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梳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梳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梳理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梳理

收稿日期:2004 11 01

作者简介:张立新(1963 ),男,山东临沂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从事大学管理有效性、教育经济研究。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梳理

张立新,姜 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对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科前沿是学科发展的

生长点,抓住了学科前沿,就抓住了学科发展的方向,从而就可以加速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一个学科的高水平人才就要培养其发现问题和独立研究问题尤其是研究前沿问题的能力。首先提出了学科前沿问题的概念和特征,然后就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新兴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梳理,以期对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关键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前沿问题;梳理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5)02 0023 06

Abstraction of some frontier topics on the discipline

of 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

ZHANG Li xin,JIANG Hua

(Resear ch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 echnolog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n frontier topics of a discipline is indispensable to the discipline construc

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The frontier topic of a discipline is a g row th point of the discipline devel opment.Grasping the frontier topics of a discipline means g rasp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w hich can help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Train ing high level talents of a discipline is to train them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pinpoint and study the problems independently,especially the frontier topics.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advance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ontier topic of a discipline,then analyze and categorize the frontier topics of 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 ement in order to offer some guidance to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Key words:education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frontier topics on the discipline;abstraction 要对一个学科的前沿问题进行梳理,首先就要知道究竟什么是前沿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于2003年4月1日、2日在云南大学80周年校庆期间召开了 当代高等教育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其中对究竟什么是学科的前沿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答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笔者参考他们的意见,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进行了梳理。

一、学科前沿问题及其特点

什么是前沿?汉英双语 现代汉语词典 中的解释是 指防御阵地最前面的边沿 [1]。因此,学科

的前沿问题就是学科最前面的边沿的问题,是指能够对学科的理论与实践产生重大影响的、正在讨论和探索研究的或者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学科前沿问题既可以存在于理论中,也可以存在于实践中;既可以是理论上具有前瞻性和重大价值的问题,也可以是实践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2]。笔者认为,学科前沿问题具备以下特征或者其中的几点。

(一)时效性

从时间上说,学科前沿问题应该是指在当前时期是前沿,而不管它过去或者将来是否是前沿。一个前沿问题不一定是最近才出现的问题,它可能是过去曾经出现过,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在当时并不很重要,或者不严重,或者未被解决,但

第3卷 第2期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Vol.3 No.2

2005年4月

Journal of Xi an Eurasia U niversity Apr.2005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科的发展变化、实践的环境变化以及新情况的出现又变得重要起来而成为前沿问题;它也可能是以前就是前沿问题,但是由于能力的限制没有得到解决而持续到现在;当然它也可能是最近才出现的问题。

(二)地域性

学科的前沿问题一般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个问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前沿问题,而在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可能已经解决或者也可能尚未出现;当然有一些问题也可能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前沿问题。

(三)价值性

前沿问题一般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作为前沿问题,它的研究结果可能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也可能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可能引起理论上的重大突破、研究方法上的进步以及学科实践领域的重大问题的解决。

(四)高难度性和争议性

一方面,这些问题相对于一般问题而言有一定的研究难度,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不唯一。有待于众多的研究者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和辩论才能够解决。

(五)模糊隐蔽性

有的前沿问题不易被觉察,它隐蔽在大量的研究问题中,没有现成的答案,一般是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属于未知领域,需要我们深入探索、精心研究,才能准确把握。

(六)动态变化性

解决前沿问题,不能一劳永逸。由于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解决了某个前沿问题可能随即产生新的前沿问题,即需要解决前进发展中的一系列前沿问题,而且要不断跟踪探索。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前沿问题也没有止境[2]。

(七)创新性

所谓创新性,首先表现为问题的新颖性,其次是指由于前沿问题的争议性和高难度性,在前沿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以其独特的研究视野与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才能使前沿问题突显出来并且解决它。

(八)学科知识的交叉性

一些前沿问题是由学科交叉而引起的。学科交叉目前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高校在实践中往往把一些由于学科交叉而产生的新学科从原学科中分离出来,例如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

从以上对前沿问题的探讨可以看出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可以说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科的建设如果没有及时准确抓住本学科的前沿进行研究,那么它就不能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发展前途。开展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进理论研究的深入,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是产生创新成果的必由之路。因此,学科前沿是学科发展的生长点,抓住了学科前沿,就抓住了学科发展的方向,从而就可以加速学科的建设与发展[2]。同样,一个学科培养人才就要培养其发现问题和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其发现和研究前沿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造就高水平的人才。可以说对学科中的前沿问题进行挖掘的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前沿问题。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

若干前沿问题

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利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教育、经济和管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的资源配置等问题的一门学科。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目前还是一门极不成熟的学科,首先表现在学科体系还未完整地建构起来。到目前为止,这门学科的研究还是较为零散的,在研究范式上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在其研究生的培养上,它至今还没有一门是有关这门学科自身的课程,而主要是使用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学科课程来进行培养。其次,它的不成熟性表现为学科队伍还未形成应有规模。由于该学科一开始就分属教育、经济和管理三大学科门类之下,所以从事该学科的研究人员也多数源自这三个学科门类。再次表现为对于这一学科名称的具体的含义还没有一个定论。最后表现为该学科的归属问题。有的人认为应该放在教育学门类中,有的认为应该放在管理学门类中,在1997年颁布并于1998年实施的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 中把该学科纳入管理学门类,成为一级学科公共管理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在该学科的院系归属上,有的放在管理学院,有的放在教育学院,有的放在高等教育研究所中,还有的同时放在几个学院中。如北京师范大学,该学科同时在教育学院、

24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年

教育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三个学院中培养研究生。因此,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身也可以说是前沿问题。

由于该学科的不成熟性,相应的它所面临的前沿性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笔者针对目前该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作以下梳理。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和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把全球观念、国际知识、各种各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融入到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诸项职能中的过程,其目的是在于扩展学校办学的空间和范围,扩大信息和财政资源,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声誉[3]。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展和我国加入WT0,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等教育发展观的现代化,即从全球发展的整体角度考虑本国的高等教育问题,以便在国际背景下规划本国的高等教育,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2)培养目标的现代化,即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人才;(3)课程的国际化;(4)人员的国际交流,包括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等;(5)广泛的教育和研究合作,包括合作研究、合作办学、技术合作以及高等教育资源的国际流动等。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质和核心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增加教育供给的多样性,提高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的水平,推动教育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现象,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提升合作办学的层次和力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 经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在这方面研究的方向有:如何引进优质资源,如何克服低水平的重复引进,如何解决各方的利益冲突,如何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如何理解和把握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渗透,如何合理地借鉴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等等。

