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判断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判断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判断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编判断题

环境规划与管理张承中主

编判断题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6.ISO14000系列的环境运行模式是持续改进的螺旋型上升模式(√ )

7.土地资源是可更新自然资源。(√)

8.污染物流失总量A=B-(a+b+c+d),其中d为经过“三废”处理,变成无污染的物质的部分。(√)9.环境科学以环境污染为研究对象。(×)

10.基础和方法标准只有国家级标准。(√)1.全过程控制就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

2.风速越小,则烟羽抬升高度越高,越有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

3.界面是整个系统中稳定性最差的比较脆弱的部分。(√)

4.运用Streeter-Phelps耗氧-复氧方程式计算被耗氧有机物污染的河水的DO值时,空气复氧是水体中氧气的唯一来源。(√)5.清洁生产是指生产过程中没有污染物与废物产生。(×)

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为我国独创。(×)

7.在我国,目前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应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

8.环境标志是在产品生命全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不超过某一规定限度的产品颁发的标志,表明该产品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 )9.获得了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只要交纳了排污费就可随意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

10. 高斯扩散模式适合于所有气态污染物。(×)11. 生态足迹是一种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12. 我国的环境规划体系呈现“横向+纵向”的二维结构。(√)

13. 美国在环境规划纵向协调关系上表现出自上而下的方式。(×)

14. 1984年我国正式将环境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体系,要求所有总体规划中必须包括环境规划的内容。(√)

15. 社区环境预测主要是调动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让大家共同管理社区事务,采用的方法常常是特尔菲法。(√)

16. 乡镇环境规划不是乡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篇章,是整个乡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乡镇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可分为基础性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两大类。(√)

18. 一般将编好的环境规划提交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19. 环境指标体系用于表征环境规划目标。(√)

20. 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一个地区历年积累的环境资料进行评价,据此可以回顾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1.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过程中规划方案和推荐方案没有区别。(×)

22. 预测目的是为决策系统提供制定决策所必须的未来信息。(√)

23. 线性规划中的约束条件代表了规划方案选择的评价准则,集中体现了决策分析中最主要的决策要求。(×)

24. 处理解决多阶段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是多目标规划。(×)

25. 多目标决策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化多目标问题为单目标问题。(√)

26. 环境承载力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判据。(√)

27. 企业、工业区和城市的规模越大, 平均产出越大。(×)

28. 环境规划是环境管理得一个环节。(√)29. 日本的环境规划属于协调型环境规划。(×)

30. 环境规划的制定、实施、检查和完善是环境管理的主线。(√)

31. 长期环境规划是各种环境规划的核心。(×)

32. 环境制约型环境规划要求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要求。(×)

33. 环境规划不包括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34. 城市环境规划既是城市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又是城市建设中的独立规划。(√)

35. 城市环境规划主要从保护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的健康出发。(√)

11. 强化管理是以管促治思想的产物。(√)

12. 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前者不仅强调当时人的公平,更强调代继之间的公平。(√)13. 从行为科学角度看,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的行为和需求进行改造的。(√)

14. 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等。(√)

15. 各级地方环保部门对一般建设项目和废物进口项目有相同管理权。(×)

16. 全过程控制包括末端控制,因此全过程控制可以代替末端控制。(√)

17. 管理制度和措施属于同一范畴,二者可以等同看待。(×)

18. 实现公众广泛参与,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是前提,而环境教育是基础。(√)

19. 环评师重要的法规制度,一切建筑项目都需要进行环评工作。(×)

1.只有国家是国际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改:国际组织

2.“三同时”制度与排污收费制度被称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两大法宝。改:环评制度(× )

3.主观上的过错和行为的违法性均不是环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4.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强制性标准。改:自愿性(× )

5.《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为2年。改:3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