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滨海水韵新城设计说明

滨海水韵新城设计说明

滨海水韵新城设计说明
滨海水韵新城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城市概况

滨海,地处苏北平原,黄海之滨,与日本隔海相望,南距盐城80公里,北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不足100公里,全县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海岸线44.6公里,人口107万。滨海县在地理区域上划为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湿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无霜期223天,常年风向北北东风为主,东北、东南风次之;历年平均风速4.5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有史以来,未发现台风中心经过,只受外围影响;气温平均为13.7℃,历史上最高39℃,最低-17℃,冬季平均封冻期为12天。

滨海,有优越的发展环境,便捷的交通使滨海融入了上海经济圈。境内204国道,省道陈李公路,海堤公路与宁靖盐,京沪,宁连高速及已动工兴建的沿海高速联成一体,成为盐城市乃至苏北交通最发达的县份之一。通榆运河南接长江水道,入海水道中山河,苏北灌溉总渠贯穿境内并西接京杭运河,滨海港已成为国家二类开放港口,是苏北沿海建10-20万吨码头的理想选址;盐城和连云港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大连,沈阳,厦门等城市航线,形成四通八达的海陆空运输体系。

二、项目概况

该地块南至幸福路,西至清坎河,东面至中市路,北面为规划路,占地面积约76285平方米。

第二章规划前期研究

一、规划依据

1、项目地块提供的地形图及红线等有关资料。

2、项目设计建议书

3、滨海县规划局提供的规划设计要点

4、国标《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5、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国标《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9、《江苏省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2004版

11、现行有关本工程项目设计的国家与本市的法规、法令、规范及技术

标准。

二、规划目标

合理的功能布局、高效的交通组织、便捷的城市生活是构筑一个优秀住区的基础。在此平台之上,本方案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构筑具有优越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人居环境。

本项目将成为一个集居住、休闲、配套商业为一体的现代小区,它将是人们认知滨海的重要景观形象,它既能体现住区的个性,又能体现国际化元素。规划将优美的绿化环境和现代化高尚居所相融合,并极力营造一个全新的生活区域、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一个全新的生活理念。

三、规划原则

利用周边良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合理确定功能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充分体现出时代气息和先进理念,适应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以新的思想观念打破传统的设计手法,在结构布局和空间形态的创造上既体现完整的整体概念,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做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远近期相结合,全面提升项目的质量和品位。

本次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以住区开发为基础,打造独树一帜的标志性建筑景观,构建城市区域的经济、生活、文化亮点。

四、规划设计理念

规划本着“草绿东方,健康居住”的规划理念,结合“生态、运动、阳光、绿地”的开发主题,以理想的花园组团,城市街坊型空间布局,结合生态型带状公共生活空间,组合成大社区、小组团的生活模式,以打造“舒适型、生态型、实用型”住宅小区。

粉绿交融:五彩缤纷的特色花卉与绿地相互映衬,穿插于组团中。

最佳组团:一定的规模,一定的配套,均好的环境品质,代表的是舒适温馨的居住组团。

开放型社区:开放的商业空间和休闲空间,带给住户和谐的邻里关系,带给城市的是资源共享。

第三章规划与建筑设计

一、规划整体布局

在规划的整体布局上,将17层住宅布置在地块西面,11层板式住宅布置在地块中部及东部,地块的南部则布置了11层点式的住宅,整体地势形成了南低北高的建筑格局。这种布局方式不仅迎合了地区的主导风向,使小区自然通风,同时使住宅的景观视野范围最大化,实现了住户景观的均好性。商业及社区配套布置在地块南、东、北三面,设计在住宅底层。

在规划整体构图上吸收了现代花园式住宅的精髓,追求空间尺度上的大气与均衡感,力争创造出开阔的内部环境。沿南侧建筑以11层点式住宅的体量构成转折变化并富有韵律的立面,丰富了城市道路景观。住宅在纵向排布上采用阶梯式的布置方式,一方面使小区在整体的建筑界面上错落有致,另一方面加大了绿化的渗透尺度,使更多的住户享受到了更加宽阔的景观视野,大幅度地提升了住宅的品质。在绿化系统的设计上,横纵两条景观轴线呈“十字形”交叉排布,互相咬合在一起,并分别联通小区的主次入口,形成小区完整的步行景观体系,体现了小区“人车分流”的精神,并在局部形成小范围的建筑围合,以达到绿化的均好性,同时利用集中绿化的空间尺度增加了住宅的楼间距,使更多的住户能享受到充足的阳光。

在建筑与景观的排布上突出“阳光”、“绿地”的主题,适当拉大楼栋的间距,并在住宅的排布上采用错位阶梯排布的方式,以使更多的住户能享受到更充足的阳光,同时也保证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绿化沐浴在阳光下,提供了高品质的居住生活环境。

二、配套公建

小区沿南、东、北三侧布置沿街商业,丰富街景的同时,特别方便了小区内部居民日常生活,其物业形态以健身、娱乐、精品店、茶座等休闲场所为主,意在提升小区国际化生活的品质,营造轻松、浪漫的生活氛围。

小区物业管理及社区配套用房布置在东侧住宅底层商业的一二层,并在小区内部设置人行通道与物业管理中心相通,方便了物业人员进出小区。小区变电站、公厕、垃圾收集站集中布置在综合商业的背面或绿化中间,服务

半径适中,既可对内使用,又方便与外界联系,同时将其对住宅的影响降到最低,净化了小区内部居住环境。

三、道路系统

基地的主出入口设置于东侧中市路,次出入口设置于北侧规划道路。在道路系统的设计上,针对小区规模较小的特点,决定采用Ring Road道路系统,即以一条外环形车行道连接主次入口作为主通道,进入组团采用尽端式布局的方式,与内部贯穿东西南北的步行系统形成互相咬合而互不干扰的格局。这种道路系统,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道及外部环境对居住区的干扰,而且提高了道路的使用效率,缩短了居民日常出入小区的距离,同时减少了道路面积,加大了绿化尺度,使小区形成“人车分流”的格局,提高了居住生活的品质。

小区地面停车本着就近的原则,尽量安排在环路两侧及单元入口处附近,既不影响交通,节约了土地,并方便了住户的进出,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车辆对内部生活的干扰。小区设置有大型地下机动车库,以减少地面停车的压力。非机动车停放在住宅地下的非机动车库,方便了住户日常生活,同时净化了小区环境。

四、建筑单体设计

1.立面设计:

根据项目特色进行立面设计,气质风格统一;整个楼型设计灵活构思、有机统一,造型上轻松飘逸、高贵典雅,并以欧式符号,结合古典韵律,塑造项目“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

在造型设计中引入温馨的人文特色,重点表现:外墙“人文色”的过渡变化,并通过设计宽大露台,富有动感阳台上下穿插,通透的观景落地窗,以塑造高尚人文社区。

在造型设计中强调住宅色彩变化,结合造型组合,产生跌落、通透层次感。

新颖的建筑形体,变化又相似的设计主题,体现都市生活的时代气息及富有活力的都市情景。

屋顶预留太阳能:小高层住宅屋顶集中布置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采用中高档品牌。

2. 户型设计

小区设计为一梯二户或一梯三户的单元式住宅,由于采用南北向和房间全明的布置,室内可以达到很好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夏季便于组织室内穿堂风,降低室内温度,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南向直射阳光,增加室内温度。在平面设计中餐、客两厅功能明确、适用,户内以较大面积的客厅为中心组织家庭活动,而且客厅在户内位置适当,有效地减少了交通穿越,保证了在各功能空间在空间使用上的独立性,观景阳台的设置更使住户时刻置身于小区的整体环境之中。本设计各种套型使用功能齐全,空间大小适中,平面布局做到“公私分离”、“洁污分区”、“动静分开”。