(二)WTO与高等教育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其中所涉及的教育服务贸易条款必然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关于入世与高等教育研究较多,包括高等教育应对WTO挑战的对策,WT O 的基本教育理念,WTO与教育法律法规,WTO与德育,WTO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WTO与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评价等等。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WTO与高等教育的研究将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教育产业化与后勤社会化

教育产业化是近几年来争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教育是产业已经是定论,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但是对于教育是否能够产业化存在不同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有3种观点: (1)认为教育能够产业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目前正在对如何进行产业化作进一步的研究;(2)认为教育不能产业化;(3)认为教育不能完全产业化,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如后勤、校办企业等能够产业化。目前第三种观点比较站得住脚,并且在实践中已经开始尝试。例如高校的后勤社会化和校办企业的管理体制的改革等,很多高校都开始成立后勤集团。

高校后勤社会化即通过分流将高校后勤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为主、高校选择、办学需要的市场化服务体系,使传统意义上的由学校直接承担的教学、科研的后勤保障和师生的生活服务,逐步与教学、科研工作分离,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型高校的后勤产业,是高校后勤与社会融合的过程,不断与国际接轨的过程[4]。目前,后勤社会化已经在很多高校中实施,很多高校都改组后勤成立后勤集团,但是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深度问题如产权关系、经营权和决策权、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

(四)高校贫困生问题与贫困贷款问题

自高校并轨收费以来,学费逐年提高,贫困大学生的人数和比重呈增长趋势,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学校和社会的热点,给学校的工作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给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大学贫困生问题是关系高校稳定、影响高校发展和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1999年国家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开始在北京等8个城市进行有担保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试点;2000年9月又扩大到全国,贷款制度由担保贷款制度改为信用贷款制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障碍,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监督措施、风险防范和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等问题是

25

第2期张立新,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梳理

目前研究的主要方面。

(五)高等教育学费的定价问题

高等教育收费的主要依据是成本的分担和补偿理论。该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成本应该由其中的受益者分担,并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利益获得原则,即谁获利谁承担;二是能力支付原则,即谁从中得到的好处多谁就支付的多。但是这个原则不能从量的角度来对学费定价,即到底收多少学费,为什么收这么多。怎么从理论上进行论证,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共同需求,教育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存在一个分配的问题,从而教育公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教育公平是指具有相似禀赋的人,都应该享受不差上下的教育[5]。但是由于在努力保证公平之前,资源和手段的最初分配总是受到社会偶然因素的强烈影响。效率是指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关系。

教育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引发了教育理论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如何认识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但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关系的认识依然存在过于简单化的倾向[6]。究竟何为教育公平,何为中国的教育公平,何为知识经济社会中的教育公平与效率,如何推进中国的教育公平,如何处理好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仍然是21世纪中国教育要探索的问题。

(七)校办产业的产权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科技企业(法人同高校事业法人)或二级学院、系、研究所创办的全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身份),只有少数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股份制改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的发展壮大,高校与企业间在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日益严重,权责利的划分问题、企业人事编制和聘用制度的建立等问题日益突出。有的学校出台政策,让所有的校办企业摘掉学校的帽子,将企业名称中的学校名字去掉,这做的只是表面的文章,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八)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规模、结构的协调发展问题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极为迅速,招生规模急剧扩大,已经进入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全国高校招生人数2002年是1998年的3倍还多,从1999年高校扩招到2002年短短的时间内在校生的规模已经翻了一番,研究生的招生在近几年也保持了连续的高增长率。1998年全国招收研究生数为7 25万人,而在1999~2003年分别为9 22, 12 85,16 52,20 26,27万人,年增长率分别为27 2%,39 4%,28 6%,22 6%,33 3%,平均年增长率为30 2%[7]。招生规模的扩大必然引起生源质量的下降,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与专业设置结构的变化,教育资源的紧张和就业的压力,如何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九)大学管理的有效性评价

冯英军等学者[8]指出,管理的有效性是指消除客观基础条件的优劣,真正反映人们由于经营管理而产生效益的一种行为特性,实质上它反映了人们主观上有效努力的程度。大学管理的有效性包括对大学管理绩效和管理成本的分析和度量等等,这些问题在企业管理中就被誉为 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9]。大学管理绩效的概念与内涵,大学管理成本的概念与内涵分析,大学管理成本的变动因素分析,大学管理成本控制的方法、机制分析与构建,以及如何对大学的管理绩效和管理成本进行度量,是目前大学管理研究的空白领域,很少有人研究。

(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问题

我国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既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那些参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院校思考的问题。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过程、特征及建设经验等问题就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在理论上搞清楚的一些前沿问题。创一流大学和学校的定位问题是目前普遍关注和引起争议的重大问题,是一个影响高校长远发展和高等教育基本格局的问题。

目前需要回答的问题有: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知名大学?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包括战略目标和发展理念、创新思路和发展举措等等)?如何全面认识现代大学的价值和使命?如何衡量或评估现代大学的贡献与综合实力?如何恰当地对自己进行定位(包括学校办学层次的定位、服务面向的定位、学科专业设置和发展的定位、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办学规模的定位等等)?

