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围手术期健康教育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配合分析

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配合分析 发表时间:2013-11-04T11:10:50.40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君[导读] 使治疗效果更好,患者得以尽快恢复。这种护理方法及作用意义重大,值得应用和推广。 杨君 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61004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及配合对于进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后的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患者手术后,进行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分析总结患者的治愈情况。结果:我院鼻窦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良好,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期间整体护理是提高鼻窦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做好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工作以及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时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整体护理鼻内窥镜技术以其较高的准确性、损伤性小、可以直视观察方便操作的极大优势,成为目前国内耳鼻喉科诊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的最先进、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样的重要。可以有效地避免手术的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使手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其中有170例患者进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有 10例患者。在这180例手术患者中,男100例,女80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 46 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脓涕、反复鼻塞、头痛以及部分嗅觉减退等病症。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外加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的条件下,应用 Messerklinger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钩突前缘进行纵行切口,分离并且切开钩突,开放筛泡清理筛窦,认真仔细地去除筛顶、额窦及其病变,去除上额窦自然开口及后囟,开扩上额窦开口,视病情而定采用蝶窦开放术,患者手术后要进行精心地治疗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已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5—12个月,患者都没有出现出血及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1.2 方法 1. 2.1 术前护理手术前积极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医务工作人员要帮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工作,具体如鼻窦 CT、血常规、心电图、血凝试验等术前检查,促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进行良好的配合,全方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手术的治疗效果。督促医生术前的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开静脉滴注头孢唑林1剂带到手术室使用,做皮肤试验,预防伤口的感染。指导患者要经口进行呼吸,以适应术后双侧鼻腔的填塞情况。手术的前一天患者要剪理鼻毛、清洁术区。全身麻醉者手术前要禁食、禁饮 6—8个小时。在继续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做好患者心理的护理工作。大多数的患者对手术都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甚至消极抑郁及悲观等不良情绪。并将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致使患者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受损,降低了手术的耐受性,使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有所增加。这将不利于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我院一直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临床上已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2.2 术中护理手术前的半小时内静脉滴注由科室带到手术室的抗菌药物1剂,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处理。手术中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一直参与手术的全过程,有助于患者稳定、轻松的渡过麻醉及手术关;手术中与患者做好语言交流,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还要密切观察好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注意患者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因麻醉药物里加有肾上腺素,患者血压会增高,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加强对其监护,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好详细的记录,备好凡士林和纱条若干,用于填塞鼻腔,压迫止血。 1.2.3 术后护理手术完毕后巡回护士及护理人员用平车护送患者回病房,局部麻醉患者将采取半卧式,以减轻头部和面部的充血及鼻腔黏膜的水肿。使其张口呼吸,同时加强口腔的护理;全身麻醉尚未清醒的患者回病房后使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单侧,防止患者将呕吐物吸入其气管,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麻醉完全清醒后将采取半卧式。48小时后可将患者的一些鼻额部位持续进行冷敷,减少组织的肿胀,防止患者伤口的出血。叮嘱患者不要自行拉扯和松动鼻腔内的填塞物。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心情愉快的配合治疗,完善手术的效果,手术后两到三天后抽出鼻腔内填塞的纱条,然后会在鼻腔黏膜表面的麻醉下,利用吸引器清理血块、分泌物及结痂。术后两到三天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手术后第三天起开始用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进行鼻腔冲洗,每天2—3次,以清除血块、分泌物及结痂。加强手术后的随访和换药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2.4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的时候,叮嘱患者注意鼻腔内的卫生,加强体质锻炼,避免患者受凉感冒,勿食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按时正确的使用滴鼻剂。出院后第1个月的每周复诊1次,以清除鼻腔内痂皮及小息肉,保持鼻腔的清洁,促进黏膜的生长,恢复鼻窦功能。第两个月内每两周复诊1次,第3—6个月内每月复诊1次。向患者发放出院指导卡,卡上填好出院后的鼻腔冲洗具体时间,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按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积极做好患者术后的心理辅导使患者消去心里的焦虑和不安。 2 结果 以上患者进行手术后经过我院认真细致的护理后,所有患者都已经康复出院,并且患者反馈回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见完善的术后护理工作对进行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患者病情恢复的重大意义。 3 讨论 我院手术患者经过充分的手术前准备工作、鼻腔清洁、并发症的观察,特别是术后的随访等工作后都能很好地痊愈,从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治愈特别的重要,手术后的护理与手术同等重要,鼻窦术后护理的中心环节是如何保持术后鼻腔良好通气和鼻窦引流通畅。因此,手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工作。同时做好患者心理的辅导,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使患者对自身的病症更加了解,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手术的进行。使治疗效果更好,患者得以尽快恢复。这种护理方法及作用意义重大,值得应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内窥镜鼻窦手术技巧并发症处理

