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劳动关系-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二)

第十章劳动关系-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二)

第十章劳动关系-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二)
第十章劳动关系-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二)

【考点】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

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调整模式具体形式及特征

1. 斗争模式表现形式:是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本质: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 多元放任模式(美国) 秉承新保守派劳动关系理论,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会或工会运动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具有负面影响,主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

3. 协约自治模式①劳资抗衡模式以劳资对立抗衡为主轴,完全排除国家干预。主张以协

约自治原则处理劳资事务。

②劳资制衡模式基本思想是对劳工的保护从消极转向积极,由劳资双方

共同参与决定企业经营活动。

4. 统合模式①社会统合模式●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

●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

●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

●劳工对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对本产业的忠诚。

②经营者统合模式

(日本)

●劳资关系主要发生在企业阶层;

●工会在跨企业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

●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只存在于产业阶层;

●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对劳动阶层的忠诚。

③国家统合模式●国家对劳资双方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对劳动契约

采取干预态度,压制集体劳动关系;

●以劳动基准法为核心,国家直接介入、干预和管制;

●在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监督检查方面,缺乏工会和劳

动者的参与;

●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而较少从劳动者的立场进行规划,体现劳动者利益。

【例题:多选】调整劳动关系的社会统合模式,其特征表现为()。

A. 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

B. 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

C. 劳工对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对本产业的忠诚

D. 工会在跨企业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

E. 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对劳动阶层的忠诚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统合模式。其中,社会统合模式特征表现为:●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

●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

●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

●劳工对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对本产业的忠诚。

【例题:多选】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包括()。

A. 斗争模式

B. 经营者制衡模式

C. 多元放任模式

D. 统合模式

E. 协约自治模式

【答案】ACDE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包括斗争模式、多元放任模式、协约自治模式、统合模式。

【本知识点结束】

【考点】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背景及其特点

不同历史发展阶

段的劳动关系

特点

1.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是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第一,劳动关系主要是以一种直接剥夺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在劳动关系形成过程中充斥着暴力与强制;

第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劳动关系发展并不同步。

2.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第一,劳动关系双方形成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劳资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条件的改善上;

第二,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工人工会化进程面临来自政府与雇主的巨大阻力;

第三,阶级斗争尖锐化,在劳资关系中,资方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劳资矛盾多以激烈对抗和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劳资关系呈不稳定状态;

第四,政府对劳资关系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在表面自由的背后,立法和政策明显向雇主一方倾斜。

【例题:多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包括()。

A. 劳资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条件的改善上

B. 在劳资关系中,资方占绝对优势的地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史沿革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史沿革简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简单介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45号。是中央部属高校,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以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为主,重点培养从事工会工作、劳动法律、劳动关系、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以实施普通本科教育为重点,并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是建于1946年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1949年初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改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97年学院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先进学校"称呼,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北京市成人高校示范校"称号。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中国工运学院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改制后的中国工运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设有社会工作系、法学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工商管理系、财务管理系、行政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经济学系、

汉语言文学系、新闻学系、企业文化系等系,专科设置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数控技术、旅游英语、计算机应用、艺术设计等专业。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de16357027.html,/beijing/yangb/zgldgxxy.html 由:https://www.doczj.com/doc/de1635702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e1635702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e1635702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e1635702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de16357027.html,整理上传

3章历史和制度背景1节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一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1时代背景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对内表现为对本国劳动者的剥削,对外表现为对殖民地的掠夺,大批劳动者被迫离开土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谋生,这些劳动者具备了成为工人阶级的两个基本条件:一他们是自由的,二他们除了他们自身以外一无所有,资本与劳动相结合,新型的雇佣关系就这样产生和发展起来,这一时期不但形成了现在意义上的雇佣关系,而且雇员人数逐渐增多,称为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体。 2斯密的管理思想 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所有用品都是源于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利润的源泉,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在他的管理思想盛行的年代,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人工资,延长工时,提高劳动强度,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3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在早期的工业化进程中,工人的生活状况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改善,,相反,雇主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话费更少的劳动成本,往往采用延长工时,提高劳动强度,压低工人工资,不改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设施,以及完全控制工人工作等办法剥削工人,由于过度竞争,贫富分化,商品和货币对劳动者异化,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急剧恶化,在早期工业化时代,雇主对工人的剥削是残酷的。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被视觉为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法规 4该时期的劳动关系特点 早期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直接对立之中。 一方面,雇主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压迫工人,对恶劣工作条件的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的利润。 另一方面,工人或劳动者在争取工资,工时,就业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这种工人运动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即使产生了工会,这一时期的工会也很不完善,因此在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于劳资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然而实际上,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的一方。

