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舟山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

舟山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

舟山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2017-2030)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1)

(一)发展现状 (1)

(二)机遇挑战 (7)

二、总体思路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三)主要目标 (12)

三、主要任务 (15)

(一)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推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7)

(二)积极落实生育政策,适度提高生育水平 (19)

(三)稳步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力资本积累 (21)

(四)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23)

(五)合理引导人口流动,积极优化人口分布 (25)

(六)改进人口管理服务,促进公平共享发展 (28)

(七)保障重点人群权利,提升全人群发展福祉 (30)

四、实施保障 (32)

(一)完善工作机制 (32)

(二)强化信息支撑 (33)

(三)加强考核监督 (34)

(四)营造良好氛围 (34)

人口发展是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议题。为科学研判我市人口发展形势,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趋势性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国家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浙江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旨在阐明规划期内舟山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战略导向和工作任务,是指导全市中长期人口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并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提供支撑。规划期限:近期到2020年,中远期到203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常住人口平稳增长。2016年底,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为115.8万人,户籍人口总量为97.33万人,流动人口总量为37.92万人1。2010年以来,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0.61万人,保持小幅平稳增长;户籍人口虽然自然增长率长期为负,但在机械增长的影响下,总人口仍有少量增加;流动人口年

1流动人口数量为2016年6月30日实时数,按照省公安厅统计口径。

均增长1.04万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

表1-1 2010-2016年舟山市人口总量变化情况(万人)

图1-1 2010-2016年舟山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素质稳步提升。2016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达79.69岁,比2010年提高1.48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7‰,婴儿死亡率1.75‰,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比2010年降低2.81和2.04个千分点。“十二五”期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6.85/10万,人群主要健康指标居全省前列,达

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2016年,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0.86%,较2010年提高12.95个百分点。

人口结构少子老龄化。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9.93%、75.16%和14.92%。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2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2个百分点,少子老龄化特征非常明显。从与全省及其他地市的比较来看,舟山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比重全省最高,0-14岁少年人口比重全省最低,少子化与老龄化水平均为全省之最。

图1-2 2015年舟山市与全省人口结构比较

图1-3 舟山市主要年份人口结构

人口分布更趋集中。2016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5%,上升3.9个百分点,2010年以来,均增长0.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列各地市第4位。两区两县常住人口从户籍人口来看,2016年,全市34个乡镇街道中,共有临城、东港、朱家尖、盐仓、岱东、普陀山等4街道2镇的人口较2011年有所增长,其余乡镇街道人口均少于2011年。

图1-4 2010-2015年舟山市各区县常住人口总量对比(万人)

图1-5 2016年较2011年各乡镇街道户籍人口总量变动情况(人)人口经济关系协调。从长三角区域(沪浙苏)来看,2015年,舟山市以0.72%的人口创造了0.78%的经济份额,即以较少的人口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增加值;同时,舟山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均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人均GDP也仅低于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7个长三角主要城市,位居23个地级以上城市第8位。以上表明舟山人口集聚-经济发展关系较为协调,人口规模相对适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也较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