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练习题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练习题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练习题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练习题

选择答案:

1、无特殊要求时,洁净区的温湿度应可控制在( D )

A 温度18~24℃,相对湿度50~70% B温度20~24℃,相对湿度40~60%

C温度18~28℃,相对湿度50~70% D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

2、批生产记录应( B )归档。

A生产日期B批号C包装日期D出厂日期

3、在“批评价报告”中进行物料平衡审核的目的是( C )

A提高各工序收率B提高半成品和成品质量 C降低各种物料消耗D检查潜在的质量事故

4、空气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区域,产尘量大的操作室应保持(A )

A相对负压B相对正压C正压D负压

5清场结束后( B )复查合格后发给“清场合格证”

A化验员B质量员C班组长D工艺员

6、世界上第一部GMP诞生于(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我国

7、包装产品前应根据( C )核对品名、规格、数量包装要求等,要专人复核。

A工艺规程 B标准操作规程(SOP) C批包装指令 D批包装记录

8、分岗位填写的批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 C )填写,岗位负责人或岗位工艺员审核并签字。

A班组长B质检员C岗位操作人员D工段工艺员

9、操作开始前应对生产用度量衡器等进行必要的检查或校正,超过(A )的计量仪器不得使用。A计量周检期限B使用期限C生产周期D生产企业保修期

10、在生产前应做好清场工作,应( C ),防止混淆。

A核对本次生产产品的包装材料数量 B检查使用的设备是否完好

C确认现场没有上次生产的遗留物 D核对本次生产产品的数量

11、对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不一定要求(C )

A易于清洗消毒 B便于生产操作,维修和保养

C便于现场监督和参观 D能够防止差错和污染

12、不合格的物料应( B )

A在原处用红色带子圈出区域内 B在划出的专门区域内

C一定要设置不合格的专门无聊库 D挂上不合格标记放在原处

13、食品企业工厂设计厂房高度应满足工艺、卫生要求,高度不低于:( D )

A、5m

B、3m

C、4m

D、3.5m

1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明确要求,生产用水必须符合( A )的规定。

A、GB 5749

B、GB 14881

C、GB 13271

D、GB 16330

15.以下计划哪一个不属于HACCP计划的前提计划:( D )

A.培训与教育计划 B.员工健康体检计划

C.加工设备维修保养计划 D.HACCP体系的验证计划

16、洁净室的尘微粒和微生物应有(C )部门组织常规监测

A设备管理B工艺管理C质量管理D安全管理

17、经批准用于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办法是(D )

A工艺规程B原始记录C内控质量标准D标准操作规程(SOP)

18、( C )必须专区存放,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A包装材料B合格品C不合格品D待检品

19、( B )是用于识别的“批”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

A生产日期B批号C有效期D批准文号

20、我国GMP规定从业人员体检的间隔为(B ):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两年

21、洁净区的以下监测项目中,( A )通常不能每天进行监测。

A尘微粒 B温度 C相对湿度 D压差

22、按照GMP对物料的定义,不包括(B )

A原料B半成品C辅料D包装材料

23、物料存放已超过了规定年限,应(D )

A挑选使用 B废气不用 C监督销毁 D申请复检

24、GMP对( A )未特别指出要制定清洁规程。

A浴室、厕所B厂房C设备D容器

25、GMP对设备的( B )确认未作要求。

A安装 B安全 C运行 D性能

26.HACCP计划中的显著性危害的特点体现在:( D )

A.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的严重性、GMP/SSOP无法控制

B.危害的特殊性、GMP/SSOP无法控制

C.危害的严重性、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的不变性

D.以上都不对

27.下列哪些措施是进行纠偏行动时必须采取的:( A )

A.消除使CL产生偏离的因素、对偏离期间加工的产品进行重新评价和处理

B.对偏离期间加工的产品进行重新评价和处理、停产整顿

C.对监控人员进行处罚、对职工进行再培训

D.维修设备、隔离产品

28.HACCP记录至少应包括:( C )

A.CCP监控记录、卫生监控记录、验证记录

B.CCP纠偏记录、原料验收记录、CCP监控记录

C.CCP监控记录、验证记录、纠偏记录

D.纠偏记录、卫生监控记录、CCP监控记录

29.不属于危害分析时考虑的因素是:( C )

A.原料的养殖、种植环境 B.食品的组成(配方)

C.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D.加工工序的温度

30. 下列哪些参数是常用的关键限值( a ) .

A.温度和时间

B.细菌数量

C.水活度

D.蛋白质含量

多选题

1、目前环境中对食品造成主要危害的是那些因素:(A C D )

A、汞、镉、铅、砷

B、钾、钠、钙

C、农药

D、二恶英

2、食品的冷却方法有:( A B D )

A、空气冷却法

B、冷水冷却法(浸或喷淋)

C、碎冰冷却法

D、真空冷却法

3、食品良好操作规范要求食品企业配置的卫生设施有:( A B C )

A、洗手消毒设施

B、更衣室

C、卫生间

D、淋浴室

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明确工厂的卫生管理,要求(A B C D )

A、食品厂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

B、明确各项卫生规章制度。

C、制定有效的清洗消毒方法和制度。

D、必要的除虫害工作。

5、食品厂应设立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卫生和质量检验室,并配备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 A B C D )。

A、检验人员

B、卫生监督人员

C、质检人员

D、管理员

6、食品辐照可用于( ABCD )

A.改性 B.灭菌 C.杀虫 D.抑芽

7、( A C D )以下哪些属于生物危害?

A、寄生虫

B、组胺

C、致病菌

D、病毒

8、( C D )下列哪些问题是食品安全危害案例ACP案例?

