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民间信仰类(6个)

侗族萨码节(榕江县)、哥蒙的“哈冲”(黄平县)

二、民间音乐类(6个)

侗族琵琶歌(榕江县)、侗族大歌(黎平县)、洪州琶琶歌(黎平县)

三、岁时节令类(11个)

苗族茅人节(榕江县)、稿午苗族水鼓节(剑河县)、苗族牯藏节(雷山县)、注溪娃娃场(岑巩县)

四、文化空间类:(14个)

双倍嘎(从江县)、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社节(天柱县)、报京三月三(镇远县)、隆里花脸龙(锦屏县)、苗族弄嘎讲略(黄平县)、月也(黎平县)、古思州“屯锣”(岑巩县)、苗族姊妹节(台江县)

五、人生礼俗类:(4个)

占里侗族生育习俗(从江县)、平秋北侗婚恋习俗(锦屏县)

六、传统体育竞技类(3个)

勾林(天柱县)、侗族月牙铛(天柱县)、侗族摔跤(黎平县)。

七、民间手工技艺类(17个)

苗族蜡染(丹寨县)、石桥古法造纸(丹寨县)、剑河锡绣制作工艺(剑河县)、苗族服饰文化(雷山县)、苗族银饰工艺(雷山县)、苗族芦笙文化(雷山县)、思州石砚制作工艺(岑巩县)、

八、民间舞蹈类(15个)

苗族格哈(丹寨县)、锦鸡舞(丹寨县)、畲族粑槽舞(麻江县)、反排木鼓舞(台江县)

九、民间文学(口头文学)类(3个)

苗族“刻道”(施秉县)、苗族“古歌古词”神话(黄平县)、苗族古歌与古歌文化(台江县)。

十、民间知识类(2个)

千户苗寨建筑工艺(雷山县)

十一、戏曲类(8个)

侗戏(黎平县)、思州傩戏傩技(岑巩县)

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个)

一、民间文学(8个)

苗族神话叙事歌《仰阿莎》(剑河县、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苗族《古歌》(施秉县、普定县、龙里县)、苗族口头经典“贾”(丹寨县、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研究所)、侗族民间文学《珠郎娘美》(榕江县、从江县)

二、民间音乐(24个)

苗族多声部情歌(台江县、剑河县)、苗族飞歌(雷山县)、苗族芒筒芦笙祭祀乐(丹寨县)、侗族大歌(从江县小黄乡、榕江县)、侗族河边腔(黎平县)、河边腔苗歌(锦屏县)、十二诗腔苗歌(锦屏县)、侗族歌簦(锦屏县平秋镇)

三、民间舞蹈(22个)

苗族铜鼓舞(雷山县)、苗族芦笙舞(雷山县、凯里市、榕江县)、苗族板凳舞(凯里市)、苗族踩鼓舞(镇远县)

四、传统戏剧(9个)

阳戏(天柱县)、思州喜傩神(岑巩县)、镇远土家族傩戏(镇远县)

五、曲艺(4个)

嘎百福(剑河县、台江县、榕江县、雷山县)、君琵琶(黎平县)

七、民间美术(6个)

苗族剪纸(剑河县)、苗族百鸟衣艺术(丹寨县)、苗族“嘎闹”支系服饰艺术(丹寨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32个)

苗族织锦(麻江县、雷山县)、苗族泥哨(黄平县)、苗族银饰(黄平县)、侗族鼓楼花桥建造技艺(黎平县)、造林习俗(锦屏县)、侗族鼓楼营造技艺(从江县)、苗族马尾斗笠制作技艺(凯里市)、苗族堆花绣(凯里市)、枫香染制作技艺(麻江县)、蓝靛靛染工艺(黎平县)、水族石雕(榕江县)、土法造纸工艺(三穗县)、竹编工艺(三穗县)、木雕工艺(镇远县)、民间火纸制作技艺(岑巩县)

九、传统医药(7个)

瑶族医药(从江县)、苗族医药(雷山县、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侗族医药(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十、民俗(82个)

苗族独木龙舟节(台江县、施秉县)、苗族祭尤节(丹寨县)、谷陇九月芦笙会(黄平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州13个项目入选

