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学院百篇优博名单

中国科学院百篇优博名单

中国科学院百篇优博名单
中国科学院百篇优博名单

附件: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额初选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地市排行榜 Who will be the next ? 1 江苏省苏州市67人 2 浙江省宁波市56人 3 福建省福州市51人 4 上海市45人 5 江苏省常州市41人 6 江苏省无锡市40人 7 浙江省绍兴市36人(含因经济原因除名1人) 8 浙江省杭州市31人(含因政治原因除名1人) 9 浙江省嘉兴市23人 10江苏省南京市22人 16-20人 湖南省长沙市20 北京市20 广东省江门市19 江苏省扬州市17

浙江省温州市17 江苏省镇江市16 江苏省南通市16浙江省湖州市16 福建省泉州市16 湖北省武汉市16 11-15人 河北省唐山市14 浙江省金华市14浙江省台州市14 四川省成都市14 天津市14 河北省保定市13 广东省梅州市13 广东省广州市13 重庆市13 江苏省泰州市12

广东省佛山市12 山东省烟台市11 8-10人 安徽省安庆市10 广东省潮州市9 福建省莆田市8 福建省厦门市8 7人 安徽省宣城市7 安徽省黄山市7 安徽省合肥市7 江西省南昌市7 辽宁省沈阳市7 6人 辽宁省锦州市6 河南省南阳市6 江西省抚州市6

湖北省黄冈市6 湖南省邵阳市6 湖南省常德市6 福建省龙岩市6 山东省青岛市6 5人 江苏省徐州市5 江西省宜春市5 江西省上饶市5 广东省中山市5 山东省潍坊市5 河北石家庄市5 山东省济南市5 4人 吉林省吉林市4 陕西省咸阳市4陕西省渭南市4

河北张家口市4 河南省郑州市4 山东省临沂市4 山东省威海市4 安徽省六安市4 安徽省芜湖市3 江苏省盐城市4江西省吉安市4江西省萍乡市4 湖南省湘潭市4 湖南省衡阳市4 广西省桂林市4 3 人 山西省晋中市3 山西省邢台市3 河北省衡水市3 河南省漯河市3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计算数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经验指导

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由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及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四个研究所整合而成,此外还拥有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华罗庚数学重点实验室、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和中科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等。2010年11月成立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旨在从国家层面搭建一个数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平台。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拥有完整的学科布局,研究领域涵盖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共有16个硕士点和13个博士点(二级学科),分布在经济学、数学、系统科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六个一级学科中,可以在此范围内招收和培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在2006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我院数学学科的整体评估得分为本学科的最高分数。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硕士招生类别为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9年共计划招收122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616数学分析 现行(公开发行)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数学系用数学分析教程。 801高等代数 [1]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第1版,2003年7月第3版,2003年9月第2次印刷. [2] 复旦大学蒋尔雄等编《线性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张禾瑞,郝鈵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复试原则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招生工作小组领导下,按研究所成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复试小组,设组长1人、秘书1人。 复试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其中专业知识成绩占60%,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成绩占20%,综合素质成绩占20%。 在面试环节,每位考生有5分钟自述,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外语(口语)水平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管理办法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实施“中国科学院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的意见》(科发人字﹝2015﹞64号),进一步提高我院科技队伍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率先行动“百人计划”作为我院培养引进优秀人才的主干计划,坚持引进杰出人才与青年优秀人才相结合,坚持引进科研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相结合,强调各类人才的协同发展。 第三条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面向海外公开招聘,重点支持以下三类人才:学术帅才(以下简称A类);技术英才(以下简称B类);青年俊才(以下简称C类)。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支持、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的管理模式。 第二章岗位设置与任职条件 第四条岗位设置必须与用人单位的“一三五”规划、科技目标、学科发展紧密结合,优先支持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和特色研究所(以下简称“四类机构”)的建设。 (一)A类岗位主要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和先导专项设置,包括研究所学术所长(副所长)、“四类机构”相当的学术负责人岗位、国家级实验室或中心主任岗位,及院重要学科方向的带头人岗位。按照年度工作部署,用人单位根据需要提出岗位需求,人事 1