3. 户型布置原则

根据景观资源的差异对户型进行合理级配为本方案的一大设计原则,并将住宅单元沿景观界面与绿化带的走势布置,以使得最多的住户获得最佳的景观资源。

4. 城市建筑轮廓线

注重居住区的天际线的高低起伏,形成前低后高,层层递进的丰富层次。

5. 景观朝向要求

布局注重景观的开敞与发散,并遵循“大面朝景,多面朝景”的规划原则。

五、绿化景观规划

绿化系统分为入口绿化、公共集中绿化、组团绿化、林荫道与城市道路绿化五部分。通过两条主要的景观带构成小区的景观主线:一条是从主入口进入小区的横向特色绿化走廊;另一条是从次入口进入小区,贯穿小区南北的纵向休闲景观带。两条景观带各具特色又互相呼应,横向绿化走廊以入口观赏型花卉广场为起点,进入小区后通过序列的动态花坛向内部延伸,到中心绿化处以集中活动广场为高潮,周边辅以大尺度的绿化植被与健康步道,完全没有建筑的压抑感,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小区绿化空间的开阔与舒适;纵向景观带以绿色健康步道为主题,连接几处集中的景观节点,并以不同的场景使小区住户产生步移景异的感受。

1.入口广场

设置于小区东边的主入口绿化广场是进入整个小区的先导,欧式风格住宅建筑的表现力度结合富有特色的广场铺地设计,形成了动感、奔放、大气的空间个性。作为小区的入口节点,它召示了景观融入生活的设计构想,建筑与绿带相互呼应,共同创造出中心绿带空间氛围,构成花园式小区的空间特性。空间和细部处理顺应中心绿带的发展,在空间上通过步行系统和漫步道的联系把中心绿带的活动和视觉空间逐渐收分,层层渐进地进入建筑前的小尺度空间。

2. 中心绿化

中心大型绿化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以观赏型的景观为主,主要由特色花卉、景观树池、现代雕塑为主,烘托了主入口恢宏大气的形象,增强了主入口开阔的空间尺度。再向内部延伸,各种活动广场配合周边的山石造景、特色雕塑和几何台阶成为整个视觉的焦点。

3. 组团绿化

由主入口集中绿化向小区北部的区域延伸为健身休闲漫步型的景观,健康步道、运动场地、健身场地、观景凉亭,形成各具形态的休闲景观空间,成功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人居环境。在各个景观视线焦点通过景亭、柱廊、葡萄花架等形成分区中心,从而更多的营造了主题性的景点。

在景观设计手法上注重把人的行为通过各种形态、感受和体验来充分表现。一边是健身场地、活动场地,热情奔放如梦似幻,一边现代景观构架,文化墙凸显出小区的底蕴,呈现出闲雅、静逸之景象。在景观色彩处理上大胆、新颖,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迎合了都市人的审美取向,体现了城市文化内涵。

六、竖向规划

居住部分考虑居民生活的方便,采用平坡式。局部高差较大地段采用放坡处理,丰富地面景观。综合考虑环境及工程情况,小区竖向布置采用平坡与台阶相结合的方式。在局部起伏较大地区结合景观做台阶式处理。在规划中尽量利用原始的地形地貌布置建筑和景观、水系。

1.根据原始自然地形对场地进行竖向设计,尽量减小土石方工程量,利用自然地形中沟坎创造坡地、山丘,使场地竖向富于变化。

2.根据场地周边市政道路标高确定园区各入口处标高,充分考虑园区内雨水、污水的排放,对园区各建筑组团的标高进行控制。

3.园区内车行道坡度控制在0.2%-3.0%间,道路横坡为1.0%-1.5%,为保证大面积场地快速排水能力,步行广场和停车场坡度约

0.5%-1.0%。

4.园区内的园林步行道坡度控制在8%以内,大于8%时利用台阶进行过渡.

第四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76285m2居住用地内建筑总面积:214679m2计容积率建筑面积:184609m2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30070m2计容积率建筑总面积184609m2a住宅建筑面积160564m2

b沿街商业建筑面积:22950m2

c社区配套用房建筑面积: 1095m2物管用房建筑面积: 740m2

办公用房建筑面积: 83m2

辅助用房建筑面积: 220m2

经营用房建筑面积: 437m2公厕建筑面积: 45m2

门卫建筑面积: 40m2

开闭所等设备用房建筑面积: 270m2容积率: 2.42 建筑密度:24.2%绿地率:40.6%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30070m2高层地下非机动车库建筑面积 11540m2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 18530m2居住户数:1280户居住人口(户均3.2人):4096人住宅机动车停车位:768个地面机动车停车位271个

地下车库机动车停车位497个住宅机动车停车率0.6个/户住宅非机动车停车位2930个商业机动车停车位107个商业机动车停车率50个/万m2商业非机动车停车位1800个

第五章 结构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7栋11层住宅、5栋17层住宅、11栋底部2~3层商业的11层住宅、1栋栋底部2层商业的17层住宅以及1个地下车库组成。 建筑物抗震类别属于丙类, 二、设计依据 1. 设计规范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06版)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 建筑结构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8版) (GB 50011-2001)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08-11-1999)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BJ08-40-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2. 自然条件

(1) 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 g. (2) 场地类别待定.

(3) 基本风压0.45KN/m2; 基本雪压0.35KN/m2

地面粗糙度B 类 3. 设计活荷标准值

卧室 2.0KN/m2 商铺 3.5KN/m2 起居室 2.0KN/m2 厨房、卫生间 2.0KN/m2 消防楼梯(一般楼梯) 3.5 KN/m2(2.0 KN/m2)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 0.7KN/m2 外挑阳台 2.5KN/m2 电梯机房 7.0KN/m2

地下车库(9人以下小型车) 2.5KN/m2 三、结构选型 1. 上部结构选型

底部商业的11层房屋高度33m 左右、17层住宅房屋高度52m 左右,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其余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 地下车库,采用钢筋砼梁板结构.

