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评爱好者论坛_2011案例真题答案资料

环评爱好者论坛_2011案例真题答案资料

环评爱好者论坛_2011案例真题答案资料
环评爱好者论坛_2011案例真题答案资料

第一题

拟对某一现有省道进行改扩建,其中拓宽路段长16km、新建路段长8km,新建、改建中型桥梁各一座,改造后全线为二级干线公路,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24m、采用沥青路面、改扩建工程需拆迁建筑物6200m2。

该项目沿线两侧分布有大量农田,还有一定数量的果树和路旁绿化带。改建中型桥梁桥址位于X河集中式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外边缘,其下游4km处为该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新建桥梁跨越的Y河为宽浅型河流,水环境功能类别为Ⅱ类,桥梁设计中有3个桥墩位于河床,桥址下游0.5km处为某鱼类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公路沿线分布有村庄、学校等,其中A村庄、B小学和某城镇规划住宅区的概况及公路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1-1。

问题:

1、给出A村庄的声环境现状监测时段及评价量。

2、针对表中所列敏感点,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说明理由。

3、为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应对跨X河桥梁采取哪些配套环保工程措施?

4、列出Y河环境现状调查应关注的重点。

5、可否通过优化桥墩设置和施工工期安排,减缓新建桥梁施工对鱼类自然保护

区的影响?说明理由。

表1-1 噪声敏感点概况及营运中期的噪声预测结果敏感点距红线距离

(m)

敏感点概况营运中期预测结构路段A村庄 4 8户超标8dB(A)拓宽城镇规划住宅

12 约200户超标5dB(A)新建

B小学围墙30

教学楼120 学生100人,教

师10人,夜间无

住宿

教学楼昼夜达标,

夜间超标2dB(A)

拓宽

1.(3分)

监测时段为:昼、夜(昼夜各;昼夜分别;6:00~22:00,,22:00~6:00)监测(2分,昼、夜各1分)

评价量:连续等效A声级(等效声级;等效A声级;)(1分)

2.(4分)(注:不针对敏感点答题不得分)

A村庄:拆迁(注:明确或倾向于拆迁,整体调整住房功能可视为拆迁)(1分),距公路较近(超标严重;大于8dB)(1分)

规划住宅区:(注:明确或倾向于)调整公路线位或住宅区规划(增加两者之间的距离)。两者都尚未建设(新建)可进行调整。(1分)

B小学:无需采取措施。昼间达标,夜间无住宿。(1分)

3.(4分)

设置桥面雨水(径流)收集系统(管道;池)(1分)和处理(置)系统(1分)。提高桥梁防护(撞)栏防撞等级(防撞栏)。(2分)

4.(5分)

鱼类自然保护区(1分),Y河水质(1分),水生生物(水生生态;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动植物)(1分),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三场”)(2分)(注:仅答鱼类生活习性或鱼类生态习性可给1分)

5.(4分)

减少水体中桥墩设置(对过水面积的影响)(1分),尽量在枯水期施工(避开雨季;避开汛期)(1分),施工期避开产卵期(1分),缩短施工工期(时间)(1分)。

第二题

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为3.0*107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制造、染色、印花、后整理等,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为1600t/d,工序重复用水量为1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为240 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及特点见表2-1.拟定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一拟将各工序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见图2-1.方案二拟按废水特性进行分支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表2-1 各主要工序废水水量、水质及特点

气口距地面高度为8m。项目所处声环境属3类功能区。南长街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为56.0dB(A)。经预测,该项目工厂南侧长街噪声贡献值为

54.1dB(A)。(注:在声环境3类功能区,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为:昼间65 dB(A),夜间55 dB(A)。)

问题:

1.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COD限值为500 mg /l3,方案一的COD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按照方案一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的重复利用率。

3.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支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达35%以上的要求。

4.给出定性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的源参数。

5.按《工业企业长街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答案:

1.(四分)