局会同院相关局进行审核、报批。A类岗位由院统一发布。 (二)B类岗位主要围绕用人单位的重大突破方向与目标,结合关键工程技术工作需求设置,与现有科研团队紧密结合。按照年度工作部署,用人单位根据需要提出岗位需求,人事局会同院相关局进行审批。B类岗位由院统一发布。 (三)C类岗位由用人单位根据科技规划和重点领域的发展需要,在院核定的指标范围内自主设置招聘岗位。C类岗位由用人单位发布。 第五条岗位职责 (一)A类入选者应准确把握学科动态和发展方向,所从事的工作应符合院“三个面向”的要求;作为研究单元的负责人,应注重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组织带领科研团队,促进具有重要影响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的产出;组织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扩大本领域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积极培养青年人才。 (二)B类入选者应带领团队主持国家、院重大工程项目,从事高水平技术攻关,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或对大型仪器、设备做出重要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开展自主研发,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和保障;指导和培养青年工程技术人才。 (三)C类入选者应引入国际先进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提出具有重要创新价值的工作思路,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争取和承担国家科技任务,取得国内外同行认可的科研成果,建设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团队。 2

2015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完整版)

2015年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完整版) 从中科院获悉,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按照惯例,最终增选院士名单将在今年年底公布。 初步候选人中科院占大头 此前,院士增选首选公布有效候选人名单,2013年的院士增选过程中,中科院公布了通信评审之前的391名有效候选人。 而今年,中科院方面没有公开公布有效候选人,而是直接公布了通信评审后的157名初步候选人。 按照规定,2015年最终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5位,这意味着目前初选名单中的157人中,有近三分之一将最终当选院士。 从最新公布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的单位看,并没有“官员院士”的影子,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中科院院士本身就更注重基础科学等方面,以往就没有“官员院士”。 此次入选的初步候选人中,中科院系统依然占大头,数量达36人,占所有候选人总数的近23%,其次入选人数较多的大学有北大、浙大、中科大等。 公布的157名初选候选人中,数学物理学部有23人,化学部25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0人,地学部2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20人,技术科学部30人。 其中年龄最大的74岁,最小的43岁。 院士增选渠道只有两个 中科院称,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通信评选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对本学部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进行了通信评审,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 这是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进行的院士增选工作。根据院士制度改革,院士遴选渠道缩紧,只有两个渠道,一是需要三个院士提名,二是通过科协学会等学术团体推荐。 院士推荐制度在改革后也有所改变,候选人的提名院士从两个变成了三个,本学部的院士则从三人变成两人,以便有更多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纳入院士增选的范畴。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

