大树下 9、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层中的大量微小(C)。 A、细沙 B、尘土 C、水滴 10、冰雹,是坚硬的球状,锥装或形状不规则的(C)降水。 A、自然 B、液态 C、固态 11、霜,是(B)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 A、水 B、水汽 C、冰 12、地球上出现的潮汐现象是由于(B)的作用。 A、地日吸引力; B、地月吸引力 C、地转偏向力 13、当地震发生时,如果你正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A)。 A、躲进小房间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14、气象部门通常将大于或等于(A)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 A、35℃ B、38℃ C、40℃ 15、建房或买房时,在利用气候资源方面主要考虑的是(A)。 A、日光和降水 B、降水和风向 C、日光和风向 16、拨打以下哪个电话号码可获得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信息。(B)。 A、121 B、96121 C、51121 17、天气预报中常提到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常为(B)天气。

2020年重庆市大足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真题库

2020年重庆市大足区气象部门事业单位招聘《气象专业基础知识》真题库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对于列入规划的气象观测技术装备,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 门应当组织制定相应的功能规格需求书,明确()等要求。 A、具体功能 B、技术规格 C、数据格式和传输方式 D、以上三项 【答案】D 2、《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专项规划》中要求,以()、移动观测、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以及田间 调查、农村气象信息员和农业专业大户提供等多种途径,实现点线面结合的农业气象观测。 A、定时观测 B、区域观测 C、雷达监测 D、定点观测 【答案】D 3、冷锋接近但尚未到达雷达站时,径向速度图上零速度线的特征是()。 A、通过雷达站的零线呈S型弯曲 B、通过雷达站的零线呈反S型弯曲 C、通过雷达站的零线呈S型弯曲,未过雷达站的零线呈反S型弯曲

D、通过雷达站的零线呈反S型弯曲,未过雷达站的零线呈S型弯曲 【答案】C 4、《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迁移气象台站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在新址与旧址之间进行至少()的对比观测。 A、1年 B、半年 C、3个月 D、基准、基本站1年,一般站3个月 【答案】A 5、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垂直指向空气运动方向的()。 A、左方 B、右方 C、前方 D、后方 【答案】B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对国计民生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气象 预报,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 A、灾害性 B、关键性 C、重大 D、危险 【答案】A 7、《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部门根据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业务运行情况,定期组织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建立()通报制度。 A、年度

气象基础知识教学内容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 一,人工影响天气 1. 概述 2. 人工降水 3. 人工消雾 4. 人工防雹 5. 人工消云 6. 人工防霜冻三,大气科学 1.概述 2.厄尔尼诺现象 3.什么是天气预报 4.什么是气象、天气和气候 5.天气学, 天气图, 副热带高压, 天气, 天气系统, 气团, 锋面, 温带气旋, 温带反气旋, 切变线, 大气环流, 大气动力学 人工影响天气 根据人们的意愿,通过人为干预,使某些局地天气现象朝有利于人们预定目的的方向转化,以克服或减轻恶劣天气引发的灾害,这种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措施称人工影响天气。由于天气过程的能量十分巨大,一个10立方公里的云体,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发出的热量,而一个台风的水汽每分钟释放的潜热,便相当于20个百万吨级核弹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数。因此直接制造和消灭一个天气过程是不可能的,比较现实的作法是在云、降水

和其他过程中某些关键环节,施放一些催化剂,因势利导,促使天气过程按预定方向发展,以少量代价换取巨大经济效益。 中国人从17世纪至今的土炮、火炮消雹,便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例子。目前正在各国试验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降水、人工消雾、人工防雹、人工削弱台风、人工消云、人工防霜冻、人工抑制雷电等。我国从50年代开始,至今已在大多数省(自治区)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世界上第一次对自然云作人工催化试验则是1946年美国V.J. 谢费尔等进行的,从那时起至今,全世界已有80多国家与地区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 i) 人工降水也称人工增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散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常分为暧云催化剂增雨与冷云催化剂增雨。欲要暧云(温度高于0℃的云)降水,就得使云中半径大于0.04毫米的大云滴有足够的数密度,让它们迅速与小云滴碰并增长,成为半径超过1.0毫米的雨滴形成降水,因此在那些大云滴数密度小而无法形成降雨的云中,用飞机、炮弹携带等方法,播撒盐粉、尿素等吸湿性粒子,使形成许多大云滴,便可导致形成或增加降水。欲要冷云降水,就得使冷云上部的冰晶数密度超过1个/升,对那些冰晶数密度不足的冷云,用飞机等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便可产生大量冰晶,促成或增加降水。为了弄清楚人工催化剂的效果,弄清人工增雨量的多少,常常要进行检验。由于云和降水过程十分复杂,使人工降水和降水检验的方法措施还都很不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ii) 人工消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