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梧桐雨

梧桐雨

梧桐雨
梧桐雨

梧桐雨3

人物:沈太太:沈太太 50多岁

谢家树:谢家树 28岁

[光启,一个昏暗枯井里。谢家树把沈太太绑架到这里]

沈太太:(被蒙住眼睛,惊慌的)啊......这是什么地方......(想逃走)

谢家树:(一把拉住她)往哪跑,你给我过来!

沈太太:(恐惧的)你......你要干什么?

谢家树:(豪无顾忌地松开沈太太身上的绳子,拿下她眼睛上的布)

沈太太:是你!这是什么地方?

谢家树:什么地方?过去我妈妈在这里,一躲就是二十年,现在我在这里.哈哈......这真是个好地方.只可惜黄五爷没有打死我,而我恰恰又是个学医的.没想到吧,我母

亲竟然跟你近在咫尺.不同的是,你在大屋里作威作福,而我的母亲却在这里苟且偷生.你总是把人往绝路上逼,而恰恰却是天无绝人之路.

沈太太:不,是你们逼的.我只是一个女人,我只要自己一个完整的家,我没有别的奢求.

我要孩子,要丈夫.可是你的妈妈却霸着我的丈夫不松手.

谢家树:所以,你就放火烧了我们?你的心是不是太狠毒了!

沈太太:那纯属是个意外!

谢家树:什么意外,就是你见死不救!我清清楚楚的记得,那天晚上是你在门外偷听我和我母亲谈话.看我母亲把沈家祖传的金链子戴在我身上时,你气急败坏地将纸灯

笼扔在了屋外的草堆上.眼睁睁看着火苗不断的往上窜,火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越来越大,可是你就是没有喊人救我们,而回到了自己的屋里.那场火,使我和我

母亲从此下落不明,也就是你把我母亲烧的没有一点人样,于是她终日躲在这荒

芜人烟的废墟里,过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这一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你造成的. 沈太太:那你呢,你就不狠毒吗?沈娟不是你害死的吗?你明明就不爱她.

谢家树:可是我和沈娟认识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她就是我同父异母的妹妹.而我知道实情 ,我必须告诉她,我不忍心伤害她.

沈太太:这么说,你还是有点良心的?如果你真有良心的话,你为什么要杀死祝妈,她是无辜的.

谢家树:我没有杀她,她是自己失足跌下楼去的,我只想取回属于我的东西.我母亲为了成全你们沈家,避我不见.我发过誓,要搞垮富康钱庄,我要让你们失去人心,失去财富,失去一切的东西.所以我联络黄五爷到你们钱庄洗钱,让你们无法应付挤兑的危机.可惜呀,可惜你朱玉贵竟然生了个好儿子,比你善良,明知道我做了那么

多错事还不起诉我.还有祝妈,她为了保护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所以我输了, 我认输,我输得心服口服.本来我以为一切都过去了,我想带着嫣凤远走高飞.虽

说你曾那么恶毒的对她,逼她喝下红花药水;虽说你买通黄五爷,要致她于死地.

她只不过是个丫鬟,想摆脱命运的不公,罪不当死吧!

沈太太:不,她和你娘一样都是狐狸精.

谢家树:你凭什么这么说!你只不过出身好一点罢了,所以才能嫁入豪门呀!

沈太太:可是,我得不到关怀,得不到爱.

谢家树:所以,你就杀我父亲,所以你就杀了他!

沈太太:(激动的)是的,是的是的!我从来对他只是忍让和迁就,我不敢对他说一个"不"

字.我十八岁就进了沈家们,我为他生儿育女,可他根本就无视于我的存在.这么

大一个家里,经常就是我一个人.他高兴的时候就回来,不高兴就在外面寻欢作乐

.我的感情,我的快乐,都被锁在这个高高的院墙内.我只能看着我自己,我只能看着我自己一天天的老去......我的青春,我唯一的感情又被我自己彻底埋藏了.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真的很后悔,为什么说出那样的话.那声枪响虽然过去了十多年,可是我的耳边还是会常常的响起.是的,是我害死了他,你杀了我吧,是我害死了我的丈夫,我是一个狠毒的女人.丈夫是我的天,我的地,他要我死我就得死, 他让我活我才能活!我对不起沈家,我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所以我要重整家业, 我希望能够洗清我身上的罪孽.过去我那么的害怕死亡,我怕死后会埋在他身边, 我是杀他的凶手,我不愿意面对他.现在我不害怕了,因为我为了沈家尽了全力.