据黔东南政府网消息日前,文化部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名单,共计355项,其中新入选项目191项,扩展项目164项。贵州省20个项目24个申报点入选,其中黔东南13个项目15个申报点入选,占贵州省入选项目的65%。

黔东南是一个以苗侗民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自治州,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造就了黔东南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黔东南州有39项53个保护点。目前,我州第一、二、三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共52项68个保护点,在全国地州级名列第一位,相当于一个省的入选量,使我州成为了举世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州。

黔东南入选文化部公布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名单

一、新入选项目(6项6点):

1、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赛龙舟(镇远县)

2、传统美术:侗族刺绣(锦屏县)

3、民俗:侗年(榕江县)、歌会(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月也(黎平县)、苗族栽岩习俗(榕江县)

二、扩展项目(7项9点):

1、传统音乐:侗族琵琶歌(从江县)、苗族民歌(苗族飞歌)(剑河县)

2、传统美术:苗绣(台江县)

3、传统技艺:苗族蜡染技艺(黄平县)、银饰锻制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剑河县、台江县)、苗族织锦技艺(台江县、凯里市)、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凯里市)。

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121项(140处),其中新增项目75项(77处),扩展项目46项(63处)。

具体内容如下:

一、新增项目75项(77处)

(一)民间文学4项(5处)。

(二)传统音乐11项(11处)。

侗族笛子歌(黎平县)、注溪山歌(天柱县)、启蒙侗歌(锦屏县)。

(三)传统舞蹈9项(9处)。

苗族古瓢舞(雷山县)、苗族水鼓舞(剑河县)、踩亲舞(黄平县)。

(四)传统戏剧5项(5处)。

(五)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3处)。

(六)传统技艺21项(21处)。

苗族古瓢琴制作技艺(雷山县)、天柱宗祠浮雕彩绘技艺(天柱县)、道菜制作工艺(镇远县)、煨酒酿造技艺(从江县)。

(七)传统医药4项(4处)。

半枫荷熏浴疗法(凯里市)。

(八)民俗18项(19处)。

苗族舞龙嘘花习俗(台江县)、圣德山歌节(三穗县)、巴冶土王戊(三穗县)、壮年(从江县)、瑶族度戒(从江县)、瑶族嫁郎(从江县)。

二、扩展项目46项(63处)

(一)民间文学1项(2处)。

(二)传统音乐7项(7处)。

侗族牛腿琴歌(黎平县)、苗族民歌(苗族飞歌)(台江县)、苗族多声部情歌(黄平县)。

(三)传统舞蹈2项(2处)。

苗族板凳舞(黄平县)、金钱棍(岑巩县)。

(五)曲艺2项(2处)。

君琵琶(榕江县)。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项(5处)。

苗族武术(剑河县)。

(七)传统美术4项(5处)。

苗族剪纸(施秉县)、侗族刺绣(镇远县)、苗绣(丹寨县)。

(八)传统技艺10项(12处)。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丹寨县)。

(九)传统医药1项(1处)。

苗医药(骨髓骨伤药膏)(麻江县)。

(十)民俗12项(20处)。

水书习俗(榕江县)、苗族招龙(榕江县、剑河县)、月也(榕江县、从江县)、苗族姊妹节(剑河县)、苗族芦笙节(从江县)、苗族翻鼓节(凯里市)。

贵州省行政区划

(省会:贵阳市)

全省总计:4个地级市2个地区3个自治州9个市辖区

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2个特区

贵阳市:

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小河区

清镇市

息烽县(永靖镇)开阳县(城关镇)修文县(城关镇)

六盘水市(钟山区):

钟山区

水城县(钟山区)

盘县特区(红果镇)六枝特区(下营盘)

遵义市(红花岗区):

红花岗区

赤水市仁怀市

遵义县(南白镇)绥阳县(洋川镇)桐梓县(城关镇)习水县(城关镇)凤冈县(龙泉镇)正安县(凤仪镇)余庆县(白泥镇)湄潭县(义泉镇)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玉溪镇)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都濡镇)

铜仁地区(铜仁市):

铜仁市

德江县(姜司镇)江口县(双江镇)石阡县(汤山镇)思南县(思塘镇)万山特区(万山镇)

玉屏侗族自治县(平溪镇)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和平镇)

