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3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版 (2)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3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版 (2)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3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版 (2)2)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3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科版 (2)2)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三课的内容,本课通过让学生探究摆的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模拟傅科摆的制作,让学生理解傅科摆的原理,形成地球在自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到地球的自转是可以通过实验来实证的。

傅科摆摆动以后,除受重力外,很少受到其他力的作用,由于惯性,摆摆动方向是不变的。当观察者推动静止的摆锤沿子午线作南北方向的摆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看到摆动方向与子午线方向发生了偏转,从而证明地球在自转。

【学情分析】

在知识层面上,大多数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和网络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这一科学现象,但让学生说一说地球自转的证据,那就困难了。从本课学生的前概念角度来看,学生会认为在圆盘转动时,摆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因而,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并观察摆摆动时的摆动方向,并且要求实验器材要足够的精准,才能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概念。在能力层面上,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单元的学习对“摆的特点”有了了解,这为理解“傅科摆”原理,搜集和分析更多地球自转的证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空间想象力不强,较难把现实中傅科摆的运动与实验中摆的运动直接联系起来。在情感态度方面,五年级学生对于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探究,但五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是停留在探究的表面现象上,对于出现的现象大多数不会过多地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设计理念】

本课利用学生这些认知基础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自转现象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从而达到进行持续的长时间观察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整理分析、交流等活动,以及借助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对抽象的傅科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并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但借助实验室可以被证明的。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了解“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研究摆的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收集证据,作出分析,达成共识,并借此了解“傅科摆”原理。

2.通过模拟实验及提供的“傅科摆”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转的。

3.运用已知推测,并在模拟实验中求证,能解释自己看到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实证的。

2.认识到地球的自转虽然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还是可以实证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理解摆的摆动特点。

难点: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教学准备】

每组材料:自制圆盘支架和摆一套、实验记录单每组1张,刻度盘

教师材料:同上,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哥白尼图片,复习“日心说”内容。

2..我们现在能到太空去证明地球在自转,古人无法离开地球,证明地球在自转困扰了他们几百年。直到法国物理学家傅科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傅科用什么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呢?为什么会想到用摆来证明?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引出课题。

二、研究摆的特点

(一)引入,明确研究问题:

播放傅科的发现视频,傅科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猜测:为什么会看到摆在地上画出不同的痕迹?是摆的摆动方向变了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摆的摆动方向是否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摆的摆动方向会不会变的兴趣。明确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摆具有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1.出示摆,介绍装置。示范摆摆动起来,学生观察摆的摆动方向,提出问题:摆的摆动方向是怎样的?

2.讨论研究方法。

3.指导实验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摆的方向,教师巡回指导

(三)、交流研讨:

1.汇报并交流:关于摆的“摆动方向”,你们有什么发现?

2.共同得出结论: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3.综述:如果我们排除风向、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转动的物体上,还是在静止的物体上,摆的摆动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摆的探究实验,主动建构科学概念,认识摆的摆动方向不变,通过交流研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收集证据、分析、表达交流的能力。

三、认识傅科摆,

1.过渡:既然摆的摆动方向不变,那是什么原因导致摆偏转了?

2.播放傅科摆相关视频,认识傅科摆,从摆的方向不变的特点,及傅科摆

的“偏转”轨迹说明地球在自转;

3.对比模拟实验的摆装置与傅科摆,理解傅科摆的原理,及这么设计的原

因;

四、模拟验证地球在自转

1.指导学生类比想象,并利用提供的材料,模拟人们看到傅科摆摆偏的现

2.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傅科摆,并加深理解傅科摆的原理。并意识到傅科摆的实验是可以反复被证实的。

模拟傅科摆的实验,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了解傅科摆的原理,化抽象为具体。

五、小结延伸

修正和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思考:从北半球沿经线往南半球发射远程炮弹发射能击中目标吗?