你杀了我吧,你杀了我吧,杀了我吧!

谢家树:你别逼我!你知不知道,二十多年来我常常到这来看望我的妈妈,我的亲生妈妈,我却根本无法看清她的模样.还好老天可怜她,二十多年来能让我以一个陌

生人的身份照顾妈妈.每当我劝妈妈要离开的时候,她总是不肯,她说她要等她心爱的人来看她,听她唱戏.可是根本就是不知道,她要等的人早已经被你杀死.朱

玉贵,我要杀死你!

沈太太:(看见枪口对着自己,又胆怯了)儿子......儿子......我能叫你一声儿子吗?

在你开枪之前我有一个请求,给我支烟抽好不好.

谢家树:(看着沈太太的样子,嘲笑着)哈哈哈......,你也有今天!(到桌旁点了一支烟给她)

沈太太:(拿着烟)谢谢,谢谢......(抽了几口,抬头看见谢家树缓缓举起的枪,转身想要逃走)

[熄灯,枪响]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长恨歌》白居易 简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的洪昇原作有五十折,此本由顾笃璜精选其中二十八折,围绕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上、中、下三本,需7个半小时才能演完。上本,集中于唐明皇、杨贵妃的钗钿情缘;中本,叙说杨

贵妃由极宠至极悲;下本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月宫重会,圆满终场。由台湾方面投资500万人民币,苏州昆剧院等单位挑梁主演的舞台大戏,由于恪守了传统,将中国历史上昆剧最鼎盛时期的模样原汁原味呈现在舞台上,这部糅合了历史、文学和超现实想象的宫廷罗曼史感动了到场的每一位观众。 剧情简介 唐明皇心爱的宠妃杨玉环,不但娇羞动人,更娴熟音律,入宫即得三千宠爱在一身。玉环不仅得宠,杨氏一门也尽得提拔。兄长杨国忠位列丞相,却穷奢极欲纳贿专权。神仙嫦娥知明皇通识乐理,将梦中的玉环召唤至月宫,传授她“霓裳羽衣”仙乐,玉环依照梦中记忆谱曲,与明皇合制了传世之作《霓裳羽衣曲》。玉环喜嗜荔枝,明皇特命从中国南方以快马进献,递送的驿吏踏死了无数百姓的良田,民怨四起。 七夕之夜,玉环与明皇相携盟誓,银河上,牛郎织女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而大唐宫中的甜蜜时光却因一场暴乱而成镜花水月,面对暴乱,明皇亦挽救不了玉环的命运。平乱后,明皇命人用檀木塑了玉环的座像,将思念与忏悔之情赋予雕像。死后的玉环,不但受到土地神的眷顾,而且受到织女的同情,助其重新列入仙班。在嫦娥、织女等众神的帮助下,二人终于在中秋夜月宫重圆,永不分离。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