结构布置本着受力合理,传力明确的设计原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可以保证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高层隔墙及剪力墙间的填充墙,均采用轻质墙体,用以减轻结构物自重,减弱地震力的作用。

本工程中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均为二级,剪力墙结构均为三级 2. 基础设计

由于目前无地质勘察报告,暂不确定基础形式。

3. 梁、板、墙截面尺寸选择

(1) 墙

除图纸中特殊注明外,住宅部分内外剪力墙墙厚均为200;地下室外墙厚300。

(2) 板

住宅部分楼板厚度为120mm,跨度﹑开间较大的房间楼屋面板另注,屋面板厚120mm。

(3) 梁

住宅部分梁宽与墙厚相同,内墙梁高根据梁跨度及其承受荷载的不同,在400-600之间。

四、材料

1. 混凝土强度等级

主体结构 C30

基础 C30

地下车库外墙壁板及底板要求用防水混凝土,抗渗强度等级0.6MPa。

2. 钢筋

主要受力筋采用采用Ⅲ级钢筋(fy=360N/mm2)。

3. 高层填充墙

采用加气砼砌块(内墙)M5.0专用混合砂浆。

第六章给排水方案设计说明

1.1设计依据:

1.1.1本专业所采用的规范、标准: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06年版)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06年版)

6.国家以及地方的其他设计规范规程。

1.2设计范围

滨海水韵新城住宅小区的住宅及配套建筑的给排水、消防和室外消防及雨、污水排放系统设计。

1.3工程概况:

该地块南至幸福路,西至清坎河,东面中市路及北面为规划道路,占地面积约76285平方米。本工程由11层和18层住宅及住宅底层商业楼所组成。

1.4给水

1.4.1水源:本地块分别自幸福路和中市路市政给水管分别接出

DN200引入管至本基地,作为本地块的生活、消防水源。市政给水管供

水水压为0.28Mpa。

2、住宅室内污、废分流。室外污、废水合流排入室外污水井,经汇集排至石臼湖南路市政污水管网,污水总管管径为D300。

3、根据滨海地区暴雨强度,室外场地设计重现期取P=2年,按降雨历时t=5min,暴雨强度q=3.51L/s·100平方,综合径流系数0.6,雨水量总流量Q=ψqF= 637L/s。

屋面雨水全部采用外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由排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井,地面雨水经道路雨水口收集后排至基地雨水管。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接入石臼湖南路的市政雨水井,排出总管管径D600。

4、阳台排水采用带洗衣机插槽的防涸两用地漏,通过排水立管排至室外污水井。

5、空调冷凝水采用间接排水,排至室外明沟。

1.6消防

1.6.1消防水源

从幸福路和中市路市政给水管分别接出DN200引入管至本地块内环通,作为基地消防水源。市政给水管供水水压为0.28Mpa。

1.6.2 消防水量

基地内消防用水全部由市政管网供应。

1.6.3室外消防

室外消火栓每隔120米设置在小区道路的转弯或交汇处。室外消火栓设DN150地上式三出口室外消火栓,直接从室外市政给水管网取水。

1.6.4火器配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在基地内各住宅楼、商业、车库等均按规范配置足够数量的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1.7 天然气

1、燃气管道由市政天然气管引入,供住宅用气,在基地内

设天然气调压箱1座;

2、每户设2.5 m3/h燃气表一只;住宅每户厨房按内设一台

燃气热水器、一台双眼燃气灶考虑;

3、住宅总用气用量约为 90/h 。(商业用气量另行计算)

1.8 管材:

1.8.1室内给水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表后采用PP-R管,排水管采用UPVC 管,雨水管采用抗紫外线UPVC管。

1.8.2室外消火栓管网和给水引入管采用球墨铸铁管,排水管≤De400mm 采用加强筋UPVC管,>De400时采用双壁缠绕排水管。

1.9 节能:

1.卫生洁具采用6升/次的节水型座便器,水嘴选用陶瓷片密封水嘴。

2.所有设备均采用高效节能型设备。

3.变频泵选用高效率水泵。

第七章强电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8、《江苏省住宅建筑规范》DGJ32J26-2006

9、《江苏省居住区供电标准》DGJ32J26-2006

10、国家现行有关规程、规范及当地供电、电信、电视等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11、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设计要求及相关资料。

12、建筑专业提供的作业图。

13、给排水及暖通专业提供的用电需求及资料。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各单体建筑,包括高层住宅、商业、会所、地下车库等的电力、照明、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等。三、供电设计

1、经初步估算,在小区内设置10kv变电站二座,供住宅、会所及地

下车库用电,其中,10kv开关变电站位置由建设单位与供电部门协商确定。

装机容量为:1#站:4×1000kvA;2#站:4×1000kvA;

以上具体实施方案应以供电局正式批复为准,本设计不包括供电局变电站及低压出线设计。

2、负荷级别:

本工程地下车库防排烟、应急照明、人防用电、消防控制中心等及十八层及以下住宅的电梯、生活泵及公共照明、电梯等为二级负荷;其它为三级负荷。

3、负荷估算:

住宅按8kw/户计,超大户型,每户面积大于150㎡,按60w/㎡计;商业按150w/㎡计;会所按100w/㎡计;道路按3w/㎡计;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按20 w/㎡计。

四、配电系统设计

1、本区内各用电点均采用380/220V低压进线方式,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

电,其它为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形式配电。

2、二级负荷采用两路电源供电,末端自投,要求两路电源应满足二级负荷

供电要求;三级负荷采用单路供电。

3、在住宅单体,各单元地下一层,地下汽车库分别设置配电间,公用电力、

照明负荷均在相应配电间内设低压计量表计,住宅每户一表,相对分层集中计量。

五、电缆、导线选择及敷设

1、由变电站配出的低压供电干线,均采用地下排管敷设至各用电点配

电间,再由各配电间采用桥架敷设至各单元电气竖井垂直引上。

2、从各单元配电间引出的配电干线选择:二级负荷采用ZCN—YJV

—1KV型阻燃耐火电缆,分支线路采用ZCN—BV—0.45/0.75kv型阻燃耐火铜芯电线,三级负荷采用ZC—YJV—1kv型阻燃电缆,分支线采用BV—0.45/0.75kv铜芯电线。

3、控制线为ZBN—kvv型控制电缆。

4、电缆桥梁、线槽等在穿越楼板、防火分区隔墙时采用防火堵料塞堵。

进出人防防护分区的线路均穿钢管敷设并采取密闭处理。

六、设备选型及安装

1、在各单体地下一层低压配电间内,均设置PML型配电柜落地安装,

底部用槽钢垫起,采用上进上出方式。]

2、大型用电设备,如水泵房等,采用固定式配电柜及控制柜,落地安

装其他中、小型电力、照明配电箱,如双电源切换箱、控制箱等。在地下室、设备用房、配电间内均挂墙明装,其它则嵌墙暗装。

3、住宅户内设用户配电箱,嵌墙暗装。配电线路均穿管暗敷,其照明

回路、空调插座、厨房插座、卫生间插座、普通插座均分路供电。

4、在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送风机房、地下室、消防控制室、电梯

机房、电梯厅及楼梯间、商场、公共走道及安全出口等处,均设置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灯,在商场,各栋楼梯平台转角处及内走廊设置诱导指示灯。疏散指示灯、诱导灯均带电池浮充,停电时,自动切换为直流供电,供电时间不少于90分钟。

5、在采用荧光灯照明的场所,如地下车库、商场等,要求灯具自带补

偿装置,功率因数在0.9以上。

6、室外立面照明,小区庭院照明由专业景观部门设计,设计院配合。

七、防雷与接地系统

1、本小区建筑物均为三类防雷建筑物,年平均雷暴日指数按32.5计

算,在屋顶设置避雷带及避雷网格(不大于20米×20米)。避雷带及避雷网格采用25×4热镀锌扁钢沿女儿墙、屋檐等明敷。屋面上所有外露金属构件、金属设备等应与避雷带可靠连接。接地引下线利用柱内或剪力墙内四根主筋引下基础,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米。

2、为防侧击类,建筑物45米及以上每层设均压环,外墙上的栏杆、

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

3、本小区各单体建筑物均采用TT接地系统,商业等公建采用TN—S

接地系统。各建筑物均采用联合接地方式,防雷接地、电气接地、电梯工作接地、弱电接地、等电位联接等均连成一体,并利用桩基及基础钢筋为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欧姆。