【设计意图】拓展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对地球自转有更多的了解。通过对昼夜交替现象假说的修正,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

证明地球在自转

摆摆动方向不变

傅科摆偏转

实验记录单:

摆的方向记录

班级小组:.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七年级上册地理优质教案-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能力目标 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教学重难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 教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学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过程 地球的自转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候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2)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

《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

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2)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2)(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引入: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本节课,我们重点来 研究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我们继续用地球运行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观察 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斜着) ?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 ?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两次) 注意:演示时速度不要太快,若运行一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一次。 学生回答后,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解释: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这个夹角是66.5°。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这也是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 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为使问题更简单明了,将地球运行仪的地球仪取下来,换上一个皮球来演示。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会移动,始终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亦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没有)没有热量的变化,会不会有气温的变化?(不会。) 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不会有季节的变化?(不会。)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 这就解释了我们上节课留下的疑问。 关于四季的产生,我们结合教材图D“地球公转示意图”来详细具体地解释一下。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大约是6月22日前后,请大家想,这时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是否是一年中最多的? 讲述: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也就是昼长夜短,并且越向北去,白昼时间越长,在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长到24小时都是白天,这就是极昼现象。这一天我们把它叫做夏至日。同时把夏至日前后的6、了、8三个月,规定为北半球的夏季。 这一天,南半球的情况完全相反。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这一天是12月22日前后,也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昼夜长短情况与夏至完全相反。习惯上,规定12、1、2为冬季。 ?当太阳直射点两次在赤道上时,分别在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北半球获得的太阳热量与南半球相等,昼夜长短也相等,即昼夜平分,因此把这两个节气分别叫做春分和秋分。人们习惯上规定3、4、5月为春季,6、7、8月为秋季。 学生就刚才的解释填表,进行总结并检测学生的理解情况。 阳光直射的地点昼夜长短情况 日期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3.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目的】 1.知道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制作一个简易的“傅科”摆,知道“傅科”摆摆动后,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教学重点】摆的特点。 【教学难点】傅科摆的原理。 【教学准备】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圆盘一个,有关“傅科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摆的特点: 1.谈话: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人们对他的观点表示怀疑,因为没有人能看见地球在自转。现在,我们能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看见地球的自转,但是古代人们是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 2.演示:(出示一个单摆)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类似的实验。 (1)用铁架台做支架,挂上一个摆。 (2)将铁架台放到一个圆盘上,先让摆摆动起来,然后慢慢转动圆盘,看摆的方向改变了吗?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摆具有摆动的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6.思考:如果地球表面竖立一个巨大的摆,当地球这个圆盘转动后(自转),会出现什么现象?(摆的方向偏移) 反过来,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摆,而且摆动的方向发生了偏移,又说明了什么?(地球自转) 二、认识“傅科摆”: 1.阅读教科书,认识傅科摆。

2.讨论:傅科摆有什么特别之处?傅科摆摆动后发生可什么现象?它为什么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三、交流: 1.全班交流关于地球自转的资料。 2.地球自转会产生哪些突出现象? 3.补充由于地球自转发生的河流偏移等现象。 四、解释: 对前面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我们保留哪些?排除哪些?为什么? 板书设计 证明地球在自转 傅科摆——地球自转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教学实录 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 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12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 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 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 教师做演示实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明地球仪”(用透明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公转

编号①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基础知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形状:不规则的_______。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②证据:a麦哲伦环球航行;b (最能证明);c月食;d海边看船;e登高望远等。 ③大小: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千米,表面积为_______平方千米。 2.地球仪上一轴两极:一轴是指,两极是指 和。 3.纬线和纬度 随记: ①纬线的特点 形状:______________,长短:___________,指示方向:____________。 ②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①确定南北纬的方法:向北增大为____纬,向南增大为____纬。 ②南北半球分界线:_______ 提醒:①自赤道向两极,纬线度数逐渐增大,但纬线长度逐渐缩短。 ②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同,但分别位于南北半球。 4.经线和经度 随记:①经线的特点 形状:____________;长短:____________;指示方向:__________ ②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①确定东西经的方法:向东增大为____经,向西增大为____经。 ②东西半球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纬网判读 ◆写经纬度。方法: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A C ◆判断方向。方法: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 A点在B点的方向,D点在C点的方向。 ◆判断低中高纬。0°——30°——60°——90° ACD三点位于低纬度的是,位于中纬度的是。 ◆判断半球。南北半球—赤道;东西半球—20°W, 160°E。 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点是,位于东半球的点是 ,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判断五带。0°----23.5°----66.5°----90° A、C点位于带, B、D点位于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自转与公转 绕转中心方向周期结果 自转 公转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即北逆南顺皆向东。 2.公转与四季变化 提示:北半球(月份):春季____________ 月,夏季_____________月秋季_____________月,冬季_____________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3.地球的五带 位置直射位置日期节气昼夜长短变化 A 3月21前后昼夜平分 B 6月22前后昼长夜短 C 9月23前后昼夜平分 D 12月22前后昼短夜长