劳动关系协调员理论有答案

理论知识题库(一) 一、判断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号中。正确的填“√”,错误的填“X”): 1、劳动关系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用人单位) 之间在使用劳动力的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受劳动法调整而形成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对) 2、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关系。(错) 3、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具有从属性的状态下从事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基本特 征之一。(对) 4、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条件是劳动关系的基本 特征之一。(对) 5、劳动者从事的属于职业性的无偿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错) 6、按现行规定,中国企业需要招用外国人的,无需经政府许可,可直接招 用。(错) 7、全日制劳动关系一般可以称为标准劳动关系,为最为普遍的劳动关系形 式。(对) 8、全日制劳动关系一般可以称为特殊劳动关系,为最为普遍的劳动关系形 式。(错) 9、全日制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律的基本规定,包括劳动标准、社会保险、 劳动合同等规定。(错) 10、全日制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相关劳动权利义务一般按月履行。(对) 11、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社会保险费由使用单位与劳动者即时结算,不与工资 一并支付;劳动者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均依法予以保障。(错) 12、我国的劳动法的劳动标准包括:工作时间、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就业年 龄、法定经济补偿标准、劳动保护。(对) 13、劳动保护包括安全生产、女工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对) 14、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四项强制性的基本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错) 15、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社会保险的规定直接调整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利 义务关系。(对) 16、在劳动关系活动中,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调节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关系主

浅谈近代西方劳动关系发展

浅谈近代西方劳动关系发展 浅谈近代西方劳动关系发展 [摘要]劳动关系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通过对早期劳动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代表性观点进行阐述,以对我国转型时期劳动关系提供些借鉴。 [关键词]劳动矛盾关系 劳动关系是生产活动中资方和劳动者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称。它是由于雇佣行为而产生的关系,这不但是劳资双方利益互相作用的结果,更受社会中经济、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等背景的影响。 一、劳动问题产生和发展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伴随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官僚式企业涌现,货币工资的下调压力和劳动条件的不断恶化,企业内雇主对于劳工随心所欲的独裁,劳动问题成为经济生活的一个重大问题。 回顾英美西方国家劳动关系发展历程,我们分四阶段进行了解。 单个资本家和单个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劳动关系最简单最原始的对立表现形式,资本家之间相互独立,劳动者之间也互相独立。劳动者是纯粹的劳动力提供者,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供给过剩,他们被任意剥削和压迫。资本家因拥有资本处于有利地位。工人分散并相互竞争,通过消极怠工、抗议等形式协调矛盾。 单个资本家和工人组织之间的关系。工人组成工会并运用集体的力量跟资本家谈判,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垄断。资本家通过禁止工会形成、讨好安抚的手段瓦解工会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 资本家组织和工人组织间的关系。资本家之间通过各种合作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来对抗工会维持自己的利益,这既是资本的积累垄断扩张的需求,也是对付工人的必然选择。 资本家组织、工人组织和政府三者间的关系。用工单位和就业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成为社会普遍的现象,政府作为其中一主体协调二者

月劳动关系协调师级考试真题

2014年5月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技能考试真题高分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是什么?(15分) 【参考答案】 1、群体性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的,有10人以上(含10人)共同实施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公共事件。 2、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是突发事件的典型特征;但又蕴含着内在的必然性,群体性突发事件都是潜伏的危险突然爆发。 (2)群体性。集体劳动争议以及其他突发事件,以群体性为外在特征。 (3)社会影响性。影响范围大,甚至造成国际性影响。 (4)利益诉求特定性。实质多是劳动关系领域中的利益矛盾或利益冲突,员工诉求目的明确,通常不超出基本保障的范畴。 2.三方机制的特征是什么?我国的三方机制的主体是什么?(15分) 【参考答案】 1、三方机制:指政府(通常是劳动部门代表)、雇主、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和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平等对话的机制,三方职能不能替代,相互没有隶属关系 2、三方机制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主体独立。为三方充分行使各自权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2)权利平等。是三方平等协商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三方机制的重要特征。 (3)民主协商。是三方机制产生的根源,也是三方机制的重要特征。(4)充分合作。在协商基础上,充分合作,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5)定期协商。每季度或每半年召开一次协商会议 3、我国三方机制的主体如下: (1)三方机制由以下三方组成:1)代表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2)代表职工的工会;3)代表用人单位的企业代表组织; (2)在中央层面由“三方四家”组成,分别是: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中华全国总工会;3)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4)全国工商联(雇主组织); (3)在地方层面的组成:1)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政府;2)企业组织代表呈现多元化,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民间商会、个体经营者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女企业家协会等;3)由各级总工会代表职工。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70分) 1.谢某2007 年6 月2 日入职某公司,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担任部门经理,公司规定员工每年有15 天休假,如果未能休假,则按其未休假天数给予工资补偿,2013年6月2日谢某离职,向公司提出6年来没有休过一天假,要求补90天的工资。 公司提出,2008年1月1日出台《员工休假制度》,公司按《员工休假制度》不再给予休假补偿,因而不同意谢某的要求,但谢某说从没有听说过公司有《员工休假制度》,坚持要求给予补偿。 (1) 如何使《员工休假制度》有效?(15分) (2) 如果公司证明《员工休假制度》合法,请问劳动仲裁机构是否支持谢某的请求.?(15分) 【参考答案】 1、(1)根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本案提供的证据,本案中该公司《员工休假制度》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因此是无效的。 (2)该公司《员工休假制度》属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根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从两个方面符合法律规定:1)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合法,即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能与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相抵触;2)规章制度制定的程序要合法,即: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决定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