4、在各栋低压配电间内设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在水泵房、各层卫生

间、电梯机房、各强弱电管井等处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

5、为防雷电波侵入,在低压配电室电源进线柜、电梯配电柜、弱电系统

电源配电箱均安装SPD电涌保护器。

第八章弱电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上级部门批准的文件及甲方设计任务委托书。

2、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及扬州市有关弱电行业标准,主要包

括:

(1)《江苏省住宅建筑规范》DGJ32J26-2006

(2)《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8)各工种提供的资料

二、设计范围:

小区内单体建筑物包括住宅、商业、会所、地下车库等的电话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物业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联动控制系统。

三、电话通信系统:

1、在小区3#楼一层设置电话通信中心机房,各栋高层住宅每单元分

别在地下一层设置电信间,各层在弱电管井内设置通信交接箱,各分户内设置一台信息配线箱。每户二对电话线,一根数据线,在客厅、主卧室及书房设置双孔信息插座。

2、商业、会所、地下车库等,均设置信息交接箱,预留电话、信息插座

接口。

3、由小区电话通信中心机房配出通信干线均采用弱电桥架,沿地下一层

敷设至各单体建筑物,各单元电信间,再由电信间引至各自弱电竖井。

本小区共需电话容量约为3754门。

四、有线电视系统:

1、在小区会所设置电视中心机房,在住宅每单元各层设置电视元件

箱。单元主干电缆采用SYWLY—75—9型沿弱电管井敷设。各分户支线采用SYWV(Y)—75—5穿管暗敷,并在主卧室、客厅、餐厅等处设置有线电视出线口。

2、商业、会所等每层设置电视元件箱,预留接口。

3、本区内有线电视系统为分配、分支系统,需经有线电视部门批准,

并要求用户端信号电平满足68±3dB。

4、各单体建筑物、各单元有线电视主干进线均由电视中心机房配出,采

用弱电桥架沿地下一层敷设至各单体、各单元电视元件箱。本区共需

电视终端约2100个。

五、安全防范系统:

在小区会所一层设置安保中心控制室(与消防控制室合用)。

1、可视对讲及安全防范系统:

在小区所有出入口设置楼宇访客可视对讲门口机,在住宅单元入口设置访客对讲主机,各分户内设置可视对讲分机。住户内设置弱电综合箱,家庭紧急求助报警按钮,煤气泄漏报警。底层、二层及顶层住户另设红外入侵及磁控开关防盗探测器。信号均接至小区安保中心。

2、周界报警及保安监控系统:

在小区周界设置电子围栏,并在本区主要出入口、周界、车库入口、电梯轿箱、楼宇进出口、商业门厅、营业厅等处设置闭路电视,监控信号送至安保中心。

3、电子巡更系统

在小区相应地点设置有线巡更信息点,装备电子巡更器,按规定线路

进行巡查并予记录,在安保中心设置巡更管理主机,实时记录与显示。

六、物业管理系统

1、设置停车场管理系统,实行汽车出入通道管理,停车计费、车位空

闲显示诱导等。

2、小区内设置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小区一卡通应用系统和电子

公告栏等。

以上系统均由设备承包商深化设计。

七、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1、在小区3#楼一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与安保中心控制室合用)。内设

中央电脑、CRT、打印机、火灾报警控制器、手动控制盘、消防广播系统、消防通讯系统等。

2、在商业各层、高层住宅封闭式电梯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等,

系统保护等级为一级。

3、在商场营业厅、楼梯间等,变配电室、设备机房等处设置感烟探测器

及消防广播,在地下车库设置感温探测器及消防广播、警铃等;在主

要通道、出入口等处设置手动报警按钮及对讲插孔;在消防水泵房、

变配电室、防排烟机房等处设置消防直通电话。

4、联动控制要求:

(1)在消防中心设置联动控制台、控制方式分为自动与手动、实现对消火栓系统、喷洒系统、防排烟系统、加压送风系统、以及切断非消防电源的监视与控制、所有消防电力设备的启、停及运行信号、故障信号、水流指示器、监控阀、排烟防火阀等动作信号均送至消防控制室,并在联动台上显示。

(2)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当感烟探测器动作后,下降至距地面1.8米,感温探测器动作后,再下降到底。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一步降到底。

(3)当火灾发生时,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可根据火灾发生区域自动或手动进行应急广播,接通警报装置,强制电梯停于首层。

第九章节能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节约能源管理条例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32/J71-2008《建筑节能标准江苏省居住建

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

二、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布置与体型:建筑物主面朝向南北,有利于节能。

外墙:外墙采用保温材料及设计满足最小传热阻要求。外窗玻璃经节能计算后采用中空节能玻璃。住宅屋顶均为坡顶,其屋顶处三角空间具有隔热节能效果。住宅门为节能型门,既保证强度又体现节能。

所有设备和照明灯具选用节能型产品。所有室外路灯均采用节能路灯或太阳能路灯。

每户均设置节能型屋顶太阳能热水器,放置于屋顶。

每户洁具厨房用具均采用节水型节能型产品。

三、暖通节能设计

根据建筑热工的计算以及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配合建筑采用节能墙体等节能材料进行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商场空调系统的机电设备产品均采用高效节能型,优先选用能效比较高的产品、设备。

三充分利用室外空气的调节能力,过度季节考虑利用室外空气进行通风换气。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法和步骤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及给定的设计依据。确定室内与室外的给排水方案。 2.在建筑图上布置给排水立管位置。(原则:沿柱、墙角、墙面布置)布置给水干管位置。 3.在建筑图中从给水立管引水到各用水点。从各用水点将排水引入排水立管。 4.在建筑图上布置消火栓箱、消防立管、水平干管及连接消防栓管道和连接消防水泵接合器;消防水箱;消防水泵出水管。 5.绘制给水、消防管网的总系统图和排水、雨水系统图;绘制给排水详图。 6.确定最不利点的配水点及最不利点消火栓。 7.绘制计算简图——总系统图,删去部分连接管。(使得环状管网变成枝状管网计算) 8.确定计算管路,进行管段编号和确定管段流量。 9.列表进行水力计算: 10.确定系统的总水压:H=△Z+∑h+hч 11.排水(雨水)管径按最小管径法和负荷流量法(负荷面积法)查表确定。最后将计算结果标注于图纸上。並按规定布置灭火器。 12.选择生活及消防水泵,满足:Qp>Qx;Hp>H 并使工作点落在高效区内。 13.确定生活及消防水箱容积Vx=10min的室内消防水量(住宅≥6立方米;一般高层≥12立方米;大于50米的高层≥18立方米)並绘制水箱配管图。 14.确定消防水箱的高度(可提供给土建参考)若水箱出口到最不利点消火栓出口高差(高层<7m;超高层<15m)需要增设加压稳压设备(泵)。 消火栓系统Q≤5L/S,H——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的灭火要求; 自喷系统Q≤1L/S, H——满足最不利点喷头出水要求。

15.确定生活水池容积;消防水池容积V=(Q内+Q外) X T 並绘制水池配管图 注:Q内—室内消防水量 Q外—室外消防水量 T—火灾持续时间 16.作水泵房工艺设计:①作平面布置②绘制管路系统图③统计材料表④写设计说明 17.整理设计图纸,统计总材料表,编写给排水工程设计说明及图纸目录。 18.整理设计计算说明书。 相关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最终版要点