在京中科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共分6个部,共有院士634名。其中,在京院士共有90人,名单如下: 1、数学物理学部(25人) 陈佳洱:核物理学家1934年10月1日出生,上海人。195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主席。 陈建生: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7月8日生,福建福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陈木法:数学家1946年8月22日生于福建惠安。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80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82年、1983年先后获该校理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概率统计学会理事长。曾任该校研究生院院长。 陈难先:物理学家1937年10月30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与科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曾任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式刚:理论物理学家1935年11月28日生于浙江温州。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甘子钊:物理学家1938年4月16日生于广东信宜。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3年该校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及固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郭柏灵:数学家1936年10月23日生于福建龙岩。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贺贤土:理论物理学家1937年9月28日生于浙江镇海。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主任,国家“863”计划直属惯性约束聚变主题首席科学家。 黄祖洽:理论物理和核物理学家1924年10月2日生于湖南长沙。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0年于该校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 姜伯驹:数学家1937年9月4日生于天津,籍贯浙江苍南。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曾任“973”项目“核心数学中的前沿问题”首席科学家。 邝宇平:理论物理学家1932年11月9日生于北京,籍贯广东台山。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李惕碚:高能天体物理学家1939年6月12日生于重庆北碚,籍贯湖南攸县。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2009.12.21) 中国科学院(683位) 数学物理学部 ·艾国祥·白以龙·陈彪·陈和生·陈佳洱·陈建生·陈木法·陈难先·陈式刚·程开甲·崔尔杰·戴元本·丁伟岳·丁夏畦·范海福·方成·方守贤·冯端·甘子钊·葛墨林·龚昌德·谷超豪·郭柏灵·郭尚平·郝柏林·何泽慧·何祚庥·贺贤土·洪朝生·洪家兴·胡和生·胡仁宇·黄润乾·黄祖洽·霍裕平·姜伯驹·解思深·经福谦·邝宇平·李邦河·李大潜·李德平·李方华·李家春·李家明·李惕碚·李荫远·李正武·林群·刘应明·龙以明·陆启铿·陆埮·吕敏·马大猷·马志明·闵乃本·欧阳钟灿·彭实戈·钱伟长·钱学森·曲钦岳·沈文庆·沈学础·石钟慈·苏定强·苏肇冰·孙义燧·汤定元·唐孝威·陶瑞宝·田刚·童秉纲·万哲先·汪承灏·王鼎盛·王恩哥·王乃彦·王诗宬·王世绩·王绶琯·王迅·王业宁·王元·王梓坤·魏宝文·魏荣爵·文兰·吴文俊·吴岳良·夏道行·冼鼎昌·谢家麟·邢定钰·熊大闰·徐叙瑢·徐至展·严加安·杨福家·杨国桢·杨乐·杨应昌·叶朝辉·叶叔华·应崇福·于渌·于敏·俞昌旋·詹文龙·张殿琳·张恭庆·张涵信·张焕乔·张家铝·张杰·张仁和·张淑仪·张伟平·张裕恒·张宗烨·章综·赵光达·赵忠贤·郑厚植·周光召·周恒·周又元·周毓麟·朱邦芬·朱光亚·庄逢甘·邹广田 化学部 ·白春礼·蔡启瑞·曹镛·查全性·柴之芳·陈冠荣·陈洪渊·陈家镛·陈俊武·陈凯先·陈庆云·陈茹玉·陈新滋·陈懿·程津培·程镕时·戴立信·段雪·费维扬·冯守华·高鸿·高松·郭景坤·郭慕孙·何国钟·何鸣元·洪茂椿·侯建国·胡宏纹·胡英·黄本立·黄春辉·黄量·黄乃正·黄维垣·黄宪·黄志镗·嵇汝运·计亮年·江龙·江明·江元生·蒋锡夔·黎乐民·李灿·李洪钟·李静海·梁敬魁·梁晓天·林国强·林励吾·刘若庄·刘有成·刘元方·卢佩章·陆婉珍·陆熙炎·麻生明·麦松威·闵恩泽·倪嘉缵·彭少逸·钱逸泰·任詠华·沙国河·申泮文·沈家骢·沈天慧·沈之荃·宋礼成·苏锵·孙家钟·唐有祺·田昭武·田中群·佟振合·万惠霖·汪尔康·王方定·王佛松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在我国工学理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化学物理、材料科学、数学、环境生态学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科学院成立于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研究分院,截止2016年已有分院12所,分别为北京分院、沈阳分院、长春分院、上海分院、南京分院、武汉分院、广州分院、成都分院、昆明分院、西安分院、兰州分院、新疆分院;下设包括微生物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兰州物化所在内的研究单位114个,涉及理工、基础化学物理、数学、微生物、生态等各个学科领域。中国科学院拥有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中国科学院的组织架构图中国科学院院士数据据2016年1月中科院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777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48人,化学部13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3人,地学部127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0人,技术科学部138人;此外中国科学院还拥有外籍院士82人。截至2016,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

