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井下氧割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井下氧割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井下氧割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井下氧割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SM-ZD-36267

煤矿井下氧割安全技术措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矿井下氧割安全技术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施工概述

根据大雁煤矿工作安排,主井需要维修运输设备,施工过程中需用氧割、电焊作业。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作业环境及施工时间

1.作业地点1640皮带大巷,该处作业环境无瓦斯积聚。

2.施工时间:20xx年10月16日 10时。

三、施工组织

施工人员5人,其中

现场负责人:周毅平

现场监护工:安监科人员

电气焊操作工:机修车间电焊工三名

洒水灭火工:

四、施工前准备

(一)地面施工准备

1.检查气瓶。必须认真检查,检查氧气瓶、乙炔瓶阀门关闭严密无泄漏,氧气、乙炔足量,压力负荷达到要求,并认真清点好领取数量。

2.检查电气焊器具。必须对电源线、焊把线、气管、减压阀、气压表、回火防止器、割炬等认真检查,确保各处连接可靠、完好,不漏电,不漏气;电焊钳、割具完好无损,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3.检查在施工地点上方悬挂的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必须确保读数准确,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4.电气焊器具装车。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不能装在同一矿车内,并装平垫牢,且不得与其它可燃材料、大型金属物件以及大块矸石等混装;电焊机必须盖防雨布,严防进水。气管及其它器具不得装车运输,必须专人携带以防挤坏。

5.入井要求。地面准备工作负责人持审批好的电气焊措施,在井口向把钩人员登记电焊机、氧气、乙炔等设备数量及施工地点后,方能将电焊机、气瓶和施工材料装入矿车推

到井口位置,准备下井。

6.地面准备工作由施工单位完成,由地面负责人具体负责检查确认。

(二)井下运输

1.电气焊器具在运输过程中应轻搬轻放,严禁碰撞和涂抹油污,并要保护好电缆。

2.对电气焊器具二次检查。将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等电气焊器具下放到施工现场后,派专人再次检查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等电气焊器具的装车情况,并对运输过程监管。

3.运输路线:主井→1640皮带大巷(主二部皮带机头)

4.电气焊设备运输。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等电气焊器具的井下运输由运输队负责,按照井口登记的施工地点,将电焊机、氧气瓶、乙炔瓶等电气焊器具和施工材料运送到指定地点;施工单位派专人在指定地点现场交接,并作好交接记录。

5.电焊机、气瓶卸车。电焊机、气瓶要小心从矿车中取出,接电焊机、气瓶人员拿稳之后,取电焊机、气瓶人员才

能松手,电焊机、气瓶要轻抬轻放。

6.井下运输监管工作由运输队负责。器具交接、检查由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具体负责。

(三)施工人员入井前准备

1.施工人员要求。参加烧焊人员必须能熟练掌握电气焊操作规程,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配齐防护用品,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操作。

2.火源携带。火源必须由现场负责人负责携带,火源入井时,要携带审批好的专项气割措施,并在井口进行火源登记。

3.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4.施工人员入井前准备检查工作由井口检身工负责。

(四)井下施工准备

1.清理施工现场。将工作地点及附近前后两端各10米范围内的易燃物品清理干净;将作业现场杂物清理干净,以防人工搬运材料时被绊倒,同时要小心地滑。

2.电焊机和氧、乙炔气瓶要分别放置巷道两侧,间距不得小于10米,电焊机应放置在进风两侧。放置气瓶,气瓶

距工作地点间距必须在10米以上,且两种气瓶间距不小于10米;气瓶必须垂直站立放置在安全地点,并可靠固定,防止倾倒,严禁在底板上滚动。

3.电源线、焊把线、氧气带和乙炔带等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确保连接可靠、完好,不漏电,不漏气。电焊钳、割具要完好无损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4.烧焊地点要设专用可靠的洒水管路和足够长的胶管及防火锨、不少于0.2m3的细纱、2台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灭火器使用方法;施工地点水量充足,设专人负责喷水。

5.井下施工准备工作由现场负责人负责检查落实;安检员负责施工安全设施检查。

(五)烧焊作业前准备

1.人员到位。现场负责人检查电气焊操作工、现场监护工、洒水灭火工、瓦斯检查工、安检员到位情况。

2.设定安全监护。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施工现场安全监护。

3.工作前器具检查。由电气焊操作工再次对电焊机、气瓶、减压阀、气压表、气管、割炬等器具进行详细的安全检

查,确认完好后,将各部件对接。

4.现场洒水。由专职洒水工向施工点洒水,确保施工点10m范围内润湿。

5.检查瓦斯。瓦斯检查工对烧焊工作地点及附近20m范围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和通风状况进行检查,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及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无瓦斯积存时,方能进行气割作业。

6.在施工点上风侧3m范围内,距顶板500mm处悬挂一台便携式甲烷检测仪,以便随时监测风流中瓦斯浓度。

7.请示。经施工负责人、安检员、瓦斯检查工共同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现场准备工作完毕,并请示调度室是否可以开始施工,经调度室许可后方能施工。

8.电焊机搭、甩火须有专业电工操作。电焊机必须能单独停、送电,严禁用钢丝绳和铁道作地线。

五、烧焊操作技术要求

1.烧焊作业时,枪嘴应尽量远离附近电缆线、设备,避免在工作中被气割渣或火焰损伤。邻近的可能被加热的机械

部分经常洒水降温,以防损坏。

2.施工中瓦斯检查工应每隔30分钟全面检查一次工作地点风流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当瓦斯浓度达到0.5%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用水迅速将熔渣冷却。

3.施工现场悬挂的便携式甲烷检测仪设专人观察,实时监测风流中瓦斯浓度。

4.烧焊作业时,现场监护工对气割操作实时监护,严格按规程操作;现场负责人经常对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操作人员离开作业现场或暂停作业时,必须及时关闭气瓶阀门,并设专人看管设备;停止作业必须拆除气割用具。

六、施工收尾措施

(一)施工后现场管理

1.作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后,要先关闭气瓶阀门,电焊机甩火须有专业电工操作。及时收好割炬、气管(电缆),核对烧焊器具和火源数量。

2.施工结束,必须将现场打扫干净,施工现场再次洒水,经检查无异常情况,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作业完毕,

经调度室许可后方能离开作业现场。

3.指派专人现场监视1小时,及时将未熄火源熄灭,冷却高温物体,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处理。

4.施工后现场管理工作由现场负责人负责;并由现场负责人指派专职洒水监视施工后的现场情况。

(二)施工后,电焊机、气瓶及施工器具管理

1.作业完成后,电焊机、气瓶及施工器具必须当班装运出井,不得在井下存放。

2.电焊机、气瓶及施工器具出井后,安排专人(施工前地面准备工作人员)负责认真核实升井设备数量,严禁将施工器具及火源等遗留在井下。

3.施工器具回收由现场负责人负责;地面清查施工器具和气瓶工作由井上负责人负责。

七、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人员在搬运氧气瓶、乙炔瓶的过程中,要指定负责人,统一指挥,行走时注意防滑,步调一致,确保安全。

2.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构件烧焊部位是否存在预应力,如存在,必须现场采取技术措施将应力释放,以防施工时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