劳动关系协调师二级理论题第三章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第三章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36.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1)当事人不同;2)目的不同;3)内容不同;4)形式不同;5)效力不同;6)程序不同 ? 37. 集体协商中的资料收集包括: 1)企业外外部信息: 1. 国家和地方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措施,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规定?企业改制的政策规定和要求; 2. 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险等涉及协商内容的各项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3. 国家和地方有关物价指数?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市场价位和当地的职工生活消费指数等信息资料; 4. 地区和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工资增长水平和其他劳动标准?劳动条件的 情况?;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2)企业内部情况资料: 1. 本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包括上一年度状况和本年度预测 2. 近年来本企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状况; 3. 本企业的人工成本状况;

4. 企业现行规章制度,特别是涉及职工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方面的规定? 38. 人际沟通的特点: 1)人际沟通双方均为积极主动 地参与互动的主体; 2)人际沟通能够调整双方的行为和关系;3)人际沟通是符号沟通 4)人际沟通是角色沟通? 39. 谈判的策略 : 谈判是指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相互协商并设法达成一致意见的行为过程? 1)开始谈判时 :先可提出较高的要求 ;要有耐心 ,循序渐进 ;在原则前提下灵活 ,掌握程度 ; 2)中间谈判时 :将谈判的决定权模糊化 ;替换策略 ;不要轻易提出平分差价应对困境 ; 3)结束谈判时 :学会运用好人坏人策略 ?施加压力 ,缓解紧张氛围? 40. 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 : 1)劳动报酬 ;2)工作时间 ;3)休息休假 ;4)劳动安全卫生 ;5)保险福利问题? 41. 订立集体合同的程序 : 1)经职代会审议通过;2)签署;3)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及生效? 42. 可以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的情形: 1)用人单位因被兼并 ?解散?破产等原因 ,致使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无法履行的 ; 2)因为不可抗力等原因致使从事合同无法履行的 ;

劳动关系协调员(三级)理论知识

劳动关系协调员(员级)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60题) 1、GDP增长则就业()。 A、一定增长 B、不能增长 C、不一定增长 D、GDP增长和就业没关系 2、我国《劳动法》立法的最终目标是()。 A、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 B、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最基本的工资形式是()。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 4、集体合同制度是起源于()的劳动法律制度。 A、中国 B、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C、计划经济国家 D、非洲国家 5、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用人单位()。 A、可以要求变更劳动合同 B、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C、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D、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6、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应当在()支付。 A、办结工作交接前 B、办结工作交接后 C、办结工作交接10天内 D、办结工作交接时 7、有效沟通的基础是()。 A、信任 B、理解 C、双向 D、倾听 8、洛伦茨曲线是反映()的曲线。 A、产品需求 B、劳动力需求 C、收入分配平均程度 D、以上选项都不对 9、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工资分配实行()原则。 A、公平 B、等价有偿 C、自愿 D、按劳分配、同工同酬

10、企业破产清偿时,破产财产在清偿破产费用、共益债务以及有担保的优先债权后,在下列项目中应当首行清偿的是()。 A、普通破产债权 B、欠缴的住房公积金 C、所欠税款 D、本单位劳动者工资 11、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不得低于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 A、10% B、3% C、5% D、2% 12、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有()以上的职工代表出席。 A、一半 B、三分之二 C、三分之一 D、五分之四 13、在常见的员工参与形式中,员工参与形式的最低层次是()。 A、获得信息 B、劳资协商 C、共决权 D、职代会 14、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方案,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研究拟订,并将拟订的方案报送劳动保障部门。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 15、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在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之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16、集体合同的期限、变更和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属于()条款。 A、程序性 B、实质性 C、约定性 D、选择性 17、企业购买投入要素的主要市场是()。 A、劳动力市场 B、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 C、资本市场 D、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 18、在劳资沟通的过程中,正式沟通的缺点是()。 A、不利于发现问题 B、双方无法进行比较深入地探讨 C、形式不灵活 D、不利于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19、用人单位和有关社会服务机构为满足劳动者生活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和社会保险之外向职工及其亲属提供一定货币、实物、服务等形式的物质帮助是指()。 A、职工报酬 B、职工福利 C、职工补贴 D、职工津贴 2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仲裁案件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