区,其中,北京市380人,上海市92人,江苏省42人,辽宁省21人,湖北省21人,陕西省18人,香港特别行政区18人,安徽省16人,以上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608人,占全体院士的83%;院士性别比例男性占94%,女性占6%。中科院2017度的科研项目2017年,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大气辐射特性自动检测仪”、“地表反射自动观测高精度辐射计”、“多角度地表光学反射特性自动观测仪”、“高精度太阳辐射计”、“太阳直射自校准辐照度仪”、“光学遥感卫星智能化高精度地面定标系统”数十个科研项目,通过了我国第一家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召开的评价会。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资格申请表【模板】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资格申请表聘用单位: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证明。 ⒉有关说明: (1)“招聘前所在单位”指申请入选前的最后工作单位; (2)“招聘前专业技术职位”需规范填写,即: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讲师、研究人员、博士后等。如不能一一对应,则请在填写实际职位后对其按照上述职位分类系列加以说明; (3)“招聘岗位”必须为我院创新岗位研究员; (4)“招聘学科”请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 (5)“所属基地或专业局”指我院三期的“1+10”个科技创新基地和相关专业局。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执行管理协议书(样本) 为进一步加强“百人计划”的管理,明确并规范在“百人计划”实施中聘用单位(甲方)及入选者(乙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特签定本协议书。 一、甲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⒈根据科技目标、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的需要,甲方提出设岗的学科领域和方向,通过有关媒体向海内外发布招聘启示,并组织好岗位招聘的答辩和遴选工作。 ⒉通过答辩后,甲方与乙方共同制定“百人计划”工作目标任务书,甲方聘用乙方岗位为创新研究员岗位,甲方负责对乙方的年度考核、终期初评估和日常的管理工作。 ⒊甲方需向乙方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经费额度不少于70万元),采取一次性支付方式,经费到位时间为。若乙方获得院择优支持,甲方保证乙方在获得上述启动经费支持之外,获得院拨人才专项经费的全额支持。 ⒋甲方需向乙方提供办公和实验用房 m2。 ⒌甲方与乙方协商后,甲方为乙方提供所需的合作者和助手。配备固定人员人;博士研究生人、硕士研究生人;流动人员人。 ⒍甲方为乙方提供面积为 m2(室厅)的住房一套,或提供住房补贴。 生活住房详尽条款,在双方协议的其他事项中明确或以附则形式予以明确。 ⒎自乙方到位开展工作开始,乙方可享受甲方提供的3年每月元的“百人计划”岗位津贴。津贴可用于解决其配偶的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等问题。 ⒏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不能按照工作任务书完成工作的,甲方有在年度考核时对乙方予以警告的权利,对警告后仍不能有效开展工作的,甲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和“百人计划”的执行,并请求院取消乙方入选者称号。 ⒐对未获得择优支持或发生突发事件导致乙方不能完成预期工作的,甲方有权终止本协议和“百人计划”的执行,并请求院取消乙方入选者称号。 二、乙方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⒈乙方应在通过答辩后尽快到位(一般不超过3个月)。乙方承诺的正式到位时间为年月。乙方将按照应聘的学科方向在到位一至两个月内确定研究方向,开展实验室建设、队伍组建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既定的科技目标的实现。 ⒉乙方在到位工作一年以上两年之内,具有一次申请院择优支持的机会。 ⒊乙方未获得院择优支持,但仍保留入选者资格的,将统一参加“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从乙方获得经费支持到参加评估,最长时间不得超过5年。 ⒋乙方在计划执行期间,每年出国合作研究的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⒌乙方对择优支持人才专项经费的使用须根据《中国科学院关于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招聘海外知名学者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要求执行。乙方同时有责任通过竞争和开展国际合作,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与