北京交通大学 《建筑给排水》大作业设计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境1101 学生姓名:沈悦 学生学号:11233017 指导教师:王锦 土建学院建筑市政环境工程系 二○一四年四月

目录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1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3) 1.2设计主要内容 (3) 1.3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3) 1.4设计重点研究问题 (3) 1.5评分标准 (3) 第2章室内给水工程 2.1 给水方式的选择 (4) 2.2 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4) 2.3 管材和管件 (5) 第3章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3.1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布置 (5) 3.2 消火栓布置 (6) 3.3 消防管道布置 (7) 3.5 具体设计图样 (7) 第4章建筑排水系统 4.1 排水系统分类 (7) 4.2 排水系统组成 (7) 4.3 排水方式的选择 (8) 4.4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8) 4.5 排水管网设计图样 (10) 第5章建筑雨水系统 (11) 第2篇设计计算书 第1章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11) 第2章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13) 第3章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15) 第4章建筑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18) 第5章参考文献 (18) 第3篇课程设计总结 第1章心得及致谢 (19)

第1篇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设计基本内容和要求: 1.1设计资料 1. 工程概况:该建筑为一幢7层高的多层建筑,该建筑为一类、耐火等级一级。该幢楼包括四个单元,各单元各层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见建筑平面图)。在该幢建筑物的北侧共建四个出口:分别对应于每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层有两个住户,每个住户为三室两厅的一套,每套间均设有厨房与两个卫生间。 该幢建筑物总建筑面积为8733.16m2,总高度为20.9m,标准层高为2.9m,一层地评标高位±0.000m,冻土深度为0.7m。 2. 背景资料 本建筑水源为小区自备井,经给水泵站加压后供给小区各用水点,一层引入管压力不低于0.35MPa。 本建筑±0.00以上排水采用重力排水,±0.00以下采用压力提升排水。污废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 建筑图纸:首层及标准层。 4. 气候暴雨强度等条件按各位同学家乡考虑。 1.2设计主要内容 1. 多层建筑给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给水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2. 多层建筑消防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消防系统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3. 多层建筑排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4. 多层建筑雨水系统方式选择与设计计算,完成该建筑的排水平面图和系统图草图; 1.3基本要求 1. 建筑给水、排水、消防、雨水各系统的体制应当合理选择,注意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2. 根据选定的系统体制,按照相关设计手册,确定有关的设计参数、尺寸和所需的材料、规格等。 3.平面图管线布置合理,并注意各管线交叉连接,注意立管编号。 1.4设计重点研究的问题: 建筑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系统的体制选择,尤其是消火栓系统的设计计算。 参考资料推荐: [1]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高明远,《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1998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陈耀宗,《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最新建筑给排水知识点总结资料

一、建筑内部给水系统 三种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系统:生活饮用水系统直饮水系统杂用水系统;给水系统的组成:1引入管(室外给水管网的接管点引入建筑物内的管段)2水表节点(设在引入管上的水表及其前后的阀门和泄水装置的总称)3给水管网:干管(总干管,是浆水从引入管输送至建筑物各区域的管段),立管,支管,分支管(配水支管,将水从支管输送至各用水设备的管段。我国给水管道常用钢管铸铁管塑料管复合管)4给水附件:截止阀(关闭严密水流阻力大局部阻力系数和管径成正比),闸阀(全开时水流直线通过水流阻力小有杂质落入易磨损),蝶阀(阀板在90°翻转范围内起调节、节流和关闭作用,操作扭矩小启闭方便结构紧凑体积小),止回阀(阻止管道中水反向流动)5配水设施(生活生产和消防给水系统管网上终端用水点的设施)6增压和贮水设备7水表;给水方式的基本形式:依靠外网压力1直接给水方式2设水箱的给水方式;依靠水泵升压1设水泵的给水方式2设水泵水箱的给水方式3气压给水方式(变压式定压式)4分区给水方式5分质给水方式;管道布置基本要求:1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2 保护管道不受损害3不影响生产安全和 建筑物的使用4便于安装维修。一般采用枝状布置:上行下给,下行上给,中分式给水管道敷设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明装即管道外露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但影响美观表面结露积灰尘。暗装即管道隐蔽,如设在墙中,不影响室内美观整洁但施工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管道防护:防腐;防冻防露;防漏;防振; 二、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 设计秒流量:建筑物内卫生器具按最不利情况出流时的最大瞬时流量;气压给水设备:利用密闭罐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变化调节和压送水量,在给谁系统中起增压和调节作用。分类和组成:按输水压力的稳定性分为变压式和定压式;按气水接触方式分为补气式和隔膜式;优点:灵活性大设置位置不受限制便于隐蔽安装拆卸都很方便成套设备都在工作生产现场集中组装占地面积小工期短土建费用低,实现了自动化操作便于维护管理,水质不易被污染还有助于消除水锤的影响;缺点:调节容积小贮水量少一般调节水量只占总容积%20-30压力容器制造加工难度大变压式压力变化较大对给水附件使用寿命影响较大;耗电量大;使用范围:适用于有升压要求但又不适宜设置水塔或高位水箱的小区或建筑物内的给水系统,小型简易和临时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回流污染:无防倒流污染措施时非饮用水和其他液体倒流入生活给水系统污染水质。水箱的配管:进水管出水管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水位信号装置。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竖向分区的基本形式:串联式(各区分设水箱和水泵,低区的水箱作上区的水池。优点:无需设置高压管线和高压水泵,水泵可保持在高效区工作能耗较少管道布置简单节省耗材。缺点是供水不够安全下区供水故障将影响上层供水,水箱等分散设置不方便管理且占用一定的建筑面积,容积较大造成结构符合和造价)减压式(建筑用水由设在底层的水泵一次提升至屋顶水箱,再通过各区减压装置依次向下供水优点:水泵数量减少占地面积小集中设置便于维修管理管线简单投资省,共同缺点:各区用水均需提升至屋顶水箱但水箱容积大对建筑物结构和抗震不利同时增加了电耗供水不够安全局部故障将影响各区供水)并联式(各区生涯设备集中在底层或者 精品文档

浅析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

浅析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 摘要:建筑的发展,在现在的建筑当中面积的增大,生活人员的增多,建筑中原有的给排水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给排水发展的历史、注意的问题,阐述建筑给排水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艺流程;节能设计;节水工程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the building in the area of now increases, the increase of life personnel, building zhongyuan some water supply system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ow,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drainage desig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cess; Energy saving design; Water saving project 一、给排水工程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和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人们已不再满足原有的套设计习惯。根据资料显示,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高居榜首。因此,节能、节水就至关重要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作为一个从事建筑给排水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应清醒地认识本专业在建筑节能、接水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把节能节水放在首位。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 二、给排水工程设计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一加药一絮凝池一沉淀或澄清池一滤池一消毒清水池一二级泵房一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

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苏宁华南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项目施工总承包给排水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 年月日