梧桐雨赏析

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的佳作。该剧在历代评价甚高,清人李调元《雨村曲话》说:“元人咏马嵬事无虑数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剧为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沈雄悲壮,为元曲冠冕。”这一部元杂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见长,也使得这部历史剧成为元代文坛的一树奇花。 《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根据白居易的《长恨歌》编撰的。作者白朴关注的不是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跌宕,笔墨酣畅优美,而构筑的意境则深沉含蓄,浓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诗味,这些艺术手法都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个爱情故事放在安禄山叛乱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里来表现,通过他俩在爱情上所经历的合欢与诀别的过程,反映了唐王朝由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写照。作者始终不忘把爱情纠葛贯穿在政治悲剧中来写。爱情的失败是由于政治的腐败,而政治的腐败又源于荒唐的爱情,两者互为因果。由此可见,白朴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他是通过李、杨悲欢离合的故事,谴责统治集团的淫逸乱政,总结了历史兴亡和政治成败的教训。可是,由于作者既对唐明皇荒淫误国的丑行加以揭露,又对他的爱情遭遇寄予同情,同时,又表现了杨贵妃对爱情的不忠贞。这都极大地减弱了这部作品的思想性,使得作者的政治倾向十分模糊。但其艺术特色是值得肯定的。 从语言风格来说,白朴是长于情辞的作家。《梧桐雨》在文采方面富丽堂皇,这对于一本反映宫廷生活的历史剧来说,是妥贴适宜的。因为剧中由“正末”扮唐玄宗主唱,属于“末本”戏,作者运用典雅华丽的语言,为的是表现帝王与贵妃的雍容大度。所以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论说:“白仁甫之词如鹏搏九霄”,“若大鹏之起北溟,奋翼涛乎九霄,有一举万里之志,宜冠于首。” 全戏的情节并不复杂,作者紧紧抓住了最能表达人物情感的细节,深入开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唐明皇的极其复杂细微的思想情感。第一折开首通过剧中人把情节进行简要的叙述,然后,引出剧中人的情思来。通过情思的细腻描绘,表达人物思想感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写戏曲一定要突出人物情感的细微表达,做到以情动人。 这出戏主要是以唱词为主,而且全部是唐明皇的唱段。唱词写得十分华美隽永。唐明皇抒发情怀,不是空泛地唱,而是在规定的情景中,借周围的景物以抒怀,显得十分生动。其中对秋雨的描摹也堪称一绝,白朴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多方位、全景式地描绘出雨打梧桐的自然景象。可以说,秋雨梧桐是白朴刻意要表现的自然景象,是其显现人物心理状态,丰腴人物精神情貌的主要依托物象。只有把这一物象描绘的摇拽多姿,精彩纷呈,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比如“嘛噼似喷泉瑞兽临鼠沼,刷刷似食叶春蛋散满箔。乱洒琼阶,水传官漏;飞上雕檐,酒滴新槽。直下的更残漏断,枕冷裳寒,烛灭香消。可知道夏天不觉,把高风麦来漂。” 《梧桐雨》结构谨严,作者在短短的一本四折中,巧妙地安排了李、杨故事的全部情节,而且脉络清楚,首尾完整。每折之中又裁剪得法,繁而不乱,处处见出作者的组织功夫。作品为了突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在第一、二折里侧重写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纯真爱情,笔墨浓重。这样,为后来表现他不得不抛弃贵妃的矛盾心理和失掉贵妃后的悲伤情感做了极好的铺垫。如果没有前者的渲染,就不会有后者的感人力量。 《梧桐雨》作为一部凝聚着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精华的伟大作品,集苦事、苦景、苦情于一体,用优美的文辞细腻丰腴地展示出悲剧主人公国破家亡、孤苦感伤的情思,所展现的悲剧美蕴含着难以衡定的美感力量,堪称悲剧美的典范!

古诗鉴赏选粹2

古诗鉴赏选粹2 教学园地 06-04 0755 古诗鉴赏选粹2 题组三 1.(重庆市南开中学2010届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①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①兰桡:船桨的美称,代指船。 (1)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自朴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化用为:“西风渭水,落日长安。”你更 欣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答案 (1)表达了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思念之情。 (2)①原句好。“秋风”“落叶”描绘出深秋时节长安城萧瑟、冷落的氛围,意象开阔、疏朗。“吹”、“满” 从声音和动态反衬冷清、寂寞。 ②改句好。“西风”“落日”点出时节惨淡,衬托悲愁的心境。更去掉动词之后,诗句用列锦方式将 意象叠加,增加了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西风肃杀,落日笼罩全城,意境深沉、雄浑。

2.(安徽省淮北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 (2)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答案(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春景。作用是从 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2)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 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拟人手法, 构思新奇,曲折巧妙。 3.(浙江省湖州部分地区201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灞上秋居马戴①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 (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 (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 答案(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