松桃苗族自治县(城关镇)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印江镇)

毕节地区(毕节市):

毕节市

赫章县(城关镇)纳雍县(雍熙镇)黔西县(城关镇)

大方县(城关镇)织金县(城关镇)金沙县(城关镇)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

安顺市:

西秀区

普定县(城关镇)平坝县(城关镇)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关镇)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松山镇)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索镇)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

兴义市

望谟县(复兴镇)兴仁县(城关镇)普安县(盘水县)

册亨县(者楼镇)晴隆县(莲城镇)贞丰县(城关镇)安龙县(城关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

凯里市

施秉县(城关镇)从江县(丙梅镇)锦屏县(三江镇)

镇远县(潕阳镇)麻江县(杏山镇)台江县(台拱镇)

天柱县(城关镇)黄平县(新州镇)榕江镇(古州镇)剑河县(柳川镇)三穗县(八号镇)雷山县(丹江镇)黎平县(德凤镇)岑巩县(思()镇)丹寨县(龙泉镇)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

都匀市福泉市

贵定县(城关镇)惠水县(和平镇)罗甸县(龙坪镇)

瓮安县(雍阳镇)荔波县(玉屏镇)龙里县(龙山镇)平塘县(平湖镇)长顺县(长寨镇)独山县(城关镇)

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

注:地级市下面的县级市系由省直辖,地级市代管。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杨似玉男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吴光祖男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2 覃奶号女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3 罗景超男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 4 秦彩霞女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5 周小兰魁男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6 陈声强男60岁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

剧7 傅锦华女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8 张琴音女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9 闭克坚男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10 刘正城男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1 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 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传统音乐 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 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传统技艺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一、民间文学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

单位 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二、传统舞蹈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班点义男区田林县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 2 2盘振松男瑶族瑶族长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三、传统戏剧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壮族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1罗桂霞女2覃明德男四、曲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何红玉女2陈秀芬女五、民俗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瑶族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毛南族毛南族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

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批准中国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成为中国第30个入选该名录的项目。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此前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教科文组织在其网站上介绍说,中国的珠算是一套历史悠久的、用算盘进行数学计算的方法。珠算通过传统的口述和自学等方式世代传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而珠算申遗成功之后,相关专家表示说,此举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加深对珠算的了解,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 下面,小编将中国30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录盘点如下:

2001年 昆曲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2003年 中国古琴艺术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代涌现出许多著名演奏家,他们是历史文化名人,代代传颂至今。隋唐时期古琴还传入东亚诸国,并为这些国家的传统文化所汲取和传承。近代又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象征。 2005年 1、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通知

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名单 (共计98项) 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94 上林四六联民歌上林县 195 刘永福传说钦州市 196 冯子材传说钦州市 197 美人鱼传说北海市 198 右江壮族排歌百色市右江区 199 平果壮族丧歌平果县 200 上林瑶族山歌上林县 201 隆安壮族排歌隆安县 202 乐业壮族古歌乐业县 203 绿珠传说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204 上林壮族八音上林县 205 武鸣壮族山歌武鸣县 206 南宁壮族哭嫁歌南宁市兴宁区 207 京族民歌东兴市 208 恭城瑶族八音恭城瑶族自治县 209 那劳山歌调西林县 210 靖西壮族山歌(靖西上下甲山歌)靖西县 211 凌云瑶族长号艺术凌云县 212 田州壮族山歌田阳县

213 隆林壮族山歌(隆林哥侬呵山歌)隆林各族自治县214 田东瑶族噜吡咧田东县 215 天峨壮族八仙天峨县 216 浦北舞青龙浦北县 217 上林壮族师公舞上林县 218 仙回瑶族调马昭平县 219 八步瑶族长鼓舞贺州市八步区220 水口麒麟马贺州市 221 上林瑶族猴鼓舞上林县 222 南宁傩舞南宁市西乡塘区223 壮族麒麟舞南宁市青秀区224 马山壮族踩花灯马山县 225 上思舞鹿上思县 226 龙胜侗族疱颈龙舞龙胜各族自治县227 北海耍花楼北海市 靖西壮族舞蹈(壮族马绿舞、壮族 靖西县 228 弄腊舞、壮族田间矮人舞、舞春牛) 229 凌云瑶族龙凤舞凌云县 230 壮族铜鼓舞东兰县 231 壮族板鞋舞南丹县 232 乐业壮族龙灯舞乐业县 233 北路壮剧田林县

