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中国文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中国文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中国文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c18769205.html,

中国文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作者:陈荣灼

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27期

【摘要】从汉字为象形文字,已可说明中国传统类比性思维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虽然中国传统哲学沒有发展出形式逻辑,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中完全没有逻辑思维,其主流乃是一种类比逻辑。

【关键词】中国文字思维模式类比逻辑【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西方逻辑学传入中国以来,不少人怀疑在此之前,中国人原本是否具有逻辑思维?而学界也一直环绕“是否有所谓中国逻辑”“中国逻辑是否等同于西方逻辑”等议题存在争论。在这些场合中,汉字的一些特质便往往被提出作为反对的证据。而一般的共识是汉字以象形为基础,所以主张中国人原本不具有逻辑思维的人,便以此作为理由,来坚持中国人只重直觉;而主张中国逻辑的人,便以此作为理由,来肯定中国人具有“形象思维”。但由于“形象思维”缺乏“推理”这一环节,所以难以符合“逻辑思维”的资格。那么究竟是否有所谓“中国逻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呢?要厘清此点,则必须探讨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之真正特质何在。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造就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之“类比性”

一般而言,如果语言的结构影响我们世界观之塑造,那么语言的结构亦影响我们思维模式之形成,因为人的思维要依赖文字或图形。《说文解字·序》指出:“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特別是“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这清楚地表示汉字乃是象形文字,“相似性”乃是汉字作为象形文字的构造原则。从记号学的观点而观,汉字首先是一种图象。而从逻辑思维之角度来看,作为象形文字,汉字首先导向类比思维模式之产生。类比思维模式基本上通过两物(或事态)之“相似性”,从一物(或事态)之属性推出另一物(或事态)之属性。作为载体的汉字于中国的思维模式之形成上突出了“相似性原则”之优势,从而走向以“相似性”为推理有效性标准的“类比思维模式”。在此意义上,汉字作为象形文字造就了“中国的思维模式”之“类比性”。

与此相对,西方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演绎性”。演绎的思维模式由“一般”推出“特殊”。无论从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到近代罗素的“数理逻辑”,基本上都是演绎性。但是,西方的逻辑或思维模式之主流是在“演绎性推论”。西方的逻辑(或演绎性的思维模式)中一个有效的推论是结论所提供的信息已经全部包含于前提──否则便是一谬误。虽然中国的思维模式不是必然性思维模式,但由于其中结论所提供的信息超出前提所提供的信息,从而可以产生新知,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