梧桐雨

第二折中“【普天乐】恨无穷,愁无限。争奈仓卒之际,避不得蓦岭登山。銮驾迁,成都盼。更那堪浐水西飞雁,一声声送上雕鞍。伤心故园,西风渭水,落日长安。”秋风雁影,情景凄然。雁声、西风、落日诸意象,渲染烘托出悲怆的氛围,把唐明皇离京时,对故国山川的无限依恋之情以及无可奈何仓惶而逃的心绪,描绘得形象深刻。离人的无奈、感伤之情完美地融合于凄清萧索的景象中,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作品中营造意境最为成功之处无疑为第四折,包围在第四折中唐明皇周围的景物是“秋虫”“西风”“落叶”“秋雨”和“梧桐”,而梧桐又正是当年他与贵妃“并肩斜靠”之处,如今在秋雨中更显出人亡物在的凄楚。这一切都与此时唐明皇的处境和心境融汇在一起。忆旧、伤逝、相思交织在一起,伤感情绪和秋雨细敲梧桐的凄凉萧瑟的氛围,和谐一致,情景交融,构成一种诗剧的境界。 第四折后半部八支曲子,由梧桐夜雨惊散美梦生发开去,以情会景,铺陈渲染,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一代落难帝王的茕独与愁苦。全剧以一曲【黄钟煞】结尾,写尽了“雨和人紧厮熬”“雨更多泪不少”的情和景。在此,白朴充分发挥他精于化用古典诗词营造悲剧氛围之特长,调动大量足以呈示主人公隐微心绪的意象,编织成一曲曲情景交融的剧曲,如泣如诉地宣泄主人公怀旧、伤逝、相思、愧悔、孤独、怨怅等抑郁的情结,制造了一个凄冷、清绝而又孤寂、迷惘、凄恻的意境,表现了一个人在梦醒之后感到无路可走的绝望心情。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不仅一阵阵把梧桐叶打得凋谢了,也一点点把读者的心滴碎了!《梧桐雨》真可谓“有意境而已矣”,达到了“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的艺术效果。 在《梧桐雨》里,白朴把梧桐与杨、李的悲欢离合联系起来。李隆基对着梧桐回忆:“当初妃子舞翠盘时,在此树下;寡人与妃子盟誓时,亦对此树;今日梦境相寻,又被它惊觉了。”这点明了梧桐在整个剧本艺术构思中的作用。在我国的诗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着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白朴让梧桐作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雨湿寒梢、高敲愁助恨的景象,搅动了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细致地描绘李隆基哀伤的心境;沉痛伤悲的语言,也使人荡气回肠,更能透过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满眼、人事已非的怆痛。可以说,《梧桐雨》的戏剧冲突生动

古诗桂枝香·梧桐雨细翻译赏析

古诗桂枝香·梧桐雨细翻译赏析 《桂枝香·梧桐雨细》作者为宋朝诗人张辑。其古诗全文如下: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沈水。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前言】《桂枝香·梧桐雨细》是宋朝词人张辑的作品。这是一首悲秋之词,写的是作者被秋天触发的一股羁旅之愁、蹉跎之恨与思乡之情。词人着力刻画出由秋雨、秋声、秋风、秋气、秋露、秋月等所会成的一片阴郁、凄凉、衰飒、忧伤的秋之环境与氛围,以烘托映衬其凄苦不堪的秋思与秋愁。这种写作手法虽然谈不上有多少创新,但运用得还是相当成功的。【注释】[1]衣篝:熏衣用的竹熏笼。[2]线袅蕙炉沉水:香炉中的烟雾呈线状缓缓升起。[3]紫箫吹断:比喻与情人离别。[4]素笺恨切:写给情人的信充满了万般思念。[5]夜寒鸿起:以夜间大雁比喻自己孤单寂寞貌。[6]客里:漂泊他乡。[7]商歌:悲凉低迷的歌。【翻译】细雨敲打着梧桐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像是秋天被风撕碎的呻吟。屋内,竹熏笼上烤着潮湿的衣服,燃烧着沉香的铜炉升起细线般的香雾。我无数岁月都在天涯中沉醉,每一次秋天的经历都让我多一分身心的憔悴。积压满腹的忧怨之气,怎能通过紫箫全部吹熄,素绢纸上早布满了恨切的话语。大雁在夜晚的寒空中向南飞去,夜空