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名单(大气科学方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方面的非气象局部门的院士) 1.巢纪平 气象学家1932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无锡。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 2.符淙斌 气候学家1939年10月14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黄荣辉 气象学家1942年8月17日生于福建惠安。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6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3年获日本东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4.李崇银 气象学家1940年4月15日生于四川达县。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吕达仁 吕达仁,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生于上海市。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6.穆穆 大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4年8月生于安徽省定远县,籍贯安徽定远。197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获该校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85年在复旦大学数学系获得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7.吴国雄 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1943年3月20日生于广东潮阳。1966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1983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伍荣生 大气科学家1934年1月17日生于浙江瑞安。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9.曾庆存 气象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家1935年5月4日生于广东阳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获苏联科学院数理科学副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2019-2020-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介绍-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介绍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立于195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文 任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为首任所长(1952-1982)。继任所长是陆启铿院 士(常务副所长,主持日常工作,1979-1982)、王元院士(1983-1986)、杨 乐院士(1987-1994)、龙瑞麟研究员(1995-1996)、李炳仁研究员(代所长,1997-1998)、王跃飞研究员(1999-201X)。现任所长是周向宇研究员 (201X-)。 数学研究所在成立之初,确立了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协同发展的方针。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数学研究所先后分支出若干独立的研究机构, 数学所自身也几次调整学科布局。改革开放以后,数学所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兼顾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其它方向。50多年来,数学所在科 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如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数学方面全 部六项奖中有三项出自数学所;华罗庚先生的“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1956获奖)开辟了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吴文俊先生的“示性类与示嵌类的 研究”(1956获奖)是拓扑学领域的奠基性工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与王元、潘承洞一起于1982年获奖)至今仍然保持 国际领先水平;曾经在数学所工作和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0余人当选为中国科 学院院士;多人次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及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等;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研究生中有多人已经成为国际知名数学家,其中有5人曾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受邀做45分钟演讲。 50多年来,在华罗庚先生以及其他一批造诣精深、潜心致学、爱所如家的数 学家言传身教的带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数学所形成了自己良好的文化传统:自由民主、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尊重科学、唯才是举的道德风尚。维护和保持上述优良传统是能够得以不断吸引优秀数学 人才、持续稳定地保持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攀登数学高峰的基本条件,是建设一流数学研究机构的基本保证,是数学所创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1998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动下,四个数学类研究所(数 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经过整合组建成立了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所杨乐院士任研究院首 任院长。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数学所在研究院的领导下,进一步凝练学科 目标,明确主攻方向,逐步成为一个以基础数学为主,兼顾应用数学、计算数 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单纯学术机构。经过几年的发展,数学所在分析数学、数论、

中科院院士名单(按产业分类)

中科院院士名单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dc8917368.html,/sourcedb_ad_cas/zw2/ysxx/qtysmd/ 产业分类: (一)汽车产业:沈志云,翟婉明, (二)电子信息产业:查全性,王越,张煦,王崇愚,程时杰,刘永坦,韩祯祥,朱中梁,张煦,李启虎,简水生,黄宏嘉,陈星弼,吴一戎,王阳元,王启明,李衍达,黄维,陈俊亮,杨学军,徐宗本,王占国,王圩,侯洵,郭光灿,王越,刘盛纲,侯朝焕, (三)云计算产业:梁栋材,陈国良,侯朝焕。夏培肃,杨芙清,张景中,保铮,李未,沈绪榜,张效祥,董韫美,陆汝钤,周国治,叶培建,包为民,林惠民,孙钟秀,梅宏,杨学军,怀进鹏,何积丰,张钹,过增元,张佑启,钟万勰,周巢尘,周兴铭, (四)低空产业(航空产业、直升机等):江龙,何国钟,严东生,包为民,陆元九,吴宏鑫,匡定波,陈桂林,李济生,任新民,高镇同,顾逸东,刘竹生,孙家栋,屠守锷,过增元,王希季,曹春晓,闵桂荣,邢球痕,颜鸣皋,余梦伦,吴承康,庄逢辰,谢光选,叶培建,朱森元,陈定昌,吴一戎,顾诵芬,胡海岩,申长雨,李天,于起峰,朱荻,赵淳生,陆元九,包为民 (五)高端装备产业:梁思礼,王大中,谢光选,陈星旦,王越,张嗣瀛,梁思礼,欧阳予,陈能宽,宋家树,刘宝镛,闵桂荣,郑哲敏,吴承康,周炳琨,薛永祺,夏建白,吴德馨,王育竹,王守觉,刘国治,梁思礼,陈桂林,郑有炓,姚建铨,许宁生,林尊琪,郑耀宗,匡定波,保铮,郑建华,吴宏鑫,秦国刚,金亚秋,陈星旦, (六)生物医药产业:白春礼,程镕时,黄志镗,卢佩章,陈凯先,陈新滋,黄量,段雪,陈茹玉,彭少逸,陈宜张,刘新垣,韩济生,士新,沈善炯,施教耐,苏国辉,鞠躬,庄文颖,陈可冀,饶子和,邓子新,沈自尹,王大成,张树政,张学敏,魏于全, (七)文化产业:齐康,陈学俊,潘家铮,杨槱,郑时龄,吴良镛,林为干,黄民强, (八)现代物流产业:许学彦, (九)现代金融产业: 不需要进行分类的版块: 数学物理学部、地学部这两个版块的名单不用管。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百人计划”招聘启事

