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利国家 英国 福利制度分析

福利国家 英国 福利制度分析

福利国家 英国 福利制度分析
福利国家 英国 福利制度分析

高福利国家:濒临破产的神话

面对政府削减养老金以应对财政赤字的政策,英国人坐不住了——200万人罢工,全国三分之二学校停课,医疗服务几近停滞。国家的做法令一直享受着高福利的英国人十分愤怒,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政府财政的赤字正是长期推行高福利政策的后果。不光是英国,在其他高福利国家,类似的危机也时有发生,这种令人艳羡的国家高福利,真的走上尽头了吗?

———李汉森“从摇篮到坟墓”,看上去很美

人民的生老病死都交给政府

高福利是很多国家的追求:挪威施行很全面的福利制度——“从摇篮到坟墓”,中国前驻挪威大使朱应鹿曾谈到,在挪威,生孩子国家要补助,孩子生下来到16岁,每年有津贴。教育、医药全部免费。人死了,殡葬费由国家来买单。99年一年国家在这方面要花费460亿美金;同样,1999年,法国颁布了《医疗保险基本权利法》,该项法律规定:收入低于法国法定最低限额者可享有免费看病、接受医疗救治的权利。目前,该法惠及法国民众450万人;而在希腊,欧债危机前,希腊的公共部门雇员一年有14个月的收入,宪法保障他们的铁饭碗,58岁就可以退休,退休以后还是一年14个月的养老金,一年至少有一个月的带薪休假,据说很多人一年中有七个月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半下班。

高福利的背后有着高税收

“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固然好,但高福利必须建立在高税收的基础上,2007

年时,欧盟的税收占到GDP的39.8%,这比

美国和日本的可比数据高出大约12个百分

点。在欧美,有专门针对社保福利开征的社

会保障税,在法国,该税收占到所有税收贡

献中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占到GDP的16%。

欧洲在保持着高昂的税收规模时,也保

持着全球数一数二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欧洲

的个人所得税普遍很高,意大利、德国、法

国的最高个人所得税税率均逾40%,相比之

下,美国的最高个人所得税只有35%。而在

瑞典,一般人的个人所得税征收率就高达30%~50%,高收入者的纳税率甚至达到70%~80%。瑞典的遗产税最高可达98%。

福利水平一旦变高,很难降下来

但即便是如此之高的税收水平,某些国家仍然对继续推行高福利政策感到力不从心,但老百姓几十年如一日享受福利的习惯已经养成,要拿回属于他们的福利,不是政府一纸决定就行的。伦敦的暴力示威、法国和雅典的罢工、巴塞罗那的抗议,无一不令福利欧洲倍显尴尬。

英国政府用于支付失业、住房、身体残疾和子女供养费等各种社会补贴的账单总额高达1800亿英镑。首相甚至亲自出面,劝阻失业人口不要多生孩子。这番实话实说马上招来批评,英反对党的发言人称首相无权对民众的家庭事务指手画脚,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增加工作机会,而不是急于削减各种津贴。更有网民疾呼,生孩子是那些家庭的人权,政府要想削减人口,应当退出欧盟、停止移民。积累越多的高福利,给的时候容易,想要收回来,绝非易事。

美丽的高福利其实是一个陷阱

政府推行高福利政策会使行政成本变高

税收高,福利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政府需要更多的部门来对此进行管理,再加之欧洲总体经济发展速度不快,GDP增速与政府开销形成一低一高的局面。以瑞典为例,七十年代瑞典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幅下降了一半以上。但为了保证福利政策的推行和保证税收,瑞典政府的开支越来越高,1995年瑞典政府开支占到GDP的66%;同年政府的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从1970到1988年,连续18年瑞典政府在赤字下运作。为此不得不举债维持,仅仅是债务的利息,就大到占政府支出的七分之一,是仅次于社会福利开支的第二项支出。无法减少全民福利支出,政府只能自寻出路,瑞典中央政府除首相府外,政府办公用房全部是租用的,租用的原则是经济适用,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