给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编制依据 (一)给排水工程主要采用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 (1)GB50300-2001《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2)GJJ/T29-82 《建筑排水硬聚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3)G B50242-200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G B50268- 97《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编制范围苏宁华南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合同、招标文件及给排水施工图规 定的内容。 (三)编制原则 坚持我公司“工序受控、保质量达标;服务到位、让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实行诚信 施工,信守“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信誉第一,用户至上”的信条。 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的准则,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精心组织施工,将我们的施工 设想和我公司的质量方针贯彻于项目的全过程,实现我们的承诺。 二、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佛山市三水区。项目包含仓库、综合楼以及泵房等。其中: 1号库总建筑面积21735.16m2,为丙二类单层仓库,层高14.9米,2号库总建筑面积 22748.39m2,为丙二类单层仓库,层高14.9米,3号分拨中心总建筑面积43805.21m2,为丙二类双层仓库,首层层高7.5米,二层层高7.35米,4号库总建筑面积20645.01m2,为丙二类单层仓库,层高14.85米,5号库总建筑面积19014.20m2,为丙二类单层仓库,层高14.85米,6 号库总建筑面积24219.26m2,为丙二类单层仓库,层高14.85米, (一)概况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水排水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1.设计招标文件。 2.建筑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3.国家现行的有关给水排水及消防设计规范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7)《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三、设计内容: 红线范围内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系统、雨水系统及消防系统。 四、给水系统: 1.水源: 本工程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分别从学府大道及20米规划路各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供基地内生活及消防用水。市政供水压力按照0.15MPa考虑。 2.生活用水量估算: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约为1230m3/d,最大时生活用水量约125m3/h。 生活用水定额见下表

3.生活给水系统: 本工程地下一和地上一、二层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直接供水,地上二层以上用水由无负压供水设备加压供水。无负压供水设备设于地下室的水泵房内。 4.热水供应: 根据各单体建筑功能,综合考虑初期投资、年管理费用,并尽可能的利用太阳能,本工程热水供水方案如下: 1)酒店考虑集中热水系统,热媒为锅炉房热水,经容积式换热器换热后供给客房卫生间及厨房等需用生活热水的地方。 2)办公、公寓等其他建筑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并配以电辅设加热系统和贮热水罐,为卫生间和厨房等地提供所需用的生活热水。 3)热水系统分区与给水一致,热水采用机械循环方式。 5.饮水供应 自饮水供应由小型一体式直饮水供水设备在各供应点直接供应。 五、排水系统: 1.本工程各建筑室内采用生活污废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 2.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废水重力流排入室外污水管道或中水处理间的调节水箱;地面层(±0.000m)以下的污废水采用管道汇集至地下室的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入室外污水管道(厨房排水须经过隔油处理); 3.室外污水管道统一排至室外化粪池,所有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20米规划路污水管道。 六、中水系统: 为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本工程设有中水处理系统。中水水源为各单体建筑的盥洗用水,中水回用主要用于基地的冲厕、绿化、道路洒浇和车库地面冲洗。中水工艺流程为: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步骤

给水管道平面及纵断面图设计流程 (最后修订时间:2010.07)一、准备工作 操作步骤: 1、设置->设工程名【在HySzGxWork下创建本工程数据储备文件夹】 2、设置->出图比例【施工图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实施方案纵断面图出图比例为1:2000】 3、设置->文字大小【一般取3】 4、设置->标注小数位【一般取3】 5、设置->图框设置【A0~A4图框均不要“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全部不打勾,然后保存设置】 6、设置->管道规格【这里我们主要调整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的相关数据即可(以1.0Mpa管道为准),确定保存后,需重启鸿业市政管线程序生效】 7、设置->管线标注->管长管坡

8、设置->纵断表头->给水->用户 序号 行间距 栏类别栏名称备注实施方案施工图 1 1 2 12 设计路面标高原地面标高(m) ① 2 12 12 设计管中心标高设计管中心标高(m)

3 12 12 管顶覆土管顶覆土(m) 4 12 12 坡度及坡长坡度(%%145)及坡长(m) ② 5 12 12 管径管径管材接口基础 6 15 15 道理桩号管道桩号(m) 7 12 12 井编号节点编号 8 40 40 用户自加节点大样 ③ 9 70 70 管道小平面管道平面 ①这里选择设计路面标高类别是为了方便做纵断面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纵断面图上的地面标高 ②%%145在stedi字体中显示为千分号 ③节点大样及管道平面的行间距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阶段做调整 9、设置->纵断标注【施工图桩号间隔:50 实施方案桩号间隔:100】 备注:其中步骤1、2、4、8、9在不同工程不同设计设计阶段中有不同设置,每次均需重新设置。

某项目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 一、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370-2005; 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7、《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 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1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设计资料; 12、其它相关专业提供本工程设计图纸及资料。 二、设计范围 室外给排水系统、室内给排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淋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三、室外给水设计 1、水源 以市政给水管为水源,从周边的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一根DN150的给水管,引到地下室泵房和一层给水点,以满足本建筑物的生活消防用水要求。 2、用水量 根据国家给水工程规范标准与当地具体情况确定本建筑物的用水量标准。 生活用水量标准: 办公 50L/人.d 绿化灌溉 2L/m2.d 车库冲洗 2L/m2.次 四、室外排水 1、污水

按环保要求,生活污水排出室外后,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雨水 设计重现期取2年,降雨历时10分钟。道路雨水由雨水篦子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地下车库出入口处由雨水沟截流雨水,排入室外雨水管道。 五.室内生活给水系统 市政水压供水范围内楼层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超出市政供水范围的楼层采用变频加压机组供水。 地下室设生活水箱,变频加压机组。水压超过0.35MPa的楼层设置支管减压阀。 六.室内排水系统 1、污水 室内污水直接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地下室污水由潜污泵提升排出。含油废水经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室外污水管。 2、雨水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排入室外雨水检查井,屋面雨水排水采用重力雨水斗。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为50年,降雨历时10分钟。 七.消防系统 1、设计范围 本建筑用地红线范围内室内外消防系统。 2、消防用水量 a、室外消防用水量: Q=25L/s×3.6×2(h)=180m3,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 b、室内消防用水量: Q=15L/s×3.6×2(h)=108m3,火灾延续时间按2h计。 c、喷淋用水量 Q=35L/s×3.6×1(h)=126m3,火灾延续时间按1h计。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及关键技术应用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修订 西南交通大学 2009-12-3 (杨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适应了社会经济 生活和生产对建筑产品的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建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技术创新,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产品的各专业。一些新的建筑思想和理念也在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专业中体现出来。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在建筑技术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宜用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技术成果和设计新思想。适应了建筑产品的多功能化、宜人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建筑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技术上的创新性改进。在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与建筑内、外部系统的对接和与相关专业技术的衔接上进行了设计理念的更新。这些新技术新设计思想应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体现出来,提高技术设计水平,适应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的技术已用于工程实践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本次规范的修订是为适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技术的新的发展成果和新的建筑产 品要求进行的。加强了建筑给水排水技术严谨性和系统性,集成了目前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最新的技术和经验。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3A、3.2.4、3.2.4A、3.2.4C、3.2.5、3.2.5A、3.2.5B、3.2.5C、3.2.6、3.2.10、3.9.14、3.9.18A、3.9.20A、3.9.24、4.2.6、4.3.3A、4.3.4、4.3.6、4.3.6A、4.5.10A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规范条文修订历史回顾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历次修订情况: (1)《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1964开始试行; (2)《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5, 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革命委员会主编。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上海市建设委员会。 1988. 修订内容: 1)用水定额; 2)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的秒流量计算公式; 3)生活污水排水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 4)补充高层建筑给水排水、排水管道通气系统内容; 5)增加游泳池、喷泉设计内容; 6)加入新管材和新设备; 7)提高了对供水水质安全和供水节能方面的要求。 (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修订版。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 修订内容:(细节上的修订) 1)用水定额,增加高级住宅及别墅项;热水供水流量(3000、6000人数); 2)新的卫生设备的使用;(浴盆上附设淋浴器等) 3)室内生活给水管道的秒流量计算公式;(综合楼) 4)节水型卫生设备,关于的中水条文,红外感应冲洗; 5)引入了新的规范标准;-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6)突出供水和用水的安全性;-非饮用水的标示条文; 7)新的管材;