(1)COD去除率计算:废水处理站COD得去除率=(调节池均质后COD浓度-园区污水处理厂COD限值)/调节池均质后COD浓度=(1815-500)/1815=72.5(3分)。

(2)如果去除率计算有误,可赋予计算过程分:

各工序废水在调节池均质后化学需氧量的浓度=

(420*350+650*3100+40*13500+200*1300+350*250+60*1200)/

(420+650+40+200+350+60)=3121500/1720=1815mg/L(2分)(如果填入数据全部正确,计算结果有误,得1分)。

(3)(共4分)

废水量:420+650+40+200+350+60=1720t/d

去园区污水处理厂水量:1720*60%+1720*40%*40%=1307.2t/d(1分)

进水COD总量:3121.5

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COD量:(3121.5-653.6)/3121.5=79.1(1分)

2.(3分)

(1)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总用水量)=(421.8+165+240)/(421.8+165+240+1600)=817.8/2417.8=33.82(3分)

(2)如果上述计算有误,可赋予计算过程得分:

废水处理后回用水量:1720*0.4*0.6=412.8(1分)

项目总用水量:21.8+165+240+1600=2417.8(1分)

3.(5分)

(1)优化方案(3分)

A.将制造废水和水洗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废水浓度、色度较低,可生化性较好,利于深度处理回用)。(2分)

B.其他各股高浓度废水合并处理,或其他废水按方案一工艺流程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0.5分)

C.碱减量废水应单独处理后再与其他个毒高浓度废水一并经预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接管要求后排入污水处理厂(1分)。

(2)制造废水和水洗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项目睡的重复利用率可达35.8,满足要求(2分)。如没有给出睡的重复利用率,或水的重复利用率可达48.6,赋1.5分

废水处回用量:770*0.6=462吨(废水深度处理得水率0.6-0.8均视为正确);项目总用水量:2417.8;水重复利用率=(462+165+240)/2417.8=35.8

4.(5分)

将5个排气口合并作为单一面源

面源坐标

面源的初始排放高度

面源的长度和宽度

某评价因子的源强

5.(3分)

工厂南侧长街噪声昼间达标(1分),夜间达标(1分)

南长街噪声贡献值为54.1dB(A),小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规定3类厂界环境噪声昼间、夜间排放限值(1分)

第三题

某大型金属矿山所在区域为南方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670mm,属泥石流多发区。矿山上部为褐铁矿床,下部为铜、铅、锌、镉、硫铁矿床。矿床上部露天铁矿采选规模为1.5×106t/a,现已接近闭矿。现状排土场位于采场西侧一盲沟内,接纳剥离表土、采场剥离物、选矿废石,尚有约8.0×104m3可利用库存。排土场未建截排水设施,排土场下游设拦泥坝,拦泥坝出水进入A河。露天铁矿采场涌水直接排入A河,选矿废水处理后回用。

现拟在露天铁矿开采基础上续建铜硫矿采选工程,设计采选规模为3.0×

106t/a,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剥离、凿岩、爆破、铁装、运输,矿山采剥总量为2.6×107t/a,采矿排土依托现有排土场,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采场涌水。选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精矿脱水,选厂建设尾矿库并配套回用水、排水处理设施;其他共辅设施依托现有工程。尾矿库位于选厂东侧一盲沟内,设计使用年限30年,工程地质条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续建工程采、选矿排水均进入A河。采矿排水进入A河的位置不变,选矿排水于现有排放口下游3500m处进入A河。在A河设有三个水质监测断面,1#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2#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1000m,3#断面位于现有排放口下游5000m。1#、3#断面水质监测因子全部达标;2#断面铅、铜、锌、镉均超标。土壤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铁矿采区周边表层土壤中铅、铜、镉超标。采场剥离物、铁矿选矿废石的浸出毒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矿区周边有2个自然村庄,甲村位于A河1#断面上游,乙村位于A河3#断面下游附近。居民以种植水稻、果树、茶叶为生,生产生活用水均为地表水。