略论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及当前特征_乔健

第21卷第2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Vo1 21No 22007年4月JOUR NAL OF CHIN A INSTITUTE O F IND USTRIAL RELA TIONS Apr 2007 劳动关系研究 略论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及当前特征 乔 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北京 100037) [摘 要]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指我国的劳动关系形态和调整劳动关系的模式正在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影响劳动关系变化的三大体制性因素。当前中国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基本完成,劳动关系的法制化逐步加强,劳动关系的全球化初显端倪。劳动关系基本面的特征已演化为劳资关系,劳动关系所覆盖的人口已成为中国人口结构中的主体;劳动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对中国社会发展方向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关系;转型;特征;市场化;法制化;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F249 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75(2007)02-0028-08 所谓 转型 (transformation),意指一个国家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通过推行经济、政治或社会体制的转换,以促进发展的举措 1 (P2) 。它意味着从一种体制 转换到另一种体制,属于比较体制研究的范畴。而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意指我国的劳动关系形态和调整劳动关系的模式正在从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特征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劳动关系的建立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和政策的严格制约,呈现出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和展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考量。概括地讲,就是采用统包统配的方式使用劳动力和与之建立固定工式的终身劳动关系。 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面临解决大批失业人员就业的突出问题。1950年6月,政务院就规定,企业需要雇佣员工,都要向劳动介绍所申请,由劳动介绍所统一介绍。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部门用人增多,1952年7月政务院又提出了劳动力的统一介绍要逐步向统一调配过渡的政策,不经批准,不得私招乱雇。1957年以后,国家采用全国统一招收的办法把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 包下来 ,然后再统一分配到企业,逐步形成了 统包统配 的劳动力用工制度。 固定工制度是随着统包统配制度的建立而形成的。1956年全国有3500多万职工,其中固定工有3200多万人,占职工总数的91%。 2 (P196) 到1971年,企业大量 的临时工、合同工转为全民所有制固定工。固定工制度的确立,意味着中国出现劳动力能进不能出的 终身制 劳动关系的现象。 [收稿日期]2007-01-30 [作者简介]乔健(1962 ),男,北京人,副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主任,主要从事劳动关系和职工状况等方面的研究。

2018国家劳动关系协调师一级模拟题和答案解析

2018年劳动关系协调员(一级)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晚婚年龄是男( C )周岁,女( C )周岁。 A.23,21 B.24,22 C.25,23 D.26,24 2.国际劳工标准中,( B )一经批准,成员国必须遵守和执行。 A.建议书 B.国际劳工公约 C.国际贸易协定 D.推荐标准3.以下( D )没有正确描述国际劳工立法的目标。 A.只有以社会正义为基础,才能建立世界持久和平 B.全人不分种族、信仰和性别都有权在自由和尊严、经济保障和机会均等的条件下谋求物质福利和精神发展 C.确立和保障世界范围内地工人权利,改善各国工人的劳动条件 D.消灭贫困,促进社会平等与公平 4.核心劳工标准一共有( C )个公约。 A.6 B.7 C.8 D.9 5.判断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情况,可以使用( B )方法。 A.对比法 B.打分排队法 C.加权平均法 D.中位数法6.以下关于薪酬和福利标准说法中错误的是(B )。 A.用人单位的薪酬和福利标准要配合用人单位的战略 B.用人单位的薪酬和福利标准要具有外部竞争力就可以,不一定要具有内部公平性 C.用人单位的薪酬和福利标准要是成本节约的 D.用人单位的薪酬和福利标准要是有效率的 7、劳动标准是指对劳动领域内的( B )事物、概念和行为进行规范,以定性形式或者以定量形式所做出的统一规定。 (A)标准性 (B)重复性 (C)自然性 (D)常见性 8、《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己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 B )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5日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9、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 D )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A)劳动争议监察机构 (B)劳动行政部门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10、通过危机的事前监控、事中处理与事后恢复,最大限度地降低或消除危机带来的损害的一系列过程被称为( A )。 (A)危机管理 (B)危机干预 (C)劳资冲突管理 (D)民主管理

劳动关系协调员理论知识试卷-含答案

劳动关系协调员(员级)理论知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60小题) 1、由于工作需要延长劳动时间,企业需与劳动者协商,一般每天不得超过()。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2、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委托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本方的协商代表,但委托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五分之一 D、四分之一 3、保障劳动者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制度是() A、劳动监督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劳动合同 D、社会保障制度 4、招聘评估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招聘成本评估 B、录用人员数量评估 C、招聘周期评估 D、录用人员质量评估 5、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与大卫P.诺顿在1992年提出的绩效考核方法是() A、平衡记分卡 B、目标管理法 C、评言法 D、360度考核法 6、企业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的重要法律制度。 A、员工关系 B、企业关系 C、劳动关系 D、人事关系 7、以下不属于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应发挥作用的是() A、组织作用 B、监督作用 C、维护国家利益 D、承担国家赔偿 8、周期性失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劳动力存在供求矛盾 B、经济周期的变动 C、产业结构的调整 D、劳动力再生产的周期性 9、《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应超过() A、40小时 B、44小时 C、55小时 D、60小时 10、工资集体协议签订后,应于()内由企业将工资协议一式三份及说明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A、15日 B、14日 C、7日 D、30日 11、要保证劳动者收入的实际增长,协商谈判工资的增幅应该()物价指数。 A、等于或低于 B、等于或高于 C、低于 D、高于