234 平南大安粤剧平南县 235 上林壮族师公戏上林县 236 防城采茶戏防城港市防城区237 临桂彩调临桂县 238 浦北鹩剧浦北县 239 全州渔鼓全州县 240 合浦公馆木鱼北海市 241 德保壮族末伦德保县 242 宜州渔鼓河池宜州市 243 李家拳及南蛇过垌合浦县 244 三江农民画三江侗族自治县245 罗秀米粉制作技艺桂平市 246 开山白毛茶制作技艺贺州市八步区247 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宾阳县 248 横县南山白毛茶制作技艺横县 249 横县茉莉花茶制作技艺横县 250 扬美沙糕制作技艺南宁市江南区251 南宁铁鸟酱料制作技艺南宁市兴宁区252 长安滤粉制作技艺融安县 253 柳城云片糕制作技艺柳城县 254 苗族芦笙制作技艺融水苗族自治县255 苗族亮布制作技艺融水苗族自治县

2016非遗校园传承主题展示活动方案

拓东二小“弘扬非遗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非遗传承展示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传承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全校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主题活动。活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二、活动目标 在全校师生中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增强师生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荣誉感,培养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的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化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通过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通过活动,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展示主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刘有源(校长) 副组长:孙洁 成员:段婧、廖云霞、李易玲、郑勰、刘莉、和金明 四、职责分工 1、学校校长室负责牵头,指导活动全面地开展。 2、具体行政人员安排:(非遗项目宣传、非遗节目安排、非遗课堂督导) 一年级面塑负责行政段婧 二年级剪纸负责行政孙洁 三年级滇式风筝负责行政廖云霞 四年级呜嘟负责行政和金明刘莉 五年级云南评书负责行政李易玲 六年级滇剧负责行政郑勰 3、教导处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要与新课程实施相结合,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设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 4、总务处负责活动的硬件环境创设及所需场地、器材的配

浅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17841148.html, 浅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马佳泽 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8期 摘要:乐作舞是红河州哈尼彝族自治州的民族舞蹈,乐作舞的动作基本上来自于哈尼族人民劳作的动作的改编,长期以来也有极少数人对该项目进行研究而且累积了许多的研究成果。为了使哈尼族民俗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本文将研究乐作舞的起源研究、乐作舞套路及其特点研究、乐作舞舞蹈动作研究、乐作舞的传承于传承方式研究、乐作舞的传承危机及原因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随着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方式出现人们越来越喜欢流行的运动方式,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渐渐被人们遗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即将消失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与保护。乐作舞是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各个少数民族舞蹈编制起来的舞蹈,动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协调能力;同时也加强人际交往,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乐作舞;物质文化遗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乐作舞的开展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关于乐作舞的参考文献和少数民族舞蹈的相关书籍来采集与自己研究题目相关的资料 2.实地考察法。通过到当地进行实地调查,深入了解乐作舞的历史文化及开展情况 3.访谈法。通过对红河州有关乐作舞的领导及老师进行面对面访谈 二、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乐作舞简介 “乐作舞”是红河州地区哈尼族和彝族的一种少数民族舞蹈,起源于洪河流域。乐作舞是大家一起来跳的意思,是哈尼彝族群众根据晒荞子的踩荞舞改编的。据说也有千年历史,据《哈尼族社会历史调查》、《哈尼族简史》还有当地的一些原始资料的介绍,乐作舞应该起源于农耕时代,但要早于哈尼族民众的开始种水稻的时间[3]。那是哈尼族和彝族群众都大多以种荞 麦为主,加上当时的劳动力不发达,收获荞麦都需要全村的不管老人妇女小孩都齐上山收割,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媒体展示解决方案 伴随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快速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商务、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昭示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也开始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逐渐为人们熟知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会便开启了美国记忆计划,对美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档案等进行数字记录与保护。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此外,欧洲各国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数字博物馆等开展了系列探索。 全景画卷(非遗盛景) 动态影像卷轴徐徐打开,古老的画面、老照片、视频等人 们记忆中的影像,在此展现在观众眼前。 互动魔镜墙 一面黑色烤漆玻璃墙上,镶嵌充满现代设计感的展示橱窗, 参观者手在空中挥动,可以对想了解的重点文化的详细内容 进行进一步了解。