内窥镜鼻窦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 和革新,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特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的方法。1手术中易损伤的位置(1)前筛筛顶内侧,此处为前颅窝骨板最薄弱处,如损伤易出现脑脊液鼻漏。(2)筛泡上前筛动脉处,此处前筛动脉管菲薄,如有黏膜增生息肉样变需要清理时易发生前筛动脉出血,继而造成眶内血肿。(3)筛泡外侧眶纸板处,如损伤眶纸板造成内直肌损伤术后有复视可能。(4)后筛外侧,视神经及眼动静脉的损伤常常造成不可逆的失明。(5)蝶窦外侧的视神经的颈内动脉管损伤引起颅内出血,患者死亡不可避免。 2术中技巧及注意事项(1)手术中要时时刻刻寻找可资判断的解剖标志,如:①上颌窦口,上颌窦口通常是眼眶内壁和下壁相交之位置,找到了上颌窦口,向上的延长线就是眼眶的内侧壁(纸样板)。 ②基板,基板是前后筛的分界线,通过基板到达后筛意味着进入高危区域,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开筛钳不要轻易向外侧开放,如确实要开放,也要先用钝器再用锐器,最后再用吸切器,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2)开放筛窦时一定要勤按眼球,如观察到眶内脂肪膨出,则应停止开放。(3)国内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病理较长,炎症重,既使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术中采取降压,仍不能避免手术起始阶段的出血,在开放前筛、切除钩突时会

有较多出血,严重影响手术安全,在这个阶段应两侧交替进行,在明视情况下迅速清除病变。相对面言,只要开放了前筛,开放了上颌窦,出血就会大大减少,这个阶段大约有15~30min左右,而且息肉呈软性时出血会较多,而息肉较硬时,则出血较少,年轻的患者出血较多,年老的患者出血较少,黏膜充血的患者出血多,黏膜较白的患者出血少。 3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由于鼻窦解剖部位的毗邻关系复杂,如病变严重或范围广泛,术中易损伤周围组织而发生出血、眼眶并发症。(1)出血。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少量渗血是正常的,术后应注意:①观察鼻腔出血量,术后鼻前庭放置棉球,防止血性分泌物流出,如渗血流出应及时擦去,嘱患者及时吐出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咽腔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因免填塞不紧致血液由后鼻孔流下造成隐性失血;②患者术后如口吐胃内容物呈黑色为术中咽下血液所致,可不做处理,如持续黑便提示有活动性出血;③术后48h内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和出血; ④术后1~2天鼻黏膜会有反应性肿胀,鼻塞可能比手术前还要严重,告诉患者术腔上皮化至少需要1个月左右,在此期间鼻腔有结痂和少许分泌物是正常的;⑤术后24h内局部可冷敷以减少出血及疼痛,24h后可以热敷。同时观察有无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2)眼眶并发症。鼻内镜手术最常见的是:①眶周淤血。主要是术中眶纸样板的损伤引起,轻者表现为眶周皮肤如涂脂样稍发红发暗,重者淤斑如“熊猫眼”。较重的患者术后即可出现,较轻的术后第1