中留下声声哀啼,这景象让我心中更加悲凄。又何苦呢?孤独凄凉地在他乡为客,失去了多少故乡草堂外的春色,丢掉了欣赏溪水清澈、竹林翠透的快乐。西风吹落了片片树叶,也吹老了我几多人生岁月。我已尝尽了漂泊江湖的艰辛,如今又听到了这细雨敲出的秋天声音,怎会不萌发千里归乡之心。露水已浸湿我的衣服,昨夜醉酒现在还未消除,稀疏的门帘透来暗淡的月光,照得让人无法进入梦乡。【赏析】本篇词牌标为“桂枝香”,实际上就是《疏帘淡月》。这是一首悲秋之词,写的是作者被秋天触发的一股羁旅之愁、蹉跎之恨与思乡之情。词人着力刻画出由秋雨、秋声、秋风、秋气、秋露、秋月等所会成的一片阴郁、凄凉、衰飒、忧伤的秋之环境与氛围,以烘托映衬其凄苦不堪的秋思与秋愁。这种写作手法虽然谈不上有多少创新,但运用得还是相当成功的。张辑曾学诗于姜夔,其词亦“具姜夔之一体”(朱彝尊《静志居词话》)。此词意境幽远清疏,语言清雅典丽,结构细密浑成,便颇有白石之风。特别是遣词造句别开生面,如“被风惊碎”,“线袅蕙炉”,“一分秋、一分憔悴”,“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等,看似平淡,实经凝练,读来觉得甚有回味余地,可谓深得白石之精髓。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天净沙·秋》诗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天净沙·秋》诗文赏析及作者简介 天净沙·秋①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影下④。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2] 曲牌格律 《天净沙》,越调曲牌名,小令兼用。其格律如下: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上(平)。 △平平仄, △平△仄平平。 (“△”为可平可仄,加黑体表示韵脚)[3]

作品鉴赏 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读者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沉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画面中的“一点飞鸿”,与李白的《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其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同归无早晚,颍水

古诗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翻译赏析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前言】《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景,回忆美好;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描写现状。全词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的怀人之心、相思之意。【注释】①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②翻:同“反”。③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④屧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屧痕,即鞋痕。⑤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翻译】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赏析】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这首词为思念

旧日情人而作。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不能说死。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二句,对仗工整而典雅,亦为此词增色不少。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xx名作赏析——《长生殿》 杨家有女xx,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xx无颜色。 春寒赐浴xx,xx滑洗凝脂。 xx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xx时。 xxxxxx,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长恨歌》xx 简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的洪昇原作有五十折,此本由顾笃璜精选其中二十八折,围绕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上、中、下三本,需7个半小时才能演完。上本,集中于唐明皇、杨贵妃的钗钿情缘;中本,叙说杨贵妃由极宠至极悲;下本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月宫重会,圆满终场。 由台湾方面投资500万人民币,苏州昆剧院等单位挑梁主演的舞台大戏,由于恪守了传统,将中国历史上昆剧最鼎盛时期的模样原汁原味呈现在舞台上,这部糅合了历史、文学和超现实想象的宫廷罗曼史感动了到场的每一位观众。

剧情简介 唐明皇心爱的宠妃杨玉环,不但娇羞动人,更娴熟音律,入宫即得三千宠爱在一身。玉环不仅得宠,杨氏一门也尽得提拔。兄长杨国忠位列丞相,却穷奢极欲纳贿专权。神仙嫦娥知明皇通识乐理,将梦中的玉环召唤至月宫,传授她“霓裳羽衣”仙乐,玉环依照梦中记忆谱曲,与明皇合制了传世之作《霓裳羽衣曲》。玉环喜嗜荔枝,明皇特命从中国南方以快马进献,递送的驿吏踏死了无数百姓的良田,民怨四起。 七夕之夜,玉环与明皇相携盟誓,银河上,牛郎织女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而大唐宫中的甜蜜时光却因一场暴乱而成镜花水月,面对暴乱,明皇亦挽救不了玉环的命运。平乱后,明皇命人用檀木塑了玉环的座像,将思念与忏悔之情赋予雕像。死后的玉环,不但受到土地神的眷顾,而且受到织女的同情,助其重新列入仙班。在嫦娥、织女等众神的帮助下,二人终于在中秋夜月宫重圆,永不分离。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洪升也是因为在孝懿皇后丧期内仍然观看《长生殿》,被革职回乡,酒醉落水而亡。 《长生殿》这是一幅明代缂丝作品,现收藏于江苏镇江博物馆。 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定情于华清宫长生殿的场面。按宫廷中深沉暗光的场景,其用色以绛红紫黑等暖色调为主,用捻金线勾勒渲染,更显出金碧辉煌的宫廷气氛。所用缂丝织法有齐缂、平缂、鳞缂等。尤其是以金线勾勒景物轮廓,取得了强烈的色彩效果。