劳动关系学复习总结上课讲义

劳动关系学总结 导论 一、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 二、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三、劳动关系转型——(自学),何为劳动关系转型?中国劳动关系转型的特点? 四、劳动者及劳动者组织——劳动者概念,劳动者权利; 工会概念、特征、作用、组织结构、中国工会 五、雇主及雇主组织——(自学),概念、性质、功能 六、政府——劳动关系中的政府及其功能、作用 七、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有哪些机制,各自的功能 八、劳动法制——作用,劳动法的本质特征 九、集体合同制度——概念,主体、内容、程序、作用 十、工人参与制度——概念,性质,中国的工人参与的形式 十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知晓劳动争议的概念,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企业规章和三方机制没有讲,不作为重点) 第一章导论(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了解并准确把握基本概念)劳动关系学是以劳动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一门研究劳动关系存在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劳动关系学以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的环境、主体、运行协调、矛盾处理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 劳动关系是指由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从属性的雇佣关系,是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和社会劳动关系的逐级包容,是劳动的层级结构特点。劳动关系学是将劳动关系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 劳动关系系统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关系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网络,以及这一系统网络通过何种规则和程序来实现良性运行。良性运行。劳动关系系统的主体,包括劳动者及其劳工组织、雇主及其组织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构成。劳动关系系统的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劳动关系的运行包含劳动关系的构成、劳动标准的确定和实施、劳动争议的处理和解决。这一运行是通过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的。 劳动关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独立学科,这一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多元化的。劳动关系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方兴未艾。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劳动关系历史与理论——主要理论及代 表人物)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第二世界大战以后至今五个阶段的发展,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劳资关系与劳工理论主要包括: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劳工运动思想、马克思的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马克斯.韦伯的工业资本主义理论。劳动关系系统理论是邓洛普首先提出的,他将系统理论的模型引入劳动关系研究的领域中,用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来探讨劳动关系问题。 《劳动关系系统》(1958),标志着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创立。 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在邓洛普创立的基础上,经桑德沃、安德森等人的修改和完善,逐渐成为劳动关系理论研究的主流意识。 劳动关系策略理论主要是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学派有希克斯的罢工与谈判理论、库克的劳资合作绩效理论、海曼的产生冲突理论、寇肯等的策略选择理论等。

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

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 一、什么是劳动关系 在媒体、书籍中有很多与劳动关系相近的词汇,如劳资关系、雇佣关系、劳使关系、员工关系、劳工关系等,这些都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劳动关系,只是各自在含义上有所偏重。 1.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强调的是劳方和资方对称,是最传统的称谓。 劳资关系过分强调劳资冲突,有一种对抗的意味,通常在私营企业中提得比较多。 2.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强调的是雇方和佣方之间的个体劳动关系,不太强调集体的劳动关系(即群体劳动关系)。 3.劳使关系 劳使关系是日本人创造的词,表面意思非常中性,不带有感情色彩,是劳动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形成的关系。 劳使关系的说法比较中立,避免了对抗。 4.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是很多企业用得比较多的词汇,它以企业为主导,强调企业内部对员工的管理、监督。 采用员工关系的说法,可以淡化和排斥工会。 5.劳工关系 劳工关系是一种强化工会的说法,它以员工或者劳动者为核心,即劳动者集体组织与雇主的关系,强调的是群体劳动关系。 劳工关系的说法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比较常用。 二、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劳动关系与国外劳动关系有一定差别。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劳动关系经历了从计划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变革。 1.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劳动关系 计划体制下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