功能性鼻内窥镜对副鼻窦CT的依赖

功能性鼻内窥镜对副鼻窦CT的依赖【摘要】通过对50例慢性副鼻窦炎术前CT影像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副鼻窦的CT检查能准确地反映病变范围、程度,并可做出分型、分期;同时还可显示副鼻窦多种解剖变异,骨质改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因此,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有肯定的指导价值,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关键词】副鼻窦鼻窦炎内窥镜术螺旋CTX线计算机 近年来,随着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慢性副鼻窦炎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同时,对术前的影像学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力求通过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副鼻窦炎性病变的情况有准确的了解,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对此,传统的X线检查已远不能满足功能性鼻内窦镜手术这一新技术的需要。CT,尤其螺旋CT能准确估计副鼻窦炎性病变的范围、程度,从而引导手术的进行。所以,CT已成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截至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有副鼻窦CT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价值的有关报道。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复习,对近期我院50例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病人的术前CT影像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旨在说明副鼻窦CT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应用价值及限度,以利提高副鼻窦CT影像诊断的水平及促进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发展。 1材料与方法 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7~66岁,平均37岁。既往有过鼻腔及副鼻窦手术史的11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副鼻窦CT

检查采用冠状位及水平位。冠状位,病人取俯卧位,头过伸,以外耳道连线为基线,并与听毗线垂直,扫描范围自额窦前缘至蝶窦后缘。水平位,病人取仰卧位,以听眶下线为基线,扫描范围自上颌窦底部至额窦顶部,层厚5mm,层距5mm。观察重要细微结构时,采用层厚2mm螺旋扫描技术。用骨窗,窗宽100HU,窗水平100HU,以利同时显示骨结构及软组织病变,必要时进行三维重建。副鼻窦区行局部放大,原则上不需增强扫描。 2结果 2.1术前CT所见 ,病变程度均较严重。其中双侧全副鼻窦炎28例,单侧全副鼻窦炎13例。单纯上颌窦炎9例。并发鼻息肉的28例。有前期手术史的11例。 ,Haller筛房11例,中鼻甲肥大9例,筛泡过度气化6例。 ,副鼻窦骨质常发生改变。本组病例中筛窦骨质增生硬化,呈板障样改变15例;钩突及筛房骨质吸收、漏斗扩大2例。 ,其术后骨质及窦腔形态的改变有:中鼻甲残缺9例,上颌窦腔狭小变形3例。 2.2术中所见 本组病例术中证实其炎性病变的范围、程度及骨质改变等与CT 诊断全部符合,而术中病变情况、筛窦以筛房内息肉为多见,同时多伴有粘膜增厚及粘液脓性分泌物:蝶窦、额窦和上颌窦内多见粘膜增厚及粘液脓性分泌物的潴留。但术前CT对上述病变未能做出进一步的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了解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优势,为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合理、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方法9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6. 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5/48),对照组患者发症发生率为27.08%(1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来看,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较好,能较好地缓解或消除慢性鼻窦炎头痛、脓涕、鼻塞等临床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临床疗效 慢性鼻窦炎是一种鼻窦的慢性炎性反应,局部临床症状表现为脓涕、鼻塞、头痛、嗅觉障碍等,全身临床症状表现为易倦、萎靡不振、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纳差、失眠等,严重时还可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视力改变。慢性鼻窦炎发病原理较为复杂、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一定经济负担[1]。目前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理疗(多为辅助治疗)、鼻窦置换法、手术治疗等,其中手术治疗又包括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鼻内开窗术、鼻外筛窦切除术、鼻内筛窦切除术等,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为首先手术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到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8例,进行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46±9.2)岁,病程1~32年,平均病程(10±5.1)年。观察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47±9.1)岁,病程1~34年,平均病程(11±5.2)年。所有患者具有脓涕、头痛、鼻塞等症状,均无手术史、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等。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①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性试验,确定患者无药物过敏反应后,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给予克拉霉素250 mg,口服,1次/d,并以激素类药物、抗组胺药、黏液促排剂等辅助治疗,疗程为3个月。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过程为:31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仰卧平躺,用1%丁卡因20 ml+1% 肾上腺素2 ml做鼻腔鼻黏膜表面麻醉,鼻腔中后段再用2%普鲁卡因作局部麻醉,手术开始时注射杜冷