桃花扇余韵哀江南赏析

《桃花扇·余韵?哀江南》赏析 一、《桃花扇?余韵?哀江南》原文: …… 苏崑生不瞒二位说,我三年没到南京,忽然高兴,进城卖柴。路过孝陵,见那宝城享殿,成了刍牧之场。 柳敬亭呵呀呀!那皇城如何? 苏崑生那皇城墙倒宫塌,满地蒿莱了。 老赞礼(掩泪)不料光景至此。 苏崑生俺又一直走到秦淮,立了半晌,竟没一个人影儿。 柳敬亭那长桥旧院,是咱们熟游之地,你也该去瞧瞧。 苏崑生怎的没瞧,长桥已无片板,旧院剩了一堆瓦砾。 柳敬亭(捶胸)咳!恸sǐ俺也。 苏崑生那时疾忙回首,一路伤心,编成一套北曲,名为《哀江南》。待我唱来!(敲板唱弋阳腔)(《哀江南》套曲含以下7首) (《北新水令》总起)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斜阳道。 (《驻马听》吊金陵)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沉醉东风》吊故宫)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吊秦淮)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吊长桥)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吊旧院)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採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指煞》总收)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二、《桃花扇?余韵?哀江南》赏析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情。 《离亭宴带歇指煞》一曲,将感伤情绪推上了极至,其妙处恰在强烈的对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_诗词名句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两眉何处月如钩?【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注释 ①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②翻:同“反”。 ③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④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屧痕,即鞋痕。 ⑤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1 / 2

【赏析】 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不能说死。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二句,对仗工整而典雅,亦为此词增色不少。 2 / 2

长生殿 密誓 赏析

《长生殿密誓》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昐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长生殿》全本共有五十折,剧情涉及皇室、仙界与人间;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样的作品,《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故事描写唐玄宗実并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 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実并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 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 是白居昐《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由来。为讨杨玉环的 欢欣,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 稼,踏死路人。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実信杨国忠和安禄山, 后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陕西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 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唐玄宗一行人马播 迁入蜀,过剑阁,闻铃肠断。思念杨玉环,令巧手匠人以榛旜檀香雕成杨玉环生 像,供入锦水祠,对着雕像痛哭。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马嵬坡土地神协助: “马嵬坡少一个苦游魂,蓬莱山多一员旧仙侣”,天孙织女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唐代广德元年(763年)郭子仪带兵平定安史之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见月伤心,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李,杨的爱情是全剧的中心线索和主要内容,作者在第一出《传概》中就给全局 定下基调而《密誓》这一出是他们爱情的高潮,二人共同许下诺言“愿生生世世,共为 夫妇,永不相离。”《密誓》的主要内容是七夕之夜,长生殿内杨贵妃在乞巧。明皇听 说贵妃在乞巧,便悄悄来到长生殿想听听爱的人在祈求些什么。杨妃听到宫女禀报皇上 来了,急忙转身行礼。明皇万分感慨,牵牛和织女隔断银河一年才会得一度。而杨贵妃 却落下眼泪,唐明皇听了杨贵妃得伤叹,至诚得表态冰释了杨贵妃心中长时间郁积的忧 虑。明皇携着贵妃的手,趁着星光月色,焚香发誓。对明皇和贵妃的海誓山盟,织女和 牛郎在银汉桥边听得一清二楚,被二人的一腔至诚深深的打动,于是商定要保护李杨的

元曲赏析

元曲赏析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元杂剧代表作品: 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家简介: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等。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字千里,名不详。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 元曲作品赏析: 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黑的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艳。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

白朴《天净沙·秋》 赏析

白朴《天净沙·秋》赏析 白朴《天净沙·秋》的赏析 天净沙①·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 轻烟老树寒鸦③, 一点飞鸿④影下⑤。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作者简介】: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州,后徙居真定,晚岁寓居金陵。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他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