初一地理练习题 地球的自转

初一地理练习题地球的自转 一、填空题 1.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不停地自向自转,出现了的差异。 二、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 )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4.地球自转出现了各地时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附近的时间相同 B. 一天中,伦敦的时间比日本早 C. 一天中,北京比纽约早看到日出 D. 只要纬度相同,各地时间就一样 5.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 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五带 D.极昼极夜 7.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 ) A.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很大,而人很小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 C.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 D.天空有云层,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不见,也就感觉不到 三、综合题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然后分别正对北极、南极和赤道,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并把观察的结果用箭头在下图适当位置画出来。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轴 2.西东昼夜交替 二、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A 7.C 8.A 三、综合题

(完整版)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示范课《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地理组:罗曼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周期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以“地球自转运动”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为下节课学习地球自转地理意义打下基础。由于“地球的运动”内容基础性和空间思维要求极强,在高中地理内容中,既是一个难点,又是一个关键点,还是一个考点,因此要花足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究。 另外,本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地球的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球公转与季节”是在介绍完“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和“地球自转与时差”之后进行的,从这点上说,此内容是“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的一个延伸。同时,对后面第二章《地球上大气》的学习,特别是有关气候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五,教学过程 【导入】

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从今天的“锄禾日当午”到明天的“日当午”需要多长时间? 【学习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 1、了解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两个周期、速度。 2、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师)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生)对自己在导学案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逐一解答。 疑惑一、地球自转的速度 (师)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速度。线速度是指做 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角 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 的角度。 (生)读图,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计算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 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分布有何特点?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多少?

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1)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1.2《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1)(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 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 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 让位学生人,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几个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可用一较大的透明的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并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再请学生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思考下列问题: 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处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处在黑夜的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将地球仪转动180°,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中国处在黑夜,美国处在白天。) 地球上某地经历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约多长时间?(24个小时左右,即一天。) 从南极和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从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 小结:(边小结边板书)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

1.2地球的自转-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1.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2.自转、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3.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4. 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自然地理现象;四季的形成。 教学准备: 大地球仪1个,,昼夜形成演示仪,手电筒1个,地球公转运行仪,皮球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可能没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的,那么地球是怎样进行自转运动的?自转运动又是怎样产生白天、黑夜的我们这儿准备有手电筒和地球仪,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转运动吗你能通过演示来解释这些现象吗?

让位学生人,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有人拿手电筒,有人转动地球仪,有人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旋转地球仪时的方向,演示完毕后,小组讨论下面这几个问题: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日出日落现象?(因为地球的自转) ?为什么日出自东、日落向西?(自转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东) ?日出日落产生了什么现象?(白天黑夜)学生回答完毕后,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在自转吗? 若问题4学生回答不出来,可用一较大的透明的地球仪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还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并作进一步的解释: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各地昼夜也就不断更替,而且总是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 再请学生动手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思考下列问题: ?指出昼半球、夜半球的范围。当中国是白天时,还有哪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处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处在黑夜的有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将地球仪转动180°,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 (中国处在黑夜,美国处在白天。)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从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谈起,结合日全食现象及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特征 【自主探究】 1.学生观赏地球自转模拟演示动画。 2.归纳出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合作探究】 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1)两人一组,一人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归纳得出的结论: 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拓展探究】 1.向学生呈现极地俯视经纬网图,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强调在极地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中心极点的关系紧密。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利用小手电、小地球仪观察地球不自转与自转时分别产生哪些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2.学生归纳并写出观察结论: (1)由于地球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3)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昼夜更替的时间不一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上的差异。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除两极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角速度都为15°/时。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 证明地球自转 1.牙签法 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牙签在转动,其实它并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在北半球,牙签作顺时针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方向的。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 2.炮弹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必然相对地发生持续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根据这种现象,人们分析射出的炮弹运动的方向,就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3.重力加速度法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道最小,两极最大;地球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必然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重力测量和弧度测量的结果,证实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也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4.深井测量法 地球时刻不停自转,由于自转速度随高度而增加,物体自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必然具有较高的向东的自转速度,而必然坠落在偏东的地点。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运动。 5. 傅科摆 证实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____年发明的。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主要探究通过摆的实验研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认识到地球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实验了解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通过观看录像了解“傅科摆”,傅科摆会与地面的刻度盘会发生“偏移”。 3.用收集到的证据来解释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摆的实验研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2.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传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证明的。 2.认识到地球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教学重难点]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学生:单摆一个、支架一个、圆盘一个。“傅科摆”影像资料,。