鼻窦炎手术后鼻内窥镜病灶清理术的护理配合

鼻窦炎手术后鼻内窥镜病灶清理术的护理配 合 【关键词】鼻窦炎手术后医护鼻内窥镜病灶清理术 鼻内窥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在鼻科学的应用。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鼻腔创面多,术后易发生淤血、粘连和息肉再生,所以,术腔的病灶清理及护理极为重要。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科对57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均在内镜室鼻内窥镜下行病灶清理术,90%以上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手术后鼻内窥镜病灶清理术的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74例慢性鼻窦炎中,男386例,女188例,年龄14~76岁。其中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152例。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较严重者伴有头痛。病程2~30年。手术后均于表面麻醉鼻内窥镜下行病灶清理术。结果:治愈538例,好转36例。 2 术前准备 2.1 物品消毒硬性鼻内窥镜和鼻内镜吸管、上颌窦吸管、上颌窦组织钳等手术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10h消毒灭菌,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净消毒液;导光束、冷光源系统用术必泰纱布擦拭消毒;弯盘、枪状镊、敷料用高压蒸汽灭菌。 2.2 器械准备鼻内镜冷光源系统和电视监控摄录像系统,观察记录系统、打印系统和纤维导光束、负压吸引系统等;角度为直向

0°偏向30°、斜向70°视觉,直径2.7~4.0mm的鼻内镜硬管各1把;弯盘2个,枪状镊、鼻内镜吸管、上颌窦吸管、上颌窦组织钳各1把;无菌棉片、无菌方纱、1%丁卡因、5%利多卡因、1%麻黄素、明胶海绵、膨胀海绵、外用生理盐水等。 2.3 病人准备①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灶清理术的目的及操作的基本步骤和配合事项,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嘱患者如操作时可能出现疼痛,此时不要移动头部或用手拉出硬镜,可讲话告诉医生或抬手示意,以免损伤鼻黏膜组织; ②血压监测:有高血压病史者,遵医嘱按时给予服用降压药,术前术中血压应控制在≤19/12kPa,以免术中渗血或出血过多;③手术体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20~30°;④麻醉方式:根据病情选择不同表麻方式。一种是将无菌棉片浸入1%丁卡因加按1∶10万比例加入1‰肾上腺素溶液的药液中,吸满后略加挤压,在内窥镜直视下分别贴附于中鼻甲后端,鼻腔外侧壁接近蝶腭神经节处,中鼻甲前端和鼻中隔之间,并尽量接近鼻腔顶黏膜,棉片放置数量以完全覆盖鼻腔黏膜为准,作用5~10min后即可行病灶清理术,此法高血压患者慎用。一种是将1%麻黄素和5%利多卡因直接交替喷入鼻腔各个部位,反复喷2~3次,作用5~10min后即可行病灶清理术。缺点是麻醉不够充分,对年老患者和疼痛敏感者不适用。 3 术中配合 3.1 配合要点①术前连接好各种导线,打开电源,接通负压吸引系统,注意各电源导线连接处不要短路,纤维导光束不可折叠扭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术式常难以将病变部位彻底切除干净而 造成疾病复发。近几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功能性内窥镜鼻窦炎手术(FESS)为慢性鼻窦 炎等鼻窦疾病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现将我科58例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 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14-65岁,病程1-35年,其中8例有传统手术史。