计划体制下,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第一,采用统包统配的方式,劳动力和企业之间建立固定工制的劳动关系; 第二,劳动者在形式上是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实际上是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三,劳动关系呈现泛政治化的特征,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酷似行政隶属关系。在计划体制下,中国的劳动关系是用一种政治概念取代了法律概念,把劳动关系换了一种政治性说法: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工和企业之间形成了行政隶属关系。即企业是行政的化身,员工和企业之间没有平等关系,只有行政隶属关系,就是上下级关系,一种纵向的法律关系。 国务院发布的《职工奖惩条例》规定,企业可给予员工警告、记过、记大过、开除、除名、辞退等一系列处分。这些都是行政处分,是由行政机关针对行政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做出的处罚。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是行政领导,除了触犯刑律由公检法处理外,一般事情全部都由企业管,所以员工的任何不文明行为都怕被企业知道。 【案例】 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 在计划经济时期,女员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了二胎,企业会给予开除处理。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只涉及与劳动相关的权利、义务,生小孩和劳动没有 必然联系,超生违反的是国家的计划生育与人口政策,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与 劳动关系本不发生联系,企业并无权力去处理员工。但在计划体制下,政府把对 员工的行政管理权给了企业,由企业代为管理职工,企业才有权力处分员工。 2002年,国家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凡是对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的处罚,全部由行政机关来做,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也不涉及考核企业指标的 问题,企业制度里的相关条款也被删除。当然,企业也不会因为员工的超生行为 负任何责任。 计划体制下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 计划体制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叫劳资干部,现在称作人力资源管理者,这两种角色都担任过的人对劳动关系在中国的演变会有较深的感触。 在计划体制下,劳资处长在企业的地位很高,有相当强的优越感,员工基本处于受支配的地位。因为当时职工和企业是行政隶属关系,企业类似于行政机关单位,而劳资科长、劳资处长的职务行为就是执行企业的行政权力,员工常会因为这些权力而有一种恐惧感。 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上属于服务性质,如计算加班费、转档案、办社保等,完全处于服务的位置,没有了行政权力,更没有了计划体制下的优越感。 2.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劳动关系 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劳动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劳动关系双方基于平等的契约关系 计划体制时代,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高于劳动者,虽然政治意义上劳动者是主人,但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参考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实务期末复习参考 各章复习重点(注:在按照本课程复习指导小册子要求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内容。期末考试题型参考作业四。题型有单选、多选、判断、名词、简答和案例分析。三次形考内容均为考试重点。) 第一章重点复习――1.陈述劳动关系的概念; 2.举出劳动关系的特征; 3.绘出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图和系统结构图; 4.列出劳动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 5.简述劳资关系和劳工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述劳动关系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7.简述劳动关系策略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重点复习――1.陈述劳动者、工会、雇主、雇主组织、政府及劳动行政的概念; 2.简述劳动关系主体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3.举出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4.举出雇主的权利与义务; 5.简述当代中国的工会组织的特点 第三章重点复习――1.陈述劳动关系模式的划分依据; 2.列举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关系模式; 3.列举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关系模式; 4.列出几种典型的实际劳动关系; 5.简述中国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 6.简述劳动关系管理方法。 6.简述政府在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 第四章重点复习――1.陈述劳动关系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2.陈述三方协商机制的机构、功能及运行; 3.陈述企业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 4.简述工人参与制度的作用; 5.简述劳动关系调整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第五章重点复习――1.陈述社会保障的概念; 2.举出社会保障的特征; 3.简述社会保障的目标及功能; 4.知道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理论及代表人物; 5.简述社会保障的模式及代表国家; 6.举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章重点复习――1.陈述社会保险的概念; 2.举出社会保险的特征; 3.列出社会保险各险种的主要内容; 4.列出社会保险各险种投保方式及管理办法; 5.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偿付; 6.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管理; 7.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内容。

劳动关系协调师理论知识模拟试题2019.3.14

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题, 每题 1 分) 1、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 )。* ?A)劳动者与工会 ?B)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C)用人单位与行业协会 ?D)劳动者与政府主管部门 2、薪酬调查的目的主要是( )。* ?A)提高职位评价准确性 ?B)用于职位分析 ?C)解决薪酬的对外竞争力问题 ?D)解决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问题 3、劳动权的本质是( )。* ?A)生存权 ?B)发展权 ?C)劳动保障权 ?D)社会保险权 4、在工资集体协商中, ( ) 是确定工资水平的底线。* ?A)工资指导线 ?B)社会平均工资 ?C)上年本单位工资标准 ?D)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5、人口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人口规模 ?B)人口性别比例 ?C)人口年龄结构 ?D)人口城乡结构 6、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 用人单位应支付不低于工资 ( ) 的工资报酬。* ?A) 150% ?B) 100% ?C) 200% ?D) 300% 7、绩效考核的内容不包括( )。* ?A)业绩考核 ?B)态度考核 ?C)学历考核 ?D)能力考核 8、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最根本区别是()。* ?A)再生性 ?B)时效性 ?C)资本性 ?D)能动性 9、下列关于劳动争议仲裁收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