福利不与劳动挂钩,不符合经济规律

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福利政策应该更加契合市场规律。富人纳税多,但实际收入仍然令大众望其项背,这样,他们更愿意选择商业保险来为自己谋得福利,社会福利作用于他们,虽然公平但总显得“用钱不当”、效率不高;在这些国家,即便是失业者也能拿到金额不菲的失业金,法国失业救济金按失业前工资计算,平均为这一工资的57%,高福利国家造就了众多不劳而获的懒人,这样一来,本意在于救助的社会福利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些高福利国家,由政府主导的福利政策对市场的变化熟视无睹,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一连串的负面影响随之而来。

借钱发福利,让很多国家欠债难还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测算,欧洲国家占据全球薪酬最高国家“前三甲”、几乎全覆盖的免费医疗、福利支出平均占政府总支出的50%左右,其中法国高达70%。由于无差别地、不遵循市场规律地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很多国家只能依靠借债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来维持。希腊的破产危机正是由此产生的,加入欧盟后,由于借款利率较低,希腊一口气借了3000亿欧元,直到金融危机后,世界才突然发现希腊政府预算赤字已经高达GDP的13.6%、政府总债务占到GDP的115%。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衰退下,习惯了优厚福利的欧洲人却不愿勒紧裤腰带度日,借贷就成了欧洲各国维系高福利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借贷雪球越滚越大,赤字难堪重负时,债务危机便随之而来。

其他社会危机也应运而生

劳动者积极性减退:失业救济太宽厚是欧元区国家长期以来对付失业顽症的策略,但他更像是一个很大的败笔。宽厚的失业补助金及其他福利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热情,在失业保险方面,一些欧洲国家之前也相当慷慨,不上班的收入也能差不多维持生活,为此有人认为这种制度孳生了大批的懒汉。目前德国正在评估是否要对这一政策进行改革:“我们必须调整

我们的社会保障系统,以激励人们接受正常的工作,而不是让人们去懒惰,给人们一些偷懒的刺激性政策。”

移民涌入加剧社会矛盾:由于欧盟成员国

相对美国较为开放的移民政策,哪个国家社会

保障体系待遇优厚,劳动力就流向哪里。英国

骚乱期间,托特纳姆地区的民众主要是非洲移

民,其中以索马里移民居多。当地人说:“他们

通常会生很多孩子,政府会给他们比较好的福

利,比如租房子一段时间后,政府就会买下这

户房子的使用权给他们。”金融危机后,这项福

利几乎没有了,这在移民中间曾引发不满。而

这种由“福利移民”带来的社会危机,在其他高

福利国家也多有发生。

所以,高福利该走进它的坟墓了

高福利最终导致的是分配结果的不公平

伦敦骚乱中,许多暴乱者来自失业率高、社会福利遭削减的地区。一名骚乱青年说,这是多年积怨的结果,“有些人可以不用劳动就能得到一切,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在他们看来,社会福利的削减对他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恰如上文所说,绝对公平、不符市场规律的高福利政策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根本的在于,这种政策与“多劳多得”的劳动精神相悖,是对多劳者的不尊重;福利政策制定的本意是维护社会公平,但过高的福利却与其初衷不符,人人享有高福利只能让政府、让人民付出更大的代价。竞争必然产生淘汰,但人人享有高福利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人们应该放下懒惰、依赖的思想,在竞争中获取财富,获取真正的福利。

高福利带来大政府,受害者还是人民

美债危机中,学者陈志武认为“这次债务危机爆发,否定的是现代政府走向福利国家的潮流,否定的是…大政府主义?”。大政府指的是

指奉行干预主义政策的政府,一般被理解为意

味着经济管理与社会控制。美国面临债务危机

时,政府强制推行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

美花费高达1.3万亿美元,但失业率仍在9%左

右徘徊,经济刺激政策基本无效,在奉行自由

经济规律的市场面前,大政府所做的努力并不

能起到左右局面的作用,而违背经济规律的下

场,则往往是被市场所惩罚,美债危机、欧债

危机、还有其他高福利国家的困境,均由此而

生。与此同时,借推行高福利的东风,官僚机

构会变得越发臃肿,政府会将权力无限扩大,

最终对人民的控制越来越多,人民走上了一条

真正的“通往奴役之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