最喜欢的中国音乐作品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着名法曲以及大型歌舞曲,唐玄宗亲自创作。李隆基洞晓音律,酷爱法曲。乐曲描写了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时仙乐飘飘、舞姿婆娑的情景。《霓裳羽衣曲》乐谱早在安史之乱后失传,个别片断保存在姜夔《白石道人歌曲》里。《霓裳曲》全曲共分三十六遍,由《散序》(六遍)、《中序》(十八遍)、《曲破》(十二遍)三部分构成,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散序》的六遍为前奏曲,全是自由节奏的散板,由磬、箫、筝、笛、箜篌等乐器轮奏,不进行歌舞。《中序》是一个慢板的抒情乐段,中间也有由慢转快的几次变化。有歌有舞,有器乐伴奏。《曲破》,是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只有乐器伴奏而没有歌唱,乐音铿锵,速度从散板到慢板再逐渐加快到急拍。此曲结尾时节奏再次放慢,然后拖长一音作结。有关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在诗中均有精彩描写。《霓裳》的舞、乐和衣裳装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它的艺术表现、意境创造以及对外来音乐的吸收与融化都显示了唐代宫廷音乐所取得的成就。(450)中国古代的礼乐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到了夏朝,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到了周代,礼制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周代盛行“六代之乐”及乐德、乐语、乐舞等内容。另外,古代的“乐”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礼仪制度即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①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采取“节乐”②明确尊卑等级,建立良好的统治秩序。 礼乐制度的具体规定:①按等级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用乐规模:皇帝“宫悬”“八佾”(64人),诸侯“轩悬”“六佾”(36),卿、大夫“判悬”“四佾”(16),士“特悬”“二佾”(4)。②按场所的不同③按身份不同④按活动步骤。 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儒家经典“六经”,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450) 中国古琴音乐 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完善的琴是在西汉以后发展形成的。东汉蔡邕至晋朝嵇康之时,是古琴乐器走向完善的飞跃时期。古琴有七条弦,音域有四个八度。汉代名琴家中,东汉的蔡邕尤为重要。他所写《琴操》一书是音乐史上的重要文献。隋代丘明传《幽兰》一曲是现存唯一的一件唐人手抄的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把演奏过程逐一记写下来的古琴专用谱,是世界最早的乐谱。唐代出现的减字谱是在文字谱的准备之下改进形成的,这种记录演奏指法的谱子,是把演奏指法的名称、术语简化成笔画很少的、类似符号的字谱。《神奇秘谱》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流传到今天的古琴文献中,有140多种琴谱,共收不同传曲传谱上千首。其中有结构宏大的大曲《广陵散》(晋代的琴家嵇康)、《胡笳十八拍》(蔡文姬)等,有精制的小曲《酒狂》(阮籍),感情浓郁的琴歌《阳关三叠》等。另外唐代涌现了许多的造琴名家。(367) 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戏曲早期形式在周代是俳优,汉代是角抵戏。而先秦是戏曲的萌芽期。唐代是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是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代是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伴奏乐器有笛、板、锣、鼓和琵琶。其结构是一本四折,有时外加楔子。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王实甫——《西厢记》。明清是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314)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及赏析 天净沙·秋原文翻译及赏析1 天净沙·秋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庭院前的梧桐树叶子已经落尽,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那被染红的霜叶飞离枝干,飞到我的身边让我题写诗句。 注释 芙蓉:指荷花。 辞柯:离开枝干。 题红:在红叶上题诗。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后两人终成良缘。 赏析