(十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

26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年

虽然民办高等教育在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办学模式问题、质量问题、办学经费问题、产权处理问题、投资办学者的 合理回报 程度的把握问题、民办高等学校的师资力量问题等,伴随着民办高教的发展可能还会有其他问题出现。

(十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普通高校承担了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人才的重任。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将要负起为社会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重担。国外发达国家有着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例如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被称为其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美国的社区学院职能之一就是服务于社区需要。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对高等职业教育有巨大需求,职业教育也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如何紧密地结合相应职业与工作岗位的要求,使职业教育真正走出一条特色的路子,发挥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使职业教育得到广泛的认可,纠正观念与实践上的偏差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

(十三)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将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集聚以及更新的能力,而这一切又依赖于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停留在表层,需要对其深层次问题进行探究,包括反思知识经济已有的研究,澄清知识经济的内涵与最基本的特征,了解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中重要地位及其影响,把握高等教育进行改革的重心与发展方向,以及如何使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相互促进以推动我国跨越式的发展等等。

(十四)教育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包括办学理念的现代化和管理体制及教学技术的现代化。理念是远景与方向的指导原则或者是组织的最高领导原则,高校的理念就是高校发展远景与方向的指导原则或高校的最高指导原则[10]。目前提出的现代化的办学理念有学术自由、追求卓越、有所为有所不为、国际化、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民主的管理模式、大学校长职业化等等。教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远程教育等。

目前,仍然有很多观念问题困扰着高等教育的管理者、研究者与教学人员。表现在人们的高等教育理念上,就是高等教育是走进社会中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还是禀承大学传统的崇尚学术自由、超然于社会的发展理念;是走精英教育发展之路,还是迈开步伐,敞开高等教育大门走普及化之路;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还是提升人的全面素质,增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保留传统、封闭运作,还是兼收并蓄、取长补短;是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等等。

(十五)产学研合作问题

产学研问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产学研合作广义是指教育与生产劳动、科研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和生产活动中的有机结合,狭义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方面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所进行的合作。产学研中的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如何规范产学研合作的进行、如何处理其中的知识产权、如何发挥高校在其中的技术转移的创收功能、如何发挥产学研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作用等等,都是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十六)办学经费的多渠道筹集

大学经费问题是全球大学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制约我国大学发展和建设一流大学的瓶颈。从国内来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和办学自主权的扩大,有限的资源进一步扩散,高校间争夺资源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还面临国际化的竞争,如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这一切都进一步扩大了教育成本。所以解决高校的经费短缺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十七)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教育体制及管理体制的改革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是提高高等教育资源效率的重要措施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教育资源应该如何配置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从理论上给予回答。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是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实现的载体和具体化,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

(十八)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怎么样才算是协调发展,怎样协调,从理论、评价标准、具体操作上目前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十九)教育成本的度量

教育成本的计算是影响政府、高校、受教育者决策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有的学者认为,教育

27

第2期张立新,等: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若干前沿问题的梳理

成本是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或者说是以货币形态表现的、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或家庭直接或者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11]。这种成本只是一种显性的成本,忽视了诸如制度等因素所造成的隐性成本。目前,各国对教育成本的具体内涵和计算方法的研究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还处于探索之中。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情况远比外国复杂得多,目前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对高等教育成本概念的认识、项目的划分及核算方法等还没有形成制度,有待于深化[12]。

(二十)高等教育评估和大学评估

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评估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广泛应用于建设项目、教学质量、大学管理绩效、大学排名等方面。但是就评估方法而言还存在很多的缺陷,评估的内容也不尽完善,在定量方面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如大学的排名就引起众多的争议,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必须指出的是,以上问题不能涵盖目前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中的全部前沿问题,就这些问题而言,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性。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的意义在于希望对教育研究者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参考文献:

[1]谢安邦,韩映雄 高等教育前沿问题的认识与实践:对一个

专业学位点的案例研究[J] 云南教育,2003,(4):69 72 [2]刘智运 以创新精神研究高等教育的前沿问题[J] 云

南教育,2003,(4):41 44

[3]田建国 大学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M] 济南:山东教

育出版社,1999 51

[4]柳 军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性思考[J] 高

教研究与实践,2002,(12):1 6

[5]范先佐 筹资兴教: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

题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43 [6]彭泽平 对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J] 中国教育

学刊,2003,(5):1 5

[7]李 兵 规模与质量是否矛盾[J] 中国研究生,2003,

(10):46 47

[8]冯英俊,汪大伟,丁文桓,等 绩效管理与管理有效性

[J] 中国软科学,2003,(4):132 136

[9]刘 蓉 把握绩效考核在小企业中的 度 [J] 人力资

源开发与管理,2003,(4):17 19

[10]蒋蓉华,周永民,唐建民 高校管理制度创新及用人机

制初探[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86-87 [11]王善迈 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 石家庄:河北教育

出版社,1996 168

[12]陈建俞 试论高等学校成本[J] 复旦教育论坛,2003,

1(5):30 33

(上接第22页)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学校还未真正成为与各董事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壮大的有力平台。

(6)董事会基金的筹集渠道还未彻底拓宽,基金的增值、运作、使用和再利用还有巨大的工作空间。整个社会力量还未能全部动员起来,以支持董事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等等。

(二)对策

针对这些缺陷与不足,笔者建议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修订董事会章程,对董事会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对象和未来前景等做出筹划和预见。要将董事会工作、日常工作及基金管理纳入制度化、专人化和专业化的轨道。

(2)明确董事会、董事单位、董事和学校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严肃规章制度,对支持董事会工作表现突出的董事单位、董事、个人给予适度表彰和奖励,对拒不履行协议的董事单位或董事要在规章和国家政策、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劝说、警告、罚款、取消董事资格等处理。

(3)积极探索董事会、学校、各董事单位之间进行多方合作、共同发展的高效机制,努力使学校真正成为与董事会及各董事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壮大的坚实有力平台。

(4)积极拓宽董事会基金筹集渠道,抓好基金的增值、运作、使用和再利用。牢固确立开放性外向型发展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支持和资助董事会、学校迅速发展与壮大。

(5)确立求真务实、认真负责的具体办事方针,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生活态度,抓住一切机遇,为董事会、学校的长远目标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28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5年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划最新版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是专业建设的依据,是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学校总体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着培养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目标,特制定2013—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胜任托幼机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自1985年开设以来已培养了28届毕业生,共4000人,毕业率均为100%,就业率90%,就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认可。 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构成,共17余人,1人研究生毕业,外聘教师主要为副教授和一级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等。学前教育专业为加大科研力度,深层次拓展学科建设。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不断增强专业的应用性,一方面,大胆删减与各个专业联系性较弱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加一些专业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新课程;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性内容,同时坚持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健全见习与实习制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针对学前专业的实习需求,逐步建成了一批稳定的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包括市实验幼儿园、南隅幼儿园、小星星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做为实习基地,每年可接纳实习生105余名。校内建有专用的钢琴房、舞蹈房、美术绘画室、音乐排演厅、及多媒体实验室,保证