精心整理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度“百人计划”招聘启事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已成为国内微电子领域最重要的研发机构之一。为了加强学科的发展,现诚聘相关专业“百人计划”研究员。 一、研究方向 计。 纳米加 (四)、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 该研究室是国内最早开展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研究的单位之一,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GaAs基和InP基微波毫米波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研制、微波大功率GaN基器件和电路研究、微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技术、超高频数模混合电路研究、微波混合电路和模块、光电器件与

高密度集成技术。研究室下设“4英寸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线”、“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设计和测试”、“微波模块研究”、“光电模块研究”四个科研平台。 (五)、通信与多媒体SOC研究室 该研究室主要围绕通信与多媒体SOC芯片开展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GPS/伽利略等卫星导航接收机SOC芯片、Wimax/LTE基带SOC芯片、多媒体与多核处理器SOC芯片、 、PCB 以实现微电子设备国产化。主要的科研方向为:适用于32-22纳米技术代新原理装备研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及工艺研究、利用微细加工和集成技术研究创新型原理装备、常压等离子体技术、微纳加工技术标准化研究。 (九)、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

该研究室专门从事先进电子封装技术研发,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光电器件、MEMS、系统级封装(SiP/SoP)、高密度封装、3D封装等等。该研究室将建成一个开放的、从封装设计仿真到封装硬件平台基本全面的先进实验室,包括各种封装设计仿真工具,先进封装基板实验线,微组装实验线,测试实验室和可靠性实验室,为先进封装技术研究和业界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十)、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器件与 基于 等。 一般 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招聘条件。详细情况可登录()网站介绍。 三、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填写<<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候选人推荐(自荐)表>>(可从下载)。 2)发表的论着目录、论着引用情况及3~5篇代表性论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部门推荐用)

附件4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推荐书 (部门推荐用) 本推荐书的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附件材料 被推荐人姓名: 专业: 工作单位: 推荐学部: 填表日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印制

附件材料目录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 附件2:被推荐人中国国籍证明 附件3:论著目录 附件4:重要引用和评价情况相关内容的复印件 附件5:获奖证书和发明专利证书的复印件 附件6:10篇(册)以内有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的全文 说明 1、本附件材料由被推荐人所在单位或由被推荐人提供。被推荐人对附件材料的真实性向推荐单位负责,并提交确认函。 2、附件材料的附件1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填写,附件2至附件6不使用“院士增选录入系统”,请按相关要求填写或提供复印件。全部附件材料用A4纸按顺序装订成册。如10篇(册)代表性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不便装订,可以另附。 3、本附件材料内容不得涉密。如确需提供涉密材料,涉密部分请另纸按保密规定报送。不得报送绝密级材料。

附件1:被推荐人基本情况1.个人信息 2.主要学历(六项以内) 3.主要学术经历(十项以内)

4.重要学术任(兼)职(六项以内),指在重要学术组织(团体)或重要学术刊物等 5.代表性的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限10篇(册) 以内。在每篇论文、著作、研究技术报告、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后说明被 推荐人所起的作用和主要贡献(限100字),如,提出什么学术思想,是否执 笔人,研究工作的参与程度和主要贡献。按以下顺序填写: 论文:作者(按原排序),题目,期刊名称,卷(期)(年),起止页码; 著作:作者(按原排序),著作名称,出版社,出版年份,出版地; 研究技术报告(未公开发表的重要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完成年份; 重要学术会议邀请报告:作者(按原排序),报告题目,报告年份,会议

中国两院院士名单汇总

MADE BY KELVIN 【小木虫荣誉出品】二○○七年四月三日

目录 0H 中国两院院士名单汇总 1H 第一部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994H 2 一、数学物理学部...........................................................................................................2 二、化学部.......................................................................................................................5 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0 四、地学部.......................................................................................................................3 五、信息技术科学部.......................................................................................................6 六、技术科学部...............................................................................................................8 七、外籍院士.. (11) 9H 第一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1002H 12 一、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3人).......................................................................12 二、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7人).......................................................................13 三、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2人).............................................................14 四、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4人).........................................................................15 五、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3人) (16) 六、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35人).................................................................................17 七、农业学部(61人).....................................................................................................18 八、医药卫生学部(101人)...........................................................................................19 九、工程管理学部(39人,其中28人来自其它学部)..................................................20 十、已故院士名单及简介(53人)............................................................................21 十一、全体外籍院士名单(35人) (25)

