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命的孕育》教学设计

《新生命的孕育》教学设计

《新生命的孕育》教学设计
《新生命的孕育》教学设计

《新生命的孕育》教学设计

新塘初中罗才荣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19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正处在青春期发育关键时期的八年级学生,尤其是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发育成熟比较早,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心,对有关生殖和发育的知识有渴求知道奥秘的愿望,各种宣传媒体中有些不良的东西时刻在对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学生或多或少地已知道有关性的知识,但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识别,往往在这个时期把握不住自己,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在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正规教育,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有关人的生殖的发育的科学知识,弄清各种利害关系,将精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也能根据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本班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学习热情和态度差距明显,通过多媒体形像生动的展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人的生殖过程,说出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方式。

2、能力目标:(1)通过“新生命孕育过程相关问题”的讨论活动,培养

学生合作、交流及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视频、动画和阅读相关资料,

使之逐步形成利用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进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讨论活动,养成乐于交流合作,认真探究科

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新生命的孕育过程是艰辛

的,是需要父母、尤其是母亲付出大量心血才能实现的,

我们应该尊敬和爱戴自己的父母。而现阶段,树立远大理

想,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四、教学重点

1、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过程。

2、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方式。

五、教学难点

1、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

2、胚胎与母体的物质交换。

六、教学方法

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并能分析相关信息、得出结论。

2、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七、教学准备

1、《新生命的孕育》多媒体课件。

2、请同学们预习相关内容。

八、课时安排:1课时

十、板书设计

(一)、新生命的孕育过程

1、新生命的孕育过程:

卵细胞受精发育分娩

受精卵胎儿婴儿精子 (输卵管 ) (子宫) (阴道)

2、胚胎发育营养供应和代谢废物排出的方式:

胎儿所需的营养和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代谢废物都要通过胎盘和脐带由母亲供给或排出。

十一、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得还算比较成功的。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的知识点都安排得比较顺畅,学生学起来较舒服,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的设计,最后的课堂小结学生也能通过多媒体独自完成。不过本人认为这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生命诞生过程的不易,形成了尊敬和爱戴自己的父母的意识。当然本课在组织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应注重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多参与等。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