教师:课件、展台、电脑、投影机,其余与学生材料相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否在运动呢?(生:自转、公转) 的确,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自转,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设备观察到地球在自西向东地自转。而在古代,人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地球自转的,那他们是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证明地球在自转》。 二、认识摆的特点 1.出示单摆明确起摆要求,并进行前后摆动,问:谁能描述一下现在摆锤的摆动方向? 师:这是一个摆,(板书:摆)它是由一条摆绳和一个摆锤组成的,古人就是通过摆发现地球在自转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对摆进行研究。谁愿意上来帮助老师将摆锤南北方向摆动起来?(请一名学生起摆)(口述起摆要求)拉紧摆绳,提起摆锤,靠近铁杆,与铁杆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自然松手。 2.师:现在我们观察到摆是南北来回摆的,如果老师将摆的整个装置转动90度,摆锤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猜测)师:为什么这么猜?转动180度呢?转360度呢? 师: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摆的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出示底盘)这是一个可以自由旋转地圆盘,我们将摆架底座按照南北朝向放到圆盘上,方便我们南北方向起摆。接下来怎样研究摆的摆动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学生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不错,但要顺利完成这个实验可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实验的注意事项。(起摆后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底盘,幅度不能太大,尽可能减少外力对摆动方向的影响。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摆的摆动方向,特别留意摆架在转动90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练习题

1.2 地球和的自转和公转 一、单选题 1.2012年奥运会开幕时间是北京时间7月28日3时12分,有关这次奥运会的正确判 断是() A. 奥运会开幕时当地正值冬季 B. 开幕时举办地正值晚上 C. 举办地点在北美洲 D. 举办城市在美国 2.读图,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此时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南回归线 3.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2月7日22时,某工程师在长城站(西四区)参加了 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活动.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 2月7日22时 B. 2月6日22时 C. 2月7日10时 D. 2月8日10时 4.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同的特点是() A. 方向相同 B. 产生的现象相同 C. 周期相同 D. 围绕的中心相通 5.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完成探月任务时,地球运 行在() A. Q4到Q1之间 B. Q2到Q3之间 C. Q3到Q4之间 D. Q l到Q2之间

6.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年 D. 36小时 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昼夜更替 B. 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 C. 四季的变化 D. 太阳东升西落 8.英国伦敦和北京存在时差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四季的划分 D. 五带的划分 9.当地球昼夜情况如图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 A点昼夜平分 C. 不利于我国南极考察队考察 D. 日照昼短夜长 10.潍坊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 光照情况,如下图,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A. B. C. D. 11.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主要差异是() A. 降水的多少 B. 海陆位置不同 C. 气温的高低 D. 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 12.小王在某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阳光明媚,走在郊游的路上,但见漫山遍野 染上了新绿,傲寒的麦苗开始返青…”.据此判断,这一天应该在() A. 春分日前后 B. 夏至日前后 C. 秋分日前后 D. 冬至日前后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变慢或变快,即周期变长或变短,将会发生上面变化? 2、完成地图册6页第二题 3、中秋节,当我们在杭州西湖欣赏三潭印月的夜景时,美国纽约却是艳阳高照。你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三、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我的疑问: 老师解答:

《地球的自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以及地球自转造成昼夜更替的现象。 2.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3. 了解全球各地的时间差异,知道引起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教学方法: 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1.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下面我们具体了解地球自转的几个特点(读课本11页,找出自转的方向、周期。 (引导)地球自转的方向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是不同的,如从中间和南北极。 (总结)从赤道观察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是顺时针,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但是都是自西向东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天(24小时)