每个学生有足够的资源来提高专业技能。近几年学前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且人数逐年增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以大力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先导,以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基础,以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活跃于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和终身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业建设定位与目标 专业建设定位:以学前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师资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按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高素质人才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本专业的教学方案,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本专业课程整体教学的整合优化设计,同时认真加以实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不断探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实

金融前沿问题研究

一、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1.中国方面:中国的部分领域开放度不够,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较高,政 府给与部分国企补贴,以保护发展中的幼稚产业, 2.美国方面的原因: 1)中美经济结构,中美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异,决定了中国在中低端 制造的比较优势,但美国却封锁了对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美国制 造业占比仅11.7%,服务业占比高达80%左右,美国的产业结构决定 生产难以满足国内需求,需大量进口。 2)全球价值链分工,为了获取巨大的比较利益,和保护环境资源,美 国长期以来将降低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他国,自己主要生产高附加 值的高利润的产品。导致美国长期需要进口大量资源和低端产品。 3)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即国家战略。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中心的 地位,一方面使得美国可以争取别国的财富,获得巨额的收益;一方 面美国必须保有强大的贸易逆差才能使得国际市场能够有充足的美 元作为国际结算手段,并且维持美元的霸主地位。 4)美国的经济政策导致。长期实行低利率和财政赤字政策:减少储蓄,降低成本,刺激投资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5)美元嚣张的特权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赋予了美国一种特权,即 可以无节制地依靠印美元、发美债的方式获取其他国家的商品和资 源,这必然导致贸易项下巨额逆差和资本金融项下巨额顺差。美元的 超级特权相当于向世界各国征收铸币税,以维持其霸权体系。 6)美国的低储蓄过度消费的模式。必然导致外部巨额贸易逆差,背后原因则是高福利体制、低利率环境、美元金融霸权地位。 7)限制对华的高科技出口,长期实行出口管制:领域逆差占对华逆差 比重接近40%,但美对其他国家高科技出口为顺差。一旦开放,必将 大幅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8)美国大量的跨国企业在华投资。这些公司的内部交易占到了美国进 出口额的1/3以上。因此美国的跨国公司也导致了美国的国际贸易逆 差 二、中国如何应对 1.联合欧盟、东盟、日韩、南美、非洲等国家,寻求WTO等国际协调机制,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导论 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 哲学属于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humanities)是由研究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各门学科组成的科学体系,如哲学、历史、文学、语言、艺术等都属于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体系。它的任务是研究与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 政治学 经济学 法学 社会学 …… 社会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科学包含人文科学在,狭义的社会科学则不包括人文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其实就是指广义的社会科学。 今天主要讲以下问题: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二、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介绍 四、如何进行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研究 ?一、何谓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 哲学社会科学前沿问题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新思潮、新方法、新理论、新观点。前沿问题多指学术发展中的新领域、新探索。 热点问题是一段时间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在一定时期会有一定的重合。 所谓前沿,应该是由学术本身的逻辑发展出来的,并且能够在后来的学术发展史中,成为人类知识积累过程的一个

阶石;所谓热点,是因应一时一地人们的社会需要引出的兴奋点。 ?大学2003年5月出版、由韦伟撰写的《当代哲学社会科学 理论前沿若干重大问题》。 ?还有各个专业领域前沿问题研究的著作也很多。 ?这些著作所介绍的前沿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类: 1.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思潮既有国的、也有国外的。有些所谓新思潮并非真正是“新”的,有的在国外已经发展几十年了,但刚刚在国兴起;有的原来就有,但目前又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如:新儒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后现代主义等等。 2.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方法 有哲学社会科学新方法所引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革命。 如由系统科学方法论所引起的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认识、新解释。 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论、自组织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博弈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引起革命性的变革。 3.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 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观点是最近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的观点、畴。 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以人为本、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等等。 4.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视野

学科前沿论文

学科前沿论文 姓名刘清扬 班级01811101 学号1120110217

学科前沿论文 —关于高超声速飞行器 刘清扬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究背景 多少年来,飞向太空,飞得更高,飞得更快,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然而人类真正的飞行史仅有百年。有清楚文字记载的人类首次飞行在1903年12月17日,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其飞行速度为56千米/时,飞行距离36.6米,飞行时间12秒。这个简单的飞行器开创了人类飞行的新纪元元。 在二次大战期间,由于受到战争需求的强烈驱动,飞机的飞行速度迅速提高,当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已高达640千米/时,飞行高度9千米。从1947年10月14日美国由火箭推动的X-1飞行器实现了超声速飞行,飞行速度为1127千米/时(马赫数1.06)、飞行高度1.3千米,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超声速战斗机飞行速度达2200千米/时(马赫数2.11)、飞行高度19千米,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人们克服“声障”,实现了从亚声速到超声速飞行的跨越。 马赫数5以上最早的高超声速飞行是由美国的X-15飞行器在七十年代实现的,其飞行速度为7297千米/时、飞行高度30.5千米。它是一种由火箭驱动的实验性飞行器,具有可在大气层内外飞行的能力。它先由波音公司的B-52轰炸机带到12千米高空投放,然后开始自主飞行。这种飞行器已具有一些超声速飞行器所没有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色,它不再以翼型理论作为主要设计基础而应用了升力体的新概念,采用了镍质合金的热防护结构以克服高超声速流动特有的气动热问题。在X-15的头部附近还增设有射流孔可用于飞行姿态控制,而传统飞行器的姿态控制都是由舵翼来实现的。更高的飞行速度是由航天飞机实现的。 美国的航天飞机从360千米地球近地轨道再入大气层时,其飞行速度可高达马赫数25。如果以地面声速作度量,这个速度可换算为30600千米/时。尽管已经初步实现了高超声速飞行,但是真正的高超声速飞行时代尚在人们的期待之中。美国气体动力学家安德森在他最近的一本计算流体力学的教科书中写道:“21世纪早期,在世界的某一主要机场,一架漂亮的流线型飞机滑向跑道,加速起飞,迅速爬升,几分钟之后,就在大气层内达到了高超声速,很快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这时它的超声速燃烧推进系统继续提供足够的推力,使其飞行速度高达8000千米/时,顺利地进入地球近地轨道。”他强调这不是科学幻想,未来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将在新世纪的早期成为现实。依据飞行器飞行速度的增长趋势,纵观航空航天百年发zhan 史,这种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推测是合理的。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应用背景是显而易见的:作为运输客机,它可以在两个小时之内由北京飞抵纽约,实现环球旅行的早出晚归;作为跨大气层的空天运输器,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经济、高效的太空开发和利用。高超声速飞行器也是空天做战必须的武器,以其高超的特性实施突防,使敌方难以做出有效的反应,而急速精确地打击目标,同时发射平台还无需进入危险区域,大大提高自身的生存力,显然其做战效能是非常高的。高超声速飞机采用超音速燃烧式冲压发动机,它可以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作