12名生命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2名生命科学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4个单位出了8位新院士 12名生命科学家在2005年岁末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了国家在科技方面设立的这一最高学术称号。他们当中最大的70岁,最小的年仅42岁,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7个单位。 这些生命科学家虽然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从生态学到结构生物学,从农业微生物学到临床医学,各不相同,但他们均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成绩显著,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们中有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式,为我国陆地碳循环研究奠定了基础的北京大学教授方精云;有揭开了困扰人类整整一个世纪的A-1型短指(趾)症致病之谜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林;还有曾参加猪胰岛素晶体结构(我国测定的第一个蛋白质的晶体结构)测定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王大成、常文瑞。 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一半曾在国外留学并获得国外大学的博士学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教授王正敏具有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

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陈晓亚曾在英国里丁大学学习,并获该校博士学位;与陈晓亚同一个单位的赵国屏研究员1990年获美国普度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在2005年增选的院士中有一个现象比较引人注目:他们很多来自同一个科研机构。比如,贺林与邓子新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研究中心,陈晓亚与赵国屏现都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研究员,还有北京大学的方精云与童坦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王大成与常文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饶子和2005年第一次参加了院士增选评审。他认为,这一现象说明院士评选过程中的“平衡法则”是不存在的,只要有实力,就会被选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有2005年有两名新院士都曾参与过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而之前这个研究小组已经走出了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痴迷“衰老”的花甲老人 在2005年新当选的院士中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就是北京大学衰老研究中心主任童坦君教授。童坦君也是12名新院士中最年长的一位。 人为什么衰老?有关人类衰老的机理极其复杂,其学说

中科院院士介绍

林秉南,中科院院士,是水力学,和流动力学的专家。 林秉南院士是一中六位中科院院士中最年长的一位学长了,是1937届的高中毕业生。 高中毕业后,留学美国十载,专攻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是这一方面大师级的权威。 1956年回来报效祖国,致力于开辟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领域的科学研究。他在明渠不恒定流,高坝水力学和泥沙运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富有创造性的成果,而这些成果,不少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林秉南历任中国水力水电科学院水力学所长、院长和荣誉院长。是三峡工程可能性论证泥沙组组长。 林秉南在国际享有崇高声誉,受聘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州立大学任客座教授,并且是国际水利研究会亚太地区分会主席。

梁栋材,中科院院士,生物物理学专家。 梁栋材,1946年入读市一中初一,1949年入读高一,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化学系,55年大学毕业,而且是化学系的尖子。 他学习并精通两门外语;1955年-56年,在北京俄语学院学习俄语;1963年-64年,在上海外语学院学习英语。 他主要有两次出国进修和交流:1957年在前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杨研究当研究员,并考取了副博士学位,另一次是在1965年-67年,在英国皇家研究所和牛津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1960年,它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任助理研究员,这时期,他的科研成果主要有:测定了一批有机物的晶体结构;会同协作单位一道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计算程序库;60年代末,作为负责人之一,他参加了猪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这使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改革开放后,梁栋材迎来了科研的春天,在1978年,他又重新回到北京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当研究员直至到所长。这期间,科研的条件大大改善,他研究的成果也是前所未有的丰硕:80年他亲自主持胰岛素三维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小组,攻关克难,众多项目的研究成果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他又开始组织对藻类捕光蛋白三维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和一等奖等等的多个奖项,他在国内外的权威刊物上发表了科学论文达100多篇。学术专著有《X射线晶体学基础》等。 1980年梁栋材被选为中科院院士,85年被选为第三届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7年-1992年连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暨庆祝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