一提到“秋”,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马致远那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殊不知,元曲中有诸多关于“秋”的作品,其中不乏别出机杼的曲子,好比朱庭玉的这首《天净沙·秋》。 此小令开头描绘出一幅萧条的秋景图;然后写作者内心悲秋的伤感和对园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爱;末尾两句写瑟瑟秋风中,辞柯的霜叶主动飞到作者身边,不舍离去。全篇用典构思别出机杼,结尾处用典,所表达的奋起和豪情,使全篇增添了几分魅力和感染力。 作者在开头便描绘出一幅萧条的秋景图。庭院前尽是飘落在地的梧桐叶,水边的荷花也早已凋零。“尽”“彻”二字是起首两句的关键所在,突出秋天树枝萧瑟,水面凋敝的惨淡景色,这与作者脑海中秋天来临前的荷花盛开、绿叶环绕的繁盛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两句对仗描写,写出作者由眼前秋景而生发出悲秋的情感。他四处寻觅,徘徊不定,目之所及皆为一片衰败的景象,内心不由产生无可奈何的悲痛。 “解与诗人意同”,与前两句的伤感基调不同。这一句提到景色为了迎合作者的情感才自愿衰败。通过前后的对比和拟人的手法,反衬出作者此时内心悲秋的伤感和对园林往日美好景色的喜爱。

音乐鉴赏

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 音乐的共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 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的思索。 贝多芬说: “音乐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这足以说明音乐的 重要性 凡是有人类足迹的地方 就有音乐。音乐无所不在 与人生紧密相连 一个人的人生没有了音乐也就没有 了色彩。音乐是陶冶人们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 它独特的魅力就在于, 即使是家庭背景迥然相异的人, 也都会被那舞 动的音符所感染。无论是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流行音乐, 还是被许多艺术家尽情演绎的高雅音乐, 都能以一种适合而 通畅的载体浸到我们或空荡或充盈的内心世界 所以 每个人的人生都离不开音乐 影视自发明以来,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乐,这一人们表达感情的最原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 基于声音技术在影视中得以运用以后,使影视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视觉表达,在视听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让我们的 生活更丰富多彩。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 影、电视。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划缺的部分。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 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无声电影时代,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与情节的需要,音乐 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无声的局面;当跨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影视音乐更是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发挥。随着影视艺术一 百余年来的发展,影视音乐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影视音乐的创作或继承中, 作曲家与编曲家们通过运用各种技法、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使影视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影视音乐的诞生与发 展为影视剧的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今天,影视音乐已成为影视剧创作的重要一环。 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影视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 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 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每一部经典的电影中 都会有一支动人的旋律,多年过去之后音乐与电影仍旧是相互呼应的.听到音乐就能想起电影中的每个细节。影视作 品当中一般都会包括一首始终贯穿影片的主体音乐,通过音乐来强调环境的真实,或作为背景音乐或是为了故事情 节的发展来做渲染的场景音乐。是为影视作品而量身打造音乐.可以通过与影片的渗透与交融,使得观众在视、听的 角度上达到完美的感受。音乐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音乐与影视作品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我们可以从它的存在方式 来印证这个观点。影视作品需要音乐填补听觉部分的享受来达到视、听完美。音乐的添加才使影视作品有血有肉。 两者是互相支撑、互相依存的关系。可以说音乐与影视作品的关系紧密程度犹如鱼水间的联系,观众们喜欢一部影 视作品,也会将其经典的音乐主题曲铭记于心。如.《妈妈再爱我一次》故事电影有十几年之久了.但《世上只有妈妈 好》这支曲子始终被人们广为流传可以说.这是观众用心体会影视作品的表现也是音乐的魅力。 这种神秘的魅力使它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具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对人类复杂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词也显得苍白 无力,惟有沉默是明智的选择。若辅之以婉转低回的音乐,这个片段定会成为影片中最撩动心弦的篇章。比如《结 婚十年》。韩梦躺在沾染了十年风尘的地毯上回忆如烟往事,只有音乐才能解读她心头的百般滋味。比如《红河谷》。“宁静”死前面带微笑的高歌,远比慷慨陈词来得壮烈、凄美。画面是具象的,音乐则是精神层面的。音乐是对画面 的升华。音乐与影视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们相互扶助,相互影响。音乐是对影视的提炼,影视是对音乐的扩展。优 秀的影视作品为音乐加入情感内核,使之更加动人;优秀的音乐令影视作品飘逸、灵动、回味无穷。许多观众是因 为《永不瞑目》才那么喜爱《你快回来》,而我也会因为张信哲一句“把你的发丝当成戒指绕,温柔烙印再也抹不掉” 把《梧桐雨》看完。如果《红十字方队》没有《相逢是首歌》,《便衣警察》没有《少年壮志不言愁》,这些作品不会 那么流光溢彩,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象在 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份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影片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人们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