非遗多点触摸 在展演互动区内,设置有一个充满未来科技感的未来科技感的多人多点触摸桌,给人们带来全新高科技的互动体验,各种非遗标题在触摸屏中自由浮动,当参观者的手碰到相关标题时,标题炸开或弹出相关的视频文字。 民族舞蹈 该区舞台具有观赏与互动的两面功能。定期举行民间舞蹈的大中小型表演会,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的民族汇演,并可以进行培训舞蹈与杂艺,定期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金村庙会游戏 介绍赞金七游戏参与抢祭品游戏 (1) 赞金七游戏:参观者可在触屏中查询金七传说的故事,在看完故事后,点击点赞按钮,进入抢祭品游戏 抢祭品游戏:画面显示许多旋转漂浮的祭品以及一些不相关用品,参观者随意点击,若抢到祭品,则出现祭品信息,若抢到其他物品,则显示鼓励话语。

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

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共计7项):闵子骞传说华山华阳宫传说五月十三祭天习俗《泰山北届届碑之谜》等几 十处(件)名人名地历史名地历史故事传说大明湖的传说东平陵城的传说李开先的传说故事 民间美术(共计3项):济南面塑济南剪纸济南泥塑 民间音乐(共计1项):商河民歌 传统戏剧(共计5项):济南吕剧济南京剧五音戏王皮戏济南皮影戏 曲艺(共计6项):山东快书(杨派、高派) 山东琴书山东大鼓济南相声长清落子平阴渔鼓民俗(共计3项) :商河梁王冢庙会女郎山庙会千佛山庙会 民间舞蹈(共计10项):四蟹灯商河鼓子秧歌梆鼓秧歌芯子(抬芯子、扛芯子、转芯子) 加古通花鞭鼓舞济阳鼓子秧歌高跷(乔家、胡家、饮马) 猫蝶富贵绣球灯 传统手工技艺(共计7项):历城板栗栽培技艺龙山黑陶制作技艺东阿镇“福”牌阿胶制作技艺商河老粗布制作技艺仲宫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济南烤鸭制作技艺章丘大葱栽培技艺 其他(共计1项):大观园晨光茶社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49项) 民间文学(共计22项) 张尔岐的传说大舜的传说鲍叔牙的传说辛弃疾少年传说黄巢村的传说历城民间故事章丘地名传说袭勖的传说故事大周三藏、大唐三藏义净传说五股穿心柏传说郭巨埋儿的传说黄巢寨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扁鹊的传说孙膑与庞涓故事马山故事娄敬洞传说故事玉皇山传说灵岩寺的传说故事和圣柳下惠的传说故事阁老于慎行的传说故事管仲三归台的传说故事 传统美术(共计1项):鲁绣 传统音乐(共计2项):砸山东章丘扁鼓 传统舞蹈:扇鼓舞八卦益智灯 传统戏剧(共计2项):平阴木偶戏章丘梆子 曲艺(共计2项):木板大鼓评书(济南方言) 传统技艺(共计6项):济南油旋制作技艺垛石镇平安五香驴肉制作技艺德馨斋传统酱酿制技艺黄家烤肉制作技艺糖酥火烧制作技艺石家老陶制作技艺 民俗(共计5项):孝堂山庙会马山三月三庙会少岱山庙会黄石公祭祀活动章丘铁匠生活习俗 传统医药:宏济堂传统中医药文化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济南形意拳 扩展项目(共5项):传统美术(共计1项)长清剪纸 传统舞蹈(共计3项)商河高跷曲堤金李小伞秧歌济南西关高跷 曲艺(共计1项)山东快书(于派) 课题示范 宏观类: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调查、影响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因素、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议 微观类:闵子骞传说的现代价值、听山东快书品曲艺魅力 要求:1、课题组自由组合,每小组6-8人 2、填写完整,每小组填写一份申请表本周交至政治组林琳老师处(交表时间每天课间操,另领取活动记录表和结题登记表) 3、活动记录表和结题登记表上交时间为12月7日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定义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民族民间口述身授、世代相传的无形文化遗产。这种无形文化遗产蕴藏着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历史文化,因此它代表着民族普遍的文化认同和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体现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由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交通愈加便捷、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等多种因素,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遗产面临更严峻的破坏。为了保存这些文化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合作,在2001年开始了“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申请。当年,包括中国昆曲艺术在内的19个代表作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定。这种申报工作其后每两年进行一次。截至2018年,中国入选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40项,其中最早入选的几批包括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族乌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 “木卡姆”是伊斯兰音乐中的一个特有名称,含有“曲”、“调”、“古典音乐”之意。木卡姆的分布地区很广,种类繁多。在中亚、西亚、南亚、北非等地区都有木卡姆。相传维吾尔族祖先从渔猎、畜牧时期就创作了在旷野、山涧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这种歌曲后来不断融合、演变发展,形成了组曲──木卡姆。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能完整演唱新疆十二木卡姆的艺人已经屈指可数。1950年代和1970年代之后,新疆自治区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几次大规模收集、整理木卡姆。现在,对新疆十二木卡姆的保护更加强了。 蒙古族长调同样承载着蒙古族的历史。在花香风甜的季节里,蒙古牧民骑上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放牧。举目遥望,碧草连天,闲云自飘、牛羊盖野。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牧民们的歌声悠长舒缓。有人说蒙古族长调的最大魅力在于它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到2013年为止,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如《格萨尔》史诗;表演艺术,如昆曲、古琴;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如端午节;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如中医针灸;传统手工艺,如剪纸;举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或时间等。 中国政府于2006年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518项保护对象。政府也在逐步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保护”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它包括深入民间进行田野考察和清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评定、通过建立数据库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档和保存、对传承人的扶植和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弘扬,以及做好传承工作等。