A、经过度烘烤既干又硬的蛋糕

B、灌装量不足的苹果汁饮料

C、猪肉中含有“瘦肉精”

D、受致病菌污染的熟制肉饼

9、违反《食品安全法》,可给予以下哪些行政处罚( ABCD )

A.警告 B.罚款 C.予以取缔 D.吊销卫生许可证 E.扣押

10、与食品工业相关的国际公认的质量控制体系有(ABCDE)

A.GMP

B.ISO9000

C.ISO14000

D. HACCP

E.SSOP

11、下列关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检测项目中,属于毒理学指标的项目有(B D E)

A. 铁

B. 砷

C. 铜

D. 汞

E. 镉

12、一般来讲,食品加工企业用水的水源有(A B C)

A. 海水

B. 城市公共用水

C. 自供水

D. 矿泉水

E. 纯净水

13、表面样品的检测项目有(A D E)

A. 细菌总数

B. 肉毒梭菌

C. 寄生虫

D. 沙门氏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

14、食品GMP的管理四要素包括(ABDE)

A.原料

B. 设备

C. 环境

D. 方法

E. 人员

15、不得从事屠宰和接触肉制品工作的疾病有(A C D E)

A. 病毒性肝炎

B. 关节炎

C. 活动性肺结核

D. 伤寒

E. 化脓性皮肤病

16、速冻食品加工的3P条件是指(A C E)

A. 食品原辅料的品质

B. 原料的产地

C. 冻结前后的加工工艺

D. 加工设备的质量

E. 食品包装

17、速冻食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以下哪些条件(B C D)

A. 包装

B. 时间

C. 温度

D. 耐藏性

E.销售

18、下列关于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项目不得检出的有( B D E )

A. 菌落总数

B. 致病菌

C. 大肠菌群

D. 霉菌

E. 酵母菌

19、下面所列出的饮料加工工序中,需设置于清洁作业区内的有( A D E )

A.灌装

B. 外包装

C. 配料

D. 乳酸发酵

20、下列关于水产品加工的区域,属于高度危险级别的有(ABC)

A. 新鲜原料的贮存

B. 新鲜食物的预处理

C. 食品填充到初始包装

D. 第三和第四级包装

E. 冷冻和食品外界的贮存

21、下列关于成品分割肉冷却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有(A B E)

A. 冷却时间不超过24小时

B. 肉品进库之前库温保持在-2℃

C. 肉品进库之后库温保持在-2℃

D. 库内相对湿度为70~80%

E. 冷却结束后肉的深层温度不得高于4℃

22、废水和水质污染指标有(A B DE)

A. BOD

B. COD

C. SOD

D. SS

E. pH

23、乳制品洗手用的水龙头一般采用(BC D)

A. 手动式

B. 脚踏式

C.肘动式

D. 感应式

E.手压式

24、非食品处理区一般是指(A B CE)

A. 消毒室

B. 洗手间

C. 检验室

D. 冷却间

E. 办公室

25、速冻食品相对于其它食品来讲,其优点表现于(B C D E )

A. 价格便宜

B. 优质卫生

C. 营养合理

D. 品质繁多

E. 食用方便

填空题答案:

1、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引用的原材料或成品,以及按照传统解释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品安全要求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3、食品质量特性包括明确特性和隐含特性两方面。

4、食品卫生是指为防止食品在生产、收获、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被有害物质污染,使得食品质地

良好、有益于人体健康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5、对于产品、生产过程或系统进行控制时,首先要了解质量波动。质量波动包括一般波动和特殊波动。

6、食品检验包括原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

7、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8、进入洁净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

9、洁净区内的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定期检测,结果应记录存档。

10、洁净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天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

11、确定检验数量的方法有:全检和抽样检验。

12、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两大类:抽样检验和过程质量控制。

13、质量控制的最关键有两点: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

14、GMP的具体内容包括人员、设计与设施、原料与成品的贮存和运输、生产过程、品质管理、卫生管理。

15、4M1E指的是原料、厂房和机械设备、人员、方法、环境。

16、仓储区要保持清洁和干燥,照明和通风等设施应符合储存要求。

17、仓储区的温度和湿度应定期监测,以确定是否符合储存要求。

18、原料取样时,其环境的洁净度等级应与生产要求一致。

19、原料取样时,应有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

20、洁净区内配料用的称量室和备料室,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生产要求一致,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21、在油炸用油中添加抗氧化剂和增效剂,降低油脂变质速度,最理想添加_甲基硅油_。

22、常用的抗氧化剂TP是_茶多酚_。

23、_效应_表示一定剂量外来化合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

24、危害识别所需材料中的人体材料主要来自_流行病学调查_。

25、质量管理的中心任务是_建立并实施文件化的质量体系_。

判断题答案:

1、仓储室必须设原料取样室(×)

2、生产部门决定将不合格包装材料投入使用前应先通知质量管理部门(×)

3、批生产记录内容填错,不能用刀子刮,也不能用改正液涂后修改。(√)

4、质检人员和机修人员进入洁净区也也应该按规定的程序更换相应的洁净衣(√)

5、SOP是技术文件,批记录则不是文件,(×)

6、不允许车间内打毛衣和不准在洁净区发奖金,是为了防止异物和细菌污染食品。(√)

7、为了养成不吃零食的好习惯,所以不允许将食品带入更衣室。(×)

8、如果洁净区更衣室内有食物,肯能导致昆虫、老鼠或其他动物进入更衣室。(√)

9、为了产品能够及时入库,要及时填写传递批生产记录和包装记录。(√)

10、因为走廊的洁净级别与操作间相同,敲门操作也不会影响食品质量。(×)

11、经过验证不会影响食品质量,也可以裸手操作。(√)

12、带进洁净区的整本记录纸,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13、进行物料平衡审核的首要目的是降低消耗。(×)

14、用未拧干的拖把拖地,可能造成房间内的相对湿度超标。(√)

15、确认岗位清场合格,要填好清场记录和岗位标志牌,方可锁门离开。(√)

16、原辅料、包装材料和半成品必须认真办理交接并签字确认。(√)

17、进厂原辅料经检验不合格,应将其用红色塑料带围住,等待退回生产厂家。(×)

18、为降低成本,通常给各工序制定一个合理的收率范围,作为物料平衡的指标。(×)

19、食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SOP组织生产。(×)

20、无特别规定的,洁净区的温度应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控制在35~65%.(×)

21、直接接触食品的生产人员每两年必须体检一次。(×)

22、洁净室应定期消毒,使用的消毒剂不得对设备、物料和成品产生污染。(√)

23、批生产记录应批号归档。(√)

24、生产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易碎、易脱屑、易长霉的卫生工具。(√)

25、洁净区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卫生工具。(√)

26、临时进入洁净区的工艺人员可借穿机修人员的洁净服。(√)

27、清场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混淆,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28、生产管理部门应参加对主要物料供应上的质量体系评估。(√)

29、 GMP规定的洁净级别判断标准是对静态检测结果而言,静态检查结果合格,就没有必要进行动态监控。(×)

30、产尘量大的洁净室,经捕尘处理仍不能避免交叉污染时,不得利用回风。(√)

简答题

1、请列出良好操作规范(GMP)的7个要素?