术前均有反复发作的鼻塞、流涕、嗅觉减退或丧失,以及头痛等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 2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的优点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精细、准确的治疗方法,手术利用内窥镜良好 的照明,对患者鼻腔深部结构也能够做清晰观察,在清除病变的同时还能够尽量保留鼻腔、 副筛窦中正常粘膜结构,能够形成良好的通气及引流、术后能够大大降低鼻息肉复发率。与 传统手术相比,有患者痛苦小、手术切除息肉彻底、手术后息肉不易的复发等多种优点。如今,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最重要的手术。FESS可以精确的去除病变 组织和骨头,使鼻窦开口扩大,保留窦腔粘膜组织,恢复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鼻内窥镜手 术具有传统鼻窦炎手术无法比拟的微创性。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的不适已经十分轻微,最 明显的变化是原先鼻窦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3 术前护理 3.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和类固醇类激素,给予辅舒良喷鼻,以改善鼻腔通气。 术前1天剪鼻毛;应用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3-7天,每日1-2次,遵医嘱给予阿托品,苯巴 比妥钠肌内注射。 3.2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医生会仔细阅读CT片等检查结果,认真研究其病情及治疗 方案,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教会患者使用鼻腔冲洗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对我们充分 信任。病人往往对术中出血、术后不舒适和鼻息肉复发而产生焦虑、恐惧,或对手术成功的 期望值很高,而术前因紧张、焦虑又可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 导致一系列生理及病理反应。影响手术恢复。因此,护士应耐心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大致步骤,麻醉方法、手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使患者心中有数,强调术前充分 准备必要性。告诉患者术前1-2天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处理方法,教会患者用口呼吸的 方法及注意事项,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3指导患者术前注意预防感冒,防止受凉引起手术感染,手术中术后打喷嚏,保证充足的 睡眠。协助患者作好各项术前检查。 4 术后护理 4.1调整体位:回病房后应协助患者取平位,保持气道通畅,应用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 变化。如全麻待患者清醒6-7小时生命体征稳定后,将平卧位改为半靠卧位,有利于鼻腔炎 性分泌物引流,有利于减少伤口渗血。复发性鼻息肉手术因前期手术次数多,病变区瘢痕形成,病变严重广泛,术区范围广,以及鼻部血供丰富,如果术后长时间平卧,伤口易出现渗血。渗血的处理,可行鼻腔重新填塞,抬高头位、鼻额冷敷。 4.2作好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紧张、恐惧、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应做镇静剂。 4.3给氧:鼻窦术后需行鼻腔填塞压迫止血,影响鼻腔通气,张口呼吸,因此,出现呼吸困 难等缺氧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用面罩给氧,SPO2维持在95%以上。