?B)提起仲裁一方付费 ?C)双方平摊费用 ?D)败诉方负担费用 10、有权制定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是( )。* ?A)用人单位 ?B)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C)用人单位和工会 ?D)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工会 11、下列关于“工资” 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工资既可以法定货币支付, 也可以以实物替代货币支付 ?B)工资既可以法定货币支付, 也可以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C)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 不得以实物和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D)工资既可以法定货币支付, 也可以实物和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12、下列关于职务分析的表述, 正确的是( )。* ?A)职务分析的关键内容是职务说明 ?B)职务分析是对某项职务的工作内容的描述和研究过程 ?C)职务分析是对某项职务规范(任职资格) 的描述和研究过程 ?D)职务分析是对某项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任职资格) 的描述和研究过程 13、劳动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并以( ) 方式告知劳动者。* ?A)书面通知 ?B)书面通知或电话通知 ?C)书面通知或当面口头通知 ?D)当面口头通知 14、安全生产教育的“三级教育” 不包括( )。* ?A)入职教育 ?B)厂级教育 ?C)车间教育 ?D)班组教育 15、用人单位劳动标准是指( ) 遵守的劳动方面的办事规程或行为规则。* ?A)劳动者 ?B)劳动关系双方 ?C)用人单位 ?D)劳动者团体 16、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 ) 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视为用人 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二年 17、下列属于劳动合同可备条款的是()。* ?A)补充保险 ?B)劳动合同期限 ?C)休息休假

劳动关系协调师二级(理论题)-第五章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

第五章劳资沟通与管理 57.组织重大事项沟通会议的要点: 1)文件的准备;(供会上学习参考的文件资料?会议本身所产生的文件[开幕词?工作报告?发言稿]) 2)与会人员的选择;(1.有直接关联的人;2.可提供无法从他处取得的资讯,使讨论更有效进行;3.发言具有代表性,能对其团体负责;4.确认是否有特殊客人) 3)会场控制;(了解与会者的情况?重点发言?指定问题分析人) 58.劳资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1)积极倾听;2)有效表达;3)准确反馈;4)化解异议? 59.劳资协商的5个阶段: 1)摸底阶段;2)要价阶段;3)磋商阶段;4)取得共识;5)认可阶段?, 60.组织劳资会议的步骤: 1)确定协商目标;2)形势分析及确定协商争议点;3)把握协商的各阶段;4)协商方案的制订;5)确定协商议程;6)撰写劳资协商决议草案? 61.劳资协商与集体协商的区别: 1)主体不同;2)容不同;3)程序不同;4)决定的权限不同? 62.撤换职工代表的一般程序: 1)选举单位职工提出要求;2)工会及时调查核实;3)原单位召开会议讨论;4)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形成决定;5)原单位将决定报企业工会,由工会宣布并备案;6)程序选举新代表,经审查后补缺? 63.职代会提案的处理程序: 1)提案征集,2)提案审查;3)提案立项;4)提案确定;5)提案落实;6)提案反馈? 64.主持职代会的要点:

1)拟好开场白;(介绍会议议程;提供讨论资讯;提示与会者作好记录备查;征求对议程设计的意见) 2)适当的会议控制;'(营造和谐气氛;按照议程进行;正确总结讨论容?引导发言?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减少与议题无关的讨论;保持中立态度) 65.职工董事与监事有以下5种行为的可以提出罢免: 1)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年度考核评价结果较差的; 2)对公司的重大违纪问题隐匿不报或参与公司编造虚假报告的,泄露公司商业秘密,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 3)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或为自己及他人从事与公司利益有冲突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的; 4)不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工作或连续两次未能亲自出席也不委托他人出席董事会的; 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应予罢免的行为? 一、单项选择题 1、厂务公开的主要载体是(.)? A.职工代表大会; B.企业工会; C.董事会; D.企业党政联席会? 2、()是国有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主要政策依据? A.《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控股企业厂务公开制度规定》; B.《关于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 C.《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房公开制度的通知》; D.《企业管理规定》? 3?相较于非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根据《企业管理规定》的规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还应该进行厂务公开的一项容是()

劳动关系协调员师考试试题含复习资料

单选题
1. 在有效的集体协商基础上签订集体合同,有助于( ) 劳资冲突。
A)消灭 B)减少 C)完全避免 D)根本制止 2. 下列属于用人单位可能约定服务期的情形的是( )。
A)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安全卫生培训 B)用人单位提供专项培训费用 C)用人单位提供岗位适应性培训 D)用人单位提供转岗培训 3. 集体协商争议的主体是( )和( )。
A)工会或者职工代表;企业代表 B)工会;职工代表 C)企业代表;政府代表 D)工会或者职工代表;政府代表 4. 开展集体协商工作,需要重点掌握两个方面的法律法 规,一是有关劳动标准的法律法规,一是关于( )的法律 法规。
7. 协调解决劳动规章制度实施中形式上应避免的问题有。 ()
A)一致性问题 B)抵触问题 C)违法问题 D)矛盾问题 8. 我国目前颁布劳动行政法规有( )。
A)《劳动法》 B)《劳动合同法》 C)《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D)《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9. 以下不是显性文化的( )
A)组织精神 B)规章制度 C)工作环境 D)组织标志 10. 在集体协商过程中出现争议或陷入僵局时,应该采取 的对策是( )。
A)劳动定额 B)集体合同制度 C)公司制度 D)劳动争议制度 5. 用人单位如果不同意劳动者的变更提议,劳动者可以 ( )。
A)辞退 B)辞职 C)提出劳动争议 D)诉讼 6. 有关集体协调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集体协调也称集体谈判 B)政府是集体协商的主体之一 C)集体协商可以克服个别蔻关系的失衡状态 D)集体协商是构筑理想劳动关系的基础
A)坚持讨论 B)暂时休会 C)制止对方 D)避开争议议题 11. 集体合同属于( )
A)要式合同 B)不要式合同 C)单务合同 D)无偿合同 12. 用人单位( )单方面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绝无效。
A)惩戒性 B)因生产经营需要 C)因经营困难 D)作为解除劳动合同前置程序的
1 / 12