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工厂的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

2、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至少包括那8项内容?

(1)水的安全;(2)食品接触面的卫生状况和清洁;(3)防止交叉污染;(4)手的清洁消毒设施以及卫生间设施的维护;(5)防止外来污染物(也称掺杂物)的污染;(6)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识、贮存和使用;(7)员工健康状况的控制;(8)虫害防治。

3、简述GMP、SSOP、HACCP三者之间的关系?

GMP、SSOP是制定和实施HACCP计划的基础和前提。没有GMP、SSOP,实施HACCP计划将成为一句空话。SSOP计划中的某些内容也可以列入HACCP计划内加以重点控制。HACCP与SSOP有必要共同控制某一危害

GMP、SSOP控制的是一般的食品卫生方面的危害,HACCP重点控制食品安全方面的显著性的危害。仅仅满足GMP和SSOP的要求,企业要靠繁杂的、低效率和不经济的最终产品检验来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给消费者带来的健康伤害(即所谓的事后检验);而企业在满足GMP和SSOP的基础上实施HACCP计划,可以将显著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和消灭在加工之前或加工过程中(即所谓的事先预防)。GMP、SSOP、HACCP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企业具有充分、可靠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保证体系,

4、简述建立HACCP体系的12个步骤。

第1步:组成HACCP小组;第2步:产品描述;第3步:描述预期用途和消费者;第4步:工艺流程示意图;第5步:验证流程图;第6步:原理1危害分析;第7步:原理2关键控制点的识别;第8步:原理3 确定关键限值(CL);第9步:原理4 建立监控程序;第10步:原理5纠偏措施;第11步:原理6 建立验证程序第12步:原理7 建立文件记录和文件控制程序

5、简述CL值和OL值的关系。

答:(1)关键限值(CL值)是指CCP上用于控制危害的参数,是一组最大值或最小值,它能够把发现的危害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操作限值(OL值)是指比CL值更严格的限值,是操作人员用以降低偏离CL值风险的标准。(2)当加工操作发现偏离CL值时,必须采取纠偏措施并予以记录;当加工操作偏离OL值时,采取措施调整,不需记录,设置OL值可避免CL值的偏离,减少纠偏措施和记录的麻烦,最大限度避免损失,确保产品安全。

6、请详述内审的流程

①确定内部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审核依据的标准;②组建审核组;③现场审核的准备:编制审核计划;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④实施现场审核活动:进行首次会议;现场审核:信息的收集和验证并获得审核证据;形成审核发现;形成审核结论;召开末次会议。⑤撰写内部审核报告;⑥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论述题

1、试述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文件编制的原则及要求。

⑴总体原则:应以法律为依据,与本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保持一致,通过SSOP文件的实施,达到

产品安全卫生的要求。(2分)

⑵指令性:SSOP文件应由负责卫生标准操作活动主管领导批准后发布实施;(1分)

⑶目的性:SSOP文件应确定卫生标准操作活动的目标;(1分)

⑷符合性:SSOP文件的编制应符合HACCP体系的应用准则,GMP和国家及行业发布的各项法规、

法令、标准的规定;(1分)

⑸协调性:SSOP文件应与HACCP相关的管理文件保持一致,并做到协调统一,不能存在不一致

和相矛盾的现象;(1分)

⑹系统性:SSOP文件应对活动实施的具体程序做出规定,操作人员的职责应明确清楚,各项实施

程序应做到连续有序;(1分)

⑺可行性:SSOP文件的编制应该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1分)

⑻可操作性:SSOP文件中的每个环节的各项活动内容及要求等都应做出详细而明确的规定,要能

指导实践,便于责任人员进行操作;(1分)

⑼程序文件应做到术语规范,词句正确,语言简练,结构严谨,内容重点突出。(1分)

2、试述经宰前检查后发现患病畜禽的处理方法。

⑴经宰前检查发现牛瘟、非洲猪瘟、马瘟及其它国内无报道发生的传染病和疑似病畜时,应①禁止屠宰,停止调运动物,采取紧急防疫,立即报告疫情并按相关法令处理;②病畜和同群动物用密闭运输工具运至化制间或指定地点采取不放血扑杀,尸体销毁;③宰前管理区严格消毒,经农牧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3分)

⑵宰前检查发现口蹄疫,猪瘟等及疑似病畜时,除按上述①方法处理外,病畜用密闭运输工具运至化制间或指定地点采取不放血扑杀,尸体化制或销毁,同群畜送急宰间急宰,通体内脏送有条件可食用车间按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处理后方可出厂,皮、毛、血、骨消毒后方可出厂。(3分)

⑶宰前检查发现水肿、狂犬病、结核等病情时,病畜用密闭工具急宰间,采取不放血扑杀,送化制间进行化制或销毁,宰前管理区严格消毒后方可恢复生产,同群畜可继续送宰;(2分)

⑷经宰前检查患有其它疾病的家畜,除患病畜送急宰外,其它同群畜正常送宰,宰前检查后的处理过程均需作详细记录并归档;(2分)

3、试述制定HACCP计划的步骤过程。

⑴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组建HACCP小组、确定HACCP计划的目的与范围、产品描述、确定预期用途、绘制生产流程图以及现场确认生产流程图等。(3分)

⑵危害分析:以生产流程图为基础,通过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广泛讨论等方法,进行危害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完成危害分析工作单。(1分)

⑶确定关键控制点:利用CCP判断树对加工过程中的每一种危害进行评定,决定某步骤是否为CCP。(1分)