鼻内窥镜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鼻内窥镜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01T09:01:48.07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07月(下)总第196期供稿作者:凌萍陶丽[导读]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从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贯穿患者住院全程。 凌萍1陶丽2(1无锡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 214002; 2无锡市新区江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江苏无锡 214082) 【关键词】鼻内窥镜;微创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7-0506-01 鼻内窥镜手术是微创手术在鼻科学的应用,是外科手术的技术发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和革新,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1]。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特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的方法。进入21世纪鼻内窥镜手术在我国已处于持续发展阶段[2],护理有其特殊性,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5年开展鼻内镜手术以来,共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57例,其中男364例,女293例。鼻中隔患者79例。术前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头痛头晕、嗅觉减退、听力减退等症状。均行鼻窦内窥镜下鼻窦手术,给予规范化护理,90%以上手术效果满意,原有症状消失。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从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贯穿患者住院全程。鼻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恐惧,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等,有的甚至血压增高。我们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日常护理操作中,通过个人访谈、集体教育、病友的口口相传及书面材料等方式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地、注意事项、麻醉方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使其全面了解手术的优点和风险。讲解鼻内镜手术的先进性、科学性,手术的成功经验。教会患者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术中配合要点、术后饮食、体位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术前准备(1)手术前对每位患者做详细的前鼻镜和鼻内窥镜检查。(2)常规鼻部CT扫描以了解鼻部病变程度、范围。(3)对鼻息肉患者术前口服强的松40mg,1次,抗生素应用3~5天,术前3天口服止血药,辅舒良喷鼻200μg,1次/(d 侧),对有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4)术前请眼科医生查眼底、视力、眼压。(5)鼻窦炎较重者术前给予血管减充血剂,窦腔穿刺冲洗控制炎症。(6)清洁口腔。手术前三天每餐后用洗必泰漱口或甲硝唑稀释后含漱以,保持口腔清洁。(7)教会患者用口呼吸。 2.2 术中配合 2.2.1器械物品准备:鼻内镜手术器械一套,鼻内镜显示器、冷光源、摄像系统一套,吸引器两套,Medtronic电动切割器及手柄,脑棉片三包,5ML针筒2付,腔镜套一个,高膨胀鼻止血材料2包,肾上腺素针3支,1%丁卡因,1%利多卡因20ML。 2.2.2 术前准备:到手术室门口将患者扶入手术间,安置于手术台上,给予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必要时连接心电监测;开放静脉通道,固定上肢,检查仪器导线连接,依次打开仪器,并调节至最佳状态,连接吸引装置。 2.2.3术中配合:患者术前常规消毒包头铺巾,鼻腔喷丁卡因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再用1%丁卡因(20ML1%盐酸丁卡因加入盐酸肾上腺素3Mg)脑棉片浸湿充分表面麻醉鼻腔黏膜,取仰卧位头稍抬高,协助连接吸引器、电动切割器手柄、摄像器及冷光源,保证设备运转灵活,关闭室内灯光,遮窗以保证图像清晰。 2.2.2 术中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动态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随时观察引流瓶中的出血量,尤其当手术进入筛前、筛后动脉或蝶颚动脉相关区域后,及时测血压,观察失血量,少量出血用纱条1:1 000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止血;失血多时,嘱患者及时吐出口腔内分泌物,以免流入胃内引起恶心、呕吐。如有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情况出现,立即嘱患者头偏向一侧,协助将口鼻中的血块吸出以防止误吸,安慰患者解除恐惧心理,同时加快静点速度,必要时吸氧。遵医嘱术中给予止血药物如止血芳酸、立止血等静脉滴入。术毕给予高膨胀鼻止血材料及生理盐水填塞鼻腔,并注意观察堵塞后有无渗血及渗血量的多少,告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置,如实填写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用平车送患者回病房。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内窥镜手术是在直视下操作的,较传统手术更利于彻底清除鼻窦病变及鼻息肉,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的结构和健康黏膜,改善和恢复鼻腔和鼻窦的生理功能。但因手术野较小,位置深,特别是筛窦、蝶窦与颅腔眼眶视神经解剖关系密切,手术有一定难度[3]。因此护理人员应全方位密切配合,术前充分准备,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防止因紧张焦虑而导致不良反应。术中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呼吸道通畅情况及患者的反应,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护士应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规范化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不仅注重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并且扩展到指导患者做好出院后术腔恢复期的护理,讲解其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护理工作对手术最终成功起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 [2]许庚.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展.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2):29-31. [3]李燕,杨益英.控制性降压麻醉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A):41.作者简介李君毅,冯霞,郝丽作者单位:015000 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人民医院。