问题:

列出该工程还学配套的工程和环保措施。

指出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源。

指出该工程对甲、乙村庄居民饮水是否会产生影响?说明理由。

说明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

答案:

1.(3分)

(1)现有排土场设置截、排水设施;(2分)或排土场地径流导排措施(2分)(2)续建工程新建符合要求的排土场;(1分)或新建排土场(1分)

2.(6.5分)

(1)采矿生产中凿岩、爆破、铲装、运输过程;(各0.5分,共2分)产生的扬尘;(1分)或采矿过程中的粉尘、扬尘(1分);采矿过程中的重金属影响(0.5分)

(2)选矿生产中破碎、磨矿、筛分过程(各0.5分,共1.5分)产生的粉尘;(1分)或选矿过程中的粉尘、扬尘(1分);选矿过程中的重金属的影响(0.5分)

(3)选矿生产中浮选、脱水过程产生的排水影响(1分)或选矿过程的排水影响(1分);选矿废水(1分);浮选、脱水(各0.5分)

3.(5分)

(1)对甲村无影响(1分)位于1#断面上游、污染源在水源下游1000m、1#断面现状监测达标(1分)

(2)对乙村有影响(1分),2#断面现状重金属超标、续建工程选矿废水排放口位于乙村上游仅1500m、排放的主要污染因子为重金属、项目排水的影响(2分)或答不能判断对乙村是否有影响(0分);答正常情况下对乙村无影响、非正常情况下对乙村有影响时不管原因(1分)

4.(

5.5分)

(1)来自采选系统的含重金属的粉尘(1分)或含尘气体(1分);含重金属粉

尘(1分)

主要因子是铅、镉、颗粒物(各0.5分,共1.5分)

(2)项目排水的影响(1分)或来自排放口下游受污染的河流(1分)

主要因子是铅、铜、锌、镉(2分,各0.5分)

注:本题答土壤、地下水、固体废物的影响(也涉及铅、铜、锌、镉等)0分;仅说污染因子是铅、锌、镉、颗粒物各0.5分;达污染因子为重金属0.5分。第四题

某危险废物处理公司拟建设硫酸铜生产项目,年利用印刷线路板含铜蚀刻液3.0x104t,项目以酸性蚀刻废液、碱性蚀刻废液、工业硫酸等为原料,生产硫酸铜,副产品为氯化铵,工业流程图如下,全年生产300天

经初步工程分析,蒸发浓缩工序日处理含15%氯化铵的滤液100t,可得到含39.9%的氯化铵浓缩液37.6t,蒸发浓缩产生的蒸汽冷凝水经离子交换处理后排入A河,离子交换去除氯化铵的效率为97%。

生产中使用的酸性蚀刻废液、碱性蚀刻废液、工业硫酸等原辅料分别以常压储罐(管道收发)方式存放在厂区原料仓库内,原料仓库为通间。

项目位于A河左岸,800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河流为单行河流,河道顺直,水环境功能为三类。

(注:外排废水氯化铵与氨氮的转换比为:氯化铵:氨氮=53.5:14,假定废水的密度为 1.0x103kg/m3。《污水综合排放》中氨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15mg/L,二级标准:25mg/L。)

问题:

1.给出酸性蚀刻废液、碱性蚀刻废液贮存应采取的措施

2.绘制“蒸发浓缩+离子交换“工序的氯化铵平衡图(单位:kg/d)

3.给出“反应”工序废气净化可采取的措施

4.分析外接废水氨氮的达标排放情况

答案

1(6分)

(1)仓库应设隔离间隔断,将酸性蚀刻废液、碱性蚀刻废液分别单独存放(1分)

(2)储罐周边设围堰(2分)。

(3)地面应按规定采取防腐、防渗措施(1分)