⑷建立关键限值:HACCP小组对每一个CCP的安全控制标准要有充分的理解,弄清楚与CCP 相关的所有因素,从而制定出适合的关键限值。(1分)

⑸建立合适的监控程序:通过确立监控对象,监控方法,监控频率和监控人员,建立一个对CCP 的连续监测或观察过程,以评定该CCP是否受控。(1分)

⑹建立纠偏措施: HACCP小组需要研究有关纠正措施的具体步骤,并将其标注在HACCP控制表上,以减少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可能会发生的混乱或争论(1分)

⑺建立验证程序:通过严谨、科学、系统的方法确认HACCP计划是否有效,是否被正确执行。(1分)

⑻建立记录管理程序:包含CCP在监控、偏差、纠正措施等过程发生的历史性信息,以便使HACCP体系文件化。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总结

第一章绪论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侵害的一种状态,也指为确保此种状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天然有毒物质、天然过敏物质、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 第二章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龙葵碱的防治措施:存在于土豆中 1、将马铃薯存放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或辐照处理,以防马铃薯发芽。 2、发芽较多的皮肉变黑绿色者不能食用;发芽少者可剔除芽与芽基部,去皮后水浸30-60min,烹调时加入少许醋煮透,以破坏残余的毒素。 3、目前,对发芽马铃薯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发现病人后立即采用吐根糖浆催吐,用4%鞣酸溶液、浓茶水或0.02%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停止食用并销毁剩余的中毒食品。对重症病人积极采取输液等对症治疗措施。 秋水仙碱的防治措施:存在于鲜黄花菜中 1、不吃未经处理的鲜黄花菜。最好食用干制品,用水浸泡发胀后食用,可保证安全。 2、食鲜黄花菜时需做烹调前的处理。即先去掉长柄,用沸水烫,再用清水浸泡2-3h(中间换水)。制作鲜黄花菜必须加热至熟透再食用。烫泡过鲜黄花菜的水不能做汤,必须弃掉。 3、烹调时与其他蔬菜或肉食搭配制作,且要控制摄入量,避免食入过多引起中毒。 4、一旦发生鲜黄花菜中毒,立即用4%鞣酸或浓茶水洗胃,口服蛋清牛奶,并对症治疗。有毒的动物性食品几乎都属于水产品,动物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河豚毒素、贝类毒素、鱼体组胺、蟾蜍毒素。 第三章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沙门菌属,属于肠杆菌科,为革兰阴性无芽孢直杆菌。中毒临床表现类型: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 大肠杆菌,是革兰阴性短杆菌。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各章复习题汇总

食品安全模拟试卷一(第一、二章) 一、选择 1. WHO已将下列_____________列为极危险的有害农药。 A 甲萘威B涕灭威C 甲氰菊酯D 二氯苯醚菊酯 2. 蔬菜对有机磷农药的吸收能力下列正确的是: A 根菜类>叶菜类>果菜类 B 叶菜类>根菜类>果菜类 C 果菜类>叶菜类>根菜类 D 以上都不对 3. 1967年,日本米糠油事件导致5000多人患病,该病由_____________引起。 A 多氯联苯 B 二噁英 C 氰化物 D 3,4-苯并芘 4. 下列能引起运动失调、视野变窄的重金属是_____________。 A 汞 B 镉 C 砷D铅 5. 水俣病是由下列_____________引起的。 A 汞 B 镉 C 砷D铅 6. 痛痛病是由下列_____________引起的。 A 汞 B 镉 C 砷D铅 7. 下列具有“世纪之毒”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 A 多氯联苯 B 二噁英 C 氰化物 D 3,4-苯并芘 8. 下列植物最容易受到氟化物污染的是_____________。 A 豆科植物 B 谷类植物 C 十字花科植物 D 山茶科植物 9. 下列植物对重金属吸收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最弱的是_____________。 A 小麦 B 大米 C 果类 D 蔬菜 10. 下列物质有类似人体激素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 A 多氯联苯 B 二噁英 C 氰化物 D 3,4-苯并芘 11. 下列不属于有毒蛋白的是_____________。 A 蓖麻毒素 B 巴豆毒素 C 刺槐毒素D龙葵毒素 12. 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A 用水浸泡至60%含水量 B 干热 C 浸泡后高压 D 高温加热 二、名词解释 1. 食品安全性 2. 食品安全 3. 过敏 4. 农药残留 5. 兽药残留 6. 实质等同性 7. 转基因食品 三、填空 1.影响食品卫生和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污染,其中包括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我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数据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3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阳性率逐年上升。 3.环境污染物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二噁英、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工业化合物都具有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等特点,对食品安全性威胁极大。 5.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包装和容器可能给食品带来有毒物质的 污染,如_____________可从聚苯乙烯塑料包装进入食品;陶瓷器皿表面的釉料中所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盐溶入酸性食品中;_____________处理的包装纸上残留有毒的胺类化合物;不锈钢器皿

食品加工原理试题1

食品加工原理作业题 1.高温对微生物菌群有何影响?详细叙述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2.干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有哪些?绘出食品在干燥过程中的典型干制曲线。 3.简述速冻蔬菜加工原理,并解释蔬菜冻结为何应该采取快速低温冻结? 4.简述食盐在食品保藏中的作用,食品腌制时为什么有时需要分批加盐? 食品加工原理复习题2 5.高温对微生物菌群有何影响?详细叙述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5个因素。 6.D值,F值,Z值分别指的是什么,如何计算? 7.简述连续式高温短时(HTST)巴氏杀菌系统的组成。 8.冷藏过程中食品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 9.干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有哪些? 10.绘出食品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减少的典型曲线。 11.食品冷冻方式有哪几种?其中直接接触冷冻方式有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 简单介绍。 12.什么叫商业杀菌?商业杀菌后对食品质量有何影响? 食品加工原理试题参考2 一、名词解释 1.食品败坏 2.水分活度 3.冻结速度 4.Z值 二、填空 1.一般根据抗微生物的作用程度可以将食品防腐剂分为()和()两类。 2.玻璃罐容器根据其封口形式可以分为( )、( )、( )、()和()等五种。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有()、()、()、()等。 4.杀菌式或杀菌规程是指杀菌的全过程,包括()和(),一般可以用()来表示。 5.食盐防腐作用包括()、()、()、()等方面。 6.食品干制过程包括()、()、()等阶段。 7.影响冷冻食品前期质量的因素有()、()、