非遗展方案20170711

2017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总体方案 一、大会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经过充分调研和谋划,特决定于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17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二、时间地点 1、时间: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 2、地点: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 三、大会主题 传承文化发展未来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 承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 安徽中设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五、展示内容

1、剪纸类:蔚县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庄河剪纸、扬州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阜阳剪纸 2、戏剧类:徽剧、庐剧、黄梅戏、淮北花鼓戏、南 陵目连戏、洪山戏、山东梆子、宿州皮影戏、渔鼓戏、宁阳木偶戏、鹧鸪戏。 3、手工技艺类: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宣纸制作技艺、定瓷烧制技艺、鲁锦织造技艺、风筝制作技艺、江苏苏绣、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潍坊风筝、威县土布纺织技艺、永乐桃木雕刻技艺、芮成布艺、紫金砚制作技艺、舒席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徽州漆器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4、传统医药类: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唐老—正斋膏药制作技艺、董家骨科正骨疗法。 5、瓷器烧制类: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吉州窑瓷制作技艺。 六、展区设置 1、合肥非遗展区(2000平米) 主要邀请合肥市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人携带非遗产品现场展示。 2、市外非遗展区(6000平米) 主要邀请合肥市以外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人携带非遗产品现场展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人100人,省级非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以下统计截止至2010年)