ISAM’2009 暨庆祝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 出席会议名单 院士嘉宾 1 周毓麟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2 王梓坤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3 郭柏灵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4 陈木法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5 彭实戈山东大学数学院 境外嘉宾(按照姓名汉语拼音排) 1. 白志东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2. 陈礴英国华威大学 3. 陈振庆美国华盛顿大学 4. 堵丁柱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 5. 方开泰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6. 胡耀忠美国堪萨斯大学 7. 李文博美国Dalaware大学 8. 任尚智香港理工大学 9. 邵启满香港科技大学 10. 孙捷新加坡国立大学 11. 孙玮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 12. 徐佩美国西北大学 13. 尹红霞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 14.周晓文加拿大Concordia大学 15.朱会灿美国Google公司 16.朱力行香港浸会大学

17.梁华美国Rochester 大学 18.宋仁明美国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大学 19.郑伟安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华东师范大学 20.陈夏美国Tennessee大学 国内嘉宾(按照姓名汉语拼音排) 1.陈家鼎北京大学 2.崔恒建北京师范大学 3.杜恒生北京 4.董新汉湖南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5.高付清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6.高随祥中科院研究生院 7.葛渭高北京理工大学 8.郭汉英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9.郭军义南开大学 10.郭懋正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11.郭田德中科院研究生院 12.郭永江北京邮电大学 13.何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4.侯振挺中南大学 15.胡迪鹤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16.胡晓予中科院研究生院 17.黄正海天津大学数学系 18.计雷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19.江松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20. 酒全森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21.雷天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2.黎勇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23.李飞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24.李元广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 孙金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孙金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包括已故院士) 1 数学物理学部(191) 艾国祥白以龙蔡诗东陈彪陈和生陈佳洱陈建功陈建生 陈景润陈木法陈难先陈式刚陈希孺程开甲程民德崔尔杰 戴传曾戴元本邓稼先丁大钊丁伟岳丁夏畦段学复范海福 方成方守贤冯端冯康甘子钊葛墨林葛庭燧龚昌德 谷超豪关肇直管惟炎郭柏灵郭尚平郭永怀郭仲衡郝柏林 何泽慧何祚庥贺贤土洪朝生洪家兴胡宁胡和生胡济民 胡仁宇胡世华华罗庚黄昆黄润乾黄胜年黄祖洽霍裕平 江泽涵姜伯驹解思深金建中经福谦柯召邝宇平李

林 李邦河李大潜李德平李方华李国平李家春李家明李惕碚 李荫远李正武廖山涛林群林同骥刘应明卢鹤绂陆埮 陆启铿陆学善吕敏马大猷马志明闵乃本欧阳钟灿潘承洞 彭桓武彭实戈蒲富恪钱临照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曲钦岳 饶毓泰沈元沈文庆沈学础施汝为石钟慈苏步青苏定强 苏肇冰孙义燧谈镐生汤定元唐孝威陶瑞宝田刚童秉纲 万哲先汪承灏汪德昭王迅王元王承书王鼎盛王淦昌 王乃彦王诗宬王世绩王绶琯王湘浩王业宁王竹溪王梓坤 魏宝文魏荣爵文兰吴杭生吴式枢吴文俊吴有训席泽宗 夏道行冼鼎昌肖健谢家麟谢希德熊大闰徐叙瑢徐至展 许宝騄严济慈严加安严志达杨乐杨澄中杨福家杨

杨立铭杨应昌叶朝辉叶企孙叶叔华应崇福于渌于敏 余瑞璜詹文龙张杰张殿琳张恭庆张涵信张焕乔张家铝 张仁和张淑仪张文裕张钰哲张裕恒张宗燧张宗烨章综 赵光达赵忠贤赵忠尧郑厚植周恒周光召周培源周同庆 周又元周毓麟朱邦芬朱光亚朱洪元庄逢甘邹广田2 化学部(175) 白春礼蔡镏生蔡启瑞曹镛曹本熹查全性陈懿陈冠荣 陈洪渊陈家镛陈鉴远陈俊武陈凯先陈庆云陈荣悌陈茹玉 陈新滋陈耀祖程津培程镕时戴安邦戴立信邓从豪邓景发 方肇伦费维扬冯守华冯新德傅鹰高鸿高济宇高世扬 高小霞高怡生高振衡顾翼东郭景坤郭慕孙郭燮贤何炳林 何国钟何鸣元洪茂椿侯建国侯祥麟侯虞钧胡英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