(4)设置储罐导出气体出口及净化装置(1分)

(5)设泄露液体收集装置(1分)

2(5分)

本题需要绘制氯化铵平衡图,并以kg/d为单位标出相关数据。

(1)图、数据全部正确5分

(2)无图最多2分

(3)图正确,数据有误,一个1分

(4)单位不对,整体扣除1分

(a)计算滤液中NH4Cl的含量

100x15%x1000=15000kg/d

(b)计算每天得到的浓缩液中NH4Cl的量

37.5x39.9%x1000=14962.5kg/d

(c)计算蒸汽冷凝水中NH4Cl的量

15000-14962.5=37.5kg/d

(d)计算离子交换柱NH4Cl的吸附量

37.5x97%=36.375kg/d

(e)计算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出水中的NH4Cl的量

37.5x(1-97%)=1.125kg/d

(1.13不给分)

(5)平衡框图

3(3分)

(1)使用碱液吸收处理

(2)只答吸收或水吸收,不给分

(3)给出多项处理方法包裹碱吸收,没有层次,就1分

(4)给出三项左右处理,包括碱吸收,无原则错误,2分

4(6分)

氨氮排放量(1.125x14)/53.3=294.4g(2分)

氨氮排放浓度(294.4)/(62.5-003637)=4.71mg/L(2分)

排入三类水体,执行一级排放标准(1分)

本项目外排小于15mg/L,达标

(290不给分,除4.71,4.7,4.704外都不给分)

第五题

某市拟结合旧城改造建设占地面积1000×300㎡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6.43×105㎡(含50幢18层居民楼)。居民楼按退后红线15m布置,西面、北面临街居民楼通过两层裙楼链接,西面、北面临街居民楼一层和二层及裙楼拟做商业用房和物业管理处,部分裙楼出租做小型餐饮店。市政供水、天然气管道接入小区供居民使用,小区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小区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箱和一座垃圾中转站。

项目用地范围内现有简易平房、小型机械加工厂、小型印刷厂等,有一纳污河由东北向南流经本地块,接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小区地块东边界60m、南边界100m外是现有的绕城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走向与小区东、南边界基本平行,小区的西边界和北边界外是规划的城市次干道。

小区南边界、东边界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为平坦的空旷地带。小区最南侧居民楼与绕城高速公路之间设置乔灌结合绿化带,对1-3层住户可降噪1.0dB(A)。查阅已批复的《绕城高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价结论,2类区夜间受绕城高速公路的噪声超标影响范围为道路红线外230m。

问题:

1 该小区内的小型餐饮店采取哪些环保措施?

2 分析该项目最东侧、最南侧居民楼的噪声能否满足2类区标准?说明理由。

3 对该项目最东侧声环境可能超标的居民楼,提出适宜的防治措施。

4 拟结合城市景观规划对纳污河进行改造,列出对该河环境整治应采取的措施。

5 对于小区垃圾中转站,应考虑哪些污染防治问题?

参考答案:

1

(1)设置专用的隔油沉渣预处理措施;

(2)有油烟的餐饮店应安装油烟净化器;

(3)有固定的厨余垃圾存放场所;

(4)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噪声防治措施;

(5)有油烟的餐饮店应设置专用油烟排放措施;

(6)空调室外机排风不能吹响行人,应设置在一定高度。

2

该小区最东侧、最南侧居民楼的噪声不能满足2类区标准。

理由:

最东侧居民楼处于交通噪声超标范围内(60+15<230m ),所以不能达标; 最南侧居民楼距绕城高速公路100+15=115m ;绕城公路交通噪声超标范围为230m ,根据L A (115)=L A (230)-10lg (115/230)=L A (230)+3,噪声增加3dB ;最

南侧居民楼1-3层住户,而15m 绿化隔离带仅降噪1dB (A ),所以不能达标;对于3层以上住户,由于绿化带不起作用,所以也不能达标。

3

噪声防治措施:安装隔声(门)窗;高速公路采用低噪路面;高速路设置全封闭声屏障。

4

(1)河道清淤;