教案和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朱广艳许雄 每以为上过讲台的教师都明白教案的重要性,可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教学设计了。由于教案是以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而课堂教学也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层次,所以二者既有共同的地方,不同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范畴上的不同 教案是教育科学领域这的一个基本概念,又叫可课时计划,是以课时为单元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进程,内含教学纲要和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各种组成部分的时间分配等。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形成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它包括宏观设计和微观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再现性和操作性。课堂教学设计属于微观教学设计的范畴。 二、对应层次不同 教学设计是把学习者系统作为它的研究对象,所以教学设计的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学科、一门课程,也可小到一堂课、一个问题的解决。从整体上教学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的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设计、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鉴于我国目前的教学组织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运用最多的一个层次,而且从研究范围上讲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层次关系是不完全对等的。 三、指导思想不同 教案是“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它的核心目的就是教师怎样讲好教学内容。教案的编写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封闭式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常导致的后果是便于学生的知识增长,而不利于他们的能力培养。 教学设计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所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步骤,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的鲜明性。它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辨正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现有媒体的设计和充分利用,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不少教师

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就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还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个体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民主文明的进步,对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它的公益性很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于切身相关,也始终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关键词:学前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关注热点 前言 近两年,我国走出忽视学前教育的低谷,开始有回暖的趋势。但是由于受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限制,其发展要想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况且它与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需要也存在矛盾。当前我国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满足民生重大需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学前教育,其重要性已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我国正采取措施完善并解决学前教育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当前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混乱,收费水平差异大

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足造成学前教育机构收费混乱和差异大,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大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会选择条件较好的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但是仍旧存在普遍违规收取赞助费或择园费的现象,例如,城市的学前教育机构普遍利用家长迫切培养子女的心情,举办兴趣班、特长班等进行额外收费,并且各种代办费名目繁多而且成本不透明,家长不晓得自己的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大多数子女进入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家长很多都交纳了赞助费,部分幼儿园高额收费,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只能硬着头皮交上钱。也有不少幼儿园条件特别差,根本无法为幼儿提供有基本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家庭们,生活条件差,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只能选择较差的幼儿园,使得学前教育质量差异更大。 (二)我国各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现在各大院校培养目标单一,只开设针对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造成幼儿教师充斥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的需求。这些院校应该找到自身发展的特性,朝着一个专业重点发展,形成自己的优势,而不是随波逐流。其实我国学前教育市场发展存在很大空缺,早教机构鱼龙混杂,问题十分突出。例如,一些院校可以重点培养幼儿营养师或者幼儿心理咨询师,同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满足孩子各方面的需求;也可以致力于研究幼儿智力的开发,培养更多科研人才,进行

科学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doc

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 引言 现状下,对于科技哲学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科学技术方面,与此同时科学哲学与自然哲学,则属于科技哲学研究过程中的延伸部分[1]。科技哲学相关联的问题很多,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产生极大的影响。科技哲学如果能够对知识结构创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那么将会使科技哲学所研究的领域范围进一步扩充,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有利的推进作用。鉴于此,本课题对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较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1 科技哲学的前沿分析 1.1 思想流派纷呈方面 科学文化哲学在现代西方文化科技中的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女权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便是耳熟能详的哲学文化,并且这些哲学文化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进入二十一世纪,在自然科学范畴当中,人文社会科学逐渐渗透进来,虽然女性主义在科学界所维持的时间较为短暂,但是从认为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它从独特的视角很好地对主体科学进行了理性的批判[2]。与此同时,还构思了有关女性主义科学的一些假想及实践。对于哲学研究来说,显然不仅仅局限在上述所论述的内容当中,还涵盖了政治、文化、科学以及技术等,这些均会对我国科技哲学产生尤为深远的影响。 1.2 意识形态批判方面 对于科学文化哲学来说,里面所研究的学科及内容诸多。我们知道学科之间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的,进一步便会呈

现科学划界等呈现上的问题。以所发布的学术为依据,可以看出科学文化哲学意识形态是存在批判这一特质的。通过批判便能够认识问题的存在,从而剖析问题的根本,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依据,这显然也是科技哲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关键优势一致。结合近年来在各大学术权威网站所发表的文章来看,基于科学文化哲学中有关于意识形态批判的文章占了3.6%[3]。从学术分支广泛的层面分析,这一数据很好地说明了现状下在科学文化哲学中意识形态占据有利地位。对于哲学文化批判讨论来说,其前沿问题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科学,其二是人文。因此,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相关性成为了诸多学者所研究的对象。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在人文与科技哲学两者充分融合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哲学科技充分有效地发展起来,进一步使科学文化哲学在促进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有效地展现出来。 1.3 科技哲学的热点问题分析 对于未知世界,吸引了大批学者进行探索,并且在探索过程中通常带有极为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这是由于未知的不可预知性,在事实缺乏有效证据的前提下,哲学思辨便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恩格斯说过:历史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丰富经验能够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起到极大的帮助[4]。这说明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依赖于历史,并将历史作为自然科学理论在构建方面的重要参考凭据。在哲学学术界,科技哲学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属于一大热点问题。比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起重点关注的年里约会议中所表法的有关保护全球黄金的国家元首宣言。世界各国均将此问题称为21世纪议程,并且该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充分重视。 2 科技哲学的发展趋势探究