住宅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的设计探析

住宅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的设计探析 摘要: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给排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给排水系 统在整体建筑中处于一个关键枢纽的地位,其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建 筑的质量与在实践应用中的使用年限。与此同时,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完善与否将 与建筑中所有家具设备的使用息息相关。本文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明确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建筑给排水在房屋使用中有重要作用,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使用效果。而建 筑给排水设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设计与安装质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很容易出 现质量问题,影响居民生活。在对其设计要注重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并加强监管、审核和监督,以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质量。 1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给水管道及附件的损坏造成水资源浪费 给水管道的老化,会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埋在地下的给水管道出现破损很难被 发现,会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而阀门、水龙头等的磨损、锈蚀等,也都会无形中浪费水 资源。此外,给水附件如果选择上不合理,就会导致实际的用水量高于出水量,这些都可造 成水资源的浪费。 1.2排水管道设计 排水管道设计要重视管道材料的选择,要选择耐腐蚀性强的材料或者高质量的结果设计。因为排水管道一般排放的是生活污水,若选择劣质或者是抗腐蚀性能不强的材料,很可能会 造成管道渗水,甚至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效果。在选择排水管道管材时,应该加强对质量的 审核,保证管道材料符合设计规范、标准要求。 1.3前期考虑不周导致的倒流防止器问题 众所周知,在城市这一复杂庞大的大环境中其地下地上环网结构相当繁复,因为其内部 存在的各个阶段的水压也大不相同,需要建筑设计者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和改善。如果为了经费和利益考虑,或者是工程中的麻痹大意造成倒流防止器的装备缺失, 那么一旦在城市环网中出现高低相差巨大的压力情况时,就会发生因为压力过高的接口,其 中所拥有的水流在进行流向时经过某一压力低的接口时,两者会发生激烈的“冲突”敬畏导致 城市的水表发生了严重的倒转情况,甚至遍布在城市管网内的水流将会与小区管道网内的水 发生交汇,进而被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建筑给水设计要点 第一,水表设计需科学。在设计阶段,需要对水表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评估,将其易于抄 写作为重要的考虑项目,通常将水表设置在室外环境或者放置在楼梯间位置。在住宅建筑过

给排水设计方案说明(模板)

给排水方案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规模:用地面积:213913m2,建筑面积:299940m2,地下室面积:86000m2 ,住宅户数:998户。 2.建筑单体分布情况: 二、项目特点 1、地形复杂,地面标高变化较大: 建筑单体首层地面绝对标高情况:

2、项目定位较高,高层住宅装修标准较高;别墅立面要求较高: 三、给排水设计方案 1、室外给水设计: (1) 水源: 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迎宾北路和翠微东路上分别有DN800和DN1000的给水管,地块周围预留有 DN200的市政给水接口,绝对标高23.5m 处的供水压力为 0.175MPa 。市政水压仅能供至南区地下室,其它地方均采用加压供水。 (2) 用水量: 本工程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 2209 m 3/d ,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 330 m 3/h 。其中广场、道路浇洒、绿化及人工湖的补水采用回收雨水及山泉水,该部分水量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 485 m 3/d ,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为 90 m 3/h 。 主要项目的用水量标准及用水量计算见下表:

(3)室外给水系统: 室外生活给水与消防给水管道系统分别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南区地下室、公共泳池用水采用市政直接供水;住宅、别墅及幼儿园、会所、北区地下室等采

用加压水泵变频供水系统(详见室内给排水部分);小区内的室外消火栓采用加压供水系统,管道压力由稳压泵和气压罐维持。(会所:为了维持冷热水平衡是否需要单独设置加压需要讨论?) (4)管材及接口: 室外生活给水管道DN≥100时采用内衬水泥砂浆的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DN<100时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绿化及水景用水采用UPVC给水管,粘接。 2、室外排水设计: (1)市政条件: 沿小区东侧的迎宾北路上设有DN400的污水管道,管底标高为17.16m~ 18.56m;有1000mmx1000mm及4000mmx2000mm的雨水暗沟,沟底底标高为21.5m~ 18.30m。本地块已预留多处雨水检查井和污水检查井,均能够满足本工程的排水要求。 (2)排水制度: 采用雨污分流体制。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场地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管或排水暗沟,并最终排至周边的市政雨水管道。化粪池考虑分散设置。 (3)暴雨强度公式: 1536.1988(1+0.1579lnT) q= ————————————(L/s.ha) (t+1.5254)0.6012 雨水量:Q=Φ.q.F。(Φ为径流系数,F为流域汇水面积) (4)排水量: 设计最高日生活污水量:1130 m3/d,最大时生活污水量:120 m3/h。 场地雨排水设计考虑附近山区的洪水汇入。设计降雨历时t=14.5min,重现期T=100年时的雨水量为17.0 m3/s。 (5)管材及接口: 室外排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管,承插接口,橡胶圈密封。室外排水沟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_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XXXX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浙江省杭州市波克酒店给排水设计 专业班级:建环 102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XXXXX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商务、度假、旅游等活动使我国城市酒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代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其酒店形象和服务水平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质。因此,现代星级酒店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外形的气质塑造,还应致力于其良好的内在功能品质及酒店文化性与异质性的挖掘。作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外,还要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采取节能意义的措施和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实现节约用水。还必须考虑到给排水系统的噪声控制,结合新工艺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在舒适性和经济性间寻求平衡点将室内给排水噪声减到最低,树立整体环境意识,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安静和舒适的室内环境。同时,酒店的功能复杂,失火可能性大,失火后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及扑救困难。为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各类消防的要求,而且也是酒店质量审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酒店室内给排水、消防给水工程在设计方面,都比一般室内给排水工程、消防给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该毕业设计,提高资料检索、文献阅读、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编写设计说明的能力;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达到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也是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最初尝试。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室内噪声越来越重视。据调查,在发达国家,人们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已占全天的90%,因此对室内噪声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建筑施工、安装和给排水管道的安装及卫生设备的选型不当,加上水泵自身的机械振动等诸多因素,室内的噪声环境愈加严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噪声过大而干扰人们的