(2)对底泥特性惊醒鉴别、处置;

(3)关闭河道整治范围的排污口或上游设截污设施;

(4)河岸的生态修复。

5

(1)垃圾中转站臭气的治理;

(2)中转站垃圾渗滤液处置;

(3)中转站地面冲洗废水的处置;

(4)中转站的噪声控制。

第六题

青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1.87×107m 3,设计引水流量0.75m 3

/s 。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3×107m 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堤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9.12×107m 3,坝前回水约

3.2km 。输水工程全长42.94km ,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 ,洞顶埋深8-32m 。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输水管相连接;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 ,管线总长23.43km 。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1.7×105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104m3,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105m3,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项目区乡村道路。

青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杀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青城市的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分析说明工程弃渣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4.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5.列出工程实施中需要采取的三项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答案:

1.(5分)

调出区(2分)

(1)大清河引水枢纽坝前回水区(淹没区);(1分)

(2)大清河引水坝至下游;(1分)

答案仅为大清河流域0分,为大清河流域上下游1分;

答案中有关大清河下游部分只提大清河灌区,(2)中1分不给。

输水通道周边(2分)

(1)输水工程引水隧洞施工区;(1分)

(2)输水工程管道施工区;(1分)

(3)答案笼统题输水通道沿线区域可给2分

调水区(1分)

碧河水库(1分)

只答:调出区、输水通道沿线、调入区,无具体名称,全题给2分。

2.(3分)

(1)隧洞施工对植被的影响;(1分)

(2)隧洞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1分)

(3)弃渣场等产生的水土流失。(1分)

3.(4分)

(1)1#弃渣场位于河道内,不符合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规定,选址不合理;(1分)

(2)2#弃渣场设置,选址合理。(1分)

(3)弃渣方案不合理(2分)

定量答案:由于1#弃渣场设置问题,仅2#弃渣场本身不能容纳所有弃渣,弃渣方案不合理。给满分2分。

定性答案:由于1#弃渣场设置问题,弃渣方案不合理;只给1分。

4.(4分)

(1)对水情势的影响,如流(水)量减少、流速降低、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清水冲刷、冲淤)等;(2分)

答案中出现1项指标给1分,最多2分。答水温项改变不给分。

(2)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水质变化、鱼类等生境改变等。(2分)

答案中出现与水质有关的项指标(水质变化、自净能力、纳污能力)给1分,与鱼类生境改变有关的1分。

答案中出现生产生活用水影响不给分;出现水温、盐渍化、湿地、富营养化不给分。

5.(4分)

(1)弃渣场均进弃渣场,弃渣场做好水土保持;(1分)

(2)沙丘扰动段做好固沙措施;(1分)

(3)保证大清河下游生态流量需求;(1分)

(4)减少隧洞施工输水,降低对植被影响。(1分)

答对3项给满分(4分),若有一项不全面,可给3分。

第七题

某公司拟在工业园区内新建屠宰加工场,年屠宰牲畜50万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检疫检验中心。待宰棚、屠宰车间、加工车间、冷库、配送交易中心、供水及废水收集和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办公设施等,总建筑面积为,以及在园区外城市垃圾处理中心规划用地内配套建设堆肥处置场。工程生产用汽、用水由园区已建集中供热系统及供水系统供给。年生产300天,每天16小时。

待宰棚、屠宰车间、加工车间等地面需经常进行冲洗。屠宰车间、加工车间产生的生产废水量约为900t/d,化学需氧量浓度为1600mg/L,氨氮浓度为7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为810mg/L。工程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有:生产区外堆肥处置场处置,病死疫牲畜交有关专业部门处理;在在车间等设置异味气体的收集排放系统。

工业园区位于A市建成区的西南约3km(主导风向为NE风),主导产业为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日用化学品等。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设计处理能力,处理后达标排至工业园区外的河流,屠宰加工厂位于

工业园区的西南角,园区外西侧约2km处有一个12户居民的村庄。

问题:

1.指出该工程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2.应从哪些方面分析该项目废水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能性。

3.指出那些生产场所应采取地下水污染防范措施。

4.针对该工程堆肥处置场,应关注的主要环保问题有哪些?