《劳动关系》程延园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加入WTO,劳动关系各主体的地位进一步明晰,同时劳资矛盾不断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劳动关系调节的一些制度也在纷纷建立起来,社会和市场对懂得劳动关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开始增加。在劳动关系课程体系建设已经有些兄弟院校基础的情况下,学院领导捕捉和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需要,并且比较有效率地将其纳入本科生教学体系中去。2001年3月到7月的这一学期,学院首次开设了《劳动关系》课程。授课对象是1999级劳动保障专业的本科生,当时课程被定名为“劳工关系”。为了和国内的其他院校保持一致,经任课教师提议,学院批准在当年下半年将此课程更名为“劳动关系”。 课程刚刚开设时引起了很多学生和同事的误解,认为已经有《劳动法》课了(《劳动法》课程在本学院开设较早,已经有十几年的开课历史了),没有必要再开内容相近的劳动关系课程。经过课程组的教师的解释工作,课程开展起来并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试验,学生和其他教师逐渐了解了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框架,并且从主观的不熟悉带来的抵触,化为客观的接受和认可。 回顾《劳动关系》课程的历史发展,从200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率先在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中对本院的劳动保障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两个专业的学生开始《劳动关系》的教学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劳动关系》课程从无到有;从部分专业的部分本科生的考察课,直到目前成为全院四个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考试课;教学对象从本科生,转变为覆盖本科、硕士、博士所有大学各学历层次的多层次和多深度的课程。在这一发展时期,我们也在全国最先在劳动保障专业下开设劳动关系方向,进而在2005年经国家教育部审批成立了劳动关系专业,这十年间的发展和变革,课程的两个重要特色不容忽视。 1.我校是全国最早开设《劳动关系学》的院校之一 我校是全国最早开设劳动关系专业的院校之一,也是全国最早进行《劳动关系学》课程教学与科研的院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劳动关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课程历经数十载锤炼,几代劳动关系教学工

自考 劳动关系 第二章 劳动关系理论

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 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 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大理论学派,把他们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这些学派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其主要区别体现在:(1)对雇员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2)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3)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看法;(4)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 一、新保守派: 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这一学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能够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新保守派一般认为,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资方获得高利润,

雇员获得高工资、福利和工作保障,形成“双赢”格局。劳资双方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工会的作用就不大了。典型模式:美国模式 二、管理主义学派: 管理主义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该学派更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该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该学派对工会的态度是模糊的。应尽量避免建立工会。同工会领导人建立合作关系。管理主义学派主张采用新的、更加弹性化的工作组织形式,更强调员工与管理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典型模式:日本模式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 正统多元论学派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学者组成,该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该学派认为,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互相冲突的。同时也认为,这种冲突仅仅限于诸如收入和工作保障等这些具体问题,并且“这些具体利益上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双方之间存在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加以解决的”。正统多元论学派的核心假设是,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典型模式:德国模式 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更具有批判精神,积极主张变革。该学派十分关注如何减少或消灭工人受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强调产业民主和工人自治。该学派的观点,在五学派中内容最松散,认为劳动关系是一种不均衡的关系,管理方凭借其特殊权力处于主导地位,现存的劳动法和就业法不能为工人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因此为了确保工人获得公正平等的待遇,必须要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最大特点是提出了“结构不公平”理论。与周边部门相比,核心部门能够为雇员提供更优厚的劳申条件,采用更进步的管理方式。而周边部门的工作岗位相对“不稳定”,甚至是临时性的、非全日制的,容易受到裁员政策的影响。对结构不公平的研究说明,工会的存在和集体谈判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典型模式:瑞典模式 五、激进派: 激进派具有比其他学派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主要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组成。激进派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激进派认为,其他学派提出的“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假象;认为只要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发生变化,工会的作用就非常有限。该学派的主要倾向是建立雇员集体所有制。 典型模式:前南斯拉夫的工人自治制度;瑞典的梅得尔计划;西班牙巴斯克地区的孟作根体系 附: 英国1999年对劳动法的修改,在罢工持续八周以上时,雇主可以依法雇佣永久性替代工人核心:核心部门是指规模较大、资本密集且在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的厂商。 周边:周边部门则是规模较小、劳动密集且处于竞争性更强的市场上的厂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