鼻科手术分级项目

鼻科手术分级 四级手术: 鼻成形术 1.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 2.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 3.鼻咽癌切除术 4.鼻窦骨肿瘤切除术 5.三叉神经切断术 6.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7.鼻神经外科手术 8.垂体瘤经蝶窦切除术 9.脑脊液鼻漏经鼻修补术 10.各类皮瓣移植、整形术 11.颅-面联合进路筛窦肿瘤切除术 12.鼻内窥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 13.视神经管减压术 14.眶减压术 15.新开展的鼻内窥镜下鼻眼相关及鼻颅底相关手术 16.科研项目手术 三级手术: 1.上颌骨切除术 2.颈外动脉结扎术 3.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4.鼻内窥镜下鼻咽部肿瘤切除术 5.鼻畸形矫正术 6.鼻窦囊肿、息肉切除术 7.额窦根治术 8.鼻窦探查、开放术 9.鼻内窥镜下鼻窦病损切除术 10.筛窦切除术 11.筛窦切开异物取出术 12.鼻窦瘘修补术 13.翼管神经切断术 14.鼻咽腔闭锁手术 15.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16.鼻外径路鼻窦手术 二级手术: 1.上颌窦根治术 2.筛动脉结扎术 3.鼻病损切除术

4.鼻腔囊肿切除术 5.鼻腔血管瘤切除术 6.单发性鼻息肉切除术 7.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8.鼻窦活检 9.上颌窦开窗术(单纯上颌窦切开术) 10.额窦切开术 11.上颌窦囊肿切除术 12.腺样体切除术 13.鼻骨骨折复位术 14.鼻骨整复术 15.鼻甲部分切除术 16.鼻咽活检术 17.前鼻孔闭锁成形术 18.鼻甲射频消融、封闭、激光、微波治疗 19.鼻中隔手术 一级手术: 1.上颌窦穿剌术 2.鼻填塞止血术 3.鼻腔电凝止血术 4.鼻腔粘膜烧灼止血术 5.鼻部切开引流术 6.鼻-鼻腔活检术 7.鼻外伤清创缝合术 8.鼻腔粘连分离术 9.鼻窦穿刺引流术 10.鼻腔、鼻咽部异物取出术

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鼻内镜鼻窦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 2鼻中隔偏曲。 3肥厚性鼻炎或泡状中鼻甲等导致鼻阻塞者。 4脑脊液鼻漏修补。 5鼻腔、鼻窦异物及前颅底异物。 6恶性突眼、眶内脓肿或急性眶内出血。 7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 8鼻腔、鼻窦及鼻咽囊肿和良性肿瘤。 9慢性泪囊炎、外伤性泪囊炎及泪囊异物或泪囊黏液囊肿。10蝶鞍区占位性病变。 11局限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或可疑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探查等。 【禁忌证】 1伴急性传染病、血液病或严重心血管病等全身疾病,且

未良好控制。 2侵犯广泛的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熟悉解剖,在内镜下必须熟悉鼻腔内立体视野下的解剖结构才能进行手术,否则易发生错误或不必要的损伤,术者最好能先做尸解训练后,再进行临床实践。 2内镜和手术器械同时通过鼻阈后,钳头并不在视野中,寻视中易损伤出血而影响手术。要求内镜先进入鼻腔,然后手术器械沿镜杆进入视野。 3内镜下手术配合,要多次反复练习后才能熟练掌握,30°内镜应为首选用镜,其视野宽,死角小,手术适应性强,一般无须频频更换其他角度内镜。 4微创概念与功能保存是内镜手术的灵魂。在清除病变,建立引流通道时,必须保存正常的组织结构,保护鼻黏膜功能。术中的操作方法及程序,应根据手术适应证和目的来认真选择。 一、钩突切除术

钩突切除术(又称筛漏斗切开术)是鼻内镜下行中鼻道手术的基本步骤。 【适应证】 1钩突畸形、生理性肥大或息肉样改变,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引流者。 2半月裂及筛漏斗中有息肉或瘢痕粘连或其他局限性病灶。 3为开放筛漏斗,进一步为鼻额裂、筛窦或上颌窦手术提供进路。 【禁忌证】 1急性鼻炎和鼻窦炎者。 2中鼻道有占位病变,钩突窥视不清者。 【操作方式及程序】 1仰卧位头抬高30°。 2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3鼻腔黏膜以1%鼻卡因(加1‰肾上腺素)表面麻醉,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