()。 8.影响罐头食品传热速度的因素有()、()、()等。 9.影响干制速度的因素有()、()、()、()等。 三、判断题(对在括号内打“√”,错打“×”) 1.食品败坏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生长与活动引起。() 2.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都是酸性防腐剂,即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都必须在酸性条件下使用才有效果。() 3.食盐在食品腌制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赋予食品的风味。() 4.一般说来,冻结速度越快,速冻果蔬产品质量越高。() 5.装罐是罐头食品的最基本的工艺之一。() 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0分) 1.简述食品干制保藏的原理? 2.低温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3.罐头食品为什么要排气?排气的方法有哪些? 4.食盐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食品加工原理试题1 (参考) 一、名词解释 1.食品 2.化学保藏 3.干燥曲线 4. 最大冰晶生成带 5.排气 二、选择题(请把下列小题中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食品败坏的因素包括()方面。 A.生物学 B. 物理学 C. 化学 D. 其他 2. 食品腌渍的方法有()等。 A.干腌法 B. 糖制法 C. 酸渍法 D. 盐腌法 3.食品干制过程包括()。 A.预热、恒率干燥、降率干燥 B. 给湿过程、导湿过程 C.热量传递 D. 水分传递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执笔人:彭芳刚 、课程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2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 学分:2学分 二、课程概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基本和前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是专门研究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技术与基本理论,进而对食品质量与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技术性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正确运用HACCP体系和IS09000族及IS022000等质量标准体系,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质量 质量管理 企业质量管理 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 教学要求: 重点: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难点:质量管理百年发展历史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及其监管体系(2学时) 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性影响因素 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工程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教学要求: 熟悉影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物理、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等,理解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第三章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2学时) 教学内容: 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国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 教学要求: 熟悉中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规,重点掌握《中国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第四章食品标准(2学时) 教学内容: 概述 我国食品标准 国际食品标准 教学要求: 熟悉国内外有关食品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掌握编制标准和 贯彻实施标准的原则和方法;掌握查询获取国内外标准文献的方法。 第五章ISO质量管理体系(4学时) 教学内容: IS09000系列标准概述

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考试提纲

简答题 一、ISO9000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AB卷) 1、以顾客为关注的焦点 2、领导作用 3、全员参与 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 6、持续改进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二、HACCP的7个基本原理(AB卷)P172 1、危害分析2、确定关键控制点3、建立关键限值,保证CCP受控制4、确定监控CCP的措施5、确立纠偏措施6、确立有效的记录保持程序7、建立审核程序以证明HACCP系统是在正确运行中 三、卫生标准SSOP的八项原则(AB卷) 1、与食品或食品表面接触的水的安全; 2、与食品表面接触的卫生状况和清洁程度; 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 4、手的清洗和消毒设施以及厕所设施的维护; 5、避免食品被污染物污染; 6、有毒化学物质的适当保存、处理 7、职工健康状况的控制; 8、防蝇灭鼠 四、简述国内食品GMP的七个主要内容(A卷) 1、原材料采购、运输、储存的卫生 2、工厂设计与措施卫生 3、工厂的卫生管理 4、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 5、加工过程中的卫生 6、成品储藏、运输卫生 7、卫生与质量检验管理 五、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需要提供的书面材料(至少5个)(AB卷) 1、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2、质量生产管理制度 3、工艺流程图及标注关键控制点 4、营业执照复印件 5、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6、安全生产制度 7、产品型式检验报告 六、食品质量管理的特殊性有哪些?(AB卷)P54 1、食品质量管理中安全性占首位 2、食品质量管理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广泛性 3、食品质量管理的对象具有复杂性 4、食品质量管理在质量检验方面存在一定难度 5、食品质量管理对产品功能性和适用性有特殊要求 七、HACCP体系与ISO9000、GMP、SSOP间的关系(A卷) (一)HACCP与ISO9000 (1)两个标准体系都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有很多要素和程序可以相互兼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认为,HACCP可以是ISO9000系列标准的一个部分。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食品检测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应先修高等数学,应用概率统计,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后进行。 该课程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以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科学的观点,系统阐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基础,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控制与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检验管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现代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新方法和发展动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与食品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生产、商贸流通和管理等工作服务。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食品检测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为食品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更是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研究与相关知识普及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习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有助于人们认识现代社会质量含义和质量竞争的方式与特点,有助于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与安全,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安定,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及服务的质量竞争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推动食品贸易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已成为食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只有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质量安全开拓市场,以质量巩固市场,才能取得丰厚的利润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的管理。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正确掌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处理食品生产与流通中的质量问题。 四、理论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

食品工艺学1(食品加工原理)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1(食品加工原理)试题库 1.高温对微生物菌群有何影响?详细叙述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5个因素。 2.D值,F值,Z值分别指的是什么,如何计算? 3.简述连续式高温短时(HTST)巴氏杀菌系统的组成。 4.冷藏过程中食品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 5.蒸发器常见类型有哪几种?蒸发浓缩与冷冻浓缩相比,各有哪些优缺点? 6.干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有哪些? 7.绘出食品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减少的典型曲线。 8.食品冷冻方式有哪几种?其中直接接触冷冻方式有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简单介绍。 9.什么叫商业杀菌?商业杀菌后对食品质量有何影响? 食品工艺学2(软饮料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软饮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软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硬度小于_____度,即_____mg Cao/L。 2.明矾作为混凝剂,产生混凝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料的级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料层的孔隙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石灰软化法软化水时,每降低1吨水中暂时硬度1度,需加纯CaO _____g,每降低1吨水中CO2浓度1mg/L,需加纯CaO _____g。 5.钠型离子交换树脂软化钙硬度,镁硬度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子交换水处理装置的组合方式中,_________床需排在________床前面,否则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电渗析器脱盐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组成,电渗析器中最简单的脱盐单元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8. 反渗透法对水脱盐时,反渗透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氯消毒法对水消毒时,我国水质标准规定管网末端自由性余氯保持在______mg/L。自由性氯又称___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氯消毒中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调味糖浆的配合过程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应在加________之前加入,否则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碳酸饮料灌装时,灌装机常保持一个______Kg/cm2的过压力。过压力的形成可通过