2.昼夜更替 (1)这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 (2)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转的自转;因为自转是自西向东)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3)如果地球不转了,昼夜还能更替吗?还存在昼夜现象吗在地球上? (讲解)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昼夜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形状所致,因为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因此出现了昼夜现象,而昼夜的更替则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一定要分清楚两个概念。 (转呈)因为的确自转的方向,东面的人总是比西面的先看到日出,也就是说东边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要早,这就引起了时间的不同。 3.时间的差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3页,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地球上方绕地轴北端的曲线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的不同地点见到日出的时刻就会有早晚。相对位置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各地的地方时都不一样。根据地球自转周期,来推算地球上的时差。 (2)指导学生看教材第14页,,完成第13页活动“时差的推算” 推导: 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 o,地方时相差4分钟。 教师小结: 同一经度,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 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 (3)指导活动:仔细观察“国际时区划分图”,想象把此图粘在地球仪有重合的部分吗? 时区:为了消除千差万别的地方时在实际使用中的不方便,把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 区时:每个时区所采用的时间标准。 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使用对区时进行调整后的时刻。由于我国面积较大,东西跨时区5个时区,为了方便,我国是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的统一时刻叫北京时间。

七年级上册地理 地球的自转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自转 一、单选题 1.你认为下列哪一事实能说明地球的自转() A. 寒来暑往 B. 阴晴变化 C. 日出日落 D. 登得高看得远 2.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 地球是个球体 B. 地球不停地自转 C.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3.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A. 昼夜长短变化 B. 四季变化 C. 昼夜更替 D. 五带的形成 4.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因为() A. 太阳自东向西运动造成的 B. 地球自东向西公转造成的 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造成的 D. 地球自东向西自转造成的

9.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A. 先看到日出 B. 后看到日出 C. 时刻晚 D. 时刻相同 10.上海的小朋友通常上学都比乌鲁木齐的小朋友要早,这是由于() A. 地球自转造成两地地方时的差异 B. 上海小朋友比乌鲁木齐小朋友勤奋 C. 地球公转造成两地季节差异 D. 两地气候不同 11.我们以1天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的什么因素密切相关() A. 自转轴 B. 方向 C. 周期 D. 速度 下图为昼夜半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 12.图示日期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3.此日,北京() A.昼长夜短 B.昼夜等长 C.昼短夜长 D.出现极昼 三、综合题 12.读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空格处填注“黑夜”和“白天”。 (2)因为地球自转方向是________,所以图中三个城市中,每天最先看到日出的是________。 (3)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约________小时。 13.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分别从南极上空、北极上空和赤道看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不同?请用箭头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转动的方向. 13.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七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教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的自转》教案 同学们,当你坐在平稳行使的列车上,看到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这是为什么?(相对运动的缘故)。 1.第一册中我们学过: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恒星绕北极星逆时针方向旋转,为什么? 2.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每天会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引起的。 1.制作两个小用具(太阳平行光线板和十字方向标) 2.准备一个地球仪 火柴与地球仪表面是否垂直粘贴? 方向标的南北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一致。 分别把旋转着的地球仪的北极、南极分别超向学生观察 1.绕轴旋转问题

2.地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 3.自转方向分别从北极和南极观察地球旋转的方向。 从北极上空观察:用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逆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 从南极上空观察,用左手大拇指指向南极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顺时针方向代表地球运动方向。 从全球看是怎样的? 从地球上任意一点看又是怎样的? 提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将制作好的太阳光线板对着美国,观察此时中国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关系。 当太阳照向地球时,地球表面,大约有多大面积照不到太阳?为什么?

请你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画图分析。 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分析太阳、月亮。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 __是: ⑴地球自身的特征:不发光 ⑵太阳光的照射 在原火柴位置相对的经线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拟实验说明自转时,白昼黑夜不断变换,请根据日常经验判断地球自转周期 读教材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地球与太阳的示意图”,了解晨昏线的含义: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为晨线,相反为昏线。 1.查找生命形成的原理,昼夜交替周期与地球上生命形成有关吗? 2.在南半球看太阳和星辰是怎样运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