昆曲资料图片 2001年(1项):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昆曲表演用锣鼓、弦索及笛、箫、笙、琵琶等管弦和打击乐器伴奏。昆曲的舞蹈动作主要分作两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古琴资料图片 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20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关于它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古琴艺术在中国音乐史、美学史、社会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项) 民间文学 2 Ⅰ—2 布洛陀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布洛陀》是壮族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主要记述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丰功伟绩,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 《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部落社会的情况,在历史学、文学、宗教学、古文字学、音韵学和音乐学研究等方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布洛陀口传诗体创世神话在内容上具有原生性特点,在漫长的口头传承过程中,经过一代代的不断加工和锤炼,艺术性也得到了完善和提高。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具有教化的作用。 由于历史及其他各种原因,今天《布洛陀》已面临失传的危机,需要采取普查、建档、研究、出版等手段,并通过建立布洛陀文化生态保护村、唱诵队、传习馆以及在相关学校开办传习班等方式加以保护,使其能在现代化社会条件下继续得到传承。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壮族民间认为,“歌圩”是刘三姐传歌才形成的,刘三姐是歌圩普遍形成的重要标志。歌圩的歌就是刘三姐的歌。刘三姐被广西民间视为“歌仙”,宜州市是刘三姐歌谣最有代表性的地区,被认同为刘三姐的故乡。 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它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广泛。刘三姐歌谣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它不仅具有见证民族历史和情感表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建议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申请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环评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商业计划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总论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背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名称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承办单位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主管部门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十大门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共31项,至2019年则增至231项。其中有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有壮族的刘三姐歌谣、彝族的《阿诗玛》长篇叙事诗等少数民族著名的口头文学经典;有汉族流传久远的著名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白蛇传传说等;也有耿村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等,至今仍在民间鲜活流传,散发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形态。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毗邻,东邻粤、港、澳,北连华中,背靠大西南,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中国西部资源型经济与东南开放型经济的结合部,在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全自治区聚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000万,其中壮族人口1605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79%,占总人口的32.60%。由于广西特殊的地理位置,90年代以后,才真正进入发展时期。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后,各项经济、文化、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如今,北部湾经济发展区战略又给广西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西的文化正在实施大发展大繁荣三年行动计划,这将为今后的文化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概况 广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5年以来,在文化部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积极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广西已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58个项目,其中布洛陀、刘三

姐歌谣、侗族大歌、那坡黑衣壮民歌、桂剧、桂南采戏、彩调、壮剧壮族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京族哈节、瑶族盘王节、壮族蚂虫另节、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肥套、壮族歌圩、苗族系列坡会群、壮族铜鼓习俗、瑶族服饰、壮族嘹歌、瑶族蝴蝶歌、壮族三部民歌、瑶族长鼓舞、广西文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田林瑶族铜鼓舞邕剧、宾阳炮龙节等28个项目入选国家级第一、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机构,为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为了加强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协调全区的保护工作,一是建立了以文化厅牵头,政府一位副秘书长为组长、9个厅局级单位参与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二是2006年12月,成立了由广西区编制委员会审批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落实机构和人员,规划统筹和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络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开展工作,使保护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日常化。三是成立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各级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专家学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人)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杨似玉男 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 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10人)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吴光祖男 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2 覃奶号女 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3 罗景超男 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 4 秦彩霞女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5 周小兰魁男 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6 陈声强男 60岁采茶戏(桂南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剧 7 傅锦华女 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8 张琴音女 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9 闭克坚男 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10 刘正城男 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

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5人) 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 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壮族三声部民歌)传统音乐 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 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传统技艺 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 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 名单 一、民间文学(1人) 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二、传统舞蹈(2人) 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班点义男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类别 ☆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Traditional Sports,Recreation and Acrobatics) ☆传统音乐(Traditional Music) ☆传统美术(Traditional Fine Arts) ☆传统舞蹈(Traditional Dance) ☆传统技艺(Traditional Skills) ☆传统戏剧(Traditional Opera) ☆传统医药(Traditional Medicine) ☆曲艺(Chinese Quyi Music) ☆民俗(Folk-custom) 美术类绘制 包括木板年华、唐卡、剪纸、内画、瓷板画、软木画、建筑彩绘、嘉兴灶头画、永春纸织画以及书法等

●刺绣类 ?顾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挑花、庆阳香 包绣制、堆锦 ?满族刺绣、蒙古族刺绣、彝族(撒尼)苗刺绣、 水族马尾绣、土族盘绣、湟中堆绣、彝族(撒 尼)刺绣和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等民族刺 绣技艺 ●织造印染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 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蜀锦织造技艺、乌泥 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侗锦织造技艺、土家族织锦技艺、黎族传统纺染 织绣技艺、壮族织锦技艺、少数民族的地毯织 造技艺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蜡染技艺、枫香印染 技艺等 ●雕刻 ?玉雕(北京玉雕、扬州玉雕、苏州玉雕、海派玉 雕) ?石雕(青田石雕、菊花石雕)