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复习总结

一、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区别 1)食品安全是对最终产品而言 2)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 食品质量: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 食品安全性: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使用者不产生可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食品卫生: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信食品处于安全、完美及美好的情况。 二、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来源: 1.植物源性食品的农药残留 2.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 3.食品微生物污染 4.食品添加剂过量 5.环境毒素的生物积累 6.非法加工与经营造成的食品污染 三、食品安全三责任:生产者、政府,此外还有消费者经营者、媒体。 四、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制度 1)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2)对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 3)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管理() 五、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的要求所制

定的食品生产卫生的操作程序,是一个卫生操作控制文件。 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设置的系列清洁卫生程序。是针对工作班组、个人制定的操作规范。 交叉污染:是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者或食品加工环境把生物或化学污染转移到食品的过程。 六、文本的特点 (1)对执行人的任务提供足够详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所列出的程序反映了正在执行的行动。 七、至少包括的内容: (1)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关键卫生条件:1)与食品和食品接触面有关的水的安全供应2)制冰用水的安全供应3)饮用水与非饮用水间没有交叉相联关系); (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的清洁度(关键: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度); (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关键:1)防止员工操作造成的产品污染2)生的和即食食品的隔离3)防止工厂设计造成的污染); (4)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关键:保证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所有接触表面不被微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污染物沾污); (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关键: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记、贮藏和使用); (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关键:管理好患病或有外伤或其他身体不适的员工,他们可能成为导致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污染源);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食品安全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食品安全基本概念 第二节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国内外食品安全概况 第四节食品安全展望 第二章动植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质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植物毒素 第三节动物毒素 第三章生物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细菌 第三节真菌 第四节寄生虫 第五节病毒 第六节食品的腐败变质 第四章化学和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农药及其残留 第三节兽药及其残留 第四节重金属对食品安全陛的影响 第五节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六节有机污染物 第七节辐照食品的安全 第八节物理因素的影响 第五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大气污染 第三节水体污染 第四节土壤污染 第六章转基因技术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应用 第三节转基因生物(GMO)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可能造成的影响第四节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与法规 第七章食品生产过程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生产环境卫生 第三节食品加工 第四节消毒杀菌(灭菌) 第五节食品包装 第六节食品贮运

质量控制篇 第八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第三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第四节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第五节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第六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 第七节 PCR检测技术 第九章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食品安全性的风险分析 第三节食品安全性的毒理学评价 第十章良好生产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GMP基本要求 第三节 SSOP基本要求 第四节食品企业应用GMP生产案例 第十一章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 HACCP七项基本原理 第三节 HACCP计划制订步骤 第四节食品企业应用HACCP生产案例 第十二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第三节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 第四节我国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主要的法律法规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doc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 (2016年) 一、大纲综述 本《农业综合知识三》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工艺学》三门课程。 《食品卫生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食品中存在或可能进入食品的而且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学的评价方法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为学生将来从事和食品相关的各行各业,尤其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现代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相关内容,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危害,了解现阶段食品安全性控制方法,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和食品相关行业,尤其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本次考试内容主要分食品加工原理、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乳制品加工工艺学等三部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综合运用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食品加工的原理和技术。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食品安全与加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食品卫生学》 第一章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教学内容: 1.食品污染概念与分类 2.食品的细菌污染 3.食品的腐败变质 4.致病性细菌对食品的污染 5.病毒对食品的污染 6.食品的霉菌污染 7.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 基本要求: 掌握食品的细菌性污染途径及检验方法,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影响因素、鉴定方法及预防措施,了解污染食品的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的病原学特点与性质、感染途径、对人体危害、预防措施。 第二章食品中的化学性污染 教学内容: 1.食品中农药残留 2.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N-亚硝基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多环芳烃对食品的污染二恶英对食品 的污染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 基本要求: 了解农药、有害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二恶英、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对食品污染的途径及对人体危害,掌握其对食品污染特点、对人体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食品科学概论考试题

食品科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食品科学:将基础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学科。 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食品。 有机食品:国际上提出的更高水平的无污染的食品,以追求生态效益为目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严禁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激素、转基因作物等人工合成物质。 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硬水:由于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高,能在锅炉的传热面形成一层坚硬的水垢的水。软水:指钙、镁离子浓度低,不易形成水垢的水。 DRIs: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稻谷精、深加工 肉制品:利用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技术,将原料肉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 肉制品加工:对原料肉进行转变的过程如腌制、烟熏、蒸煮、冷冻、脱水、罐头和中湿产品的生产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剂如化学品和酶的使用。 肉的成熟:畜禽在宰杀后,生活时正常的生化平衡被打破,在动物体内组织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结果产生外观上的僵硬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僵硬现象逐渐消失变软,持水力和风味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一变化过程通常称为肉的成熟。

PSE肉:俗称灰白肉,其颜色暗淡(灰白),pH值及系水力较低,肌肉组织松软并伴有大量渗水症候,嫩度和风味较差。 DFD肉:是肉猪宰后肌肉pH值高达以上,形成暗红色、质地坚硬、表面干燥的干硬肉。 乳制品:原料乳经过加工后所得的产品,主要品种有饮用乳、奶粉、炼乳、干酪、奶油和再制奶,其中以消毒鲜奶、奶粉、酸奶为大宗产品。 (果实)成熟:果实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达到最佳食用阶段时称为成熟。 (果实)衰老:果实走向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组织开始分解,细胞崩溃,器官死亡。 气调贮藏:指通过改变储藏环境中的气体组成,使之不同于正常空气的一种储藏方法。 食品卫生学: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防预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 食物中毒: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危险性评估:指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对健康不良的科学评价。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指对食品安全危害予以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系统化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凭借人体感觉器官的感觉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进行综合性鉴别和评价的一种分析检验方法,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获得具有统计学特性的结果。 感觉阈限: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它是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重点整理

