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女教师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及应对策略-最新资料

中学女教师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及应对策略-最新资料

中学女教师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及应对策略-最新资料
中学女教师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及应对策略-最新资料

中学女教师工作与家庭的冲突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教师的需求也逐渐增多。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女性教师的身影,女性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顶起了大半边天。她们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1]。在职业的选择上,女性选择教师是很多见的事情,人们也常常认为女性是非常适合做教师的,工作安定,有寒暑假,又能有时间照顾家庭,是一个非常好的职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现实面前,女教师往往承受着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繁冗的教学工作以及繁复的家庭关系和冗忙的家务,让很多女教师不能兼顾彼此。学者将来自于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在某些方面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称之为“工作--家庭冲突”现象。这是一种角色间冲突的分外形式,是一种来自于工作和家庭生活领域的角色互不相容的冲突。

一、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1.为工作而牺牲家庭

由于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女教师往往承受着强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从而出现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应的症状,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康健水平下滑、工作疲倦,甚至产生离职的念头等等。在中学教育阶段,为工作而牺牲家庭的女性教师比比皆是。家庭关系主要有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处于自我上升阶段的中学女教师,面对烦琐的教学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烦琐的家务、丈夫对自己的期许以及孩子需要人关照的无奈。在很多女教师的眼里,最觉得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多女教师由于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接送孩子,辅导孩子功课,和孩子沟通交流等,如果自己的另一半也忙于工作,就只能委屈自己的孩子放学后自己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做作业,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就无法融合了。不仅如此,由于和丈夫缺乏沟通和交流,夫妻关系也得不到维护,生活质量直线下滑。

2.为家庭而牺牲工作

在面临教师评职称、升职的关键时期,女教师们却又被一团糟的家庭问题而困住。有些已经成家的女教师在这个时候却怀孕了,为了生孩子而不得不放

弃了这绝佳的好机会,造成了一些遗恨,成为了自己的一块心病,以至于在教学工作中带着情绪,未能正视自己的得失,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这样的事例经常出现在在中学女教师尤其是初中女教师身上,不论是新手教师还是熟手教师,都会有诸如此类的狐疑。另外,“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背景下,使得女教师承受着比男教师更为惨重的工作、生活和精神负担[2]。女教师常常奔波于家庭、学校之间,繁冗的家务围绕着她们,使她们有苦难言。

二、应对的策略

1.教师个人心态的调整。

首先,女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在工作中,自己的角色定位是教书育人的教师,应该尽到自己做教师的职责。但另一方面,也不需要过度攀比、患得患失,很多女教师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忽视了家庭,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这也是得不偿失的。面对因女性某些分外时期而耽误的升职机遇,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应该勤勤恳恳,实现自我成长。在家庭生活中,女教师是妻子、母亲,这时应该放下工作中的包袱,多与家人沟通交流,寻求伴侣的理解和支持,让自己的家人成为自己坚实的后盾。

2.家庭其他成员的分担与支持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女人是家务、孩子教育的主力。在家里,孩子要求母亲生活上是保姆,学习上是老师;丈夫要求妻子生活上是帮手,事业上是助手。如此种种对女教师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事实上,如果丈夫能够理解妻子所承受的压力,就能从行动上帮助妻子分担一些压力,在家务、孩子教育等问题上也能帮助妻子分忧。同时,在新时代生活背景下,女性作为家务主力的现状应该得到改善,新时代下的女性和男性一样,也是职场中的一员,那么男性也应改变传统角色模式,走进家庭,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和妻子共同承担家务,也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另外,还要利用闲暇时间多和妻子沟通交流,也能从中体会妻子承担多重角色的不易。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能够有用缓解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那些获得伴侣、家庭成员较多支持的人,比较少获得支持的人更为康健。3.对子女的正确引导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最为安定的关系,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家庭是每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教师的母亲,拥有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也带有自我特色。很多女教师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教学上尽心尽力,然而面对自己真正的孩子,却失去了应有的耐烦,在教育中表现出焦急的态度,子女未能认识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最为严重的是实现教师与家长角色的转换。教师在家里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是学生,应避免总以教育的眼光看孩子,过分说教。教师要回到生活中去,摆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位母亲的角色面对孩子,实现对子女的正确引导[3]。

4.学校和社会的支持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一方面能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也能维持优良的情绪体验。

教师的工作少不了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优良的学校文化、社会各方与教师的密切交流等都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康健。作为学校,可以实行一些有利于女教师身心康健和工作的措施,比如多组织一些适合女教师的体育运动,增强女教师身体康健和提高工作激情;开展教师职业规划和心理康健讲座,关心和促进女教师专业成长。同时,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女教师创造同等的教学和科研管理环境。通过为女教师提供与男教师同等的职务晋升机会和参与学校方针政策决策的机会,调动女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女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