学科前沿论文

学科前沿论文 上了这么多节的学科前沿讲座的课我就我感觉印象深刻的几节谈谈我的收获和感受。首先说说压缩机,压缩机分活塞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离心压缩机等。活塞压缩机一般由壳体、电动机、缸体、活塞、控制设备(启动器和热保护器) 及冷却系统组成。冷却方式有油冷和自然冷却两种。一般家用冰箱和空调器的压缩机是以单相交流电作为电源,它们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但是两者使用的制冷剂有所不同,至于具体的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根据老师所讲以及我自己课后学习进一步介绍压缩机。 首先,压缩机的运用场合。制冷和空调行业中采用的压缩机有5大类型:往复式、螺杆式、回转式、涡旋式和离心式,其中往复式是小型和中型商用制冷系统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压缩机。螺杆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大型商用和工业系统。回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和往复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家用和小容量商用空调装置,离心式压缩机则广泛用于大型楼宇的空调系统。 最重要还是说说压缩机在中国的情况。第一,在国内压缩机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中国每年还需适量进口。主要贸易国家是德国、美国、意大利、日本、丹麦、巴西、韩国等。而中国厂家通过对各国技术的引进,生产的压缩机的质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接下来谈谈我听的另一节课,关于无损检测技术的。科普一下,无损检测技术即非破坏性检测,就是在不破坏待测物质原来的状态、化学性质等前提下,为获取与待测物的品质有关的内容、性质或成分

等物理、化学情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那么无损检测技术有什么作用呢?无损检测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如材料的选购、加工过程品质的变化、流通环节的质量变化等过程中,不仅起到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作用,还在节约能源和原材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品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无损检测是重要的,为什么呢?无损检测是控制产品质量最可靠的方法。执行不好的无损检测能够引起安全问题,使进口商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更可怕的是会影响您公司的声誉。下面根据我百度学习的科普一下无损检测技术在中国的情况。国内的无损检测学会会定期举办培训班,并进行相关的考试认证。而这类无损检测培训认证大多都在各种不同领域、地域的无损检测学会进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利于行业的流通,但更加所归属的技术更加深入。但最近也有整合与优化的趋势。这种优化,也利于统一国内的多种培训考核标准,加快行业发展。这就是无损检测技术的概况。

课程前沿内容教案

附件5: 《世界经济地理》课程前沿内容教案(1学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比较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它不可避免的到来了,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国家只能是接受它、适应它,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实情况和可能的问题,那么通过这一次辩论赛,我们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明确了机遇在哪里,挑战又在哪里。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确保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三点具体表现,并总结归纳: 贸易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 专 业 负 责 人 审 核 意 见 签字: 年月日

《连锁经营》课程前沿内容教案(1学时)

《石油工业概论》课程前沿内容教案(1学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的最前沿内容和最新动态,课程中的热点问题和最新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石油的基本性质 1983年第11届石油大会对石油定义为:石油是自然界中存在于地下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为主,并含有少量杂质的复杂混合物。 原油:是石油的基本类型,存在于地下储集层内,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呈液态。 天然气:也是石油的主要类型,呈气相,或处于地下储集层时溶解在原油内,当采到地面,在常温,常压条件下从原油中分离时又呈气态。 在工业上、日常应用中,通常“原油”与“石油”混用,并不加以区分。 石油、天然气的用途 (一)古代石油、天然气的用途 公元前480年,第三次希波战争中,石油做的火箭用来攻城,第一次石油用于战争。 公元前2500年,用曾浸透过防腐沥青和香料的布包裹“木乃伊”。 公元前1000年,有人在约旦河流域的上游开发沥青矿并延续至今。 公元600年,巴比伦人开始掌握用沥青掺和沙石修筑道路,修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用沥青铺造大的道路。 公元32~92年,《汉书·地理志》:“山郡高奴县,有洧水可然”。 公元1031~1095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石油进行了描述。 公元前者770~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火攻的战例。 公元前1518~1593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述了石油的药用。(二)现代石油、天然气的用途 ●汽车、飞机、轮船、各种机器的动力燃料、交通等材料领域的基础原料。 ●基础化润滑剂和民建交通等材料领域的基础原料。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8.7%的比例,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9.9%。根据国务院去年年底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可再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专 业 负 责 人 审 核意见签字: 年月日

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育热点问题 课 程 论 文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论文名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12计本1 班 姓名:张易萍 学号: 2012324133 2015年5月15日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张易萍 摘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然而农村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最短缺的“短板”,本文通过对教育政策的解读,剖析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措施,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措施教育政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学习之始,是基础教育的基石,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可见,国家已将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发展起来,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但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改善。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普及率低 据统计,2007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5.6%,而农村仅达到35.6%,两者相差了20个百分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 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及城镇地区。将近三分之二的 农村儿童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差距悬殊。 2、办园环境差 近年来学前教育机构如春笋般涌现,但大部分学前教育机构非法办园,存在安全隐患,而真正重视学前教育的机构少之又少,为幼儿 提供优越的育人环境为数不多,设备简单,向家长领取的学费很少用 于改善条件,而收费标准也在逐年提高。 3、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中小城市的幼儿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已达60%以上,甚至有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浅谈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公共管理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机理规律,加强分析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提出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分析当前公共管理的前沿核心,重点探讨公共管理的理论前沿,以期有助于我们预测公共管理的研究前景,正确引导我们进行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并在现实中能够发挥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共管理;理论;前沿问题 一、公共管理的前沿问题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权力机关和非盈利社会组织为了更有效地促进 公共物品,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平均分配,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正确运用公共权力和各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新兴学科。 公共管理与管理学有很大的相似性。它要指引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部门应该怎样做才能够更有效率,其前提与基础是解释公共部门的各种收入与支出行为、公共管理以及对市场中微观主体的影响与后果。需要注意的是,与管理学不同,在具体分析问题时,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研究前提与研究对象。而且公共部门与社会的各个主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个主体的反应与对策将对公共部门的政策执行结果产生巨大影响。这也就给公共管理带来了其他学科所没有的挑战。由此可见公共管理有着特殊的“为什么”的问题。 卡尔森(Garson)和欧佛曼(Overman)认为,1975 年的“政策管理协助研究委员会报告”是公共管理概念流行的源泉。[1]他们指出,在该报告中,公共管理被分为三个领域:(1)政策管理涉及政策选择和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2)资源管理涉及预算、财务管理、人事、采购与供给、财产管理和信息管理等;(3)项目管理则涉及日常执行,包括日程安排、记录保存、生产效率与监督等。 大多数美国公共管理研究者似乎更偏好另外两个相近的概念:“政治管理”和“战略管理”。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发展起来的政治管理研究跟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密切相关。政治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家、该学院的摩尔(Moore)明确表示:“我们的‘公共管理’概念在公共行政的传统责任之上加入了目标设定和政治管理的责任。”[2]由此可见,公共管理的研究重心已经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POSDCORB 范式(计划、组织、人员、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转移到 PAFHRIER 范式(政策分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外部关系)。 综合各国的政府改革与发展前沿报告,结合我国当前政府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下列几点是公共管理的主要的几个前沿问题:(1)