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重点整理 1食品质量的构成有两类特性,其一,消费者容易知晓的食品质量特性称为直观性品质特性,也称作感官质量特性;其二,消费者难于知晓的质量特性称为非直观性品质特性。 2从广义上来说是食品在食用时安全无有害物质和无微生物的污染。从狭义上讲是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可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3食品安全是对最终产品而言,而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其基本定义是:“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4:是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使其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作业的指导文件。 5、美国联邦法规21CFRPart123《水产品HACCP法规》中,推荐食品生产企业至少按8个方面起草卫生控 制的SSOP文本。这8 ⑴与食品和食品接触面的水(冰)的安全; ⑵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和安全; ⑶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 ⑷操作人员手的清洗与消毒,卫生间设施的维护和卫生保持; ⑸防止食品被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他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污染物污染; ⑹正确标示、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 ⑺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⑻鼠害、虫害的防治。 6、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洗、消毒 ⑴: 清扫→预冲洗→清洗→冲洗→消毒→冲洗→设有隔离的工器具洗涤消毒间,将不同清洁度的工器具分开 ⑵⑴紫外线照射法;⑵臭氧消毒法;⑶药物熏蒸法。 7:监测对象;监测方法和频率。 8工厂设计造成的污染;⑵生熟食品混放造成的污染;⑶员工违规操作造成的污染。 9 ⑴方法:清水洗手→用皂液或无菌皂洗手→清水冲净皂液→于50mg/L(余氯)消毒液浸泡30S→清水冲洗(无菌水)→干手(用纸巾或干手机) ⑵频率:每次进入加工车间时,手接触了污染物后,如厕之后以及根据不同加工产品规定清洗消毒频率。 10 ⑴有毒化合物的污染:例如由非食品级润滑剂、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燃料等化学制品的残留造成的污染以及来自非食品区域或临近加工区域的有毒烟雾和灰尘; ⑵不清洁水带来的污染:由不洁净的冷凝水滴入或不清洁水的飞溅而带来的污染; ⑶其他物质带来的污染:由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备破损和不卫生的包装材料带来的污染。 11 (1)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食品加工机械要使用食品级润滑剂,要按照有关规定使用食品厂专用的清洗剂、消毒剂和杀虫剂,对工具清洗消毒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以防化学品残留。车间内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和杀虫剂要专柜存放,专人保管并做好表示。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第1章、绪论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的特点:经济性(物有所值)、广义性(产品、过程、体系的质量)、时效性对组织、产品、过程、体系的需求和期望)、相对性(需求不同,质量要求就不同。质量满足需求。)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 质量方针:有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全面质量管理(TQM):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根据食品的原定用途制作或食用,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保证。食品卫生food hygiene:保证食品在食品链中的所有环节的安全和适宜的必要条件和措施。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1.质量检验阶段;2.统计质量指阶段;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食品质量管理:为保证和提高食品质量所进行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各项活动的总称。 食品质量管理的特点: ①食品质量管理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广泛性 ②食品质量管理的对象具有复杂性 ③在有形产品质量特性中安全性放在首位 ④在食品质量监测控制方面存在着相当的难度 ⑤食品质量管理对产品功能性和适用性有特殊要求 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 作用:(1)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2)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4)有助于企业按国际通用标准生产出高质量的的产品。 主要内容:①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研究质量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任务和基本性质。综合世界各国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出适合各主要行业的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模式)②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标准与法规(保障人民健康、各行各业生产和贸易的生命线,企业行为的依据和准绳)③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新的简便快速的方法、在线生产QC)④食品安全保证与体系的管理(GMP、HACCP、ISO22000) 第2章、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害因素 (1)细菌:通过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媒介污染食品生产各个环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畜禽肉、蛋奶及其制品)、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盐渍食品)、葡萄球菌(奶及其制品,奶油蛋糕、冰淇淋) 危害来源:原料污染,从业人员污染,食用烹调过程,生产、加工、贮存、运输过程 (2)霉菌及其毒素 (3)病毒:人和动物是病毒复制和传播的主要来源,病毒粒子在空气、水、土壤中可存活一段时间造成食品污染 (4)寄生虫:食源性寄生虫病 (5)鼠类及昆虫:粮食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doc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2018年)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共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和管理学三部分,各部分考试大纲分述如下: 一、农村社会学(部分) (一)大纲综述 《农村社会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 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涨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农村社会学》编制 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农民的社会化 3、农村社会资本 4、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5、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及阶层结构变迁 6、失地农民问题 7、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 (三)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四)试卷结构 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试卷内容的1/3,按照试卷总分150分计,农村社会学按50分设计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10分) 2、简答题(15分)

3、论述题(25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部分的考试时间合计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其中,本部分占50分)。 (六)主要参考书 《农村社会学》,钟涨宝,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 (一)大纲综述 《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甫宁的《农业政策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1、导论 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农业政策与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3、农业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问题内涵和特征;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特点和确定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思路与要求;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4、农业政策的执行 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和特点;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 5、农业政策的评估与调整 农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评估原则、评估标准的基本内容;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方法和基本程序;农业政策调整的含义、内容及形式。

