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 新余市第四中学 2020年 初三年级中考专题训练 光学专题训练(第二轮复习PDF)

江西省 新余市第四中学 2020年 初三年级中考专题训练 光学专题训练(第二轮复习PDF)

江西省 新余市第四中学 2020年 初三年级中考专题训练 光学专题训练(第二轮复习PDF)
江西省 新余市第四中学 2020年 初三年级中考专题训练 光学专题训练(第二轮复习PDF)

光学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共23小题)

1.“宅在家就是对国家做献”。瑞瑞同学自主学习之余在家翻箱倒柜找到儿时玩过的凸透镜。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

C.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墙上将能看到窗户一半的像

2.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20cm。若在凸透镜远离白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等于20cm C.一定小于20cm D.可能小于20cm,也可能大于20cm

4.佩奇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的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与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6.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透镜的焦

距为15cm,要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

中,只移动其中的一个,其余两个不动,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A.光屏向左移动B.光屏向右移动C.蜡烛向左移动D.蜡烛向右移动

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

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

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

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由实像变为虚像9.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光屏上将()

A.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不能呈现像,但眼睛透过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C.呈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D.没有像,但调节光屏的位置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10.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相机,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照,若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照,应该使()A.照相机与人距离增大,暗箱长度缩短B.照相机与人距离增大,暗箱长度伸长

C.照相机与人距离减小,暗箱长度缩短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

11.使用光学仪器时常常需要调节,下列哪些措施是正确的()

A.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了放的大些,应将放大镜与地图之间的距离调大些

B.照相机对着某人照像时,底板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全身像,如果要拍出清晰的半身像,只要将照相机向他移动适当的距离

C.摄影记者采访一会议,先给大会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暗箱长度调长了一些

D.如果幻灯机银幕上呈现的清晰画面太小,那么,应将幻灯机往后移动一定距离,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长一些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②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7.5cm<f<15cm

③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④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只有②③④

13.为了探究树荫下光斑的成因,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的卡片甲正

对太阳光,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观察距卡片50cm且与甲平行

放置的光屏上光斑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现象记录错误的是()

A.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B.光斑未变成圆形前,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C.光斑变成圆形后,其大小不变D.光斑变成圆形后,光斑的亮度逐渐变暗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电视机遥控器利用发出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看到镜后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选择与物等大的另一物体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采用“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说明白纸能接收平面镜所成的像

D.平板玻璃放置时应与桌面垂直

16.如图所示,小明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西安世博园游学,在关丽的长安塔边他流连

忘返,浮想联翩,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湖边的红花因为能吸收红色光所以是红色B.长安塔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微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现象D.湖边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17.《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畔的金柳那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18.以下关于声和光的知识,错误的是()

A.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用紫外线灯来进行消毒

B.太空中,宇航员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

C.往开水瓶中倒开水时,通过声音的音调就能判断开水瓶里水位的高低

D.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由于光的反射形成圆形光斑

19.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中有以下说法:

①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的虚像;②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放在口腔中的内窥镜是平面镜;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照相机拍摄,因为这个像是虚像;④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通常选用较薄的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对这些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①②④正确,③错误20.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21.下列说法中:①“坐井观天,所见甚少”隐含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②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像等大正立的虚像”;④“余音绕梁”指的是声音的回声现象,⑤老农卖西瓜时用手拍拍就知道好坏是利用了声传递能量。以上物理知识解释()

A.①②③④⑤都正确B.①③④⑤正确②错误C.①③④正确②⑤错误D.①②③正确④⑤错误22.老师用激光电筒照向盛水的玻璃缸,同学们发现水中红色激光的路径是笔直的,刚要说出结论,老师又向水中加入了海波,奇迹出现了,红色光路弯曲了!在同学们惊愕之际,老师拿出一根玻璃棒在水中搅拌几下,光线再次变直,该实验说明()

A.光的传播路线是随意的B.光只有在均匀的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

C.海波可以使光路弯曲D.老师是一个出色的魔术师

23.关于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晴朗的夏日中午,往花的叶子上浇水时,水滴会使阳光会聚,常会把叶子烧焦

B.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排除像的干扰

C.白天在房间里照镜子时,为了看清自己的面容,面部应正对着门口

D.物体被毛玻璃遮住后看不见了是因为毛玻璃是不透光的

二.多选题(共4小题)

24.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

镜的成像规律”,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成像的特点相同D.在图乙中,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5.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6.下列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来控制电视机的

B.教室里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电视液晶屏的画面是由于光射到液晶屏表面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我们看到雨后空中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D.游泳池注水后,由于光的折射看上去好像变浅了2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岸边的人在水中所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C.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三.填空题(共5小题)

28.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以上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组成时,发现物体的像太小,看不清楚,这时他应该使物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29.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

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

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

点和二倍焦距点。

(l)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同”“异”)

②把烛焰放在点上,光屏所成的像最小,放在点上,所成的像最大。

③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④把烛焰放在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⑤当蜡烛从a点逐渐向d点移动的过程中,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逐渐(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并且得到的像会逐渐(选“变大”、“变小”或“不变”)。

(2)根据图2中的坐标画出该凸透镜物距U和像距V的关系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30.如图是本次期末考试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

射它时,黑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选填“反射”

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31.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

互垂直,这个现象中,折射角是。(填度数)。如果让入射角变大,那么折射角(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某些动物如响尾蛇可以靠物体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电焊工在焊接时要戴上护眼罩,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对眼睛造成伤害。若将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器对着家用寒暑表的玻璃泡,一会儿后,温度计的示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C。2.B。3.C。4.D。5.D。6.C。7.C。8.C。9.A。10.A。11.A。12.B。13.B。14.C。15.C。16.C。17.D。18.D。19.D。20.B。21.C。22.B。23.D。24.AB。25.ABD。26.CD。27.BD。28.(1)①e;同;②a;d;③a(b);④c(d);⑤远离;变大;(5)7.5;

30.吸收;反射。31.30°;变大。32.红外线;紫外线;变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