项目管理前沿修订版

项目管理前沿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第11章项目管理前沿 学习目标: 熟悉计算机辅助的建设项目管理和网络平台上的建设项目管理。 重点难点: 1、Internet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2、工作流管理功能 3、项目信息门户(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 课程内容: 信息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把信息视为重要战略资源,把信息化作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也提出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将国家信息化建设作为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信息化的背景和含义、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等内容。 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平台,是在局域网或互联网上构建的信息沟通平台;网络平台上的活动主体是用户,是构成了一个虚拟的项目管理组织的用户群体;而网络平台上项目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包括了项目信息的创建、集中管理和共享等几个方面。

11.1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特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表明人类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化是人类社会继农业革命、城镇化和工业化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本节主要介绍信息化产生的背景――数字鸿沟、信息化的含义以及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等内容。 11.1.1 信息化产生的背景――数字鸿沟 信息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形成了以创造型信息劳动者为主体,以电子计算机等新型工具体系为基本劳动手段,以再生性信息为主要劳动对象,以高技术型企业为骨干,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一代信息生产力。在以质能转换为主体的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对象为土地、矿产和石油等,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争夺的重点,带来了国际社会新的竞争方式、竞争手段和竞争内容。由于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同,产生了存在于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产业与产业、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的“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 (1)“数字鸿沟”的含义 关于数字鸿沟,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美国商务部把数字鸿沟概括为:“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

《管理理论前沿》教学大纲

《管理理论前沿》教学大纲 (NEW THOUGHTS IN MANAGEMENT THEOTY)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一些最新发展,同时为博士论文的写作提供启迪。 (二)、大纲的教学体系 由3位教授共同承担,每人承担三分之一,以教师讲授为主,也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 1 章张维迎的公有制委托代理模型及其改进 一、张维迎的公有制委托代理模型 1张维迎的公有制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1: 两个等级体系,每个等级体系的代表跨度与管理跨度都相等。 2张维迎的公有制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2:每个等级体系的积极性转换系数相等。 3张维迎的公有制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3:每个代理人所创造的归委托人拥有的剩余与这个代理人的工作积极性在数值上相等。 4张维迎的公有制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4:每个代理人所创造的剩余都相等。 5张维迎的公有制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5:监督成本是监督努力的2次函数。 二、对张维迎的公有制委托代理模型的假设的改进 1改进后的假设1:两个等级体系中的代表跨度与管理跨度都不一定相等。 2改进后的假设2: 每个等级体系的积极性转换系数不一定相等。 3改进后的假设3: 每个代理人所创造的剩余与这个代理人的工作积极性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前者是后者的函数。 4改进后的假设4: 每个代理人所创造的剩余不一定相等。 5改进后的假设5: 监督成本是监督努力的一般函数,其一阶导数与二阶导数都为正。

第 2 章 企业的委托代理模型 一、“联合确定基数法”模型简介 1 “联合确定基数法”的优良性质及其证明 定理1 设委托人对利润(或销售额等正指标)的要求数为D , 代理人自 报数为S ,合同利润基数C=(D+S )/2,期末代理人通过最大努力的实际完成 数为A ,超额奖励比例(歉收分摊比例)为P 1,少报受罚比例为P 2。则代理人 为追求自身的净收益最大,会自动地使其自报数等于期末最大实际完成数(此 处假定代理人对自己的实际能力具有完全信息,即他知道自己通过最大努力后 到期末实际能完成多少),即S=A 2 参数关系的总结: 0<21 P

P 2>WP 1 3 从“歉收分摊”到“歉收不补” 定理4 当联合确定基数法中的“歉收分摊”规定变为“歉收不补”时, 联合确定基数法的优良性质仍然成立,并且参数关系式不变。 4 从确定利润基数到确定费用基数 定理5 把联合确定基数法从确定利润基数转为用于确定费用基数时,设 委托人要求的费用控制水平为D , 代理人自报费用控制水平为S ,合同数C= (D+S )/2,期末代理人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最低费用控制水平为A ,节省奖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 一、教学设计概述 1、教学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确定并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现代教学技术。 (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教的具体境脉中、在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教学设计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方法论学科,是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学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 2、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a)系统科学理论 b)学习理论 c)教学理论 d)教育传播理论 3、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1、分析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策略 3、进行教学评价 4、教学设计应用在哪些领域?试举例说明。 (一)教学类型(过程)的设计 1、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2、基于局域网的网络教学 3、广播电视远程教学 4、基于Internet的远程教学 (二)教学资源的设计 1、电视教材 2、多媒体(网络)课件 3、专题学习网站 4、网络课程 5、专业资源库 二、学习者特征与教学目标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哪些特征?(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分析、学习风格、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 教学中通常需要分析学习者的: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二、起点能力分析 三、学习风格分析 四、学习动机分析 五、学习自我效能感分析 2、教学目标分类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一)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认知领域 2、动作技能领域 3、情感领域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三)国内对教学目标的研究 3、教学目标分析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如何表述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采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二维层次模型 行为目标的ABCD表述方法 A即Audience,意指“学习者”,要求有明确的学习者,他们是目标表述句中的主语。 B即Behavior,意为“行为”,要求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是目标表述句中的谓语和宾语。 C即Conditions,意为“条件”,要求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是目标表述句中的状语。 D即Degree,意为“程度”,要求明确上述行为的标准。 三、学习环境设计 1、学习环境的内涵是什么?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场所说 /工具说 /条件说 广义的学习环境,是指一切影响学习的环境条件和各种因素。 狭义的学习环境,是指在正规课程中影响课堂学习的各种情况和条件。(专指课堂学习环境) 全面认识学习环境概念,需要结合学习环境的空间和时间两个存在形式来考察,学习环境既是一种静态的系统结构,也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3、试述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 ——真实情境 ——问题情境 ——模拟真实情境 四、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资源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基本情况说明