5.给出该工程异味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答案:

1.(2分)

(1)A市(1分)

(2)工业区两侧的村庄(1分)。注:只答“村庄”不给分。

2.(6分)

园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1分);

园区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量,分析剩余处理能力;本项目废水产生量(1分);如果是:“本项目污废水量是否在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范围内或容纳能力范围内或园区污水厂能否接纳本项目全部污废水等”意思相近的回答,均给 2.5分

园区污水处理厂入管水质限值(0.5分);或“能否满足园区污水厂收水水质要求”等意思相近的回答也给分

园区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处理工艺,因屠宰生产废水氨氮浓度较高,需要厌氧脱氮(2分)

本项目间断生产排水对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冲击影响(1分);

3.(4分)

(1)牲畜粪尿堆肥处置过程中可能对地下水产生影响(1分),堆肥厂做好防渗措施。

(2)厂区内屠宰车间、加工车间等的地面污水可能渗漏;应做好地面硬化等防渗工程措施(1分)。

(3)废水收集系统、废水调节池,应对池内采取防腐、防渗措施(1分)。注:答到“废水调节池”也给分。

(4)待宰棚有待宰期间牲畜粪便,应采取硬化地面等防渗措施(1分)。4.(4分)

(1)堆肥过程中产生废水、废液以及异味气体,应关注可能产生对地表水体、地下水污染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1.5分,每项0.5分)

(2)堆肥场应采取防渗措施,并对废水、废液、异味气体进行收集、处理(1.5分,每项0.5分)

(3)应关注牲畜粪尿在运输过程中的逸洒影响(1分)。

5.(4分)

待宰棚(1分)、屠宰车间、加工车间(1分,只答其中一项也给分)、废水收集系统、废水调节池(1分,只答其中一项也给分)、堆肥厂(1分)。

第八题

某原油管道工程于2009年4月完工,准备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原油管道工程全长359km,管线穿越区域为丘陵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园地、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植被覆盖率为30%。管道设计压力为10.0MPa,管径475mm,采用加热密闭输送工艺,设计最大输油量为5.0×106t/a。工程沿线共设站场6座,分别为首站、末站及4个中间热泵站。

管道以沟埋敷设方式为主,管顶最小埋深1.0m,施工作业带宽度16m。批准的临时占地588.4hm2(其中耕地84.7hm2,林地21.2hm2),永久占地49.2hm2(其中耕地7.1hm2)

环评批复中要求:穿越林区的4km线段占用林地控制在6.2hm2,应加强生态恢复措施;穿越耕地线段的耕作层表土应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工程建设实施工程环境监理。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单位当年8月份进行调查,基本情况如下: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了工程环境监理;临时占用耕地大部分进行了复垦,其余部分耕地恢复为灌木林地;对批准永久占用的耕地进行了占补平衡;有关耕地的调查结果见表8-1;管道穿越林区的4km线段,占用林地7.1km2;采用当地物种,灌草结合对施工作业带进行了植被恢复,植被覆盖率20%;有5km管道线路发生了变更,主要占地类型由原来的林地变为园地和其他土地。

表8-1 有关耕地的调查结果(单位:hm2)

问题:

1 说明该工程在耕地复垦和补偿中存在的问题。

2 为分析耕地复垦措施的效果,需要调查核实那些数据资料。

3 指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中反映出的生态问题。

4 从土地利用的角度,针对管道变更线段提出还需补充开展调查的工作内容。答案:

第一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