给排水设计方法步骤

一、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新手,除几个大院有专门的培养体系外,其余的大都要求边干边学,懵懂中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开始都很茫然,觉得啥都知道,又啥都不知如何做好,本人将这些年从事这专业的工作经验慢慢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希望同进步 二、首先是接触项目,把项目情况搞清楚,从概况入手,先看总图,主要是一些技术指标,包括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化率,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层数,高度,主要道路情况,组团分布情况,周边市政道路情况等,了解后在自己的脑中过滤一下,大概形成项目的模型!如果对自己的记忆不是那么自信,也可以简明的做个笔记,做笔记这个好习惯最好能形成,这很有助于自己的提高!然后了解各建筑单体情况,包括功能类别,层数,高度,各层面积,不同功能分区情况,尽量把各建筑各层平面都看一遍,或记录或记忆,形成对项目的完整了解! 三、其次是要了解与本项目相关的资料,主要是甲方的要求及周边市政管网情况,及当地本专业的一些地方规范.标准.规定.习惯做法等。查阅甲方提供的资料,包括招标文件,设计任务书,设计指导书,合同书等,并与甲方多沟通,与项目当地审图机构,市政部门最好能交流!准备工作做的充分可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四.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专业的工作了,第一步,是用水量的计算,手册.规范均有方法介绍,主要是用水单位数的确定,可以咨询建筑专业,如建筑不明确,需自己计算。居住类如住宅.公寓.宾馆.soho办公等按户数或套数计,数量按建筑平面统计就好了,每套或户几人,则要认真确立,住宅一般按国家统计的户均人数确立,最近一次统计的为3.1人,宾馆标准间客人数可按甲方提供,如无提供可按2床,公寓则根据面积确立,如偏向酒店,可按2人计,偏向住宅,按3.1人计,soho办公比较复杂,可分别按办公及居住人数确定。商业类按营业面积计,注意,是营业面积,可按建筑面积取0.7~0.8的折减系数,办公,餐饮等需要按面积计算人数,办公一般10~15平方(建筑面积)一人,选大还是选小,需要判断,一般如已确定办公性质,如政府.公司等办公楼可按14~15平方,如

建筑给排水设计论文

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探讨 摘要:在给排水的设计和施工中,应严格执行现行相关规范,不断总结设计和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和提高整体的安装工艺水平,力求为社会提供功能齐全、可靠、美观实用的建筑精品。文章通过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实践,阐述了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关键字:给排水;生活给排水;消防给排水 abstract: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existing norms, constantly sum up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the overall installation process, and strive to provide the community with a full-featured, reliable,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building product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drainage works design construction, described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their treatment measures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lif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i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tl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般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和消防给、排水系统,它们都是楼宇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监控对象,是

建筑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建筑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建筑给排水工程概况: 包括室内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雨水系统。 一)给水系统: 根据甲方提供的外网压力为0.30Mpa;本工程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为两个区,一至五层为低区,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六至十一层由二次加压设备供水。二)排水系统: 本工程三至顶层为一个排水系统,一、二层为一个排水系统。 三)消防系统: 1、消火栓系统设计:消火栓系统为环状管网供水系统,消防水箱在屋顶,消防泵房在地下室。本工程室内消火栓设计秒流量为20L/S,室外为30L/S。地下室及一至五层的消火栓采用减压稳压型消火栓,其他均为普通型消火栓。 2、自动喷水湿式系统:本楼设有自动喷水湿式系统,一、二层商场为中危险Ⅰ级。中危险Ⅰ级:喷林喷水强度6L/min·㎡,作用面积:160㎡。喷头布置均按有吊顶布置。 3、灭火器的布置:本工程危险等级为中危险A类及带电类火灾,灭火器灭火级别为5A级,每个消火栓处配置两具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型号为:MF3。

4、气体灭火设计:地下室配电机房设有固定式EBM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四)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排水为外排水。 二、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认真熟悉图纸,根据施工方案决定的施工方法,配合图纸会审等相关内容做好准备工作。 1、机具准备; 机具应在施工工人进场之后,施工之前运入现场,按施工平面图布置定位,如电焊机、砂轮割机、台钻等应分开放置,相互间留出操作空间。 2、材料准备: 1)给水管采用PPR管,排水立管采用PVC—U消音排水管,横支管采用UPVC 排水管,消防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 2)对于材质的要求,各种进场材料必须符合国家颁布标准有关质量技术要求,并由产品合格证明和检验报告。 三、施工方法 一)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设计说明(00002)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设计所用规范如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 (2009版)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1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2014年版)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 164-2014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364-2005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设计范围: 1.本设计范围包括红线以内的给水排水、消防等管道系统及小型给水排水构筑物。 2.室外总水表井至城市给水管和本工程最后一个污(雨)水检査井至城市污(雨) 水检査井之间的管道由市政有关部门负责设计。 管道系统: 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 1)?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20 MPa o 2)?本工程日用水量为342. 00 m3/d; 3)?给水系统分区: a.本工程给水系统由给水管网市政两路供水。市政管网给水压力为0. 20MPa. b.市政引入管管径为DN150 c.各供水压力不超过0?20Mpa 2.生活热水系统:无 3.生活污水系统: 1)?本工程污、废水采用合流制。室内±0.000以上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 2).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3)?本工程最高日污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90%确定,为307.8 m3/d; 4.雨水系统: 1)?地下室上盖地面雨水排水。雨水设计采用10年重现期,屋面雨水管道降雨历时取5min.。 2)?本工程参照惠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3).地面雨水均采用外排水系统,排至室外雨水沟。 4).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由室外雨水管汇集,排至市政雨水管。

给排水设计过程与注意事项(精)

给排水设计过程与注意事项——新手必读(一 对于刚从事给建筑排水设计的新手往往只知道要查规范去画图,而对一个工程如何展开、各专业如何提资协作~直到竣工验收,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为了让大家更快进入设计师的角色,收集了一些资料在此奉上! 流程介绍分为设计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消防审查、人防审查和施工阶段(图纸会审——工地处理——竣工验收。 一、工作阶段划分 1、设计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消防审查、人防审查。 2、施工阶段图纸会审——工地处理——竣工验收。 二、设计工作流程 施工图绘制按下面八个步骤进行,根据情况也可交叉进行: 1、召集各专业开会,确定互相提资时间,列出工作计划,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平面、立面、剖面。水专业提资应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提管井位置、面积,电容量,水池容积,设备房面积等,一般时间在一周之内;第二阶段提设备房布置,消火栓、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位置等,一般时间在中前期,约2~3周;第三阶段向概算专业提设备材料表,一般在出图前一周。其它专业应向本专业提的资料必须明确提资时间并写入工作计划。第一阶段空调应提供空调补充水量,第二阶段建筑应该提供卫生间大样,时间也是在中前期,使本专业绘制完设备房大样图后能马上进入卫生间大样的绘制,提资的时间一定要坚持尽早。第一次建筑提资一般比较简单,在做第一阶段提资的同时,仔细看一次图纸,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问,设计范围要明确,管井分布面积要落实。还要着手写联系函给业主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如市政自来最低水压、管径、位置,市政排雨水管道标高、位置等,由业主相关部门索要资料,明确做法(如住宅卫

给排水施工方案(1)

永利国际金融中心项目 给排水施工专项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中建三局陕西永利国际金融中心项目部 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给排水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准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施工要点详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预留预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支架制作、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钢塑复合管、镀锌钢管卡箍连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钢塑复合管、镀锌钢管、内外壁涂塑管道丝扣连接错误!未 定义书签。 五、柔性铸铁管施工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 UPVC排水管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 PPR管道热熔连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防腐、保温及涂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设备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阀门、法兰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卫生洁具与安装...................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管道试压、冲洗...................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现场施工协调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给排水施工现场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