《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基本情况说明 一、成绩情况: 本课程共3学分,采用五级计分法: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考核成绩占40%(其中考查读书报告形式10%,期末考查课程论文形式30%),平时成绩占60%(以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包含对本课程改进的建议)。 本科生院对于最终成绩有比例控制,优秀率控制在20%,其他为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如果超过比例,教务系统就会禁止输入。 1.考核成绩的40% (直接抄袭网上资料,未经个人转化者,本次成绩为零。) a.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要求:选择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或文学文化现象试作评析,或针对与课程有关的文学前沿问题撰写文情调查报告;报告字数不限,但要求写出自己的切实心得而不是拼揍已有的材料。 b.期末论文:字数3000字左右,要基本符合论文规范(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并在最后一次上课前上交。 题目自选,可结合教学内容,也可据自身阅读感受来选。内容可以是作家作品解读,也可文学文化现象分析。要求写出自己真实感受而不是拼凑材料。2.讨论课成绩(占到总成绩的60%)由小组成绩与个人表现相结合确定,考察依据是讨论稿记录和发言情况。 二、纪律: 本学期所开设的通识核心课程,是本科生院直接监控和管理的,本科生院有硬性规定,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有三次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讨论者,就没有成绩。正当原因请假的上限只有两次。本科生院还规定这门课程不接受免听课的申请。作为任课老师和助教,没有丝毫宽限的权利。 无故迟到三十分钟算旷课。助教没有准假条的权力。 三、课前准备: 讨论课最为重要的是课前的准备。可以阅读相关的资料书籍,也可上网查阅资料。列出几种途径: 1.内部的参考资料:是精选出来、最贴近讨论话题的文章。作者大都为学界名

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前沿问题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展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对当代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潮和流派进行研究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性现象,因此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为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和发展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和思想材料。借助各国学者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的较为深入的和系统的研究,已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始于对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所谓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大致是指产生和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欧马克思主义理论,后逐渐拓展到70年代的分析学、生态学和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的通常理解。产生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又不同于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归到“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则应该是国外出于各种目的研究马克思主义而形成的各种思想流派的总称。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已经并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苏东剧变后,世界历史前进的脚步并未停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正站在世界的战略全局,进一步阐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

1.研究重心转移 自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领域开始由西欧大陆向英美转移。早期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植根于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走下坡路之前的西欧大陆,目的在于探索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既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又批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但是随后相关研究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英美却不断涌现新的颇具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逐渐取代西欧大陆成为当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心领域。 2.研究领域扩大,注重与实践结合 现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左翼知识分子,他们与所在国的共产党联系较远,且大都是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他们的研究不再受到过多的政治限制,领域也不再局限于哲学,而是扩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生态学等众多领域。 而世界各地的马克思主义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形成的不同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流派,不仅在角度上有所扩展,而且不断用新兴出现的思潮来解释、重构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性。他们理解到,理论是不变的,而现实却是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的,如果不重新用当代的实践来补充、发展理论,那么理论就迟早会变得不合时宜,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研究

Management Vision ?Intemet fortune ?网络财富 管理视野能源消费实例的预测计算表明:该模型对能源需求预测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准确度。从预测结果看,该模型抛开影响能源消费的不确定性的多种因素,预测精度较高、所需指标变量少、计算简便,便于实际应用。 任何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都不可能期望用纯数学的方法加以精确描述,必然会出现误差,作为未来能源的需求预测,必定受到宏观社会发展的较大影响。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修正。 目前影响江苏省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一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将逐步实现由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这必将大大减少能源的需求;二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节约型、高附加值的工业企业逐步占主导地位,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也将远 低于目前的水平;三是节能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四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械程度的加大等又将使能耗水平有所提高。其中对能耗量影响最大的是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对比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对能源需求的影响以及江苏省的实际情况,第二产业目前占有能耗较高,而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能源的实际需求较之原有的预测值要低得多。无论怎样修正,本模型是就能源消耗的具体数据,预测未来的发展状况,是就数找数,无法从影响能耗的内部因素去分析这一数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预测的结果只能从宏观上加以评估。 因此本文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依据,需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组合模型预测,对于该问题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毅.沿海地区能源供需保障与解决途径研究[J].地理学报,1999,54(6):509-517. [2]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36(2). [3]邓聚龙.灰色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4]王文明,王文科,杜东.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水文预测中的应用[J].地下水,2007,29(2):11. [5]罗强.中国的能源问题与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学院,2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能源供求分析与能源资源战略性开发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SJB790024)。 作者简介: 成艳(1985—),女,河南济源人,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管理。 聂锐(1958—),男,山西原平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能源经济与能源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前沿问题研究 孟 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大型工程项目在管理中的前沿应用——项目信息门户,并对PIP的应用特点、功能进行分析。【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前沿问题;项目信息门户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 项目管理的研究有两大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 1.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1.1 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伴随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项目管理国际化会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加入WTO 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就工程建设领域而言,外资利用将会进一步增加,海外建设市场也会进一步向中国开放,国际工程将会进一步增加。从工程项目管理角度看,这意味着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工程项目咨询、工程项目融资、工程招标、合同管理等均要求国际化和国际惯例接轨。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使得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目前人们把它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使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益大大提高,并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用Internet进行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信息交流,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促进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深入。 1.3 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 所谓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就是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模型、工具对工程项目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达到工程项目设定的具体目标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它将工程项目的利害关系者集合和工程项目的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研究,揭示了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是工程项目内在本质的要求。 1.4 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 项目管理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成为一个职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专门承接项目管理业务提供全过程的专业化咨询和管理服务,这是世界性的潮流。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代建制)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2.工程项目管理前沿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工程管理研究的主题。从70年代开始广泛运用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到9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项目信息门户与项目信息平台。项目信息门户(Project Information Perta1,简称为PIP)是国际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前沿研究成果,国际上许多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成功都得益于PIP的应用。PIP是在项目主题网站(Project-Specific Web Sites)和项目外联网(Project Extrane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是某一个具体的软件产品或信息系统,而是国际上工程建设领域一系列基于Intemet技术标准的项目信息交流系统的总称。它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产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式存储和管理的基础上,为项目参与各方在Intemet平台上提供的一个获取个性化(按需所取)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从而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项目信息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环境。 2.1 项目信息门户下信息交流的特点PIP较多采用的是将工程项目信息集中存储在Intemet上的项目信息库中,从而改变了传统工程项目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方式,实现了项目实施全过程中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信息透明度(见图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