食品加工用水安全性控制

食品加工用水安全性控制 1.目的 防止生产用水和水蒸气对食品、食品接触面及食品组成部分造成污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车间内直接接触产品或食品构成部分的加工用水、蒸汽及生产清洁用水的卫生控制。 3.水源 本工厂采用自来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水源及生产蒸汽用水的水质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4.部门职责及水质监测 4.1设备部负责水源、供水设施的维护检查管理,确保水源、供水设施完好有效,水质不受污染。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卫生管理过程依照操作规程进行,记入《水处理设备运行记录》。清洁水和污水的输水管道由设备部每月一次检查、维护修理,记录《设备巡检记录》。 4.2生产车间负责车间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使用符合规定的要求,确保生产用水、水蒸气及排水不对产品形成污染。 4.3检验室负责依照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进行水质的日常检测及委外检测。 4.4检验室每月一次依水龙头编号抽检水的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全年全部检测完毕,同时每月对车间内生产用水的感官进行检查(气味﹑pH值﹑余氯),监测结果记录于《水质监控记录表》。 4.5由品保部负责监控及记录车间生产用水日常状况,各工序员工均需对水质有监控的义务,特别是水质发混、杂质多,异味等指标,若有发现及时上报值班品控员及生产主管。 4.6每年1次送国家权威机构进行水质检测。 5.防止饮用水与污水的交叉污染 5.1公司内部备有完整的《供、排水网络图》,供水能力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工器具清洗消毒处有充足的热水供应。供水及储水设施材料符合卫生要求。加工车间水龙头有统一编号,以便对生产供水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水管管道不留死水区、供水管道阀门不得埋于污水中。生产用水与非生产用水(如消防用水、锅炉用水、卫生间用水)供应管道分设,防止交叉。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模拟试题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模 拟试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产品不是食品的是() A、水果罐头 B、火腿肠 C、人参 D、山楂 1.下面关于食品安全表述,正确的是:() A、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细菌 B、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的营养要求,对身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2.关于有机磷农药,不正确的说法() A、大部分不能够溶于水 B、这一类农药的药效高 C、不易为微生物所降解 D、很少有农药毒性残留 3.关于平盖酸败,不正确的说法() A、罐头外观正常 B、因平酸菌引起 C、原因菌多需氧 D、原因菌多耐热 4.引起毒素型食物中毒,不包括下面哪一细菌() A、沙门菌 B、韦氏梭菌 C、蜡样芽孢杆菌 D、肉毒梭菌 5.关于GMP,不正确的说法() A、是在提倡企业产品遭到投诉后再做检验 B、是一种起源于药品生产的标准化管理 C、是指对于生产环节实行重点控制 D、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终产品检验方法 6.下列哪些不属于防腐剂() A、苯甲酸及其钠盐 B、山梨酸及其钾盐 C、丁基羟基茴香醚 D、对羟基苯甲酸酯 7.在HACCP术语中,危害分析指的是什么() A、分析危害以了解它们是否可能在食品中产生 B、对危害及其存在条件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的过程 C、对食品加工步骤进行分析以确定什么会出错 D、对食品加工步骤进行分析以确定如果在某处出错可能是有害 8.关于CCP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关键限值(CL)是确保CCP有效控制危害所必须满足的底线 B、在HACCP体系中,至少要在生产流程图中设立两个CCP C、生产过程中的小步骤也可视做控制点,但只有部分作为CCP D、是生产过程中的点、步骤或程序可对此处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9.下列哪项在产品配方中不涉及食品安全危害() A、水分活度 B、苯甲酸钠 C、蛋白含量 D、柠檬酸含量 10.引起水俣病的毒性物质是:() A、元素汞 B、氯化汞 C、甲基汞 D、硫酸汞 11.下面物质中,目前公认是属于致癌物的包括() A、三聚氰胺 B、亚硝胺 C、苏丹红 D、黄曲霉毒素

22000试题(二)

22000标准考试试题(答案仅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从以下每题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并将答案代号填入()中。 1.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的作用 a) 为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现场控制的能力 b) 判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标准、法律法规等审核依据的要求 c) 审核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控制措施、验证策划方案的适宜性 d) b和c) 2. 如何判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a) 是否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前提方案(PRP(s))、HACCP计划和其他要求的文件) b) 已按体系文件贯彻执行 c) 实施了验证,效果良好 d) 以上都是 3. 前提方案(PRP(s))可以包括以下具体实施的 a) 良好操作规范(GMP) b) 工艺操作规程 c) 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 d) 以上都正确 4.如果在审核中没有发现任何不符合项,审核组长应 a) 继续扩大抽样 b) 调整审核范围 c)作出结论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存在不符合项” d) 以上各项都不正确 5. 某操作性前提方案是否能有效地将一种危害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可影响 a) 食品安全危害控制的有效性 b) HACCP计划控制危害的严格程度 c) 组织食品安全方面的需求 d) 纠正措施验证完成后该组织所处食品链的位置 二、以下事实是否违反 GB/T22000-2005标准的要求,如有,请写出不符合的条款并说名理由,如没有不符合也应说明理由。 1、有一顾客投诉,他小孩喝了×××公司生产的牛奶后出现了呕吐的现象,公司负责该地区销售的业务员立即去处理了此事,发现该瓶牛奶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他

食品化学复习1

一、名词解释: 1.食品化学:一门将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学问。是一门主要涉及细菌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涉及到食品的特性及其变化、保藏和改性原理的科学。 2.结合水:指一个样品在某一个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下的平衡水分含量。 3.疏水水合:指热力学上,水与非极性基团混合,在这些不相容的非极性物质的邻近处形成特殊结构导致熵减少的对热力学不利的过程。 4.疏水缔合:当两个分离的非极性基团存在时,不相容的水环境会促使它们缔合,从而减小了水--非极性界面,是一个热力学上有利的过程。疏水缔合是疏水水合的部分逆转。 5.水分活度:食品中水的逸度和相同条件下纯水的逸度之比,或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和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之比。 6滞后现象:食品体系中,水分回吸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不重合的现象成为滞后现象。 7.美拉德反应:食品在油炸、焙烤或烘焙等加工和贮藏过程中,还原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 8.玻璃化温度(Tg):非晶态食品从玻璃态到橡胶态的转变称玻璃化转变,此时的温度称玻璃化温度 9.必需脂肪酸: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通过实物供给的脂肪酸。 10.糊化:当β-淀粉在水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淀粉发生膨胀,体积变大,结晶区消失,双折射消失,原来的悬浮液变成粘稠胶体溶液的过程。 11.老化:经糊化的淀粉冷却后,淀粉运动减弱,分子链趋于平行排列,相互靠拢,彼此间以氢键结合,重新形成结晶,出现沉淀的过程。 12.同质多晶:指化学组成相同而晶体状态不同的化合物,在熔融态时他们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13.水分吸着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P/P0作图得到水分吸着等温线。 14.乳化:指两互不相容的液体相互分散的过程,其连续相称为外相或分散介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