?木雕(潮州木雕、徽州三雕) ?象牙雕刻 ?竹刻 ?金石篆刻等 ●塑型捏制 ?泥塑(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浚县泥咕咕、凤 翔泥塑、玉田泥塑) ?面花(阳城焙面面塑)、面人(北京面人郎、上 海面人赵)糖塑(丰县糖人贡) ?塔尔寺酥油花 ?料器(北京料器)、瓯塑 ?砖塑 ●编织扎制 ?竹编(东阳竹编、青神竹编) ?草编(大名草编) ?柳编(广宗柳编) ?彩扎(秸秆扎刻) ?风筝制作技艺(南通板鹞风筝、潍坊风筝) ?灯彩(北京灯彩)

“青春之声·直播厅”《非遗中国》栏目策划案

“青年之声·直播厅”《非遗中国》栏目策划案

目录 一、栏目宗旨 (1) 二、栏目定位 (1) 三、栏目策划人 (1) 四、栏目选题 (2) 五、栏目版式 (4) 六、栏目运作 (4) 七、栏目播出方式 (4) 八、栏目风格 (5) 九、栏目宣传 (5) 十、风险应急方案 (6)

一、栏目宗旨 向广大青年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展示我国深厚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交流,凝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观念和理论共识,以促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和健康开展。 二、栏目定位 本栏目作为一档有关宣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保护以及传承我国的非遗文化。 自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内容涵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和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节日民俗等众多灿烂文化,但很多都不为人知,无法在青年人中形成共鸣。为此,拟设立“青年之声”《非遗中国》栏目。 三、栏目策划人 本栏目主要由共青团中央“青年之声·直播厅”节目组指导成立,由中国文化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中国青年网视频频道、中青视讯·手机电视台等单位协同支持举办的系列非遗文化直播访谈类栏目。 非遗文化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团结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发挥各方优势与资源,加强合作,积极开展文

化交流活动;以介绍地区及中国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及其艺术经历,非遗技艺,非遗艺术展示等进行视频直播和视频互动,举办研讨会、展览、论坛、沙龙、品鉴会、产品设计、展览、比赛等展开相关活动各种非遗等,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年人中的传播和普及,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非遗技艺。 四、栏目选题 本栏目将尽可能覆盖我国非遗文化的方方面面,将其分为口头传述、表演艺术、社会习俗、手工技能、传统医药等几个较大的主题,再分割为几个小部分,尽量前期从关注度较高、争议性较大、感兴趣较多的中医、武术等主题入手,引起人们的关注,邀请专家学者,相关研究人员甚至同龄大学生一起讨论,逐步深入。然后按有序的主题顺序来进行节目播出,尽可能的在不失去专业性的情况下,增加娱乐性,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与参与度。 具体而言,栏目选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口头传述 通过对于新疆《玛纳斯》、《格萨尔》史诗、苗族古歌、刘三姐歌谣、《江格尔》等一系列极具民族特色、口头传述的艺术作品传承人的访谈介绍,展现深厚广阔的口头文化。 在大学生进行的口头文化相关保护活动中,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团队一直致力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并成功组织过关于裕固族语言保护的“白天鹅计划”等活动,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可以有机的参与到上述活动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团队名称:八面来风 微课题团队所在班级:三年五班 研究的主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炫民族风指导教师:陈宁 微课题组成员:邱奕浓张汇然白楚晴马林放 铁晓冉王鹤林陈加粮陶泽指导家长:孙海鸥崔文姝葛新

八面来风绘本简介:绘本主要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民族的传统艺术,以手绘的方式、最炫民族风为主题,来讲述相关文化。特点是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八种民族风(南音、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昆曲、藏戏、粤剧、蒙古族长调民歌、古琴、侗族大歌)的传统文化形式,从服装、乐器、表演方式等方面来展现艺术的特征,符合孩子们的审美观,是一本孩子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缺少的纯手工绘本。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炫民族风 绘本,就是以绘画为主,只有少量,甚至没有文字的图书。我们八面来风小组所画的绘本主要是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民族的传统艺术,以手绘的方式来讲述相关文化。 最炫民族风——八面来风简介 1.昆曲:是中国古老的剧种,糅合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蒙古长调:以鲜明的游戏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蒙古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哲学和艺术的感悟,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2005年11月25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2005年11月25日荣列为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 4.粤剧: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时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2006年5月20日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5.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时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五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表演。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南音:是中国古老的乐种之一,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古琴:又称七弦琴,玉琴,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构成了汉族音乐审美的核心。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